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3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
物理教学设计:《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物理教学设计:《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文/杨鹏教学目的:〔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构造的总结,分析^p 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通过对知识构造的观察和分析^p ,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进步了学生的观察才能,和对信息进展分析^p 、整理、加工、应用的才能。
〔2〕根据观察结果,进展分析^p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p ,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究其中的微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构造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要教育目的课题引入展示主题网站,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
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作品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供大家观看,并对作品的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进展分析^p ,总结。
进步学生的观察才能,对信息的分析^p ,加工才能。
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考虑针对作品,进展讨论。
进步学生分析^p 、归纳、总结的才能。
学会合作,交流。
评价归纳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构造的评价标准。
进步学生的概括才能,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展表达。
复习规律利用课件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加强成像规律有理解,为其的应用打下根底。
稳固练习通过课件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展总结。
进步学生分析^p 、归纳才能。
应用利用几个问题,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进步学生的知识应用才能,解决问题的才能。
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究意识。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展小结。
知识的回忆。
作业修改自己的作品。
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过程详案: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完成一个本章节的知识构造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育同学通过观看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看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力量.2.通过试验培育同学讨论、探究新问题的力量.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讨论透镜的作用及特别光线的作图,对同学进行颜色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老师、同学的双边教学活动,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初步领会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同学对试验进行认真观看、分析,最终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亮、外表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原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秀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久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便利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看,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日,我们就来讨论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爱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试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关心人们矫正视力,爱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同学们推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讨论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别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看有什么改变?如今,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试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试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白什么?演示:92页试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到经过凸透镜的光互相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互相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学问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熟悉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中考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二、【知识梳理】A.照相机B.凸面镜C.平面镜D.幻灯机例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 <f<20cmB.f>10cmC.f<10cmD.f>20cm例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例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B.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例7.“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考点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例8.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A.显微镜、放大镜 B.放大镜、放大镜C.显微镜、显微镜 D.放大镜、显微镜例9.图5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例1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滨州中海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14——四、【考点巩固】1. 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领略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象奇观,如图4所示,每一个观察者都被这大自然的奇观速所吸引和震撼,其实日食的产生是由于光沿传播形成的。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
2. 透镜的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缩小率。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理解透镜的应用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透镜的性质、透镜的应用。
难点:透镜放大率和缩小率的计算,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透镜的例题,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透镜的分类及其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3. 请计算一个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并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透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例题讲解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医学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的分类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3)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的概念和计算;(2)焦点和焦平面的概念;(3)放大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光学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讲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_____的透明物体。
(2)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
(3)放大倍数是指物体在透镜中的像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放大倍数为_____的透镜称为放大镜。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C. 中间厚,边缘薄且弯曲向外D. 中间薄,边缘厚且弯曲向外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重点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了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透镜的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透镜的基础知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照相机模型。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照相机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践探究(1)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2)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4.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3.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4. 透镜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靠近透镜。
(2)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远离透镜。
2. 家庭作业:利用身边的透镜,观察其成像特点,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三讲《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凹透镜的判别方法及他们对光的作用。
会熟练地画出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举例,并会归纳出新的特殊点。
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整理一、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v|>u 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透镜及其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引出透镜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
(4)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透镜成像的实践操作,观察成像特点,并解释原理。
5. 小组讨论:针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4.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简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教材第八章《光》的第三节“透镜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种类与成像原理,凸透镜的焦距与成像特性,凹透镜的成像特性,透镜的成像公式,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重点: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幻灯片、光具座、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透镜的例子,如照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3. 例题讲解(25分钟)讲解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透镜成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透镜成像公式。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求物体距离透镜20cm时的像距。
(2)简述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像距为20cm。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复习并巩固了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例子选择。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随堂练习的设置与反馈。
5.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深度与拓展性。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种类、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透镜的种类和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透镜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透镜、光具座、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成像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投影仪展示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4. 例题讲解:(1)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位置和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透镜的种类3. 透镜的成像规律4. 透镜的焦距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情况。
(3)计算某一凸透镜的焦距。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仍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透镜公式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3.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案例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衡阳)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3、(__市)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4、根据图3—4(a)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三、教学反思
1 / 1。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课时一、复习过程例题 1: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 12cm 处挪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例题 2:如图12 所示,周倩和几位同学在做“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获得了一个减小倒立的清楚实像。
这时,周倩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凑近透镜)之间,结果本来在光屏上的清楚的像变得模糊了。
(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从头变得清楚,在不挪动蜡烛和透镜地点的前提下,应当怎样挪动光屏?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图 13 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周倩同学近视眼成像状况和改正做法的是(A、②①B、①③C、②④D、③④)二、堂上练习1、一凸面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面镜50cm 处移到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状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小 B .像变大,像距变大 C .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2、以下光学仪器中,不属于凸面镜应用的是(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照相机)D.显微镜3、以下光路图中,正确的选项是()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面镜B. 近视眼应配戴凸面镜制成的眼镜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减小的实像三、教课反省5.。
2022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透镜及其应用
2022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透镜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爱好:
教师出示两块透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样区分这两块透镜哪块是凸透镜?哪块是凹透镜呢?
二、复习透镜的概念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1)多媒体展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多媒体展现(做一做:完成光路)。
(目的:了解透镜的三条专门光线,并会用三条专门光线作图。
)
3、多媒体展现透镜的三条专门光线。
4、巩固练习。
三、通过flash课件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明白得:
1、通过两个提问(多媒体展现)激发爱好,加深求知欲。
2.、flash课件展现凸透镜成像情形,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明白得。
(flash展现时强调让学生认真观看凸透镜成像情形及物体与像的移动情形)
3)通过观看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多媒体展现)
4)多媒体展现例题和巩固提高3(目的:加深印象,了解探究凸透镜成像时操作要求,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要求学生要了解折射成像时刻路也是可逆的。
)
5)展现巩固提高4要求学生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通过提问激发爱好,然后多媒体展现眼镜的结构和近视眼的
成像情形及矫正方法、远视眼的成像情形及其矫正方法。
2、例题讲解:(目的:了解眼镜成像的光路情形及矫正后的光路)
巩固练习:
学生做学案上的题目,进一步加深对本章知识的把握,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六、小结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物和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科学献身。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二、知识网络(板书)二、复习要点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镜。
此类透镜对光有作用;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3.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 2f)时,能成、的像。
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时,成、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f<u<2f)时,成、的像。
这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u=f)时,(填成或不成);物体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u<f)时,成、的像。
这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5.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是在处,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在处。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他的成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在前。
矫正的方法是在眼睛前配戴一个透镜眼镜。
7.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可在眼睛前配戴一个透镜眼镜来矫正。
8.显微镜的原理是:先用物镜(凸透镜)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像,再经目镜(凸透镜)使这个实像再成一个像,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可以看见微小物体。
9.望远镜的原理是: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像,再经目镜使这个像再成一个像。
我们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望远镜还起到增大“视角”的作用。
三、考点分析考前重点和热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
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
(2)透镜的特殊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5)近、远视眼判别及矫正。
四、经典题解【例1】小明用焦距为l0 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
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问的距离应是 cm。
解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让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焦距,透过凸透镜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题中放大镜的焦距为10 cm,因而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l0cm。
启迪:本题考查光学仪器之一的放大镜的应用,解答这类光学仪器应用题时,应密切联系相关的光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一小组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
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二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表格中分析以上数据你能访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解析:(1)分析光屏找不到清晰像的原因,可能有:①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蜡烛放在焦点上;③蜡烛放在焦点以内;①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过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
光屏承接不到像。
(2)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越远(近),像离凸透镜越近(远);②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距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离透镜越远;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的像。
启迪:此题把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一起考查。
解题时应在已做过实验基础上,运用实验知识查问题找原因。
实验数据分析对比得结论,关键在于正确找出有可比性的对应组的数据。
【例3】如图3—l所示,B 为AC 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
A.应该放在B、C之间B.应该放存A、B之间C.应该放在 B点D.可能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解析:由“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蜡烛烛焰应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而像应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本题中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要大于像与凸透镜问的距离,即凸透镜应该靠近光屏。
答案为A。
启迪:本题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解题时注意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在实验探究时可总结这方面规律(如例3),也可用作图成像法显现这方面的规律。
【例4】爷孙两人各有一副眼镜,看起来几乎一样。
但其中一副是远视眼镜(老花镜),另一副是近视眼镜.不准用手触摸眼镜片,如何区分? 请说出3种方法。
解析:表面上看是区分眼镜,但实质上是考查怎样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因为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区分方法如下:(1)太阳光聚焦法:把眼镜片正对太阳光,能会聚太阳光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的就是凸透镜,即远视眼镜。
(2)近看法:把眼镜片放在书报上,看到的字迹放大的就是远视眼镜。
(3)远看法:平举起眼镜,看远处物体通过眼镜后能成倒立像的是远视眼镜。
启迪:区分凸、凹透镜,应从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成像规律两方面的不同之处去思考,因此,区分方法实质是聚焦法和成像法。
五、能力训练1.(北京市)根据图3-2中给出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方框中画出一个适当类型的透镜。
2.图3—3所示的是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P 是,Q 是。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3.图3—4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 是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lv;U> ,B上放置的是。
经过镜头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过平面镜,最终使像成在屏幕上的C 处。
4.(黄石市)小明拿一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当镜后的白纸移至距透镜光心10 cm 时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他想用此凸透镜来观察邮票上的小图案,则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u应为( )。
A.u> 20 cm B.u> 10 cm C.10 cm< u< 20 cm D.u< 10 cm5.(南通市)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 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火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6.(柳州市)如图3—5所示,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从A 位置逐渐移动刮B 位置的过程中,在凸透镜右侧相应移动的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将( )。
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蜡烛距离为10cm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蜡烛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若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 cm 时,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
8.(新疆)远视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疾,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远视眼的成像及矫正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3—6(甲)所示:老花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上映出了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表示视网膜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不清晰,向后移动光屏。
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
观察眼球结构图3-6(乙),结合以上实验请你回答如下问题:(1)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2)远视眼不戴眼镜时,看见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方”、“上”或“后方”)。
(3)矫正远视眼应配戴镜。
【适应性训练】9.(扬州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清晰的像(如图3—8所示),此时物距范围:。
在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三种光学器件中与上述成像情形一致的是。
若有位刚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1)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
(2)请根据此实验,简要说明近视眼看不清楚物体的原因:。
l0.有两只干净的玻璃杯,一只盛满了纯净水,另一只是空的,上面都盖着盖子,不用任何器材,你怎么判断出哪一只杯子中有水?答:。
l1.( 宜昌市)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
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人水后制成水凸透镜( 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
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往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其装置如图3—9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
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六、课本拓展题1.在课本第4页“有趣有用物理”的“想想做做”中,小男孩拿着一个口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
A.正立的像 B.虚像 C.倒立的像 D.放大的像2.如何粗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请说出你没想的方法。
取用什么器材,怎样测,由你决定。
要求:(1)至少说出两种方法。
(2)简要写出每种方法的步骤,说明测得的物理量和焦距的关系。
说明:这两题是课本演示实验和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的拓展,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