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0.1.1文件系统的源码阅读
linux 0.11编译方法
linux 0.11编译方法
Linux 0.11是Linux内核的一个早期版本,其编译方法相比现代版本有所不同。
下面是大致的编译步骤:
1.获取源代码
获取Linux 0.11的源代码。
这个版本的代码可以在历史存档中找到。
你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存档并下载,或者使用像GitHub等代码托管平台上的存档。
2.准备编译环境
确保你的系统拥有合适的编译环境。
Linux 0.11是早期版本,可能需要特定的编译器和工具链。
一般来说,你需要安装合适版本的GCC编译器和相关的开发工具。
3.编辑Makefile
进入Linux 0.11源代码目录,在Makefile中设置适当的编译选项。
你可能需要调整编译器参数和其他配置,以适应你的系统环境。
4.运行编译命令
在Linux 0.11源代码目录中,运行适当的编译命令。
在这个版本中,可能有一个名为make或make all的命令可以启动编译过程。
5.处理编译错误
如果出现编译错误,需要根据错误信息进行调试和修复。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查看源代码,理解错误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6.生成内核镜像
一旦编译成功,你将会得到一个内核镜像文件。
这个文件可以用于启动系统。
请注意,Linux 0.11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版本,其编译和构建流程可能相当复杂和不稳定。
同时,这个版本可能并不适用于现代硬件,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才能在当前系统上运行。
在学习和尝试编译早期版本的Linux内核时,请确保备份数据和系统,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Linux操作系统源代码详细分析
linux源代码分析:Linux操作系统源代码详细分析疯狂代码 / ĵ:http://Linux/Article28378.html内容介绍: Linux 拥有现代操作系统所有功能如真正抢先式多任务处理、支持多用户内存保护虚拟内存支持SMP、UP符合POSIX标准联网、图形用户接口和桌面环境具有快速性、稳定性等特点本书通过分析Linux内核源代码充分揭示了Linux作为操作系统内核是如何完成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协调多个并发进程、管理内存等工作现实中能让人自由获取系统源代码并不多通过本书学习将大大有助于读者编写自己新 第部分 Linux 内核源代码 arch/i386/kernel/entry.S 2 arch/i386/kernel/init_task.c 8 arch/i386/kernel/irq.c 8arch/i386/kernel/irq.h 19 arch/i386/kernel/process.c 22 arch/i386/kernel/signal.c 30arch/i386/kernel/smp.c 38 arch/i386/kernel/time.c 58 arch/i386/kernel/traps.c 65arch/i386/lib/delay.c 73 arch/i386/mm/fault.c 74 arch/i386/mm/init.c 76 fs/binfmt-elf.c 82fs/binfmt_java.c 96 fs/exec.c 98 /asm-generic/smplock.h 107 /asm-i386/atomic.h 108 /asm-i386/current.h 109 /asm-i386/dma.h 109 /asm-i386/elf.h 113 /asm-i386/hardirq.h 114 /asm-i386/page.h 114 /asm-i386/pgtable.h 115 /asm-i386/ptrace.h 122 /asm-i386/semaphore.h 123 /asm-i386/shmparam.h 124 /asm-i386/sigcontext.h 125 /asm-i386/siginfo.h 125 /asm-i386/signal.h 127/asm-i386/smp.h 130 /asm-i386/softirq.h 132 /asm-i386/spinlock.h 133 /asm-i386/system.h 137/asm-i386/uaccess.h 139 //binfmts.h 146 //capability.h 147 /linux/elf.h 150 /linux/elfcore.h 156/linux/errupt.h 157 /linux/kernel.h 158 /linux/kernel_stat.h 159 /linux/limits.h 160 /linux/mm.h 160/linux/module.h 164 /linux/msg.h 168 /linux/personality.h 169 /linux/reboot.h 169 /linux/resource.h 170 /linux/sched.h 171 /linux/sem.h 179 /linux/shm.h 180 /linux/signal.h 181 /linux/slab.h 184/linux/smp.h 184 /linux/smp_lock.h 185 /linux/swap.h 185 /linux/swapctl.h 187 /linux/sysctl.h 188/linux/tasks.h 194 /linux/time.h 194 /linux/timer.h 195 /linux/times.h 196 /linux/tqueue.h 196/linux/wait.h 198 init/.c 198 init/version.c 212 ipc/msg.c 213 ipc/sem.c 218 ipc/shm.c 227 ipc/util.c 236 kernel/capability.c 237 kernel/dma.c 240 kernel/exec_do.c 241 kernel/exit.c 242 kernel/fork.c 248 kernel/info.c 255 kernel/itimer.c 255 kernel/kmod.c 257 kernel/module.c 259 kernel/panic.c 270 kernel/prk.c 271 kernel/sched.c 275 kernel/signal.c 295 kernel/softirq.c 307 kernel/sys.c 307kernel/sysctl.c 318 kernel/time.c 330 mm/memory.c 335 mm/mlock.c 345 mm/mmap.c 348mm/mprotect.c 358 mm/mremap.c 361 mm/page_alloc.c 363 mm/page_io.c 368 mm/slab.c 372mm/swap.c 394 mm/swap_state.c 395 mm/swapfile.c 398 mm/vmalloc.c 406 mm/vmscan.c 409第 2部分 Linux 内核源代码分析 第1章 Linux 介绍 让用户很详细地了解大多数现有操作系统实际工作方式是不可能大多数操作系统源代码都是严格保密除了些研究用及为操作系统教学而设计系统外尽管研究和教学目都很好但是这类系统很少能够通过对正式操作系统小部分实现来体现操作系统实际功能对于操作系统些特殊问题这种折衷系统所能够表现就更是少得可怜了 在以实际使用为目标操作系统中让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获取系统源代码无论目是要了解、学习还是改进这样现实系统并不多本书主题就是这些少数操作系统中个:Linux Linux工作方式类似于Uinx它是免费源代码也是开放符合标准规范标准32位(在64位CPU上是64位)操作系统Linux拥有现代操作系统所具有内容例如: * 真正抢先式多任务处理支持多用户 * 内存保护 * 虚拟内存 * 支持对称多处理机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即多个CPU机器以及通常单CPU(UP)机器 * 符合POSIX标准 * 联网 * 图形用户接口和桌面环境(实际上桌面环境并不只个) * 速度和稳定性 严格说来Linux并不是个完整操作系统当我们在安装通常所说Linux时我们实际安装是很多工具集合这些工具协同工作以组成个功能强大实用系统Linux本身只是这个操作系统内核是操作系统心脏、灵魂、指挥中心(整个系统应该称为GNU/Linux其原因在本章后续内容中将会给以介绍)内核以独占方式执行最底层任务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协调多个并发进程管理进程使用内存使它们相互的间不产生冲突满足进程访问磁盘请求等等 在本书中我们给大家揭示就是Linux是如何完成这具有挑战性工作 1.1 Linux和Unix简明历史 为了让大家对本书所讨论内容有更清楚了解让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下Linux历史由于Linux是在Unix基础上发展而来我们话题就从Unix开始 Unix是由AT&T贝尔实验室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于1969年在台已经废弃了PDP-7上开发;它最初是个用汇编语言写成单用户操作系统不久Thompson和Ritchie成功地说服管理部门为他们购买更新机器以便该开发小组可以实现个文本处理系统Unix就在PDP-11上用C语言重新编写(发明C语言部分目就在于此)它果真变成了个文本处理系统—不久的后只不过问题是他们先实现了个操作系统而已…… 最终他们实现了该文本处理工具而且Unix(以及Unix上运行工具)也在AT&T得到广泛应用在1973年Thompson和Ritchie在个操作系统会议上就这个系统发表了篇论文该论文引起了学术界对Unix系统极大兴趣 由于1956年反托拉斯法案限制AT&T不能涉足计算机业务但允许它象征性地收取费用发售该系统就这样Unix被广泛发布首先是学术科研用户后来又扩展到政府和商业用户 伯克利加州大学是学术用户中个在这里Unix得到了计算机系统研究小组(CSRG)广泛应用并且在这里所进行修改引发了Unix大系列这就是广为人知伯克利软件Software开发(BSD)Unix除了AT&T所提供Unix系列的外BSD是最有影响力Unix系列BSD在Unix中增加了很多显著特性例如TCP/IP网络更好用户文件系统(UFS)工作控制并且改进了AT&T内存管理代码 多年以来BSD版本Unix直在学术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最终发展成为 V版本AT&TUnix则成为商业领域领头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有社会原因:学校倾向于使用非正式但通常更好用BSD风格Unix而商业界则倾向于从AT&T获取Unix 在用户需求和用户编程改进特性促进下BSD风格Unix般要比AT&TUnix更具有创新性而且改进也更为迅速但是在AT&T发布最后个正式版本 V Release 4(SVR4)时 V Unix已经吸收了BSD大多数重要优点并且还增加了些自己优势这部分由于从1984年开始AT&T逐渐可以将Unix商业化而伯克利Unix开发工作在1993年BSD4.4版本完成以后就逐渐收缩以至终止了然而BSD进步改进由外界开发者延续下来到今天还在继续进行正在进行Unix系列开发中至少有 4个独立版本是直接起源于BSD4.4这还不包括几个厂商Unix版本例如惠普HP-UX都是部分地或者全部基于BSD而发展起来 实际上Unix变种并不止BSD和 V由于Unix主要使用C语言来编写这就使得它移植到新机器上相对比较容易它简单性也使其重新设计和开发相对比较容易Unix这些特点大受商业界硬件供应商欢迎比如Sun、SGI、HP、IBM、DEC、Amdahl等等;IBM还不止次对Unix进行了再开发厂商们设计开发出新硬件并简单地将Unix移植到新硬件上这样新硬件经发布便具备定功能经过段时间的后这些厂商都拥有了自己专有Unix版本而且为了占有市场这些版本故意以区别侧重点发布出来以更好地占有用户版本混乱状态促进了标准化工作进行其中最主要就是POSIX系列标准它定义了套标准操作系统接口和工具从理论上说POSIX标准代码很容易移植到任何遵守POSIX标准操作系统中而且严格POSIX测试已经把这种理论上可移植性转化为现实直到今天几乎所有正式操作系统都以支持POSIX标准为目标 现在让我们回顾下在1984年杰出电脑黑客Richard Stallman独立开发出个类Unix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具有完全内核、开发工具和终端用户应用在GNU(“GNU誷 Not Unix”首字母缩写)计划配合下Stallman开发这个产品有自己技术理想:他想开发出个质量高而且自由操作系统Stallman使用了“自由”(free)这个词不仅意味着用户可以免费获取软件Software;而且更重要是它将意味着某种程度“解放”:用户可以自由使用、拷贝、查询、重用、修改甚至是分发这份软件Software完全没有软件Software使用限制这也正是Stallman创建自由软件Software基金会(FSF)资助GNU软件Software开发本意(FSF也在资助其他科研方面开发工作) 15年来GNU工程已经吸收、产生了大量这不仅包括Emacs、gcc(GNUC编译器)、bash(shell命令)还有大部分Linux用户所熟知许多应用现在正在进行开发项目是GNU Hurd内核这是GNU操作系统最后个主要部件(实际上Hurd内核早已能够使用了不过当前版本号为0.3系统在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还是未知数)尽管Linux大受欢迎但是Hurd内核还在继续开发原因有几个方面其是Hurd体系结构十分清晰地体现了Stallman有关操作系统工作方式思想例如在运行期间任何用户都可以部分地改变或替换Hurd(这种替换不是对每个用户都是可见而是只对申请修改用户可见而且还必须符合规范标准)另个原因是据介绍Hurd对于多处理器支持比Linux本身内核要好还有个简单原因是兴趣驱动员们希望能够自由地进行自己所喜欢工作只要有人希望为Hurd工作Hurd开发就不会停止如果他们能够如愿以偿Hurd有朝日将成为Linux强劲对手不过在今天Linux还是自由内核王国里无可争议统治者 在GNU发展中期也就是1991年个名叫Linus Torvalds芬兰大学生想要了解Intel新CPU—80386他认为比较好学习思路方法是自己编写个操作系统内核出于这种目加上他对当时Unix变种版本对于80386类机器脆弱支持十分不满他决定要开发出个全功能、支持POSIX标准、类Unix操作系统内核该系统吸收了BSD和 V优点同时摒弃了它们缺点Linus(虽然我知道我应该称他为Torvalds但是所有人都称他为Linus)独立把这个内核开发到0.02版这个版本已经可以运行gcc、bash和很少些应用这些就是他开始全部工作了后来他又开始在因特网上寻求广泛帮助 不到 3年LinusUnix—Linux已经升级到1.0版本它源代码量也呈指数形式增长实现了基本TCP/IP功能(网络部分代码后来重写过而且还可能会再次重写)此时Linux就已经拥有大约10万用户了 现在Linux内核由150多万行代码组成Linux也已经拥有了大约1000万用户(由于Linux可以自由获取和拷贝获取具体统计数字是不可能)Linux内核GNU/Linux附同GNU工具已经占据了Unix 50%市场些公司正在把内核和些应用同安装软件Software打包在起生产出Linux发行版本这些公司包括Red Hat和Caldera 公司现在GNU/Linux已经备受瞩目得到了诸如Sun、IBM、SGI等公司广泛支持SGI最近决定在其基于IntelMerced系列机器上不再搭载自己Unix变种版本IRIX而是直接采用GNU/Linux;Linux甚至被指定为Amiga将要发布新操作系统基础1.2 GNU通用公共许可证 这样个如此流行操作系统当然值得我们学习按照通用公共许可证(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规定Linux源代码可以自由获取这满足了我们学习该系统强烈愿望GPL这份非同寻常软件Software许可证充分体现了上面提到Stallman思想:只要用户所做修改是同等自由用户可以自由地使用、拷贝、查询、重用、修改甚至重新发布这个软件Software通过这种方式GPL保证了Linux(以及同许可证保证下大量其他软件Software)不仅现在自由可用而且以后经过任何修改的后都仍然可以自由使用 请注意这里自由并不是说没有人靠这个软件Software盈利有些日益兴起公司比如发行最流行Linux发行版本Red Hat就是个例子(Red Hat自从上市以来市值已经突破数十亿美元每年盈利数十万美元而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但是任何人都不能限制其他用户涉足本软件Software领域而且所做修改不能减少其自由程度 本书附录B中收录了GNU通用公共许可证全文1.3 Linux开发过程 如上所述由于Linux是个自由软件Software它可以免费获取以供学习研究Linux的所以值得学习研究是它是相当优秀操作系统如果Linux操作系统相当糟糕那它就根本不值得我们使用也就没有必要去研究相关书籍Linux是个十分优秀操作系统还在于几个相互关联原因 原因的在于它是基于天才思想开发而成在学生时代就开始推动整个系统开发Linus Torvalds是个天才他才能不仅展现在编程能力方面而且组织窍门技巧也相当杰出Linux内核是由世界上些最优秀员开发并不断完善他们通过Internet相互协作开发理想操作系统;他们享受着工作中乐趣而且也获得了充分自豪感 Linux优秀另外个原因在于它是基于组优秀概念Unix是个简单却非常优秀模型在Linux创建的前Unix已经有20年发展历史Linux从Unix各个流派中不断吸取成功经验模仿Unix优点抛弃Unix缺点这样做结果是Linux 成为了Unix系列中佼佼者:高速、健壮、完整而且抛弃了历史包袱 然而Linux最强大生命力还在于其公开开发过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获取内核源每个人都可以对源加以修改而后他人也可以自由获取你修改后源如果你发现了缺陷你可以对它进行修正而不用去乞求不知名公司来为你修正如果你有什么最优化或者新特点创意你也可以直接在系统中增加功能而不用向操作系统供应商解释你想法指望他们将来会增加相应功能当发现个漏洞后你可以通过编程来弥补这个漏洞而不用关闭系统直到你供应商为你提供修补由于你拥有直接访问源代码能力你也可以直接阅读代码来寻找缺陷或是效率不高代码或是安全漏洞以防患于未然 除非你是个员否则这点听起来仿佛没有多少吸引力实际上即使你不是员这种开发模型也将使你受益匪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可以间接受益于世界各地成千上万员随时进行改进工作 * 如果你需要对系统进行修改你可以雇用员为你完成工作这部分人将根据你需求定义单独为你服务可以设想这在源不公开操作系统中将是什么样子Linux这种独特自由流畅开发模型已被命名为bazaar(集市模型)它是相对于cathedral(教堂)模型而言在cathedral模型中源代码被锁定在个保密小范围内只有开发者(很多情况下是市场)认为能够发行个新版本这个新版本才会被推向市场这些术语在Eric S. Raymond教堂和集市(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文中有所介绍大家可以在/~esr/writings/找到这篇文章bazaar开发模型通过重视实验征集并充分利用早期反馈对巨大数量脑力资源进行平衡配置可以开发出更优秀软件Software(顺便说下虽然Linux是最为明显使用bazaar开发模型例子但是它却远不是第个使用这个模型系统) 为了确保这些无序开发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Linux采用了双树系统个树是稳定树(stable tree)另个树是非稳定树(unstable tree)或者开发树(development tree)些新特性、实验性改进等都将首先在开发树中进行如果在开发树中所做改进也可以应用于稳定树那么在开发树中经过测试以后在稳定树中将进行相同改进按照Linus观点旦开发树经过了足够发展开发树就会成为新稳定树如此周而复始进行下去 源版本号形式为x.y.z对于稳定树来说y是偶数;对于开发树来说y比相应稳定树大(因此是奇数)截至到本书截稿时最新稳定内核版本号是2.2.10最新开发内核版本号是2.3.12对2.3树缺陷修正会回溯影响(back-propagated)2.2树而当2.3树足够成熟时候会发展成为2.4.0(顺便说下这种开发会比常规惯例要快每版本所包含改变比以前更少了内核开发人员只需花很短时间就能够完成个实验开发周期)及其镜像站点提供了最新可供内核版本而且同时包括稳定和开发版本如果你愿意话不需要很长时间这些站点所提供最新版本中就可能包含了你部分源代码第2章 代 码 初 识 本章首先从较高层次介绍Linux内核源概况这些都是大家关心些基本特点随后将简要介绍些实际代码最后介绍如何编译内核 2.1 Linux内核源部分特点 在过去段时期Linux内核同时使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来实现这两种语言需要定平衡:C语言编写代码移植性较好、易于维护而汇编语言编写则速度较快般只有在速度是关键原因或者些因平台相关特性而产生特殊要求(例如直接和内存管理硬件进行通讯)时才使用汇编语言 正如实际中所做即使内核并未使用C对象特性部分内核也可以在g(GNUC编译器)下进行编译同其他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相比较相对而言C开销是较低但是对于内核开发人员来说这已经是太多了 内核开发人员不断发展编程风格形成了Linux代码独有特色本节将讨论其中些问题 2.1.1 gcc特性使用 Linux内核被设计为必须使用GNUC编译器gcc来编译而不是任何种C编译器都可以使用内核代码有时要使用gcc特性本书将陆续介绍其中部分 些gcc特有代码只是简单地使用gcc语言扩展例如允许在C(不只是C)中使用inline关键字指示内联也就是说代码中被在每次时都会被扩充因而就可以节约实际开销 般情况下代码编写方式比较复杂对于某些类型输入gcc能够产生比其他输入效率更高执行代码从理论上讲编译器可以优化具有相同功能两种对等思路方法并且得到相同结果因此代码编写方式是无关紧要但在实际上用某种思路方法编写所产生代码要比用另外些思路方法编写所产生代码执行速度快许多内核开发人员知道怎样才能产生更高效执行代码这不断地在他们编写代码中反映出来 例如考虑内核中经常使用goto语句—为了提高速度内核中经常大量使用这种般要避免使用语句在本书中所包含不到40 000行代码中共有500多条goto语句大约是每80行个除汇编文件外精确统计数字是接近每72行个goto语句公平地说这是选择偏向结果:比例如此高原因的是本书中涉及是内核源核心在这里速度比其他原因都需要优先考虑整个内核比例大概是每260行个goto语句然而这仍然是我不再使用Basic进行编程以来见过使用goto频率最高地方 代码必需受特定编译器限制特性不仅和普通应用开发有很大区别而且也区别于大多数内核开发大多数开发人员使用C语言编写代码来保持较高可移植性即使在编写操作系统时也是如此这样做优点是显而易见最为重要点是旦出现更好编译器员们可以随时进行更换 内核对于gcc特性完全依赖使得内核向新编译器上移植更加困难最近Linus对这问题在有关内核邮件列表上表明了自己观点:“记住编译器只是个工具”这是对依赖于gcc特性个很好基本思想表述:编译器只是为了完成工作如果通过遵守标准还不能达到工作要求那么就不是工作要求有问题而是对于标准依赖有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观点是不能被人所接受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和语言标准致开发人员可能需要牺牲某些特性、速度或者其他相关原因其他选择可能会为后期开发造成很大麻烦 但是在这种特定情况下Linus是正确Linux内核是个特例其执行速度要比向其他编译器可移植性远为重要如果设计目标是编写个可移植性好而不要求快速运行内核或者是编写个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编译器进行编译内核那么结论就可能会有所区别了;而这些恰好不是Linux设计目标实际上gcc几乎可以为所有能够运行LinuxCPU生成代码因此对于gcc依赖并不是可移植性严重障碍 在第3章中我们将对内核设计目标进行详细介绍说明2.1.2 内核代码习惯用语 内核代码中使用了些显著习惯用语本节将介绍常用几个当通读源代码时真正重要问题并不在这些习惯用语本身而是这种类型习惯用语确存在而且是不断被使用和发展如果你需要编写内核代码你应该注意到内核中所使用习惯用语并把这些习惯用语应用到你代码中当通读本书(或者代码)时看看你还能找到多少习惯用语 为了讨论这些习惯用语我们首先需要对它们进行命名为了便于讨论笔者创造了这些名字而在实际中大家不定非要参考这些用语它们只是对内核工作方式描述而已 个普通习惯用语笔者称的为“资源获取”(resource acquisition idiom)在这个用语中个必须实现系列资源获取包括内存、锁等等(这些资源类型未必相同)只有成功地获取当前所需要资源的后才能处理后面资源请求最后该还必须释放所有已经获取资源而不必考虑没有获取资源 我采用“变量”这用语(error variable idiom)来辅助介绍说明资源获取用语它使用个临时变量来记录期望返回值当然相当多都能实现这个功能但是变量区别点在于它通常是用来处理由于速度原因而变得非常复杂流程控制中问题变量有两个典型值0(表示成功)和负数(表示有错) 如果执行到标号out2则都已经获取了r1和r2资源而且也都需要进行释放如果执行到标号out1(不管是顺序执行还是使用goto语句进行跳转到)则r2资源是无效(也可能刚被释放)但是r1资源却是有效而且必需在此将其释放同理如果标号out能被执行则r1和r2资源都无效err所返回是或成功标志 在这个简单例子中对err些赋值是没有必要在实战中实际代码必须遵守这种模式这样做原因主要在于同行中可能包含有多种测试而这些测试应该返回相同代码因此对变量统赋值要比多次赋值更为简单虽然在这个例子中对于这种属性必要性并不非常迫切但是我还是倾向于保留这种特点有关实际应用可以参考sys_shmctl(第21654行)在第9章中还将详细介绍这个例子 2.1.3 减少#和#def使用 现在Linux内核已经移植到区别平台上但是我们还必须解决移植过程中所出现问题大部分支持各种区别平台代码由于包含许多预处理代码而已经变得非常不规范标准例如: 这个例子试图实现操作系统可移植性虽然Linux关注焦点很明显是实现代码在各种CPU上可移植性但是 2者基本原理是致对于这类问题来说预处理器是种解决方式这些杂乱问题使得代码晦涩难懂更为糟糕是增加对新平台支持有可能要求重新遍历这些杂乱分布低质量代码段(实际上你很难能找到这类代码段全部) 和现有方式区别是Linux般通过简单(或者是宏)来抽象出区别平台间差异内核移植可以通过实现适合于相应平台(或宏)来实现这样不仅使代码主体简单易懂而且在移植过程中还可以比较容易地自动检测出你没有注意到内容:如引用未声明时会出现链接有时用预处理器来支持区别体系结构但这种方式并不常用而相对于代码风格变化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顺便说下我们可以注意到这种解决思路方法和使用用户对象(或者C语言中充满指针struct结构)来代替离散switch语句处理区别类型思路方法十分相似在某些层次上这些问题和解决思路方法是统 可移植性问题并不仅限于平台和CPU移植编译器也是个重要问题此处为了简化假设Linux只使用gcc来编译由于Linux只使用同个编译器所以就没有必要使用#块(或者#def块)来选择区别编译器 内核代码主要使用#def来区分需要编译或不需要编译部分从而对区别结构提供支持例如代码经常测试SMP宏是否定义过从而决定是否支持SMP机2.2 代码样例 了解Linux代码风格最好思路方法就是实际研究下它部分代码即使你不完全理解本节所讨论代码细节也无关紧要毕竟本节主要目不是理解代码些读者可以只对本节进行浏览本节主要目是让读者对Linux代码进。
linux-0.11调试教程,mkfs.c源代码分析
linux-0.11调试教程,mkfs.c源代码分析(1)下面是mkfs命令的一个例子mkfs /dev/hd6 60000结果:20000个inodes,60000个blocks,第一个数据块块号为638指导思想:不看源代码的话,格式化一个文件系统,应该改变的是:(1),文件系统的超级块信息,需要用户输入的块的总数算出i节点的个数和i节点位图块的个数和逻辑块位图块的个数及第一个数据块的块号。
setup_tables()函数完成这个任务。
(2),建立根目录,需要申请一个数据块,需要申请一个根目录对应的i节点,是文件系统中的第一个节点。
修改根目录对应的i节点在i节点位图中对应的位和根目录所在的块对应的逻辑块位图中的位。
make_root_inode();函数完成这个任务。
(3)源程序里还有第三个任务,就是统计磁盘分区中坏块的数目,并把所有的坏块看成一个坏块文件,这个坏块文件对应第二个节点。
make_bad_inode()函数完成这个任务。
思路分析:main()函数首先取得用户给出的块数放到BLOCKS里。
然后调用setup_tables()函数,setup_tables()函数的作用是根据块数算出i节点的总数既块数的三分之一。
然后算出i节点位图的块数和逻辑块位图的块数,还有第一个数据块的块号。
然后把逻辑块位图块清零(范围是数据区对应的位图既FIRSTZONE之后的块对应的位)和把i节点位图块清零(第一个位没有清零,第一个位对应根节点)。
然后初始化了i节点缓冲区。
最后打印出超级块信息。
区块的数目ZONES既块数BLOCKS为60000,INODES的数目为块数的三分之一既20000。
i节点位图的块数IMAPS为3。
#define NORM_FIRSTZONE (2+IMAPS+ZMAPS+INODE_BLOCKS)NORM_FIRSTZONE数目既数据区前面的块数。
ZMAPS = 0;while (ZMAPS != UPPER(BLOCKS - NORM_FIRSTZONE,BITS_PER_BLOCK))ZMAPS = UPPER(BLOCKS - NORM_FIRSTZONE,BITS_PER_BLOCK);逻辑块位图的块数ZMAPS为8。
linux源代码分析
linux源代码分析Linux源代码是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它是开源的,其源代码可以被任何人查看、分析和修改。
Linux源代码的分析对于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原理和机制非常有帮助。
在本文中,我将对Linux源代码进行分析,介绍其结构、特点以及一些常见的模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Linux源代码的目录结构。
Linux源代码的根目录是一个包含各种子目录的层次结构。
其中,arch目录包含了与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block目录包含了与块设备相关的代码;fs目录包含了文件系统相关的代码等等。
每个子目录下又有更详细的子目录,以及各种源代码文件。
Linux源代码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模块化。
Linux操作系统是由许多独立的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负责完成特定的功能。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Linux操作系统更容易理解和维护。
例如,网络模块负责处理与网络相关的功能,文件系统模块负责处理文件系统相关的功能,设备驱动程序模块负责处理硬件设备的驱动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模块的源代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组成。
在Linux源代码中,有一些常见的模块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进程调度模块、内存管理模块和文件系统模块。
进程调度模块负责为不同的进程分配CPU时间,实现多任务处理能力。
内存管理模块负责管理系统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和释放。
文件系统模块负责处理文件的读写操作,提供文件系统的功能。
通过对这些重要模块的源代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
除了这些模块以外,Linux源代码还包含了许多其他的功能和模块,例如设备驱动程序、网络协议栈、系统调用等等。
这些模块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服务。
对于分析Linux源代码,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辅助。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来查看和修改源代码文件,使用编译器来编译和运行代码,使用调试器来调试代码等等。
linux练习题
Linux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篇1. Linux操作系统的创始人是谁?2. 请列举出Linux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
3. Linux系统中的根目录用什么符号表示?4. 常见的Linux发行版有哪些?5. 在Linux系统中,如何查看当前登录的用户?6. 如何查看Linux系统的版本信息?7. 请简述Linux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
二、文件操作篇1. 如何在Linux系统中创建一个新文件?2. 如何查看文件内容?3. 如何复制一个文件?4. 如何删除一个文件?5. 如何重命名一个文件?6. 如何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7. 如何切换到另一个目录?8. 请简述Linux文件权限的表示方法及修改方法。
三、文本编辑篇1. 请列举出常用的Linux文本编辑器。
2. 如何使用vi编辑器打开一个文件?3. 在vi编辑器中,如何进行光标移动?4. 在vi编辑器中,如何进行文本复制、粘贴和删除操作?5. 如何在vi编辑器中查找和替换文本?6. 如何保存并退出vi编辑器?四、用户与权限篇1. 如何在Linux系统中添加一个新用户?2. 如何修改用户密码?3. 如何删除一个用户?4. 如何查看当前用户的权限?5. 如何修改文件的权限?6. 请简述Linux系统中的用户组概念及作用。
五、网络配置篇1. 如何查看Linux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2. 如何配置Linux系统的IP地址?3. 如何查看当前系统的网络连接状态?4. 如何测试网络连通性?5. 如何开启和关闭Linux系统的防火墙?六、软件管理篇1. 如何在Linux系统中安装软件?2. 如何卸载已安装的软件?3. 请简述Linux软件包管理器的种类及特点。
4. 如何更新Linux系统中的软件包?5. 如何查看已安装的软件包?七、系统管理篇1. 如何查看Linux系统的运行状态?2. 如何查看系统负载?3. 如何查看系统内存使用情况?4. 如何查看系统CPU使用情况?5. 如何重启和关机Linux系统?6. 请简述Linux系统日志的作用及查看方法。
Linux0.01内核源代码及注释
Bootsect.s(1-9)!! SYS_SIZE is the number of clicks (16 bytes) to be loaded.! 0x3000 is 0x30000 bytes = 196kB, more than enough for current! versions of linux ! SYS_SIZE 是要加载的节数(16 字节为1 节)。
0x3000 共为1 2 3 4 5 60x7c000x00000x900000x100000xA0000system 模块代码执行位置线路0x90200! 0x30000 字节=192 kB(上面Linus 估算错了),对于当前的版本空间已足够了。
!SYSSIZE = 0x3000 ! 指编译连接后system 模块的大小。
参见列表1.2 中第92 的说明。
! 这里给出了一个最大默认值。
!! bootsect.s (C) 1991 Linus Torvalds!! bootsect.s is loaded at 0x7c00 by the bios-startup routines, and moves! iself out of the way to address 0x90000, and jumps there.!! It then loads 'setup' directly after itself (0x90200), and the system! at 0x10000, using BIOS interrupts.!! NOTE! currently system is at most 8*65536 bytes long. This should be no! problem, even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keep it simple. This 512 kB! kernel size should be enough, especially as this doesn't contain the! buffer cache as in minix!! The loader has been made as simple as possible, and continuos! read errors will result in a unbreakable loop. Reboot by hand. It! loads pretty fast by getting whole sectors at a time whenever possible.!! 以下是前面这些文字的翻译:! bootsect.s (C) 1991 Linus Torvalds 版权所有!! bootsect.s 被bios-启动子程序加载至0x7c00 (31k)处,并将自己! 移到了地址0x90000 (576k)处,并跳转至那里。
linux 文件描述 0 1 2 的用法
在Linux 和类Unix 操作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三个预定义的标准文件描述符,它们分别是:•文件描述符0 (STDIN):代表标准输入,通常关联到键盘或从其他程序接收输入的数据流。
当你运行一个命令并从键盘输入信息时,这些信息就是通过文件描述符0 提供给命令进程的。
•文件描述符1 (STDOUT):代表标准输出,它是进程正常输出数据的通道,默认情况下会显示在终端屏幕上。
例如,当你运行ls命令并列出目录内容时,这些内容就会通过文件描述符 1 输出到屏幕。
•文件描述符2 (STDERR):代表标准错误,用于输出错误信息、警告和其他非正常输出。
即使stdout 被重定向,stderr 仍然可以独立地将错误信息发送到屏幕,这样可以确保无论何种情况,错误信息都能够被用户看到。
这三种文件描述符可以用在shell 脚本编程以及命令行重定向操作中,例如:•重定向:o command > file.txt将命令的标准输出重定向到file.txt文件中,覆盖原有内容。
o command 2> error.log将命令的标准错误输出重定向到error.log文件中,同样会覆盖原文件内容。
o command > output.txt 2>&1则是将标准错误重定向到与标准输出相同的文件描述符上,这意味着标准错误也会被追加到output.txt文件中。
•管道:o command1 | command2可以将第一个命令的标准输出作为第二个命令的标准输入。
•文件描述符复制和重定向:o exec 3<&0创建一个新的文件描述符3,并使其与标准输入(文件描述符0)共享同一个输入源。
o command 2>&1将标准错误重定向至标准输出,此时两者都会输出到同一位置。
这些功能使得Linux 下的输入输出管理变得非常灵活,可以在编写脚本和处理程序输出时实现精确控制。
linux获取文件版本号的方法
在Linux系统中,获取文件版本号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使用lsb_release命令:该命令是Linux标准库支持项目(Linux Standard
Base)的一部分,用于提供有关Linux发行版的详细信息。
通过在终端中输入
lsb_release -a命令,可以查看发行版的名称、版本号和其他相关信息。
2.查看/etc/os-release文件:大多数Linux发行版在/etc目录下包含一个名为
os-release的文件,其中包含有关操作系统的详细信息。
您可以使用cat命令或其他文本编辑器查看该文件的内容,其中包含发行版的名称和版本号等详细信息。
3.查看/proc/version文件:该文件包含了Linux内核的版本信息。
使用cat命令
可以查看该文件的内容,其中包括Linux内核的版本号和其他相关信息。
4.使用uname命令:该命令用于显示有关系统的详细信息,包括内核版本。
要查看
发行版的名称和版本号,可以在终端中运行以下命令:uname -a。
5.查看文件名或文件内容:有些可执行文件或共享库在其文件名中包含了版本号
信息,例如以“.so”为扩展名的共享库文件通常会在文件名中包含版本号。
另外,一些
可执行文件或共享库会在其头部或特定位置包含版本号信息,可以使用诸如strings命令的工具来提取这些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的Linux发行版和文件类型。
对于某些特定的软件或库,您可能需要查阅其文档或使用特定的工具来获取版本号信息。
Linux内核源代码(free)
Linux系统的好处 Linux的运行及相关基本概念
什么是Linux?
Linux是一个类Unix(Unix-like)的操作系统, 在1991年发行了它的第一个版本 在Linux内核维护网站上,“What is Linux?”
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Standard 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标准 由IEEE制订,并由ISO接受为国际标准。 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美]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制定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规范(国际标准)
Linux简介
什么是Linux? “Linux”在不同的语境下的含义 Linux发展简史 Linux操作系统的主要内容 Linux版本
内核版本 发行版本
Linux系统的好处 Linux的运行及相关基本概念
“Linux”
在不同的语境下,“Linux”具有不同的内涵,例 如:
Linux发展简史
1991年11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 Linus Torvalds写了个小程序,后来取名为Linux,放在 互联网上。他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借此搞出一 个操作系统的“内核”来,这完全是一个偶然事 件 1993,在一批高水平黑客的参与下,诞生了Linux 1.0 版 1994年,Linux 的第一个商业发行版 Slackware 问 世
基于I386的Linux使用int 0x80进行系统调用
I386系统的基本概念
代码的运行 堆栈的概念 内核态与用户态 中断/异常/系统调用 虚拟内存
怎样读Linux内核源代码
Linux内核分析方法2010-9-12Linux的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它的源码公开。
同时,公开的核心源码也吸引着无数的电脑爱好者和程序员;他们把解读和分析Linux的核心源码作为自己的最大兴趣,把修改Linux 源码和改造Linux系统作为自己对计算机技术追求的最大目标。
Linux内核源码是很具吸引力的,特别是当你弄懂了一个分析了好久都没搞懂的问题;或者是被你修改过了的内核,顺利通过编译,一切运行正常的时候。
那种成就感真是油然而生!而且,对内核的分析,除了出自对技术的狂热追求之外,这种令人生畏的劳动所带来的回报也是非常令人着迷的,这也正是它拥有众多追随者的主要原因:•首先,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计算机的底层知识,如后面将讲到的系统的引导和硬件提供的中断机制等;其它,象虚拟存储的实现机制,多任务机制,系统保护机制等等,这些都是非都源码不能体会的。
等等,这些都是非读源码不能体会的。
•同时,你还将从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中,体会整体设计在软件设计中的份量和作用,以及一些宏观设计的方法和技巧:Linux的内核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与具体硬件不相关的平台;同时在内核内部,它又把代码分为与体系结构和硬件相关的部分,和可移植的部分;再例如,Linux虽然不是微内核的,但他把大部分的设备驱动处理成相对独立的内核模块,这样减小了内核运行的开销,增强了内核代码的模块独立性。
•而且你还能从对内核源码的分析中,体会到它在解决某个具体细节问题时,方法的巧妙:如后面将分析到了的Linux通过Botoom_half机制来加快系统对中断的处理。
•最重要的是:在源码的分析过程中,你将会被一点一点地、潜移默化地专业化。
一个专业的程序员,总是把代码的清晰性,兼容性,可移植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他们总是通过定义大量的宏,来增强代码的清晰度和可读性,而又不增加编译后的代码长度和代码的运行效率;他们总是在编码的同时,就考虑到了以后的代码维护和升级。
甚至,只要分析百分之一的代码后,你就会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样的代码才是一个专业的程序员写的,什么样的代码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写的。
如何查看 linux 内核源代码
arch 这个子目录包含了此核心源代码所支持的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如对于X86平台就是i386。
include 这个目录包括了核心的大多数include文件。另外对于每种支持的体系结构分别有一个子目录。
init 此目录包含核心启动代码。
mm 此目录包含了所有的内存管理代码。与具体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存管理代码位于arch/*/mm目录下,如对应于X86的就是arch/i386/mm/fault.c 。
kernel 主要核心代码。同时与处理器结构相关代码都放在arch/*/kernel目录下。
net 核心的网络部分代码。里面的每个子目录对应于网络的一个方面。
lib 此目录包含了核心的库代码。与处理器结构相关库代码被放在arch/*/lib/目录下。
scripts此目录包含用于配置核心的脚本文件。
Documentation 此目录是一些文档,起参考作用。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阅读象Linux核心代码这样的复杂程序令人望而生畏。它象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阅读核心某个部分经常要用到好几个其他的相关文件,不久你将会忘记你原来在干什么。所以没有一个好的工具是不行的。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对于Window平台比较熟悉,并且还是常用Window系列平台,所以在此我介绍一个Window下的一个工具软件:Source Insight。这是一个有30天免费期的软件,可以从下载。安装非常简单,和别的安装一样,双击安装文件名,然后按提示进行就可以了。安装完成后,就可启动该程序。这个软件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是一个阅读源代码的好工具。它的使用简单介绍如下:先选择Project菜单下的new,新建一个工程,输入工程名,接着要求你把欲读的源代码加入(可以整个目录加)后,该软件就分析你所加的源代码。分析完后,就可以进行阅读了。对于打开的阅读文件,如果想看某一变量的定义,先把光标定位于该变量,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相应选项,该变量的定义就显示出来。对于函数的定义与实现也可以同样操作。别的功能在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装一个Source Insight,那样你阅读源代码的效率会有很大提高的。怎么样,试试吧!
Linux 源代码分析
Linux内核(2.6.13.2)源代码分析苗彦超摘要:1系统启动1.1汇编代码head.S及以前设置CPU状态初值,创建进程0,建立进程堆栈:movq init_rsp(%rip), %rsp,init_rsp定义.globl init_rspinit_rsp:.quad init_thread_union+THREAD_SIZE-8即将虚地址init_thread_union+THREAD_SIZE-8作为当前进程(进程0)核心空间堆栈栈底,init_thread_union定义于文件arch/x86_64/kernel/init_task.c中:union thread_union init_thread_union __attribute__((__section__(".data.init_task"))) ={INIT_THREAD_INFO(init_task)};INIT_THREAD_INFO定义于文件include/asm-x86_64/thread_info.h中,初始化init_thread_union.task = &init_task,init_task同样定义于文件init_task.c中,初始化为:struct task_struct init_task = INIT_TASK(init_task);INIT_TASK宏在include/linux/init_task.h中定义。
全部利用编译时静态设置的初值,将进程0的控制结构设置完成,使进程0可以按普通核心进程访问。
init_task.mm = NULL; init_task.active_mm = INIT_MM(init_mm), init_m = “swapper”INIT_MM将init_mm.pgd初始化为swapper_pg_dir,即init_level4_pgt,定义与head.S中。
[重点]linux源码分析
[重点]linux源码分析linux源码分析Linux内核源代码中的C语言代码Linux 内核的主体是以 GNU的 C 语言编写的,GNU为此提供了编译工具gcc。
GNU对 C 语言本身(在 ANSI C 基础上)做了不少扩充,可能是读者尚未见到过的。
另一方面,由于内核代码,往往会用到一些在应用程序设计中不常见的语言成分或编程技巧,也许使读者感到陌生。
本书并非介绍 GNU C语言的专著,也非技术手册,所以不在这里一一列举和详细讨论这些扩充和技巧。
再说,离开具体的情景和上下文,罗列一大堆规则,对于读者恐怕也没有多大帮助。
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对可能会影响读者阅读 Linux 内核源程序,或使读者感到困惑的一些扩充和技巧先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以后,随着具体的情景和代码的展开,在需要时还会结合实际加以补充。
首先,gcc 从 C++语言中吸收了“inline”和“const”。
其实,GNU 的 C 和C++是合为一体的,gcc既是 C 编译又是 C++编译,所以从 C++中吸收一些东西到 C 中是很自然的。
从功能上说,inline 函数的使用与#define 宏定义相似,但更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更安全。
使用 inline函数也有利于程序调试。
如果编译时不加优化,则这些inline 就是普通的、独立的函数,更便于调试。
调试好了以后,再采用优化重新编译一次,这些 inline函数就像宏操作一样融入了引用处的代码中,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
由于 inline 函数的大量使用,相当一部分的代码从.c 文件移入了.h 文件中。
还有,为了支持 64 位的CPU结构(Alpha 就是 64 位的),gcc 增加了一种新的基本数据类型“longlong int”,该类型在内核代码中常常用到。
许多 C 语言都支持一些“属性描述符”(attribute),如“aligned”、“packed”等等;gcc 也支持不少这样的描述符。
这些描述符的使用等于是在 C 语言中增加了一些新的保留字。
linux 文件系统读写原理
linux 文件系统读写原理Linux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管理计算机上的文件和目录。
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存储和组织数据,并提供了对文件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本文将介绍Linux文件系统的读写原理,包括文件的组织结构、存储方式以及读写操作的流程。
一、文件组织结构Linux文件系统采用了层次化的结构来组织文件和目录。
在Linux 中,所有的文件和目录都是以根目录(/)为起点的树状结构,每个目录下可以包含其他目录和文件。
用户可以通过路径来定位文件和目录,路径由斜杠(/)分隔开。
二、存储方式Linux文件系统将文件存储在磁盘上,磁盘被划分为一个个的区块,每个区块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文件系统将文件划分为一个个的块,并将这些块存储在磁盘上的不同区块中。
文件的块可以是连续存储的,也可以是分散存储的。
三、读操作的流程当用户请求读取一个文件时,操作系统首先会根据文件的路径找到该文件在磁盘上的位置。
然后,操作系统将文件的存储位置映射到内存中的一个缓冲区,将文件的内容读取到缓冲区中。
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函数来访问缓冲区中的文件内容。
四、写操作的流程当用户请求写入一个文件时,操作系统首先会根据文件的路径找到该文件在磁盘上的位置。
然后,操作系统将文件的存储位置映射到内存中的一个缓冲区。
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函数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当缓冲区满时,操作系统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磁盘。
五、文件系统的管理Linux文件系统提供了一些管理文件和目录的工具和命令。
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和命令来创建、复制、删除和移动文件和目录。
文件系统还提供了权限管理机制,用户可以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以控制对文件和目录的访问。
六、文件系统的性能优化为了提高文件系统的读写性能,Linux文件系统采用了一些性能优化技术。
例如,文件系统会使用缓存来加速文件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缓存是一个位于内存中的临时存储区域,可以存储最近访问过的文件块,减少对磁盘的访问次数。
在linux下实现读者写者问题源代码
在linux下实现读者写者问题源代码读者写者问题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经典同步问题,用于描述多个读者和写者对共享资源的访问。
在这个问题中,多个读者可以同时读取共享资源,但是写者在写入共享资源时必须独占访问。
在Linux下,我们可以使用线程和互斥锁来实现读者写者问题。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源代码示例:```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pthread.h>#define READERS_COUNT 5#define WRITERS_COUNT 2pthread_mutex_t mutex;pthread_cond_t cond_reader, cond_writer;int readers = 0;int writers = 0;void *reader(void *arg) {int id = *(int *)arg;while (1) {pthread_mutex_lock(&mutex);while (writers > 0) {pthread_cond_wait(&cond_reader, &mutex); }readers++;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读取共享资源printf("Reader %d is reading\n", id);pthread_mutex_lock(&mutex);readers--;if (readers == 0) {pthread_cond_signal(&cond_writer);}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pthread_exit(NULL);}void *writer(void *arg) {int id = *(int *)arg;while (1) {pthread_mutex_lock(&mutex);while (readers > 0 || writers > 0) {pthread_cond_wait(&cond_writer, &mutex); }writers++;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写入共享资源printf("Writer %d is writing\n", id);pthread_mutex_lock(&mutex);writers--;pthread_cond_signal(&cond_writer);pthread_cond_broadcast(&cond_reader);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pthread_exit(NULL);}int main() {pthread_t readers[READERS_COUNT];pthread_t writers[WRITERS_COUNT];int reader_ids[READERS_COUNT];int writer_ids[WRITERS_COUNT];pthread_mutex_init(&mutex, NULL);pthread_cond_init(&cond_reader, NULL);pthread_cond_init(&cond_writer, NULL);// 创建读者线程for (int i = 0; i < READERS_COUNT; i++) {reader_ids[i] = i + 1;pthread_create(&readers[i], NULL, reader, &reader_ids[i]); }// 创建写者线程for (int i = 0; i < WRITERS_COUNT; i++) {writer_ids[i] = i + 1;pthread_create(&writers[i], NULL, writer, &writer_ids[i]); }// 等待线程结束for (int i = 0; i < READERS_COUNT; i++) {pthread_join(readers[i], NULL);}for (int i = 0; i < WRITERS_COUNT; i++) {pthread_join(writers[i], NULL);}pthread_mutex_destroy(&mutex);pthread_cond_destroy(&cond_reader);pthread_cond_destroy(&cond_writer);return 0;}```在这个源代码中,我们使用了互斥锁(`pthread_mutex_t`)和条件变量(`pthread_cond_t`)来实现读者写者问题的同步。
Linux0.01_目录
目录名所属文件boot 核心引导代码fs 文件系统include 头文件init Init 进程,系统中执行的第一个进程kernel 系统调用lib 库代码mm 内存管理tools 内核引导文件的制作工具boot 目录文件描述boot.s BIOS 启动的时候加载并执行的代码head.s 32 bit 的引导代码,调用init_main()boot.s 文件说明加电自检结束后,boot.s 的代码被加载到0x7C00 处,然后boot.s 将自身移动到物理地址的0x90000 处,接着跳转到该处执行。
boot.s 使用BIOS 中断在屏幕上打印“/nLoading system.../n/n”接着读取核心镜像文件到0x100000 处,然后关闭引导设备,保存光标位置,关闭所有中断,再将系统核心从0x100000 复制到0x0000 处。
接着载入中断描述符表和全局描述符表。
head.s 文件说明该文件包含了32 位系统的初始化代码。
初始化代码的物理地址为:0x00000000 ,这个地址也是系统分页目录存放的地址。
因此,系统初始化完成后,系统初始化代码将被分页目录的数据替代。
head.s 的具体工作说明:setup_idt:建立一个256 个入口的中断向量表,并正确设置中断向量。
设置完中断向量后,打开中断。
setup_gdt:建立一个新的GDT,并正确设置表项。
在新的GDT 中,只有两个表项被装载,这两个表项是在init.s 中建立的。
setup_paging:通过cr0 标志位设置为0 来建立一个页表。
建立的页表可以映射机器的前8M 物理内存。
head.s 由boot.s 调用执行,当head.s 执行时,系统运行在32 位保护模式下。
当head.s 执行时,中断向量表与全局描述符表都已经被正确设置,并且合适的值被装入到CPU 的帧、栈、堆栈指针寄存器中,然后检查有没有浮点数处理单元,如果没有,就在中断向量表中设置一个软件异常处理程序,便于模式浮点数运算。
linux0.01内核
linux0.01内核Linux0.01内核分析的一点心得linux(linux教程linux培训)0.01内核基本上分析完了,高版本的内核也看了一点。
有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这里我并不打算说具体的技术方面的东西,而是针对读内核的方法,谈谈自己一点感受。
我前段时间主要看的是0.01版本的内核。
Linux0.01是Linux 的"祖师爷"Linus完成的最早的一个Linux版本,其内核编译后仅仅只有512K,麻雀虽小,五脏俱全,0.01包括了从软盘启动、文件系统、控制台管理的操作系统完整功能,并提供了不少标准的用户接口,具体有kernel, boot, fs, init,mm等几个部分,没有网络部分。
为什么选择Linux0.01?各位大虾一看到0.01肯定直摇头:哎呀,都什么时代的东东了,有看的必要么?笔者当初选择0.01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Tm-linux小组刚开始选择的是0.01,于是就开始读吧,现在仔细想想,读Linux0.01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更容易上手些。
可能有下面的几个好处吧1)0.01的代码量较小。
很多同学都曾有成为Linux高手的欲望,也曾抱回若干砖头书,但Linux的发展何其之快,而coder 又是黑客型高手,往往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而中途放弃!2)0.01的代码简单而精简(这个简单当然是相对于后续版本而言的)。
实际上0.01完成的就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最初的要求,包括启动,进程调度,内存管理等,而这些往往与硬件结合,在看高版本的内核时往往还没有接触到这些硬件知识,层层下调已经把你搞糊涂了。
3)从低版本看更能看到技术进步的源动力,比如0.01的内核很小,其启动代码可以只放在一个扇区内,而后续版本的内核较大,无法放入一个扇区内,于是压缩核心的装入方法诞生了。
再如内存管理,0.01的内存管理比较简单,内存的申请释放直接通过使用前申请,使用后释放,但考虑以后的版本功能复杂,如何解决可能的"外碎片"问题,如何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于是对后续版本采用的"伙伴算法",slab技术,页面守护进程有更好的理解。
linux 读取文件的原理
linux 读取文件的原理
Linux 读取文件的原理主要涉及到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硬件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概述:
1.文件系统:Linux 系统使用的是类Unix 的文件系统,称为Ext4。
文件系统负责管理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和访问,以及文件的权限和属性等信息。
当一个程序试图读取一个文件时,文件系统会接收到这个请求,并查找文件在硬盘上的位置。
2.打开文件:要读取一个文件,首先需要打开这个文件。
在Linux 中,打开文件是通过系统调用(如open() 或fopen())实现的。
这些系统调用会向操作系统发出请求,请求中包含文件名和打开文件的模式(例如只读、写入等)。
操作系统会查找文件并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这个文件描述符是一个整数,用于标识已经打开的文件。
3.读取文件数据:一旦文件被打开,就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如read() 或fread())来读取文件的内容。
这些系统调用会向操作系统发出请求,请求中包含文件描述符、读取的起始位置和要读取的字节数。
操作系统会将读取的请求传递给硬件,硬件会从硬盘中读取相应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内存中。
4.关闭文件:当读取完文件后,需要通过系统调用(如close() 或fclose())来关闭文件。
这个系统调用会将文件描述符释放回操作系统,以便其他程序可以使用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 0.11文件系统的源码阅读总结1.minix文件系统对于linux 0.11内核的文件系统的开发,Linus主要参考了Andrew S.Tanenbaum 所写的《MINIX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使用的是其中的1.0版本的MINIX文件系统。
而高速缓冲区的工作原理参见M.J.Bach的《UNIX操作系统设计》第三章内容。
通过对源代码的分析,我们可以将minix文件系统分为四个部分,如下如1-1。
●高速缓冲区的管理程序。
主要实现了对硬盘等块设备进行数据高速存取的函数。
●文件系统的底层通用函数。
包括文件索引节点的管理、磁盘数据块的分配和释放以及文件名与i节点的转换算法。
●有关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读写操作的函数。
包括字符设备、块设备、管道、常规文件的读写操作,由read_write.c函数进行总调度。
●涉及到文件的系统调用接口的实现,这里主要涉及文件的打开、关闭、创建以及文件目录等系统调用,分布在namei和inode等文件中。
图1-1 文件系统四部分之间关系图1.1超级块首先我们了解一下MINIX文件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六部分。
对于一个360K软盘,其各部分的分布如下图1-2所示:图 1-2 建有MINIX文件系统的一个360K软盘中文件系统各部分的布局示意图注释1:硬盘的一个扇区是512B,而文件系统的数据块正好是两个扇区。
注释2:引导块是计算机自动加电启动时可由ROM BIOS自动读入得执行代码和数据。
注释3:逻辑块一般是数据块的2幂次方倍数。
MINIX文件系统的逻辑块和数据块同等大小对于硬盘块设备,通常会划分几个分区,每个分区所存放的不同的文件系统。
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是主引导扇区,其中存放着硬盘引导程序和分区表信息。
分区表中得信息指明了硬盘上每个分区的类型、在硬盘中其实位置参数和结束位置参数以及占用的扇区总数。
其结构如下图1-3所示。
图1-3 硬盘设备上的分区和文件系统对于可以建立不同的多个文件系统的硬盘设备来说,minix文件系统引入超级块进行管理硬盘的文件系统结构信息。
其结构如下图1-4所示。
其中,s_ninodes表示设备上得i节点总数,s_nzones表示设备上的逻辑块为单位的总逻辑块数。
s_imap_blocks 和s_zmap_blocks分别表示i节点位图和逻辑块位图所占用的磁盘块数。
s_firstdatazone表示设备上数据区开始处占用的第一个逻辑块块号。
s_log_zone_size 是使用2为底的对数表示的每个逻辑块包含的磁盘块数。
对于MINIX1.0文件系统该值为0,因此其逻辑块的大小就等于磁盘块大小。
s_magic是文件系统魔幻数,用以指明文件系统的类型。
对于MINIX1.0文件系统,它的魔幻数是0x137f。
图 1-4 MINIX超级块结构对于超级块来说有两个特殊之处:●逻辑位图的最低比特位(位0)闲置不用,并在创建文件系统时会预先置1。
●I节点位图的最低比特位(位0)闲置不用,并在创建文件系统时会预先置1。
因此i节点位图只能表示8191个i节点的状况。
1.2 i节点I节点则是用来存放文件的相关信息。
对于每个文件或者目录名都有一个i节点,各自i节点结构中存放着对应文件的相关信息。
其i节点的结构(32个字节)如图1-6所示。
其中i_mode字段的是用来保存文件的类型和访问权限属性。
其15-12用于保存文件类型,为11-9保存执行文件时设置的信息,位8-0用于设置范文权限。
如图1-5所示。
I节点有一个特殊之处:●I节点0是闲置不用的,在文件系统创建时被置1。
图 1-5 i节点属性字段内容图 1-6 MINIX文件系统1.0版的i节点结构其中文件所占用得盘上逻辑块号数组结构如下图1-7所示。
图 1-7 i节点的逻辑块(区块)数组的功能1.3文件类型、属性和目录项Linux下文件属性的查看可以通过“ls –l”,具体如下图1-8所示:图 1-8 linux下“ls –l“显示的文件信息从上图可以看出来,在linux下通常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的文件:●正规文件(‘-’),系统对其不做任何解释,包含有任何长度的字节流。
●目录(‘d’)在linux下也是一种文件,文件管理系统会对其内容进行解释。
●符号链接(‘s’)用于使用不同的文件名来引用另外一个文件。
分为软链接和硬链接。
软链接可以跨文件系统进行链接,删除时不会影响到源文件;而硬链接则不能跨文件系统(或者设备),它和被链接的文件地位相同,被作为一般文件对待,并且会递增文件的链接计数。
●命名管道(‘p’)文件时系统创建有名管道建立的文件,用于无关进程间的通信。
●字符设备(‘c’)文件用于以操作文件的方式访问字符设备。
主要包括tty终端、内存设备和网络设备。
●块设备(‘b’)文件用于访问硬盘、软盘等设备。
在linux下,块设备和字符设备文件一般存放在/dev目录下。
注释1:每个i节点都有一个链接计数i_nlinks,记录着指向该i节点的目录项数,这就是文件的硬链接计数。
在执行删除文件时,只有i_nlinks等于0时才允许删除此数据。
注释2:符号链接(即软链接)类型的文件并不会直接指向对应的文件的i节点,而是在其数据块中存储这一文件的路径名字符串,内核查看这个文件是通过路劲名进行直接解析的。
因此可以跨文件系统(或者设备)链接。
文件系统的目录项结构体定义在/include/linux/fs.h的头文件中,其结构如下图1-9所示。
图 1-9 目录项结构体的定义注释1:一个逻辑块能存储的目录项1024/16=64注释2:对于i节点的i_zone[0]所对应的逻辑块来说,它在初始化时首先存储了“.”(自己目录的i节点号)和“..”(父目录的i节点号)两个目录,在代码中会有体现,对目录项进行遍历时,会从2开始。
通过文件名从文件系统中获取其数据块的流程图如下图1-10所示。
图 1-10 以文件名获取其数据块1.4高速缓冲区高速缓冲区是文件系统访问块设备中数据的必经之道,它的主要作用如下:●将磁盘块中的数据预读到缓冲区,减少对磁盘的频繁访问,提高系统性能。
●当需要将数据写入到块设备时,则先将数据转存在高速缓冲区中,然后由高速缓冲区通过设备数据同步来实现写入块设备。
高速缓冲存放着最近使用过得各个块设备中的数据块。
当需要从块设备中读取数据时,缓冲管理程序首先会再高速缓冲中寻找数据。
如果在缓冲区,则直接返回数据块的指针,反之,则发出读设备的命令,将磁盘块中得数据读入高数缓冲区。
如下图1-11所示,显示了高速缓冲区位于内核模块和主内存区之间。
图 1-11 高速缓冲区在整个内存中的位置注释1:end是内核模块链接期间由链接程序ld设置的一个外部变量,内核代码中没有定义这个符号。
当在连接生成system模块时,ld程序设置了end的地址,它等于data_start+datasize+bss_size,即bss段结束后的第一个有效地址。
注释2:高速缓冲区被划分为1024字节大小的缓冲块,正好与块设备上的磁盘逻辑块大小相同。
高速缓冲区从物理角度看主要由缓冲块和指向缓冲块的缓冲头组成。
其中缓冲头的结构体为:struct buffer_head {char * b_data; //指向该缓冲块中数据区(1024字节)的指针unsigned long b_blocknr; //块号unsigned short b_dev; //数据块的设备号unsigned char b_uptodate; //更新标志,表示设备是否更新unsigned char b_dirt; //修改标志,0-未修改,1-已修改unsigned char b_count; //使用该块的用户数,用于清除数据块时。
unsigned char b_lock; //缓冲区上所标识,0-ok,1-lockedstruct task_struct * b_wait; //指向等待使用此缓冲块的进程struct buffer_head * b_prev; //hash队列上一块struct buffer_head * b_next; //hash队列下一块struct buffer_head * b_prev_free; //空闲表上一块struct buffer_head * b_next_free; //空闲表下一块};注释1:字段b_dirt是脏标志,说明该缓冲块中得内容是否已修改而与块设备上得对应数据块内容不同(延迟写)。
B_uptodate是数据更新标志,说明缓冲块中数据是否有效。
初始化或者释放块时这两个标志设置为0,表示该缓冲块此时无效。
注释2:b_dirt=1,b_uptodate=0,数据被写入缓冲块但是还没有被写入设备;b_dirt=0,b_uptodate=1,数据被写入了设备块或者刚从设备快中读入缓冲块中变成有效;b_dirt=1,b_uptodate=1,表示缓冲块和设备快上得数据不同,但是数据还是有效的(更新的)。
高速缓冲区采用hash表和空闲缓冲块队列进行操作管理,这也是高速缓冲区从逻辑上的组成。
在缓冲区初始化过程中,初始化程序从整个缓冲区的两端开始,分别同时设置缓冲头块和划分对应的缓冲块,如图1-12所示。
缓冲头的结构体描述了对应缓冲块的属性,并且用于把所有的缓冲头连接成一个双向链表结构。
如图1-13所示。
图 1-12 高速缓冲区的初始化示意图注释1:高端建立了1024大小的缓冲块,低端建立了对应的缓冲块头图 1-13 所有缓冲块组成的双向循环链表结构注释1:free_list指针是该链表的头指针,指向空闲块链表中第一个“最为空闲的”缓冲块,即近期最少使用的块。
为了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在缓冲区中寻找判断出请求的数据块是否已经被读入缓冲区中,buffer.c使用了具有307个buffer_head指针项的hash数组结构。
Hash函数采用了设备号和逻辑块号作为参数,具体函数:(设备号^逻辑块号)Mod307。
然后通过b_prev、p_next将hash表中散列在同一项上的多个缓冲块练成一个双向链表。
通过hash数组实现管理缓冲块的好处是保证了同一设备号的块具有相同的散列值,加速对缓冲区中得块的查询。
图1-14所示为某一时刻内核中缓冲块散列队列示意图。
图1-14 某一刻内核中缓冲块散列队列示意图2源码分析这一部分主要从源码fs/目录下的各个文件进行逐个分析,理清它们之间的调用关系,并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其中关键代码的实现。
本章可以划分为五大部分:1)高速缓冲管理;2)文件底层操作;3)文件数据访问;4)文件高层访问控制;5)文件系统的初始化和define变量说明。
2.1高速缓冲管理高速缓冲管理在fs/buffer.c中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