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class)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和意义;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城的推动作用;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学习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一、城市化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_地区的过程。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城市人口占的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生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不断扩大。

3.意义1.主要动力: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______________,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______________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商业区高速公路绿化带城区业区探究点一 城市化 【探究材料】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三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从1968年到1990年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一、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过程:1.农业城市化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主要以农业为生,农村是主要的人口聚居地。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农村逐渐发展成为农业城市。

2.工业城市化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进行工业生产,城市快速发展,成为工业城市。

这一阶段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工业的集聚和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3.现代城市化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城市化进入现代阶段。

现代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功能复杂化。

现代城市化是以经济为重点,兼顾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聚: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

这是城市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人口集聚可以带来人口规模经济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人口集聚也带来了城市社会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等。

2.资源集中: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成为各种资源的中心,吸引着各种资源的流动。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集中在城市,形成城市资源聚集效应。

这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

3.功能多样性: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

城市不仅承担了经济功能,还承担了政治、文化、教育、科研、医疗等多种功能。

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增加了城市的复杂性和社会发展的压力。

4.文化多元化:城市是多民族、多文化交汇的地方。

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口相互融合,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这使得城市成为文化的熔炉,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5.制度变革:城市化对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城市化要求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2.2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I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考要求: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3.理解城市化的意义4.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5.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人口乡村人口88.7%11.3%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乡村人口60%40%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3.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人口转化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观念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城市化归根结底,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三、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水平速度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早高慢晚低快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大都市带城市化水平不平衡、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课题研究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②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③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我国有没有出现?。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 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
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城市
人口(万)
1.纽约(美国)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城镇化)
1、概念: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思考:城市化过程中除了地域转变, 还有哪些转变? 如:人口转变(由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变(由第一产业转 移到第二、三产业
城市化一词的四个含义
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各个集中点的扩大) 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关系来 考察,世界城市化可分成四种模式。
一、同步城市化
这是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 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这里的一致主 要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时期,这种相关性表 现得相当明显。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曲线几 乎是两条平行上升的曲线,应该指出的是, 由于农村人口只有迁居到城市后,才能在城 市就业,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 的地域迁移先于职业转换是一种较普遍的现 象,基本上属于同步城市化模式
城市人口 比重
2.5%
13.3%
28%
41%
50%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 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 重迅速上升
世界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的变化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2. 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 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1. 在由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到意义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发散性思维的学习方法。

2.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相关材料的剖析,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1.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标志: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意义: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地区产业结构;促进了工业化;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二、世界城市化进程:城市出现→工业革命→ “二战” → 现在缓慢加速成熟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别:阅读课本内容,填表:1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国家类型所处阶段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发达国家后期早慢高大相适应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发展中国家中期晚快低小不相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高中地理必修二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B
D
3.下列叙述中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是( ) 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城市化快于生产力发展; ④起步晚、发展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 ) 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仅33%; 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③城市化发展起步早; 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这是哪儿?
这又是哪儿?
焦作新区2010年03月05日从省政府获悉,焦作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批准。 该新区将成为河南经济新的增长极。 面积:40平方公里 辖区:李万街道办事处、文苑街道办事处、文昌街道办事处筹备组(由原修 武县高村乡21个行政村和周庄乡5个行政村重新组合)、宁郭镇(由原武陟 县宁郭镇12个行政村和三阳乡3个行政村重新组合)、阳庙镇(原属博爱 县)、苏家作乡(原属博爱县)。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中国的城市化:(见P40表格)
下面是一个巧填数字游戏。参阅教材, 进行讨论,填写完成图表内的空格。 比一比谁做得最快最准?
选项:①逆城市化②人口增长微弱,再城市化 ③城镇数目迅速增加,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城市化) ④出现郊区城市化;形成英格兰城市带
3、我国的城市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A、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把城市化作为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又必须量力而行,一定时 期的城市建设规模要控制在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 B、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 的根本出路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剩余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D

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就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知识新授】一、城市化情景导入: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获得有关城市化的知识信息。

然后,每组有一个必答题展示本组学习效果,评判组给每个小组做出正确评价。

最后,教师做出总结性点评。

必答题设计如下:1组:什么是城市化?2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3组: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组: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问题小结]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性特征为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在: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4.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情景导入:展示有关城市化动力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尽最大限度获得相关知识信息。

然后,每组有一个必答题展示本组学习效果,评判组给每个小组做出正确评价。

备课记录

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组集体备课教案地理组吕静2010.4.13 集体备课内容: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间:4月12日发言人:吕静一、对《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教学安排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意义,其二是城市化动力机制,其三是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本节内容与第三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教学目标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通过城市化定义到特征再到意义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的学习方法。

3、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难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4、学情分析对于本节知识内容,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并从理解的角度分析得出城市化的意义,但是关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教材篇幅较小,需要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城市化特点,教材运用阅读材料的方式展现,不易学生概括总结,可运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并且利用教材活动题,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内容。

5、教学安排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上海的夜景,从直观上让学生欣赏上海夜景之美,了解上海这个城市的繁华。

然后给出上海1911年,1949年,1990年三各年份的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问题导入,得出什么结论。

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进一步学习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意义。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给学生明确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通过三方面讲解: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学以致用,引入世界城市化进程,通过图表分析,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依据教材阅读分析及课件图表,详细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通过对比法归纳总结其特点。

引入现象:逆城市化、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运用教材活动题,巩固所学知识。

中国城市化的理解,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结合教材阅读及课件图表思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特点。

必修2第2章第2-3节复习学案

必修2第2章第2-3节复习学案

必修2第2章第2-3节复习学案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重点和难点: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自主探究:一.城市化的含义:又叫,是指和在、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3个指标(1). (2). (3).三.城市化的意义1.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缩小差距2.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3.城市文化向乡村和,影响乡村的方式四.城市化动力机制1.动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越高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提供广大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6.逆城市化指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 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今后城市发展方向。

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及逆城市化现象。

2. 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城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知识体系】导致1、 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⑴图中a 所示的国家可能是 A 、印度 B 、新加坡 C 、美国 D 、德国⑵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C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缩小D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别加大3、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 、人口膨胀B 、流动人口增加C 、社会经济发展D 、环境污染严重4、5题。

A.城市人口的比重一直在上升B.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曾出现过短暂的“逆城市化”现象C.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5.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应该是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意义;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教学过程预习学案:1.城市化的含义:又叫,是指和在、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3个指标1.2.3.3.城市化的意义1.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缩小差距2.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3.城市文化向乡村和,影响乡村的方式4.城市化动力机制1.动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越高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提供广大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6.逆城市化指7.虚假城市化指8.滞后城市化指9.引起逆城市化的原因10.引起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原因11.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急剧,城市化水平不断12探究问题一试分析“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探究问题二读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表,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哪个更多?城市化水平哪个更高?2、1960年-2000年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哪个更快?【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1、城市化意义的主要表现正确的是A 、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使城乡差距扩大B 、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C 、乡村文化广泛地向城市扩散和渗透,影响着城市的生活方式D 、城市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但工业化却阻碍着城市的进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化就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的过程B 、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乡村人口的大量过剩C 、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D 、城市化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结果 3、关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正确叙述是A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在90%以上B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正在逐渐下降C 、出现了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D 、城市中心区发展迅速,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缓慢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4~6题。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标志2、了解城市化的意义及其动力机制3、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及差异【预学案】一、城市化1、城市化又叫,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有第一产业向逐渐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

3、意义:(1)、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差距。

(2)、有利于改善地区的(3)、有利于提高效率(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基地和中心(5)、影响着乡村的,并提高乡村的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三、城市化特点(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1、起步,速度;2、城市化水平3、出现现象(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1、起步,速度;2、城市化水平3、城市发展【探究案】探究一:上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 l至t2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回答: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变化的特征是:;;。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3、此过程被称为4、此过程可能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探究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有何差异?(填表完成)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原因后果【固学案】1、城市化水平的重要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B.城市年增加人口数C.城市用地规模无限扩大D.城市数量不断增多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表明①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③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④中心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图甲中,E—F反映的是___ 现象,说明其成因。
3.图乙中,根据经济发展水平 的差异,①属于____国家, ②属于____国家。分别说明 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特点。
课堂小结
概念
城 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与 特 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城市化特点
课后作业
• 1 完成学案上的课时作业 • 2 预习下一节,完成预习填空
a: 英国
b: 美国
c: 中国
问题导学三
英国1925年前后,出现了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 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迅速 发展,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即称之为逆城市化。
用推拉理论原理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 1.城市地价高、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2.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3.交通、通讯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和郊区的距离。


问题导学二
1.填表完成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差异 2.分析上述差异的成因?
起步时 间
发达国 家
发展中 国家
目前城 市化水 平
目前城 市化的 速度
社 会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
剩余劳动力



济 工业发展 发 展
安排大量 劳动力就业
市 化
服务业发展
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三个国 家城市化水平变化示意图”,说出 a,b,c分别代表的国家及其判断依据。
如果你受苦了,感谢生活,那是它给你的一份感觉;如果你受苦了,感谢上帝,说明你还活着。人们的灾祸往往成为他们的学问。 我从来没有招惹你,你为什么要来招惹我?既然招惹了,为什么半途而废? 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每天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杨丽娜 人们结成友谊的原因很多,有出于自然的,也有出于契约的,有出于自身利益的,也有出于共同志趣的。 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牵你的手,静静的教你一支舞。 平时没有跑过千米,比赛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想哭的时候就哭出来。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沉湎于希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没有什么两样。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31页PPT精选文档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31页PPT精选文档
进程的阶段
几千年前 18世纪中叶 缓慢发展
5.1%
加速发展
二战结束
现在
50%
空前发展
28%
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 城市化起步 2. 城市化速度 3. 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表
年份
世界人口(亿)
发达国家
总人口(亿) 城市人口(亿)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起步 目前 发展 城市人 时间 速度 水平 口比重








其他特点
出现逆城市 化现象
城市发展 不合理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 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变动方 面 在人口流动方面
在城市建设方面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 75%
40%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
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1990年)
发 达 国 家 的 逆 城 市 化 现 象
一、城市化
4. 乡村——城市转型
在我国,乡村——城市转型主要有三种类型:
• 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 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 • 三是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城市的拉力
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高 医疗服务好 社会福利水平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教育与升迁机会多 现代建筑居家舒适 社会地位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 习
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A )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
起步早 城市化水平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起步晚,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探讨】P39
1. 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 “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 2.不合理。 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 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 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 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 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 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城市化的差异
4. 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 越高,反之就越低,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 越快。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动力 产业结构 变动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 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 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的一个首要问题。
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 )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A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因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大型中心城市加 速发展,辐射带 动功能显著增强
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强调以人为本, 注重构建和谐的 人居环境
我国城市发展
有更多的农业人 口进入城市或当 地的小城镇 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运用信息化手 段提升城市现 代化水平
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
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
贵,房租高于农村。( C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练 习
5.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6.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①城市经济 畸形发展;②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③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高;④城市基础设施完善;⑤城市就业条件改善。 ( D )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①②
1400 1300
1750
8.拉各斯(尼日利亚)
9.加尔各答(印度) 10.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来自:联合国人口司。
占阿根廷总人 1280 口的30% 1270
1230
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发生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 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 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29.5
33.4
34.0
二战以后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
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
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城市
人口(万)
1230
870 670 550 530 500 490 480
1.纽约(美国)
2.伦敦(英国) 3. 东京(日本) 4 .巴黎(法国) 5 .上海(中国) 6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7 .芝加哥(美国) 8 .莫斯科(前苏联)
9 .加尔各答(印度) 10.洛杉矶(美国)
440
400
文化、思 想、观念
【探讨】
1.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 2.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3.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4.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 响?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市 化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人口的增加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看了这几个例子 看出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迁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在地理学里,这种变迁的过程叫什么?
一、城市化
1、概念:
人口 和产业 向城市地区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世界城市带
北纬60度西欧地区
美国东北部
日本-韩国-中国的东南沿海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 (2)河流 Nhomakorabea3)地貌
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土地利用方式 (3)产业结构 (2)就业方式 (4)景 观
(5)生 态
(7)文 化
(6)信 息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病”
市中心人口过度密集 交通拥堵 地价昂贵 犯罪率较高 环境恶化 住房紧张、绿地减少 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 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
1.东京(日本) 2880 城市发展缓慢,人聚集于少数大城市。 2.墨西哥城(墨西哥) 1780
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 人口(万) 城市
3.圣保罗(巴西)
4.孟买(印度) 5.纽约(美国) 6.上海(中国) 7.洛山矶(美国)
占墨西哥总人 1740 口的16.8% 1650
2、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一、城市化
4、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人口转化 产业结构 工业 科技 意义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 结构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 续推进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 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 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 乡差距
安 排 大 量 劳 动 力 就 业
服务业发展
2、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影响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向城 市大量转移 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事 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 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城市化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环境质量下降 (二)交通拥挤 (三)居住条件差
(四)增加就业困难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 解决措施
(一)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二)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三)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三、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
空前发展
世界城市人口变化
时间 1800年 1900年 1950年 1990年 2000年
城市人口 比重
2.5%
13.3%
28%
41%
50%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空 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世界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的变化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个) 占城市总人口 (%) 1900 13 1950 71 1960 114 1980 222 2000 408
第三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劳动 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也 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城市化的动力
三、城市化特点
据图判断: 世界城市化进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
几千年前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 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起步)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你以为这是香港吗
这是中国的重庆
你以为这是东京吗
这是中国的青岛
你以为这是伦敦吗
这是中国的上海
超速建设 中国的地图,每三个月都要改版一次,才能赶上
建设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