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诗词导学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诗五首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诗句。
②品味诗句,理解思想内容及诗人的感情,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熟读达到背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会诗人心忧天下的爱国热情学习重点:理解两首诗思想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学习难点: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法指导:练习、合作、探究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学习生难字,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东篱.(dōng)悠.然(yōu)浩荡.(dàng)吟.鞭(yín)2、学习文学常识,填空①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②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3、学习下面小资料①《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②《己亥杂诗》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清王朝表面繁荣之际,就向当局发出了警告,极力呼吁改革。
但他在政治上不受重视,他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
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二、课堂学习研讨1学习《饮酒》①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句。
②小组讨论,理解回答下列问题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隐居(田园)生活,“真意”是指人生的理想(自然纯真的情趣)B、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明确:本义指心境高远,这里指心灵超脱世俗,是全诗的“诗眼”C、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29、诗词五首长歌行(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山居秋瞑(王维)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长相思》【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4、背诵这首词【相关知识链接】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点睛达标】1、学生梳理、归纳这首词的学习内容,谈学习收获。
2、再次明确本课的导学目标,落实目标完成情况。
3、拓展提升:查找作家的其它作品,扩大知识面。
《渔家傲》【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导学达标】1、查找材料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气氛?3、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这首词的语言特色与艺术风格。
5、背诵这首词【点睛达标】1、学生梳理、归纳这首词的学习内容,谈学习收获。
2、再次明确本课的导学目标,落实目标完成情况。
3、拓展提升:查找作家的其它作品,扩大知识面。
口语交际——交流对联写作——我理想中的学校附录一名著引读(四)附录二语法知识(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5 诗词曲五首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曲五首》,去感受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1.了解五首诗词曲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品味!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柯.(kē) 畔.(pàn) 暂.(zàn) 折.(zhé) 戟(jǐ) 戈(gē)寥(liáo) 絮(xù) 惶(huáng)2.作者链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
3.背景链接(1)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导学案(诗五首)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课题:《诗五首》课型:文言文诗词教学主备人:何兴国审核人:辛春花【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流程】一、预学1、情境导入导入语: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2、目标定向。
同前【学习目标】3、自主预学①试读五首诗,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②熟读,画出朗读节奏。
走近陶渊明,了解背景。
4、预学效果展示①朗读②文学常识③检查注释的掌握情况。
二、小组内互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理解背诵、积累语言)㈠学习《饮酒》⑤⑥⑦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④这里的“真意”该如何了解?使用我们先前学过的试问内容加以阐释。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难点)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一)
式微(《诗经・国风-邯风》)
1.语音词义。
(1)式微:(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2)微君之故:非君,
要不是君主
(3)胡为平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倒文以协韵(4)微君
之躬:身体
2.诗句默写。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3)表示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的一个成语是:日渐式微
(4)用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表达了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满腔愤潜之情一句是:式微式微,胡不归?
(5)描写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的句子是:胡为乎中露?胡为乎泥中?
3.内容主题。
诗歌描写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二)子衿(《诗经-国风.郑风》)右建
4.语音词义。
(1)青青子衿:衣领(2)悠悠我心: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3)子宁不嗣:宁,难道。
嗣,继续(4)挑兮达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5)在城同兮:城门两边的高台.诗句默写。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⑵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左城同么
(4)_日不见,如三月兮。
(5)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6)觉得一日三秋那么漫长的句子是:一日不见,如 三月兮。
2.诗句默写。
(1)青清子
衿,
(2)纵我不
2.诗句默写。
(1)青清子
衿,
(2)纵我不悠悠我心。
子宁不嗣音? 在城阙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导学案-教育文档
《诗经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积累《诗经》有关知识,积累词语,反复朗读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
2.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学习重难点: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
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自主学习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目标一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尝试朗读一遍诗歌,掌握生字读音,生词意思。
睢鸠()()窈窕()()好逑()()荇()莱寤寐()()芼()流思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参考答案: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
【教育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导学案学习专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30课诗五首【预习学案】班级姓名一、初读诗歌,把握以下内容1.熟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2.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试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文学常识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世称靖节先生。
田园诗派的鼻祖。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2. 李白,字太白,号,朝诗人,有“ ”之称,与杜甫合称,伟大的主义诗人。
杜甫赞其诗歌“笔落惊风雨,”。
3. 杜甫,字子美,自号,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
郭沫若赞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4. 龚自珍,字,号,代、,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三、字斟句酌1.给下列字添加注音樽()箸()罥()坳()衾()裘()衾()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⑴悠然⑶会有时⑸愁云惨淡万里凝⑵珍羞⑷忍能对面为盗贼⑹饮归客3.诗歌品读。
①请找出《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运用联想与想象,描绘该诗句所展现的画面。
②《行路难》首联写了怎样的场面,有何作用?“冰塞川”“雪满山”又有何象征意义?③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④岑参诗中用互文写边塞雪天奇寒的句子是⑤《己亥杂诗》中抒情叙事,离别愁绪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为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的诗句是我的预习困惑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30课诗五首【课中导学】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名句,丰富文化积淀。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由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加以明确。
可根据预习反馈情况,适当修订学习目标。
2.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3.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词句疑难的基础上品味研读,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内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二首-导学案.doc
24唐诗二首课题壶口瀑布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景交融、志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
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
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
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时,他已经49岁了。
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
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
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9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第29课诗词五首【导学目标】1.掌握诗词朗读技巧,熟练地背诵诗词。
2.品味诗词,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重点)3.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第一课时学习《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南别业》精彩导入激发兴趣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的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本课我们要学习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词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吧!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荷.锄(hè) 荒秽.(huì) 波撼.(hàn)南山陲.(chuí) 谩.有(màn) 聒.碎(guō)(2)词义太清:天空。
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
中岁:中年。
胜事:美好的事情。
殷勤:情意恳切的样子。
千帐:形容营地帷幕极多。
荒秽:荒芜。
2.作者名片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程26-《诗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程26-《诗五首》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程26-《诗五首》。
这可是我们初中语文课上非常重要的一篇课文哦!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我们来看第一首诗《登鹳雀楼》。
这是一首描写登上高楼远眺的诗歌。
诗人王之涣通过描绘眼前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他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白日依山尽”就是指太阳落山了,而“黄河入海流”则是形容黄河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
诗人告诉我们,人生就像登楼一样,要不断地向前迈进,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小伙伴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体会诗人的情感哦!我们来看第二首诗《江南逢李龟年》。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诗歌。
诗人杜甫通过描绘自己在江南遇到老友李龟年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惜。
他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里的“岐王宅里寻常见”是指在岐王府里经常能看到李龟年的身影,而“崔九堂前几度闻”则是指在崔九的家中也多次听到过他的名字。
诗人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们要珍惜这份友谊。
小伙伴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感受诗人的情感哦!再来,我们看第三首诗《夜泊牛渚怀古》。
这是一首描写怀念古人的诗歌。
诗人杨万里通过描绘自己夜晚在牛渚江边停船怀古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他说:“牛渚西江夜泊船,古月依旧照大川。
想见千门万户里,黄金榜上题名时。
”这里的“牛渚西江夜泊船”是指在牛渚江边停船过夜,而“古月依旧照大川”则是指即使是古老的月亮也能照亮宽广的大地。
诗人告诉我们,古人的智慧和才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伙伴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诗人的意思哦!我们来看第四首诗《赠刘景文》。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之情的诗歌。
诗人苏轼通过描绘自己送别好友刘景文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他说:“青青团团草,为胡为汉莫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诗经二首——蒹葭》精品导学案(word版)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蒹葭》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蒹葭》,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蒹葭》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大家有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蒹葭》。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晞.()湄.()..()溯洄跻.()坻.()涘.()沚.()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词语。
①蒹葭:②苍苍:③溯洄:④溯游:⑤晞:⑥阻:⑦跻:⑧采采:⑨涘:⑩浊:(2)词类活用。
道阻且右.()3.用现代汉语翻译《蒹葭》。
4.这首诗意境朦胧,面面感非常强,请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一下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主人公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请简要分析。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目标】1.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古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整体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中心。
3.欣赏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难点)【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第一课时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它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情,而且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绪和心理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与感动。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冢.累累(zhǒng) 狗窦.(dòu)雉.(zhì)舂.谷(chōng)作羹.(gēng) 贻.(yí) 戍.梁州(shù)(2)词义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让狗出入的墙洞。
窦,洞穴。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贻:送,赠送。
戍:以兵守边。
2.作者名片《乐府诗集》,宋朝人郭茂倩将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而成,共分为十二类。
“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导学案4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导学案4
1.了解背景,领会诗意,赏析名句。
2.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第一课时
学习《饮酒》和《行路难》
1.读准字音
金樽冰塞川济沧海歧路突兀怒号
挂罥长林梢沉塘坳盗贼俄顷布衾
丧乱冷难着龚自珍广厦大庇掣
2.了解作者及背景
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
1/ 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精品导学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2.朗诵本诗,体会本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顿挫。
2.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自主学习】1.注音怒号()挂罥()突兀()布衾()俄顷()丧()乱广厦()见()此屋长()林梢三重()茅沉塘坳()庇()【整体感知】诵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大意: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合作探究】1.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3.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情感。
【拓展延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理想?有何现实意义?【课后集训】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高者挂罥(罥:挂,缠绕)长林梢B.下者飘转沉塘坳(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C.秋天漠漠(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昏黑D.俄顷(俄顷:突然)风定云墨色2.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什么意思?“歌”该怎样解释?3.默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的几句诗。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导学案2语文版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导学案2 语文版课题第二课时《诉衷请》《南乡子》《朝天子》学习目标1、理解诗词曲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1、感知诗词曲中的艺术形象。
2、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故事。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故事。
导学过程知识链接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貂裘..( ) ()万兜鍪..( ) ()2、解释词语。
匹马戍.梁州( )觅.封侯( )鬓先秋...( )二.展示目标 1.导入课题。
2.熟悉目标。
三.探究交流展示1、读诗正音。
2、明确诗意。
3、再读诗歌,争取成诵。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走进作者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号放翁。
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两卷。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稼轩5、《诉衷情》中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6、词人的“关河梦”指的是什么?课堂小结我的收获和体会词》。
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抱恨终生。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王磐(约1470一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是其中之一。
四.当堂检测1、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上阕:(2)请写出描写杨柳的诗句,注明作者。
(至少两句)(3)文中写“喇叭,锁哪”的特点的句子是在这里,作者是借喇叭来讽刺2、读咏喇叭,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诗词曲五首)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课题:诗词曲五首课型:文言文教学主备人:何兴国审核人:辛春花【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把握各首诗歌的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3、感悟古人的忧国情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教学流程】一、预学1、情境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以其辉煌的成就享誉文坛,为华夏文明增光添彩,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2、目标定向:同【学习目标】3、自主预习:了解五首诗词曲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背景资料。
并查解生字词,扫清朗读障碍。
4、朗读展示:学生试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读,并在教材上作好笔记,标出朗读的节奏及重音。
教师领读三遍,随时知道朗读方法。
二、互学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一首赠答诗。
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
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①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②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③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④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⑤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学习《赤壁》:这是一首咏史诗。
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经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
观点不同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①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②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③“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④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⑤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完整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学习重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法学法设计:1、诵读品味2、想象联想3、扩写诗歌课前活动设计:课前任选一名诗人,每人准备一首古诗,感情朗读,注意体会诗歌意境教学过程:《归园田居》【学习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1.走近读者陶渊明(365-427),一名_____,字_______,世号_______________。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
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
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
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
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曲导学案袁国敏《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导学案作者:李白情境导入:由李白的身世导入。
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诵读、体味、赏析诗歌。
思读: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饯()别校()书酣()高楼弄()扁舟2,学生齐读全诗。
思究: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
2.赏析你喜欢的句子。
开头即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
“蓬莱文章建安骨”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与族叔李云酒酣耳热之后谈话的中心。
“抽刀断水水更流”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
思展:每组派一代表朗读,男女生轮流朗读。
小结:李白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纵逸”风格。
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
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拓展延伸:补充李白的诗歌《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当堂检测背诵、默写这首诗。
《渔家傲》导学案作者:范仲淹情境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
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
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
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
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
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作者介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而且还有卓越的军事能力,这就与他被称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相符合。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注释①中的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思读:1、对照课文注释,通读全词;2、解题:渔家傲:词牌名3、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以及写作背景。
思究: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异寒异声异势3、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荒凉萧瑟肃杀悲凉寂寞孤独思乡思展: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我从----------------中感受到--------------(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拓展延伸:阅读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比较阅读:当堂检测:1、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
,长烟落日孤城闭。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3、交代时间地点;描写边塞特有风景,。
4、描写边塞雄浑悲壮而又单调的生活,。
5、极写荒凉,表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
6、功业未成,思乡而归无望的无奈,。
7、抒写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家忧国的情怀,。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作者:马致远情境导入: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而乡愁也成为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马致远也因此被称为“秋思之祖”,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秋思。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曲”这一文体。
2、理解曲的主要内容,体会其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天净沙秋思”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小令。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
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思读:1、读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究: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2、小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思展:这首小令的作者马致远是著名的散曲作家,早年热衷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正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元曲中的“绝唱”,被誉为“秋思之祖”,如今人们说到“乡愁”,自然就会想到这篇佳作。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再次感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拓展延伸: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当堂检测:默写背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导学案作者:刘禹锡情境导入:----刘柳贬谪《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柳宗元有个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也写出名篇。
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他是谁?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是“刘白”,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故事。
学习目标:1.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弃置”“空吟”“翻似”“歌”“长”等字词的意思。
2.能简单地评析“用典”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诗。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思读: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思究:1、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
思展: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拓展延伸: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当堂检测:1、默写背诵诗歌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通意义。
后人用此句,并不和诗人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无题》导学案作者:李商隐情境导入: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3、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
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思读:1、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2、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3、“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殷勤”意义(古今异义)思究: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