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周比的应用第二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化简比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1. 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灵活运用化简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和实例。
学生准备:1. 课本和相关学习资料。
2. 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辆汽车的速度比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2. 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学生通过举例和练习,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 化简比: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和步骤。
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最简比。
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理解和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4. 巩固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化简比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0的情况。
接着,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解决。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化简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进行实际应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索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第九周教学工作日志5篇
第九周教学工作日志5篇第1篇示例:第九周教学工作日志第九周的教学工作已经过去了,回顾这一周的工作,我觉得充实而又充满成就感。
在这一周里,我与学生们一起度过了愉快而又充实的时光,也面对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接下来,我将总结这一周的教学工作,以及对下周的工作做出一些规划和安排。
在本周的教学中,我主要负责了数学和英语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数学课上,我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帮助学生们理解了一些难点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英语课上,我则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通过各种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让学生们在交流和表达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这一周的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针对这些问题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还参与了学校举办的一些课外活动和学生管理工作。
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与学生们建立了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还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为我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也与学生们一起探讨了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并给予了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了一些困难和矛盾。
在下一周的教学工作中,我计划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上。
我将继续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我还会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让家校合作更加密切和有效。
我也会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率。
第九周的教学工作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是我还是很满意和充实。
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的学生们都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更大的进步,我也能在教学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和满足感。
第2篇示例:第九周教学工作日志第九周又是一周的开始,教学工作继续进行。
《比的应用》课件
50×2=100(千克)
2+3+4=9
50×4=200(千克)
450÷9=50(千克)
50×3=150(千克)
答:需要三种糖分别是100、200、150千克。
享受“黄金比”的美,了解数学文化。
把一条线段分成长的一段和短的一段,如果长的
一段与全长的比等于短的一段与长的一段的比,
那么这个比的比值约等于0.618,这个比被称为
65÷13=5(千克)
答:他身体里的血液大约是5千克。
同学你今天学会了哪些内容?
在按一定的比分配的问题中,已知
各部分量的比和其中一部分量,求另一
部分量或总量,可以列方程解答,也可
以用分数除法或分数乘法解答
1 六(1)班和六(2)班订《少年科学》的人数比是
3:4,六(1)班有21人订,两个班共有多少人订?
笑笑有巧克力280g,也都用来调巧克力 巧克力与奶的
质量比是2:9
奶。她能调制出多少克巧克力奶?
方法二:
(2+9)份
280g
把巧克力奶看
作单位“1”
笑笑有巧克力280g,也都用来调巧克力 巧克力与奶的
质量比是2:9
奶。她能调制出多少克巧克力奶?
方法二:
(2+9)份
280g
把巧克力奶看
作单位“1”
2+9=11
2
280÷ =1540(克)
11
答:她能调制出1540克巧克力奶。
1 成年人的身高与脚长的比一般是7:1,王叔叔身高
是1.8米,他的脚长大约是多少?
?米
1.8÷7≈0.25(米)
1.8米
答:他的脚长大约是0.25米。
2 成年人血液的质量与体重之比大约是1:13,李叔
培智五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培智五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识时间、人民币、质量、长度等生活中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教具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坚持的学习品质。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1000以内的数、分数、小数。
2. 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100以内的加减法、10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多位数乘除法。
3. 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测量长度、面积的计算。
4. 生活中的数学:认识时间、人民币、质量单位、长度单位。
5. 解决问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估算、列式计算、比例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认识时间、人民币、质量、长度等生活中的数学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1)多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数学规律。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比的应用》(第2课时)探究新知
小学-数学-打印版小学-数学-打印版 1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3.比的应用(第2课时)一、填空题。
1.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根绳子,剪下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的比是6:5,就是说这根绳子剪下的长度占( )份,剩下的部分占( )份,一共是( )份,剪下的长度占这根绳子总长度的( ),剩下的长度占总长度的( )。
3.A 是B 的58,A 与B 的最简比是( )。
如果A 与B 的和是52,那么A 是( ),B 是( )。
4.a+b+c =60,a :b :c =5:7:4,则a=( ),b=( ),c=(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和( )。
二、选择题。
1.小明带100元钱买水果,用去的钱与余下的钱的比是3:5,小明用去了( )元。
A .20B .37.5C .62.5D .302.某学校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生与全体同学总数的比是( )。
A .3:4B .3:7C .7:3D .7:4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最大的一个内角是( )度。
A .60B .80C .180D .404.一根小棒锯成3段需要30秒,那么锯成6段需要( )秒。
A .60B .75C .90 D. 120三、判断正误。
1.85克盐水中含有5克盐,那么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17。
( )2.如果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5,那么它们周长的比也是2:5。
( )3.甲数是乙数的7倍,乙数与甲数的比是17。
( ) 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2,甲数比乙数多15。
( ) 5.把42按4:3分成两个数,那么这两个数分别是24和18。
( )3.比的应用(第2课时)一、1.37 47 2.6 5 11 611 5113.5:8 20 32 4.18.75 26.25 15 5.60° 30°二、1.B 2.B 3.B 4.B三、1.× 2.√ 3.√ 4.× 5.√。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比的应用》(第2课时)拓展应用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3.比的应用(第2课时)
一、解决问题。
1.制造一个零件,甲需6分钟,乙需5分钟,丙需4.5分钟。
现在有1590个零件分配给他们三个人,且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
每个人应分配多少个零件?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比是3:4:5,两条直角边之和是140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斜边)的长。
二、小丽和小芳玩跳绳比赛,两轮结束后,小丽和小芳跳的次数比是2:3。
第三轮小丽先跳,小丽跳后两人的次数比变成了3:2,接着小芳来跳,第三轮结束后,两人跳的次数比是9:10,已知第三轮比赛中小丽比小芳多跳了30次。
你能根据上面所提供的信息求出第三轮跳完时两人各跳了多少次吗?
3.比的应用(第2课时)
一、1.甲:450个 乙:540个 丙:600个 2.100厘米
二、小丽300次 小芳270次。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6篇)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第一周:数字和数的学习- 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 学习用竖式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认识数字系统中的个、十、百的概念和用法。
第二周:整数的认识和运算- 认识整数的概念,了解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规则。
- 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算。
- 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比较。
第三周:简便计算方法- 学习快速计算的方法,如用9的加减法、用乘法口诀表进行乘法运算等。
- 认识四舍五入和近似计算的概念和方法。
- 进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简便计算练习。
第四周:数的进位和退位- 认识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和规则。
- 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和退位计算。
- 进行进位和退位的练习题。
第五周:长度的学习- 认识长度的概念,学习常用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等的关系。
- 进行长度的测量练习,学习使用尺子和软尺进行准确测量。
- 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
第六周:容量的学习- 认识容量的概念,学习常用容量单位如升、毫升的关系。
- 进行容量的测量练习,学习使用杯子、容量壶进行准确测量。
- 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容量问题。
第七周:质量的学习- 认识质量的概念,学习常用质量单位如千克、克的关系。
- 进行质量的测量练习,学习使用天平进行准确测量。
- 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
第八周:二维图形的认识- 认识平面图形的概念,如圆、三角形、四边形等。
- 学习识别和绘制一些简单的二维图形。
- 进行一些二维图形的分类和比较练习。
第九周:二维图形的属性- 认识二维图形的边和角的概念。
- 学习识别和比较二维图形的边和角的数量、长度和大小。
- 进行一些二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的练习。
第十周:空间与立体图形- 认识空间的概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特点。
- 学习识别和绘制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
- 进行一些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练习。
以上是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6章《比的应用》(2)(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第6单元比的认识比的应用基础必做篇一、填空。
1.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甲数+乙数=39,甲数∶乙数=1∶2,则甲数=(),乙数=()。
3.100∶10=()∶()4.糖和水的质量的比是1∶20,10千克这样的糖水中,糖有()千克。
5.长方形的周长是36cm,其中长∶宽=2∶1,则长是()cm,宽是()cm。
二、判断。
1.把实际长度扩大500倍以后,画在图纸上,比例尺是500∶1。
()2.有一幅平面图,用5厘米表示400米,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80。
()3.学校操场长200米,画在平面图上是20厘米,那么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400。
()4.任何图纸上的图上距离都小于实际距离。
比的应用说课稿(推荐11篇)
比的应用说课稿(推荐11篇)比的应用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52页例2和例3——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
之所以将例2和例3放在一节课,主要是为了形成知识的层次和渐进,以利于通过知识点的对比,让学生坚定对知识的感知结果。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
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
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我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是比的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明确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应用这一直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以及自学能力,促进能力的发展。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
因此,为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说重难点重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难点:让学生知道“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
主要将采用“自学——比较——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操作实践,复习引入,指导自学,分析比较,实际应用等教学法。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比的应用》ppt课件
答:上月新生男婴儿有153人,女婴儿有150人。
2. 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 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方法一: 46︰44︰50= 23︰22︰25 23+22+25=70 70÷70=1(棵) 一班:1×23=23(棵) 二班:1×22=22(棵) 三班:1×25=25(棵)
235
答:需要水泥4吨,沙子6吨,石子10吨。
9*. 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 3 ∶2 ∶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120 4 30cm 30 3 15cm
321
30 2 10cm
321
30 1 5cm
321
答:长15cm,宽10cm,高5cm。
21
答:西红柿320平方米,黄瓜320平方米,茄子160平方米。
6. 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写出这些量之间的比。
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哪 些信息?会用比来表示这 些信息中各个量之间的 关系吗?
爸爸和妈妈月工资的比是(36000÷12)∶2000 = 3 ∶2。 我和爸爸的年龄比是12∶38 = 6 ∶19。 (答案不唯一) 发现信息略。
方法二:
46︰44︰50= 23︰22︰25
23
一班:70× 23+22+25 =23(棵)
22
二班:70× 23+22+25 =22(棵)
三班:70× 25 =25(棵)
23+22+25
方法三:
46
一班:70× 46+44+50 =23(棵)
44
二班:70× 46+44+50 =22(棵)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9课时 比例的应用(例2)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4单元比例第9课时比例的应用(例2)【学习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
2.会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是比例尺?(2)比例尺有哪些形式?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3)说说下列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二、自主探究1.看课本学习例2: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 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你有几种解法?试一试,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三、课堂达标1.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
明华小学到体育馆的实际距离和明华小学到商场的实际距离的各是多少米?2.南京长江大桥跨越长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桥。
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
南京长江大桥是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的。
在一幅南京地图上,量得该桥的公路桥长是9厘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这幅图上,该桥的铁路桥应画多少厘米?(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解答?)“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课后,我们一起召开一节主题班会课,学习一下“节水”精神吧!可以根据班级需要展开这个活动哦!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数学2020年秋季教案 6年级-9 比和比的应用
一、课前谈话
师:上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比的应用。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探究例4
例4:食堂原有一堆煤,烧掉的和剩下的煤的重量比是3:5。已知烧掉了270千克,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1)提问:从“烧掉的和剩下的煤的重量比是3:5”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讨论汇报:
(按3:4:5分)
进一步提问:求的是什么?
(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2)思考:由“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
.三条边占的份数分别是3份、4份、5份,总份数是12份。
.三条边长度分别占周长的 、 、 。
……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方法1:
36÷(3+4+5)=3(厘米)
2.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
解题步骤:①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一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
(2)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解题步骤:①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②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③求出各部分量。
3. 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烧掉的是3份、剩下的是5份。
.烧掉的是这堆煤的。
.剩下的是烧掉的;
……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解答,解答的方法越多越好。
方法1:
270÷3=90(千克)
90×(3+5)=720(千克)
答:这堆煤共有720千克。
方法2:
270÷ =720(千克)
答:这堆煤共有720千克。
方法3:把烧掉的煤的千克数看作“1”,剩下的煤的重量就是烧掉的煤的 ,可以先求出剩下的煤是多少千克,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算式是270× +270=720(千克)。
小学数学浙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课件
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1)求出总份数; (2)把比转化成分数;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检验答题。
1.某工程队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共132人,工人和技术 人员的比是8:3,工人和技术人员各有多少人?
2.甲乙两桶油共重36千克,两桶油的质 量比是5:4,两桶油各重多少千克?
3.足球表面由黑色五边形皮块和白色六边形 皮块组成,共32块,黑白皮块之比是3:5。 黑白皮块各有多少块?
4.甲乙丙三人合资办厂,一年后获得纯利润45万 元,他们按照投资额应各分多少?
5.牛郎星运行速度为26千米/秒,织女星和牛郎星运行 速度比是7:13,。织女星的运行速度比是多少?
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
数学浙教版 六年级上
修一段路,已经修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的比是 4 ∶5,
可以把已修的米数看作( 4)份,剩下的就有
( 5 )份。这段路共有( 9 )份
已经修的是剩(
4 5
),
剩下的是已修( 5),
4
已经修的占这段路( 94),
剩下的占这段路的( 5)。
9Leabharlann 数学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 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
解决“按比分配应用题” (1)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 ③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2)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数 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 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谢谢大家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把 一个数按照一 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这 也是比在日常中的应用的一个方面。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扬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9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教案
扬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9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9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和性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难点: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比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内容。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3.教学道具:用于演示比的概念的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如运动员跑道的长度比、比赛计时器的速度比等,引导学生关注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定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比的概念。
然后,通过讲解和举例,详细解释比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比的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一家电器店举行促销活动,一款电视机的标价是9000元,现在以8折出售,现价是多少?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比的意义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等比定理及其应用优秀教案
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题成比率线段----等比定理及其应用一、教材剖析教科书在学生认识线段的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详细要求:理解并掌握比率的基天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学好了本节课,既承接了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又为本章的后续学习相像三角形和相像多边形确立了基础。
学生经历运用线段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察看、计算、议论、想象等活动中获得知识。
经过本节课的教课,培育学生的数学应意图识,领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学情剖析这节课是“成比率线段”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察看了大批的图片,列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认识了线段的比的知识,学会了运用比率线段的基天性质解决实质问题,并经过图片创建的问题情境,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比率模型,初步掌握认识决相关比的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成比率线段的相关性质,学生不会感觉陌生,反而简单接受本节课的持续学习。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能推导并理解掌握比率的等比性质,能运用等比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线段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察看、计算、议论、想象等活动中获得等比性质的知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教课,培育学生的数学应意图识,浸透由形到数、有特别到一般,分类议论的数学思想。
四、要点、难点要点:稳固并掌握比率的基天性质及其简单应用,能推导并理解比率的等比性质。
难点:等比性质的推导及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五、教具希沃讲课助手,希沃白板5,手机, PPT 课件,导教案六、教课过程一、游戏互动,引出课题二、联合问题,研究新知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四、变式拓展,综合提高五、各抒己见,总结回首六、课后思虑,发展自我教课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游戏 PK: 复习成比率线段的定义,以及比的基发问:什么叫回想成比率线段的概天性质,并引出比的另一个性质:等比性质做成比率线段?念。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公开课(教案)
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知识目标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黄昏,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剧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1:想一想: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耍的时候,脚踩在沙子上有什么感觉?踩在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不同的感觉?阅读P13页图13.3-3的图片与相关内容,想一下怎么答复。
让学生交流、讨论后答复:砂石和海水受太阳照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砂石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海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
故感觉砂石烫,海水不那么烫。
活动2:让学生阅读“想想议议〞,然后思考:在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利用了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中有小汽车,翻开小汽车的前盖,会看到一个大水箱,水箱起什么作用?里面装的是什么液体?为什么要装这种液体?如果是在北方,在冬天很冷的情况下,能否只装这种液体,如果不能,应该怎么解决?学生交流得出答案:水的比较容大,等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致冷效果好。
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
归纳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很多,有利于作冷却剂或用来取暖。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
知识拓宽:我们大局部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海边,白天与夜晚的风向是否相同,请学生交流、讨论后答复。
归纳总结:因为陆地根本上是沙石构成的,比热容小于水,白天温度升得快,热空气上升,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所以,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在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风又会从陆地吹向海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第2课时 比的应用 (共15张PPT)
☆动脑练一练 王大伯计划在640平方米的塑料
大棚内种黄瓜和西红柿,种植面积 的比是5:3。两种蔬菜各种了多少 平方米?
【例2】一批货物分给甲、乙、丙三个人运 送,甲分得42吨,占这批货物的2/5,乙与 丙分得的重量比是4:3,乙、丙各分得多 少吨?
【规范解答】货物的总重量:42÷2/5=105(吨) 乙与丙分得的重量:105-42=63(吨) 乙分得的重量:63×4/(4+3)=36(吨) 丙分得的重量:63×3/(4+3)=27(吨) 答:乙、丙各分得36吨、27吨。
☆动脑练一练 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24,
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1:2:3, 则甲数是( ),乙数是( ), 丙数是( )。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4.3 021.4.3 0Friday , April 3。1 3:47:42 13:47:4 213:47 4/30/20 21 1:47:42 PM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1时47 分42秒 下午1 时47分1 3:47:42 21.4.30
谢谢大家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4 月30日 星期五 下午1 时47分4 2秒13: 47:4221 .4.30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4月 下午1 时47分2 1.4.301 3:47April 30,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4 月30日 星期五 1时47 分42秒1 3:47:42 30 April 2021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4.3013:47: 4213:4 7Apr-21 30-Apr-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应用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填空
1.甲比乙多1/4,甲与乙的比是( ):( )。
2.( ):10=3/5=27÷( )=12/( )
3从甲地到乙地,小李用了4小时,小张用了3小时。
小李和小张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 ),小李和小张的速度比是( ):( )。
4.盐和盐水的比是2:9,那么盐占盐水的( ),盐和水的比是( ):( )。
5.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2:1,那么它们的表面积比是( ):( ),体积积比是( ):( )。
二、计算
1.化简比。
36:18 4:0.5 10分钟:0.1小时
2.求比值。
185:10
9 0.3:43 20千克:0.2吨
3.列式计算 一个数的43比它的52多56,这个数是多少? 一个数的4
3是21,这个数的2/7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用一根360厘米长的铁丝围城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88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6/5,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 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是3:5,男工比女工人数少24人,男工和女工分别有多少人?
4. 甲乙两地相距88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快1/5,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