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合集下载

【初三政治试题精选】专题四: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初三政治试题精选】专题四: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专题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专题四建设生态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未知专题四建设生态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明,基本形成节约能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建设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与教材结合点】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多,增长快;自然资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且不合理、不科学;环境形势严峻,是我国的具体国情。

面对人口、资、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明和谐发展道路。

我们应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生态明,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摘要】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城市都相继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卫生城市”等诸如此类的目标。

建设“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生态文明城市”已成为不少城市的定位。

当目标成为一种追求的方向并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贯穿的时候,却发现在有关生态城市的一些最基本的涵义上我们仍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致使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陷入了种种的误区。

下面,我对生态城市建设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意义主导作用一、首先我们应知道生态城市的涵义生态城市的提出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城市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人类生态系统,开始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197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又正式出版了《城市生态学》杂志,标志着生态城市研究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发展的阶段。

什么是生态城市?当前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生态城市就是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

具体地说,生态城市就是把城市看作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运用生态科学和城市科学理论,采取生态工程、环境工程和社会工程等手段,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增强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建立起经济与环境宏观协调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准的生活工作家园。

建设生态城市,就是立足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和规范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机制,寻找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发展环境。

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区域内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七大报告试题及答案 1

十七大报告试题及答案 1

十七大报告试题及答案1、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到2020年比2000年翻()番。

将GDP…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

2、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3、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4、十七大报告,提出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一条伟大道路是指走“()”,五条具体道路是指“()”“()”“()”“()”“()”。

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5、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6、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

这是“()”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7、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谈到生态,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代表十分激动。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渐严重。

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严重。

不文明的消费模式也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说:“追求物质享受,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抛弃的传统做法,对生态破坏极大。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晓刚代表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更加促使我们思考高能耗行业的社会责任。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贾治邦代表认为,“这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党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

”贾治邦代表说,“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代表认为,从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在在“三个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卢中原说,“这四个文明使我们的建设思路更成体系,更加完善。

”对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河南鹤壁市市委书记王训智代表说:“我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节水知识竞赛试题(去答案)

节水知识竞赛试题(去答案)

节水知识竞赛试题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A、精神与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生态文明D、物质文明2、我国现行《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所有。

水资源的所有权由代表行使。

( )A、全民…国务院…全民B、国家…水利部…国家C、全民…水利部…全民D、国家…国务院…国家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节水防污B、节能减排C、资源节约D、节水4、我国现行《水法》规定,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和。

( )A、地表水地下水B、地表水自备水C、自来水地下水D、城市用水农村用水5、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A、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B、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C、国际管理与国内管理D、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6、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

A、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B、总量控制和总量管理相结合制度C、定额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D、省、市、县管理相结合制度7、《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实施取水许可必须符合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和()。

A.饮水安全规划 B.水功能区划 C.节水规划 D、水资源保护规划8、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

A、经济B、基础设施C、水资源D、生态9、《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实施取水许可应当坚持()统筹考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

A.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 B.地表水与地下水C.工农业用水与城市用水 D、生态环境用水与地下水10、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这是党代会政治报告中首次出现“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容。

1.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新提法,这体现了我国在努力实施什么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2.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中有什么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丰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间有什么密切联系?(1)“好”当头体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是要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的快速发展。

(2)没有生态文明,经济就无法又好又快发展。

4.简述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

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5.我国资源的总体状况:资源短缺,具体表现在①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资源科学利用率低、浪费损失严重③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④资源种类比较丰富,但总体质量不高。

6.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①资源本身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

②资源科学利用率不够,浪费损失严重。

③节约观念不强。

④、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加快,资源消耗快,⑤我国人口多,资源消耗大。

⑥因生态破坏和污染加剧部分资源无法使用,如耕地资源、水资源。

7.我国环境现状:①生态环境恶化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在蔓延,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人文与社会)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人文与社会)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人文与社会)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是( )。

A.生态文明B.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C.分配更加注意公平D.廉政文化正确答案:A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选项B表述错误,应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选项C、D并非十七大首次提出。

知识模块:人文与社会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 )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地建立起来。

A.社会主义社会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中国民主党政制度正确答案:B解析: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答案为B。

知识模块:人文与社会3.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国土地政策。

废除土地私有制的只能是十月革命,因此只有B项对应正确。

知识模块:人文与社会4.法国将领在。

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其主要依据是( )。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的内容及影响。

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作者:翟来运来源:《商情》2010年第27期[摘要]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突破,即是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推进治理污染,加快建立起我国完整的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生产体系、消费体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建设着力点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中首次提出的新的重要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大创新和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深入研究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寻找突破口。

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构建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需求结构上要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要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转变;在生产要素投入上要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增长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转变;在主要利用方式上,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高、国民素质增强、质量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当前特别是要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

近代工业文明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

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干扰也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引起了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衰落的特别是那些消亡的人类文明,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有关,由于人口膨胀、盲目开垦、过度砍伐森林等造成的对资源的破坏性使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

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新闻报道:多维度宣传生态文明

新闻报道:多维度宣传生态文明
好效果。
抓舆论监督
促进生态文 明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 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 舆论监督 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新闻工作者担负的一项职责 。
三年前 , 龙游县新的经济开发 区招商 引资 , 引进 了十 多家污染较重的企业 ,致使塔石溪下游的 1 个村 2 多 6 万
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困难 ,农 民反映强烈 。
维普资讯
Gr e o u e n F r m 绿色论坛
Ne ws Re por: t Pr p g t oo ia vl a in i v r p c o a a e Ec lgc l Cii t E e yAs e t i o n z
良好 的生 态是 和 谐 社 会 的重 要体 现
心筛选这些典型事 例中生动的小故事和感人 的细节 ,以
专题 、录音 、访谈 、口述、现场新 闻、消息 、通讯等形式
10 衢州市 虽然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的水资源 , 0 %。 但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 人们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不够 强 ,一些地方利用和破坏资源发 展经济的现象 时有发生 。
在浙江电台新闻台和其它媒体刊播 。由于这些典型事例 , 看得见、摸得着 , 体生 动 , 具 富有教育意义 , 刊播后 , 收 到 了良好的效果。
如 何提高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 民的生 态文 明意 识 、积 极投身到生态文 明建设 中 ,记者在深 入基层 、调查采访
中, 悟出一个道理 : 空洞 的说教 , 靠 将会事倍功半 , 无法 取得好成效。 只有以典型事例去 教育、 去实施 , 才会取得
文 明相并列 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 ,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
人与 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 明程度 。
位于浙江西部的衢州市 , 是浙江省的重要林区和 重要 生态屏 障。全市共有林地面积 9 0 8 万亩 , 森林覆盖率达到

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又意味着什么,多年来理论学术界谈之甚少。

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于去年9月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无疑是对生态文明内涵的一次有益探索,在促进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近日有幸在有关报刊上读到这篇文章的全文,受益匪浅。

我们从文中可以认识到,生态文明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我们需要进行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即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过渡到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作为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

而我国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并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思想的飞跃,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生态文明的理想,第一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实践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成为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 引言1.1 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人类对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等重大问题,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通过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改变我们的发展方式以及培育绿色低碳消费观念,我们可以为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六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括介绍建设生态文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以及消费模式的重要性。

其次,将详细论述节约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措施。

第三部分将着重讨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策略。

接着,将探讨消费模式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

最后,在结论部分回顾文章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呼吁大家认识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进行调整的紧迫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相关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与帮助。

同时,也旨在激发公众意识并引导人们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家园。

2.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2.1 节约能源资源的必要性节约能源资源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能源储备却有限。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耗。

只有通过节约能源资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首先,节约能源可以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存在有限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期过度依赖这些传统能源将导致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作者:孙吉平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5期[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的报告中,适时地提出了具有远见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倡议。

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追求。

[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生态文明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 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一、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一)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着经济社会走向科学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并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国理念和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当前,现代化的目标已从一维的经济繁荣走向三维的复合生态繁荣:财富、健康、文明。

这三者中,财富是形,健康是神,文明则是本。

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本抓起,促进形与神的统一,弘扬生态文明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生态文明作为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目标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一项历史使命。

然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存在明显欠缺:一、经济发展仍呈粗放型格局,循环经济体系尚未根本建立;二、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三、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综合治理能力相对薄弱;五、生态意识比较淡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创新发展理念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

创新发展理念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

CHUANGXINKEJI 2012.04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创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省”,不仅是应对危机、调整结构、保持增长的现实需要,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将有利于加快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好地为生产力的发展增添后劲。

建设生态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发展,应当是经济社会环境整体上的全面发展,空间上的协调发展,时间上的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省是增强河南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口贸易正越来越多地面临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关注生态安全,把它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之一。

要保持河南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态势,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落户,就必须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努力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环境支撑。

建设生态省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生态河南,正是遵循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学方法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真正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解读十七大生态文明汇总

解读十七大生态文明汇总

(二)把生态文明写进报告是实现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 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我 们必须把经济发展转移到合理保护、集约式开发资 源上来,最终使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上可持 续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人们树立经济、 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
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广东、广西、 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 洲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与国际比较, 1999年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 占7个。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被有机物 或重金属污染,有86%的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超标。 全国35个较大的淡水湖,有17个遭到严重污染。 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 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新要求,强调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这既是我国多年来环境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取得成果的总结, 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取得的最重要 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二、生态文明的现实意义
(一)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有 助于我们早日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 (二)把生态文明写进报告是实现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建设生态文明
(一)发展循环经济
(二)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 (三)生活方式生态化
在经济发展上,到2020年要“基本形 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 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 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 显著上升。” 这就是要求,整个经济 发展模式,到2020年要基本转到 “循环经济模式”上来。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

82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科研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09J D29;项目负责人:秦书生)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秦书生,哲学博士,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秦书生(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沈阳110004)摘 要:生态文明是一种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

绿色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技术开发,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引领绿色技术发展,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生态化改造,建立健全保证和支持发展绿色技术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技术;人与自然;资源;生态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发展绿色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1 生态文明的内涵人类社会文明以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时代主题为标准来划分,经历了狩猎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及正在建设形成中的生态文明等形态。

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发展,但对自然的超限度开发又造成了生态危机。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提醒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1]20世纪60年代,西方爆发生态运动,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飞跃,体现了人类在更高层面上去寻求和创建文明。

9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和∀里约宣言#的发表,真正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序幕,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逐渐形成。

生态文明是一种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分类:申论标签:2013年国考申论天津公务员辅导天津狱警辅导天津狱警面试天津公务员培训班生态文明可持续“美丽中国”理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而取得的所有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作出战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加以阐述,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消费模式改变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在生产方式上,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生活方式上,要改变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和享受,过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在文化价值观上,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要求的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等等。

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尊重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途径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谈到生态,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代表十分激动。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渐严重。

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严重。

不文明的消费模式也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说:“追求物质享受,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抛弃的传统做法,对生态破坏极大。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晓刚代表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更加促使我们思考高能耗行业的社会责任。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贾治邦代表认为,“这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党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

”贾治邦代表说,“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代表认为,从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在在“三个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卢中原说,“这四个文明使我们的建设思路更成体系,更加完善。


对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河南鹤壁市市委书记王训智代表说:“我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的提出,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

第二,我们的发展必须走文明发展的道路,无论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保护,还是从资源的节约利用上,无论是从发展的质量还是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讲,都必须走这条路。

提高到‘文明’的高度,是科学发展观在这方面的升华。


“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享受的前提。

生态文明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代表说。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前提是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但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认为:“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他说,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生态文明的工业化道路,它要求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走一条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使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经济发展之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比如说,以前废弃物直接排放,现在则要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全面回收,分类处理。

”他说,经过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要逐步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贾治邦代表认为,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大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

”他说,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国家应重点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特别是要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防沙治沙,防止生态破坏,努力实现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

这既是本世纪我国生态建设的第一步目标,也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作为全国闻名的生态地区,神农架的经验给了人们诸多启迪。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成功实现了由“砍树人”向“护林人”的转变,由片面追求物质财富、追求GDP,转向追求以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为先导的绿色GDP。

“我们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神农架是‘富饶的贫困’。

尽管资源丰富,但为了保护生态,不能开发。

”林区党委书记王海涛代表说:“我们的发展,不仅是人的发展,也是自然生态的发展,是动植物的发展,我们不仅要考虑人的和谐,还要考虑动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调整产业结构对建设生态文明至关重要。

贾治邦说:“建设生态文明,要努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满足全社会对自然、绿色、可再生、可降解的林产品的旺盛需求。

”齐建国认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不是生产什么,而是如何生产”,他说,重点是调整重化工业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比如以前用小高炉、小转炉炼钢,能耗高,污染重,现在应采用新技术,利用循环经济模式,降低炼钢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在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污染方面,鹤壁市的经验值得借鉴。

鹤壁是一个煤城,多年来采取粗放的生产方式,给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2004年该市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以此为主线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成效斐然,现在被国家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

王训智代表介绍说,他们的经验之一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王训智说:“产业结构调整是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关键措施。


贾治邦代表特别强调了生态文化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说,应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记者谢文郑北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