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教育专著读书心得 谢萍

合集下载

小学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小学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小学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暑期是小学教师研究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也利用这段时间读了几本有关教育的书籍。

通过读书,我不仅扩充了知识面,提升了教学水平,还对于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我将在接下来的3000字里,分享我在暑期读书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读了《教育的心理学》这本书,这本书是由蔡金树编写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科学,心理学是教育的基础学科。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在实际教学中,我切实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设计课堂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使每个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

同时,我还学到了一些课堂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比如通过布置小组合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等。

接下来,我又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这本书是由王越编写的。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学生个体差异、学习记忆、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记忆方面,我了解到了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如归类法、串联法、编码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复习知识。

在情感发展方面,我了解到了学生的情绪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情感稳定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情感教育。

此外,我还读了一本名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书。

这本书由强荣修编写,主要介绍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自尊心不足、人际关系问题等。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谢萍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谢萍

2017年暑期培训之集体备课心得作为星光小学新聘任的一年级教师,很荣幸能参与到暑期培训的阵营中来,同时又很遗憾没有参与到一开始的8月23日和8月24日的培训,错过了精彩的非常具有意义的两天,所幸后面的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和集体备课展示和竞赛都能参与。

25日,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在建宁举行,我们一起学习,收获多多。

26日,备课成果展示。

星光小学谭文玢老师第一个上台展示,汇报内容:单元导读整体识字课。

谭老师精心准备,从容不迫地解说得到了主持老师与评委老师的肯定,赢得了全体老师热烈的掌声。

27日,荷塘区1-6年级各个年级的优秀微课展示也让我学到了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不同但又有其共性。

同时又见识到很多优秀老师的风采。

28日,29日,我们分别听了帅院长讲座和来自星光小学王妍心老师一年级课例解读。

获益匪浅。

这几天的培训,时间不长但获益颇多,从集体备课中我深刻认识到单个人的经验毕竟有限,知识和能力容易受到局限,思考问题的宽度、广度不够。

而集体备课可以弥补个人备课的不足,可以更为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灵活多变地破解难点,从而使一节课的教案实用便捷、富于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经验缺乏的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可以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还可以使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使教学富有针对性,使大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得到交流,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同时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压力,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集体备课可以激发教师科研激情,使教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也可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探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新教材的改革,很多教师难以尽快适应,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和解析课本内容,只有大家一起钻研课本,才能适应课本改革的要求。

在这种备课模式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深入研究。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无形中也得到了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实践谢萍

浅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实践谢萍

浅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实践谢萍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创新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以及如何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提出小学语文五年级的教学实践策略,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小学五年级〖HJ1mm〗〖FL(〗引言五年级这个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智力,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教师能根据新课标理念,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

一、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设备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导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概括文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增强情感体验。

比如教师在对《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搜集很多圆明园的图片素材,还准备群众恢复的圆明园图片,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两组图片,能引起强烈地对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组图片都是圆明园,同学们喜欢这两组图片中的那一组呢,为什么?”,学生们会自由地发表观点,很多都会问说到喜欢恢宏的圆明园。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课文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了解百年前八国联军的残忍暴行。

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设学习情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极强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了。

此时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对于他人的认可会表现得十分满足,教师要利用这点,在课堂上充分认同学生,培养其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对《童年的发现》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教师可以这样说:“这篇文章的作者在文中回想小时候的事情,并根据其童年的发现,完成本文的写作。

”,“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给老师说说你们的童年发现,与作者的有什么相同之处?”。

〖整合〗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整合〗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什么是教育读后感刚开始看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时,我感觉这本书的理论非常艰深难懂,一点都看不懂,可能也与我平时很少看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有关。

但是慢慢地读下去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也慢慢地从这本书中感受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等。

虽然这本书害死有很多地方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它引起了我的思考。

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是非物欲诱惑下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书中谈到“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传授、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原初派生出来的和平庸的知识。

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

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实践和不断尝试。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简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认识和认识的堆积。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作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的作用。

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

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

”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些观点,细想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有多少还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简直是太少了!高考前我们会背诗,记得各个朝代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记得元素周期表,记得数学公式,记得各个省份的简称,但现在呢,我可以说我已经忘了高中的大部分知识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们一直只是在强迫写学习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不明白学习它的真正意义,很多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我们的灵魂没有被唤醒,我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想象力都被强迫性的教育磨灭了。

学习谢萍心得体会乡村教师

学习谢萍心得体会乡村教师

学习谢萍心得体会乡村教师篇一:千校万师学习心得体会“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习心得让理想的风帆,永载我们学习的快乐!息烽县永靖小学:黄仕碧2013年7月14日至7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参加了贵州省“千校万师”第九十六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学习。

回顾此次学习,累并快乐着,苦并充实着。

此次学习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纷呈,适用性极强。

这次给我们授课的全是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或校长。

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倍感知识给予人的力量。

一周的培训学习让我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乐。

今天教育路在何方?贵州省常委、常务副省长谌贻琴同志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是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十分重要;二是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个教育过程;三是精心组织,确保“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顺利开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今天的教育应该着重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教师将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听了吴祖平研究员的讲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后,让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念。

让我们了解中国的光辉历史,我们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让我们了解中国的现状,正确认识现实,使我们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的服务思想。

邹连克副厅级督学让我懂得教会学生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他的加强未成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四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引发了我对当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深思,让我明白道德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教育就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对人的生命的敬重。

心理咨询师陈昌海授课的内容——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用异心理健康分析指导。

通过他的讲解,让我明白找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他的授课以学员所提出的问题为导向,以学定教,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进行分析指导。

2023年暑期阅读书目《好的教育》感悟

2023年暑期阅读书目《好的教育》感悟

暑期阅读书目《好的教育》感悟放假前,拿到了学校的暑期阅读书目《好的教育》,觉得真的挺有意思。

书籍浩如烟海,手捧心爱之书,认真拜读,是一种聆听,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教育,回归本位,回归常识。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妥协,不断找到最佳平衡点的过程。

唐江澎冷静判断出目标在哪里,不消沉,在被动中继续寻找创造主动的机会,迂回地接近预设目标。

书分为五部分,有面对面的答问,有百年坚守,有从分的教育走向人的教育等。

我感触颇深的有一下三点:一、坚守教育本真,担当与行动更重要。

唐江澎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锻炼、一起作息;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一起坚持阅读。

正确的教育评价,是不断地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光亮,并且把这种光亮不断地扩大,使之辉煌,照亮他(她)的人生。

关于“好的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唐江澎又加了一条——“终身阅读者”。

在唐江澎看来,当下人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及时获取新知应成为每个人终身所必备的一种能力。

如果不能通过终身阅读来持续地学习,就很难优雅地活到老。

唐江澎对教育的理解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二、拂去功利的尘埃,让心飞起来如果说教育缺失了哲学的引领,只关注教育者眼前的利益,或是成了一地鸡毛的事务,自我矮化到了尘土中,那还能算作是真正的教育吗?教育是专业的领域,现代教育更是在一大堆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变成了只有具有特殊资质的人群才能从事的职业。

但是,总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它的灵魂、哲学和价值意义,只有这才是教育行为的最终解释,也是教育行为的终结引领。

当一个社会都在为教育焦虑的时候,当教育评价简单到“唯分数论”的时候,当怎么也凝聚不了社会的教育共识的时候,一定是我们遗忘了教育的哲学,或者是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出了问题。

每一个教育主体都应该时时抬起头来,仰望我们头顶的星空。

每一个教育主体总要在夜深人静的灯光下反思自己行为的目的与意义。

2023年教师暑假读书心得

2023年教师暑假读书心得

2023年教师暑假读书心得2023年教师暑假读书心得篇1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

但是为了写读书笔记,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

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教育工作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

作者的观点我大多赞同,比如以下三方面: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

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

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

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2023年教师暑假读书心得篇2暑假,我终于读完了这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认识了李希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

2023年小学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2023年小学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2023年小学教师暑期读书心得____年的暑假,作为一位小学教师,我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学习。

在这期间,我阅读了许多与教育和教学相关的书籍,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和经验。

下面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教育原理》是我今年暑假必读的一本教育学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目的、方法、评价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成为有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同时,教育方法也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教育原理外,我还读了一些与教学方法相关的书籍,如《启发式教学法》、《课堂管理与教育教学改进》等。

通过这些书籍,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而课堂管理方面的知识则帮助我更好地组织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学到了一些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明确的纪律规范等。

这些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安全、秩序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读了一些经典的绘本和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这些童话故事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传统,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教师,我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这些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此外,我还读了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心理健康的书籍,如《教育心理学导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等。

通过这些书籍,我了解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例如,我学到了一些有效的心理辅导技巧,如倾听、理解和认同等。

这些技巧能够让我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面对挑战,并解决问题。

谢建萍老师阅读

谢建萍老师阅读

谢建萍老师阅读
谢建萍老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阅读教育专家,她在阅读教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
成就,并为许多学生带来了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谢建萍老师的阅读理念和教学方法备受推崇,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她的阅读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首先,谢建萍老师认为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她强调阅读不仅
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谢建萍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她认为,阅读不仅是理解
文字,更是理解作者的意图、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谢建萍老师会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找到重点信息,如何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如何有效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谢建萍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态度。

她认为,阅读是一种习惯,只有坚持阅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因此,她鼓励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素养。

总的来说,谢建萍老师在阅读教育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她的阅读理念和教学
方法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和阅读习惯养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学习谢建萍老师的阅读理念,为学生的阅读教育贡献力量。

2023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2023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2023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作为教师,我深知自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因此,在2023年暑期,我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并阅读了多本相关的教育书籍。

在这____字的心得中,我将分享我所读书籍的主要内容和对我的启发。

首先,我选择了王德芳老师的《教师的自我修养与专业发展》。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师的修养和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的人格修养、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合格教师需要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并且了解到加强自身修养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我读了顾明远老师的《课堂教学的艺术》。

这本书主要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讲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创造知识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同时,教学设计也要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另外,我还读了邬贺铨老师的《魔鬼教育学》。

这本书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当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加深了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育还要关注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

最后,我还读了徐庆达老师的《学会教育学》。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育学理论的运用,将其化为自己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行动。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还加深了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学习和提高不能停止,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成为一名在教育岗位上有所建树的优秀教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暑假读一本心得体会

教师暑假读一本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育的艺术》。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教师的作用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通过阅读,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是一种艺术。

马克斯·范梅南在书中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人格的塑造和灵魂的启迪。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像艺术家一样,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

在书中,作者通过许多生动的案例,展示了教育艺术的魅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了一个调皮的学生,他没有严厉地批评,而是巧妙地运用幽默化解了尴尬,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种教育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其次,教育需要尊重和理解。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在《教育的艺术》中,作者提到了“教育对话”的重要性。

这种对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之间的交流。

通过对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再次,教育需要耐心和坚持。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书中,作者指出,教师要有耐心,对待学生要有恒心。

面对学生的犯错,我们要宽容对待,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同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此外,教育需要创新。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

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最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在《教育的艺术》中,作者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阅读《教育的艺术》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事业。

2023年暑期阅读书目《好的教育》学习感悟

2023年暑期阅读书目《好的教育》学习感悟

暑期阅读书目《好的教育》学习感悟校长在书中指出现实教育环境中,学科教师更多的是矛盾与纠结,深陷于“分的教育”不甘心以及“人的教育”不安心的摇摆。

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立德树人”,就是促进人的整体成长。

我们不应该把“升学”凌驾于一切追求之上。

对于学生的在校学习更进一步指出艺术组应该践行“鉴赏艺术之美、发现生活之美、创造人生之美”的学科宣言,学科不应该只关注技能,而是将课程指向于学生的激情、美感与创意的培养,在规划中将学校的视点从教学、学习转向人的成长。

说实话,目前很多通过“填鸭式”或者“刷题式”不科学的方式来教学的,的确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在“题海战术”或者“打时间战”的教育方式下,试问,孩子们在校园里真的会热爱学习吗?出了校园后还会继续学习吗?那又如何来谈终身学习呢?在这样的现状之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真正要思考我们的教育最终会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些什么?体育课堂可以让孩子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让运动成为孩子们一生的习惯,培养生命旺盛的人;艺术课堂可以通过绘画或演唱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孩子们对美的生活的热情,让美的追求伴随孩子们的一生;德法课堂可以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孩子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给孩子奠定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础……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又该留给孩子们一生的又是什么呢?我以为,首先我应该留给孩子们的是对阅读的热情,尤其是在现在大语文的环境之下,让孩子们对阅读有热情太重要了,所以在平时我会通过阅读分享、阅读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我认为我还应该留给孩子们的口语表达的热爱。

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语言来与他人沟通,那么如何得体的与他们交流、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会注重对孩子们的朗读指导,同时我也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鼓励每一位孩子分享美好……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我认为我还要留给孩子们的对文字的热爱、对写作热情。

2023年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2023年教师暑期读书心得

2023年教师暑期读书心得标题:《____年教师暑期读书心得》引言:每逢暑期,作为一名教师,我都会抽出时间进行阅读。

____年的暑假,我选择了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书籍。

通过阅读,我更深刻地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启发与智慧。

下面,我将结合我所读的几本书,分享我在本次暑期阅读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及其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人的人格、素养和能力。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的有机个体。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关注学生成长全方面发展的角度转变。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明确了培养目标,更加坚定了教育者的使命感。

二、《学会提问》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了提问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提问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提问方面存在的不足,如问题设置不够开放,缺乏针对学生的个体化提问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提问,努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更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成果,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并更加科学地引导他们的学习行为。

我了解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合理的学习支持和反馈。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感能力,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这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四、《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这本书让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专项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专项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什么是教育》读后感《什么是教育》一书是德国着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着,通过老师的入门引导和对此书的阅读,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其本质是一种技能的培训。

比如,在小学时,老师教我们怎样读汉语拼音,怎样做加法减法。

但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其教授的方法也并不是循序善诱的。

语言、数字等作为人们揭示自然,进行交流而发明的一种符号,它本身是非常抽象的。

但儿童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于这种抽象符号的理解会很吃力。

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同学(包括我在内),对于乘法、除法的原理模棱两可,而老师并不会让我们去理解这其中的原理,只要我们作对题就可以,最后,我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付这些抽象的符号。

现在想象,这种做法一方面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什么这样说呢?死记硬背的方法固然可以解答我们的考试题目,灵活变通、用公式套就行,但由于我们没有理解原理,没有掌握为什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当遇到完全陌生的领域时,就不能解答了,何谈创新呢?这种问题现在已然存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

雅斯贝尔斯在其书中将教育分为了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

经院式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上文所述的即属于此。

师徒式教育类似于古代孔子的教育形式。

而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照作者自己所说,以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为基础,通过老师的引导,“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斯氏所提倡的正式这种形式的教育。

回到教育的本质。

如前所说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只能称作“技能的学习”,就像刚刚出生的雏鹰,必须尽快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飞翔,否则,它无法生存。

但人的教育,应该远远不止于此。

我们都知道,人是社会性动物。

狼孩的存在说明社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人不只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

【教师提升】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师提升】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什么是教育》读后感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却有其独有的复杂性。

古今中外多少大教育家都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表达了自己对教育这一命题的看法。

我是第一次知道这本书,但书中提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杜威等教育家都不使人陌生。

下面我将浅谈一些我看完这本书的想法。

书中提到教育有三种基本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

第一种仅限于“传授”知识,照本宣科。

第二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教师有依赖性。

第三种则是师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双方均可自由思索,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潜在性。

这三种教育方式都有其一定的特点,但是苏格拉底的“催产术”教育能够从学生内部去激发,而不是从外部去灌输。

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激励他们思考。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育目标需要完成,而“苏格拉底式”教育原则需要时间去启发,不能急于求成,所以对那些已经被认可的定式没必要以这种方式来教导学生,不同的教学方式应该应用于不同的知识。

书中也有提到关于计划的探讨,极少有人能像马克思那样把握了历史发展过程的全部知识来提出全盘计划。

我们被教育着无论何时都要做好计划,这样做事才会有条不紊。

但往往我们会被错误意识导向,或者把不可知的一切拉入到我们的计划当中去,这就变成了一种幻想。

那些错误计划或者所谓的全盘计划会侵吞属于人的自由。

雅思贝尔斯并不否认计划的重要,只是计划应该基于那些真正并且可计划之事上。

雅思贝尔斯提出:教育不能独立,它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教育具有整体性,依靠全体。

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和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独立思想看起来有些对立,但是处于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就需要针对性的方案,所以也不能盲目批判某一个人的思想。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军阀混战,教育经费被挪用并且得不到保证,迫不得已提出教育独立思想。

历史上存在过贵族学校等级学校,把教育作为某些阶层的权利,但教育属于人之为人,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

【感悟】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共10篇

【感悟】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共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教育漫话》读后感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洛克以及他的《教育漫话》,那个时候,只是匆匆读过这本书的书评,只留下些肤浅的记忆。

如今,我又一次翻阅了这本书,才真正搞懂了洛克的博大思想。

当然,提到洛克,我们不得不想到他的“白板说”,他认为儿童的心智是一片空白,后天的教育至关重要,这种思想始终贯穿于全书,从“健康教育”中的“儿童的心智和源头的水性相近,容易引导,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到“道德教育”中的“儿童自呱呱坠地时就应该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再到“知识与技能教育”中的“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种种理念无一不渗透着他的这种思想。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确实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从真实的课堂教育,到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从具体的学科教育,到习惯性的家庭教育。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确确实实看到了儿童在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

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还要学会教育的技能技巧,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教育漫话》这本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他所提到的教育,是为了将每个儿童培养成为绅士,成为一个具备健康体魄、高尚道德以及精深知识的人。

洛克引用了葡萄牙“儿童热爱学习”的事例,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

洛克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文化教育,它包括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

其中,他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为了获得强健的体魄,他对儿童的吃穿住行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

这里,我要提到的是“冷水浴”,洛克认为“冷水浴”可以增强和锻炼体格,这是有医学依据的。

我们现代的父母亲以自身的经验判断,“冷水浴”会使儿童感冒、咳嗽、发烧等,只有他们适应的温度才适合儿童,其实不然,经常的让孩子在家里赤脚或是多让孩子踩水,恰恰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

试想,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儿童的脸都暴露在外面,为什么他们的手、脚不能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洗冷水浴呢?第二点,洛克提到了道德教育。

【整合】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整合】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前不久,我拜读张平老师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

全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本书所说的教育细节)。

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可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是我们教师的良师益友。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本书赵国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无为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

同时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这与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的观点是一致的。

我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

那什么是“无为教育”?“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

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如何做到“无为教育”?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意图的隐蔽性学生喜欢在淡化说教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学习活动,而不喜欢刻意呆板的说教,因为这样的说教不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内化。

教学的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在活动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

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谢萍
【期刊名称】《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在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内在动力。

专业学科本身缺乏趣味,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

【总页数】1页(P112-112)
【作者】谢萍
【作者单位】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 214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语文活力 [J], 向良如
2.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J], 夏仲双
3.打造活力课堂,绽放生命之花——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J], 范薇;
4.构建活力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构建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成果报告 [J], 张铁
5.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活力——语文课堂小记 [J], 邓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编】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精编】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

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

”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

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

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

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

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

”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期教育专著读书心得
在漫长而又略显短暂的的暑期生活中,我拜读了部分有名的教育教学著作,包括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陈立群先生著作的《教育的真爱、假爱与错爱》。

当我手捧《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阅读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亲切”;当我在每次合上这本书反思我一年工作的时候,就会有当头一棒的感觉……
如果将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教育理论联系我们的实际工作,教学中往往将简单浅显的问题变得复杂,往往将现成的问题肢解细化,细嚼慢咽的灌输给学生,往往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感慨,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有点儿不知所措。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像我这样的新教师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王晓春老师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客观世界的研究(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和主观世界的研究(教师的自我认识)。

”我们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很薄弱,而第二个方面尤其薄弱。

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

”教师应该是个思考者。

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要经常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要善于思考。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认识自己比了解学生更重要。

在初登讲台的那一年里,很多老教师就发现我老是和学生较劲,他们就会开玩笑的说我,像孩子一样老是和学生计较,说以后心态变了,连吵的劲都没有了。

当时听到这些话,我会觉得和学生计较也是需要激情的,我甚至还洋洋自得的认为,我的激情要一直保持下去。

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这样的激情是不是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呢?难道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靠着这样的激情和学生较劲,就能完全解决吗?
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我开始反思我这一年的幼稚行为,我
发现我的思维方式是单一的、主观的,甚至是狭隘的。

总是以我的要求为准,学生做不到,我就在那干着急,结果是学生觉得我莫名其妙,我自己气的跳脚,旁观的人无奈的摇头。

那么改变我的思维方式究竟有多难呢?其实,只要我将“你怎么可以这样?”“你为什么不按我的要求做?”这样的话省去,换一种逻辑,换一种语气,事情处理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比如,以前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学生乱七八糟的就出教室了,桌子椅子歪歪扭扭,还有追逐打闹的,那个场面简直可以用混乱来形容。

以前我总是在那大叫大喊的,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学生根本不听我的,我的威信自然也降低了很多。

这学期开始,对于小学生我一定会指令简洁,规矩明确。

我会要求学生听到我说“准备下课”的时候,就把椅子和书归位,在身边寻找垃圾抓在手里准备出教室,然后哪一小组表现好,就哪一小组先出门。

这样一来,混乱的场面没有了,要求也深入学生心中,长此以往,我相信会成为一种习惯的。

《教育的真爱、假爱与错爱》,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了“真爱”这个概念。

“真爱”完全没有不良的动机,集慈爱于一身,爱护一切生命。

真爱很纯然,没有束缚,没有溺爱,会协助所有的人勇于接受各种考验、挑战,能够真正地开启智慧,协助人们成长、成熟。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教育爱是教育的“根”,它赋予教育以生命与活力。

教育爱的本质属性规定了教育爱具有无私性、无差性和恒常性。

也就是说,教育爱本质上是一种真爱。

因为真爱爱的就是学生这个“人”本身,不论其品行优劣、学习好差、外形俊丑。

教育爱是一种有教无类的爱。

在谈到假爱时,作者认为假爱里面有很明显的不正确的企图心及不良动机,利用众生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

换句话说,就是把“爱”当作一种投资报酬率来换算,算计“爱”可以换回多少价值,能够来怎样的名和利。

其实,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以貌取人、以分取人、凭自己的喜好行事,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

一些教师屈服于家长的权势地位,在座位安排、练习批改、上课提问等方面对他们的孩
子给予比较多的照顾。

可以承认,以上这些现象中,有些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者迫于各方的压力而作出的无奈选择。

由此,作者把教育者出于功利驱动、个人喜好,或迫于压力而施于学生的爱界定为教育的假爱。

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错爱”是教师没有明显的不良动机和不良居心,甚至很多“错爱”的出发点完全出自于善心善意、慈悲好意,主要是因为爱的里面欠缺智慧且含有很强的主宰欲。

“错误的爱”最明显的结果,是导致彼此或一方很痛苦。

教育错爱也是如此,教师或者父母教育子女和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使孩子们痛苦或者不如意。

作者把教育的错爱界定为:教育者忽视甚至违背作为教育本体“人”的发展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施予学生(孩子)的关爱。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保护期”阶段,他们期待教师具有慈母严父与知识传播者、教育者的多重身份。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很难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育者爱的施予是有条件、有所求的,心里夹杂着很强的主宰欲。

譬如,有些教师“己所欲施于人”,用一种强势态度要求学生接受自己所预定的框框、架构,并试图以自我意识去主导学生;有的教师通常用一种命令、权威的方式对待学生,而不是以一种邀请、尊重的心态和平等的立场对待学生,从而使学生成为了与教师相对立的一派。

“好心没有好报”,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就是爱不得法,此乃教育的错爱。

在这种教育的“错爱”中,爱的施予方式是教师不把学生当作人格平等的人来看待具体体现。

在这种爱中,虽然教师有意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由于教师并不顾及到学生的独立人格并尊重其人格的独立性,教师对学生的这份“错爱”就会物极必反,成为严重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

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以至留下不能释怀,甚至是难以磨灭的阴影。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喜爱和厌恶确实纯粹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是出自人的一种正常的对优秀和美的追求和向往
的心理,是人之常情。

但是,从教育的意义上讲,这种有选择性的爱是不是一种教育的真爱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既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教师就应无差别地爱每一个学生,既欣赏某些学生的优点,也包容某些学生的缺点,甚至对于那些并不讨人喜欢的学生,教师要对其施予更多的关爱。

对于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在同学们中毫不显眼的学生来说,也许正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抹微笑,给了他学习的动力和勇气,促使其在心理上发生积极的转化。

因此,在对待学生上,教师必须克制人对人的这种私人的感情,以饱满的热情接受和爱护各个不同的学生。

其实,教育真爱就是教育爱的正常状态,是真爱的一种。

教育真爱是一种打破师生隔阂、激发学生成长的能力;是一种付出;是一种给予;是一种奉献;它不分性别、美丑、身份高低;也无论学生的品行优劣、学习好差,普遍实施于每个学生,无条件地传授于所有的学生。

面对成绩优秀、品行高尚的学生固然要不吝肯定、赞美之词,而对发展相对落后的学生更应言辞恳切,充溢希望之情。

教育的神圣使命即在于真爱!真爱无痕,润物无声!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名言,也是我从事教育的指导思想。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反思和改变自己,向做一个满怀真爱与智慧的教师这个方向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