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天门山简介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及《望洞庭》三首古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下边分享三首诗的原文和译文。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

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

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4二、初读知大意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那就与老师一起读吧!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

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三、品读悟诗情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

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通向天上的门,可见天门山怎么样呢?(山:高大雄伟、陡峭险峻)(介绍天门山)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

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水:碧绿、波浪滔天,滚滚东流)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

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
17 古诗三首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02X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描绘了长江波涛汹涌的壮观、西湖婀娜多姿的美妙、月光下洞庭山湖的空灵之美。让我们在品读古诗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李白:(701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朋友。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后人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西湖美景
春晓苏堤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曲院风荷
洞庭湖: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组词:涂抹 抹黑 门庭若市

会认字

组词:未来 未必 前所未有
wèi

组词:洞庭 庭院 门庭若市
tínɡ
会认字

组词:磨面 磨练 磨合


组词:盘子 算盘 托盘
pán
至此: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
02
初步感知2
03
望天门山 解译诗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远远地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新人教版
突破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朗读、讨论、描绘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个性化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古诗三首》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
1. 语言理解与运用: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创作。
2. 审美与鉴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通过想象和描绘,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将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提高朗读、感悟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能够通过想象和描绘,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
④ 诗歌朗读与感悟
1. 朗读技巧: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美感
2. 感悟方法:通过想象和描绘,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⑤ 诗歌创作练习
1. 创作主题: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2. 创作要求: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学习的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能够舒适地进行交流和讨论。此外,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装饰,如悬挂自然景观的图片或画作,以营造出有利于学习和感受诗歌氛围的教室环境。

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在讲授诗歌背景知识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李白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对诗人及其时代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在了解诗人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最后,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课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内容包括李白的《望天门山》,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本节课主要聚焦《望天门山》一诗,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然之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你认为诗人是如何捕捉到这些自然景色的灵感?”
6.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背诵:让学生熟读成诵,提高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8.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了解其背景,并背诵下来,下节课分享。
9.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望天门山》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天门山壮丽景色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体现了诗人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这首诗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重要性在于展示了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才华。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件

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他非常喜欢西湖。 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 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 后来忽然下起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 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运用上节课学到的古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这首古诗。
① 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② 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画面; ③ 品词入境,感悟诗情。
依据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被分开的吗? 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波涛汹涌、风号浪吼。
指导朗读:高高的天门

山被浩荡的长江水冲断了,

一分为二,形成了水冲山断
的画面。要读出这样的气势。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把这两个字放到 诗句中读一读,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一个“断”,一个“开”,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 神工,李白还看到了楚江的什么气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擅长的体裁是 绝句。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 名,世称“李杜”。
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夜宿山寺》
李白一生,四处漫游,游览了祖国无数的 名山大川。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是他生命中 非常重要的情怀。25岁那年,李白初出巴蜀, 前往洞庭湖游览,接着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 去欣赏天门山,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 这首诗。
碧水东流至此回
a.到原来的地方。 b.回旋,回转。
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说说你的理由。
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 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 时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 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 回旋徘徊。天门山能够把浩荡 的长江水给调转方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 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 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教材解读一、《望天门山》赏析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有东西两山,东名东梁山(古称望博山),西名西梁山。

两山夹长江对峙耸立,犹如高大的天门,故名。

楚江:这一段长江古属楚地,故云。

赏析: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荡涤了才华横溢的谪仙在政治上的忧烦。

本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

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羡。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饮湖上:在湖中饮酒。

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正。

山色空濛: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解读】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杭州做官期间写的,也是写雨景,但是和前一首诗侧重点有所不同。

上一首诗是描写具体的一场阵雨,这首诗则是通过一次晴雨变化,对西湖做出了总体评价。

精品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新人教版

精品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新人教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分析:《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

“回”----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

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

“出”----展现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一个出字,把两山隔江对峙,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来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来”----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

“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山高水险,水流湍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飞驶而来,令人体察到乘舟人此时此地的畅快之感和愉悦之情。

诗人从“日边来”,带着满腔豪情而来。

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赏析】这首诗写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望洞庭)》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望洞庭)》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二、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三、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四、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五、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等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等
《望天门山》是唐朝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诗歌描绘了天门山雄伟的景色和长江的壮阔。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李白在25岁时游览洞庭湖,顺流而下看到长江两岸的风景,被吸引而写下此诗。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描绘了天门山被长江劈开的雄伟景“孤帆一片日边来”则分别描绘了青山相对耸立和一叶孤舟乘风破浪的情景。通过注释和诗意解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李白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1新人教版

三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1新人教版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理解题目的含“望”?
高大、雄伟。 向远处看就是望。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景物?
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句。 思考:哪些地方体现天门山的气势?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课堂小练
全诗四句共两层意思,前两句为第一层,着重写___江_____和 ____山____。后两句为第二层,“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___出_____” 字,逼真地写出天门山夹江对峙,而且由两岸伸出江心的态势,给 人以“___动_____”态美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是___远_____望, 一个“____来____”字,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一片”由远而近,由小 而大的情景。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楚江水势很猛。 听到滔滔的楚江水的轰鸣。 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那个字极具表现力?
“出”字极具表现力。“出”字表现了舟行 过程中诗人看到的天门山特有的姿态,包含了 诗人的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 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来学 习他这首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
引入新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现。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诗歌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山水翠”“青螺”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出了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二、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3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读懂诗题1.谈话导入。

(1)课前大家进行了韵味十足的古诗诵读,一首首古诗,将我们带进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说到古诗,数唐诗成就最高,而说到唐诗,同学们知道是谁将诗这种文学艺术推向顶峰的吗?(2)简介李白。

①你们学过他的哪些诗?②李白一生,四处漫游,游览了祖国无数的名山大川。

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情怀。

25岁那年,李白初出巴蜀,前往洞庭湖游览,接着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去欣赏天门山,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详细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详细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详细知识考点1.中心句有时在开头,也有可能在末尾或者中间。

一段话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虫”字旁的字:蝌蚪、飞蛾、螃蟹、螳螂、蜜蜂“鱼”字旁的字:鲤鱼、鲫鱼、鲨鱼、鳊鱼、鲈鱼3.ABB式的词语:懒洋洋、慢腾腾、颤巍巍、兴冲冲、静悄悄、空荡荡、乱糟糟、闹哄哄描写神态:笑呵呵、喜滋滋、气呼呼描写环境:黑漆漆、光秃秃、阴沉沉描写颜色:绿油油、白茫茫、金灿灿4.《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

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写白帝城之高;“千里江陵一日还”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两岸猿声啼不住”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轻舟已过万重山”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习作6:这儿真美界关键1:“仔细观察”同学们,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本册第五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读了《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感受了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了细致观察的好处,我们还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

请你仔细观察一处美景,看看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可以试着做一张“观察记录单”,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关键2:“身边的美景”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雄伟壮观的天门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宁静秀美的洞庭湖,可爱富饶的西沙群岛,四季景色诱人的小兴安岭,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

花园、果园、田野、小河……你的家乡一定也有很多美景,请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吧!关键3:“围绕一个意思写”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有人说:一首诗就 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 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 哪些景物呢?
青的山、碧的水、红的日、白的帆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学习活动:
我们围绕这些动词来研究, 天门中断楚江开,
很多人说,李白不仅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更是在表达自己乐观、豪迈、自由、洒脱的精神风貌。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你觉得这些动词里,哪一个用得 碧水东流至此回。
特别好,给你带来了丰富的感受?
小组讨论。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玄宗开元 十三 年,24 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 雄心壮志,又带着对前途的忐忑之心,离开家乡,仗剑 远游。他是沿着长江一路沿流而下。现在,他坐船到了 “天门山”这个地方,忍不住写诗一首。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刘义庆《世说新语》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上传西湖水光潋滟风光的图片)
比喻一:洞庭湖的湖面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比喻二: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盘。 比喻三:洞庭湖中的君山就像一颗青色的螺。

阳江市三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阳江市三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二)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对诗的初步感受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能背诵和默写课文(课后要求两首古诗任选一首默写,可在第二课时再让学生做选择。)
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释字义,合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
③运用多媒体课件,边播放长江壮丽景色,边出示划好节奏线的整首古诗,听朗诵示范,以此创设他们想象的氛围,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动的字里行间的深信深邃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最后配乐诵读,学生置身于诗的美境,体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诵.
小虾
教学目标:
1。认识“缸、隙”等9个生字。
望天门山说课稿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新人教版
高大、雄伟。 向远处看就是望。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景物?
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句。 思考:哪些地方体现天门山的气势?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楚江水势很猛。 听到滔滔的楚江水的轰鸣。 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那个字极具表现力?
“出”字极具表现力。“出”字表现了舟行 过程中诗人看到的天门山特有的姿态,包含了 诗人的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 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思考:哪个字最传神?
“来”字传神。诗人乘船而来,让人觉得小船 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在江中,这意味着江水也 是从天边来,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
我会写
断(断开) 孤(孤单)
楚(清楚)
至(至此)
帆(帆船)
我会写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想天然的门 户,所以叫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 开:劈开,断开。 回:回漩,回转。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孤舟从天水相接处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019/10/15
20
谢谢欣赏!
2019/10/15
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来学 习他这首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