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摘要】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建议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河南省也多次推出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些年来,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2010年间,全省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7.1%、17.1%、15.5%、15.1%、15.9%,高出同期全省GDP增长3.0、2.5、3.4、4.4、3.7个百分点,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单位数不断增长,截止2010年底,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7196个,比2008年增加951家。
全省文化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从业人员46.03万人,比2008年增加4.22万人。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增长4.97%,高于全社会从业人员1.3%的增长速度。
从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情况看,2010年与2008年相比,两年间全省音像制品出版业增长了186.2%;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增长了49.8%;新闻业增长了37.8%;图书出版业增长了15.8%;报纸出版业增长了77.9%;期刊出版业增长了81.8%;其他出版业增长了279.9%。
这些行业的快速增长,对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业中,两年间全省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增长了81.6%;玩具制造业增长178.6%;乐器制造业增长70.9%;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增长31.1%;手工纸制造业增长65.4%;包装装潢及其他业增长69.5%;印刷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2.1%;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增长50.8%;复印和胶印设备业增长373.3%。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河南省是中国的中部省份,地处华夏之中,素有“中原之府”、“文化河南”之称。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
在全国范围内,河南省拥有着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产业,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电影产业,都展示了河南省特有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对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探析,以期深入了解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黄河遗址、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这些古老遗址和历史建筑为河南省的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资源。
特别是龙门石窟和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和武术的发源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也为河南省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南省还拥有着悠久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传统,如汉代风度翩翩的楚辞、唐代雄壮豪放的诗歌、清代婉转动人的曲艺等,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为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料。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也加大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力度,大力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涵盖领域广泛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的特色文化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电影、戏剧、书法、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的特色文化产业都在积极发展,为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河南省的电影产业蓬勃发展。
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之一,河南省有着丰富的电影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电影制作公司和电影人来此取景拍摄。
河南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了更多的电影公司和资金投入到河南省的电影产业中,推动了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郑州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在崛起,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形成了以设计、动漫、游戏、音乐等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河南省是中国文化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实现了经济转型和升级。
本文主要探析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河南省特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资源。
其中,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城市被誉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孟津、焦作、商丘、漯河等地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河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黄河文明、商周文明、汉唐文化、宋代文化等,其中,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岳阳楼等文化景点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
此外,河南省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豫剧、豫灯、豫菜、豫绣等。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加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和开发,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文化旅游开发。
河南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优势,打造了众多的文化旅游品牌,如河南古都之旅、河南武林之旅等。
通过引进、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企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
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益成熟,特别是在设计、广告、影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9年,河南省共有55家文化创意企业列入国家文化创意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河南省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互联网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和挖掘,培育了一大批文化人才。
同时,通过建立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措施,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拓展了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未来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必将面临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 《 河南省农村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编号 : 0 1 4 6 2 1B 4 。
一
35 —
关键 词 : 河 南省 农村文化产业 问题 发展 对 策
改革开放以来 ,我 国在政治 、经济 、文化 等方面取得了 国社会 。我 国有着两干多年的封建政治 文化 ,是关于农村治 飞跃发展 ,文化产业作 为一 种新兴产业也逐渐发展 为我国的 理最 出色 的政治成果 ,同时也是世 界封建政治文化发展的最 支 柱产 业之一 。特别是 党的十七届六 中全会提 出社 会主义文 高成果 ,体现 了中华 民族 的聪 明与 智慧。河南省 自古以来就 化 大发展大繁荣战略 ,我 国的科 教文卫事业将迈入 新的发展 是重要 的农业主产区 ,农村政治文 化早 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 春天 。 体系 。河南农村 正处在发展的 关键 期 。需要符合地方特色的
但随着城乡差距不断拉 大 ,区域差距不断拉大 ,农村文 政 策推 行 ,正 是这 种文 化 完整性 ,要 求加快 农村 文化 的发 化 发展不足的弊病越发显现 ,成为新时代阻碍我 国总体实力 展 。
上升的又一制约 因素 。长期 以来 ,我国社会发展 的重点一直 3 . 文化原 因 :我 国几千年 的辉煌历史 是 由生活在 乡土的 在 城市 ,相对于城市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和从 2 0 年开始 国家 广大 劳动人 民创造 的 ,河南省 叉是 中华文化的发 祥地之一 , 04 连 续下发一号文件促进农村 地区经济发展取得 的成 就 ,农村 中原农村传 统文化是我 国民族文化 遗留的精髓 。由于一直以 地 区一直处在文化发展 的边 缘地带 。我 国传统 文化 发展的源 来我 国传统 文化发展的劣势 ,使得 西方文化强国在文化输出 泉在农村 ,重点 自然也在农 村。重点促进农村 文化 的发展 已 上 占据 了有利 地位 。一 方面 我 国城市 文化没 有形 成特 色产 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转型促进 经济进一步发展 的主要 动力 。河 业 ,无 法阻挡 西方 文化 产业 的进 入与 传播 。迪斯 尼 、德克 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拥有 灿烂的 中国传统文 化 ,但大多农 士 、肯德基 、名牌服饰 、电影 等充 斥着我国的大街小巷 ,异 村是 单一 的种植 业 ,经济 发展 缓慢 。在 河南进 行 新农 村建 化着人们 的心灵与行为 ;另一 方面我国农村还处在发展的初 设 ,承接 东部产业 转移 的过程 中保 护并利用 这些优 秀资源 , 期 阶段 。农 村传统文化的 影响 力和 控制力正在逐渐减弱 ,中 建立起 完 整的 文化产 业体 系 ,是新 时期 “ 三农 ”工作 的方 国传统 文化 被遗忘在乡村 的角落 无人问津 。河南乡村那浓厚
新形势下发展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的暴露风险 , 不仅个人隐私权容易受到侵害 ,
功 能设计 、个性化 的服务 功 能设 计和 个性 化 也 常常 受到垃 圾广告 、 非法信 息和黄 色信息
的商用模式设计 ; 同时, 这类受众对社会公共 等的侵扰。 如何加强信息安全性, 倡导行业自 事务参与意识和个人表现欲都较强 ,也具有 律 , 保证受众个人权益不受侵害 , 是目前迫切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倾向于坚持独立的个人 见解 , 不盲 目从众, 而新媒体的互动性 , 很好
发而动全身,这一特点也极易受到形势变化 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 差距仍然较大 , 具体表 在 当前经济危机影响下,河南由于经济结构 善, 文化产业 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有待提高。
( ) 二 文化体 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文化生产 的计 划性 与文化 产品 的市场 性
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许多国有文化单位还
一
我 省要积 极把 握这 次机遇 ,实现 文化 大省 向
文化产业发展 面临的发展形 文化强省的转型和跨越, 优化产业结构, 市场、 带动 懂经济、 会管理的“ 经营型” 人才缺乏。 势 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经济的 增长和社会进步。 有的文化项 目 前期考察、 研究、 论证不够, 盲 文化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世界 二、 产业存在的问题 文化 目上马, 效益不佳, 有的不顾民众的文化消费
压 力加大 , 类受 众身 处海量信 息 时代 , 这 常常
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 在这个价值观 日趋多 元化与张显个 性的时代,新媒体如何能够树 立健康 、 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杜绝色情、 力 暴
等 不 良信 息 的传播 , 证正 确 的舆 论导 向 , 保 发
河南文化产业趋势
河南文化产业趋势河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
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特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详细探讨河南文化产业的趋势,分析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河南文化产业现状分析1.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河南作为中原地区的核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代表性的有郑州的嵩山少林寺、开封的清明上河图和大相国寺、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和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文化产业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3. 文化旅游业迅速崛起河南的文化旅游业也蓬勃发展。
通过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河南成功打造了一批文化旅游品牌,如“中原文化旅游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旅游节”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4. 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四溢河南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河南通过鼓励创业创新,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例如,河南陶瓷、牡丹花纹的运用,成为了当地特色文化产品的热门销售品种。
二、河南文化产业趋势分析1. 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产业的挖掘和利用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传承,可以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2. 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河南的文化旅游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未来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创新。
通过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的融合,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3. 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河南省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河南省的旅游业是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如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少林寺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河南省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河南省还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如南阳的云台山、洛阳的龙潭峡等,这些自然景观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及其背景。
其次,河南省的非遗产业发展迅速。
非遗是河南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承了四五千年文化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豫剧、透骨草编、洛阳花鼓等,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河南省加大了对非遗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为非遗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此外,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壮大。
文化创意产业是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代表,它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产生新的价值。
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到设计、动漫、影视等领域,如郑州动漫城、洛阳龙门石窟动漫主题公园等,这些项目的成功建设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河南省的特色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等。
因此,河南省应该加强文化产业规划与管理,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盛行。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和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继2015年河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之后,2016年再次突破1200亿元大关,文化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初步形成具有文化特色、产业结构基本合理的产业体系,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
一文化产业单位迅猛增加,园区建设稳步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经济普查年份统计对象为全部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常规年份统计对象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法人单位。
据2015年的统计,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共有5.2万家,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20.8%,占全国的比重为4.6%,居全国第六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个体经营户只有经济普查年份进行调查,2013年全省有证照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个体经营户达到7.35万户,居全国第六位、中部六省第二位。
河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各地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通过整合文化资源、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稳步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层次和竞争力。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许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镇平县玉文化产业园区、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漯河市源汇区开源文化产业园区、汝州市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兰考乐器文化产业园、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民权县王公庄文化产业园、固始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洛阳古都文化旅游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放大了集聚效应,增强了文化产品的影响力,为推动各地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文化产业增加值再创新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进行文化及相关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出路探析
河 南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现 状 进入本世纪后 , 河 南文化产业开始起步 , 经过近十年 的 发展 ,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成 就 。根 据 河 南 省 社 科 院编 著 的《 河 南 文化发展报告 》 ( 2 0 1 2 ) 统计 , 2 o 1 0年 , 河 南 文 化 产 业 法 人 单 位实现增加值 3 6 7 . 1 3亿 元 , 同年增 加 1 5 . 9% , 高 出 同 期 G D P, 增速 3 . 7% , 高 出第 三 产 业 , 增速 5 . 4% 。 文 化 产 业 发展态势强劲 , 截至 2 0 1 0年 底 , 全 省 从 事 文 化 产 业 活 动 的 法人单位达 1 7 1 9 6家 , 比2 0 0 8年 增 加 了 9 5 1家 , 从 业 人 员 达到 4 6 . 0 3万 人 。 法 人 单 位 从 业 人 员 全 年 的人 均 社 会 增 加 值 7 . 9 8万 元 , 远高于全部从业人员的 4 . 1 8 万元 , 文 化 产 业 经 济 效 益 明 显 。在 河 南 省 委 、 省 政府 的 高 度 重 视 下 , 文 化 产 业 越 来 越 成 为 河 南 经 济 发 展 的亮 点 , 在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比重越来越高 , 河 南 文 化 产 业 进 入 了 快 速 发 展 的 新 阶段 。 河南省文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 发展总量稳步上升 , 发 展 速度 明 显 加 快 , 产 业 结 构 正逐 步优 化 , 重 点 行 业 实 力 不 断 增强, 品牌 战 略 实 施 效 果 初 现 , 新兴 文化传媒 产业 、 互 联 网 产业 发展迅猛 , 整 体 实 力 稳 步 上 升 。但 是 仍 然 存 在 着 一 些 困扰 河 南 文 化 产 业 健 康 快 速 发 展 问题 。具 体 而 言 , 文 化 产 业结构仍不 够合理 , 文 化 产 业 组 织 集 约化 程度 不 高 , 城 乡 居 民文 化 消 费 滞后 , 有 效 需 求 不 足 等 。与 东 部 沿 海 文 化 产 业
河南省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2 乡文 化 人 才 资 源 分 布 不 均 衡 , 村 文 化 人 才 资 源 缺乏 。 . 城 农
截 至 2 0 年 年 底 , 南 省 从 事 文 化 产 业 活 动 的 人 员 为 143 万 09 河 0 -1 人 , 20 年增加约 1 万人, 比 08 1 占全部 从 业 人 员 的 比重 为 1 % , . 比 7
1 乡产 业 分 割 、 性 弱 , 城镇 化 率 低 。 统筹 城 乡发 展 , . 城 关联 且 关键 是 通 过 城 乡 产 业 的 融 合 , 动 城 乡 经 济 、 会 资 源 的 自由 流 推 社 动, 以达 到 城 乡经 济 、 会 和文 化 发 展 的 一 体 化 : 长期 以来 , 社 我 国特 殊 的体 制 和 城 市 产 业 倾 斜 政 策 , 国 民 收 入 再 分 配 向不 利 使 于 “ 农 ” 方 向 发 展 , 致 农 村 二 、 产 业 发 展 滞 后 , 础 设 施 三 的 导 三 基 薄 弱 , 乡生 产 要 素 得 不 到合 婵有 效 的配 置 , 成 了严 重 分 割 对 城 形 立 、 良性 互 动 的城 乡产 、关 系 :这 不 仅 使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与城 非 『 市 经 济 发 展 的差 距 不 断 拉 大 , 且 使 农 村 与城 市 的 公 共 文 化 设 而 施 建 设 与 文 化 资 源 享 受 的 差 距 越 来 越 大 , 民群 众 的 文 化 权 益 农 难 以得 到 保 护 : 此 外 , 镇 化 水 平 低 也 已经 成 为河 南 省 经 济 社 城 会 发展 各 种 矛 盾 的 聚焦 点 。 截 至 20 09年 , 国 城 镇 化 率 为 我 4. , 66 而河 南 省 城镇 化率 只 有 3 . , 于 全 同平 均 水 平 8 个 % 77 低 % . 9 百 分 点 , 全 国倒 数 第 5 居 位 由 于城 镇 化 水 平 低 , 口聚 集 度 不 人 高 ,0 9 , 南 省第 二 产 业 占生 产 总 值 的 比重 只 有 2 3%, 20 年 河 = 9 低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核 心层 和外 围层 中, 发展 速度 最快 的是 文化休 闲娱 乐服 务, 全年实现增加值 7 .4亿 元 , 08 比上年增长 2 . %; 8 6 其次 是出版发行 和版权服务业 , 全年实现增加值 6. 3亿元 , 41 比
上 年增 长 2 . % 。 40
第三, 中原 文 化 的 影 响 力 不 断 扩 大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 图分 类号 ] 14; 176 中 G 2 G 2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08— 73 2 1 )2~ 02— 4 10 59 (0 10 05 0
中原 崛 起 , 以 化 之 ; 南 振 兴 , 以铸 之 。 当 前 , 文 河 文 河 南 已经 踏 上 了建 设 经 济 强 省 、 化 强 省 的新 征 程 。 面 对 开 文 放 加速 、 竞争 加 剧 的社 会 环 境 , 南 作 为 发 展 中 的 人 口大 河
从 业 人 员 之 比为 2. :5 8 5. 。文 化 产 业 增 加 值 的 核 44 1. : 9 8
、
河南 文 化 产 业 的 发展 现 状 及 特 点
近年来 , 河南省 以丰 富的文化 资源 为依托 , 力推 进 大 文化强省建设 , 文化产业实力 明显增 强 , 现出健康 向上 、 呈
1. % , 有从 业 人 员 1.3万 人 , 42 共 65 占全 省 文化 产 业 从 业 人
省和文化资源大省 , 抢抓机遇 、 迎接挑战 , 积极借鉴 国内外
优 秀文 化 成 果 , 究 解 决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中 面 临 的突 出 问 题 研
和困难 , 探索制 定科学 有效 的应对举 措 , 不断 提高河南 文
关于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研究
( stt o o o a e S iei iesy S iei 3 0 0 X ni g Chn) I tue f c n myt d ,hh z Unvr t,hh z 8 2 0 , i a , ia ni e r i Jn
Ab ta t s r c :Th s at l mb r s f m h o c p f t e c l r n u t n h o n r sd u t r i r ce e a k r i o t e c n e t o ut a i d s y a d t e c u ty i e c l e h ul r u
i u ty nd sr ,m a e he a ay i t h e e iu to ft e n Pr v nc o t sd u t r nd sr k st n l ss o t e pr snts ai n o t he H na o i e c un r i e c lu a i u t y l y d v lpm e t b anst e eo e eo n ,o ti he d v lpm e tsg i c nc o ou r sd u t a i usr o t w ur n i n f a ft c nt i e c l i he y url nd t t he ne r a y l r c nsr c in. n h l a he uc esu n H e n Pr vnc c nt sde ut r i d ty de eo e o t to A d w ie sw t s c sf l i u na o i e ou r i c lu e n us v l p— y r m e ,pr po e ss m e fa s i he r a t e eo m e . tt a e t ec nsd i g t s a f nt o s d ha o w n t e l y d v l p l i nt he sm i ,o i en hee f ws o - A m l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教育管理农村发展N O N G CU N F A ZHA N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田珂摘要:总结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了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所在,提出了有利于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河南农村;文化产业随着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印发,乡村振兴工作已全面开展。
作为乡村振兴内容之一的文化振兴,其重要载体之一就是乡村文化产业。
因此,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前提下,保护并传承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科学发展之路。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流长的文化,具有大量唯一性、独特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土地广阔、人口众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研究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对河南三农问题和河南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文化内涵及农村文化产业的概念及特征(一)农村文化的概念及内涵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和。
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农村文化外在物质层面的表现形式为农村人民的劳动工具、生活器具、房屋建筑、手工艺品、服饰等。
非物质层面,包括乡民信仰、乡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当地方言、民俗艺术等。
这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共同构成了农村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农村群众的价值观。
(二)农村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属于社会文化中的经营性文化部分,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农村文化产业是指县、乡(镇)村行政区域内的文化产业,是围绕乡村民间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经济理念和产业经营模式而开展的经济活动。
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主要是对物质和非物质层面农村资源的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生产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品。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郭文荣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产业的社会作用得到了空前的体现。
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曾制定《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一2020)》和《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对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2仪巧年,河南省八次党代会上更是明确提出要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重大任务。
为把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大省,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阐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正确选择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显得极为重要。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对河南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将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强我省的经济实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就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分析(一)国际环境1.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2%上升到12%;英国也由3%上升到10%。
2《xX)年美国电影、电视和音像出版等总收入已达700亿美元以上,成为美国出口创汇仅次于航天业的第二大产业。
好莱坞一部影片《泰坦尼克号》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后,赚回了20亿美元的票房收人;美国的《读者文摘》杂志年营业收人高达25亿美元。
日本的娱乐业发展迅速,日产游戏软件充斥市场,其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
河南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农村优秀文化发展路径分析
15决策探索2018.6下河南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农村优秀文化发展路径分析 文/赵松淼生协同创新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建设对策建议(一)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人才建设问题是制约战略性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关键一环。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以人才发展战略为重要任务,根据自身发展和中原城市群规划的需要,探索实践出新战略和新政策,要将郑洛新自创区打造成国际性人才高地,充分发挥郑洛新自创区对全省乃至中原地区的影响力,通过政策保障、人才培养、人才综合性服务以及人才引进等体系的建设来进一步完善郑洛新自创区的人才队伍建设。
(二)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以产业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为基础,制定出符合实际和具有前瞻性的人才政策体系。
要对相应的机制做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引进人才的标准、方式和载体,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人才培养激励政策,人才安居保障政策等。
例如,对高层次科研人才、重点产业科技人才以及稀缺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等,可以优先考虑住房保障、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等问题;鼓励在自创区或产业聚集区内划拨专项土地进行住房建设;对海外归国创业人员加大扶持力度,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以及创办新技术企业方面给予适当的专项补贴,或者相应的贷款优惠政策;构建和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加强各领域领军人才和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围绕重大核心技术和长远发展前沿问题,鼓励政学商各界共同创建创新研发中心,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广阔平台等。
最后还要保证这些人才政策的落实,要有强大的监督机制来配合,最终使人才政策体系得以完善,为人才建设铺垫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区域人才合作模式要积极扩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合作空间,最大化地发挥人才力量。
可以由省级政府有关部门牵头,郑州、洛阳、新乡三市共同就人才工作进行磋商,组建郑洛新人力资源专项部门来协商制定人才规划与合作政策,并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互补,实现人才差别化发展,推动三市人才市场的整合与统一,建设郑洛新自创区内的区域人才信息网和人才信息协作平台,实现自创区人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浅谈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浅谈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是河南的独特优势。
今年以来,河南省委遵循规律,审时度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高举文化旗,大打文化牌,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核心传承区”作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定位,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彰显了河南省委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宽广气概和长远目光,体现了河南省委对文化建设的自觉认识、自信把握和自强努力。
一、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一)现状1、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一系列建设性的成果,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和现代气息的中原文化新景观:一是结构不断调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建设呈现整体优化态势。
单纯以垂直行政关系为纽带的事业型模式正悄悄向多元复合结构转变;一批标志性建筑,如河南博物馆、河南艺术中心、报业大厦等的落成,展示着全新的“河南形象”。
二是社会文化网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全省有公共图书馆135个,藏书总量1 286万册(件);群众艺术馆24个,文化馆188个,文化站2 217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1 423个。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势头强劲。
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支柱。
《河南日报》发行量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大河报》进入“全球日报发行百强”,成为中外知名文化品牌;《漫画月刊》被誉为“中国漫坛第一刊”;河南报业集团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不仅如此,演艺业、旅游和广告会展业提速快、发展势头好,成为我省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是文艺事业蒸蒸日上,不同艺术门类异彩纷呈。
文学豫军近年来在当代中国文坛异军突起,形成“中原突破”,使河南文学创作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得到扩大和提升。
河南戏剧重振雄风,人才辈出,并且借助河南卫视名牌栏目“梨园春”,挖掘、整合和充分利用戏剧资源,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品牌和现代文化载体的良性互动和双赢。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已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从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发展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 产业规模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涵盖了旅游、文化创意、出版、影视等多个领域。
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文化产业总收入达到7500亿元,比上年增长7.6%;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文化旅游收入超过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2. 特色文化资源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众多的特色文化资源。
如豫剧、古筝、评剧、彩塑、汉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汴京遗址、嵩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等著名文化遗产。
这些特色文化资源成为了河南省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
3. 文化活动河南省举办了众多的文化活动,其中以洛阳杏花节、开封菊花展、郑州花博会等最具代表性。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为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1. 基础设施不足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创意园区等的建设和完善还不够,影响了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2. 产品质量不高一些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创意不足,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也难以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 产业融合不深入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产业融合不够深入的问题。
各领域的产业没有真正地融合在一起,难以形成合力,也不能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综合效益。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高文化创意园区的配套和管理水平,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 加强产品创新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产业融合,形成产业协作、资源共享的合力,增强文化产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对特色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为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
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内容摘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是乡村突破发展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是乡村文化符号的挖掘,通过引进企业、人才、创意、资金等要素,整合资源,激活乡村文化活力,最大限度的把文化价值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注重空间的营造、文化的营造、产品的营造,沉淀真诚的文化品牌。
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力,引导村民自发改善乡村风貌,自觉将传统特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积极开创文化新业态,助推乡村经济加速增长,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符号文化价值转化沉浸式体验乡村振兴一、研究背景(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着眼于国家政策,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工作部署,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关注、聚焦乡村振兴问题。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在2023年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依然高举“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这意味着文化产业之于乡村振兴是一条新的探索路径,国家为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文化产业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中国市场的日趋成熟,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身影日渐增多,中国的文化魅力与文化自信通过各种层面正在不断的散发。
就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来说,消费市场出现了结构变化,以物质产品为主要消费的形式逐渐走向以精神消费、文化消费为主的模式。
中原传统文化的缘起、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国人的关注,文化消费日渐增长,这不仅仅是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
在这种社会经济与国家战略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崛起拥有了必然性。
在目前这个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下,如何在众多雷同的乡村发展地中脱颖而出,是乡村开发发展的一大难题。
而文化是乡村差异性与独特性表现的主要标志,走“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或许是乡村振兴的一条创新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李静晨牛贵杰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第4期
李静晨牛贵杰
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
发展农村文化
产业,一方面,有利于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繁荣,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树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意识
(一)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观念
当前,农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与发展当
地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转变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认识和观念,将各地的风
俗文化、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等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开发其文化价值,努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农
村地区的优势产业、示范产业,打造成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
(二)转变基层文化干部和农民的思想认识
基层文化干部身处农村文化建设的第一线,要有机地将知识性、教育性融合到文化建设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群众也要逐步树立起文化兴业、文化富农的思想意识,在利
用好文化娱乐功能的同时发挥其致富功能,积极投身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
二、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
(一)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一是持续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的投入,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二是强化农村文化资源的
保护力度,制定富有成效的财政保护政策。
(二)促进城乡文化交流
政府在做好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的同时,增进城乡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需要积极引导
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中来,鼓励城市文化产业进军农村,将农村作为拓展自身发
展的新领域;鼓励、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文化产业建设领域,重点吸引民资介入农村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
当前,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面临的资金缺口较大,制约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因此,应
拓宽融资渠道,开拓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障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一)政府应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政府的投入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持续增加投资;
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有重点地进行投资。
政府投入应以重要文化基础设施为重点,能够为文化
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性手段,吸引其他行业企业投资农村文化产业;鼓励金融
机构为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信贷业务与金融服务,多途径为农村文化产业输血,并利用金融服务增强农村文化产业的自我造血功能;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外部资金、技术、人才,鼓励农村之外的企业来投资农村文化产业。
(三)充分调动农民的自有资金
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农民的主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农民将农村文化产业视为自己的
事业才能够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因此,要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农民
投资文化产业,鼓励其以集体或个人的身份入股农村文化产业经营实体,为河南省农村文化产
业的发展增加新的资金来源。
四、延伸产业链条
河南省文化产业尽管全面发展,但与时代要求相比仍处于滞后状态,突出表现在产业链条
较短,未能实现有效延伸,农村文化产业更是如此。
因此,亟需延伸农村文化产业链条,促进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繁荣。
(一)做好与旅游业的对接工作,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重点建立乡村文化旅游景区,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打造农村文化旅游专题,实现河南农
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同时,还要整合全省丰富的农村文化旅游资源,增强联动效应,打
造互动平台,提升全省农村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发展水平。
(二)打造一批特色乡镇,注重农村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依托各地方农村文化资源,结合地方特色开发支柱性文化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镇,注重农
村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充分挖掘河南农村文化资源的品牌价值,结合现代信息手段,多
重开发文化产业品牌,实现文化产品的多形态、系列化发展,实现农村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既是河南省的经济洼地,又是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这与人才的匮乏不无
关系。
当前,缺乏相关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要加强农村
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支撑农村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一)注重农村人才培养
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民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
因此,农村文化产业人才
队伍的拓展首先应当从农民中选拔、培养;强化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其思想水平与业
务素质,重点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让他们发挥农村文化生
力军的作用。
(二)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
作为人才洼地的农村,要想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急缺的就是人才。
因此,河南省需制定
更趋完善的城市人才引入农村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政策,实现城市人才向农村的有序转移。
另外,全省各地也应强化同各高校、职业学校的联系,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