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主动监测记录表

合集下载

AFP、麻疹监测要点及指标

AFP、麻疹监测要点及指标

A F P、麻疹监测要点及指标(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AFP监测要点及指标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二)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三、监测内容(一)AFP病例报告1、病例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病例报告人员: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AFP 报告首诊负责制,各医疗单位的内科、儿科主任是AFP报告的重要管理者和责任人。

3、病例报告时限及接受报告的单位: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报县级疾控中心,现已开通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应在当天进行网络直报,以便疾控机构及时开展各个案调查及信息录入,接受报告的单位为县级疾控中心。

(二)主动监测1、医疗机构主动监测由医疗机构设专人(预防保健科)对本单位的儿科、神经内科(内科)的门诊、病房的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进行主动搜索,发现AFP病例及时报告,主动搜索应每旬开展一次,并填写主动监测记录表。

麻疹制度 (2)

麻疹制度 (2)

麻疹和风疹主动监测工作制度根据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麻疹和风疹的监测:1、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得病例。

2、监测病例分类⑴、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⑵、临床诊断病例:A、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或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B、临床符合病例: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定义:1、临床诊断病例:小于1周岁婴儿,同时具备下列两项表现:⑴白内障和/或先天性青光眼;⑵先天性心脏病;⑶听力损失;⑷色素视网膜病;或伴上述表现之一,且伴下列之一者:⑴紫癜;⑵脾大;⑶小头畸形;⑷智力缺陷;⑸脑膜脑炎;⑹放射性骨病;⑺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2、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三、科室职责(一)防感控办职责:1、作为麻疹、风疹主动监测科室,每旬对内科门急诊、专家门诊、胃肠疾病康复中心、神经疾病康复中心、心肺疾病康复中心、老年疾病康复中心、肾内科、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五官科、儿童康复科等重点科室进行检查。

2、防感控办负责进行麻疹、风疹的全员培训工作。

3、每旬通过门急诊医生工作站查阅门急诊日志并通过与医务人员沟通进行麻疹、风疹主动搜索监测;4、每旬至少一次到病案室对住院病历进行麻疹、风疹的主动搜索监测;5、每旬与相关科室主任联系,核实麻疹搜索监测结果,各临床科室设传染病报告监督员。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麻疹监测培训

麻疹监测培训
上皮细胞。 (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
液的冻存管中。 (5)病毒运输液有商业成品可用。 注:合格病原学标本的基本要求:出疹后5日内采
集,冷藏运送,-70℃以下保存。
(三)尿标本
1.麻疹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5天内的尿标本20~ 30ml。
2.尿中的脱落上皮细胞含有麻疹病毒,通常应在 24小时内离心。4℃,转速500g(约1500 rpm), 离心5分钟。
3.弃上清,并用2~3ml病毒运输液悬浮沉淀,置 于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
4.在离心悬浮沉淀前不要冷冻尿液。 5.尿液应收集在灭菌容器中,48小时内送达,送
达前应在2~8℃保存。 6.如果有风疹CRS患者(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采集
尿液。
50 ML ML
0 标本采集管(尿液、咽拭子)
离 心 管 ( )采 集 尿 液
• 注: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 日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 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二)病原学标本。 • 咽拭子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如下: (1)出疹当日至出疹后5日内采集。 (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 (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咽喉部擦拭,获得
•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以最快方 式快速报告,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24小 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病例报告
• 所有符合麻疹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均需网络直报。 • 完整、规范填报传染病报卡,不许缺项。现住址
、联系电话、发病日期、出疹日期一定要记录准 确,防止病例失访。
清。如果没有离心机,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 或冷藏条件下放置,直到血清完全析出。 3.在无菌条件下,将血清移至外螺旋盖带垫圈的 无菌管中,避免吸到红血球。 4.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2~8℃保存,如果7日内 不能运送的,应置-2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 冻融。全血标本不能冻结。

传染病上报表

传染病上报表

传染病主动监测工作表(日、旬、月监测通用)医院名称:主动监测人:年月日传染病主动监测工作表(日、旬、月监测通用)医院名称:主动监测人:年月日至年月日预防传染病工作方案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1、预防传染病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魏小平(校长)副组长:张福元郑海陆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2、学校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收集、汇总有关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教育行政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负责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保障机制;协助疾病预防机构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等。

二、制度建设及实施(一)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制度1。

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学校要制定传染病防治应急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的日常预防措施等.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口脚感病、艾滋病)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采取积极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方面内容。

2.建立学生晨检制度在学校政教处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长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政教处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以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四)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①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②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符合病例①临床符合麻疹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麻疹摸底表 六(2)班

麻疹摸底表   六(2)班

附件4:附表1兴仁县2013年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应种儿童摸底登记与补种记录表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幼儿园摸底登记员:登记时间:年月日 接种员:[3]免疫史以免疫记录为准,有免疫史以√表示;无免疫史不填,补种记录在无免疫史栏填写具体日期.[4]未种原因:接种时外出=1,接种禁忌=2,缓种(临时接种禁忌)=3,家长拒绝接种=4,其他=5请注明。

如在其它门诊接种,请在备注中注明。

附件4:附表1兴仁县2013年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应种儿童摸底登记与补种记录表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幼儿园摸底登记员:登记时间:年月日 接种员:[3]免疫史以免疫记录为准,有免疫史以√表示;无免疫史不填,补种记录在无免疫史栏填写具体日期.[4]未种原因:接种时外出=1,接种禁忌=2,缓种(临时接种禁忌)=3,家长拒绝接种=4,其他=5请注明。

如在其它门诊接种,请在备注中注明。

附件4:附表1兴仁县2013年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应种儿童摸底登记与补种记录表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幼儿园摸底登记员:登记时间:年月日 接种员:[3]免疫史以免疫记录为准,有免疫史以√表示;无免疫史不填,补种记录在无免疫史栏填写具体日期.[4]未种原因:接种时外出=1,接种禁忌=2,缓种(临时接种禁忌)=3,家长拒绝接种=4,其他=5请注明。

如在其它门诊接种,请在备注中注明。

附件4:附表1兴仁县2013年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应种儿童摸底登记与补种记录表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幼儿园摸底登记员:登记时间:年月日 接种员:[3]免疫史以免疫记录为准,有免疫史以√表示;无免疫史不填,补种记录在无免疫史栏填写具体日期.[4]未种原因:接种时外出=1,接种禁忌=2,缓种(临时接种禁忌)=3,家长拒绝接种=4,其他=5请注明。

如在其它门诊接种,请在备注中注明。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 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48
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麻疹
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见附件
3) 。
• 县疾控要及时收集“麻疹个案调查表”, 并在完成调查后的48小时内录入麻疹专
(3)主动监测
• 县疾控和乡镇级预防保健单位,按照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每旬 到辖区内相关医疗单位进行麻疹疑似
1.实验室诊断病例
• (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 抗体阳性者。 •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
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
• ( 1 )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 3 天内
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 /风疹 IgM 抗体均为阴
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
•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 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 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麻疹疑似病例分类示意图
麻疹病毒/基因阳性或 血标本IgM阳性 风疹IgM阳 性 实验室 诊断病例 排除病例
麻疹 疑似 病例
血标 本麻 疹 IgM 阴性
风疹IgM 阴性 或未检 测
任务。有条件的县疾控或医疗单位,经
省疾控认可后,可承担血清学检测工作。

(2)血清学检测
• 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实验室在收到疑 似 病 例 血 清 标 本 后 , 应 于 3 天 内完成 麻疹 IgM 抗体检测,麻疹 IgM 抗体阴性的标本应 在一周内完成风疹 IgM抗体检测,以进行鉴
别诊断。血清 IgM抗体检测应用统一标准的
• 六、监测指标
一、监测目的
• (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 预防和控制疫情。 •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 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 传播轨迹。 •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 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麻疹监测

麻疹监测

分析2004-2010年金牛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根据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及相关的人口资料进行病例分布分析。

结果2004-2010年金牛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共439例,各年均以散发病例为主,4-6月为发病高峰。

流动人口发病比例逐年上升,病例集中于8月~6岁组,占48.06%(211/439),但逐年呈现低龄及大龄病例数增加现象,2008年≤8月龄病例占当年的16.00%,≥14岁的病例占36.00%。

439例病例中仅99例有确切免疫史,其中98例为本地人口。

发病率由2004年的2.17/10万上升至2007年的12.59/10万,经过2008年强化免疫后,2010年已降至0.21/10万;结论2004-2010年成都市金牛区麻疹发病率呈先升后降趋势,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运用麻疹疫苗控制麻疹发病收效显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计划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我国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95%以上。

199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降至5/10万的历史最低水平。

而2005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麻疹流行,发病率再次达到9.4/10万【1】。

为全面了解成都市金牛区麻疹疫情动态,寻找切实可行的麻疹防控策略,现将2004-2010年麻疹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监测专报系统,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血清学监测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金牛区统计局。

1.2 分析方法描述麻疹的三间分布及免疫史情况,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1.3 病例诊断及分类按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所有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为3类: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排除病例。

血清学监测均经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评价依据为GB15983-1995。

麻疹监测

麻疹监测

麻疹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源: 急性期病人,隐性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经手传播。 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者,未行疫苗接种者。 流行特征: 季节:冬春多见 传染性极强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麻疹临床表现
• 潜伏期:一般10d(6-21) 潜伏末期1-2d就具传染性 典型麻疹分期: • 前驱期:发热、麻疹面容、麻疹粘膜斑 (Koplik spots)、持续时间:3-5d • 出疹期:一般3天 • 恢复期:一般3天
麻疹病例定义(二)
2、确诊病例 2.1 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 料,血清学诊断麻疹IgM抗体阳性;或从 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麻疹病例定义(三)
2.2 临床确诊病例 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 料,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或没有标本检 测结果,且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明 显流行病学联系;或实验室排除其它出 疹性疾病。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 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d • 密切接触病人的易感者隔离检疫3周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 主动免疫 • 被动免疫
麻疹病例定义(一)
监测过程中将麻疹分为四类:疑似病例、确诊 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排除病例。 1.疑似病例 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 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 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疑似麻疹 病例。
寨沟县近期也报告了麻疹病例。
背景(二)
近几年来,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和常规免
疫监测结果显示,一些地方常规免疫接种率出
现下降,免疫空白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仍然存
在。
背景(三)
麻疹监测系统的建立对于收集麻疹发 病的有关资料,分析和预测麻疹发病与 流行趋势,判定高危人群,评价加速麻 疹控制规划进展,制订和调整有关策略 与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麻疹控制 工作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麻疹监测与应急处置要点

麻疹监测与应急处置要点
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周内疫情波及2个以 上县(市),且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 平2倍以上。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周内在一个县(市) 行政区域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 水平1倍以上。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 认
二、疫情发现与报告 8
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 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二、疫情发现与报告 9
(二)疫情报告 2、事件报告-内容 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
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 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 工作计划等。 整个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中信息还应形成 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麻疹监测与应急处置培训班
疾控中心 免疫规划科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疫情发现与报告 三、响应及评估 四、响应终止和善后处理 五、各级职责 六、保障措施 七、相关表格AEFI工作要求
一、概述(一1)麻疹
麻疹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全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麻疹/风疹疫情报告后,按照 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评估、确定事件级别;进行报 告和通报;协调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展事件调 查与处理;并根据疫情控制工作需要向本级人民 政府提出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三、响应及评估2
(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一组织及实施 县级疾控机构在发现或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在24
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及时采取相应预防、 控制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局和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根据需要,可请求上级 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