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课件 文化
社会学 第5章 文化

第五章文化文化概述:一、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专指包括语言、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社会学是从广义上研究文化。
关于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在现实世界中,社会与文化是不可分离地存在着的,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就没有文化,二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它们都起源于人类的劳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
二、文化的一般特征1、创造性2、习得性3、共享性4、累积性5、阶级性和民族性三、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的进步有赖于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又必然促进文明的进步。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第一,文化现象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才出现的。
可以说文明是较高阶段的文化。
第二,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它代表进步,不代表落后与反动,而文化则不是这样。
文化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进步文化与反动文化之分。
四、两种文化观: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论我族中心主义:以自己的文化评价衡量其它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它文化优越。
我族中心主义是建立在对文化的误解之上的。
它是比较极端地认同本民族文化而否定其它文化的现象。
文化相对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它民族的文化。
要判断或解释他人的行为,就应该依照他群(对方所属的族群、社会)的文化逻辑或文化模式,并以此为标准。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化内部的主要构成因素1、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
2、语言和符号。
3、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1)价值观念、(2)规范(包括习俗、道德、法律、宗教等方面)。
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5、物质要素。
二、文化的层次构成1、文化特质(文化元素)——是指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的最小文化单位。
社会学PPT课件第4讲 社会与文化-文档资料

人与动物;不同人类群体;社会与自然界
导向功能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
社会整合与控制
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塑造合格社会成员
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向新的时代流传
3. 文化的变迁
引起文化变迁的三个过程:
发明——发现——扩散
文化的整合与冲突
文化的传播与采借
社会学研究个人及其共同或相互的行为。
社会结构论:
社会的存在决定个人的行动只能在既定的“结构”中展开;个人能 够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行动对这种既定的“结构”进行一定的修改和 发展;社会活动是诸多个体行动的建构。
社会与个人互为条件、互相创造。其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核心。
“社会”的概念与内涵
低俗文化:社会的负面文化,包括各种陈规陋习等。
2. 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文化的要素(1)
言语
言语是所有文化的基础,它是反映文化个层面的文字意 义与象征意涵的抽象体系,包含了口语、文字、数字、 象征、手势,以及其他非言语沟通的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大类
符号属于非言语的文化要素。 符号是社会交往的媒介,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指示
违反它将会产生严重社会后果,并受到严厉惩罚。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违反它将会受
到法律制裁。
文化的要素(3)
价值观
大多数社会成员一直认可的关于是非、对错、美 丑判断标准的观念,是对自己或其它群体的道德、 伦理在真善美层次上的评估。
威廉姆斯:美国人的核心 价值观
成功与成就;个人主义;活动与工作;有效率与实用性类科 学与技术;物质享受;人道主义;自由;民主;平等;进步; 种族主义和种族优越感。
社会学 第三章 文化

❖ 二、主文化与亚文化
❖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 人所接受的文化。
❖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 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 亚文化的类别:
❖ (1)民族亚文化: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 的文化。
❖ (2)职业亚文化: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 (3)越轨亚文化: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 化。
❖ 特殊文化模式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 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的文化结构语文化内容。
❖ 普遍文化模式指各种文化模式虽各具特点,但就其 基本结构看却有着共同的东西。如语言、习俗等等。
❖ (二)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 文化中心也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 族、甚至各个地区、各个群体都常常带有一种倾向, 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 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它民族的。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 第二节 文化的构成 ❖ 第三节 文化的区分 ❖ 第四节 文化的分析 ❖ 第五节 文化模式与功能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 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即包括人类所 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三)宗教
❖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 1、十分密切。
❖ (1)内容方面,二者有许多重合之处。 ❖ (2)宗教统一道德守则 ❖ (3)宗教加强道德的威慑力。
❖ 2、宗教加强了道德对行为的约束力,但却使道德 流于僵化。
❖(四)法律
❖ 1、定义:
❖ 法律是由国家颁布的用来控制人类行为的规范,即国家维护 的行为守则。
❖ 2、法律的特点:
社会学概论文化

第四章文化第一节什么是文化一、文化的涵义与特征(一)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本书所讲的是广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甚至是专指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二)文化的特征(1)创造性文化,不论是物质形态的文化还是精神形态的文化,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文人类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或衍生出来的。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出来或经过人类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习得性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和模仿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习惯等。
(3)共享性凡文化是都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人们共同创造、共同享有、共同遵守的。
都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个别人的偏好不能成为文化。
(4)累积性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和创新过程。
(5)特殊性和共性世界上只有各个民族的文化,而没有抽象的一般的文化。
凡文化都是民族的、特殊的,因此人类文化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从世界范围来说,文化是特殊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二、文化的构成要素(一)物质形态要素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产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为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或加工过的物质产品,都属于物质文化,其中尤其是生产工具最为重要,因为生产工具凝聚了人们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物质要素是文化的基本要素,没有物质要素,人类便不能生产,就谈不上文化了。
(二)精神形态要素哲学、科学、宗教、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以及人们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经验、技能等,都是文化的精神要素。
精神要素包括知识、观念、规范和模式等几个方面。
贯穿于各个方面的是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是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灵魂。
精神文化产生于物质文化,依赖于物质文化,但是它反过来对物质文化有积极的推动或限制作用。
社会与文化-PPT课件

让社会成员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而不至于产生社会冲突和社会问题。
28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与特性
一、含义 广义——指人类在劳动中所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 质文化。 狭义——专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 二、特征 1、超生理和超个人性 2、复合性 3、象征性 4、传递性 5、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6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观 社会的特征 社会的功能
7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一、涵义
社会唯实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而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它只看到了社会的独立性,看不到社会对个 人的依赖性,否认个人的主体性,把社会看 成是先于个人或“超个人”存在,不能把握 社会的实质。代表人是斯宾塞、迪尔凯姆等。
9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社会是人们相互 交往的产物 社会的基础和本 质是生产关系 社会是历史的、 具体的
10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三、社会的特征
社会由人群组成 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人类社会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 力的活的机体
回到各章安排
思考题
名词解释: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 社会、社会运行 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文化模式、文化堕距、文化震惊 文化的分类 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的功能
4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第二章
I 社会
社会学 第四章 文化

既相互依赖,又有矛盾和对抗,在通常情况下是依 靠共同文化对其进行整合。 文化的整合功能是一个民族对团结和社会秩序 的基础。 2.社会导向功能 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功能。 3.反功能 文化的反功能是一种文化功能的特殊情况,对 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起着阻碍甚至是破坏作用。 文化的反功能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文 化滞后,二是反文化群体和某些业文化群体。
(三)文化采借 文化采借,又称为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 收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 入本文化的过程。 文化采借的标准:第一是有用性,对那些本民 许文化中没有的、而且又有使用价值的外来文化特 质或集丛,最容易被采借;二是符合或者接近本民 族的价值观与民许性格的外来文化元素或集丛,容 易被采借;与本土文化差异很大或有抵触的外来文 化,就不容易被采纳。 文化采借是一个过渡阶段,一种文化元素或集 丛被采借过来后,与本土主流文化处在若即若离的 状态,与本土文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第三节 文化交流
一、文化交流的过程 (一)文化交流的概念 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 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二)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 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 文化传播这个概念始见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 《原始文化》一书,他指出各地区文化之间所以有 相似之处,是由文化传播造成的。
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发展了泰勒对文 化的定义:“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 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实包容着 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我们亦将见,社会组织除 非社作文化的一部分,实是无法了解的”。 马林诺夫斯基关于文化定义的特点:第一,揭 示了文化中包括物质文化;第二,揭示了文化的核 心要素——价值观念;第三,把社会组织也看作文 化的一部分。 缺点:关于文化的定义是描述性的,没有揭示 其内涵和客观本质。
社会学课件第4章 文化

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在价值观念,行为 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相互反对的情 况。
三、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区别: 1.产生时间 2.包涵范围 联系: 1.文化是文明存在的基础 2.文明是文化的进步表现
四、文化、社会与人 文化、社会与人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 社会的灵魂,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社会 是文化的体现,是广义文化的一部分;而社 会又是由共享同一文化的人们所组成,这些 人同时又赋予文化与社会以活力。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第二节 文化的区分
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二、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 三、中心文化与边际文化 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1.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 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2.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 观念等。
民族亚文化:社会中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 职业亚文化: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越轨亚文化: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
3.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反文化 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 化的抵制和对抗。
20世纪60.70 年代西方青年兴起 的“嬉皮士”运动。
三、中心文化与边际文化 1.中心文化是指文化的中心地带,一般是在某 种文化的起源地附近或其发挥显著作用的地方, 在这里具有比较稳定的、最能代表该文化特色 的各种文化特征,它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弱。 边际文化是指文化的边缘地带,它离中心文化 较远,受中心文化的影响较弱,而往往容易受 与之比较接近的其他文化的影响,从而表现出 一种混合的文化形态。如果边际文化同时也难 以受到其他重要文化的影响,那么它就有可能 处于一种不太发达的状态。
4.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 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 的。 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克罗伯与克拉克洪:文化存在于任何内隐 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 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 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 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 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1.文化与社会PPT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三) 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 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 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的本质)
3.文化的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个人成长历程中: 在民族.国家的历史中: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决定
2、反作用
(一)相互影响: 在经济的基础上
经济、政治 决定
反作用
文化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 特色的发展道路 B.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 (1)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无时不在 1.现象: (文化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2)无处不在 (文化身处人类活动所有空间)
2.特色: 不同区域,文化有不同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 其产品.
2.文化的内容: 意识形态部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等
非意识形态部分:自然科学.技术.语言. 文字等
3.区分广义的.狭义的.本书讲的文化
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 广义的文化: 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与“文明”相近) 专指文学艺术或科学知识, 狭义的文化: 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书所讲的文化: 文化中的“文化”
4.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现象,是人们社 会实践的产物. (2)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 PPT

• (二)人口数量和质量p81
• 1、人口数量 • 人口数量,又称为人口规模,是对人口的量的规
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 • 2、人口质量 • 人口质量,又称为人口素质,是对人口的质的规
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 想素质。
• 中国人口成为社会包袱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数 量过多,另一方面是人口质量偏低,人力资源开 发利用不足。
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
学习内容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要素 • 第三节 什么是文化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p76
• 一、社会的涵义与特征p76
• (一)社会的涵义 •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
总和。
• (二)社会的特征p77
• 1、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人(人群)是最基本要 素
均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加速。 • 5、人口性别失衡。我国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
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很多。 • 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 解决我国当前人口问题必须着眼的目标是建设“人口均衡
型社会”。所谓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指社会人口数量、素 质、结构、分布等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且人口与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 A.文化特性 B.文化模式
B
• C.文化结构 D.文化特质
第一,有用性。比如工具、技术等
第二,符合或者接近本民族的价值观与民族性格。 如音乐、舞蹈、体育、管理等容易被采借,而宗 教、民族服饰等不容易被采借
• 文化融合,是指采借过来的文化与本土文化协调 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咖啡馆、歌舞厅、超市 等
五、文化多样性p91
• (一)文化震惊 • 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
文化与社会PPT课件9 人教课标版

4、在文化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文化”是指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 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
5、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如:思想、理论 、信念、 信仰 、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 )
6、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廉 文 化 孝文化 生态旅游文化
练习
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
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 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 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 展。这段话说明( )C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 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经济?什么是政治?它们之间 的关系怎样?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只要物质条件 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会好起来,对吗?为什么?
3、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有什么作用?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又有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 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B、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 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C、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成了以经济和科技实 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 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在综合 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社会优秀课件

②文化是一种 社会现象 文化是由人 所创造,为人 所特有的
③ 文化又是人 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素养的表现:
三、文化的力量 1、文 化的形 式是多 样的
思想、理论、信念、 信仰、道德、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等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 传播、积累过程都是 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个人的成 长中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的发展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 的发展
美国文化产业给人最初的印象就是 美国文化商品的四处泛滥,好莱坞的大 制作电影、FOX的电视新闻、MTV频道 的流行音乐、《时代》杂志封面、ESPN 的体育直播、广告形象和包装形式、牛 仔裤风格......都被打上了“美国制造”的 商标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 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 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文化竞争对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 取胜的重要意义
小结:
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文 化现象无处不在
2、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二、文化是什么
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从三个角度,见课本)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 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分。
相互交融: 在时代发 展的进程 中
文化在综合 国力竞争中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文化建设对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意义
社会学课件PPT文化

Norms
Norms are social rules that specify appropriate and inappropriate behavior in given situations. They tell us what we should, ought, and must do, as well as what we shouldn’t, ought not, or must not do. They become standards by which individuals appraise one another’s actions and reward and punish various behaviors.
3. Language. It is a socially structured system of sound patterns( words and sentences) with specific and arbitrary meanings, is the chief vehicles by which people communicate ideas, information, attitudes and emotions, and is the principal means by which human beings create culture and transmit it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3,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工商文化 农耕文化涉及婚嫁文化、家庭文化、 交往规范、耕作制度等
4,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5,主文化和亚文化
主文化 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成员认同 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文化,是占主导 或统治地位的文化。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 社会学课件(共39张PPT)

• 〔2〕文化堕距:
• 由相互依赖的各局部所组成 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局部 变迁的速度(sùdù)是不一致的, 结果会造成各局部之间的不平 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 会问题。
• 〔城中村村民、剩女现象等〕
第十一页,共39页。
材料一: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个体经营者通过合法
经营,抓住了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一跃成为当今 社会的富裕阶层。他们现在会经常出现在一些高级 社交场合。但是,我们有时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有的人吃饭时用桌布来擤鼻涕(bítì),边吃饭边掏耳
朵场材、的料在挖人二鼻 心西:孔 里方和 十一擦 分些眼 不兴睛悦旺等。国。家这,个足人球的文行化为十会分使其盛他行在。人 们都热衷于足球运动。足球作为一个行业 (hángyè)和职业,也是大多数青少年所向往的。 他们举行的职业联赛经常是座无虚席。但是我们 经常会发现一些现象,即在足球场上,经常有不 同发现队生象试什的,。分 么球而这析 社员且些会(f间还使ē现n发有得象x生辱足ī?)上以争骂球述及执和这两其,殴项那产假打文么生摔裁明材的等判的料原犯以运反因规及开映?现足工了象球程也骚蒙时乱上有的了 阴影。
第十二页,共39页。
• 这两种现象是在文化变迁过程 (guòchéng)中出现的文化堕距现象。文 化堕距是由于相互依赖的各局部所组成的 文化在变迁时,其各局部的变迁速度有快 有慢,从而导致各局部间的不平衡、差距、 错位,并由此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 此,是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 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 从而产生了差距,即产生了文化堕距。
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 • 走向极端就是否认了人类文化
(wénhuà)的共同性
第三十四页,共39页。
• 三、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 • 1.文化震惊〔客观现象〕 • 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
社会学课件 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我们所知通过社会传播的习俗、知识、有形物质以及行为模式的总 称, 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非物质文化即抽象和无形的人类创造, 如价值观(是与非的定义)、语言(沟通的媒介)、有关知识以及处事的方 式(习俗);物质文化折射着非物质文化的意义,包括工具、钱、衣物、艺 术品等等。从最为一般意义上讲,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
• 必须加以说明的重要一点是,我们并不要求人们永远严格地遵守规范。 文化和社会必须能适应改变的环境。允许对现行规范的一定偏离有助于 社会保持灵活性。 比如说女性由相夫教子当走向社会。
• 社会习俗 不同的规范其社会重要性同样也极不同。许多规范被 违反后并不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虽然男性通常被要求 留短发,但还是有许多男性留长发甚至还有人留辫子。虽 然存在反对这种行为的规范,但它们没有太强的约束力, 因此在很大的范围内很轻易地就被突破了。类似于这样的 规范,我们就称之为社会习俗(folkways),或称之为社 会习惯。餐桌上的礼仪规则和其他礼仪规则都属于社会习 俗的范畴,如筷子的禁忌。 • 民德 其他规范几乎都被视为是神圣的,对它们的违反将带来 严重的后果。当一个人违反了严禁杀人的规范时,就不能 仅仅因为他是初犯就可以原谅他或原谅他的行为。杀人者 将得到惩罚。这种得到严格执行、被认为是关键的和必须 严格实施的规范,我们称之为民德(mores)。 民德可以是提倡性的,也可以是禁止性的。提倡性的 民德表明人们应该怎么做,如关心不能照顾自己的婴儿和 儿童。禁止性的民德表明人们不应该做什么,如不能闯入 他人家中。特别严格的民德被称为禁忌。乱伦禁忌就是一 种普遍接受的禁止性民德——它严禁任何一种近亲间的性 关系。
•
文化滞后:一般说来非物质文化比物质文化更不容易改变,因此,文化滞后就 是指称非物质文化对其所处的物质环境尚未完全适应的滞后期间。如,互联网技术 飞速发展,但是网络隐私及网络审查制度迟迟未形成。 文化与社会 知道我们与哪个族群或社会拥有相似的文化特质,对于判断我们的归属很有帮助。 当一群人居住在同一个领域,和此区域外的人们过着各自独立的生活,一起参与共 同的文化时,我们说这群人组成了一个社会。洛杉矶人口众多,但并不是一个社会, 它依然依附于美国这个母社会,或者说它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 社会是最大型的人类团体,是由拥有共同文化遗产的一群人所组成的。文化通过 社会中的成员代代相传,利用语言文字、艺术、录像或其他的表现手法,来保存特 有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第二讲社会与文化.

三、文化的含义与特性
(4) 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关于文化的概念与定义 之述评》,归纳了关于文化的160种定义。 (5) 总结: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全部成果, 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2、文化的特性 (1)人造性与造人性; (人类创造文化,文化又不断塑造人类) (2)复合性;(3)象征性;(4)传递性;(5)变迁性;(6)多样性。
①宏观社会:社会的整体结构; ②微观社会:社会的个体结构;
(2)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
①个人关系: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
②群体关系:社会的群体或组织层次上发生的社会关系;
③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固定化而持久的社会关系。
(3)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①血统的先天联系;②空间与地理位置的联系;③社会分工形成的关系
三、文化的含义与特性
1、文化的含义
(教材p.66-68)
(1) 文化(culture)原意为耕耘、耕作,人类对自然的开拓。
(2) 文艺复兴时期:凡是非自然的现象都属于文化现象。
eg. 普芬多夫的定义: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 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即包括物质与非物质因素。
(3) 文化只包括精神因素。
(6) 社会系统是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3、社会的功能
(1)整合;(2)交流;(3)导向;(4)继承和发展。
二、社会运行与社会结构
1、社会运行
(教材p.55)
(1) 概念: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 类型:①纵向运行: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化的构成 —符号、规范、价值观及奖惩
既能创造文化 又能从文化中学习很多
结绳记事-云计算
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
• 语言是所有文化的基础,是一个反映文化各层面的文字意义与象征意涵 的抽象系统,包含了口语、文字、数字、象征、手势,以及其他非语言 沟通的表现方式。 • 有能力说其他语种的语言,对于跨文化关系的建立至为重要。20世纪 50—70年代,俄语;之后英语。 • 语言的词汇同样反映了言语者的文化和环境。例如,萨摩亚群岛居民以 捕鱼为生,因此语言中有着关于捕鱼和航海方面的丰富词汇。同样,生 活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阿拉伯人则拥有许多沙子方面的词汇。 •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语言不是“客观存在”,而是取决于不同文化用来强调某些现象对社会 实体所做的不同解释。也就是语言预先设定了人们看待世界的特定方式。 如,与性别相关,policeman,mailman; 奸、娼、妖 与种族歧视有关,美国字典中,黑:阴森恐怖、恶劣、邪恶、缺乏道德 良知的;白:纯洁与天真。黑名单(blacklist);善意的谎言(white lie) • 不同文化间有区别,同一个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也有差异。群体中创造属 于他们自己的语言(非主流火星文)
典型的价值观往往成对出现,有正面的价值观必有反面的情形。 有被崇拜的价值,就必须有被唾弃的价值。 追求婚姻自由是正面的,但是破坏别人的婚姻又是反面的。
价值观与行动相互作用
成就价值取向,家庭的重要地位—数学及科技的突出成就。 学术造假、文凭造假——诚实的价值观改变,另类合理化价值 观出现——校园作弊
(三)规范
• 定义 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 称为规范。 • 类型 正式的:通常以法律、法规、规则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对违反者 有特定的惩罚。法律:国家强制的社会规范;其他还有比赛规则,选 课规定等。 非正式的:不成文的,但往往能被所有成员理解接受。如听相声 与看歌剧的观众规范不同。 • 适用 最重要的规范往往是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公认的规范,如一般社会 人都能遵守严禁谋杀、抢劫、裸体出行的规范。 也有一些规范只对特定群体生效。我们常把音乐人视为反传统的人, 对规范毫不关心。但事实上,音乐人和所有人一样,也有决定其行为 的特定规范。只不过显得荒谬的是,对音乐人而言,一个重要的规范 就是要求他们与众不同,要游离于传统社会规范之外。许多音乐人喜 欢讲述他们曾做过的反习俗的事, 如奇装异服、吸毒。 • 大部分社会规范都与人们的社会地位及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如母亲、 男人、雇员等密切相关,或者与特定的时期相关。举例来说,医生处 理病人时就应包含着一整套规范。他们始终应表现出镇定、稳重、富 有同情心和责任心。许多与医生相关的规范就不见得同样适用于别的 身体或位置。
一.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我们所知通过社会传播的习俗、知识、有形物质以及行为模式的总 称, 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非物质文化即抽象和无形的人类创造, 如价值观(是与非的定义)、语言(沟通的媒介)、有关知识以及处事的方 式(习俗);物质文化折射着非物质文化的意义,包括工具、钱、衣物、艺 术品等等。从最为一般意义上讲,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
•
文化滞后:一般说来非物质文化比物质文化更不容易改变,因此,文化滞后就 是指称非物质文化对其所处的物质环境尚未完全适应的滞后期间。如,互联网技术 飞速发展,但是网络隐私及网络审查制度迟迟未形成。 文化与社会 知道我们与哪个族群或社会拥有相似的文化特质,对于判断我们的归属很有帮助。 当一群人居住在同一个领域,和此区域外的人们过着各自独立的生活,一起参与共 同的文化时,我们说这群人组成了一个社会。洛杉矶人口众多,但并不是一个社会, 它依然依附于美国这个母社会,或者说它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 社会是最大型的人类团体,是由拥有共同文化遗产的一群人所组成的。文化通过 社会中的成员代代相传,利用语言文字、艺术、录像或其他的表现手法,来保存特 有的文化。
(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 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价值观是决定社会的目标和 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可以是具体的,如孝敬父母、成家立业; 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健康、爱、民主。 价值观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它为一个人的行为提供正当的理由
一种文化的大部分价值观是稳定的,某些价值观会随着时代而 改变。奉献与拜金;(赖宁救火: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
(一)符号 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 符号指的是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 外的事务的东西。文字、数字、旗帜、手势…… • 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国家(旗帜)、正义(天平) • 符号有时候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很像:自由(鸟) • 不仅代表了某种事物,而且同时暗示了对象征事物的态度 美国:白色代表正面, 黑色代表反面(种族歧视) 中国:白色 黑色(白色,奸诈,曹操;黑色,忠义,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