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性分离_硫化铜纳米粒子标记的DNA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

合集下载

基于纳米金胶和磁性纳米颗粒的DNA和凝血酶蛋白质电化学检测的研究

基于纳米金胶和磁性纳米颗粒的DNA和凝血酶蛋白质电化学检测的研究

基于纳米金胶和磁性纳米颗粒的DNA和凝血酶蛋白质电化学检测的研究【摘要】:基因诊断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人体、病毒和细菌核酸中特定碱基序列的检测在疾病诊断、食品污染、法医鉴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都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规模的基因检测要求建立更简便、迅速、廉价、微型化的分析装置。

许多新的生物技术的开发,为发展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基因分析检测方法注入了活力,其中利用DNA双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展起来的各种DNA生物传感技术,受到生物分析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电化学DNA检测方法以其灵敏度高、轻巧便宜、携带方便、耗能少、能与现代微电子技术联用,易于实现微型化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俨然成为当今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前沿性课题。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顺利完成,生命科学从确定核酸(DNA、RNA)序列层次深入到功能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上来。

如何构建高速度、高通量、集约化、有特异性的高灵敏蛋白质检测技术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传统蛋白质的检测主要利用抗体一抗原的特异相互作用。

利用寡核苷酸间的严格的识别和亲和力而设计的人工合成寡核苷酸—适体(aptamer)的出现,使抗体抗原反应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弥补了现有抗体的不足。

也为传统免疫传感器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核酸适体对蛋白质的结合力和特异性可与抗原抗体间的作用力相媲美,且与抗体相比有许多优越性。

因此利用核酸适体构建蛋白质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已引起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蛋白质和核酸是组成生命的主要生物大分子,核酸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等功能,而蛋白质则贯穿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

有关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信息的获得,将有助于对一些生命过程的的研究,进而掌握生命活动和信息传递规律并实施调节及调控。

纳米技术的出现为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例如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等为分析化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纳米粒子的独特性能为生物检测奠定了基础,其和核酸适体的高度特异性,电化学方法的高灵敏性相结合,使得检测的灵敏度大大提高,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将为生物分析化学开辟新的领域。

基于磁性分子印迹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艾滋病毒

基于磁性分子印迹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艾滋病毒

基于磁性分子印迹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艾滋病毒周靖,侯建国,周汉坤,干宁*宁波,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315211*Email:ganning@近年来,磁性分子印迹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因为它有效地结合了磁性纳米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可以特异性吸附目标分子,并能在外加磁场下实现快速分离样品的目的。

这使得由它合成的聚合物在化学和生化分离、细胞筛选、生物传感器、药物传输等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

本文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代替传统二抗夹心免疫反应中的一抗,结合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HIV病毒的含量,方法精确灵敏,选择性高,有望用于临床医学中艾滋病的早期预测与诊断。

关键词:磁性分子印迹;特异性;免疫反应;电化学发光;HIV。

参考文献[1] Zhang H,Ye L,Mosbach K.Non-covalent molecular imprinting with emphasis on its application in separation and drug development.J Mol Recognit,2006,19:248~259The detection of HIV by the ECLIA based on magnetic molecularimprinting techniqueJing Zhou, Ning Gan*, Jianguo Hou, Hankun ZhouFaculty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315211In recent year,the magnetic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ince it effectively combines magnetic nanotechnology and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which can adsorb the target molecular and quickly separate the sample under extra magnetic field. This makes the polymer synthesized by it shows a good future in the realms such as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separation, cell screening, biosensors and drug delivery[1].This paper detected the content of HIV by using 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instead of the first antibody of traditional sandwich immunoreaction and integrating th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which was accurate and sensitive,has high selectivity and the potential in the early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of AIDS in clinical medicine.Acknowledgement:The authors appreciate support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Ningbo (No. 2009D10010;2011A610018 and K.C.Wong magna fund in Ningbo University.。

基于磁性微球分离技术的核酸适体化学发光检测可卡因

基于磁性微球分离技术的核酸适体化学发光检测可卡因

基于磁性微球分离技术的核酸适体化学发光检测可卡因严喜鸾;童丽;肖义陂;鲁卢;肖鉴谋【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性微球与核酸适体的夹心式化学发光适体传感器,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可卡因分析方法.实验考察了反应所用羧基磁性微球、捕获探针、可卡因适体、生物素标记的报告序列以及链霉亲合素修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用量对化学发光信号的影响.优化条件下,在1.0×10-8~1.0×10-4mol/L范围内,化学发光信号与可卡因浓度的对数呈线性相关(r2=0.9897),检出限为3.2×10-9mol/L.考察了共存物质中适体对可卡因的特异性识别能力,方法显示了较好的选择性.【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年(卷),期】2013(032)012【总页数】5页(P1472-1476)【关键词】磁性微球;核酸适体;可卡因;化学发光【作者】严喜鸾;童丽;肖义陂;鲁卢;肖鉴谋【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南昌330008;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微米级的超顺磁性颗粒,即磁性微球,在微观生物反应中能表现较好的均相反应,而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高效实现异相分离,故磁性微球在微观分析检测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1]。

可卡因既是麻醉药品,也是当今世界滥用最广泛的毒品之一,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也较为突出[2]。

因此,建立准确、灵敏的定性定量检测可卡因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用来检测可卡因的方法很多[3-7],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其快速、敏感、特异以及试剂无毒、安全稳定、价廉易得而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免疫分析技术,而以化学发光作为换能器的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不但继承了化学发光高灵敏度的优点,且大大提高了其选择性[8]。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
发光免疫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是一种利用光化学反应或化学反应产生的荧光或发光信号检测分析物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定量分析、生物传感和临床检测等领域。

在小分子药物的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样品预处理: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对样品进行提取、纯化等。

2.磁珠分离: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与适当的磁性珠子结合,通过外加磁场实现珠子的分离和洗涤。

3.标记荧光素或发光素:利用化学反应或酶催化反应,将标记物质(如荧光素或发光素)与目标物质结合。

4.纳米金标记:将纳米金标记物与标记物质结合,用于其在检测中的增强作用。

5.化学发光检测: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物发生发光或荧光,利用相关仪器检测其信号强度,确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包括:
1.灵敏度高:纳米金标记可以增强信号强度,使检测灵敏度更高。

2.特异性好:标记物能够与目标物质特异性结合,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3.操作简便:采用磁珠分离技术,实现样品的快速处理和分离,操作简便。

4.可适用于多种小分子药物:通过改变标记物和纳米金标记的类型,可适用于多种小分子药物的检测。

总之,在小分子药物的检测中,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检测等领域。

流动注射纳米微反应器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多塞平

流动注射纳米微反应器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多塞平
IF — D 型 流 动 注射 化 学 发 光 分 析 仪 ( 安 瑞 迈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ND 型 交 流 可 逆 电动 蠕 动 泵 (0r・ iI ) 八 通 阀 l F LD 西 ; 3 r n 1 ; a 聚
四氟 乙 烯 管 ( 内径 0 8mm, 于连 接 阀和 流 路 中的 泵 管 ) . 用 .
目前 测 定 其 含 量 的 方 法 有 紫外 分 光 光 度 法 _ 、 L 1 HP C法 [ ] 气 相 色 谱 法 【 等 . 其 能 增 溶 、 稳 、 善 环 境 的 p 值 以 及 提 高 ] 2 、 。 4 ] 因 增 改 H 化 学 发 光 灵 敏 度 和 选择 性 , 胶束 纳米 微 反 应 器 在 化 学 发 光 分 析 中 E益 受 到 重 视 ¨ 7. 研 究 发 现 , 酸 性 条 件 下 , 子 化 的 反 1 5 ]经 I 在 质
化 学 发 光 , 在 一 定 浓 度 范 围 内 , 学 发 光 强 度 与盐 酸 多塞 平 的浓 度 成 正 比 , 合 流 动 注 射 技 术 可测 定 盐 酸 多 塞 平 的 含 量. 且 化 结 该 法 具 有 较 高 的 灵 敏 度 和选 择 性 .
1 实 验 部分
1 1 仪器 与试 剂 .
盐 酸 多 塞 平 与 阴 离 子 Au I 形 成离 子缔 合 物 , 离 子缔 合物 被 二 氯 甲 烷 萃 取 后 进 入 以 含 鲁 米 诺 的 二 氯 甲烷 和 环 己 烷 ( 1 C ̄ 该 1: ,
v v 为 主 体溶 剂 所 形 成 的氯 化 十 六 烷 基 三 甲基 铵 ( T C) 米 微 反 应 器 中 , 解 出来 的 Au I /) C A 纳 离 C  ̄ 微 反 应 器 中 的 鲁 米 诺 产 生 -与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分子药物被研发出来,并应用于药物治疗中。

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对样品处理时间长、检测灵敏度不高、样品量要求大等问题仍存在局限性。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灵敏、快速的小分子药物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磁珠分离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样品的快速分离,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其次,磁珠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地吸附目标分子,从而增强了检测的灵敏度。

再次,纳米金颗粒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够与抗体等生物大分子很好地结合,从而实现对小分子药物的高效检测。

最后,化学发光免疫方法结合了光学和生物学的特点,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

利用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进行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前处理:将待检样品中的小分子药物与带有特异性识别小分子药物的抗体结合。

2.磁珠分离:将带有抗体-小分子药物复合物的样品与带有磁性的磁珠混合,在磁场的作用下,磁珠能够迅速吸附目标分子,形成磁珠-抗体-小分子药物复合物。

3.清洗步骤:将磁珠-抗体-小分子药物复合物进行多次洗涤,去除无关物质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4.纳米金标记:将具有特异性的纳米金颗粒与磁珠分离得到的复合物结合。

纳米金颗粒的表面经过修饰,能够与抗体-小分子药物复合物很好地结合。

5.化学发光检测:将纳米金颗粒标记的复合物通过化学反应,使得荧光分子释放光信号,从而实现对小分子药物的检测和定量。

荧光信号的强度与待测小分子药物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上述步骤,利用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检测到小分子药物的存在和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

总而言之,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已经成为小分子药物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这种方法将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的迅速发展,对小分子药物的检测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荧光免疫方法通常应用于大分子的检测,而对于小分子药物的检测,由于其分子量较小、结构较简单,常规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

为此,一种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小分子药物化学发光免疫方法被开发出来。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标记小分子药物:将一个化学荧光探针与小分子药物结合,形成药物-探针复合物。

这个化学荧光探针可以是一种荧光染料,也可以是一种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

2.磁珠分离:使用磁性珠子对复合物进行分离。

磁性珠子表面可能修饰上亲和性分子,例如特定抗体、单链DNA等,用以与复合物中的一些成分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3.洗涤:将磁珠与复合物分离后,需要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和干扰物质。

通常使用缓冲液进行洗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多次洗涤以提高清洁度。

4.荧光检测:将洗涤后的磁珠悬浮液转移到一块透明的基质上,然后使用荧光检测仪器进行测量。

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小分子药物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灵敏度:由于磁珠可以将复合物高效地富集和分离,使得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此外,纳米金作为标记物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可以提高荧光信号的强度。

2.高特异性:通过选择合适的亲和性分子修饰磁珠表面,可以实现复合物与磁珠的特异性结合。

这样,即使存在其他干扰物质,也可以通过磁珠分离的方式将其去除,从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3.抗干扰能力强:该方法中的洗涤步骤可以有效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和干扰物质,从而降低背景信号,提高抗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小分子药物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可以为小分子药物的检测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方案。

随着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相信其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检测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药物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对于小分子药物的快速检测和分析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质谱法(MS)虽然准确性高,但操作复杂、时间长且需要专业仪器,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因此,发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小分子药物检测方法对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使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物结合后,通过化学方法引发发光反应,从而实现待测物的快速检测。

与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相比,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并且可以通过表面功能化等手段实现对小分子药物的检测。

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中,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

磁珠分离技术利用具有磁性的颗粒将待测物与其他干扰物分离开来,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纳米金标记技术则通过将金纳米颗粒与特定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实现对待测物的高效识别和增强发光效果。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中的小分子药物和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结合反应。

然后,添加表面修饰有磁性的磁珠,使其与待测物-抗体复合物结合。

接下来,利用磁力将磁珠分离出来,将非特异性吸附物洗去。

之后,将纳米金标记的二抗加入体系中,与磁珠上的待测物-抗体复合物结合。

最后,通过引发发光反应,利用荧光分析仪或化学发光仪器测定发光强度,从而实现对小分子药物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磁珠分离技术可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快速净化,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纳米金标记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渗透性,能够在复杂的生物体系中实现高效的识别和检测,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由于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具备了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综上所述,基于磁珠分离和纳米金标记检测技术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在小分子药物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磁性微粒的自动化牛细胞因子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磁性微粒的自动化牛细胞因子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磁性微粒的自动化牛细胞因子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占军,罗淑芬,张琼,陈祥
申请号:CN201310712097.4
申请日:20131220
公开号:CN103645329A
公开日:
201403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性微粒的自动化牛细胞因子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

本发明利用夹心免疫分析法,以磁珠为抗体的固定载体,联合流动注射,应用于化学发光分析,构建了一个高灵敏的自动化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牛细胞因子的方法。

首先将带羧基的磁珠进行活化,再将抗体共价连接于磁珠表面,封闭剩余活性位点后即制得免疫传感器。

当应用于牛细胞因子的检测时,免疫传感器与抗原、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抗体混合通入免疫微反应器,在线温育形成夹心复合物后通入化学发光底物,随后立即进行发光信号的采集,从而实现快速检测。

本发明具有分析时间短,操作简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等特点,可用于牛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及其免疫机理的研究。

申请人:扬州大学
地址: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卢亚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磁性分离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DNMT1的方法[发明专利]

基于磁性分离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DNMT1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基于磁性分离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DNMT1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吴拥军,于斐,刘贝贝,玉崧成,何磊良,刘利娥,屈凌波,田咏梅,王佳,王威,王艺琳
申请号:CN201811286030.8
申请日:20181031
公开号:CN109406772A
公开日:
201903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磁性分离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DNMT1的方法,包括:封闭预处理、加磁性单克隆抗体、加抗原、加多克隆抗体、加酶标二抗、加化学发光底液、发光检测及建立回归方程等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化学发光新体系HRP‑Luminol‑HO‑BIP,以免疫磁珠作为固相载体,结合聚苯乙烯微孔板多样本同时检测的统一性和磁珠磁分离的优点,将化学发光的高灵敏性、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和酶催化的高效专一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双抗夹心法对DNMT1进行测定。

申请人:郑州大学
地址: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1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莉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新型Cu-MOFs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某些生物小分子中的应用

新型Cu-MOFs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某些生物小分子中的应用

新型Cu-MOFs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某些生物小分子中的应用新型Cu-MOFs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某些生物小分子中的应用摘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因其多样的结构、可调控的孔隙和丰富的功能组团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利用流动注射技术与化学发光方法相结合,研究了一种新型Cu-MOFs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物小分子测定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Cu-MOFs材料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中具有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可以用于有效检测生物小分子。

1. 引言生物小分子的检测对于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存在检测时间长、操作繁琐、灵敏度不高等问题。

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MOFs具有丰富的结构、可调控的孔隙以及多样的功能组团,可用于催化、分离、药物传递和生物传感等领域。

2. 实验方法2.1 Cu-MOFs的合成本实验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u-MOFs材料,采用水热合成法。

首先,将Cu(NO3)2.5H2O和对苯二甲酸溶解在滴定瓶中的溶液中,并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进行调节pH值。

将体系置于200℃下反应24小时,然后冷却至常温,产物为蓝色沉淀。

最后,将沉淀用水洗涤并干燥,得到Cu-MOFs材料。

2.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为了评价Cu-MOFs材料在生物小分子测定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方法进行测定。

首先,将待测生物小分子样品与某种特定底物反应生成产物,并利用流动注射技术将产物进样到硫酸盐发光系统中。

发光强度与待测生物小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建立生物小分子的标准曲线。

3. 结果与讨论3.1 Cu-MOFs材料的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u-MOFs 材料进行表征。

XRD图谱显示,合成的Cu-MOFs材料与已报道的结果相一致,表明合成的材料为结晶良好的Cu-MOFs。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亚胺培南的研究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亚胺培南的研究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亚胺培南的研究
李晓璐;翟倩;俞宏松;郭晶;易钢
【期刊名称】《分析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6(32)5
【摘要】在碱性条件下,亚胺培南对鲁米诺-K_3[Fe(CN)_6]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增敏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亚胺培南的新方法。

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亚胺培南对化学发光的增敏强度与其浓度在4.0×10^(-8)~4.0×10^(-6)
g/m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1×10^(-8) 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7%(n=11)。

该方法可用于亚胺培南的测定,回收率为99.4%~101.8%。

【总页数】4页(P733-736)
【关键词】流动注射;增敏化学发光;亚胺培南;鲁米诺;铁氰化钾
【作者】李晓璐;翟倩;俞宏松;郭晶;易钢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39
【相关文献】
1.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中的盐酸罂粟碱 [J], 赵颖;贾珊珊;石红梅;徐向东;康维钧
2.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用比阿培南 [J], 翟倩;李晓璐;俞宏松;郭晶;易钢
3.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液和人体血清中的酚妥拉明 [J], 张迎春;徐德泉;张迎雪
4.高碘酸钾-鲁米诺后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异烟肼[J], 马明阳;吕九如
5.铁氰化钾-鲁米诺体系后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可待因[J], 冯娜;何云华;杜建修;吕九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化学发光技术定量检测核酸及其拷贝数变化的方法研究中期报告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化学发光技术定量检测核酸及其拷贝数变化的方法研究中期报告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化学发光技术定量检测核酸及其拷贝数变化的方法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化学发光技术的核酸检测方法已成为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手段。

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积、较强的磁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地捕获目标核酸。

与此同时,化学发光技术作为一种非放射性的检测手段,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化学发光技术的核酸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核酸分子,并能够实现同时检测多个核酸样本的拷贝数变化。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合成具有一定形貌和大小的磁性纳米颗粒,并表征其形貌、大小、磁性等物理性质。

2.对核酸进行适当的修饰,以增强其与磁性纳米颗粒的结合能力。

3.通过核酸杂交反应实现对目标核酸的特异性捕获,并采用化学发光技术实现对目标核酸定量检测。

4.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多样本的核酸定量检测,并检测其拷贝数的变化,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重点是建立一种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化学发光技术的核酸定量检测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和表征磁性纳米颗粒是本研究中的关键材料,合成一定形貌和大小的磁性纳米颗粒对于实现高效的核酸捕获至关重要。

本研究将采用水相共沉淀法合成磁性纳米颗粒,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磁力计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以确定其形貌、大小和磁性等物理性质。

2.核酸的修饰和捕获本研究将选择单链DNA作为目标核酸,采用适当的修饰方法将其修饰为带有氨基、羧基等官能团的核酸分子,并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修饰后的核酸分子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生物素结合。

该步骤的关键是控制修饰程度,保证核酸分子的特异性和结合能力。

3.核酸的定量检测本研究将采用化学发光技术对目标核酸进行定量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209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67503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No.06PJ 14032)资助3通讯联系人:何品刚,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及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第25卷第2期Vol.25 No.2分析科学学报J OU RNAL OF ANAL YTICAL SCIENCE 2009年4月Apr.2009文章编号:100626144(2009)022*******基于磁性分离2硫化铜纳米粒子标记的D NA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朱金坤1,任娟娟1,徐 颖1,赵 辉2,何品刚31,方禹之1(1.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2.周口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南周口466000)摘 要:本文基于磁性粒子(MB )良好的分离、富集能力,研究了硫化铜纳米粒子标记的流动注射2化学发光(FI 2CL )DNA 检测体系。

通过硫化铜标记的探针1与目标DNA及连有磁球的探针2形成三明治结构,实现对目标DNA 的捕获、分离与标记;通过其溶解释放出CuS 标记颗粒的铜离子,引起化学发光信号增强,实现了目标DNA 序列的定性定量检测。

该方法对完全互补单链DNA (ssDNA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0-11~1.6×10-9mol/L ,检出限为3.0×10-12mol/L ,对1.0×10-9mol/L 目标DNA 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n =11),对目标碱基序列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关键词:磁性分离;硫化铜;流动注射;化学发光;DNA中图分类号:O657.39 文献标识码:A特定序列DNA 的检测在生物医药、基因治疗以及临床检验等研究领域均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多种技术被发展用于特定序列DNA 片段的测定,如:电化学[1-4]、石英晶体微量天平[5,6]、光纤荧光[7]、倏逝波[8]等。

其中,化学发光因装置简单、灵敏度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多数方法均通过测定相关探针上的标记物得以实现。

新近报道了一种生物催化活性复合物(DNAzyme )用于DNA 及其端粒酶活性的测定[9];亦有包裹联吡啶钌(Ru (bpy )2+3)微球用于电致化学发光(ECL )检测DNA 杂交的方法,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10]。

最近的研究中,李正平、张书圣小组分别发展了基于表面捕获的Ag [11]、CuS [12]纳米粒子标记DNA 化学发光检测法。

同时,作为良好的生物固定载体,磁性粒子正逐步取代传统方法用于酶、DNA 及蛋白质的固定研究中,在免疫分析、DNA 纯化及药物磁性传输控制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3]。

卢建忠课题组建立了基于磁球分离的化学发光方法,用于检测人免疫球蛋白(IgG )[14]及特定序列DNA [15],显示出磁性颗粒对复杂样品的有效分离能力。

本文将磁性分离富集技术和纳米粒子标记技术相结合,构建了DNA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体系,扩展了纳米技术在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中的有效应用。

该法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首先,CuS 纳米粒子标记的ssDNA 探针1与磁性颗粒标记的ssDNA 探针2及互补目标DNA 序列杂交,形成三明治结构;随后经磁性分离富集和DNA 变性等反应,将CuS 颗粒溶解为Cu 2+,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Cu 2+含量,确定目标DNA 的浓度,实现了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及对复杂样品的分析检测能力。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IFFL 2D 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西安瑞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ary 50型紫外2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Varian 公司);HZQ 2C 型空气浴振荡器(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p HS 23C 型精密521第2期朱金坤等:基于磁性分离2硫化铜纳米粒子标记的DNA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第25卷p 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鲁米诺(luminol)购自sigma公司(美国),其溶液以0.1mol/L NaO H配制,1~2d后使用;单链寡聚核苷酸(ssDNA)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碱基序列列于表1;表面修饰羧基的磁性粒子(SiMA G/H2Carboxy1,100mg/mL,平均粒径0.75μm)购于Chemicell公司(德国);EDC(12乙基2(32(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购自上海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透析袋(MWCO:14000D)为U nion Carbide公司(美国)产品。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艾科浦超纯水系统,美国,Aquap ro 公司)。

表1 实验所用单链DNA(ssDNA)序列T able1 The ssDNA sequenc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sOligonucleotides SequencesHS2ssDNA5′2A T G CGC A T G CTC AA2(CH2)32SH23′H2N2ssDNA5′2H2N2(CH2)62CGA T TC GGT ACT GG23′Perfectly complementary target5′2T T G A GC A T G CGC A T T A TC T GA GCC A GT ACC GAA TCG23′Single2base mismatched strand15′2T T G A GC A T G CGC A T T A TC T GA GCC A GT ACC GAA TCG23′3 Single2base mismatched strand25′2T T G A GC A T G CGC A T T A TC T GA GCC A GT A GC GAA TCG23′3 Noncomplementary strand5′2CCA GA T GCA TA T GCC GCT CA G A T T GAC GT T A GG CTA23′ 3The mismatched bases in DNA strands are underlined.1.2 实验方法实验原理示于图1。

1.2.1 硫化铜纳米粒子2ssD NA复合物(探针1)的合成 参照文献[16,17]合成硫化铜纳米粒子溶胶。

取400μL4.8×10-2mol/L硝酸铜溶液稀释到100mL,置于圆底烧瓶中;通氮除氧1h,强烈搅拌下向该溶液中加入400μL3.9×10-2mol/L新配的硫化钠溶液,体系呈黄色透明,即为硫化铜纳米颗粒溶胶,陈化10min后备用。

硫化铜纳米粒子2ssDNA复合物的制备:参照文献[18,19],取1.2mL新合成的CuS纳米溶胶与1OD HS2ssDNA混合均匀后振荡12h,室温透析24h,收集至1.5mL道夫管中备用。

1.2.2 磁性颗粒2ssD NA复合物(探针2)的制备 依据Chemicell公司技术文档(Protocol A1:Covalent Coupling Procedure on SiMA G2Carboxyl by Carbodiimide Met hod),磁性颗粒2ssDNA复合物的制备如下:取50μL羧基化磁性颗粒悬浊液,以1mL M ES缓冲液磁性分离,洗涤2次后,重新分散于含10mg EDC的0.25mL M ES缓冲液;将其加入含1OD H2N2ssDNA道夫管中,室温振荡2h,以1mL PBS磁性分离,洗涤3次,获得磁性颗粒2ssDNA复合物(探针2);将其分散于1mL PBS储存缓冲液(0.1%BSA,0.05%叠氮化钠)中备用。

1.2.3 目标ssD NA的捕获、分离 如图1所示,50μL探针1,10μL待测目标ssDNA溶液,40μL探针2,900μL0.1mol/L PBS加入1.5mL道夫管中,振荡摇匀,室温培育1h,杂交后形成“探针12目标621第2期分析科学学报第25卷图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流路图Fig.2 Schem atic diagram of the FI 2C L systema :10-2mol/L H 2O 2;b :10-4mol/L luminol ;c :sample(t he copper solution );w :waste ;P 1,P 2:peristaltic pump ;V :injection valve ;F :flow cell ;PM T :photomultiplier tube ;HV :high voltage ;PC :computer.The injection volume ofsample was 100μL each time ,t he PM T was set in -800V ,and t he CL signals were recorded 20times per second.ssDNA 2探针2”三明治结构复合体。

该复合体经磁性分离,洗涤2次,以1mL 水重新分散于道夫管中,沸水浴10min ,立即投入冰水混合物中冷却10min ,磁性分离,取上清液与100μL HNO 3(1+3)混合,水浴加热30min后,加入1.8mL 0.2mol/L 磷酸钠,定容至5mL ,待测。

1.2.4 流动注射2化学发光(FI 2C L)分析 FI 2CL 分析系统如图2所示,a 、b 、c 三条管路分别通入H 2O 2溶液、luminol 溶液及Cu 2+待测液。

化学发光信号由检测器记录,以峰高定量。

2 结果与讨论2.1 CuS 2ssD NA 探针的稳定性CuS 纳米粒子由Cu (NO 3)2与Na 2S 在水相中直接合成,再与修饰有巯基的寡聚核苷酸(HS 2ssDNA )反应得到CuS 纳米粒子2ssDNA 复合物(探针1)。

文献报道,该法合成的纳米颗粒起初主要为Cu 2S ・S 0,逐渐转化为Cu 2S ・CuS ・Cu 0后沉聚析出[16]。

该转化过程可由紫外2可见(UV 2Vis )光谱表征,即以波长298nm 处吸光度的减小及900~1100nm 处吸光度的增大为标志[17]。

据此,我们将制得的CuS 纳米溶胶与CuS 纳米粒子2ssDNA 复合物进行相同的透析操作(24h )后,比较其UV 2Vis 光谱(图3),考察所得DNA 探针的稳定性。

图中,CuS 纳米溶胶在波长1000nm 处吸收峰的出现与文献报道相符,表明其转化过程正常进行;CuS 纳米粒子2ssDNA 复合物在该区域则没有显著的吸收峰出现,表明CuS 2ssDNA 复合物的生成使CuS 纳米粒子趋于稳定,而不易沉聚。

实验所得探针1,可于4℃稳定保存1周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