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古今异义词。
这些词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有所不同,理解这些差异对于深入理解文言文和避免误解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及其解释:●居●古义:停留、处在。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今义:居住、住所。
走●古义:跑。
o例如:走马观花。
●今义:行走。
去●古义:离开。
o例如:一狼径去。
●今义:前往、到……去。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o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单指妻子。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o例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今义:交通运输。
绝●古义:极、最。
o例如:佛印绝类弥勒。
●今义:断绝、没有。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o例如:无论魏晋。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o例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亲戚畔之,则尤可恶也。
●今义:专指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亲属。
所以●古义:“所”与“以”的结合,表示用来……的方法或依据等。
o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义: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地区。
o例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今义:某一区域或场所等空间概念或行政区域等地位概念,比如苏州地方等(例句引自现代汉语词典原版及修订版)。
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
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1.中间古义:中间夹杂今义:两种事物之间的位置2.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5.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妻子6.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路的境地7.无论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8.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指数目)9.亲戚古义: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义:专指族外亲属10.牺牲古义: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11.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12.会计古义:聚会商量今义: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1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14.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感谢15.痛恨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痛恨16.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17.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1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用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9.狱古义:案件今义:牢房20.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1.走古义:跑今义:行22.去古义:离开今义:到23.股古义:大腿今义:机构中的组织或量词24.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个学科25.江(河) 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26.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重复动作28.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29.是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30.致词古义:对说话今义: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总结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顾1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动词2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动词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访动词度⑴衡量〈动词〉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⑵估计表推测〈动词〉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⑶过〈动词〉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伐⑴讨伐〈动词〉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②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⑵砍伐〈动词〉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方⑴面积,方圆〈名词〉①荆之地方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书》)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⑵当…的时候方其远门出海,仅如银线。
(《观潮》)⑶刚刚〈副词〉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狼》)⑷正在〈副词〉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童趣》)⑸指方位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发⑴起,指被任用 <动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发出 <动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一时齐发(《口技》)⑶出发 <动词> ①夫鹓发于南海(《惠子相梁》)②有时朝发白帝(《三峡》)⑷拥 <动词> 众军汉一发上(《智取生辰纲》)⑸开花 <动词>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⑹长寿的特征 <名词> 黄发垂髫(《桃花源记》)⑺头发 <名词> 皆披发文身(《观潮》)复⑴又,再〈副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⑵复兴〈动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⑶回复〈动词〉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对⑴回答〈动词〉①对曰:“小惠未遍…”(《曹刿论战》)②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⑵面对,向着〈介词〉①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湖心亭看雪》)②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固1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副]本来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动]巩固3 固不知子矣(《庄子》故事两则)[副]固然4子固非鱼也(《庄子》故事两则)[副]固然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顽固6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副]本来7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副]本来8固众人(《伤仲永》)[副]本来国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名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名词〈惠子相梁〉 2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名词〈岳阳楼记〉3夫大国难测也国家名词〈曹刿论战〉4死国可呼国事名词〈陈涉世家〉5国险而民附地势名词隆中对〉6此用武之国地方名词〈隆中对〉7属国过居延典属国简称名词〈使至塞上〉恨1 悲名词商女不知亡国恨《秦泊淮》2.怨恨名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3.叹恨动词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痛恨动词至今遗恨迷烟树《山坡羊骊山怀古》然1、…的样子例句:怡然称快《童趣》尘气莽莽然《山市》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公欣然曰《咏雪》若听茶声然《舟核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2、副词词尾例句:果然鹤也《童趣》连亘六气七里,居然城郭矣《山市》3、这样例句:然则北同巫峡。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初中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研究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归类。
通假字是指在中国古书中使用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考试中需要对其进行解释。
七年级的通假字包括“尊君在不”,“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止有剩骨”,“身亡所寄”,“其人舍然大喜”,“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对镜帖花黄”,“但手熟尔”,“XXX以杓酌油沥之”,“可爱者甚蕃”和“亭亭净植”。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以上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因此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意思,需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七年级上册的一词多义包括“舍”(舍弃、解除、消除、去消失、离开、时当时)、“日”(按时、天、太阳、岁月)、“为”(给、替、担任、做、被、成为、乐以。
为乐、乐趣)、“行”(行走、行出行)、“知”(了解、领悟、知道)和“意”(想、企图、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敌胁迫、攻击、敌人)。
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XXX。
求闻之若此。
在古今异义中,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要特别注意前四种情况,如果不了解它的变化,误以今释古,要么语意不通,要么歪曲原意。
七年级上册常考古今异义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XXX舍去。
相委而去。
实词儿女指泛指小辈,包括侄女、侄儿;去指离开;委指舍弃。
现代汉语中,儿女指儿子女儿,去指跟“来”相对,委指交付。
这些词在古今异义中的差别细微,要注意区分。
出自《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期日中,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XXX回头看,期指约定日期,可以指表示可能、许可,三指数词,表确数。
在《陈太丘与友期行》和《论语》中经常出现。
弛担持刀,屠自后断其股。
弛指松弛,股常指机构中的组织单位。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完整版)初级中学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今义旁系亲属。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例:遂率妻子荷担者。
(《愚公移山》)今义丈夫的配偶。
◎所以古义①用来,靠它来。
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②……的原因。
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今义稍微。
◎唧唧古义织布机声。
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豪杰古义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世家》)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何苦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肉食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今义肉类食物。
◎卑鄙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
常作谦辞。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今义品质恶劣。
◎垄断古义山川阻隔。
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愚公移山》)今义泛指把持和独占。
◎烈士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牺牲古义用作祭祀的牲畜。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今义为正义而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例: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今义来往和运输。
◎秋天古义秋季的天空。
例: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今义秋季。
◎小生古义青年人。
例: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今义古典戏曲中的一种角色。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居:古:停留、过了。
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
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
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
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
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
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于姓氏。
〕(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
今: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
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
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方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虚词意义分册知识归纳
第一节 一词多义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七年级上册)
词
义项
例句(标明出处)
期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有期》)
时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期限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时常
余忆童稚时(《童趣》)
希望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故
旧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
富
富裕
宋有富人(《智子疑邻》)
旧(原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多
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所以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亡
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故逐之《曹刿论战》
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故君子有不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陶后鲜有闻《桃花源记》
丈夫
夫起大呼《口技》
属
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妙
妙处
众妙毕备《口技》
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奇妙
以为妙绝《口技》
连接
属引凄异《三峡》
指
指头
手有百指《口技》
通“嘱”吩咐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指出
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绝
极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毕
全部
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白
白色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亲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字七年级上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戏:古义玩耍,戏弄;今义戏剧,杂技。
七年级下册1、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逐渐地,慢慢地;今义稍微。
2、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普通而平常的人;今义为许多人,大家的意思。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为文采和道理;今义为文章的条理。
4、卷卷有爷名。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5、双兔傍地走。
几欲先走。
老翁逾墙走。
走送之。
走:古义指跑;今义为行走。
6、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指外城;今义指物体周围的边或框。
7、孤岂欲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是官名;今义是学位的最高一级。
8、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去:古义是距离;今义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9、及其日中如探汤。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指热水、开水;今义指煮东西的汁水。
八年级上册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人的配偶,单指妻子,不包括子女。
绝境: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无出路的境地。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八年级下册10、鸢飞戾天者。
戾古义为至、到达;今义为罪过、乖张。
11、经纶世务者。
经纶古义为筹划、治理;今义为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12、一百许里。
许古义为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为应允、可能。
1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古义往、到;今义为制造、创造等义。
14、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赞古义是传记结尾评论性文字;今义赞美、夸赞。
1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趋古义为快步走;今义常用作表趋向。
16、主人日再食。
再古义指两次;今义为又一次的意思。
1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小生古义指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18、越明年。
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
19、属于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为写文章;今义为文章。
20、恶能无纪。
纪通记,记录;恶古义为怎么;今义为讨厌、憎恶。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表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表(一)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出师表》)7、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9、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10、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1、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2、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3、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14、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7、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8、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19、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随着语文考试的改革,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
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也被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文言文学习一直是困扰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难题,别慌,料姐有招!料姐为大家整理了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古今异义词大全】,赶快给孩子收藏吧~A1. 安古义:怎么。
今义:安静;安全。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B1..把古义:握住,拿着,端着。
今义:握住;把吃;介词将;量词①手把文书口称敕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病古义:困苦不堪;侮辱;大病今义:生病;疾病。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早已病矣②寡人反取病焉。
3. 鄙古义:边境;目光短浅今义:品质恶劣;轻蔑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蜀之鄙有二僧。
4. 比古义:等到;挨着。
今义:比较,比方,对比。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②其两膝相比者。
5. 被古义:影响。
今义:介词,表被动①被于来世者何如哉?6.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7. 布衣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布做的衣服。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8. 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
①木兰不用尚书郎。
9.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博士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老师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②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1.八百里古义:牛今义:指路程①八百里分麾下炙。
C12. 从古义:跟随;随着。
今义:介词;跟从。
①战则请从。
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 曾古义:并;尚且;竟;连……都……今义:曾经。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③曾不事农桑。
14. 诚古义:果真;确实;实在;的确。
今义:真心;诚恳;诚信。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实词精讲一、文言实词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初一文言文必掌握知识点
初一文言文必掌握知识点对于初一的同学们来说,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掌握好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成绩,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初一文言文必掌握的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初一阶段常见的实词有:1、古今异义词例如,“走”在古代指“跑”,现在则是“行走”;“汤”在古代指“热水”,现在常指“菜汤”等。
2、一词多义比如“安”,可以表示“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也可以表示“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3、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如“鞭数十”中的“鞭”,本是名词“鞭子”,在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动词用作名词,像“传不习乎”中的“传”,原意为“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新”,分别指“旧的知识”和“新的理解与体会”。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重要的连接、辅助作用。
初一阶段常见的虚词有:1、“之”作代词,如“学而时习之”(代指学过的知识);作动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到、往);作助词,“水陆草木之花”(的)。
2、“而”表并列,如“敏而好学”;表承接,“温故而知新”;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
3、“以”作介词,“以刀劈狼首”(用);作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
4、“于”在“战于长勺”中表示“在”;“皆以美于徐公”中表示“比”。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何陋之有”(正常语序为“有何陋”);状语后置,“战于长勺”(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者”)。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如“尊君在不”中的“不”通“否”;“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
(二)通假字(三)词类活用(四)多义词所以故虽有名马命名名之者谁人称代词必先苦其心志旧的温故而知新出名虽有名马指示代词其一狼坐于前故名其原因公问其故名字自为其名难道其真无马邪?特意故使人问之说出名其一处恐怕其真不知马也一会儿立有间出名不以千里称也表并列黑质而白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号称诈自称公子扶苏表转接攻之而不胜间中间骈死于槽枥之间称而隔开与外人间隔符合不能称前时之闻表顺接望桓公而还走参与又何间焉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表修饰恂恂而起发动举大计亦死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表疑问安求其能千里也被举用胶鬲举于版筑之间顽固汝心之固表感叹其真不知马也举固本来固已怪之矣也推荐众议举宠为督坚固长城之固表停顿是马也成就死则举大名矣必定而戍死者十六七表陈述不以千里称也观赏予观夫巴陵胜状灭亡亡,百姓苦坐着众宾团坐观景观岳阳楼之大观也亡逃跑今亡亦死坐同“座”满坐寂然看着但坐观罗敷同“无”没有亡以应因为但坐观罗敷在战于长勺当作武陵人捕鱼为业于是见渔人乃大惊于比苛政猛于虎对不足为外人道也乃竟然乃不知有汉由于生于忧患为是项燕为楚将你家祭不忘告乃翁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担任为屯长王道得道者多助建造为坛而盟道极点以为妙绝疾病君之病在肌肤正道伐无道绝隔绝来此绝境病说起不足为外人道也消失群响毕绝困苦不堪则久已病矣奇异明有奇巧人上下、光景高可二黍许丢下便舍船,从口入奇生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
许舍零数约八分有奇赞同杂然相许房屋房舍俨然标记处处志之寻找寻向所志鞭子执策而临之志寻策意志必先苦其心志不久寻病终驱使策之不以其道同“饲”,喂养谨食之况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哪里且焉置土石食且焉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将近年且九十语气词始一反焉代词,它肉食者谋之取消独立性虽我之死你若毒之乎之助词,的大小之狱之动词,去辍耕之垄上若句尾助词久之,目似瞑倒装标志何陋之有如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初中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汇总
初中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汇总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4、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5、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7、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2、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3、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6、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17、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18、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1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24、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25、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同学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战争”等。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之(1)作代词,代人、事、物。
(2)作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无实义。
(3)作动词,“到……去”。
2、而(1)表并列,“和”“又”。
(2)表承接,“然后”“就”。
(3)表转折,“但是”“却”。
(4)表修饰,“地”。
3、以(1)作介词,“用”“把”“凭借”“因为”等。
(2)作连词,表目的“来”;表结果“以致”。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五、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1、信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雅用词优美,富有文采。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对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要准确翻译。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通假字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词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A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2)衣食所安(养)B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前人之述备矣。
(周全、详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3)犹得备晨炊(准备)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境)(2)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毕(1)毕力平险(尽)(2)群响毕绝(全部)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2)上使外将兵(军队)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2)薄暮冥冥(迫近)C长(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2)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3)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4)死者长已矣(永远)(5)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6)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头领)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3)策勋十二传(记录)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2)帝感其诚(诚心)(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驰(1)愿驰千里足(骑)(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出(1)方其出海门(发、起)(2)出则方叔、召虎(在边疆打仗)(3)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4)计将安出(产生)从(1)木兰从军(参加)(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听从,顺从)(4)便舍船,从口入(沿着,顺着)D大(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观,雄伟)(2)又一大儿醒(年纪大)(3)定伯曰"大善"(很,非常)当(1)木兰当户织(对)(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正在……的时候)(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应当)(4)锐不可当(抵挡)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4)得道者多助(仁政)(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会)(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8)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3)崔九堂前几度闻(次)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E日(1)不知日之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太阳)(2)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F凡(1)则凡数州之土壤(凡是)(2)凡三往(总共)方(1)方七百里(见方)(2)方以长(长方形)(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2)一时齐发(发出)(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4)发闾左谪(征发)(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分(1)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2)必以分人(分配,分给)(3)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4)忠陛下之职分也(fèn,职分,本分)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G顾(1)顾野有麦场(看)(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3)故余虽愚(所以)(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3)更相庆(互相)(4)更上一层楼(再、又)(5)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固(1)君子固穷(安于)(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4)汝心之固(顽固)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广(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宽广)(2)无高山大野可登临以自广(扩大)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仿佛若有光(光线)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2)及鲁肃过寻阳(到)(3)人恒(过犯过失)(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 H号(1)阴风怒号(呼啸)(2)号为张楚(定国号)(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鸿(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鸟名)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2)无冻馁之患(忧患)(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环(1)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3)环滁皆山也(环绕)惠(1)大王加惠(恩惠)(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J极(1)南极潇湘(到)(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间(1)立有间(一会儿)(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3)见往事也(知道)<BR借(1)每假借于人(借)(2)愿借子杀之(依靠)(3)借第令毋斩(即使)景(1)春和景明(日光)(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4)将非鬼也(或许)(5)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6)则命一上将(将军)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2)各具情态(具备)(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居(1)面山而居(居住)(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3)居十日(经过,停留)(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2)举头望明月(抬头)(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6)董生举进士(参加)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3)以为妙绝(极)(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5)往来而不绝者(断)尽(1)林尽水源(尽头)(2)尽善尽美(达到顶点)(3)一食或尽粟一石(完)(4)利尽南海(全部取得)(5)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际(1)横无际涯(边际)(2)外与于际(接,连接)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2)颓然就醉(接近)K苦(1)何苦而不平(愁)(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苦)开(1)连月不开(放晴)(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L临(1)临溪而渔(来到)(2)执策而临之(面对)(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4)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居高视下)M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2)名之者谁(命名)(3)则题名其上(名字)(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5)何忧令名不彰耶?(名声,名望)木(1)能以径寸之木(木头)(2)以至鸟兽木石(树木)N能(1)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能够)(2)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技能)Q强(1)凶强侠气(强悍)(2)赏赐百千强(有余)(3)不可强以仕(勉强)(4)慕义强仁(力行)(5)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6)项为之强(通“僵”,僵硬)情;(1)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请(1)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2)曹刿请见(请求)(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3)存者且偷生(暂且)去(1)一狼径去(离开)(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出(距离)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R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夫连用,作发语词)(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3)若为佣耕(你们)(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如果)S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3)罗敷善蚕桑(擅长)少(1)少时(一会儿)(2)意少舒(稍微)(3)饮少辄醉(不多)(4)陈涉少时(年轻)J' 舍(1)屋舍俨然(房屋)(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3)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2)食不饱,力不足(吃)(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释(1)心凝神释(得到解脱)(2)释担而立(放下)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2)老妪力虽衰(虽然)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2)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忍受得住)(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2)使于秦(出使)(3)使子为使(使者)是(1)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2)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这)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件)(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信)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数(1)又数刀毙之(表多次)(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T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过)(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通达,通顺)(3)中通外直(贯通)(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5)整个(通计一舟)W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死亡)(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稍微)谓(1)谓为信然(说)(2)谓先主曰(对)(3)太守谓谁(是)(4)予谓莲(认为)(5)舍人相谓曰(商量)(6)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7)太守自谓也(命名)闻(1)余闻之也久(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X鲜(1)芳草鲜美(鲜艳)(2)陶后鲜有闻(xiǎn,少)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2)向无此例(向来,从来)信(1)谓为信然(确实)(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改革,治理)(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告罪,道歉)(3)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秀(1)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行)(3)皆次当行(行列)(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5)行收兵,比至陈(行军)寻(1)寻向所志(寻找)(2)寻病终(不久)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应)(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3)杂然相许(赞同)(4)高可二黍许(左右)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下(1)忽然抚尺一下(量词)(2)欲买舟而下(顺水而下)(3)不耻下问(向地位低下的人)Y一(1)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一概)(2)吏呼一何怒(多么)(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3)不治将益深(渐渐)(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利益)遗(1)得遗金一饼(丢失)(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给与的东西) 业(1)若业为吾所有(已经)(2)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3)武陵人捕鱼为业(职业)(4)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事业,功业)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因(1)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根据)(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夷(1)船背稍夷(平)(2)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少数民族)已(1)骨已尽矣(已经)(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2)寒暑易节(交换)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2)宾客意少舒(心情)(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主旨,中心)(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应(1)桓侯不应(答应,理睬)(2)急应河阳役(应征)(3)杀之以应陈胜(响应)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者)Z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坐(1)但坐观罗敷(因为(2)众宾团坐(坐下)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作,奋发)(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4)一豉作气(振作)(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手指)(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笔直)(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点)至(1)寡助之至(极点)(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到)(3)礼愈至(周到)D志(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志趣)(2)寻向所志(记号)(3)不志其大(立志)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自(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如果,假如)(2)有朋自远方来(从)</P通假字1、七年级七上: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王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
或
有时
或遇其叱咄 《送东阳马生序》
称作,叫作
不可谓忠 《公输》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认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夫
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或王命急宣《三峡》
发语词,无 义
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
有的人
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
然
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
源记》
白
白色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亲
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
酒杯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父母
独亲其亲《大道之行》
余
我
余拿一小船《湖心亭看雪》
修
培养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
多
江干上下十余里《观潮》
长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远
远播
香远益清《爱莲说》
独
老而无子
就
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
记》
靠近
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穷
穷尽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从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意
想(意图)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
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神情
意暇甚《狼》
贫穷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
也》
见
了解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盖一癞蛤蟆《童趣》
说
一
全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清
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凄清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长烟一( 全 )空《岳阳楼记》
临
靠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记》
数词,一
余拿一小船《湖心亭看雪》
将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一( 一片 )碧万顷;《岳阳楼记》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七年级上册)
实
词
义项
例句(标明出处)
期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有
期》)
时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期限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时常
余忆童稚时(《童趣》)
希望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故
旧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
富
富裕
宋有富人(《智子疑邻》)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
亭记》
食物
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乐趣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鞭
鞭子
执策而临之《马说》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
亭记》
鞭打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再
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虽
即使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两次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世有伯乐《马说》
使⋯⋯颠
倒错乱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八年级下册)
例句(标明出处)
居
停留
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舍
舍弃
便舍船《桃花源记》
居住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房屋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处所(学
舍)
至舍, 四肢僵劲不能动。 《送 东阳马生序》
到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国
国都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惠子相梁》
对着
执策而临之 《马说》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临表涕零《出师表》
国家
“敌国外患” 国恒亡《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良
实在
良多趣味《三峡》
国事 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善良
此皆良实《出师表》
地方
此用武之国《隆中对》
环
围绕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归依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还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回来
归来见天子《木兰诗》
再
室中更无人《石壕吏》
聚拢
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重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归去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乱
战乱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世
时代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紊乱
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世上
空着
虽席地不容闲《观潮》
出去
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清闲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往
来
表示交往
的人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能
本领
以此夸能《观潮》
表示来来
往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能够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书
书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 序》
仅
几乎
仅如银线《观潮》
子墨子起,再拜曰《公输》
虽然
游人虽未盛《满井游记》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八年级下册)
实 词
义项
例句(标明出处)
谓
命名
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游
交游,交 往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送东阳马生 序》
是
太守谓谁 《醉翁亭记》 此之谓 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游玩,游 览
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对⋯⋯说(告
这样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 《陈涉世 家》
⋯⋯的样子
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
涉世家》
然而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胜
美好的
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秀
秀丽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醉翁 亭记》
胜利
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零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又奇《核舟记》
乳
顾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八年级上册)
义项
例句(标明出处)
义项
例句(标明出处)
外
外面,外表
中通外直《爱莲说》
势
气势
势极雄豪《观潮》
以外
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阵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出
从⋯⋯出来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闲
旧(原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多
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所以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亡
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 (《智子疑邻》 )
故逐之《曹刿论战》
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 (《塞翁失马》 )
故君子有不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通“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
在
当是时《口技》
2、从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对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闻
听说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绝
极
以为妙绝《口技》
名声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名
名字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停止
群响毕绝《口技》
命名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哀转久绝《三峡》
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也《伤仲永》
隔绝
沿溯阻绝《三峡》
字条
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
只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 家》
云
句尾语气
助词
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信
与朱元思书
说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并
和
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
从
向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 马生序》
一起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跟从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打洞
一狼洞其中(《狼》)
你
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观
景观(景象)
作青云白鹤观(《童趣》)
如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已
已经
待君久不至, 已去《陈太丘与有期》
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观察
观之兴正浓(《童趣》)
停止
死而后已 《论语》
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地势
“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玉质装饰物
如鸣珮环《小石潭记》
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许
处所
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
有才能
先帝称之为能《出师表》
承认
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才能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答应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