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八纲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7.3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7.3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第三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概括一方面的病理本质。

然而病理本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即寒热病性、邪正相争不能离开表里病位而存在,反之也没有可以离开寒热虚实等病性而独立存在的表证或里证。

因此,用八纲来分析、判断、归类证候,并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

临床辨证时,不仅要注意八纲基本证候的识别,更应把握八纲证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将八纲联系起来对病情作综合性的分析考察,才能对证候有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

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归纳为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四个方面。

一、证候相兼广义的证候相兼,是指各种证候的相兼存在。

本处所指为狭义的证候相兼,即指在疾病某一阶段,其病位无论是在表、在里,但病情性质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相反的证候存在。

表里、寒热、虚实各自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疾病某一方面的本质,故不能互相之间概括、替代,而临床上的证候,又不可能只涉及到病位或病因病性的某一方面。

因而在辨证时,论病位之在表在里,必然要区分其寒热虚实性质,治病性之属寒属热,必然要辨别病位在表或在里、系邪盛或正虚;论病情之虚实,必察其病位之表里、病性之寒热。

八纲辨证在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按理尚应有表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寒证、表里虚热证。

但所谓表虚,除卫表不固证(卫阳不固,偏于虚寒)外,以往常是将表证有汗出者,称之为“表虚”,表证无汗者,称之为表实。

其实表证的有无汗出,只是在外邪的作用下,毛窍的闭与未闭、邪正相争的不同反应而已,毛窍未闭、肤表硫松而有汗出,不等于疾病的本质属虚。

所以,表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寒证、表里虚热证,实际上是阳气虚衰所致的里虚寒证,阴液亏少所致的里虚热证等。

“证候相兼”,是从表里病位、寒热病性、虚实病性等不同角度,对病情进行综合辨别。

【中医】八纲辨证学习要点总结版

【中医】八纲辨证学习要点总结版

【中医】八纲辨证学习要点总结版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中篇辨证绪论: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学应有的、独特的内容,它是治疗时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

无论疾病病种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地处理,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学对疾病的处理能力。

二、证的内涵“证”是中医学特有的理性概念,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是认识论、科学观与生命科学、医学实际内容的结合。

三、辨证的方法与关系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是辨别证候的性质,属于基础证;脏腑辨证是以病位为主的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是中医学辨证分类的方法。

第七章八纲辨证【教学目的】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概念;掌握八纲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熟悉其证候分析。

【教学内容】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类型;证候真假的含义、类型、证候特征、病机、辨证要点;证候转化的含义、类型、实质。

7.八纲辨证的意义。

【教学要求】一、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1.了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2.熟悉八纲辨证的概念;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的辨证意义。

第六章八纲辨证

第六章八纲辨证
感坠痛,嗳气,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睡眠欠佳,头晕,腰酸,身 倦,四肢无力,精神萎靡,体重明显下降,某医院诊为 “胃下垂”。
面色苍白,舌苔白,脉细缓。(选自《施今墨临床经验》) ❖ 提示:根据虚实证鉴别要点进行辨证分析。
答案
❖ 答案(二)病案分析示范:患者突然起病,以饮食积滞胃 脘,胃气失和,胃气上逆为主要病机变化;见疼痛胀满剧 烈,进食更甚,苔厚腻,脉沉弦等邪气有余,反映强烈, 饮食停聚等临床特征,故为实证。
❖ 症状繁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等所致。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 特点:起病可急可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见于内伤或外感病中、
后期。较表证难治。 ❖ 常见证侯:众多,非表即里,从八纲耒看,分属里寒、里热、里虚、
里实等。 ❖ 辨证要点:寒热特点、脏腑症状为主,舌象变化明显,脉沉或不浮。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房室不节;久病失治、误治;汗、吐、下、失血、失精等)——阳气、阴液
以及精、血、津液、营、卫等亏虚不足所致证候,多涉及脏腑、骨髓等部位。
❖ 临床多为久病、势缓、耗损过多及体弱者。
❖ 特点:①、正气不足—松弛、无力、衰退。邪气可有可无、可强可 弱。②、内伤日久,起病缓。
❖ 类别:虚损程度不同,临床有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之 别,但其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阴阳辨证又有具体的辨证内容,如阴虚,阳虚,阴 盛,阳盛,亡阴,亡阳等证候,将在病性辨证中加 以介绍。
阴证
概念: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 证、寒证、虚证,具有向下、向内、不易发现、 阴邪致病、病变较慢等特征者,均属阴证范畴。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阳虚生寒,阴证即阳虚之虚寒证。 其临床表现与虚实辨证中阳气虚相同。
虚实
意义: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虚证—正气不足为主要矛盾所表现的证候。 实证—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所表现的证候。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归纳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归纳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归纳总结一、执业药师中药综合归纳总结哎呀,宝子们,咱来唠唠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这块的事儿哈。

在中药综合里呢,中药的性能是个很重要的部分。

就说四气五味吧,四气呢,就是寒、热、温、凉这四种不同的药性。

寒与凉、温与热的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异,凉次于寒,温次于热。

这就好比天气一样,寒和凉的药就像是冬天的冷空气,能清热泻火啥的。

像石膏就是大寒的药,能清热泻火,治疗高热烦渴。

那五味呢,就是酸、苦、甘、辛、咸。

酸能收能涩,比如五味子,它就能敛肺止咳、涩精止泻。

苦能泄、能燥、能坚,像黄连,特别苦,它就能清热燥湿。

甘味能补能缓能和,像人参就是甘味的,大补元气。

辛味能散能行,像薄荷,辛凉,能疏散风热。

咸味能下能软,像芒硝就能软坚泻下。

中药的配伍也很有讲究。

有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病,像独参汤,就只用人参一味药来补气救脱。

相须呢,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像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相使就是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功效,比如黄芪配茯苓,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像生半夏畏生姜,生姜能解半夏的毒。

相杀呢,就是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其实和相畏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像绿豆能杀巴豆毒。

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像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像乌头反半夏,这两种药就不能一起用。

再说说中药的用药禁忌。

十八反和十九畏是必须牢记的。

十八反就是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呢,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这些在调配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然出了问题可就麻烦大了。

中医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非常 广泛,可以说凡不就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得特定 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得范畴,即所谓“非表即 里”。
里证得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 1、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得种种病证 。
久 虚 靡 低 按 不痛 烦热 寒 少苔 力
证病弱
息 微
胀满 午后 时减 微热
或 无苔
实 短 多 兴 声 拒 按之 蒸蒸 恶 质老 有

新 病
壮 实

高 气
按 疼痛
胀满
状热

苔厚 腻


不减
虚实之间得关系
虚实夹杂 虚实转化 虚实真假
阴阳辨证
阴阳辩证施概括证候类别得一对纲领,由于阴、阳 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得两个方面,故疾病得性质、 临床得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得范畴。
一、鉴别: 寒热
脉象
表证 里证
恶寒发热同 时并见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或 沉 无寒热
舌象
一般舌苔薄, 舌质无明显 变化
舌苔厚腻或 无苔,舌质变 化明显
表证与里证得关系
二、相互关系 有两种情况 转化 表里同病
半表半里证
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 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
临床表现
各种虚证得表现极不一致 各脏腑虚证得表现各不相同 所以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 常见得有:心悸、脉结代;咳嗽痰少、颧赤盗汗;食
少、腹胀、便溏;眩晕、耳鸣、视力减退、月经 量少;腰痛、阳痿、肢冷。
虚证
辩证要点可归纳为两大类: 阳气不足——面色恍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形寒

八纲证候间关系

八纲证候间关系

八纲证候间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第二节八纲辨证的基本证候第三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第二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八纲证候间的关系,有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等类型。

一、证候相兼1、表寒证为寒邪侵袭肌表所表现的证候。

表寒证的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苔薄白润。

表寒证的治疗原则:辛温解表2、表热证为温热病邪侵犯肌表的证候表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口干微渴,汗出,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表热证的治疗原则:辛凉解表3、里寒证与里热证寒邪直中脏腑为里实寒证机体阳气虚衰为里虚寒证外邪传里化热,热邪直中脏腑为里实热证阴液不足,阳热偏亢为里虚热证4、表虚证与表实证表虚证有两种:(1)感受风邪而致的表证:恶风、有汗,外感表虚(2)肺脾气虚,卫表不固:常自汗、易感冒,内伤表虚表虚与表实区别:表虚证汗出脉浮缓,表实证无汗脉浮紧。

5、里虚证与里实证里虚证包含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可分为虚寒和虚热里实证指邪气内盛的证候,可分为实寒证和实热证6、虚寒证与虚热证虚寒证指阳气亏虚的表现,可见精神不振、少气懒言、面色黄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按、便溏、小便清长、舌淡白、脉沉迟无力或弱。

虚热证指阴液亏虚的表现,可见形体消瘦、口干咽燥、颧红、午后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7、实寒证实热证实寒证指感受寒邪,阳气被遏的证候,可见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腹冷痛拒按,脉有力或紧。

实热证指阳热炽盛表现的证候,恶热喜凉、面红目赤、腹胀满拒按,脉洪数有力。

二、证候错杂1、表里同病:即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

(1)初病既见表证又见里证(合病)(2)表证未解,又及于里(并病)(3)旧病未愈,又加新病2、寒热错杂寒证和热证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

(1)上寒下热:胃脘冷痛,呕吐清涎,为寒在胃;尿频、尿痛,尿短赤,为热在膀胱。

(2)上热下寒:胸中烦热,口臭欲呕,为胸中热;腹痛喜按,大便溏薄,为胃中寒。

八纲名词解释

八纲名词解释

八纲名词解释一、八纲指阴阳。

古代医家的纲领性论述。

是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基本纲领。

阴阳:古人认为自然界事物包括人体,无不具有阴阳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着的,都属于阳;静止的属于阴。

阴阳的相互关系,就是阴阳属性的关系。

八纲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上常将人体分为表里两大类型。

表,即体表,包括皮肤、肌肉、筋膜等组织器官;里,即体内,包括脏腑、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

从现代解剖结构上看,表里两大类型具有层次的含义,即通常所谓表层与里层。

如心之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与主神志,这属于表层,而它又是五脏六腑之主,因此又属于里层。

反之,心虽然是脏腑之主,但由于它又主血脉与神志,因此,又处于表层,从而成为八纲之纲领。

在这两种关系中,都可以找到阴阳的属性及其对立统一的变化规律。

二、生成顺逆为阳,故阳为病,阳胜则阴病。

“升则举,降则滞”、“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1、六经病:是六经辩证的简称。

包括伤寒、中风、中暑、湿温、热病和疟疾。

六经是指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

“六经者,人之气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凡十二经,一日一夜,五十营周,外合于皮毛,皆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五色》)三、升降出入上升为阳,故阳为病,阳胜则阴病。

“降则举,升则抑”、“下为阴,上为阳”、“阴虚则补阳,阳虚则补阴”。

1、阴阳为纲:即提纲挈领,将疾病的症状归纳为阴阳两类,把疾病的病因概括为虚实两种。

2、补泻八法:是以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并根据病情和药性特点选用适宜的方法。

3、表里脏腑:是指人体五脏六腑及其经络在生理病理方面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是脏腑、经络、腧穴、体表标志、病候的总称。

四、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四、汗吐下三法汗法:发汗法,有解表和解里之分。

泻法:泻下法,有攻逐水饮、实热积滞等不同。

吐法:和胃止呕吐,包括寒吐、温吐、清吐和苦吐四类。

八纲

八纲

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

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纳,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作用。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都可以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总的类别,有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可分在表在里;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则为热证,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

因此,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疾病,按照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这种朴素的两点论来加以分析,使病变中各个矛盾充分揭露出来,从而抓住其在表在里、为寒为热、是虚是实、属阴属阳的矛盾,这就是八纲的基本精神。

一、表里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

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一)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

主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1.表寒证主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

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病机: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

八纲证候间关系

八纲证候间关系
• (1)因实致虚:先患实证,后出现
实证消失。
• 表现:高热口渴,汗出脉大----失治误治
伤-----肌肉消瘦,面色苍白本虚证,脏腑功能
痰、食、血、水等凝结阻滞。
• 心脾气虚,心悸气短-----久治不愈,因虚致 然心痛不止,气滞血瘀,心脉瘀阻
二、证候真假
脉浮大而无力,同时见一派寒象。
寒热真假
• 假寒真热:即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 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叫阳盛格阴证。
• 表现:恶热,胸腹灼热,口渴喜冷饮,神
咽干口臭,小便尿赤,大便燥结,热痢下重 苔黄干,脉沉数有力等阳热内盛表现;还可 厥冷-----格阳于外的假寒表现。
寒热真假辨别要点
• (1)假象多出现与疾病后期,真象始终贯穿疾 程。
• (2)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而 、津液等方面是反映真象的,辨证应以里证、 象为准;
• (3)假象不同于真象,如假热之面赤是面色 颧上浅
• 红娇嫩,真热却是满面通红,假寒表现为四肢 胸腹却灼
• 热,或周身寒冷反欲近衣被,真寒却是身蜷卧
虚实真假
• 真虚假实: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实盛现象
即“至虚有盛候”。
八纲证候间的关 系
• 制作人:时珍中医(1)班徐龙飘 • 学号:S20157111007
一、证候转化
概念:指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
另一种证候,本质与现象均已变 换
概述
• 1、表里出入 • (1)、表邪入里 • (2)、里邪出表
• 2、寒热转化 • (1)、寒证化热
1.表里出入
• 表邪入里:表邪不解,内
• 表现:声高气粗,胸腹硬满拒按,脉搏按之有
的表现。 • 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并
虚实真假辨别要点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1、八纲的概念:八纲,即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2、八纲辨证:通过对四诊所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病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

3、八纲辨证的意义,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按其类别、病位、性质及邪正盛衰,分别归属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证候。

其中阴阳又可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虚、寒证为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4、八纲之间的关系,八纲不仅可以单独出现,同时又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八纲相兼,二纲或两纲以上证候同时出现,为八纲相兼,如表寒、表热、虚寒、虚热、里虚寒、里虚热等等。

(2)八纲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八纲可相互转化,如表里转化、虚实转化、寒热转化、阴阳转化。

(3)八纲真假:在疾病的一定阶段,八纲可有真假证出现,如实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证。

第一节表里1、表、里的概念:表与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如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则脏为里,腑为表。

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肤腠、经络为外;脏腑、骨髓为内。

外有病属表。

内存病属里。

2、表里辨证的适应范围及意义:表里辩证适用于外感病,其意义可察知病情的轻重、病位深浅及病势转归。

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3、表、里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表、里证关系。

一、表证[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症见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

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症。

[证候分析]六淫之邪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部而发热。

卫气受遏,外不能温煦肌表,则恶风寒。

经络阻滞,气血不畅,以致头身疼痛。

肺失宣肃,且见鼻塞咳嗽等症。

舌淡苔白,脉浮均为邪气在表之征。

二、里证[概念]里证是疾病深入于里(脏阴、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

中医八纲

中医八纲

“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
《景岳全书 • 传忠录》
“论气血,气有盛衰,盛则为实,衰则为虚, 血有 亏瘀,亏则为虚,瘀则为实。”
《通俗伤寒论》
(一)虚证
【概念】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 候的概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津亏。) 【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气 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 失禁,舌上无苔,脉虚无力等。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正气。 【证型】表虚证;里虚证;气虚证;阴虚证等。 【治法】补虚 【特点】不足、松弛、衰退。
(一)寒证
【概念】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机能 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症状】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不渴,肢冷 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 溏,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成因】阴寒内盛,阳失温煦,津液未伤 【证型】表寒证;里寒证; 实寒证;虚寒证等。 【治法】散寒;补阳 【特点】冷、稀、淡、润、静。
寒热真假的鉴别
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①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方 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 表现,是如实的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故 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作为诊 断的依据。
寒热真假的鉴别
②假象毕竟和真象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 面色 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 而真热的面红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 为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却是大热,按之灼 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真寒是 身蜷卧,欲得衣被。
虚实真假
1、假实:“至虚有盛候”
2、假虚:“大实有羸状”
此乃脾虚不运,积滞内生之假 实证,万不可攻伐,否则脾胃 更伤,症愈甚;只能健脾消积 助运化,积滞方可渐渐消散。

2024年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第八版)可编辑

2024年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第八版)可编辑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中医治则治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调剂技能、中药质量管理和中药合理用药指导及中药用药安全内容;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了解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要求熟悉常见疾病的分类和各证候的症状、治法治则,重点掌握治疗各证候疾病的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和合理用药指导。

中医八纲笔记

中医八纲笔记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1.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1)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2)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病性)(3)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4)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二.八纲基本证候三.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表--躯壳、腑、经络里--内脏、脏、脏腑表里的狭义性: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里--脏腑、、血脉、骨髓(一)表证【概念】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肌表、经络所产生的证候。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

或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

【成因】外感六淫等邪气。

【证型】表寒证;表热证等。

【治法】辛散解表【特点】1、外感时邪;2、邪浅病轻。

(二)里证【概念】因外感不治入里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证候。

【症状】不恶寒反恶热,心悸咳喘、口渴烦躁,腹胀腹痛,呕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力。

【成因】1、由表入里;2、直中于里;3、内伤病因。

【证型】里热证;里寒证;气血瘀滞证;心火亢盛证等。

【治法】泄热;祛寒;活血化瘀;清心降火等。

【特点】1、邪深病重;2、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三)半表半里证【概念】是指病邪在由表入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又称为“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四)表里证鉴别要点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病程起病急,病程短起病慢,病程长新病,病程短病情轻,病位浅病情重,病位深病情轻或重寒热发热恶寒并见发热恶寒分见往来寒热成因感受外邪脏腑损伤感受外邪常症头身疼痛咳喘心悸胸胁苦满舌象少有变化多有变化少有变化脉象多见浮脉多见沉脉多见弦脉(五)表里证的关系①表里同病②表里转化:由表入里:病势加重由里出表:病势减轻四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15.2.2八纲

15.2.2八纲

脏腑 功能 减退
(3)疾病耗损
3.虚证特点 病程长, 病势缓, 体质虚弱, (1)病程长,(2)病势缓,(3)体质虚弱, 正气耗损过多, (4)正气耗损过多,(5)脏腑机能减退
阴阳辨证: 阴阳辨证:
(一)何谓阴阳:同中基阴阳属性划分 何谓阴阳: (二)何谓阴阳辨证
是用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是用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对疾病的性质,临床证候进行属阴、 对疾病的性质,临床证候进行属阴、属阳范畴划分的辨 证方法。 证方法。
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二个纲领。 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二个纲领。
(三)虚实辨证的意义
了解病体邪正盛衰,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提供治疗依据。 了解病体邪正盛衰 ,为“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提供治疗依据 。
(四)实证 感受外邪 1.定义: 是对人体 定义: 阴阳气血失调 体内病理产物蓄积
阳、热之邪壅盛 阴寒凝滞 气机阻闭 所形成的各种临床 证候的概括
感受寒邪 实寒证 过服生冷寒凉 阴盛则寒 起病急骤、 起病急骤、体质壮实 表寒证 里实寒证
内伤久病——病程长,体质虚弱 病程长, 内伤久病 病程长 虚寒证 (阴虚证) 阴虚证) 阳气耗伤, 阳气耗伤, 阳虚则寒 产热不足——里虚寒证 里虚寒证 产热不足 阴寒内生
3.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常见症状: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常见症状: 恶寒、畏冷、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 涕清稀, 恶寒、畏冷、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
情志内伤、 饮食劳倦→ 损伤脏腑, 或脏腑气机失调, ( 3 ) 情志内伤 、 饮食劳倦 → 损伤脏腑 , 或脏腑气机失调 , 气血津精等受病。 气血津精等受病。

中医护理辩证八纲辨证

中医护理辩证八纲辨证
萎顿,口淡不渴,面色灰白,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
亡阴、 亡阳
1、亡阴亡阳是危重证候, 除原发病证加重之外,均有 不同程度的汗出。
2、亡阴亡阳可以相继出现。
注意
谢谢
谢谢各位的聆听
热证
热证主要指人体感受温邪、暑气或寒邪化热而引起的热性证候。如身热汗 多、发热喜冷、手足烦热、烦躁不宁、脉虚弱。面赤烦躁、口渴喜冷饮、 神昏谵语、便秘或泄泻热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及脉洪、大、滑、数 等。
阴证
凡属于慢性的,虚弱的,静的,抑制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退行性 的,向内的证候,都属于阴证,如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倦卧,肢冷倦怠, 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短,饮食减少,口淡无味,不烦不渴。
八纲辨证相互关 系
里 虚 寒
表 实



辨证
辨——辨认,辨别。
证——证候。是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 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面的病理概括。
症——症状,疾病在某一个阶段中反映的个别、表面、外在的现 象。
表征:
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表证的症状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 塞、无汗、脉浮等。一般说来,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其中,表 寒证有怕冷、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表热证 有发热、怕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咽红或咽喉肿痛、舌尖红等。治疗表 寒证时应使用辛温解表中药;治疗表热证时应使用辛凉解表中药。
阳证
精神烦躁,面赤身热,气壮息高,口渴喜冷饮,便秘尿短赤,舌红绛,苔 黄,脉滑数洪实
病因病机:①阳气亢奋;②热邪雍盛。 特点:阳气亢盛,正气不衰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热
渴否
面色 四肢 小便
大便
舌象

八纲辨证概念

八纲辨证概念
煨姜等
58
2、表里出入: ⑴表证入里: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相
争,表证不解,内传于里,称为表证入里; ⑵里邪出表:某些表证,病邪从里透达向
外,称为里邪出表。 ⑶意义:藉以测知病势进退
表证入里一般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阶 段,表示病情由浅入深,病势发展。
里邪出表一般是邪有出路,在里之邪毒有向 外透达之趋势,预示病情向愈。
59
思考题
一、何谓表证? 二、表证有何临床特点? 三、里证各有哪些临床表现? 四、何谓半表半里证?
其特征表现是什么?
60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病例分析
冯某,女,19岁,2003年4月4日就诊。 昨日淋雨后,头痛鼻塞,咽喉干痛,微
恶风寒,曾服“百服宁”,效果不显。 今晨就诊时,可见身热,微恶风寒,头
辛散解表
和里
半表半里证 寒热往来
质、苔均有变化 弦
胸胁苦满 口苦等 表里之间区域
长/短 轻/重 和解
五、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病因病机是: ⑴邪盛或正虚,初病病邪袭表又直中于里;
(两感于邪) ⑵表证未愈,病邪又内传于里(表证入里,表
里同病)。如:发热六七日不解,心烦,小 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这是由于表 邪不洁,邪气随太阳经气入里,影响膀胱气 化功能以致水气上逆。
益气解表——玉屏风散
取微汗
八纲辨证 表证治疗
避风寒
慎饮食
(二)里证
泛指病位在里,由脏腑、气血、骨 髓等受病所反应的证候。
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病。 临床特点:
病位深(气血、脏腑、骨髓) 病情重 病程长
病在腑、在上、在气——轻浅 病在脏、在下、在血——深重 祝味菊《伤寒质难》云:

中药综合 考前精编知识点

中药综合 考前精编知识点

执业药师考前核心速记知识点——中药综合1.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行血、生血)主神明(主宰意识、思维、情志)肺主气、司呼吸(生气、行气)主宣发、肃降(气、津液、水谷精微、汗液异物)主通调水道(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脾主运化(吸收、输布)主统血(固摄血液,防止出血)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促消化吸收;促水液运行代谢)主藏血(贮藏、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化生天癸)主水(蒸腾气化水液)主纳气(摄纳清气)2.气的分类元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生成宗气胸中集聚处为“气海”,亦称“膻中”上走息道以司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营气水谷精微化生,“荣气”营养人体,化生血液卫气水谷精气化生护卫肌表,温养脏腑等,调节控制汗孔开合和汗液排泄3.八纲:寒热(疾病属性),表里(病位病势的深浅),虚实(邪正盛衰),阴阳(总纲)。

4.望神——神乱(1)癫病:表情淡漠,哭笑无常。

(2)狂病:呼喊怒骂,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3)痫病:不省人事,口出异声,口吐涎沫,四肢抽搐。

5.望舌形(1)嫩胖舌——脾肾阳虚;红胖舌——心脾热盛;紫胖舌——中毒。

(2)淡色瘦薄舌——气血两虚;红干瘦薄舌——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3)红绛裂纹舌——热盛津伤,阴精亏损;淡白裂纹舌——血虚不润。

(4)齿痕舌——脾虚或脾虚湿盛。

(5)芒刺舌——热邪亢盛(舌尖为心火,舌边为肝胆火,舌中为胃肠火)。

6.问寒热恶寒发热外感风寒(表寒证)外感风热(表热证)但寒不热 唯感畏寒而不发热(虚寒证) 阴盛则寒(实寒证)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的里实热证,常兼有多汗、烦渴等症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即发热,五心烦热,又称“骨蒸潮热”;盗汗、颧赤 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胸闷呕恶、头身困重、苔腻 潮热阳明潮热下午3-5点(日晡);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但热不寒(里热证)长期低热日期稍长,一般不超过38℃;“气虚发热”最为常见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无定时(半表半里证) 寒战与壮热交替,发有定时(疟疾)7.辨证总结脏腑 特有症状肺 咳、哮、喘心 心悸、心烦失眠、心胸疼痛、神志异常(神昏谵语、狂躁、痴呆) 肝 胁肋胀痛、情志因素发作或加重、急躁易怒、目涩目眩、脉弦 脾 食少纳差、便溏、腹胀肾腰膝酸软、呼多吸少、五更泄泻、阳痿早泄等证候 临床表现气虚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虚脉(细弱无力) 血虚 唇甲色淡、爪甲色淡、面色无华、脉细涩阴虚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虚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胖大、虚脉(迟缓细弱无力) 精亏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发脱齿松,健忘 实寒 寒、排泄物清稀白、舌苔白、脉紧或缓或迟 实热 热、排泄物黄稠、舌红苔黄、脉数或滑 痰湿 痰多、胸闷脘痞腹胀、困重、苔腻、脉滑 痰热、湿热舌红苔黄腻气滞胸闷脘痞腹胀、走窜、情志影响、嗳气矢气、脉弦血瘀刺痛、舌紫暗有瘀斑、脉涩食积暴饮暴食、嗳腐吞酸、厌食、矢气酸臭、苔腻水肿身体浮肿内风口眼歪斜、肢体震颤、四肢抽搐、言语不利、半身不遂阳亢眩晕、面红目赤、头重脚轻燥口、唇、咽、舌干,脉浮津亏干、脉细数无力8.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病名辨证方剂中成药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正柴胡饮颗粒、感冒清热颗粒、表实感冒颗粒风热感冒银翘散银翘解毒丸(片)、复方金黄连颗粒、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体虚感冒参苏饮参苏丸感冒时行感冒清瘟解毒丸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连花清瘟胶囊风寒犯肺杏苏散通宣理肺丸、杏苏止咳糖浆、风寒咳嗽丸、三拗片风热犯肺桑菊饮蛇胆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桑菊感冒片痰热壅肺清金化痰汤清气化痰丸、复方鲜竹沥液、蛇胆川贝散、橘红丸、葶贝胶囊、止咳橘红丸燥邪伤肺桑杏汤二母宁嗽丸、蜜炼川贝枇杷露咳嗽肺肾阴虚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丸、二冬膏、百合固金丸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舒心口服液、芪参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参芍片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心可舒片、血府逐瘀口服液痰瘀痹阻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丹蒌片寒凝心脉乌头赤石脂丸冠心苏合丸、宽胸气雾剂胸痹气阴两虚生脉散黄芪生脉饮、生脉饮心肾阳虚附子汤合右归饮芪苈强心胶囊、参仙升脉口服液寒凝气滞良附丸或良附汤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丸六味安消散、沉香化滞丸、开胃山楂丸、保和丸、加味保和丸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和胃丸、沉香化气丸、柴胡疏肝丸肝胃郁热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胃逆康胶囊、左金丸、加味左金丸胃痛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温胃舒胶囊、黄芪健胃膏、小建中颗粒食伤肠胃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保和丸湿热内蕴葛根芩连汤复方黄连素片、香连丸、葛根芩连丸脾胃气虚参苓白术散开胃健脾丸、健脾丸、涩肠止泻散、参苓白术散泄泻脾肾阳虚四神丸四神丸、固本益肠丸9.饮片的处方应付需调配清炒品逢子必炒需调配蜜炙品枇杷叶、马兜铃需调配麸炒品白术、僵蚕、枳壳;(一只白蚕)需调配醋炙品延胡索需调配烫制品龟甲、鳖甲、穿山甲;(烫三甲)需调配盐炙品补骨脂、益智仁需调配煅制品花蕊石、钟乳石、自然铜、金礞石、青礞石、瓦楞子等需调配炭制品干漆、炮姜、地榆、侧柏叶、蒲黄;(止血药)特殊炮制方法川乌、草乌(水制);吴茱萸(甘草水制);远志(甘草水制去心)厚朴(姜制);何首乌(黑豆制);附子(炮制);天南星(矾制)10.特殊的煎药方法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鹿角霜、生牡蛎、生磁石、龟甲、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铜(打碎先煎20min)先煎某些有毒饮片乌头和附子气味芳香类饮片薄荷、砂仁、白豆蔻、降香、沉香、鱼腥草(煎好前5~10min入煎)后下有效成分易被破坏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煎好前10~15min入煎)含黏液质较多的饮片车前子、葶苈子包煎富含绒毛的饮片旋覆花、枇杷叶花粉等微小饮片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烊化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另煎贵重中药饮片人参、西洋参、西红花(另煎30~4min);羚羊角、水牛角(单独煎煮2~3h)兑服液体中药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冲服贵细中药雷丸、蕲蛇、三七、羚羊角、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煎汤代水质松泡、量大,或泥土类葫芦壳、灶心土(先煎15~25min,去渣取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用时捣碎种子类中药苦杏仁、牛蒡子、瓜蒌子、芥子、决明子、豆蔻、桃仁11.中西药在药动学上的联用影响吸收细胞膜稳定性:①含鞣质的,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麻仁丸、牛黄解毒片、七厘散+利福平、红霉素、士的宁②炭+生物碱、酶③果胶(六味地黄丸、人参归脾丸、山茱萸)+林可霉素胃肠道稳定性:①金属离子+四环素②生物碱(麻黄碱、莨菪碱)+红霉素、洋地黄类药物影响分布耳毒性: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肝毒性:鞣质+磺胺;易中毒:银杏叶+地高辛影响代谢酶促:酒酶抑:①含鞣质(五倍子、大黄、石榴皮、虎杖、诃子、山茱萸、地榆、侧柏叶)+酶②麻黄碱(大活络丹、千柏鼻炎片、蛤蚧定喘丸、通宣理肺丸)+呋喃唑酮、异烟肼、司来吉兰影响排泄增加排泄:①碱性中药(煅牡蛎、煅龙骨、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乌贝散、陈香露白露片)+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②红霉素+山楂③冰硼散+青霉素、磺胺类④有机酸中药(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贞子)+氢氧化铝、氢氧化钙、碳酸钙、枸橼酸镁、碳酸氢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减少排泄:有机酸中药+磺胺类、大环内脂类、利福平、阿司匹林12.常见中药品种的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白矾急性:口腔、喉头烧伤;慢性:阿尔茨海默症,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胆矾口涎、呕吐物、粪便蓝绿色,依地酸二钠解救蜈蚣酱油尿、黑便细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苦杏仁瞳孔散大,最终呼吸中枢麻痹而死罂粟壳针尖样瞳孔,解救用烯丙吗啡黄药子主要为肝毒性,一般常见症状为乏力、纳差,尿黄、头晕、厌油腻,巩膜、皮肤黄染,严重者表现为急性肝炎等,有的患者伴有胆囊炎香加皮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心率减慢、早搏、房室传导阻滞;解救禁用钙剂、肾上腺素药蓖麻子潜伏期4~8小时;肝肾系统损害雷公藤生殖系统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苍耳子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肝肿大、消化道出血鸦胆子泌尿系统尿量减少,双肾刺痛吴茱萸视力障碍,错觉,脱发,孕妇易流产。

八纲之间的关系

八纲之间的关系

八纲之间的关系
八纲之间的关系
来源:转载时间:11-01-23更多关于八纲的文章
临床应用八纲辨证过程中,虽然每一纲都各自有其独特的内容,但它们之间又相互关联而不能截然分割。

如辨别表里应与寒热虚实相联系,辨别虚实又必须与表里寒热相联系。

例如表证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区别,还有表寒里热、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理变化。

表证如此,其他之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基本一样。

在一定的条件下,表里、寒热、虚实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如由表人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虚证转实,实证转虚等。

有的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病势趋于寒极和热极的时候,往往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

为此,在运用八纲辨证中,既要掌握八纲其各自不同的辨、证候特点,又要注意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这样,才能对疾病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