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核算方法

合集下载

所得税会计核算理念及方法转变

所得税会计核算理念及方法转变

汪鸿艳税收与会计所得税会计核算一直遵循1994年6月29日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原规定)。

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简称新准则),与原规定比较不论在会计理论还是核算方法上都有重大变化,其变化的核心理念是资产负债观,了解这些主要变化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会计准则。

一、会计理念的转变———由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认为,某类交易发生,首先按照实现原则直接确认相关的收入和费用(未实现的不能确认),然后再根据配比原则确认收益。

即收益的确认直接依赖于收入费用的确认。

计算公式为:收益(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优点:为了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逐项计算哪些收入应当征税,哪些支出可以税前抵扣。

可以得到各种收益的明细数据。

缺点:①由于坚持实现原则,收入和费用都要追溯到原始的交易或事项所确定的数据,因此,历史成本计量成为收入费用观较为现实的计量属性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重组、合并等现象大量发生,资产重估越来越频繁,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背离其账面价值,历史成本计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②收入费用观强调配比原则,以利润表为报表重心,而将那些不符合配比原则要求但又会对企业的收入或费用产生影响的项目(待摊费用、递延支出、预计收益)等,作为跨期项目暂计到资产负债表中去,这使得资产负债表成为前后两期利润表的过渡或中介,成为利润表的附属。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并不代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各种资源的真实价值。

资产负债观认为,某类交易发生,首先确认和计量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

即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

当然,所有者投资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而造成净资产的变动,不包括在收益之中。

计算公式为: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本期所有者新增投资+本期向所有者分配。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比较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比较
获利 。
如企业在一个 期间的资产和负债发生 了与上述相反 的变化 , 则 企业 当期 的成果为亏损。因此 , 可通过计算和 比较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期末净资 产来确定一个会计 期的利润。在确定资产 变动 时 , 有者在此期间 所 的追 加投资和派给所 有者的款项 必须除外 。所 以资产负债表 法也
税费用 。 ( ) 二 理论基础
资产 负债表债务 法的理 论基础是资本维持观 , 即只有在 原资本
已得到维持或成本 已经 弥补 之后 , 才能确认损益 。资本维持观 又分
财资维和体本持种点 者为 本视一 务本持实资维两观 , 认, 应 为 l 前 资
种财务现 象 , 即包括 由所 有者投入企 业的资源 , 收益就 是一种 实物 现象,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 实际“ 生产 能力” 企业资产超过原 “ , 生产能 力” 的部分即为收益。后者 则着重考虑现实价值的资本维持 。 这两
种 观点一个重要 的区别就是 一定期 间价 格变动对 持有资产 和负债 的影响和处理上 。 企 业在一定期间所实现 的赢利或 亏损 。 必然表现为资产和负债
的变动 , 收入伴 随着资产增加 或负债减 少 , 成本 费用减少 了企业资 产 或增加 了负债 。资产和 负债 变动 引起 利润变化 的情况不 外乎 以 下 4种 :
1资产增加 , 负债 不变 , 明企业取得 了利 润; 表 2资产不 变, . 负债 减少 , 同样表 明企业获得 了利 润;
3 产和负债 都增 加 , . 资 但资产 增量大干 负债增量 , 明企 业获 表
得 了利润 ;
4资产 和负债 同减 , 资产 减量小 于负债 减量 , . 但 同样表 明企 业
接计入 当期 损益 , 而不影响 以后的会计期间。 这样, 两种方法核算下 的本期及 以后各期的递延所得税 负债 或递延所得税 资产 及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观上的递延所得税确认和计量

资产负债表观上的递延所得税确认和计量

包 括 非 时 间 性 差 异 如 果 存 在 暂 时 性 差 异 就 表 明资 产 或 负债 在 未 来 期 间会 导 致 所 得 税 流 入 或 流 出企 业 . 资产 负债 表 债 务 法要
求 确 认 为 资产 或 负债
抵 扣暂 时 性 差异 负债 不 同于资 产 , 因为 它 会 导 致 企 业 经 济 资 源 的 流 出. 尽 管这 种 不
产 产 生 的 暂 时 性 差异 为 A 一 2 一 0万 元 1A= 2 <0 一 0万元 应 为 可抵 扣暂 时性 差异 . 业 .2 企 就 该 固定 资 产 确 认 的递 延 所得 税 资 产 金 额 为 2 x 3= . 0 3 % 6 6万 元 。 当然 A - 2 0 就 1A= ,
提 取 “ 提 费 用 ” 0万 元 . 3 预 3 这 0万 元 的 预 提 费 用 是 负债 . 导 致企 业 “ 0经 济 利 益 流 入 ”这 3 . 0万 元是 预 提 的费 用 . 际上 维 修 实
应 纳税 暂 时 性 差 异 .表 明该 项 资 产 在 未 来
期 间将 导致 所 得 税 流 出企 业 .按 照 新所 得 税 会 计准 则 的要 求 .应 确 认 为递 延 所 得 税
同 , 是 我们 可 以反 过 来 思考 : 但 负债 使 企 业
经 济 利 益流 出 . 就 相 当于 “ 0经 济 利 益 流
企 业确 认 一 项 资 产 .表 明该 资 产 的 账
面 价值 在未 来 期 间 以经 济 利 益 的 形 式 流入
入” .而 它 的计 税基 础 可 以根 据 税 法 的规 定 分 析 得 到 。 样 就 可 以计 算 出由于 负债 产 生 这
面价 值 与其 计 税 基 础 之 间 的 差额 为暂 时性 差 异 . 后 根据 确 定 的所 得 税 税 率 . 认 由 然 确

所得税会计核算探讨

所得税会计核算探讨

所得税会计对暂时性差异 的定义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 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 的项 目, 照税 按
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 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 间的 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取消 了旧准则中时间性差异

计 税 基 础
税法与会计 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 了所得税会计 的出现。 会计 核算依照企业会计准则操作 , 而企业 向税务部 门缴税 时却是 以税 法 的相关规定为基准 。 由此使得会计上确认 的资产 、 负债 的账面价 值与税法确定 的不 同。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应按照会计准 则中 对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的确定方法 , 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进 行再调 整。 一般而言 , 资产在初 始取得时账 面价值和计 税基础相
号) 。
所 以该项股息收益的境外所得税实际抵免税额为2 . 35 万元 因此 ,甲公司从 乙公 司取得的股息抵免境外所得税额后实际
应 纳所 得 税 额 = 5÷( — 1% ) 5 2 . 1 万 元 8 1 5 X2%一 35 . = 5
( ) 二 非居 民企业 获取 的境外投资收益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 的 规定 , 非居 民企业 ( 外国企 业 ) 中国境 内设 立的机构( 在 场所 ) 以 可
乙公 司在A国缴纳所得税3 万元 (0 1%)根据 收益 分配方案 0 20x 5 。 乙公 司从其税后利润 10 7 万元 中按股权 比重分 给甲公 司股息8 万 5 元, 甲公司就该股息在A 国被扣缴预提所得税85 . 万元 (5x1%) 8 0 。 甲公司可抵 免所得税额 =直接抵免税额+ 间接抵免税额= . 85 +
制度解读 l oi trrt i lyI epea o P c n tn

基于资产负债观所得税会计处理研究

基于资产负债观所得税会计处理研究

会 计 收 益 不 仅 仅 包 含 企 业 的 经 营 收 益 , 包 括 直 接 计 入 所 还 有者 权益 的项 目( 主投 入 的 除外 ) 是 全 面收 益 的 概 念 。 业 , 2 0 年 财政 部 颁 布 的 新 《 业 会 计 准 则 》 引 入 了 公 允 06 企 中 它 强 调 的 是 经 济 交 易 的 实 质 , 为 企 业 的 经 济 交 易 最 终 影 认 价 值 、 值 、 现 值 等 计 量 属 性 , 覆 了 原 有 的 历 史 成 本 下 现 净 颠 根 收入 费 用 观 核 算 企 业 收 益 的 理 念 , 很 大 程 度 上 做 到 了 与 响企 业 的 资 产 和 负 债 , 据 企 业 当期 资 产 和 负 债 的 变 化 来 在 确认 和 计 量 收 益 资 产 负 债 观 主 张 的 会 计 收 益 是 全 面 的 , 国 际会 计 准 则 的 趋 同 , 用 资 产 负 债 观 核 算 企 业 收 益 , 对 采 并 它 收入 和 费 用 等 会 计 要 素 进 行 了 重 新 定 义 , 之 更 加 符 合 资 通 过 企 业 净 资 产 的 增 加 来 计 量 , 要 求 尽 可 能 采 取 公 允 价 使
产负债表债务法 。
导致所有者权 益减 少 的、 向所 有者 分 配 利润 无关 的 经济 与
20 0 6年 颁 布 的 新 《 业 会 计 准 则 》在 历 史 成 本 计 价 的 企 , 基 础 上 引 入 了公 允 价 值 、 值 、 现 值 计 价 方 式 , 保 持 收 现 净 在
会 计 报 表 概 念 基 础 — — 资 产 负 债 观 、 入 费 用 观 和 非 环 接 收 观 。其 中 , 环 接 观 , 产 负 债 表 与 利 润 表 是 各 自独 立 的 , 非 资 其 数 据 不 需 要 环 接 , 种 观 点 现 已 摒 弃 ( l ,0 4 。 目 此 wok 2 0 ) 前 , 于 所 得 税 的会 计 处理 , 部 分 国 家 和 地 区 都 采 用 或 倾 对 大 向于采用 资产 负债表 债 务法 , 已成 为 目前 国际上 对所 得 这 税 会 计 处 理方 法 的 主 流 趋 势 。而 且 ,98年 修 订 的《 际 会 19 国 计 准 则 第 1 — — 所 得 税 》 止 采 用 递 延 法 , 求 采 用 资 2号 禁 要

浅谈资产负债表观下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浅谈资产负债表观下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浅谈资产负债表观下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齐永权(单位:长春税务学院)“资产负债表观”是以资产负债表为报表中心,由期末净资产和期初净资产相比较求得当期全面收益,并据此编制业绩报告。

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这些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建立在“利润表观”的基础之上,以利润表中的利润为起点,来调整由于会计与税法因遵循原则不同而形成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从而得出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了“资产负债表观”,废除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要求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暂时性差异,然后根据确定的所得税税率,确认由这项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里的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它既包括所有时间性差异,也包括非时间性差异。

如果存在暂时性差异就表明资产或负债在未来期间会导致所得税流入或流出企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企业确认一项资产,表明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在未来期间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流入企业(用A1表示),在这些“经济利益”中有的部分在税法上是允许扣除的,也就是不产生纳税后果(用A2表示),则暂时性差异为A1—A2,若A1—A2﹥0,那么这种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表明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将导致所得税流出企业,按照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要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如,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200万元累计折旧为100万元,按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额为120万元,适应的所得税率为40%。

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为100万元,将以“预期经济利益的形式”流入企业(A1=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不产生纳税后果的那部分经济利益为200—120=80万元(A2=80万元),这样由这项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A1—A2=20万元﹥0,这20万元应为纳税暂时性差异,按照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就该固定资产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为20×40%=8万元。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观与所得税会计改革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观与所得税会计改革
趋 同, 在诸 多具 体会计准则 中都 以资产负 债表 观为基础 , 新发布 的所得税 会计准则就能充分 体现这一点 。 二、 所得税会计 改革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新的所得税 会计准则废 除 了应付税 款法 、 递延法 、 表债 损益 务法 , 采用 资产 负债表 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 法强调在每 全面
美国财务会计准 则委员会 ( A B 发布 的第 l FS ) 号财务 概念公告 , 将向投资者 等信 息使用者 提供其决 策有用 的信息确 定为 财务报 告的主导 目标。以决策 有用这一 目标为指导 , 国 F S 美 A B在 18 90
期间应纳税所得额,表现为所得税支付额减少而使经济利益流入 企业 , 相应地 , 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每一会计期末都应核定各资产、负债 年发布的第 3 号概念公告, 从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人和流出企业 项 目的暂时性差异, 并以适应税率计量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的角度定义 资产和负债 , 定义 了全 面收 益这 一会 计要素 , 并 使得 期初 、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的变化确认为一项所得税 费用 , 加上企业当期产生的应纳所得税额构成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投资者提供与其决策密切相关的未来收益情况的信息。这一系列 可见,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贯彻了资产负债表观。 通过计算暂时性差 财务概念公告的发布确立 了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中的重心地 异, 全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 将每一会计期间递延所得税 位, 资产负债表观亦取代 了损 益表 观的主流地位 。现行 的美国会 资产或负债余额的变化确认为收益 , 强调全面收益概念。 计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都倡导全面的资产负债表观。我 三、 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 基本过程 国发布的新 的会 计准则体 系基本实 现了与 国际会计 准则体 系的 ( ) 一 核算 当期所得税 费用的基 本步骤

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中的应用——以山东省上市公司为例

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中的应用——以山东省上市公司为例
二是基于资产负债观的所得税会 计在山东省上 市公 司中的应
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下 ,一些事项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原差异还未 全部转 回时又产生 了新 的差异 ,这样就会造成差异 的来源不明确 并且不容易 区分 。所以企业不仅要建立备查簿登记暂时性差异的
来源在报表附注 中予以披露 ,而且对 于在实务 中暂时性差异的形
都有体现 , 所以企业在核算 和缴纳所得税 的过程 中更 准确 、 全面。 资 产负债观下核算所得税更准确 、 简单 。 资产负债观下需要在 比较每

项资产 、 负债的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的基础上 , 通过 比较期末资产
负债表上 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与期初余额的差值 ,
本期应计提数倒挤得 出。 与之前的方法相 比较 , 更简洁明了。
用。 本 文选取 了截 止N2 o 1 2 年4 月2 5 公 布了2 0 1 1 年年报且在 山东板 块沪深两市A 股 上市的1 1 5 家上市公 司为样本 ,这 1 1 5 家上市公 司 中不包括B 股以及境外上市公 司且 不包 括2 0 1 0 年l 2 月3 1 日以后上 市的公 司 ,以此来 分析新所 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在上市公 司中的应 用情 况。 在所 分析 的1 1 5 家 山东省 上市公 司中 , 发现2 0 1 1 年存在所
核算 的的债务 重组 、 企业合并 、 资产减值等事项在新所得税会计 中
比如企业 合并 、 投资等行为 , 为了激励员工所产生的股份支付事项 等, 这些 也都会形成暂时性差异 。 从上 市公 司实际运用情况来看 ,
目前所确认 的暂时 性差异 中并没有涉及这些特殊项 目。但是在实 际中上市公 司经常会发生这些特殊业务 ,而且随着我 国经济的发 展, 这些特殊 的业务会越来 越多 , 这就需要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对 这些事项 出台更为详细 的规定 。 ( 2 )暂时 眭差异来 源难 以分清 。 在

资产负债观下所得税会计处理解析

资产负债观下所得税会计处理解析

第二 , 根据 资产 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与计税基础 的差额确 定
暂 时性差异 , 算递 延所得税 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中 : 计 递延所得 税负债 = ( 资产 的账面价值 一资产 的计 税基础 )
×所得税税率 + ( 负债 的计 税基础 一负债 的账面价值 ) ×所得
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 的账面 价值 )
用公允价值计量 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 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和 投资 性房地产来说 , 其账面价值为成 本账户 的余额加 减公允价值 变
动数额或抵扣减值准备 账户后的净额 , 而计税基 础一般 为成本
账户余额 , 即初始取得该项资产的账面余额。
负债 的账面价 值是指 该项 负债 的基 本账 户的贷方 余额加 减调增调减 ( 备抵 ) 户的差额 。负债 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 的账 账 面 价值减 去未 来期间计算 应纳税 所得额 时按照 税法 规定可 予 抵扣的金额 。因负债 的确认 与偿还一般 不会影响企业 的损益 , 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 , 以企业未来期 间计算应纳税所 所
备金额 因税法 不予认 同在计算计税基 础时则不能扣减 ; 于采 对
性差异 , 差异在 未来期 间转回时 , 该 会增加 转 回期间 的应纳税 所得额 , 即在未来期间不考虑该 事项影响 的应纳税 所得 额的基 础上, 由于该暂时性 差异 的转回 , 会进 一步增加 转回期 间的应 纳税所 得额和 应交所得税 金额 。在 应纳税 暂时 性差异产 生 当 期 , 当确认相关 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应 是指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 负债期 间的应纳 税所得额时 , 将导 致产生可抵扣金额 的暂时性 差异 。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 回时会 减少转回期 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减 少未 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 。 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 当期 , 当确认相关 的递 延所 得税资 应

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会计的研究

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会计的研究

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会计的研究摘要: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

新所得税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众多研究成果对原有准则和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促进了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限制了其短期行为,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

这一创新使得所得税核算原理、方法和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摒弃了旧准则中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提法。

作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基础的资产负债观,更加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从而使财务报表的列报更加体现“真实公允”的要求。

关键词:资产负债观;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131-0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6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

新所得税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一、选题背景美国会计师协会中的会计程序委员会1944年发布的第33号公告是第一个建议对实际发生的应付所得税进行期内和跨期的权威性会计公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9年7月发布了第12号公告《所得税会计》,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1989年1月,委员会发布了《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e33),建议采用损益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1996年国际会计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研究动态国际上,经历了一系列影响巨大的会计造假案件之后,各国会计界大多已转向对“资产负债观”的推崇。

这一基本理念的转变,导致所得税费用确认与计量的改变、导致所得税费用由原来以“利润表”为依据改为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进行核算。

新所得税准则与资产负债表观

新所得税准则与资产负债表观
信 息 的 披 露 等 方 面 进 行 了规 范 , 除 了应 付 税 款 法 、 延 法 、 废 递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其 体 现 了 与 国 际 所 得 税 会 计 准 则 的 趋
同。 另 一 方 面,在 会 计 理 念 上 改 变 了以 前重 利 润 表 轻 资 产 负 债 表 的 观念 ,比 以往 更 强 调对 资产 负 债 表 的 真 实 反 映 。 F S0 A 1 9从 1 8 9 7年 开 始 运 用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I S 2则 从 A 1
项 所 引 发 的 未 来 期 间 所 得 税 的流 入 或 流 出 给 企 业 造 成 的 影 响, 即 确认 和计 量 递 延 所 得税 资产 或 负 债 。并 且 以本 期 产 生 也 的应 纳 所 得 税 加 上 期 初 、期 末 递 延 所 得 税 资产 和负 债 余 息 的有 用 性 。人 们 的 注 意 力也 从 利 润 表 转 移 到 资产 负 债 表上 。资 产 负 债 表资 产 负 债 观 是 基 于 资 产
损 益表 债 务 法 , 面 采 用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 计 重 心 由 原来 全 会 的 以损 益 表 为 重 心 转 向 了 以 资产 负 债 表 为 重心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强 词 在 每 一 会 计 期 间 确认 和 计 量 业 已发 生 的交 易 和 事
和 负 债 的 变 动计 量 企 业 收 益 .当 资 产 的 价值 增 加 或 负 债 的 价
值 减 少 时,会 产生 收 益 。 收 入 费用 观 相 比,资产 负 债 观 更 注 与 重 交 易 和 事项 的实 质.要 求 首 先 界 定 每 笔 交 易 和 事项 发 生 后 对 企 业 资 产 和 负债 变化 的影 响 。确 保 了 企业 各 时 点 上 的 资 产 和 负 债 存 量 的 真实 准确 ,为 确 定 某 一 期 间 流 量 概 念 的 收 入 和 费 用 提 供 了 可靠 的基 础 。提 供 的 收 益 总 额 信 息 相 关 性 强 。 此 外 ,资 产 负 债 观 从 资 产 与 负 债 的 定 义 出发 ,强 调 在 每 一 会 计 期 间 确认 和计 量 已 发生 的交 易 和 事 项所 引发 的未 来 期 间 所 得

所得税核算方法有哪些

所得税核算方法有哪些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所得税核算方法有哪些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新所得税准则废除了原有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要求企业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暂时性差异,并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全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

目前,由于新所得税法与新所得税准则之间产生差异的项目越来越多,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理念的引入,因此,所得税费用的核算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由于新准则下所得税不仅仅是费用,甚至可能是所得税收益,这对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新的所得税费用核算方法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从而确定递延所得税的方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重点在于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每一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引发的未来所得税的流入或流出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一个“计税基础”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计税基础”不同于“纳税基础”。

由于计税基础这个概念缺乏逻辑基础,因此“资产的计税基础”通常较好理解,而负债的。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当期金额=(当期收入-按税法确认 的可税前抵扣的第一年累计折旧)×适用税率
但是由于按税法第一年计提的累计折旧金额≠同期会计上确认的累计 折旧,因此为了同时反映当期所得税费用,即所得税费用=(收入-会计 上确认可税前抵扣的第一年折异进行反映。 由于第一年税法上确认的累计折旧大于会计上确认的累计折旧,因 此,未来 9年税法上确认的累计折旧就小于会计上确认的累计折旧,即 税法上未来确认的可抵扣金额小于会计上确认的可抵扣金额,使企业未 来纳税义务增加,于是企业于当期产生一项未来多缴纳所得税而导致经 济利益流出企业的负债,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反映。企业于第 1年 末的会计分录为:
下面具体以固定资产和预计负债为例剖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原 理。
【例 1】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 1 000万元, 使用年限为 10年, 会计处 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 企业在计税时对该 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净残值为 0.第 1年末, 未计提减值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准备,假设企业当期利润总额为 2 000万元,且不存在其他任何税前调整 项目,则情况如下:
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原值-会计上第一年的累计折旧=未来 9 年的 累计折旧
计税基础=原值-税法上第一年的累计折旧=未来 9年的累计折旧 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税法上第一年的累计折旧-会计上第 一年的累计折旧,即: 税法上当期可税前抵扣的金额-会计上当期可税 前抵扣的金额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财政部 2006年 2 月 15日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废除了应付税款法、 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本实现了与国 际会计准则体系中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趋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核算

年 ;2 企业一批存货 , () 原账 面价值为10 万元 , 00 估计其可变现净值 为60 0 万元 , 计提 了存货跌价准备4 0 0 万元 。 企业原所得税核算采用
应付税款法 , 所得税税率为2 %。 5
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 使所得税计算更加简单 、 准确 、 易于操作。 笔者从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 的基本原理人手 , 资 对 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
元, 该公 司适用的所得 税税 率为2 %,0 9 5 2 0 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
项 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 在的差异有:120 年3 日对一 ( )0 9 月2
项 固定资产计提 了减值准备2 万元 ,其他 固定 资产 无异动事项 ; 0 () 2 向四川灾 区企业直接捐赠现金10 0 万元 ;3 当年发生技术开发 ()
10 20 ( 0 — 00×1 ) × 5 9 0×2%= 3 .( 元 ) 0—0+4020 % ] 2 %= 5 5 2 75 万
天河公司2 0 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 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表 09
负债观” 定义 , 因而所得税费用 的计算也应从递延所得税 资产 和递
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出发倒挤推算 , 具体核算程序如下 :
第一 , 确定资产 和负债账面价值。 指企业资产负债表 日资产负
债表 中列示的金额 , 而非原账面价值 。
其计 税基础仍为 10 万元 , 货的账面净值小 于其计税基础 10 00 存 0 万元 ,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上 述两项差额应计算确认首次新 会计 准则执行 日的一项递延所得税 资产 , 相应调整企业的盈余公 积, 递延所得税 资产 为3 . 万元 [4 +10 × 5 ] 相应 的会 65 2 ( 5 0 ) 2 %) ,

浅谈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中的应用

浅谈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中的应用

其次 ,资产负债 观侧重 于依赖 资产负 债表 』 的数 二 据 ,这 种观念认 为如果 资产负 债表信息 不完整 或不 可 靠 , 利润表信 息必然不 完整且 没用 , 则 因此认 为资产负
债表是会 计准则规 范 的重点和一 切会计 核算 的首要 出 发点 。损益观则侧 重于依 赖利润表上 的数据 , 为 即使 认 资产负债表信息出现偏差 , 利润表信息也 可以保证完整
益。损益观则要求在交易或 事项发 生后 , 直接确认 由其 引起 的收入 和费用 的变化 , 并得 出该 项交易或事项 的净 收益 , 然后再将之分摊计人到相应的资产和负债 中去。
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 这是 资产负债 观在所得税 会计 中的充分应用 。
以前 的损益表 债务法 把本期 由于时 间性 差 异产生 的纳税影 响的金 额 , 递延 和分配 到 以后 各期 , 同时转 并 回已确认 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 的影响金额 , 在所得税 率 变更时 , 需要调整递延税款账 面余额 。损益表债务法 最 大的特点是以损益表为导 向 , 映时间性差异的所得 反 税影 响数 , ・ 其他非时间性暂时性差异 只能作为永久性差
益观则直接确认 已实现 的每笔 收入和费用 , 而根据 配 进 比原则确定 收益 。
从 以上 比较我们可 以看 出 , 资产 负债观和损益 观它 们 的根本差别 在于资 产负债观关 注资 产和负债 的变动 来计量 收益 ,它视会计为一种计 量资产和负债 的手段 , 其 目的是通过 定期 和经常地估 价来计 量各项 资产 和负 债 的价 值乃至整个企业 的价值 , 因此认 为企业净资产 的
浅谈 资产 负债观在 所
葛莉莉


资产 负债所得税》 明确规定执行新 准则的企 业必须采用资

资产负债观下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解析

资产负债观下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解析

资产负债观下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解析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168-02摘要为帮助会计人员理解所得税核算准则,本文通过讲解资产负债观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理论,分析暂时性差异的实质,对所得税核算进行探讨,便于相关人士进行所得税核算。

关键词资产负债观暂时性差异会计处理为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2008年我国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随着它的实施,掌握新的所得税核算方法摆在了所有会计人员面前。

这一新的核算方法较之以前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其理念、分析思路和处理方法都有较大变化,鉴于理解和掌握新的所得税核算方法有一定难度,本文从加强新所得税核算的理论认识出发,通过分析暂时性差异的实质确定暂时性差异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核算企业所得税作一探讨,旨在帮助相关人士更好的理解所得税核算。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核算的思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首先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每一项应税业务,比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和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将两者之间的差额按本质区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计算确定应交所得税,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核算最关键步骤便是分析差额的实质,然后判断递延所得税核算应运用的会计科目,从而正确核算企业所得税。

在核算所得税时,要先理解会计与税法的关系,注意暂时性差异的发生与转回一般只会造成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税之间互相转换,不会影响企业所得税费用总额,它只存在时点缴纳的差异,本文中的“多缴”,“少缴”只是相对当期而言,暂时性差异是站在未来的角度定义的,也就是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或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它们对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相反。

基于资产负债表观的所得税会计分析

基于资产负债表观的所得税会计分析

和负债的角度分 析会计 收益 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反映的是某 个时点上存 在的此类差异 。从暂时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的范 围来
看, 所有 的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 差异 , 暂时性差异除了包括 时间 性 差异 , 还包括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 I 生差异 , 其他暂时 『差异是对 生 资产或负债进行直接调整造成 的 , 主要包括 : 初始确认时 , 一项资
财务状况。 最后 , 两者的递延 所得税核算方式不 同。 利润表债务法 下从收入费用观 出发 , 首先确认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 费用 , 而递延
所得税 ( 递延税款 ) 是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 费用的差额 , 是倒轧 出
( ) 时性 差异 《 业会计准 则第 1 号—— 所得税 》 二 暂 企 8 同
陈仕清
人和费用提供 了可靠 的基础 ,提供 的收益总额信息相关性强。此 外, 资产 负债表观从资产与负债 的定义出发 , 强调在每一会计期 间 确认和计量 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 引发 的未来期间所得税 的流入 或流 出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影 响 ,即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和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再通 过计算得 到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
业会计准则 与国际趋同的思想 , 适应会计 国际化的需要 。我 国在新 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 中全面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其体现了与 国际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趋同。一方面 , 在会计 理念上改变 了以前重 利润表轻资产负债表的观念 , 比以往更强调对资产 负债表的真实反
映 。F S 0 A 19从 18 开始 运用 资产 负债表 债务 法 , S 2则从 9 7年 I 1 A
规定保持 了一致。而损益表债 务法 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 间, 但在 以后一期或若干期 内能够转 回, 收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 差异 , 可计 算当期的影响 , 不能直接 反映对未来 的影 响 , 不能处理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核算
也会存 在 以下 问题 : 1 . 递延所得税 的确认具有 一定的实际操作 难度 。操
5 7
会导 致未来期 间纳税义务减 少的 , 我们 可以理解为带来 未来 经济利益 的流人 ,则确认 为可抵扣暂 时 陛差异 , 将 它乘 以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 资产 ; 若 当期应 纳 的税额会
增加 未来 纳税义务 , 我们可 以理解 为带来未 来经济利益 的流出 , 则 确认 为应纳税 暂 时性 差异 , 将 它乘 以税 率得
计准则与税法服务 的对象各 不相同 , 会计准则 与税 法二 者在会计要素 的确认 、 财务信 息的填报方面存在差 异是
客观必然 的。如果无视两者 的差异 , 反而会使会计 信息 有失偏颇 。该种方法下 , 所得 税费用金额 的确认 没有等 同于当期应纳税额 , 所得税 的会计 核算没有完全遵 从税
于当期应纳企业所得税加上递延所 得税 。 所得税费用 的
确认 , 除了要考 虑 当期 的纳税 义务 , 要确认 当期 的应纳 所得税外 , 还必须考虑履行 当期纳税义务 给未来带来 的 是经济利益 的流人或 流出 ,凭此来确认递 延所得税 , 只 有当期应纳所得税和递延所 得税确定 了 , 才 能确定 当期 的所得 税费用 。它 的理论基 础是 确认 当期 所得税 费用 时, 遵循 了会计 核算 的全局 观 , 体 现 了所 得税 费用核算 过程 中的资产负债观 。 企业在年终进行所得税 核算之前 , 必须 先进行所得 税 的汇算清缴 。 当期应 纳税 额的计算完全遵从 于所得税 税 法的规定 ,与企业年终 向税务机关 申报 的金额一致 。 所 得税费用核算 的难点应该是递延 所得税 的确认 。 递延 所得税 主要 与暂 时性 差异 相关 ,它分为 递延所 得税 资 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两 大类 。在分析差 异是否属于暂 时 性差异 , 确认 当期递延 所得税 时 , 主要需 考虑 当期应 纳 的税 额对未来期 间纳税产 生的影响 。 若 当期应纳 的税额 对未来期间( 资产 、 负债 的使 用或存续期 间 ) 纳税不产 生 影响 , 或者说 当期发生 的所得 税 费用 , 不 会给未来 期 间

会计实务: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会计实务: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如下所示:
 对于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收益表递延法、收益表债务法等多种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陛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

从资产负债表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某项资产的一定期间内,该项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在这一期间内,就该项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
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RTHERNECONOMY财会审计在会计管理上应发挥其重要作用,可考虑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申诉制度和会计主管任免审批制度,并以法令形式颁布。

会计人员因抵制违反《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行为而被解雇,或受降职等处分的,可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诉,财政部门调查核实后,下达会计争议裁决书,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企业任免会计主管须向财政部门提交任免意见书,说明原因,会计主管如有不同意见,同样可以申诉,不服会计争议裁决的,可以向上一级财政部门申诉。

(二)健全法律法规和会计监督体系《会计法》从1985年首次出台实施到1993年初次修改,直到这一次的再修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从健全法规制度入手,必须从源头抓起,把《会计法》的执行落实到实处。

这是从法制角度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首先,企业内部要建立以内部审核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发挥对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管作用。

其次,要加大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法,对于查出的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依法处置,并坚决杜绝检查中的钱权交易,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

第三,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发挥其社会监督职能。

要搞好会计师事务所的自身建设,严格执业标准,强化风险意识及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依法执业。

清除一批严重违反执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对出具虚假报告或作伪证者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执业水平。

首先,加强对会计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培养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的优良品质和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鼓励其在职业活动中广泛地接触社会,勤于实践,勇于探索,脚踏实地地干事业。

其次,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财经法律、法规、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认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不断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同时,还应引导会计人员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三,单位在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检查时,会计人员应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会计人员从我做起,勇于担当起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责,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会计信息质量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总之,经济越发达,信息越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更为直接和突出。

会计信息成为人们判断社会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依据,企事业单位要在做好事后综合反映信息的同时,积极在事前全面准确地提供各种会计信息。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核算方法杨曙(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上海200433)[摘要]根据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旧准则所规定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转变为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本文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在财务会计的两种目标,即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指导下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差别,详细剖析了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进而阐述了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意义。

[关键字]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一、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收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在于所依据的会计报表基础观念不同,而会计报表基础观念又决定于会计目标。

1940年,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其著作《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总结当时的会计实务,系统论述了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完善了当期收益的确认、计量原则和计量方法,从而确立了损益表观的主流地位。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企业只能依靠向众多分散的投资者出售股票才能满足巨额的资金需求,股权的分散使企业的权力由股东向管理层转移。

当股东向股权分散的大型公司投入资金时,基本赋予了公司经营者全部控制和使用其财务资本的权利,股东主要进行选择购买和出售公司股票的决策,以获得投资收益。

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公司只有公布有助于投资者判断公司未来收益情况的有用信息,才能吸引投资者购买公司的股票,降低公司的筹资成本。

证券市场的发展促使企业更为积极地公布信息,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第1号财务概念公告,将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确定为财务报告的主导目标。

以决策有用这一目标为指导,FASB在1980年发布的第3号概念公告,从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角度定义资产和负债,并定义了全面收益这一会计要素。

按照FASB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全面收益的概念,即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本期业主投资,从而使71北方经济・2006年第10期资产负债表替代损益表反映企业的收益,资产负债观亦取代了收入费用观。

资产负债观把会计看成一种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定期和经常地估价来计量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因此认为企业净资产的保持和增值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资产负债表加以反映,损益表的确定仅是计价过程的一个副产品。

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强调全面收益,收益由净资产的期初期末余额之差产生。

而收入费用观则认为收益指标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将会计视为一个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过程,其真正的目的不在于确定企业的价值,而在于确定一定时期的收益。

收入费用观以损益表为重心,强调当期收益,收益由当期收入和费用配比得来。

收入费用观认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并不代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各种资源的真实价值。

在这种观念下,资产负债表被用来汇集配比过程剩下的等待配比的项目。

理论的发展以实务为基础,实务的发展又指导着理论的前进。

在实务界中,经历了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会计丑闻之后,人们意识到只有资产才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净资产的增值能带来收益,因此,人们开始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资产负债表。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针对会计准则改革的报告中呼吁,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指出:在准则制定特别是在确立目标导向的体系时,FASB采用收入费用观是不恰当的。

而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述,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

二、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区别新旧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实质性区别在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下对引起会计和税法差异的定义不同。

收入费用观认为时间性差异引起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的差额。

根据原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时间性差异是指某一个时期的纳税所得和会计收益之间的差额。

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时间,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转回,其着眼点在于损益表,是从损益类项目收入和费用的会计确认标准与税法确认标准的差别出发来考虑的。

由于时间性差异是由于收入和费用计入的会计期间不同引起的,因而可以认为其反映的是一个当期的概念。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计税基础的概念。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

资产负债观则认为暂时性差异引起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的差额。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定义,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

如一台设备成本为10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已在当年和以前期间抵扣),剩余成本将在未来期间予以抵扣,则该项设备的税基为6000元。

若其重估价为7000元,则有1000元的暂时性差异产生。

一项负债的税基是其账面金额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的金额。

如:如果一笔500万的广告费用支出中有300万不得税前抵扣,则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我们会把税前利润调增300万。

因此,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可抵扣的金额,这个剩余的不可抵扣的300万即是这笔费用支出的计税基础。

由此可见,暂时性差异着眼点是资产负债表,是从资产负债表项目资产和负债的会计计量标准和税法计量标准的差别出发来考虑的。

资产负债观下,暂时性差异反映的是截止某一时点资产和负债计入会计收益和应纳所得的差异,是与截止该时点我们估计的未来与该项资产和负债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动情况相联系的,因而是一个累积的概念。

例如,某公司于2004年末购入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20000元,无残值,会计上按4年计提折旧,而税法则要求按5年计提。

则该企业由该项固定资产引起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分别如下表所示:表1:时间性差异NORTHERNECONOMY财会审计72北方经济・2006年第10期北方经济・2006年第10期通过两个表格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时间性差异反映的是一段期间内产生或转回的差异,是一个当期的概念,符合利润表强调当期收益的观念;而暂时性差异强调截止某一时点的差异,是一个累积的概念,不仅包括了当期差异,也包括了以前若干期差异的累积金额。

从资产负债出发,符合全面收益的概念。

从定义可以看出,所有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但有些暂时性差异则不是时间性差异。

所有影响收益的经济活动都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暂时性差异从资产负债项目出发,考虑了那些影响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但不计入收入费用的经济活动。

不属于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最典型的例子即资产评估增值,评估增值调增资产账面价值,并直接计入权益。

同时,税务部门不调整其计税基础。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这个定义,一项资产的确认意味着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在未来期间会以经济利益形式收回。

如果该经济利益是应税的,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税法上允许抵扣该经济利益的金额。

如果在未来期间允许抵扣的金额小于应纳税经济利益的金额,即计税基础小于账面价值,则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反之则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项负债的确认意味着该负债的账面价值在未来期间将通过经济利益的流出予以清偿。

如果该种流出可以抵扣,即不对该部分予以征税;如果不得抵扣,即意味着应对该项负债予以征税。

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可抵扣的金额,这个剩余的不可抵扣的即为计税基础,可抵扣部分则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