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太空诱变后代农艺性状调查及品质分析

合集下载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若干性状的比较研究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若干性状的比较研究


青 海大 学学报
第2 9卷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供试 材料 .
随机抽取 6个 春性 品种 ( 6 4 4 8 1 、6号 、 3 A D 、 g一5 5 2号 、 U) 6个 半 冬 性 品种 ( 、4 Q 和 中双 9号 、 油 浙
78 华双 3号 、 5、 中双 l 0号 、40 沪 油 l 803、 2号 ) 为 供 试 材 料 。 叶 绿 素 测 定 了 其 中 的 5个 春 性 品种 作
s t c .c it rm dsaei ie n eo p s(piga dsm —wne)o Bas anp s i a et S sl o ou i s df r t ct e sr n e i it sn o e i e n fe y n r f rs c au i
L. i v s ae y t e f l e tmeh d n e g t d b h e d ts t o s,s e to oo tr a d i c ltn tl t o t p c t i p c rph t me e n no u ai g sak wi to h ik a h
1 2 3 茵核 病 的鉴定及 数据 处理 . .
菌核 病鉴定 采用 的是 花期牙 签茎杆 接种 法 J 。将牙 签置 于盛有 P D培养 液 的烧 瓶 中 , 浸泡 2 , 4h 然
后经灭菌后备用。将病菌接种到 P A平板中央, D 把备用的牙签呈放射状均匀摆放在圆片周围, 每个培
养 皿 2 。 当供 试油菜 盛花期 时 , 田间用直 径为 3m 0根 在 m消 毒铁钉 在离 地 3 m 的茎 杆处钻 孔 , 0c 最后将
收稿 日期 :0 1— 9一叭 21 0

《2024年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染色体遗传及后代核型分析研究》范文

《2024年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染色体遗传及后代核型分析研究》范文

《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染色体遗传及后代核型分析研究》篇一一、引言甘蓝型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遗传特性和染色体组成的研究对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的培育与遗传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为研究对象,对其染色体遗传特性及后代核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油菜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本研究选用的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样本均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经过严格筛选和鉴定,确保样本的纯度和代表性。

(二)方法1. 染色体遗传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对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组成和遗传特性进行分析。

2. 后代核型分析:通过对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自交后代的核型进行分析,了解其后代的遗传稳定性和染色体组成特点。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染色体遗传分析1. 染色体组成: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我们发现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组成复杂,包括A、C、D等多个亚基因组。

其中,A亚基因组主要来源于甘蓝,C和D亚基因组则来源于其他近缘物种。

2. 遗传特性:通过遗传分析,我们发现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的遗传稳定性较高,不同世代间染色体组成差异较小。

同时,其基因组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为培育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二)后代核型分析1. 核型特点:自交后代的核型与亲本相似,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其中,部分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与亲本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其可能具有新的遗传特性。

2. 遗传稳定性:通过对自交后代的长期观察和统计,我们发现其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较高,能够保持一定的染色体组成稳定性。

这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讨论与结论(一)讨论本研究发现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组成复杂,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

然而,其后代核型的变异程度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遗传机制和变异的规律性。

此外,本研究仅对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的某些特定时期进行了分析,对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染色体组成变化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验地选择
靖杂 2 2 号和 G Y 一 2 最长.较对照品种甘南 4号晚熟 2 6 天 。对照品种甘南 4 号最短 .为 l 0 l 天,其余品种生育
1 2 ~ 在夏河 县达麦 乡马莲滩村 .海拔 高度 2 8 7 0 m , 期1 . 2 主要性状比较 年平均气温 2 . 8 ℃,年降水量 5 8 6 m m左右 ,无霜期 4 5 天, 2 考种 结果 ( 表2 ) 表 明 ,株 高 1 2 8 ~ 1 4 7 e m,青 杂 4 号
青杂 4号 1 5 / 4 青杂 7 号 1 5 / 4
2 8 6 1 5 / 4
产量结 果 ( 表3 )表 明: 参试 品系 6个 , 折合 产量 1 0 3 . 7 ~ 1 9 2 . 5 k g / 6 6 7 m 2 之 间. 3 个参试品系较甘南 4
号 ( 以下简称 C K )增 产 。增产幅度为 6 . 5 % 4 0 . O %
粒, 对照最少,为 l 9 . 7 粒 。其余品种在 2 5 ~ 2 7 粒之间;千
粒重 最高 的是青 杂 4号 ,为 3 . 6 5 g ,对照 甘南 4 号 最低 ,
日出苗 ,在 3 — 5 片真叶时间苗定苗,保苗 6 万 ̄/ 6 6 7 m 2 ,
机取 1 O 株进行室 内考种
. 0 1 g ,其余品种在 3 . 0 2 3 . 5 7 g 之间:单株粒重最高的 小区留苗 1 3 5 0 株左右。在油菜收获前 3 5 d ,每个小区随 为 3 是青杂 4 号和2 8 6 ,为 7 . 0 g ,最低 的是对照品种 ,为 5 . 5 g , 其余品种在 5 . 8 6 . 0 g 之间。
2 . 3 产量差异 比较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分析陈忠;陈正福;李朝霞;王玮;唐容;王通强【摘要】以不同来源的51份甘蓝型黄籽油莱种质为材料,对粒重、色泽、蛋白质、硫甙和芥酸含量等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间千粒重差异大,变幅在1.54~4.76 g之间,平均为3.65 g,多数集中在3.4~3.8 g之间;影响种皮色泽的主要是黑色素和花色素;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高花色素类、高黑色素类和低色素3个类群;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含油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子舍油量为31.8%~46.4%,蛋白质含量为23%~34.9%,芥酸含量为0.56%~5.40%,硫甙含量为6.95%~76.43%;且种子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含量与硫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硫甙含量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51 yellow-seeded rapeseed lines (B.napes L.)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ources were used to analyze seed weight, color and contents of protein,glucosinolate and erucic aci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ousand seed weight was obvious in different germplasm resources, the thousand seed weight was 3.65 g on average and ranged from 1.54 g to 4.76 g, most concentrated at 3.4 to 3.8 g.The anthocyanin and melani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igments in testa and the seed coat color was classified into 3 groups, high anthocyan,high melanin and low pigment, according todifferent pigment contents.The oil content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ed color ranging, and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tein content.The contents of oil, protein, glucosinolate and erucic acid were 31.8% to 46.4%, 23% to 34.9% ,0.56% to 5.40% and 6.95% to 76.43% respectively.The oilcontent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tein content, the erucic acid content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lucosinolate content and the glucosinolate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il content.【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1(030)004【总页数】5页(P50-53,57)【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黄籽;遗传多样性;颜色;色素【作者】陈忠;陈正福;李朝霞;王玮;唐容;王通强【作者单位】贵州省思南县农牧科技局,贵州,思南,565100;贵州省铜仁地区种子管理站,贵州,铜仁,554300;贵州省铜仁地区种子管理站,贵州,铜仁,554300;贵州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丰富的种质资源是选育强优势杂交组合的基础,广泛了解现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非常必要,有利于选配亲本和提高育种预见性。

甘蓝型油菜优良亲本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甘蓝型油菜优良亲本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21 0 1年 1 2月
中 国油 料作物学 报
C ieejun l f ico ce cs hn s ra o l rpsin e o o
2 1 ,3 6 :4 0 13 ( ) 5 5—5 9 4
甘蓝型油菜优 良亲本对杂种后代产量 f状 的遗传效应分析 生
李少钦 王健胜 张文学 李殿 荣 , , , , 郑心 , 1陕 陕西 大荔 ,115; . 75 0 2 平顶山学院 , 河南 平顶 山,60 0 4 70 )
摘要 : 采用 MI Q E 1 统计方法及 A N U () D模 型 , 1 对 1个甘蓝型油菜优 良亲本和 F 的 1 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遗 . 2个
传分析 。结果表明 :2 产量性状存在着极显著 的加性效应 和显性效应 , 1个 且都存在与环境的互作 ; 千粒重 的广 义遗
b l y a d b o d s n e h r a i t . Al ye d tat h d h tr ss fwhc l n e g t eg to f cie b a - i t n r a e s e i b l y i t i l il r i a e e o i ,o ih p a th ih ,h ih fef t r n s e v c e ,n mb ro i q e o ef s —b a c h s u e fs i u sf r h rt r n h,n mb ro e d e i q e, il e l n y c lu a in h v e l t i u e fs e sp rsl u y ed p rp a t a c l t a et i b o h
Ab t a t n e t n e a a y i f1 i l r i o e i a e e d p r n s a d t e rF r o d c e y s r c :I h r a c n lss o 2 ye d t t fr 1 l e r p s e a e t n h i l i as 1 t we e c n u td b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㊀2018,30(3):7 10ActaAgriculturaeJiangxi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http://www.jxnyxb.comDOI:10.19386/j.cnki.jxnyxb.2018.03.02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倪正斌1,王陈燕2,孙雪辉1,吴昌庚1,孙红芹1,万林生1,严国红1∗㊀㊀收稿日期:2017-11-07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5)1005-3-1];农业部沿海盐碱地科学观测实验站开放课题(YHS201609);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15GA690121)㊂作者简介:倪正斌(1985─),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㊂∗通讯作者:严国红㊂(1.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5;2.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农业委员会,江苏盐城224005)摘㊀要:2016 2017年在江苏盐城对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㊂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介于0.09 0.72,以二次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以角果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甘蓝型油菜的产量与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㊁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在主成分分析获得的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数有关,第2㊁3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性状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有关,这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69%㊂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S565.4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1-8581(2018)03-0007-04CorrelationandPrincipalComponentAnalysesofMainAgronomicTraitsinBrassicanapusNIZheng-bin1,WANGChen-yan2,SUNXue-hui1,WUChang-geng1,SUNHong-qin1,WANLin-sheng1,YANGuo-hong1∗(1.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inCoastalAreaofJiangsu,Yancheng224005,China;2.AgriculturalCommitteeofTinghuDistrict,YanchengCity,JiangsuProvince,Yancheng224005,China)Abstract:Thecorrelationanalysisand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of11majoragronomictraitsin12rapeseed(BrassicanapusL.)varieties(combinations)werecarriedoutinYanchengcity,Jiangsuprovinceduring2016 2017.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reweregreatdifferencesinthemainagronomictraitsamong12rapeseedvarieties(combinations),andthenumberofsecondarybrancheshadthebiggestvariationcoefficient(0.72),whilethepodlengthhadthesmallestone(0.09);theyieldofrapeseedwassignificantlyand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numberofthefirstbranches,thenumberofsecondarybranches,andthenumberofpodsperplant;amongthe4principalcomponentsobtainedby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thefirstprincipalcomponentwasmainlyrelatedtothenumberofpods,thesecondandthirdprincipalcomponentsweremainlyrelatedtothecharac⁃tersofpods,thefourthprincipalcomponentwasmainlyrelatedtotheyield,andtheaccumulatedcontributionrateofthese4prin⁃cipalcomponentsreached85.69%.Keywords:Brassicanapus;Agronomictrait;Correlationanalysis;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㊀㊀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是重要的食用油和饲料来源,其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60万hm2左右,其产量占到国产食用植物油的45%左右㊂在油菜育种中,油菜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考察和分析是进行育种亲本筛选和配制优良杂交组合的基础,油菜的大部分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由于基因的一因多效和连锁,这些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㊂同时,通过对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可以较好地掌握油菜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为高效开展重要目标性状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㊂为此,针对不同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的分析,前人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㊂黄华磊等[1]对2013 2014年度长江上游区17个油菜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形成的贡献大小顺序为每角果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全株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高度>株高>千粒重㊂张文英等[2]以10份长江流域种植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与油菜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植株性状中变异最大的是分枝部位,变异最小的是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主要性状有角果数和千粒重㊂其他学者[3-19]围绕油菜的农艺性状也开展了较多研究㊂虽然前人对甘蓝型油菜的农艺性状已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但由于各个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材料及目标性状不同,因此所得研究结果有所不同㊂我们选取2016 2017年度本所承担鉴定的12个油菜品种(组合),针对其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以期为油菜种质的有效利用和油菜性状的综合改良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待鉴定的12个油菜品种(组合)见表1㊂将这些材料于2016年9月种植在本研究中心试验田㊂表1㊀供试油菜材料名称和来源编号品种名称材料来源SL01苏1608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SL02盐杂341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SL0312HPB7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SL04镇13H084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SL056823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SL06PS3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SL07镇Y15028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SL08Y290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SL09瑞油501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SL10南农油590南京农业大学SL11苏6006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SL12秦优10号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2㊀试验设计及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㊁地势平坦㊁排灌方便㊁土壤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上㊁地力均匀㊁前作为水稻的田块进行区域试验,每个油菜品种(组合)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㊂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方形,小区面积20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畦㊂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2,田间管理按当地大田生产水平进行,同一试点各项栽培管理措施一致,治虫不治病㊂在油菜成熟后收获前进行田间取样,调查各个参试油菜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在收获后测产㊂1.3㊀数据分析利用Excel2016㊁SPSS20.0和MATLAB2014a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甘蓝型油菜主要性状表现从表2可以看出,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较大㊂参试材料的株高平均为158.4cm,株高表现普遍较好,其中最大株高为176.20cm,而最小株高为128.40cm,株高极差达到了47.80cm;参试材料的分枝点高度平均为40.93cm,分枝点高度表现普遍较好,其中最大分枝点高度为8.00cm,而最小分枝点高度为20.00cm,分枝点高度极差达到了38.00cm;一次分枝数平均个数为7.00,一次分枝数表现普遍较好,其中最多一次分枝数9.40个,最少一次分枝数5.60个,一次分枝数极差为3.80个;参试材料的二次分枝数平均个数为2.48个,二次分枝数表现较差,其中最大二次分枝数为6.40个,最小二次分枝数是0.40个,二次分枝数极差达到了6.00个;主轴长度和角果长度平均值分别为66.62㊁6.13cm,其极差也分别达到了26.00㊁2.00cm;参试材料主轴有效角果数㊁全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8.60个㊁303.78个和23.75粒,其极差也分别达到了23.80个㊁318.60个和10.00粒,全株角果数差异比较明显;参试材料的千粒重和产量表现也较好,平均值分别为3.48㊁3.97g,其极差分别达到了1.93㊁2.32g㊂变异系数可以比较准确客观地反映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不同农艺性状变化的大小,可以看出,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的顺序为二次分枝数>全株角果数>分枝点高度>一次分枝数>千粒重>产量>主轴长度>每角粒数>主轴有效角果数>株高>角果长度㊂表2㊀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主要性状的表现性状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株高/cm128.40176.20158.4047.8015.330.10分枝点高度/cm20.0058.0040.9338.0011.260.27一次分枝数/个5.609.407.003.801.360.19二次分枝数/个0.406.402.486.001.790.72主轴长度/cm54.0080.0066.6226.007.910.12主轴有效角果数/个54.4078.2068.6023.806.680.10全株角果数/个176.60495.20303.78318.6093.220.31角果长度/cm5.507.506.132.000.570.09每角粒数/粒19.0029.0023.7510.002.770.12千粒重/g2.874.803.481.930.550.16产量/g2.905.223.972.320.550.142.2㊀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株高与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和主轴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分枝点高度与角果长度㊁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全株角果数呈显著负相关;一次分枝数与株高㊁二次分枝数㊁主轴有效角果数㊁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8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0卷与全株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二次分枝数与一次分枝数㊁株高㊁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全株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轴有效角果数与一次分枝数㊁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㊁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分别与分枝点高度㊁角果长度呈显著㊁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轴有效角果数㊁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角果长度与每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㊂表3㊀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株高分枝点高度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主轴长度主轴有效角果数全株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分枝点高度0.101.00一次分枝数0.51∗-0.471.00二次分枝数0.57∗-0.400.62∗1.00主轴长度0.54∗0.150.090.361.00主轴有效角果数0.48-0.470.55∗0.400.131.00全株角果数0.49-0.56∗0.75∗∗0.88∗∗0.120.60∗1.00角果长度0.280.61∗0.14-0.29-0.07-0.10-0.241.00每角粒数0.140.230.420.000.020.340.090.51∗1.00千粒重-0.390.57∗-0.29-0.46-0.32-0.54∗-0.50∗0.67∗∗0.401.00产量0.48-0.050.53∗0.52∗-0.030.340.53∗0.210.03-0.23㊀注: ∗ 表示在0.05水平上相关显著; ∗∗ 表示在0.01水平上相关极显著㊂2.3㊀甘蓝型油菜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甘蓝型油菜复杂多样的农艺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育种者筛选有效性状的难度,而主成分分析可以对农艺性状进行降维,通过线性组合,提炼出较少的彼此独立的主成分,为育种者选择目标性状提供必要的信息㊂故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㊂由表4可知,在分析的11个因子中,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69%,故前4个因子可作为本研究的主成分因子㊂各个主成分有所不同,第1主成分主要由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㊁全株角果数㊁主轴有效角果数构成,这些性状都与角果数有关,所以第1主成分亦可称为角果数主成分;第2主成分主要由分枝点高度㊁角果长度㊁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构成,这些性状与角果性状关系较大,所以第2主成分亦可称为角果主成分;第3主成分主要由每角粒数构成;第4主成分主要由产量构成㊂在4个主成分中,有3个主成分与一次分枝数㊁产量有关,因此,一次分枝数㊁产量对油菜的综合表现影响较大,这2个性状可以作为候选的主要目标性状㊂表4㊀甘蓝型油菜主要性状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项目主成分F1F2F3F4F5F6F7F8F9F10F11株高0.310.29-0.400.04-0.22-0.240.44-0.23-0.35-0.33-0.27分枝点高度-0.280.37-0.370.14-0.050.420.07-0.390.250.46-0.12一次分枝数0.370.230.26-0.040.18-0.49-0.32-0.310.000.46-0.25二次分枝数0.410.01-0.110.180.490.260.210.08-0.380.280.46主轴长度0.150.07-0.67-0.340.23-0.08-0.410.380.17-0.04-0.08主轴有效角果数0.350.070.16-0.39-0.530.270.170.39-0.040.38-0.10全株角果数0.430.000.140.100.270.140.330.020.71-0.23-0.18角果长度-0.130.580.040.12-0.15-0.390.130.270.260.010.55每角粒数0.030.470.27-0.510.150.35-0.20-0.27-0.11-0.380.15千粒重-0.330.340.210.080.390.030.190.47-0.230.04-0.51产量0.270.220.060.62-0.260.28-0.510.17-0.09-0.20-0.10特征值4.502.451.471.010.680.360.280.170.070.010.00贡献率/%40.8922.2813.359.176.223.242.511.590.650.080.01累积贡献率/%40.8963.1776.5285.6991.9295.1697.6799.2699.9199.99100.00㊀㊀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在各个主成分方面的表现差异也较大,在第1主成分中,SL3和SL12的得分居前2位,表现较好;而SL10和SL11的得分居后2位,表现较差㊂在第2主成分中,SL10的得分最高,SL9的得分最低㊂在第3主成分中,SL1表现最好,SL6表现最差㊂在第4主成分中,SL32表现最好,SL4表现最差㊂3㊀小结与讨论对2016 2017年12个参试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11个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在主要农艺性状方面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单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09 0.72,其中二次分枝数的变异最9㊀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倪正斌等: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大,而角果长度的变异最小㊂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产量与一次分枝数(相关系数为0.53∗)㊁二次分枝数(相关系数为0.52∗)㊁全株角果数(相关系数为0.53∗)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㊂主成分分析共获得了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69%;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数相关,第2主成分与角果性状关系较大,第3主成分主要由每角粒数构成,第4主成分主要由产量构成;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在4个主成分上差异明显,这将为未来甘蓝型油菜育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㊂表5 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主成分得分品种(组合)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第4主成分SL1-1.61-0.422.10-0.63SL2-1.36-1.01-1.090.88SL33.600.630.521.67SL41.731.691.15-1.68SL50.69-1.90-1.05-0.69SL60.340.66-2.16-0.07SL7-0.381.310.670.37SL8-0.170.83-0.27-0.50SL91.40-2.461.261.06SL10-3.182.57-0.201.05SL11-3.34-1.850.10-0.50SL122.27-0.05-1.03-0.97㊀㊀对甘蓝型油菜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㊁分析和评价是油菜育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关键㊂在育种实践中,由于不同育种者关注的目标性状不同,因此,其围绕甘蓝型育种材料开展的研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㊂本研究发现,12个参试材料在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将为油菜育种提供有利条件㊂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株角果数㊁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与甘蓝型油菜产量的相关性较高,可见提高有效角果数可作为改善油菜产量的主要突破口之一㊂这与王健胜等[2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在同样种植密度条件下,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越多,产量越高,该结果与育种实践基本一致,因此,在甘蓝型油菜育种过程中有效处理好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的关系对甘蓝型油菜性状的综合改良比较重要㊂在主成分分析获得的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数有关,第2㊁3主成分与角果性状相关性比较高,第4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有关,可见,在未来甘蓝型油菜育种中,应该加强对角果数和角果性状的选择和改良㊂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的表现由于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同一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农艺性状的表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本研究选择的材料数量有限,因此,本研究结果只能指导本地区或者类似生态环境下甘蓝型油菜性状的选择和改良㊂另外,本研究所获得的部分研究结论还需在未来利用更丰富的甘蓝型油菜材料作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㊂参考文献:[1]黄华磊,周燕,李艳华,等.长江上游区十七个油菜品种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南方农业,2015,9(34):46-47.[2]张文英.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83-2185.[3]张晓元,江满霞.种植密度对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4):19-20.[4]李福荣.不同优质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5):41-43.[5]段秋宇,廖方全,刘士山.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35(2):167-171.[6]徐娅梅.不同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5-16.[7]王健胜.中国冬油菜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油菜育种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94-97.[8]关周博,王学芳,赵小光,等.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7):15-18.[9]姚雪雁,关周博,田建华,等.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6-7.[10]江满霞,高冰可,卢列健,等.13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4):472-474.[11]于亚强,王树彦.北方春油菜品种农艺性状评估与相关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22-25.[12]彭驰.油菜农艺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1-13.[13]周晓彬,江晶,王德鹏,等.长江中游组生产试验油菜农艺性状聚类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85-86.[14]黄益国,张学昆.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作物研究,2017,31(3):260-264.[15]王俊生,谭光轩,李成伟.12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在周口地区的表现[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98-99.[16]宋稀,刘凤兰,郑普英,等.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800-1806.[17]林宝刚,丁厚栋,张尧锋,等.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J].中国种业,2010(4):47-49.[18]丁厚栋,张尧锋,余华胜,等.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聚类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9,24(B08):103-105.[19]陈锋,张洁夫,张维,等.甘蓝型油菜亲本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表现[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2):35-38.[20]王健胜,梁亚红,侯桂玲,等.油菜育种亲本主要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147-152.(责任编辑:黄荣华)01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0卷。

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2 2型近红外 光谱 分析仪 测定 各单株 的含 油量 、芥酸含
量、 硫苷含 量和油酸含量 , 取平均数进行 统计 分析 。 1 . 数据处理方法 5 试 验 数 据 运 用 软 件 D S .1的 P 30 系统 聚类 法进 行 聚类分 析 .以欧 式距 离作 为 品种 间距
应 用到育 种工作 中 。 分析 各亲 本 的遗传 亲缘 关 系 . 高 提
于育种工作 中 。目前 . 油菜 新 品种选 育 以杂交育种 为 主1 其 亲本 和 杂交 组 合 的选 配 尤 为重 要 . 聚类 分 析 7 1 , 将
l O个 角果 测 定 其 角 果 长 (m) 每 角粒 数 ( ) 任 取 c 和 粒 ,
10 0 0粒种 子称 其 千粒重 ( ) g 。取平 均数 进行 统计 分析 。 14 品质 性 状测定 . 用德 国 B u e 公 司生产 的 vco rk r etr /
年 收集 的种质 资 源 1 7份 , 中西 德 的 4 1 其 3份 . 典 1 瑞 7
份, 国 1 法 6份 , 日本 9份 , 兰 8份 , 波 澳大利 亚 7份 , 加
基金项 目: 浙江省重大科研项 目(0 5 6 5 C1 ) 2 0 R1A 0 钾 盐 , 酸 盐 大 于 硫 酸 盐 .- t  ̄ 钠 碳 -g  ̄
目标性状 育种 的亲 本选 配效 果 .总结 出高效 的亲本选
离. 以类 平均 法 ( P MA) UG 为聚类 方法
配方法 及建立 高效 的杂交模 式 . 从而 提高 育种水 平嘲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品种 类群 划 分 以 一 次有 效 分 枝 数 、有 效 分 枝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材 料 . 试 验材 料 为 浙 江 省农 科 院作 核 所 多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ol o tn . i c ne t
Ke y wor s: d Br sc n pu asi a sL.;y lo s e elw—e d;g n tc d v r i e ei i e t s y;p g n ;c l r ime t oo
丰富 的种 质 资 源是 选 育 强优 势 杂 交 组 合 的基 础 , 广 泛 了解 现有 种 质资 源 的 遗传 多样 性 非 常 必要 , 有利 于选 配亲本 和提 高育 种预 见性 。从 现有种 植资 源 中发 掘 优异 的种 质 , 现代 育种 的主要途 径 , 甘蓝 型黄 籽 是 而 油 菜种 质 资 源 遗 传 多 样 性 的评 价 及 其 优 异 种 质 的 鉴

1 1 黄 色 3 8 39 2 17 纯 黄 58 . .5 7 67
CHEN o g ,CHEN h n -u ,LIZh o x a ,W ANG e TANG n W ANG n . in Zh n Z e gf a - i W i, Ro g , To g q a g
( . ia ueuo sadya dA ut rd csSnn uzo 6 0 C ia 1 Sn nB ra f Hubn r n q a cPo u t,ia ,G i u5 5 0 , hn ; i h 1
收稿 日期 :0 0—1 一2 21 l 5 基金项 目: 州 省 “ 五”重 大科 技 攻 关 资 助 项 目 ( 科 合 农 社 字 贵 十 黔 [0 1 10 0 -1号) 2 0 ] 13 20 。 作者简介 : 忠 (9 5 , , 陈 16 一) 男 农艺师 , 主要从事农作物种 子新 品种的 推广及运用研究 。
定 , 甘蓝 型黄 籽油 菜 资 源得 到合 理 、 分 、 效 利 用 是 充 有 的前 提和 核心 。甘 蓝 型黄 籽 油 菜 的遗 传 来 源 丰 富 , 但 对甘 蓝型 黄籽 油菜 遗 传 资 源 的研 究 还 很 缺 乏 。 因此 ,

西藏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产量及农艺性状研究

西藏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产量及农艺性状研究

内各 科研 院所 在甘 蓝型 油菜 的引种及 育种 方面 做 了大 量工 作 ,主要 涉及甘 蓝 型 油菜 的 引种 适应 性 及 栽 培技 术研 究 。围绕 着适 应性研 究 ,旦 巴 ]、王晋雄 等 针对 引进 甘蓝 型油 菜 的生育 期和 产量表 现探讨 了甘 蓝型油 菜 在西藏 种植 的可 行性 。尼 玛卓玛 和确 吉【7 等 对 引 进 的甘蓝 型 油菜进 行 栽 培技 术 的研究 ,揭示 了高 海 拔 区甘蓝 型 油 菜 达 到 成 熟 和 增 产 的栽 培 途 径 。宋 丰 萍 等 以生 育期 为基 础 ,评 价 了春播 半 冬 性 甘蓝 型 油 菜 的温光 特性 ,提 出西 藏春 播 区引 种选 择 光 温钝 感 型 半 冬 性甘蓝 型 油菜 可 以兼 顾早 熟 和高产 的育种 目标 。 目 前 西藏 生产 上应用 的品 种 均为 常 规 品 种 ,与 常规 种 相 比 ,杂交 种 能 充 分 利 用 杂 种 优 势 ,通 常表 现 为 生 长 势 强 、产量 高 、品质 优 的 优势 。因此 ,加 强 对 甘 蓝 型油 菜 杂 交种 的研 究可 以加 快西藏 油菜 生产 的发展 。宋 丰萍 等 _g 通过 对 甘蓝 型油 菜 的西藏 本 土 化 选育 ,开展 隐 性 核 不育 杂种 优势 利用 及 杂 交 种 的选 育 研究 ,并 育 成 适 应 西藏 的 隐性核 不育 两型 系“50-1 AB”,为西藏 早熟 高 产 甘蓝 型油 菜杂 交种 选育 提供 了新思 路和方 法 。另一 方 面 ,为 填 补 西 藏 油 菜 杂 交 种 的 种 植 空 白,袁 玉 婷 等l _】。-开 展 了甘蓝 型油菜 杂交 种 的引 种研 究 ,对 引进 油 菜 杂交 种进 行生 态适 应 性 和 产量 性 状 鉴定 ,以 推进 甘 蓝 型 杂 交 种 的应 用 。 经 过 前 人 不 懈 的 研 究 努 力 ,杂 交 种 的选 育 和应用 为西 藏油 菜生产 发展 向高产 、优质 、多 抗 的方 向铺 开 了道路 。为更 好 的提高 西藏杂 交 油菜育 种 效率 ,增 加 杂 交 种 产 量 及 其 广 泛 适 应 性 ,本 研 究 以 18个杂 交组 合为 试验材 料 ,采用 随机 区组 设 计 对其 田 间生 育期及 产 量表 现进 行 鉴 定 ,结 合 回归 和 通径 分 析 统 计 ,分析 甘蓝 型杂 交组合 产 量与农 艺性状 的关 系 ,以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O . 5 5 5 2 9 6 ; 其次是一次有效 分枝数 , 为0 . 4 5 0 1 8 3 ; 变异 系数 最小的是千粒重 , 为0 . 1 5 7 7 8 6 。在 不同省份所提供 的种质 资源 中,
各性状平均值差异显著 , 而且不 同省份 的品种同一性状的 变幅也不 同; 主花 絮有 效长度较 长和有效 角果数 较 多的品种主要
t i e s wi t h t h e p l a n t h e i g h t o f 1 6 0 ~1 7 9 c m. he T a u t h o r a l S O e x p l o r e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d a t e o f i n i t i a l l f o w e in r g nd a t h e k i l o — g r a i n we i g h t o r t h e s i n g l e — p l a n t y i e l d ,a n d e v lu a a t e d a n d r e c o mme n d e d s o me e l i t e r a p e s e e d g e r m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u s e d f o r b r e e d i n g .
( H y b r i d R a p e s e e d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S h a a n x i R a p e s e e d B r a n c h , N a t i o n a l O i l C r o p s G e n e t i c I m p r o v e m e n t C e n t e r , Y a n g l i n g 7 1 2 1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e r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g e n e i t c d i v e r s i t y i n a g r o n o mi c t r a i t s o f r a p e s e e d( B r a s s i c a n a p u s L . )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神舟十号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SP1代性状调查

神舟十号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SP1代性状调查

神舟十号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SP1代性状调查作者:张维等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09期摘要: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N370及宁油20号为试材,经神舟十号搭载进行航天诱变。

对搭载后的SP1代植株与未经搭载的对照植株进行发芽率、幼苗生长状况、苗期光合性状及花期性状的观察与统计,并对收取的自交种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对2个品种的发芽率、幼苗生长、苗期光合速率及种子品质影响不显著。

但宁油20号经搭载后的SP1代植株在花期时存在少量畸变株。

由此可见,甘蓝型油菜对航天诱变较不敏感,且不同品种的敏感程度有差异。

关键词:神州十号;甘蓝型油菜;航天诱变;发芽率;光合作用中图分类号: S565.4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9-0130-02收稿日期:2014-09-15油菜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我国是油菜生产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

在育种家们的推动下,甘蓝型油菜由于产量高、综合抗性强,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油菜类型。

但随着育种进程的推进,育种家手中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间的遗传背景逐渐变窄,难以育成有较大突破的品种。

将作物种子或供试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宇宙飞船,送到距地球200~400 km的太空,利用空间宇宙射线的强辐射以及高真空、微重力和交变磁场等特殊环境对其进行诱变处理,使供试材料产生有利变异,即航天诱变[1],是一种有效的作物种质创新方式。

1987年,蒋兴邨等在国内率先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等农作物种子,并在其后代中发现了遗传变异[2]。

随后全国多个研究机构竞相开展了作物种子的卫星及高空气球搭载试验,我国的航天诱变育种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十五”期间的“863”计划实施以来,先后获得水稻、小麦、棉花、番茄、青椒、芝麻、牧草等多种作物的优异新品系[3]。

本研究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系种子为试材,通过考察空间环境对油菜SP1代生理性状的影响,以期揭示空间环境对油菜的诱变效应,为油菜航天育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甘蓝型油菜新优质不育系及恢复系品质与配合力分析

甘蓝型油菜新优质不育系及恢复系品质与配合力分析

目前 国 际 菜 籽 市 场 受 到 加 拿 大 、 大 利 亚 等 澳 国 质优 价 廉 双低 菜 籽 的严 重 冲 击 。而 我 国油 菜 籽 因 此 必 须 加 速 双 低 杂 交 油 菜 育 种 进 程 , 双 低 油 而
1 材料 与方 法
试 验 选 用西 北农 林 科 技大 学 农 院新 育 成 的 双
维普资讯
西北农 业学报
2 0 ,1 2 :6 9 0 2 1 ( )8  ̄8
Ac a Ag iu r e B r aio cd n a i S n e t rc hu a o e l c ie t l i ia — s
甘 蓝 型 油 菜 新 优 质 不 育 系及 恢 复 系 品 质 与 配 合 力分 析
( Col g fAg o o y,No t l eo r n m e rhwe tS iTe h U nv riyofAg iut r n r sr s c— e ie st rc lu e a d Fo e ty,Ya l g Sh a i 71 1 0,Ch n ) ngi a nx n 20 i a
ma y p o u tv r i n r m ii g f t r . 1 0 C i a g o e t r t i h r GCA n 6 t a t . n r d c i e t at a d p o sn u u e 2 s o d r s o e wih h g e s 1 i r is
Ab t a t s r c :Th o e c mb n n b l y o i h i g o o i t a t r n l z d b o d c i g c o s s i i g a i t f e g t ma n a r n m c r is we e a a y e y c n u tn r s e i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6个农艺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6个农艺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6个农艺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作者:陈家辉,蔡磊,余坤江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22年第05期摘要:为了获得更多表型变异丰富的油菜资源,本研究以源自全国38个油菜生产地区的128份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通过测定这些品系在2020年贵阳生态环境下的株高、角果粒数、角果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利用SPSS软件进行表型变异分析、特异值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明确这些材料的表型变异丰度,并筛选特异性种质。

结果表明:128份材料在6个农艺性状上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33%~25.76%,变异幅度大小为: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度>角果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长度。

特异值分析发现,128份材料在6个性状上的极端变异品系数量大小为: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长度>株高和角果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

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角果粒数、角果长度、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953~0.982,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一次有效分枝数的相关系数为0.01,无显著相关性。

综合所有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到极端变异材料共16份,并获得株高适中、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潜力较大的宜机化油菜品系1份。

本研究结果为培育油菜高产新品种和开展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变异分析;特异值分析;相关性分析中图分类号:S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57(2022)05-0084-04国际DOI编码:10.15958/ki.sdnyswxb.2022.05.012油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全世界被广泛种植。

菜籽油占我国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7%以上,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在我国食用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1]。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菜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主要问题是产量低、品质差,年进口油菜籽约500万t[2]。

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初报

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初报

罗小龙1,刘礼明2,韩小龙2(1.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科教办,安徽六安237008;2.六安市裕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六安237009)摘要:引进并组织了部分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初步筛选了华海油1号、德新油198、德新油96、德润油8号、德旺油5号等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为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推广油菜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96(2019)10-035-02LUO Xiao -long et al.(Science and Education Offic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Yu ’anDistrict ,Lu ’an ,Anhui 237008)Abstract Some new varieties of high ⁃quality Brassica napus were introduced and tested.Some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and multi ⁃resistance varieties such as Huahaiyou No.1,Dexinyou 198,Dexinyou 96,Derunyou No.8and Dewangyou No.5were preliminarily screened ,which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Brassica napus in Yu ’an district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Key words High ⁃quality Brassica napus ;New varieties ;Identification test reliminary Report on Identification Test of New Varieties of High 鄄quality Brassica napus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初报六安市裕安区系江淮油菜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1.3万hm 2,总产约3万t 。

EMS诱变后甘蓝型油菜植株性状、种子粒重与含油量变异分析

EMS诱变后甘蓝型油菜植株性状、种子粒重与含油量变异分析

摘要: 为创建 突变 体库 , 丰 富甘蓝 型油菜 的遗 传资 源 , 利 用两种 浓度 的 甲基磺 酸 乙酯 ( E MS ) 溶液 处理甘蓝 型
油菜双低 品种浙油 1 8的种子 。经 田问观察 , M 植株在苗期 、 花期有 叶色 、 叶形 、 茎色、 花瓣 颜色 、 花瓣形状 、 花瓣 数 目、 雄 性不育和开花期 明显变异株 。测定 M, 种子 千粒 重与含油量 , 获得 2 8份大粒 ( 最 大千粒重 为 7 . 3 2 g ) 、 9份 高
B i o l o g y a n d G e n e t i c I m p r o v e m e n t f o O i l C r o p s , Mi n  ̄ t r y fA o g r i c u l t u r e , Wu h a n 4 3 0 0 6 2, C h i n a )
s e e d w e i g h t( T S W )a n d o i s e e d s .T h e g r e a t e s t T S W w a s 7 . 3 2 g ,a n d t h e h i g h e s t o i l c o n t e n t w a s
应性状 的突变频率更高 , M 种子千粒重和含油量均值都极显著小 于对 照( P< 0 . 叭) 。
关键 词 : 甘蓝型 油菜 ; 甲基磺酸 乙酯( E MS ) ; 突变 ; 千粒重 ; 含油量
中图分类号 : ¥ 5 6 5 . 4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9 0 8 4 ( 2 0 1 6 ) 0 6— 0 7 0 5— 0 8
Ph e no t y pi c v ar i a t i o n o f p l a nt ,s e e d—we i g ht a nd o i l c o nt e n t i n Br a s s i c a n a pu s i n duc e d by EM S

我国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和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我国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和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2016,38(5) :691 -698doi:10.7505/j.issn. 1007 - 9084. 2016.05.021我国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和种质创新研究进展王爱凡,康雷,李鹏飞,李再云*(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本文对我国在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及种质资源创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我国重要的油料作 物甘蓝型油菜系20世纪30、40年代由国外引人,取代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后于60、70年代大面积栽培,故遗传基 础较狭窄。

但我国的白菜和白菜型油菜、芥菜与芥菜型油菜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异类型,可为甘蓝型油菜的遗传改良提供许多所需的性状及基因,我国进行了大量的芸薹属种间(甘白、甘芥)杂交,培育出了优异品种与骨干亲本中油821、黄籽新材料、抗菌核病与根肿病新材料。

还运用组织培养与体细胞融合技术,合成许多甘蓝型油菜与其他属植物的有性及体细胞属间杂种、附加系与易位系,选育出可供育种利用的新材料、新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远缘杂交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9084(2016)05 -0691 -08Review on new germplasm development in Brassica napus through wide hybridizations in ChinaWANG Ai -fan,KANG Lei,LI Peng -fei,LI Zai -yun*( National Key Lab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y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Abstract:The achievements in novel germplasm development of Brassica napus in China are reviewed.As an important oil crop,B. napus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during 1930s and 1940s,and was started to be cultivated widely during 1960s and 1970s when replacing native species of B. rapa and B. juncea.Bottleneck of narrow genetic diversity obstructed the breeding of B. napus in China.For their wide variations of B. rapa and B. juncea,these two species became potential sources for B. napus genetic improvement by artificial synthesis and interspecific cross. During the last decades,the interspecies hybrids of B. napus with B. rapa and B. juncea were extensively made. Elite germplasm sources and cultivars were selected and used as core parents in breeding programs.The hybrids in­cluded4Zhongyou 821 ^ ,and lines with yellow seeds,resistances to stem rot and club root.By tissue culture and somatic fusion,many sexual and somatic intergenetic hybrids of B. napus from other relative species were produced. Subsequent alien additions,substitutions,translocations and introgressions were obtained.Particularly,novel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were produced by mitochondrial DNA recombination during somatic fusion,and restora­tion lines were selected by introgressing the related restoration genes from alien chromosome.Key words :Brassica napus; Germplasm;Brassica rapa;Brassica juncea;Wide hybridization我国当前大面积种植的甘蓝型油菜(服严L.,2n= 38,A A C C)最先于2〇世纪30年代引 自朝鲜,随后于40年代引自欧洲,抗日战争胜利后 引自日本(即胜利油菜)[1]。

《2024年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染色体遗传及后代核型分析研究》范文

《2024年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染色体遗传及后代核型分析研究》范文

《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染色体遗传及后代核型分析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染色体遗传学的研究逐渐成为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甘蓝型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异源三倍体特性使得其染色体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遗传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后代的核型特征及遗传规律,为进一步利用和改良甘蓝型油菜提供理论基础。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本研究选用了不同亲本组合的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作为实验材料,并对其后代进行了核型分析。

2.2 实验方法(1)染色体遗传特性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

(2)后代核型分析:采用常规的植物细胞学方法,对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后代的核型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3.1 染色体遗传特性分析我们发现其染色体组成复杂,包含了多个亚基因组。

不同亲本组合的甘蓝型油菜在染色体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亲本的遗传背景、环境因素等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这对于后代的核型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3.2 后代核型分析通过对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后代的核型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其后代呈现出多种核型特征。

不同亲本组合的后代在核型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亲本的基因型、染色体组成等因素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后代的核型特征具有一定的遗传规律,即亲本的核型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给后代。

四、讨论本研究通过对异源三倍体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遗传特性及后代核型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复杂的染色体组成和多种核型特征。

这些特征对于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杂交育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深入了解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遗传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遗传规律,为进一步改良和利用甘蓝型油菜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通过对后代核型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后代的表型特征和遗传潜力,为杂交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倪正斌;王陈燕;孙雪辉;吴昌庚;孙红芹;万林生;严国红【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0)003【摘要】2016~2017年在江苏盐城对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介于0.09~0.72,以二次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以角果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甘蓝型油菜的产量与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在主成分分析获得的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数有关,第2、3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性状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有关,这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69%.【总页数】4页(P7-10)【作者】倪正斌;王陈燕;孙雪辉;吴昌庚;孙红芹;万林生;严国红【作者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5;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农业委员会,江苏盐城224005;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5;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5;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5;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5;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相关文献】1.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J], 张文英;王凯华2.甘蓝型油菜苗期下胚轴长、根长与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鲁丹丹; 李保全; 安素妨; 侯锦娜3.甘蓝型油菜矮秆种质群体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J], 尚丽平;赵亚军;张立坚;罗斌;李保军;赵卫国;王灏4.甘蓝型油菜杂种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J], 韩继祥;刘后利5.甘蓝型油菜DH群体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J], 赵卫国;王灏;穆建新;关周博;李保军;赵小萍;陈文杰;塔娜;朝红波;罗斌;栗茂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 “量身定制”让油菜质更优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 “量身定制”让油菜质更优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量身定制”让油菜质更优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量身定制”让油菜质更优众所周知,菜油在川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菜籽油是黑褐色的,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清澈透明、色泽金黄的色拉油、调和油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

然而,比起传统的菜籽油,它们似乎总是缺点风味。

如果有一种油,能够兼备菜籽油的清香和色拉油的清澈,该多好!事实上,由西南大学牵头完成,并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就为人们带来了这样的食用油。

1月11日,该项目负责人、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李加纳为记者揭秘了他们通过28年研究,对油菜进行“量身定制”的奥秘。

改良油菜基因,打造“优良血统”“菜籽油好吃不好看,加工成色拉油后,却好看不好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良油菜的遗传基础。

”李加纳解释道,油菜根据原产地不同,可分为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三种,前两者有部分黄籽品种,油色较黄,油质较高,但产量偏低。

甘蓝型油菜产量高,应用面积大,但油色偏黑,油质差。

过去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甘蓝型油菜中,并没有天然黄籽,也就不可能榨出好看的黄色菜油。

为此,项目组采用传统安全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利用前期育成的100多种黄籽油菜新材料,建立了聚合育种技术体系。

于是,具备黄籽、高产、高含油量、抗病抗风吹、高配合力等优点的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宁油10号”、“渝黄1号”、“渝黄2号”和“渝黄4号”相继问世。

甘蓝型黄籽油菜“浑身是宝”李加纳告诉记者,目前,上述4个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均已通过国家审定,并大规模推广种植。

其中,云贵川渝地区主要种植“渝黄1号”和“渝黄4号”,湖南、湖北等地种植“渝黄2号”,江浙一带则多种植“宁油10号”。

“甘蓝型黄籽油菜不仅产量高、油质量好,还‘浑身是宝’。

”李加纳说,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菜籽饼(即油菜榨油后留下的副产品)可以制成家禽、家畜的饲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em ia inp r e tge se l gs r ia a e ed sti aea do h rpa tc aa tr .Ho v r o tt l t p e r n g r n t cna ," d i u vv rt ,se e t rt n t e l h rces o e e n l g n n we e ,s memu ae pa sa p a e i d n d n t esc n e eainoft eta ei a eed s e s h eo d g n r t h rv l o g n rp se e d .Th t t n ld o .iq epa t T r .o l t eryfo r l t emu a s icu e ln sl u l ,Io ep d pa , al. we i pa , n d g i n l n l g n n d r l t wafpa ,hih se - ih l t ol-tm l t h r i tr l t a d ec n g ・ed weg tpa ,p yse pa ,so tmansenpa n n n n t .Ote uae l tg o p o eq ai h rc h rm tt pa r u swh s u lyc aa . d n t
Uniest v riy,Sc u n Ch n d 1 0 ,Chn ;3.Ex ei n a am , Si a a e fAg c lua in e , Sih a Ch n d ih a e g u 6 0 6 4 ia p rme tlF r c hu n Acd my o r utr S e c i l c s c un e g u
( . rpIsi t, i unA ae f gi l rl c ne, i unC eg u6 0 6 ,C ia .C lg f f c ne,Sc un 1 C o ntue Sc a cd myo r ut a S i cs Sc a hn d 10 6 hn ;2 ol eo eS i cs i a t h A c u e h e Li e h
6 0 6 ,C ia 10 6 hn )
Abt c: e ei t i f aha li ( sr tG nt r t o p e n B.n p sL. ,w i x r ne h pc ih f‘hmh u4 n ‘ on . i ric a c as r 1e s a u ) hc ep i cdte aefg t h e e s l o S e o ’ad R udt patii r fa l
文章编 号 :0 1 8 9(0 60 —0 7 —0 10 —4 2 2 0 )3 3 3 5
甘蓝 型 油 菜太 空诱 变后 代 农 艺 性状 调 查 及 品质 分 析
蒲晓斌 , 张锦 芳 李浩杰 黄 驰3李治华3张启行 蒋梁材 , , , , , *
(.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t1成都  ̄/ 1 场, 四川 成都 606) 10 6 60 6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 院, t1成都 10 6 2  ̄/ 1 6 0 6 ; 四川省农业科学 院实验 10 4 3


要: 通过对“ 神舟 四号” 飞船 、 第十八颗返 回式卫星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及其后代的初 步研究 , 结果表 明:2 1 个搭载品系种子 的
出苗率、 苗率、 存 结实 率和植株性状在 当 (P ) 代 s 。 与对照相比均 没有明显变化 ; 但在 S 2 , P 代 通过 田间观 测、 内考 种和 品质测试 , 室 发现出长果 、 多果 、 早花 、 矮杆、 大粒等有利变异株 , 多头茎、 主茎短缩等畸形变异株 , 还有 一些芥酸 、 甙、 油率、 白质含 量发生 硫 含 蛋 改变的变异群体。从后代 中有可能选 择出有利于育种 目 的变异单株或群体 。 标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9卷 3 期
Vo . 9 11 No. 3
西





33 7 ຫໍສະໝຸດ S uh s C ia o r a o g i l rl c n e o twet hn un l f r ut a S i c J A c u e s
stli aeleNo. 8’ t 1 ,weei e t ae hisu y Th eut h we h t1 ie c x re cd tes c iht dn b u f c r s i tdi t s t d nv g n er l s o d ta 2l s whi e p i n e h p efg oo  ̄o sef t s s n h e a l a h e
( np sL.ep r ne esae l h B.a u )x ei cdi t c i t e n h p fg
P Xi - i 一, HA i. n ’L Hz -e , AN C i L h. u 3Z NG Qi ig ,I G Li g e i U a b Z NG J f g , I oj ’ HU G h , IZ i a , HA o n na i 3 h . n J AN x a .a’ n ’
关键词 : 甘蓝 型油菜 , 航天诱变 , 神舟四号, 第十八颗返回式卫星 中图分类号 :5 3 O S 1 .1 文献标识码 : A
I e tg to fa r n m i ha a t r nd qu lt a y i fr pe e d ln s nv s ia i n o g o o cc r c e sa a iy a lsso a s e i e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