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学》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美学--自考美学笔记

美学--自考美学笔记

美学--自考美学笔记篇一:00037美学_自考笔记完整版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诞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创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 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 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 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 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 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 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 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00037美学_自考笔记完整版

00037美学_自考笔记完整版

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诞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创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自考“美学”笔记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笔记复习资料

美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美学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正式宣告独立。

因此,鲍姆嘉登被被称为“美学之父”。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

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

而情,即他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却没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加以研究。

因此,他决心通过自己的潜心研究来创立这一门学科,并最终用“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来命名这门新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他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由此可见鲍姆嘉登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的。

与美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而言,当推哲学、文艺学、心理学和伦理学。

2.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美学一直被看作哲学的一个分支,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哲学家。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美学与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人文学科,都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的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美学研究的则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的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而美学则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因此,哲学与美学的关系乃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美学其实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它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社会学、人类学、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学科(神经生理学、色彩学、声学、几何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在历史上美学被看作哲学的一个分支。

(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既是美学家也是哲学。

)②就文艺学而言,它也与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美学 自考笔记

美学 自考笔记

---------------------------------------------------------------最新资料推荐------------------------------------------------------美学自考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的学科属性一、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一)美学的发展历史1、美学发展经过: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三个阶段。

2、审美意识(1)审美意识(识记):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2)初级审美意识:不自觉地感性直观认识。

(如生产工具的实用→美型→审美意识开始确立)(3)高级审美意识:与初级审美意识相比,不仅更为成熟、更为自觉,而且更为贴近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理解,也更具有普遍性、更广泛的涵盖面。

3、美学思想(1)美学思想(识记):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关系(重点)(领会): [1] 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是一些不自觉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 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依靠具体的审美活动来体现,而是以明1/ 126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1---------------------------------------------------------------最新资料推荐------------------------------------------------------ (3)柏拉图:开启了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 与“美本身” 两个概念。

主张美学思考应当超越美的具体事物去寻求“美本身”,真正的美是理念。

(4)孔子:从仁出发,联系伦理道德的善来解释美。

自考《美学》重点笔记

自考《美学》重点笔记

第四节
审美与人生
1
、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人生实践之中,起源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的实
践活动之中,对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有益的作用。
2
、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1
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是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统一(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是存在
2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学科性质),包含三个层面:
1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3
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
、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首先,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的
其次,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3
、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1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往与对话,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
真价值的自由生命活动。
2
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审美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它所建构的是一个距哟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是超
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快感。
6
、审美对象作为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的特点:
其一,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式。其二,它是主体能通过它

直观自身

,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

《美学》自考资料_笔记_小抄精华版

《美学》自考资料_笔记_小抄精华版

《美学》自考资料笔记小抄精华版。

珍藏的,奉献给大家美学名词解释目录1.1.原型理论1.2.艺术美1.3.美学1.4.审美意识1.5.美学思想1.6.美学学科1.7.审美关系1.8.美1.9.美感1.10.审美形态2.1.审美需要**.审美理想2.3.审美趣味2.4.审美活动无功利2.5.自律性2.6.审美体验2.7.游戏说2.8.审美意识3.1.审美形态3.2.审美形态的二重性3.3.优美3.4.崇高3.5.《论崇高》3.6.利奥塔德3.7.悲剧3.8.《悲剧的诞生》3.9.罪孽说3.10.焦虑说3.11.狂欢化4.1.人本主义美学4.2.审美经验4.3.本质直观4.4.超验世界4.5.感知4.6.同化--调节律4.7.审美态度4.8.先验想象力4.9.审美距离4.10.反思判断力4.11.准主体5.1.游戏说5.2.集体无意识说5.3.模仿说5.4.表现说5.5.有意味的形式说5.6.符号说5.7.载道说5.8.娱乐说5.9.意象世界层5.10.兴象5.11.喻象5.12.意象的物态化5.13.艺术的审美功能6.1.他律性6.2.形式符号性6.3.开放性6.4.艺术敏感6.5.艺术想象力6.6.灵感6.7.期待视界6.8.艺术鉴赏中的”观“7.1.美育7.2.消融查滓7.3.《美育书简》7.4.审美教育7.5.完美的人7.6.审美的人名词解释答案1.1、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重点笔记(全部)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重点笔记(全部)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研究是美学研究的中心。

2、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学科性质),包含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

首先,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的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再次,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2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3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2、美学确立的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创始人为鲍姆加登(“美学之父”),他于1750年出版《美学》一书。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1、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来,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

2、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时间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的。

再次,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3、实践含义:“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00037 美学复习资料(全)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

00037 美学复习资料(全)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

① 审美理想并不仅仅是审美活动本身的产物,而是主俺金部厶生尖践的结晶。 ② 审美理想所反映的不仅是主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是圭鎧厶
③ 审美理想也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 MJt。 3.审美趣味 (1) 【单选】定义: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 .壬观爱 妊和倾.包。 (2) 【选择、简答】审美趣味的特征:(两重性) ① 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仝姓差妄。 ② 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主体所面临的卮丟因素感狂会条在。
(2)以更麦坐理通遡为美学主要研完对象 ①费希纳:著有《实验美学》《美学入门》,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 认为美学是“快与不快的学说
②弗洛伊德:发现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③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 4.著名美学家甚在其《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和出发点是
差异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研究 对象
自然现象总显现为 物质 社会现象总呈现 为客审美现象始终与人的 生存
实存,完全与 人生脱节 观物化形态 的社会关实践、活动等相 关,更关
不同
系、组 织、制度等 注非物化形态 的社会现象
研 究追求 对客观事物 属 性 力求判断的客观 性和更关注人的精神想象, 而
4. 【选择、简答】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 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 接的就是 旦的圣进。 (2) 【简答】他律性指审美活动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与其 他实 践活动之间有着剪不断的复杂关系。 ① 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 ② 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 之冋 相互关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 体内容中。 ③ 各种审美形态,如崇高、悲剧等实质上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况以及理 想追 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 【选择、简答】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1) 审美活动由于体现着人.生价值而具有价值性。 (2) 人除了追求物质生产活动以外,也有各种各样.追求精神价值的活动。 (3) 审美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范动。 2. 【选择、简答】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1) 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主客体关系亠 (2) 都必然要受到牡金裏践适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自考《美学》笔记

自考《美学》笔记

《美学》课堂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自西方美学思想产生两千几百年、包括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创立美学250多年以来,人们对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迄今尚无定论。

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有人说美学是研究美与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

柏拉图一苏格拉底的名义与希庇阿斯对话论著,苏格拉底提出“美是什么”的问题,而希庇阿斯的回答确只是“美就是一个漂亮的女人”。

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体系中,虽然也是研究美的本质,但是只是指艺术美,在他看来,自然美缺少精神性,因而不是美学研究的对像。

受黑格尔的影响,在他以后至少一百多年,很多西方美学家都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

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一是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是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观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二是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主要偏重于主观方面,它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样产生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如果说前面第一、第二观点重点放在审美的客体方面,第三、第四种放在审美的主体方面,第五种观点则把重点放在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上面。

在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基本上也是持这种观点。

在他晚年著作《美学新论》中,他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比如审美地欣赏一幅静物写生画,就不会对画上的香蕉、苹果等产生食欲,否则就是从审美关系回到实用关系中,审美的超越性就丧失了。

换而言之,一旦进入审美的关系体系中,其他种种实用关系就退居次要,不再处于主导地位。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我们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对审美研究对象的看法,那就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活动。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公共课《美学》笔记 超给力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公共课《美学》笔记 超给力

第一章绪论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学科: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8.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

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9.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

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

”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10.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美(广义的美):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2.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复习背诵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复习背诵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考点必考第一章绪论1、(识记)美学的性质: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①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识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审美意识;②美学思想;③美学学科。

3、(识记)“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原初意义是“感性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4、(识记)实践概念的含义。

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5、(识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识记)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①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②美:美指的是广义的美,甚至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③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④美感(即审美经验):美感是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⑤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特点: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达出来的个人的爱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现,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立起来的呈现出的审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表达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认识的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的意义而表现出来的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活动中被具有独特性质的个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的对之进展领悟、体会、咀嚼,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4、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1、直观是审美经历的一种重要特征,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能够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2、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觉器官不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

5、审美理想:1、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的美的观念2、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动作创作而成的。

3、它处于审美主体心理构造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6、上升的乘讹、下降的乘讹:乘讹指不和谐、不谐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是指超出了预期郊果,下降的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7、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后面。

8、美感欣赏活动:指主体对美的现象进展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9、崇高:1、具有粗暴、博大感性特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气势雄伟2、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鼓舞和鼓励3、引起人们的敬仰和赞叹之情,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10、美育代宗教说:1、由蔡元培提出;2、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4、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11、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12、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学的方法,实验学家13、命运悲剧说:1、古希腊悲剧的根本形态2、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所支配的,是先天的,一种不可防止的命运3、常常表现为人在命运的拨弄下不仅无所作为,而且结局十分悲惨。

2022年美学自考知识重点

2022年美学自考知识重点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旳个人旳爱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性旳显现,具有强烈旳社会性。

2、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步建立起来旳呈现出旳审美主体旳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结识旳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旳意义而体现出来旳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具体旳活动中被具有独特性质旳个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旳对之进行领悟、体会、咀嚼,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旳一种独特旳精神状态。

4、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旳统一3、规定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1、直观是审美经验旳一种重要特性,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可以直接把握对象旳审美特性,2、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觉器官不把握对象旳感性特性,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象旳本质特征。

5、审美抱负:1、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旳美旳观念2、始终显目前具体旳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动作创作而成旳。

3、它处在审美主体心理构造旳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旳作用。

6、上升旳乘讹、下降旳乘讹:乘讹指不和谐、不谐调,是喜剧产生因素旳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旳乘讹”与“下降旳乘讹”,上升旳乘讹是指超过了预期郊果,下降旳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旳效果。

7、无我之境:是意境旳重要类型之一,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背面。

8、美感欣赏活动:指主体对美旳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9、崇高:1、具有粗犷、博大感性特性,劲健旳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气势雄伟2、给人以心灵旳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鼓舞和鼓励3、引起人们旳敬佩和赞叹之情,从而提高了人们旳精神境界10、美育代宗教说:1、由蔡元培提出;2、美育是进步旳,宗教是保守旳3、美育是自由旳,宗教是强制旳4、美育是普及旳,宗教是有界旳11、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感性旳途径完善人性12、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学旳措施,实验学家13、命运悲剧说:1、古希腊悲剧旳基本形态2、觉得人旳命运是由神所支配旳,是先天旳,一种不可避免旳命运3、常常体现为人在命运旳拨弄下不仅无所作为,并且结局十分悲惨。

自考汉语言文学美学笔记1

自考汉语言文学美学笔记1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一, 知识点1,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 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记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中国的“美学之父”是王国维。

2, 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 情, 意三个方面。

3,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 与哲学相识论(为美学供应基本理论框架, 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 联系亲密的其他学科: 哲学, 文艺学, 心理学, 伦理学。

4,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相统一;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见。

5, 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观赏美, 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须要。

6, 哲学探讨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看法, 探讨人如何相识客观世界, 探讨各种方法论问题;文艺学则探讨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探讨人类的伦理现象。

7, 美学的发展经验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 美学思想, 独立的美学学科。

8, 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需具备二个条件: 有特地的著作;有独立的探讨对象和范围。

9,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索。

10, 审美意识的形成, 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从根本上说, 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11, 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的《诗经》《国语》, 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 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12,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关系)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13, 康德, 黑格尔为代表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14, 1871年, 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试验美学, 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 以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形而下)的重视科学试验, 实证主义的探讨方法, 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美学自学考试知识重点

美学自学考试知识重点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的爱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现,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立起来的呈现出的审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认识的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的意义而表现出来的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活动中被具有独特性质的个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的对之进行领悟、体会、咀嚼,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4、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1、直观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能够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2、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觉器官不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

5、审美理想:1、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的美的观念2、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动作创作而成的。

3、它处于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6、上升的乘讹、下降的乘讹:乘讹指不和谐、不谐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是指超出了预期郊果,下降的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7、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后面。

8、美感欣赏活动:指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9、崇高:1、具有粗犷、博大感性特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气势雄伟2、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鼓舞和激励3、引起人们的敬仰和赞叹之情,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10、美育代宗教说:1、由蔡元培提出;2、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4、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11、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12、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学的方法,实验学家13、命运悲剧说:1、古希腊悲剧的基本形态2、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所支配的,是先天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3、常常表现为人在命运的拨弄下不仅无所作为,而且结局十分悲惨。

2022年度美学自考知识重点

2022年度美学自考知识重点

美学自考知识重点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个人兴趣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性显现,具备强烈社会性。

2、美感:主体在详细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步建立起来呈现出审美主体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结识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意义而体现出来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详细活动中被具备独特性质个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对之进行领悟、体会、咀嚼,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一种独特精神状态。

4、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统一3、规定文艺要具备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1、直观是审美经验一种重要特性,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可以直接把握对象审美特性,2、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觉器官不把握对象感性特性,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象本质特征。

5、审美抱负:1、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美观念2、始终显当前详细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动作创作而成。

3、它处在审美主体心理构造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作用。

6、上升乘讹、下降乘讹:乘讹指不和谐、不谐调,是喜剧产生因素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乘讹”与“下降乘讹”,上升乘讹是指超过了预期郊果,下降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效果。

7、无我之境:是意境重要类型之一,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背面。

8、美感欣赏活动:指主体对美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9、崇高:1、具备粗犷、博大感性特性,劲健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气势雄伟2、给人以心灵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鼓舞和勉励3、引起人们敬仰和赞叹之情,从而提高了人们精神境界10、美育代宗教说:1、由蔡元培提出;2、美育是进步,宗教是保守3、美育是自由,宗教是强制4、美育是普及,宗教是有界11、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感性途径完善人性12、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学办法,实验学家13、命运悲剧说:1、古希腊悲剧基本形态2、以为人命运是由神所支配,是先天,一种不可避免命运3、经常体现为人在命运拨弄下不但无所作为,并且结局十分悲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研究是美学研究的中心。

2、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学科性质),包含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

首先,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的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再次,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2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3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2、美学确立的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创始人为鲍姆加登(“美学之父”),他于1750年出版《美学》一书。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1、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来,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

2、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时间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的。

再次,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3、实践含义:“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

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5、实践存在论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首先,人的存在与世界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这一点直接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依据。

其次,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

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即物质生产劳动中获得自由,这主要是认识和支配必然性的自由;二是在人与社会关系中,即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中取得的自由,这主要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获得的自由解放;三是在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即人常人生实践中的自由,这主要是感性个体获得自我的超越。

第四节审美与人生1、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人生实践之中,起源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活动之中,对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有益的作用。

2、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1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是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统一(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

其特点有:一是个体内在性,是指人生境界作为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悟总是一种个人独特的内在体验;二是生成性,指非瞬间性和非凝固性,即在稳定和变化中保持一定的张力,是一种正在进行的过程。

在人生境界的生成中,个体的觉解是关键,而觉解又与情感不可分离。

2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情境)首先,在一定意义上,审美境界是完全熔化、溶解在情感中的人生觉解。

其次,基本条件是眼球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

再次,审美境界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境界。

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美学研究的五个方面: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2、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使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的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其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再次,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第四,审美关系在逻辑上陷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3、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其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并且有需求、有目的、有凭借。

其目的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其凭借体现在审美主体始终结合着审美对象(客体),是一种内在的交合融一、精神对话和情感交流。

审美活动作为审美关系的展开和生成,在逻辑上是先于审美主、客体。

4、广义的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5、美感(审美经验):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快感。

6、审美对象作为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的特点:其一,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式。

其二,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

其三,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

其四,它是能唤起主体的联想、想象,使主体从有限的存在向无限的存在意义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

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是一种美感。

8、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三缓解循环往复的动态流程中,这也就是艺术活动的全过程,离开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艺术就不能存在。

9、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它一旦进入接受者的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

10、艺术活动的构成和展开首先,它必须有作者,作者是作为人工制品的艺术品的所从由来者。

其次,作者对艺术品的制作、生产是独特的。

第三,艺术品从结构上来说是多层次的,其内在意蕴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空白,有待接受者的填补和确定。

第四,艺术品必须被人审美地接受,进入具体、特定的审美关系之中,方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11、艺术本源在人的生存实践之中。

艺术以感性的形式,表征、创造和开显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艺术的旨趣是,塑造完美的人性,推进人生的美化,提升人生的境界。

12、狭义的美育: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

13、广义的美育: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即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14、美育的独特性:通过对人内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调动起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塑造,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这种独特性质根本上是由作为其实践基础的审美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15、审美活动是一种独特的人生活动1以“感性”的方式最为丰富、全面的初级人生真相,打动人的心灵。

2提升人,在审美活动中,生活在片面性中、异化状态中的人得到了解放,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揭示,随着审美境界的获得与递进,人的神明境界也得到了提高。

3求真、求善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1、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等构成的动力机制建筑了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制平台。

1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产生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其特征是:首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其次,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

,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其作用是:首先,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作出的审美判断,具有导向性、规范性。

其次,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及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其特征是:首先,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其次,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它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2、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首先,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

其次,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3、审美活动的特殊性: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往与对话,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生命活动。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审美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它所建构的是一个距哟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理体验。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他律性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

首先,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着人的审美对象的范围,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物质媒介,也决定着人的审美需要与审美能力;其次,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中并决定着审美的方向和水平;再次,各种审美形态的历史性生成和演变,实质上不过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况以及理想追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