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04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提出的一种理论体系,旨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不平等和剥削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应当由劳动者共同管理和拥有生产资料,以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
背景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首次由19世纪早期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提出,他们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不公感到担忧。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工人阶级的强大崛起,思想家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利益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分化的不公平。
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矛盾重重的社会形式,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列宁主义则强调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建设。
主要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等级制度的消除。
在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生产和分配由国家统一计划管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劳动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实践探索20世纪曾有多个国家试图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联、中国和古巴。
这些国家通过国有化生产资料、实行计划经济和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反思与展望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计划经济的僵化、等级制度的复辟、腐败和权力集中等。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旨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理论体系,它为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路径。
然而,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仍需不懈努力和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 各章重点整理
1.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1)历史:19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到~19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到~19世纪7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经过日本~中国(2)内涵:革命运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实践活动。
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总称。
思想体系,广义指马克思主义。
狭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三次历史飞跃:从空想到科学:马、恩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也属于第三次飞跃的范畴。
2.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意义及其局限性@积极意义:(1)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资料,也为启发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
(2)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各种详细描绘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预测和宝贵的见解,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主张和规划。
(3)对于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过种种设想,进行了种种试验和斗争,这些试验和斗争给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提供了参照。
@局限性:(1)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不能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他们的历史观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
(2)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没能找到实现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
(3)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科学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没能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第四讲科学社会主义
亚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 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 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当 斯 密 大 卫 李 嘉 图 · ·
●剩余价值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 第二块理论基石,表现在: 第二块理论基石,表现在:
○说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在于资本主义内部的生产方式。 在于资本主义内部的生产方式。 ○说明了早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 物质根源, 物质根源,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社会 主义的道路,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 主义的道路,在马克思的《资本论》 被开辟出来。 被开辟出来。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阶级社会, 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社 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 体系中的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本源 ○是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走上科学的第一 块理论基石, 块理论基石,离开唯物史观来认识社会 主义,必然要陷入空想。 主义,必然要陷入空想。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 这 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 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 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 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 可见生产力是人们运用能力的结果, 可见生产力是人们运用能力的结果,但这种 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 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 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后来的每一代人都 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 后来的每一代人都 得到前一代人已经取得的生产力并当作原料 来为自己新的生产服务。由于这一简单的事 来为自己新的生产服务。 实就行成了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 实就行成了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 ——《马恩选集》 第四卷第532页 532页 《马恩选集》 第四卷第532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种社会制度的构想。
它旨在通过改革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民主和经济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分配公正和各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
在这个时期,无产阶级的形成和经济制度的不平等现象引发了对社会变革的迫切需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阶级的分化和剥削,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革命变革,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和解放。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大部分掌握在私人资本家手中,导致财富不均和社会不公。
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将生产资料公有化,通过国家的调控和社会的参与,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财富的共享。
分配公正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税收政策、社会福利制度等手段,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减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平等性。
除了经济制度的改革,科学社会主义还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竞争和利益驱动导致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受到限制。
科学社会主义提倡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通过提供教育、文化、健康等公共服务,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具体的实践。
例如,苏联在20世纪初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中国也在20世纪中叶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通过土地改革、国有企业的建立等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的力量更加强大和复杂。
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渐浮现,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和调整来解决。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和实践体系,它以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强调科学发展观,并以共同富裕、社会公正、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倡导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
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消除社会阶级差距,促进社会公正。
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强调国家的调控作用,通过国家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保障整个社会的利益。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人是社会的主体,科学社会主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精神、文化的发展。
它主张人人平等、人人有尊严,反对剥削和压迫。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共同富裕,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社会福利,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果实。
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国际主义和共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战争和侵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主张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科学社会主义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自主,主张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促进全球的繁荣与进步。
总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国际关系等方面,是一套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它提供了指导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为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行动指导。
努力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才能使人们共享社会进步的果实,推动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它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的马克思中心思想;是探索社会主义整个实践过程的科学认识论;是发展全面高级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科学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更高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
它主张由物质文明引发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发展,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实现理想社会的多样未来。
同时,它把建设幸福社会放到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要求和最高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全面发展的理念,强调了统一自然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有机关系,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它通过发展群众自主的经济活动,坚持政治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群众自由繁荣,促进社会政治进步,实现社会经济变革和全面发展,打造安全、和谐、有序、科学、可持续、性质受保护的新形势。
科学社会主义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做好准备。
科学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的坚实理论基础,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准备,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要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要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必须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之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乌托邦社会主义中的合理因素而发展的理论,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而不是社会学[1]。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有两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又称“工人阶级专政”。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相结合的,以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的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的必然过渡阶段。
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
(二)社会主义民主(socialist democracy)社会主义民主,又称“无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
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在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权、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最高类型的民主。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管理经济,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广泛权利和自由,并且有法律和物质的切实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只有对敌人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导言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先进社会制度理论,其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要通过科学的社会规划和组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则和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渊源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日渐觉醒的背景下,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流派,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列宁、斯大林等人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即按照个体的劳动贡献来分配社会资源。
无产阶级专政是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政治原则,通过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来确保社会主义的顺利实施和发展。
发展现状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广。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同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科学社会主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讨论的重要议题。
结语总之,科学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科学社会主义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客观事实。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
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等方面。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是指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
新型社会制度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生产资
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
和阶段特征。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包括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
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是指
社会主义社会的中级发展阶段,高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
发展阶段。
再次,科学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社会
主义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具体道路和发展方向。
科学社会主义的建设
道路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道路等。
最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在建设过程
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包括发
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总之,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等方面。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
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3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
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
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
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
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 义学。 它研究的是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 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 学科。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客体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探寻其发展的 一般规律; 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 国性过渡时期、世界性过渡时期的基本规 律。
其四: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各种 社会主义思潮 *环顾世界资本主义在新科技革命中的变化; *评介当代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
其五: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分析世界发展的趋势; *展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态势; *认清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新挑战; *展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义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 的三个层次。
(3)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社会主义理论部分“所涉及的仅仅是我所主 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
――1885年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版序言
“社会主义的学说,即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列宁《再论杜马内阁》1906年
“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共产 主义科学,即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不再是 19世纪一位天才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而 成了全世界千百万无产者的学说”。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 1920年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相比较,科学 社会主义更直接、更全面的贯彻了无产阶 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一主题思想,它直接 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 活动,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的核心。
实践: 列宁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以后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 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实践;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摘要: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命⽃争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与哲学、政治经济学⼀样,是⼀门独⽴的学科。
它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当代⽆产阶级的⾰命⽃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努⼒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园地,使⼈们得以重新把社会主义当作科学看待,即允许⼈们去研究它。
我们⼀定要发展这个⼤好形势,继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新局⾯。
社会主义必将在⼈们的不断研究、探讨和改⾰中,愈发显⽰出它的⽆⽐优越性和不可战胜的⽣命⼒。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三次飞跃;基本理论;三⼤特点正⽂: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命⽃争的理论概括。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组成部分之⼀。
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基本理论,其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其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的社会发展规律及⼈类的崇⾼理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追求和归宿所在。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有⼴义和狭义之分,⼴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科学社会主义⼗九世纪四⼗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后,在⽆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产阶级⾰命的前夜。
科学社会主义
一解释名词1 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它研究的对象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进程,揭示是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并解放全人类的普遍规律2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形成时期(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手工工场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8世纪)的法国空想平均主义;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时期(19世纪初)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3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是以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的。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公开、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4 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着重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情下中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性课题。
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条标准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诚心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源泉,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愿望。
[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以下是由本文库整理关于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它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是哲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对称本质、对称规律得以充分展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是使哲学科学化与经济学科学化统一起来的契机,是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的必然产生开辟道路、使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得以实现的偶然性。
对称哲学就是当今时代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只有对称哲学才能使经济学真正实现从非科学向科学转化,只有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从空想主义到科学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她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她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原因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高中模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中模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着眼于现实社会问题,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和社会进步而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高中学生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应当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历史背景,以及对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而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它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只有消除剥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4. 科学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它是一个没有剥削和阶级的社会,实现了人类共同富裕和自由发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基于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中心,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2. 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人民民主,主张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权。
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4. 社会主义的国际视野。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国际主义精神,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背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而形成的。
初中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归纳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重要理论流派,旨在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一定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归纳初中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的方式,系统地介绍初中阶段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最早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人提出。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2.阶级斗争: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3.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阶级通过剥夺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4.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尝试:科学社会主义以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尝试为依据,如巴黎公社、苏联的建立等,证明了社会主义有可能取代资本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它们在经济、政治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1.经济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劳动者享有劳动成果的权利,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目标。
而资本主义则强调私有制,追求利润最大化。
2.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倡导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全民的民主参与和监督,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
资本主义则侧重于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市场经济和多党制。
3.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共同的利益和集体主义,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追求个人主义和竞争,重视市场竞争和个体利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发展道路,具有一些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所不同的特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资本主义因素,需要逐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完整)
课程主要内容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三次飞跃2.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两必然和绝不会3.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力量—使命论4.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革命论5.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革和特色6.科学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政党7.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绪论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1.“社会主义”的最早使用及含义演变1753年,德国安塞尔姆•德辛第一次使用。
把倡导自然法的人同信奉天主教的神学家加以区分。
由于倡导自然法的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德辛就称之为“社会主义者”。
从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到表达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是“社会主义”概念的一大进展。
19世纪初,意大利贾科莫•朱利阿尼《驳斥社会主义》中,抨击资本主义是个人主义。
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社会的人,所以社会主义是自然的要求,是历史的遗留,而个人主义则是反社会主义的。
他在书中抨击当时盛行的个人主义和个人主义者,他把社会主义说成是上帝安排的传统制度,最终没有走出神学。
从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出发,到追求人类美好生活状态的理想,是“社会主义”概念涵义的又一大进展。
圣西门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最初使用“社会主义”一词,表达了他们不满资本主义制度,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的憎恶和对理想社会制度的向往19世纪30、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已经在欧洲普遍使用实际上,空想社会主义最初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称作“乌托邦”。
第一次把“乌托邦”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使用“乌托邦社会主义”即空想社会主义”这个名词的,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路易•布朗基的哥哥、经济学家日洛姆•布朗基。
他于1839年在《政治经济学史》中用“空想社会主义”这个词来指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以及他们的信徒。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共产主义”一词和“社会主义”一词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来源于拉丁文,意为公有。
二者既有联系:19世纪30年代它们都是作为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潮和派别出现的。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概念(4)
政权:亦称“国家政权”“国家权力”。
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权力,通常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暴力机关保证其实施。
有时也指体现国家权力、行使国家职能的相关机关的总称。
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的约束性。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即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和主体,是国家政治体系运行的基本设置。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它最能直接地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并对上层建筑中的其他部分起到强烈的制约作用。
国家政权把整个政治结构结合起来,成为控制社会的强大机构,并且通过这个机构来控制和管理全部社会生活。
国家政权在不同的领域表现为不同形式。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集中代表一个阶级的根本利益。
因此,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执行哪一个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家政权是一个历史范畴、政治范畴和阶级范畴。
国家政权是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国家政权如同国家一样,有诸如镇压和保护等多重职能和多样任务,这是由国家阶级本质决定的。
区别国家政权的性质主要看镇压谁、保护谁,看它代表哪一个阶级的利益而统治哪一个阶级。
与剥削阶级的国家政权根本不同,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必须坚定地维护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权问题是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
列宁说,毫无疑问,任何革命的最主要的问题都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权在哪一个阶级手里,这一点决定一切。
无论从革命这一概念的严格科学意义来讲,或是从实际政治意义来讲,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都是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彻底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不用暴力破坏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并用新的国家机器代替它,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曾指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才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59年12月21 日斯大林80诞辰之际(当时斯大林逝 世已经6年)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说: • "对于俄罗斯万幸的是,在它经受艰 难考验的年代里领导它的是天才而 且坚忍不拔的统帅约.维.斯大林.
• 斯大林接受的是还在使用木犁的俄 罗斯,而他留下的却是装备了原子武 器的俄罗斯"
快速实现工业化
工业化期间建造炼钢炉
工业化宣传画
快速实现工业化
( 当 苏时 联欧 第洲 聂最 伯大 水的 电水 站电 站 )
明斯克拖拉机厂
二战胜利的基石
快速发展的重工业为建立 强大的国防,为即将到来的 卫国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13 1928 1940
(二)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 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提出背景
1)英、法、日等14国的联合武装干涉 2)外国干涉者与国内反革命势力勾结,对新生 政权的包围,¾国土被敌人所占 3)工厂停工,人民挨饿,经济形势严峻
面包会有的!
(三)军事共产主义主要内容
第一,余粮征集制 第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 第三,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 第四,私人商业国有化 第五,经济关系实物化 第六,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阶级敌人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新经济政策有以下特征 其一,以市场为取向 其二,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其三,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其四,改革过分集权的政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 督与制约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无产阶级国家允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 国家资本主义。
历史地位
1) 是一种经济落后国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一种尝试 2) 在应战解危、取得战争胜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 脱离了俄国当时的国情,成为一种失败的尝试
•
•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是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列宁
3,军事共产主义的局限 第一,军事共产主义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 第二,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第三,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1,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 2,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 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 行,思想僵化 4,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 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 “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 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
——毛泽东
•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斯 大林 :斯大林“从1928年开始在单独一 个国家里,在一个为敌人的世界所包围 的经济技术落后的农民国家里,自力更 生地建设社会主义。当他开始的时候, 俄国是一个农业和文盲的国度;当他结 束的时候,俄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 工业强国。
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在集体农庄劳动的社员 (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宣传画)
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真理报》报道:采矿 工斯达汉洛夫同志为庆祝 国际青年节21周年,六小 时开采102吨煤。这是普 通定额的13倍。一周以后, 斯达汉洛夫又刷新了自己 的纪录,开采了175吨。 各部门掀起“斯达汉洛夫” 运动。
列宁去世后的党内斗争
2,反对布哈林的斗争 • 这场争论是在斯大林和布哈林之间进行 的,中心问题是苏联通过什么道路,用 什么方法建成社会主义,是继续坚持新 经济政策,还是结束新经济政策? • 国家工业化问题。 • 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 尼古拉· 伊万诺维奇· 布哈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著名活动家、十月革命的重要领导人,曾 被列宁称为“党的最可宝贵和最大的理论家” ,也是苏联政治革命家、思想家、经济学家。 • 随着斗争的加剧,布哈林这位列宁所誉的“党 的宠儿”被以“从事间谍和破坏活动”等一系 列莫须有之罪开除党籍,并被处以极刑,酿成 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最大冤案。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
1,政治方面的表现 第一,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第二,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 第三,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第四,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2,经济方面的表现
第一,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 第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第三,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第四,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 第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工业化宣传画
三、战后苏联摸式的凝固化与改革 机遇的丧失
(一)斯大林晚年压制改革,第一次错过改革开 放的时机 (二)赫鲁晓夫急躁冒进,第二次错过改革开放 的机遇 (三)勃列日涅夫只搞“完善”,第三次错过改 革开放的机遇
复习题
1,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AND
如何认识和评价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 济政策转变
• 1,纠正了急于求成,试图“直接过渡” 到共产主义的做法; • 2,克服了战时共产主义的局限,解决了 当时面临的困难; • 3,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的探索。
列宁晚年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
• 第一,落后国家能够一国建设社会主义,但要充分估 计过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 第二,发展商品经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 第三,发展现代大工业,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 第四,通过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 第五,加强国家政权的建设和对执政党的监督。 • 第六,开展文化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 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 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 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经济政策
(二)列宁转向新经济政策,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3,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第一,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第二,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 第三,舆论一律 4,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 第一,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 第二,热战中战胜德、日法西斯后,转向与美 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实行冷战对峙 第三,大力推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四)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二、列宁去世后的党内斗争及斯大 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 约瑟夫· 维萨里奥诺维奇 · 斯大林 (1879年12月21 日─1953年3月5日),伟 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 ,苏联最重要的创建人 之一。苏联共产党和苏 联政府的最高领导人, 苏联红军的统帅。
• 斯大林于1879年12月21日出生在高加索 格鲁吉亚的哥里城。 斯大林是在贫困中 长大的。 • 1918年至1920年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担 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和国家监察部人民 委员。 • 1922年4月,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 ,根据列宁的建议,斯大林当选为俄共( 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联共 (布)的最高领导人。
(二)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在斯大林 领导下建立的一整套经济、政治 和文化体制,也称斯大林模式。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起始于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上台执 政,完成于其执政晚期 。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客观因素 :国内:历史传统 ;经济文化 ; 国际:当时的国际环境。 主观因素:斯大林个人;错误的理论等。 •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列宁去世后的党内斗争
1,反对托洛茨基派的斗争 • 争论的问题: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 • 托洛茨基主要观点:托洛茨基否认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 • 斯大林主要观点:应当把“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和“ 社会主义能否在一个国家获得最终胜利”作为两个问题区分 开来。 • 他说:社会主义能在一个国家内建成,“这就是可能用我国 内部力量来解决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在其他 国家无产者的同情和支持下,无须其他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 预先胜利,无产阶级可能夺取政权并利用这个政权来在我国 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我们原来打算 “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 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 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很清楚, 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 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 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 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 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钢 煤炭
(百万吨)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
1932年, 一五计划提前 九个月完成, 在四年零三个 月的时间里, 苏联建成1500 多个大企业。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
1928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地位
1928 5 4 1937 2 2
工业生产总值 机器制造业
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仅次于美国。 ——神奇的计划经济
科学社会主义专题
第四讲 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200509
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 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一)列宁对当时俄国国情的分析 —— 两个基本特点
(1)、生产力在总体上相当落后,发展又 极不平衡,因而长期存在多层次经济结构 (2)、无产阶级占极少数,农民占绝大多 数(82%),是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