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砚

合集下载

易砚,也称奚砚、易水古砚

易砚,也称奚砚、易水古砚

易砚,也称奚砚、易水古砚,相传始于战国,成于唐代。

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石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砚林中独树一帜。

易砚产生于河北易县。

易县古称易州,位于太行山与燕山山脉交汇处。

易砚和同出于易州的易墨颇有渊源。

宋晁贯之《墨经》载:“凡古人用墨,多自制造,故匠氏不显。

唐之匠氏,唯闻祖敏。

”祖敏,唐代制墨家,号济上,易州人。

唐宋以来,历代制墨匠人多出自易州。

相传,是继承了祖敏的制墨技术的奚超父子,在易水津水峪取易水研墨时,发现此地石质密实,色黑紫,夹斑纹,细腻似玉,于是采回雕刻成砚,人称“奚砚”。

易砚石料最初采于南易水南岸百林寺。

这些砚石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料上往往点缀着黄、白、绿等颜色的斑点、纹理,甚至暗紫、碧绿等不同色彩的页状叠积。

所制砚台具备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特性。

易砚以色彩柔和著称。

制砚师利用不同石材的色彩页层、斑纹,根据石料形状、石质等设计构思,巧用玉石工艺的“俏色”,因材施艺。

从古至今,易砚制作技艺由简到繁,形制逐渐多样,题材日益丰富。

制砚师综合采用平雕、透雕等手法,雕刻出山水、花卉、瓜果、人物、禽兽、鱼虫、名胜等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因而,易砚自唐宋以来成为宫廷贡品和传世名砚,受到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的珍爱。

古代易州文化发达,也战乱频发,因而易砚的发展历程也波澜起伏。

古代易砚技艺持续的传承与成熟,时间跨度从五代到清雍正皇帝在易县首建西陵。

宋辽时期,易州列入辽国疆土,易砚受到辽邦器重,易砚技艺得到发展。

元朝建立后,易砚作为北方的重要砚种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明代易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至清代,易砚被乾隆皇帝等赏识,促进了其技艺的成熟。

明清时期的易砚从实用性向收藏观赏性飞跃,制砚融雕刻、书法、文学等为一体,形制和题材趋向多样化,北国的刚劲浑朴兼江南的纤秀细腻,独特的风格已露端倪,并一直延续至民国。

新中国成立后,易砚出现了公社和个人共同开发生产的局面,主要生产龙砚、龟砚、蚕砚、琴砚、棋砚等。

易水古砚

易水古砚
易水古砚
据史料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到唐晚期,易州的奚超父子继承松烟 制墨的技艺,并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后来奚超之子奚庭圭受到南 唐李后主的常识,被授予“墨官”,并赐姓李,后因避乱,移居安徽歙州,成为“微墨”、“歙砚”的开山祖。然而易水古砚亦久盛不衰,名扬中外。 易水古砚的造型分鱼、龟、龙、蚕、蝉、琴、棋七大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雕图。 其雕花图案古雅大方,多以吉祥幸福、神话传说为题材,如龙凤祥云、丹凤朝阳、百鸟朝凤、天女散花、二龙戏珠等。雕刻出的人物、花卉、鱼虫、山水、禽兽无不 栩栩如生,维肖维妙,耐人寻味。 易水古砚的石料取材于太行山区的西峪山上。这种石料是蓝灰色或带有紫、碧、黑、 灰等颜色的水成岩,有的石料上还生着天然的碧绿色、淡黄色或白色的斑纹或“石 眼”。石质细腻如脂,光润如玉,坚柔适中,易于发墨,是制砚的上乘石料。制砚的工匠根据石料的不同形状和奇纹异理因材雕刻出精美砚台。 易县发现汉代石黛板古易砚 易砚历史前推至东汉 日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砚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易砚文化研究会会长邹洪利等专家学者再次专程赶赴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对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中易县东汉墓发掘出土的汉代石黛板砚台研究鉴定,认定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代易砚。这一发现将易砚历史由唐代至少前推到东汉,早于“四大名砚”五六百年,并印证了史料记载的易砚为中国石质书写砚的先驱地位,为我国“文房四宝”文化领域中的重大发现。 2006年4月至6月,为了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文物保护施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易县旅游文物局对易县南北林墓区进行考古发掘施工,出土了一组石黛板。日前,邹洪利在省文物保护中心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断定:出土石黛板石质为玉黛石,与采于易县和徐水交界处的西峪的砚石相同,与现代玉黛石的石品花纹完全吻合,并与贵州紫袍玉带石、贺兰石、苴却石及端石有着明显的区别。出土墓地距离古易砚产地台坛村仅4公里,从石黛板的石品和地域上完全排除了外来砚石的可能性。之前,北京著名古砚收藏家、鉴赏家阎家宪先生也专程来到河北,对出土石黛板砚研究鉴定,认定该砚为古易水特有的玉黛石汉代 黛板石砚。石质细腻,易于发墨,雕刻古朴,为各代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现在易水古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收藏热潮。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水砚:千年传统技艺的现代产业探戈易水砚是中国著名的古砚之一,易水砚产于古易州(既河北易县),始于战国,盛于唐宋。

唐朝曾赐易州制砚大师奚朝以国姓,改名"李朝",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到安徽歙州,再第入广东端西,出现了歙砚和端砚。

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故有"北易南端"之说。

到了宋代易水砚更为赵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宫庭贡品中名砚之首。

千百年来易水砚以其天赋优等石料和独特艺术风格名扬天下。

改革开放以来,易砚在龙头企业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长足发展。

易砚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和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张淑芬等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承前启后,推陈出新;易水砚在继续传统雕刻工艺的基础上突出艺术性、观赏性、收躲性,并向系列化、多品种方向发展,产品由单一的龙凤砚发展为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英雄人物、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数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

还开巨砚制作之先河,设计制作了《回砚》、《中华九龙巨砚》和《中华牡丹砚》等巨砚,分别收躲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军事博物馆等。

易水砚是中国著名的古砚之一,《易州志》载:“砚台,产于台坛村”,“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

为砚颇佳。

”易水砚产于古易州(既河北易县),始于战国,盛于唐宋。

唐朝曾赐易州制砚大师奚朝以国姓,改名“李朝”,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到安徽歙州,再第入广东端西,出现了歙砚和端砚。

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故有“北易南端”之说。

唐诗赞曰:“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适忆最深处,应名著石人”。

到了宋代易水砚更为赵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宫庭贡品中名砚之首。

鉴赏家赞易水砚:“质地坚润而刚,颜色嫩而纯,滑中有涩,涩中不滞笔,涩而易发墨,其色尤艳”。

明代鉴赏家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

这是古人赞美易水砚石像玉一样晶莹和人民精心雕刻石砚的绮丽诗篇。

易水砚抛光

易水砚抛光

易水砚抛光自古易水多名砚,而位于西北部的易县最负盛名。

今年暑假,我就随着父母来到了易县玩耍。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易县名砚――易水砚。

易水砚因易水而得名,故又称“易水古砚”。

易水砚是一种特殊的石质砚台。

它是利用石材与易水流域内的地下水系所含矿物质成分不同的原理制成的。

易水砚坚固耐磨,湿水后发墨如油,且不损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实用品。

据说,当年清帝乾隆就非常喜欢使用易水砚。

那么,我们易县的易水砚是怎样的呢?原来,易水砚的制作工序极为繁琐复杂:先取本地优质紫色花岗岩做砚台,然后选择适宜的端石、歙石等名石做盒,再将石材切成砚板,制作成砚坯,经过磨平,雕刻出初坯;再进行精心打磨;用阴干多年的老墨加上纯石粉、香油、菜油、碱面等调制而成墨汁,按石材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把石材表面刻制出丰富多彩的图案;用以木匣为外包装,防止其变形,同时起到防潮、保护作用。

抛光工艺,是易水砚的重头戏。

每块砚石都经过多道工序。

先用石刀切割成砚板,再用小磨石和细砂纸摩擦、研磨、除去砚石表面的砂粒和污垢,然后放在抛光机中。

操作人员左手托起砚板,右手持抛光机前端的高速旋转金刚砂轮,由上向下移动。

并用手握住抛光机侧边的磨砣,往返、交叉、匀速、旋转,抛出的金刚砂划出带弧线的抛物线,精准地打击砚石的凸出处。

经过反复抛光之后,一方完整的易水砚便呈现在你眼前。

采石时间只有在农历七月,从山上开采下来的紫色花岗岩砚板,还要送到矿石加工厂进行磨平、雕刻、打磨、晒干、阴干等多道工序。

雕刻时,选料也很讲究,用粗壮而整齐的五花青石,石质细腻、结构紧密。

由于制作砚台时是按石材纹理来雕刻的,所以无论哪一种石材,经过雕琢之后,不但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龙凤花鸟,还能看到各种山水景观。

我认真欣赏了一番,只见那青山峻岭中潺潺流水,碧波荡漾的易水河畔,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使我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之中。

砚台雕刻的是墨龙。

此砚在龙的造型基础上,通体施墨,并辅以白色花卉点缀,神态更加逼真。

云南易水砚

云南易水砚

云南易水砚云南的易水砚自古以来就深受国内外文人墨客的喜爱,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前去观赏、收藏。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易水砚吧!从昆明出发向西北走行4个小时,便到达闻名遐迩的云南易水县。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这里有鬼斧神工的奇景:险峻挺拔的高黎贡山,湛蓝如宝石的泸沽湖,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清澈见底的抚仙湖,秀丽多姿的滇池,峰林叠翠的西山,千姿百态的轿子雪山,还有云烟飘渺的三塔……这些美景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的风景画卷。

它的形状像一块巨大的玉,大约有一张课桌那么大。

我走近看,好像是一大块色泽鲜艳、质地细腻的翡翠呢!仔细观察,发现砚的边缘处有很多浅白色和浅黄色的石料,石料中有几颗明亮的星星,中间还有一条耀眼的光带,真是妙不可言呀!再仔细观察,原来在石料的一侧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洞。

是不是因为洞多,所以才叫做易水砚呢?这砚台中间有一层“皮”,硬度不高,还特别容易损坏。

所以得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可以轻轻用手拍打,可使其更平整,也能更好的清洗砚台,而且,如果轻轻敲击石块,会听到如玉般的声音。

古代有很多文人为了研磨易水砚,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句。

唐代诗人李白为了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的意思是说,有时候,即使把锋利的刀子或者尖锐的东西从断裂的水中取出来,水反而比原来更快地流动起来,如果此时我们要举杯饮酒,反而因为心情不畅而愁上加愁。

我们今天也常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句话来形容心中郁闷,没有办法排遣。

当然,这只是后人杜撰的诗句,并不符合李白的性格。

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却和李白的这句诗一模一样。

他曾经在江夏做过小官,而后辞官隐居庐山。

据说在半夜的时候,突然感觉口渴难忍,于是爬起床倒水喝。

正在倒水之际,忽然听到屋外有哗啦哗啦的流水声。

由于非常口渴,所以一边听水声一边倒水喝。

谁知道刚倒完水,水便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后来,他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望庐山瀑布》。

易水砚归砚

易水砚归砚

易水砚归砚易水砚,一种古老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水砚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品质而备受推崇,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最爱。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易水砚的制作工艺逐渐失传,使得易水砚的数量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

如今,易水砚已成为了收藏家们追逐的宝贝。

易水砚的制作工艺易水砚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选取优质的石料,如青石、花岗岩等,然后将其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

接着,需要用砂轮将石头打磨成光滑的表面,然后用刀子雕刻出砚池和砚台的形状。

最后,需要用水磨石将砚池和砚台的表面打磨得更加光滑,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墨迹附着性。

易水砚的品质易水砚的品质取决于石料的质量和制作工艺的精湛程度。

优质的易水砚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石料质地坚硬、纹理清晰、色泽自然;砚池和砚台的形状和比例协调;砚池和砚台的表面光滑、无瑕疵;砚池的吸水性好、不易滴水;砚台的墨迹附着性好、不易晕染。

易水砚的历史渊源易水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易水砚以其制作工艺和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

宋代时,易水砚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当时文人雅士们的最爱。

明清时期,易水砚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巅峰,成为了文房四宝中的佼佼者。

如今,易水砚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易水砚的收藏价值易水砚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品质而备受收藏家们的追捧。

随着易水砚的数量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

一些稀有的易水砚甚至可以拍出天价。

收藏易水砚不仅可以欣赏其美丽的外观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还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化。

易水砚的文化意义易水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易水砚不仅是文人雅士们书写和绘画的必备工具,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

易水砚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使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易水砚归砚,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传承。

易水砚:古砚展新辉

易水砚:古砚展新辉

2012.12.上44祖国文化产业,一向是中国的弱势产业。

然而,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在创意经济、创意产业方兴未艾的今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何以突破自身局限赢取先机,乘势而上,为千秋大事,不容轻慢。

而易水砚的发展或许能够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造访易水砚,我们本是循着一方雄浑大气的“龙腾砚”而来,更是被它闻名遐迩的声誉所吸引。

一个走近两千年的传统手工艺行业,一个实用性日渐消退的产品,它是怎样穿越时空,走活市场,走到老百姓和收藏爱好者的案头几上的呢?挖掘底蕴 古砚新辉“一方在手转乾坤,清风紫毫酒一樽,醉卧黄龙不知返,举杯当谢易水人。

”唐代大诗人李白倾情表达了他对易砚和易墨的钟情与赞叹。

据说,此诗是李白来到易砚产地黄龙岗后有感而作。

而当我们参观易水砚展厅时,也深深地沉醉于它的美、它的雅、它的厚重、它的莹润……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首届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和公司董事长张淑芬煮茶待客,给我们讲述起延展千年文脉的易砚显赫身世和它的前世今生。

易砚(奚砚)产于易县(古称易州)的易水河畔,是我国名砚中的瑰宝。

易砚是中国砚之先师,更有出土文物为证。

近两千年来,易砚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天赋的优等石料享誉海内外。

时光荏苒,如今的易砚早已不是古时的深闺少女。

易砚的当家品牌和杰出代表易水砚更是名扬天下,驰名中外。

能够让古老的砚文化绽放新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总经理邹洪利夫妇功不可没。

如今,易砚,这个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古老砚种,与中国的文化产业一起经历了变革和发展,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撑下,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实现了砚传统文化产业化的蜕变。

名牌产品 赢得市场“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

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

”这是古人赞美易砚石像玉一样晶莹和艺人精心雕刻石砚的诗篇。

作为当代“著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坦称:“自己传承这门历时近两千年的古老艺术,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将它发扬光大的责任。

易水砚地位

易水砚地位

易水砚地位石质细腻、润滑,抚之如婴儿肌肤。

按之有油溢之感;擦之有带毛之感,并伴有冰片、云母闪光,温润而不板滞,坚密又有弹性;雕琢精巧而不留痕迹。

素以石眼少者为贵,明末清初,安徽歙县一罗姓砚工游至易水河畔,发现此处石料与其他地方所产相比有异,用它制成的砚台,其表面会出现自然、独特的石纹,且色泽深沉,古朴典雅,由于该砚品得天独厚,大量开采,使易水砚很快驰名全国,成为宫廷御用贡品,后经当时易水河沿岸三十八村制砚艺人加工改进,易水砚终于成为一种名贵砚材。

如今,易水砚已销往世界各地。

因易水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造就了易水砚特殊品质,故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

美国著名汉学家严耕望在《唐代文学史》中写道:“若无保定之易水砚,则唐诗决无此种境界”;另外,还对石质的湿度要求极高,这是它能够存放千年而不变形、不腐烂的原因之一。

易水砚主要分布在易水河畔的曲阳、唐县及涞源县北部,属易水砚系统。

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对易水砚作过考察记述,但那个时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石砚,只不过称作“山谷文砚”或简称“山谷石”。

北宋开宝六年(973),始设“易州易水砚务”管理易水砚生产事宜,此后的两百余年里,易水砚不断得到开拓创新,技术逐步提高,直到明永乐年间,易水砚才最终定型。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始行推举官员专门监督制砚,从此成为易水砚历史上一项重要内容。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易水砚制作技艺更趋完善,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

到了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间,易水砚生产达到鼎盛阶段,除石料供应丰富充足外,而且又增添了装饰、雕刻等附加值,使整个易水砚具备了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实用功能。

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砚台逐渐淡出收藏市场,而易水砚生产厂家锐减。

2008年,文化部授予易水县“中国易水砚之乡”荣誉称号。

易水砚开采已久,可惜很难觅其踪迹。

据介绍,为挖掘易水砚资源,目前易水县政府已投入近3000万元修复有关遗址、路桥、雕塑等配套设施。

氟石易水砚

氟石易水砚

氟石易水砚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直摆放着三块被称为“清三代帝王御用之砚”的宝贝。

其中之一便是康熙时期由内府制造并得到朝廷批准颁发的象征皇权的“九龙宝砚”,这就是所谓的“天下第一石”——中华瑰宝——易水砚。

砚台是我国独有的文房用具,它不仅是一件实用品,还可以装点书斋、陶冶情操、美化居室、怡悦身心。

因此,自古至今名人雅士们都对它情有独钟,纷纷将精美别致的砚台珍藏于家中。

但你知道吗?历史上最早的砚台并非陶瓷或玉石等材质,而是出产在广袤无垠的东晋大地上的石头呢!
易水砚的制作方法十分复杂。

首先要选取河边的紫绿色页岩,经过开采,把露出岩层表面的部分剥离掉;再用筛子进行细致挑拣,去除大小碎屑及砂粒;然后,在水里浸泡数日后磨洗干净。

经多次挑选之后剩下来的石料,必须经千百年风吹雨打、阳光暴晒才能成型。

其间的每个环节都关系着最终的品相与品位,稍有疏忽,都会前功尽弃,甚至变成废石。

好的石料,需精雕细琢。

艺匠从设计稿纸、勾勒轮廓到刀工刻画,到最后刷色染色等,耗费了整整一年零七个月时间。

就拿“龙凤戏牡丹”图案来说吧:一条矫健的龙蜿蜒游走,四周散落几朵灵动的牡丹,仿佛置身花丛之中,又像在翩翩起舞…如果缺少这些元素,则只是一块普通石料罢了。

完全按照原石形状雕凿镂刻的作品更是价值连城,即使卖出天价也不稀奇。

现代技术也赋予了石材新的魅力和生命。

最简单的,将几片同样材质的石材组合拼接,却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入某种矿物颜料,则会立马呈现另外一番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美的转换,原本呆板、枯燥的石材已被做成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石砚之鼻祖—易水砚

石砚之鼻祖—易水砚

|63风物砚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始于战国,盛于唐代,为中国石砚之鼻祖。

《易州志》载:“砚台,产于台坛村。

”《保定名产》记载:“易砚石质不亚于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

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有“南端北易”之称。

历代文人墨客都到过易州求墨赏砚,陈子昂、李白、杜甫、柳宗元等诗人以及康熙、雍正等皇帝均在易县留下诗文墨宝。

“易水砚”是易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

易水砚的制作,需要繁琐的步骤,每一方砚台的完成都凝聚着师傅的心血。

首先是采石。

因砚石珍贵怕震,要人工开采,费时艰辛,来之不易。

然后是选石。

矿山开采的石料不一定都适合制砚,制砚师选料除注重砚石材质、形状、颜色外,还注重石品花纹、石眼、石胆、石晕等,所以挑选砚石经验很重要。

第三步是设计。

也就是砚雕的构图设想和主题立意。

制砚师以料构思、因石定型,巧妙利用砚石上的天然石眼和俏色,把砚的蓝图勾勒出来,同时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使砚升华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品。

第四步是雕刻。

易水砚的雕刻是砚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序。

雕刻易水砚要总体布局,主题突出,有条不紊。

易水砚雕刻技法和刀法要灵活运用,多以深刀雕刻为主,适当穿插浅雕和细雕,对比鲜明,效果明显。

有时深、浅、阴、阳、透、镂等雕刻技法综合运用,力求画面更丰富生动、主题鲜明深刻。

当代雕刻师们在原来平雕、阴雕、浮雕的基础上又新增了立雕、透雕、锈雕等技法,犹如玉翠工艺品的“巧雕”,制成精美的砚雕艺术品。

第五步是磨光。

雕刻完工后,师傅们一般先用粗砂纸或油石打磨,磨去凿口、刀路、凸茬等,然后再用滑石、细砂纸打磨,直到手感光滑、光洁如镜。

最后还要根据需要“浸墨润石”“蒸砚润蜡”,一块完整的成砚才会呈现出来。

易水砚完工后往往还要刻写砚名、诗文、商标等,刻写完成后还要烫金、敷彩、封蜡,这就叫“铭金敷彩”。

2006年6月,在南水北调易县南北林古墓群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组汉代石黛板,经专家认定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石质易砚,使易砚的历史提早到了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为中国最早的石质书写砚之一,早于“四大名砚”四五百年。

龙凤易水砚

龙凤易水砚

龙凤易水砚
1、易水砚的历史
易水砚又叫易水古砚,因为河北易州(今易县)是它的产地,故叫易水砚。

易水砚相传始于唐代。

唐朝曾赐易州制砚大师奚朝以国姓,改名“李朝”,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到安徽歙州,再第入广东端西,出现了歙砚和端砚。

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故有“北易南端”之说。

唐诗赞曰:“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适忆最深处,应名著石人”。

到了宋代易水砚更为赵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宫庭贡品中名砚之首。

“易水砚”是易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

2、易水砚取材
太行山区的西峪山的石料是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俗称“紫翠石”、“玉黛石”,石面光泽,细润如玉,质刚而柔,是制砚的最佳石料。

3、制作
制砚师们根据石料形体及纹饰,用平雕、浮雕技法雕出人物、花草、龙凤、鸟虫等。

其中有“二龙戏珠”、“龙凤朝阳”、“八马俊图”、“五龙戏珠”等具有民族色彩和风格的画面。

易水砚随料定型,顺理成章,刀法精细,形态逼真。

4、图片。

易水砚养殖

易水砚养殖

易水砚养殖
砚是非常娇贵的物件,需要长期滋润。

平时,砚池里要每日换清水滋养。

使用时,要更换为清水,用小壶滴几滴清水在砚台表面,再用墨碇研磨。

当墨越磨越浓时,适当加水。

新墨条,要蘸水半分钟后,再进行研磨。

有磨口的墨条,蘸水约10秒后研磨。

特别提示,热水可以润损墨。

新墨要轻磨,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即可。

磨墨间断休息或研磨之后,墨条不能泡在砚池中,要取出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

若不小心黏住,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砚台使用后,要及时刷洗,将余墨清除,不能让它凝固在砚上。

否则,残墨干结后,妨碍研磨,伤笔亳,也会损害砚面。

如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墨散发。

易水砚政策支持

易水砚政策支持

易水砚政策支持政策背景易水砚政策概述政策目的政策内容易水砚的价值砚台的历史意义易水砚的独特特点易水砚政策支持的目标人群砚台制造商文房雅士文化旅游业者易水砚政策支持的方式财政支持创新激励市场开拓易水砚政策的影响与效果易水砚产业的发展文化传承与推广地方经济促进人才培养与创新易水砚政策执行的问题与挑战产业链整合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保护与传统匠人易水砚政策支持的前景展望发展机遇与市场潜力政策调整与完善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结论1.易水砚政策支持是为了促进易水砚的发展和传承,推动文化旅游业、地方经济的发展。

2.易水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丰富文房雅士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3.易水砚政策支持主要针对砚台制造商、文房雅士和文化旅游业者,通过财政支持、创新激励和市场开拓等方式来提升易水砚产业的竞争力。

4.易水砚政策支持的效果可以从易水砚产业的发展、文化传承与推广、地方经济促进和人才培养与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估。

5.易水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产业链整合、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保护与传统匠人等问题和挑战。

6.易水砚政策支持的前景展望包括发展机遇与市场潜力、政策调整与完善以及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等方面。

通过易水砚政策的支持,易水砚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文化传承与推广,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然而,我们也要正视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共同推动易水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易水砚和歙砚哪个好

易水砚和歙砚哪个好

易水砚和歙砚哪个好歙砚和易水砚各自有着自己特点,都有特定的喜好人群,主要是看个人喜好或者是需求而选择的。

歙石石质优良,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

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易水砚是中国著名古砚之一,其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干涸,具备砚石所要求的发墨、储墨、润笔、励毫四大条件。

歙砚也被称之为龙尾石。

龙尾石的三大特征体现在砚石的质、纹、色上,质指砚石的内在质量;纹是砚石中的天然纹理;色为砚石的固有色。

歙砚的特点有石质坚韧,温润莹洁,纹理缜密,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石等。

上乘砚石还具有发墨益毫、贮水不涸等特点。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齐名。

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

嫩而坚,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

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易水砚是中国著名古砚之一,素有“南端北易”之誉,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中国制砚之鼻祖。

易水砚取石于易县中南山的黄伯阳洞,石料是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有的还点缀着天然碧绿或淡黄色斑纹,甚至暗紫、碧绿等不同色彩呈页状叠积,俗称“紫翠石”、“石带石”,制砚师们就是利用不同色彩页层、斑纹巧为雕琢,犹如玉翠工艺品的“巧雕”,制成美仑美奂的艺术品。

易水砚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干涸,具备砚石所要求的发墨、储墨、润笔、励毫四大条件。

易水砚硬度

易水砚硬度

易水砚硬度易水砚的石料是上亿年形成的水成岩,硬度在莫氏3.5-4度之间,一、易水砚两大石料:1、玉黛石易水砚玉黛石产自易县东南西峪山,玉黛石整体颜色为黑,绿,灰等,颜色有深浅变化,有天然水纹等丰富石品,各种石品花纹或独处、或共生、或相互穿插配合,构成一幅幅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天然图案,自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玉黛石从色泽上分为以下几类:1.1、亮灰色:石质纯净细腻、温润,绢云母呈星点状分布在砚石上,均匀且密,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十分耀眼。

砚石抚之如婴儿肌肤,叩之其声如瓦似金,质地莹润如玉,砚堂呵气凝珠,细腻而不滑,发墨如油,下墨而不损豪。

亮灰色为玉黛石顶级老坑石料。

1.2、绿色:带灰绿、碧绿、墨绿、翠绿、浅绿。

质坚而细、色嫩而纯,色彩丰富,纹理清晰,主要以绿色为主,砚石在形成过程中夹杂着重晶石物质、玉石物质、绢云母、石英岩物质等而形成特殊石品,最具特点的条纹水晶体冰纹。

尤以墨绿色为上品,最为名贵。

其石质细腻、坚实、润滑、娇嫩,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豪。

滑不拒墨,涩不滞笔,是为上品。

1.3、纯黑色:玉黛石黑色砚石,石质细腻温润,触之如婴儿肌肤,尤以发墨见长,所研墨,细腻丝滑,且润笔励豪,黑色砚石中尤以黑褐色,灰黑色为上品,玉黛石纯黑色砚石石质细腻,硬度高,发墨效果极佳。

纯黑色为顶级玉黛石老坑石料。

1.4、青灰色:玉黛石青灰色砚石,石质较硬,坚实,润滑,砚石多分层,分布有绢云母,发墨细润,所研墨汁书写流畅,是为上品。

2、紫翠石紫翠石简称紫石,多产于易县黄伯阳洞,其砚石通体发紫,石上往往分布着白色、黄色、绿色等颜色的斑点,称“石眼”。

石眼中间有另一种规则清晰的斑点为眼中眼,称“活眼”。

眼心周围或带晕、或有数圈环,形如猫眼、象眼、鹤眼、鹰眼,高洁光润如玉,撒落在砚石上如月立当空,似群星璀璨。

砚石不仅细密柔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豪,墨汁流润不宜蒸发,而且书写笔迹边缘淡带金黄。

紫翠石石质分类主要分为二大类:2.1、老坑:其色泽紫发黑,石料带有不规则块状结晶体和白絮状纹路,像动物绒毛或棉絮,色泽清晰透澈,手感细密、柔腻,质地高洁,抚之如小儿肌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易水砚取石于河北省易县终南山。

唐代易州奚父子到钟南山峪取易水研墨,发现钟南山石斑纹奇彩,细腻似玉,刚柔并兼,遂采回雕刻成精美易砚,其后因战乱父子南迁徽州,因始创徽墨被宋帝召见,徽墨与易砚遂成为当时的贡品,共得垂青而名扬九州。

易水砚选用玉带石和紫翠石,石质密实,石料斑纹奇彩,艺人运用多种雕技,随料巧琢,因材赋形,雕刻成图形吉祥、千姿百态的砚台精品,龙鱼龟蟾蚕棋琴七大品类已成砚苑传世名品,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

河北省易县的“易水古砚”是与端砚(产地广东肇庆)、歙砚(产地今安徽歙县)齐名的"文房四宝"之一。

据史料记载,南唐易州(即易县)的奚超父子在易水终南山津水峪发现了砚石,应用祖辈的松烟制墨技术,制成了“易水砚”。

到五代时,奚超后人奚庭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姓李,由易州迁居歙中,成了“徽墨”、“歙砚”的开山鼻祖,而易水砚也久盛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