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自测试题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植物的生殖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幼年期(juvenility,juvenile stage):通常将植物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营养生长时期称为幼年期。
2、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植物开花之前必须达到的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
3、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如冬小麦、胡萝卜、白菜、甜菜等植物的开花都需要经过春化作用。
4、春化处理(vernalization):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人为的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促进成花的措施称为春化处理。
5、去春化作用(devernalization):在植物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将植物放到高温条件下生长,低温的效果会被减弱或消除,这种由于高温解除春化作用的现象称为去春化作用。
6、再春化作用(revernalization):去春化的植物再度被低温恢复春化的现象称为再春化作用。
7、春化素(vernalin):在春化过程中植株中形成的某种开花刺激物质,称为春化素。
8、光周期(photoperiod):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即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
9、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昼夜的相对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叫做光周期现象。如植物成花的光周期现象。
10、长日植物(long-day plant, LDP):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一临界值时才能成花的植物。如延长光照或在暗期短期照光可促进或提早开花。如天仙子、小麦等。
11、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 SDP):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一临界值时才能成花的植物。如适当延长黑暗或缩短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如菊花、苍耳、晚稻等。
12、日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 DNP):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其它条件满足,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的植物。如月季,黄瓜等。
13、中日性植物(intermediate-day plant, IDP):只有在某一定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均保持营养生长状态的植物,如甘蔗要求11.5~12.5h日照。
14、双重日长植物(dual day-length plant):在花诱导和花形成的这两个过程中对日照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的一类植物。如风铃草、夜香树等。
15、长-短日植物(long-short day plant):这类植物的花诱导要求长日照而花形成要求短日照的双重日照条件,如大叶落地生根、芦荟、夜香树等。
16、短-长日植物(short-long day plant):这类植物的花诱导要求短日照而花形成要求长日照的双重日照条件,如风铃草、鸭茅、瓦松、白三叶草等。
17、长夜植物(Long-night plant)和短夜植物(short -night plant):由于临界暗期比临界日长对诱导植物成花更为重要,所以说短日植物实际上是长夜植物;长日植物实际上是短夜植物。
18、临界日长(critical day length):昼夜周期中,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日照长度或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日照长度。如长日植物天仙子的临界日
长约为11小时,短日植物苍耳的临界日长约为15.5小时。
19、临界暗期(critical dark period):昼夜周期中,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暗期长度。同临界日长相比,临界暗期对诱导成花更为重要。
20、光周期诱导(photoperiodic induction):植物在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经过一定天数的适宜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能保持这种刺激的效果而开花,这种诱导效应叫做光周期诱导。
21、成花素(florigen):经过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后,植物体内产生了可传递的成花刺激物,柴拉轩将此成花刺激物称为成花素,但是对成花素的分离与鉴定并未得到预期的结果。
22、育性转化(fertility change,fertility alteration):有些植物的育性可随光照长度、环境湿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育性转化。
23、同源异型(homeosis):分生组织系列产物中一类成员转变为该系列中形态或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成员。
24、同源异型突变(homeotic mutation)和同源异型基因(homeotic gene):有时花的某一重要器官位置发生了被另一器官替代的突变,如花瓣部位被雄蕊替代,这种遗传变异现象称为花发育的同源异型突变。控制同源异型化的基因称为同源异型基因。
25、受精作用(fertilization):开花后,经过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伸长进入胚囊,完成雄性生殖细胞(精子)与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26、识别反应(recognition response):是指花粉粒与柱头间的相互作用,即花粉壁蛋白和柱头乳突细胞壁表层蛋白薄膜之间的辨认反应,其结果表现为“亲和”或“不亲和”。亲和时花粉粒能在柱头上萌发与伸长,能进入胚囊受精;不亲和时,花粉则不能在柱头上萌发与伸长,或不能进入胚囊发生受精作用。
27、集体效应(group effect) 或群体效应(population effect):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越好的现象。
28、蒙导花粉(mentor pollen):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以克服杂交不亲和性,实现受精。
29、受精的不亲和性(incompatibility):有正常功能的雌雄配子在特定的组合下不能受精的现象。发生在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的称种间的不亲和性,发生在同一物种之内的称种内的不亲和性,也称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 SI)。
30、配子体型不亲和性(gama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GSI):受花粉本身的基因控制的自交不亲和性称为配子体型不亲和性。
31、孢子体型不亲和性(sporphyric self-incompatibility,SSI):受花粉亲本基因控制的自交不亲和性称为孢子体型不亲和性。
32、无融合生殖(apomixis):配子体不经过配子融合产生孢子体的生殖过程。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减数胚囊中的无融合生殖和未减数胚囊中的无融合生殖两类。
33、单倍体孤雌生殖(haploid parthenogenesis):由单倍体的卵细胞直接产生胚的无融合生殖现象称为单倍体孤雌生殖。
34、单倍体孤雄生殖(haploid androgenesis):由雄配子单独分裂产生单倍体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现象称为单倍体孤雄生殖, 也称单倍体单雄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