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工业化进程与中国的对策

合集下载

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几点经验与今后的发展设1

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几点经验与今后的发展设1

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几点经验与今后的发展设想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全面奔小康”战略的需要。

一、工业发展现状工业经过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拉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奠定了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工业经济初具规模,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66亿元,在地区八县一市中排第一位。

第二产业在三产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对一、三产业的拉动不断增强。

2006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4:46:30。

工业增加值达到10.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为全县经济贡献了10.2个百分点的增速。

工业化的核心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

(二)企业管理日益规X,运行质量逐步提高。

全县工业企业按照《市区工业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X(试行)》,企业管理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得以夯实,经济效益多年保持较好水平。

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达79.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5.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8亿元,其中利润4.3亿元,在全市区县中排第八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9.4,总资产贡献率为11.9%,资本保值增值率113.4%,资产负债率62.9%,全员劳动生产率66067元/人。

(三)技术进步力度增强,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通过技术改造,新的增长点得以不断涌现,工业企业技术装备不断上档升级。

2006年,全县技术改造在建项目33项,项目总投资16.1亿元,完成财务支出5.8亿元。

新产品和新品种的开发基本做到了生产一批、储备一批、试制一批、科研一批,共实施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34项,通过市级新产品鉴定2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8%。

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储备、建设、竣工投产,为工业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后劲。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随着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逐渐认识到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相应措施。

然而,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遭受了许多困难与挑战,这些困难与挑战一直持续到现在。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及可能的破解方法。

一、自然条件的限制中国地广人多,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像很多地区的自然资源贫乏,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原因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都是阻碍工业化的发展的因素。

解决方法:中国工业化不能盲目地只注重经济发展,还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建设新能源、开发新技术、开展循环经济,改善不良环境等都是解决自然条件限制的方法。

二、市场不成熟市场不成熟是近代中国工业化中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其中关键问题是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缓慢。

国企管理机制不完善、非优质的民营企业等都导致中国市场的不成熟。

合法版权的保护问题也是中国工业化的一大问题。

解决方法: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健全的申诉和索赔机制,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行公平竞争。

三、科技短板尽管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超过了过去的一些世界领先国家,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科技短板的问题。

中国在某些科技领域比欧美国家落后,这就导致了中国的工业化发展缓慢,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解决方法: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大对高科技的投资,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大学的科研实力。

同时也需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

四、人口红利不再随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再明显。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口老龄化都对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解决方法:推进人口政策,积极倡导养老、残疾人等福利政策,开展劳动力市场调控,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技术进修,提高国民素质和职业技能。

综上所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调控,促进市场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来。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一、发展困境1.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空气和水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据统计,中国工业生产占全国能源消耗的70%,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8%左右。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2.资源短缺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资源短缺一直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对各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资源供给日益紧张。

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钢铁生产国,但煤炭等能源资源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导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3.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加工和基础工业领域,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失衡。

这不仅影响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限制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人才短缺近年来,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虽然中国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工程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人才短缺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人才缺乏不仅会影响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会影响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地位。

二、破解之道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排放。

政府还应加大环保投入,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推动绿色工业化进程。

中国工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工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工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快速的进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的工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国工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从技术创新、环保、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技术创新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二是缺乏成果转化的能力。

因此,改善技术创新状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解决中国工业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为了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需要加强对研究和发展方面的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创新,在产学研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提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在创新中得到更好的回报。

最后,加强创新文化。

鼓励人们创新,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这对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环保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发展也面临着环保问题。

工业污染对环境的严重影响,导致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环保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是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要形成全社会对环保重要性的意识,使环保法规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

政府要定期核查企业环保情况,对未履行环保法规的企业要严格惩罚,确保监管制度的有效执行。

其次,加强环境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实施。

全面推行生态产业,推广新型环保技术,提高企业环保水平和环保意识。

最后,社会公众应该逐渐培养环保习惯,减少浪费和污染,确保每个人都在为环保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人才培养人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_问题与出路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_问题与出路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郭克莎本文从我国工业化的特殊性出发,以人均收入水平为主、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为辅来分析工业化进程,认为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只处于中期阶段的上半期,但产业结构偏差和工业结构升级缓慢,影响了工业化中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长质量的上升。

因此,现阶段推进工业化的模式应该是,通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来带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消除人均收入水平与工业产出比重不协调而产生的需求制约,以支持工业化阶段的演进和经济较高速稳定增长;同时,通过加快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加快装备工业发展以带动工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工业化 人均收入水平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劳动力转移作者郭克莎,195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目的是在判断我国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基础上,把握“十五”期间以至本世纪前10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走向,同时分析这个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消除障碍的可行途径。

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分析 (一)工业化阶段演进的一般特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产业结构迅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根据发展经济学尤其是实证研究的多国模式所揭示的理论线索,反映工业化阶段演进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均收入水平(GDP或GNP)的变动;二是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三是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

现据此作一分析。

1.人均收入水平变动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钱纳里等人从结构转变过程的角度将各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划分为六个变动时期,其中的第二至第五个时期为工业化时期。

也就是说,工业化按人均收入水平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从表1可以看到,由于国际美元币值的变动,工业化阶段以人均GDP的不同年份美元来反映有很大的差别。

以1970年美元计算,人均GDP280—560美元为工业化的第一个阶段,2100—3360美元为工业化的结束阶段;而以1996年美元来衡量,人均GDP1240—2480美元才进入工业化的第一个阶段,到9300—14880美元才是工业化的最后阶段。

中国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道路

全球化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 平。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先进企业开展合作,共同研发、生产和销售,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对外贸易升级
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国家逐步放开了对市场的管制,推动了国有 企业改革和私有化进程,促进了市场竞争和效率。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 扩大了对外开放。
创新阶段
总结词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详细描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工业化进入了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 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中国积极推进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资源短缺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资源 需求量大,但人均资源拥 有量相对较少,如水资源、 耕地、森林等。
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环 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包 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 壤污染等。
生态破坏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资源 利用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技术瓶颈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核心技术、高端装备等 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工业化道路
目录
•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 中国工业化的特点与优势 • 中国工业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中国工业化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总结词
起步晚、基础薄弱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产业升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破解工业化发展的困境。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一、资源利用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挑战。

特别是能源资源的短缺一直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一方面,中国加大了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力度,加强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

中国还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逐渐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实现了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保护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和法规,强化了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中国还大力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逐渐改善了环境质量,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工业化发展的关键。

中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推动自主创新。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中国还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了产学研用的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逐渐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工业化发展的协调发展。

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中国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

论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论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论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一)工业化的概念(二)中国工业化的起源(三)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四)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的转折性进展二、中国工业化进程出现的问题(一)中国工业存在不合理的布局(二)区域性发展不平衡1.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2.城乡经济发展失调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放大4.乡村基础配套设施薄弱(三)劳动力流动性过大,流动性强1.中国劳动力的分布特点2.中国劳动力基本为偏远地区的农民工3.中国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低尤其是农民工4.中国劳动力由乡村输入城市5.中国偏远地区农民工入城务工,农田荒废6.中国劳动力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里享受着不公平的教育(四)工业污染严重1.工业污染的概念2.工业污染的特点3.工业污染的范围三、中国工业化进程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一)合理布局中国工业的地理位置1.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工业地理分布的特点2.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因势地宜,整合资源(二)及时调整区域发展失衡的状态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带动中西部落后地区2.城市经济带动乡村经济3.鼓励有条件的投资人士去乡镇投资4.乡镇政府要解决好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劳动力的流动性1.根据不同时期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政策在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投资2.适时对产业升级优化,适时放宽产业金融政策(四)坚持科学发展,减少和治理工业所带来的污染1.制定合理有序的生态科学发展观2.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3.对已经污染的工业区域进行治理4.一定要减少工业带来的污染,注重生态的保护四、结语。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与战略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与战略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与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工业化进程也正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向前推进。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之一,这得益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工业化进程的积极推进,以及对工业领域的大力支持和投资。

那么,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制定正确的工业化战略来推动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发展呢?一、工业转型升级是未来的主要趋势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保持持续性的发展,中国工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即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如今,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这也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之一。

在新型产业结构中,将发挥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二、绿色经济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中国近年来不断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

环保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也在加紧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打造环保型的发展模式。

在新的工业化进程中,绿色经济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对企业环保工作的标准也将越来越高。

三、中国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海外工业投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将会往海外出口其现有的产能,加强其海外工业投资。

中国将利用其巨大的制造能力和先进技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开放国际市场。

中国将建设海外的生产基地,为避免海外市场风险,推动本土化和区域化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工业进程发展的前景。

四、加强对工业创新的支持和投资工业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如今,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创新驱动,不断加大对工业创新的支持和投资。

中国政府一直在鼓励产业界的创新,推广人才发掘和培育,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总之,中国工业化进程正不断向更高层次,更高品质发展。

中国工业化进程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工业化进程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不足
部分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自 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展不 足。

国际化程度不够
中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国际化程度仍需加强。
03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重点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 生产效率。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制造业服 务化成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重要手 段。
中国工业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角色
世界制造业大国地位稳固
01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之一,特别是在
汽车、电子、钢铁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02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技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未来,智能制造将呈现以下趋势:一 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 ;二是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 模式普及;三是绿色化、低碳化、可 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的策略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 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 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坚定信心,持续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
01
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机遇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国际科 技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
0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 兴产业,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产 业体系。
03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发展与 环境保护相协调,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也越来越深入。

然而,这也带来了能源环境问题。

如何保证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能源环境的平衡?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环境问题1. 能源消耗量增大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如燃煤、石油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但长期以来,我国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我国能源消耗量的明显增大。

2. 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所用到的能源,往往带来环境污染。

如烟气、酸雨、水污染等,这些污染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

3. 能源结构不优我国的能源结构还存在不足,如化石能源占比高、新能源发展缓慢、低-carbon能源比重不足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能源环境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对策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业化进程中,能源的使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有助于节约能源,而且对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环境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节能技术研究、推广高效设备和工艺、优化生产过程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发展新能源新能源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如风能、水力能、太阳能等。

同时,加强研究开发、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优化能源结构等,都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环境。

3. 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可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它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我国应当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非但可以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而且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工业化进程与能源环境的平衡更加稳健。

4. 加强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是改善能源环境的重要手段。

我国政府应当加强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法规和政策等,同时加强监管执法,保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三、总结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环境问题是需要着重关注的一个领域,需要我们不断自我反思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

浅议工业化进程与中国的对策【最新】

浅议工业化进程与中国的对策【最新】

浅析工业化演进与中国当前的应对策略经济1001 陈林玉1002010107摘要:世界近代史是随着十九世纪的工业化进程而逐渐拉开帷幕的。

同样,工业化的演进也一直贯穿在经济发展之中。

工业化对于人类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甚至大国之间的博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过程,把中国也拉入了全球化的竞争之中。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一个快速工业化的过程,期间有了巨大的发展,也有很多复杂的问题亟待解决。

所以从整个工业化的演讲角度来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我们自己当下的发展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业化改革开放新型工业化道路结构调整1.工业化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英国产业革命的到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力大解放开始了,从此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工业化是以劳动要素、资本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工业生产替代以劳动要素、土地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农业生产的蜕变过程。

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型工业形态也不断出现,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电子产业、信息工业、智能工业,如此等等,而每一次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新型工业都是对旧工业的扬弃和改造1。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

狭义的工业化,有代表性的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2,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及其就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广义的工业化,有代表性的是张培刚提出的定义,一系列基本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不仅包括工业部门的发展,也包括“工业化了的农业”的发展,这与一般只强调工业自身现代化的工业化定义明显不同。

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探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政策

探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政策

探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政策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并采取一系列工业政策来促进工业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政策,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意义。

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才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市场化改革、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引进现代技术等,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包括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等。

中国从以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向工业化进程转型,有效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工业政策中国的工业政策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工业政策,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这些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创新政策、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等。

产业政策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对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中国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创新政策方面,中国政府鼓励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基地、提供科技补贴和奖励等手段,为工业创新提供支持。

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专利和科技创新大国之一。

投资政策方面,中国政府鼓励投资,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工业领域。

通过提供土地、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条件,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促进工业发展。

贸易政策方面,中国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对外贸易。

通过降低关税、扩大出口退税范围和简化贸易手续等,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工业化进程和工业政策的意义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验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验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验工业化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工业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的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工业化进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大跃进”时期(1958-1961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工业化政策,重点发展冶金、煤炭、石油等传统工业领域。

然而,由于规划和实际情况的脱节,这一阶段的工业化进程并不顺利,甚至出现了许多问题。

接下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这一时期社会混乱,工业化进程几乎停滞不前。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的工业化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过去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

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发展了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各个领域。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个工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许多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工业化经验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些成功的做法。

首先,中国坚持了政府引导的工业化模式。

在中国,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等手段来引导和推动工业化。

政府的引导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其次,中国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科技突破,为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另外,中国注重产业升级和优化。

中国不满足于成为低端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而是加快了向中高端产业链的转变。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就和问题研究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就和问题研究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就和问题研究中国工业化进程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逐步加快,已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

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工业化成就得到充分展现,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就中国工业化进程凭借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政府的倾斜政策,已经逐步完善了产业链,自我掌握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及不断优化的市场规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的进步与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分不开。

中国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提升,铁路、公路、电力、通信网等设施已经高度配套。

2.产业加速寻找自身特色中国在逐渐发展中,也在寻找自己的特色,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质量控制等方面,也开始出现自己的亮点。

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和升级,当前逐渐形成出了五大产业集群(半导体、锂电、航空、人工智能、新材料)的特色。

3.劳动力人口红利优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人口优势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传统优势。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和产业链的逐渐完备,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迅速增加了工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

二、中国工业化进程面临的问题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成就斐然,但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因此需要在未来的工业化发展趋势中进行改善。

1.能源环境问题中国在工业发展中使用大量能源资源,这使得有必要调整能源结构,改善能源体系,重视环保方面建设。

制订合理的环保标准成为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只有确保能源环境稳定改善,才能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2.技术创新有待提升中国工业化发展中还需要提供许多重要的技术支持,以更顺畅地技术进步为基础,加快产业升级。

目前,在人造智能、云计算、5G等核心领域尚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3.人力资源中国工业化发展中,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决定了未来的工业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人才培植,从而改变人口红利向技术创新的转移。

2023年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

2023年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

2023年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促进工业化进程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发展重点。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富裕的目标,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

以下是我认为可以促进工业化进程的一些方案:1. 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是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我们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税收优惠和人才支持等方面的支持,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整个社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

2. 推进产业升级。

我们应该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产业,以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等领域,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智能化程度,以适应未来工业发展的需要。

4. 加强产业协作和合作。

工业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和协同作战。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工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5.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工业化进程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发展绿色经济,促进行业绿色转型。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要加大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确保工业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我认为可以促进工业化进程的一些方案。

2024年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

2024年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

2024年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
2024年,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我国工业化进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促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工业化步伐,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国家竞争力。

首先,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科技是生产力的第一推动力,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研发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技术水平。

其次,我们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另外,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才能保障产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

我们要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人才向产业领域集中,推动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总之,要促进工业化进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学术界、社会各界都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4年,我们将继续推动工业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不断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工业化进程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只有不断推动工业化进程,我国才能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国家强大的宏伟目标。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工业化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第 1 页共 1 页。

2023年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

2023年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

2023年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快,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工业化进程的重视和投入。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目前,全球科技竞争激烈,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关键。

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2. 加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化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尤其是交通、能源和通信等方面的建设。

我们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在工业化进程中,传统产业是基础和支撑。

但传统产业存在技术陈旧、产能过剩等问题,亟需进行升级转型。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实现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4. 推动绿色工业化。

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发展。

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工业化进程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转变。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水平。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引进。

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

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工业人才和技能人才。

同时,应该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来华创新创业,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之,促进工业化进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同时加大对工业化进程的投入。

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

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

谈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方案工业化是指国民经济中由一定程度的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转化的过程。

对于大多数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推进其工业化进程。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邮电通讯、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基础设施是支撑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必须大力发展。

特殊注意电力的保障性供应问题。

制定合理的电力发展规划和节能计划,并逐渐实现从提高单位用电效益到扩大电能供应的转轨,为工业化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其次,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和工业化是相互促进的。

发展先进技术和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成为当今工业发展的重大任务。

特别是要大胆尝试技术创新,把握机遇,主动拥抱新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加强管理创新。

要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激励企业家精神、改进企业领导干部的观念、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经营能力的建设等工作。

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第四,增加金融支持。

金融是现代工业的生命线和优质资源,必须建立健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金融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保障。

第五,劳动力培训。

这是一项关键的任务。

必须注重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评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提高劳动力的竞争力,增加劳动力的决策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让更多的劳动人民享受工业发展的成果,增加劳动力的吸引力。

最后,还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加强对企业和对社会的环境责任和义务的有力讲解,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工业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保持良好的平衡。

总之,工业化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推进其进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管理创新,增加金融支持,劳动力培训和加强环境保护,都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方案。

实施这些方案,可以为工业化进程注入强劲的动力,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工业化演进与中国当前的应对策略经济1001 陈林玉1002010107摘要:世界近代史是随着十九世纪的工业化进程而逐渐拉开帷幕的。

同样,工业化的演进也一直贯穿在经济发展之中。

工业化对于人类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甚至大国之间的博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过程,把中国也拉入了全球化的竞争之中。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一个快速工业化的过程,期间有了巨大的发展,也有很多复杂的问题亟待解决。

所以从整个工业化的演讲角度来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我们自己当下的发展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业化改革开放新型工业化道路结构调整1.工业化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英国产业革命的到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力大解放开始了,从此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工业化是以劳动要素、资本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工业生产替代以劳动要素、土地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农业生产的蜕变过程。

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型工业形态也不断出现,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电子产业、信息工业、智能工业,如此等等,而每一次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新型工业都是对旧工业的扬弃和改造1。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

狭义的工业化,有代表性的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2,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及其就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广义的工业化,有代表性的是张培刚提出的定义,一系列基本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不仅包括工业部门的发展,也包括“工业化了的农业”的发展,这与一般只强调工业自身现代化的工业化定义明显不同。

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过程,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的进程表现为主导产业不断更替、产业不断创新的过程,产业转换能力是一国经济发展能力的主要决定性因素。

工业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阶段,工业化的起点不同,道路不同,技术革命的内涵不同,工业化的速度也不同。

如英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经过了一百多年时间,日本用了70年,韩国用了30年。

我国推进工业化经过了五十多年,至今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艰巨的历史任务。

工业化是一个综合的战略。

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不仅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社会、政治、法律、文化、观念及习俗也会相应发生变革,从而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推动经济社会现代化向前发展。

1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译本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工业化是一个必然的阶段。

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工业化是承上启下的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然阶段。

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由落后状态转变为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也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2.去工业化去工业化一词首次公开使用是指二战后盟国剥夺战败国工业力量的活动进程,而有关去工业化定义的公开讨论则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晚期及80 年代初期的英国和美国。

具体而言,理论界有关去工业化概念的理解思路大致有两种:一是基于地理学意义上的去工业化;二是基于宏观经济角度的去工业化。

从地理学意义上讲,去工业化其实是一种工业化的转移,通过工业化、工业部门、产业等地点的变革,实现“去”的现象,就是工作机会尤其是制造业部门的工作机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或者是曾经以某些传统制造业生产活动而闻名的大都市现在面临大量工厂倒闭和破产的境遇,其传统制造工业纷纷转移至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3(Neil,1999;Green 和Sanchez,2007)。

地理学意义上的去工业化多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角度来理解这一现象及其内涵,在这个意义上讲,许多学者将去工业化与产业转移、产业空心化等视为等同概念。

基于宏观经济角度的去工业化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去工业化主要指,曾经作为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繁荣之基础的先进工业逐渐走向衰落,工业产出额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具体以制造业就业率和产出份额的不断下降来体现。

广义的去工业化则从多角度、多层面来进行阐释,主要是指经济结构的变化。

Philip 等(2007)认为,去工业化就是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Doussard等(2009)认为去工业化反映了资本和劳动之间关系的调整,预示着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滞后以及服务业的巨大增长,也意味着向新的不平等和不稳定增长转型的开始。

Jefferson和Heathcott(2003)进一步提出,去工业化不仅是指就业数量、质量方面的变化,而且包括与工业化本身相关的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基本变化,尤其是在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人们思想的转变方面。

这个又促进了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大爆发4。

与工业化相对应,去工业化也有几个比较深远的影响。

第一表现为产业转移。

这个促进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众多国家的兴起,比如日本、亚洲四小龙等。

随着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新兴国家也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分得一杯羹,在不断延续发达国家淘汰的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了财富的积累。

第二表现为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

随着在工业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对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特别高,所以也不断要求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迁出国外,同时他们则返回更加宜居的农村和城郊生活,一度使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逆城市化现象。

3.再工业化20 世纪70 年代,再工业化主要是针对美国东北部地区、德国鲁尔地区等重工业基地改造问题提出的。

这些讨论后为发达国家持续的经济扩张趋势所掩盖。

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再工业化是因为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社会呼声,尤其是2009 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出了旨在推动制造业复兴的再工业化信号,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这是人类发展的一场飞跃;由工业主导到服务业主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次质变,这一过程或许需要更加充分的工业化以及更长的时间。

因此,如果实体经济尚不足以支持第三产业持久发展繁荣所必需的工业基础,此时的去工业化就有待纠3Fligstein Neil.Is Globalization the Cause of the Crises of Welfare Stat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Working Paper,19994Pieper Ute. De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Nexu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ross -Country Evidence on Productivity and Employment.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6(4),66-99偏,重新回到再工业化轨道上来。

这便使得再工业化呼之欲出。

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提供了一个深刻的理由。

美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以制造业就业和产值份额不断下降而体现的去工业化,取而代之的是金融创新以及高度发达的虚拟经济。

这一方面减少了制造业工作机会,在高端服务业还没有占主导地位的阶段,传统制造业部门释放出来的工人自然会流向较为低端的服务业部门,例如建筑、交通运输、贸易、休闲、物流等部门。

另一方面,这些低端服务业部门工资水平并不会高于传统制造业部门,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这使得工人的收入总量及其增长速度缓慢,进一步抑制了需求5。

当虚拟经济的泡沫破灭以后,其内在的就业及需求矛盾就显现出来,于是利用新技术、既有的庞大的市场规模、较长的产业链和很强的就业创造能力重振其传统制造业的再工业化呼声日益高涨,并伴随之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减少外国同类商品的进口,鼓励本国商品的对外出口。

工业化不仅以其强大的效率提高了供给水平,更是为消费者创造出了强大的需求和一种可支付的购买力。

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在去工业化进程中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获得的巨大收益,去过的甜头使它们更加明确了再工业化的方向。

这对于扭转他们巨大的财政漏洞和贸易逆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再工业化,其实也是重商主义的一种变相表现。

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

再工业化客观上会加快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的跨国转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去工业化。

因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加快产业转移,才能使其在再工业化进程中专注于价值链的某一特定高附加值、高就业带动效应、高质素劳动力需求的环节,并不断精益求精,达到并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这是再工业化的一个方向。

同时,再工业化并不一定会制约服务业的发展,相反有可能会催生一些新的高端生产性、消费性服务业,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与此同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还有助于减少发达国家的贸易赤字6(金碚等,2010)。

4.中国面临的形势和工业化带来的启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巨大发展得益于我们不断推行工业化的进程。

总体上说,中国现在在三个工业化进程中交替进行,也产生了很多复杂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所在。

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靠继续的发展来解决;同样,工业化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也必须靠继续深化推进工业化来解决。

第一,我国工业化程度不足,要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发展的不均衡上,也就是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我国在十六大曾经提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时代下,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重强调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结构可以获得平等的资源,可以实现平等的发展。

第二,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给我们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

我们在承接产业链的同时自主创新。

虽然在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受到很大的打击,但是其产业升级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转移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所以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承接产业链的机会和机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重新反思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问题,并相信去工业化有利于发展中国5梁玉红:后危机时代加快经济转型的环境分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 年第6 期6金碚,刘戒骄:《美国“再工业化”的动向》,《中国经贸导刊》2009 年第22 期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