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学案例
1.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组词、造句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讲解作者如何运用文学手法描绘月亮的美丽,以及月亮在人类探月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3.科学知识拓展: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月亮的相关科学知识,如月相变化、探月工程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成语、典故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到日常读写中。
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手法,表达对月亮的美好向往和探索精神。
3.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主题可以包括: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月亮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探月工程的成就与挑战等。
2.小组展示:各小组经过讨论后,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生字词、修辞手法、月亮的科学知识等。
4.学生在探索月亮的过程中,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月亮上的足迹》的学习,教师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通过展示与月亮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引用有关月亮的古诗词,营造出神秘而美好的月夜氛围,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接着,通过讲述中国古代月亮传说和现代探月工程的故事,将学生带入一个富有想象力和科学精神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月亮上的足迹》教材说明: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题材本身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
便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
而本文完整、清楚、生动地叙事,也会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训练学生快速默读能力。
在师生探究问题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形成阶段,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而本课是一篇真实记录人类登月的文章。
展现的是航天领域里的科学知识,所以对青少年学生很具有吸引力,月球上有什么?人如何才能登上月球?在高达每秒10.5公里的飞行速度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因而在教学环节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而本文的表现手法,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加强体会、学习,并要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提升自己的作文质量。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登月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3.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列举数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的语言技巧,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
教法设计:根据本课内容和教学实际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先描述月亮给人的美好感觉,引发学生回忆古诗词中有关月亮的诗句,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向往。
之后教师出示人类登月图片和短片,激发学生对“登月”知识的兴趣,从而很好地进入课堂情境。
2.快速默读法依据课程标准对默读和阅读要求,训练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体会文章内容。
3.讨论点拨法从初一学生具体情况出发,他们的思维灵活,独具个性,有利于采用点拨法,进行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分享合作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在讨论探究中遇到了阻碍,教师再适时点拨启发。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4《月亮上的脚印》《月亮上的脚印》是人教课标版教材第五单元第四课。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常识有关,学习的意图是激起学生的求知希望,培育他们的科学精力。
本课所讲的内容是人类榜初次登上月球的进程,现在,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如火如荼地打开,从1970年我国发射榜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到2003年我国将榜首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再到本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每一次的发射都激起着每位我国人的爱国之心,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具有实际含义,更能培育学生酷爱科学、探求科学的精力。
学习这节课,在丰厚学生的常识,开阔眼界的一同,还能够操练学生快速阅览文章,掌握文章内涵条理,理清作者思路的才能。
初一的学生尽管不具备丰厚的相关学科常识,可是他们思想活泼,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希望,爱动手、动脑,缺陷是考虑不行深化。
针对这个特色,上课多加办法上的引导。
其他,现在的学生,上网查阅材料的才能遍及较强。
针对这个特色,课前能够安置,查阅人类探求国际脚印的材料。
1.全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登月全进程。
2.深化了解登月的严重含义。
3.培育探求不知道国际的爱好。
快速阅览课文,归纳课文内容.赏析生动的言语。
一课时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色,我首要采用了以下的教育办法:1、速读法。
引导学生快速阅览,在规则时刻内读完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评论法。
让学生分组评论,经过评论到达常识互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媒体教育法。
多媒体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优化教师的备课和上课,补偿传统教育形式的缺乏,最大极限进步教育效果。
4.拓宽延伸法。
激活学生的思想,培育探求太空的爱好。
榜首课时一、导入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让我国欢腾的日子,你能想起来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吗?(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多长时刻?(16个小时)杨利伟只是在太空遨游了十几个小时就令咱们振作纷歧了。
早在1967年,美国的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人就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音讯:“鹰现已飞上了月球”。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范文3篇每年中秋我们都会赏月,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 了解记叙语言的平实准确2) 把握文章记叙的主体内容3) 分析人类登月的现实意义2、技能目标1) 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大意2) 准确概括文章各节要点3) 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3、情感目标1) 正确理解登月的意义2) 了解人类伟大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4、媒体目标1) 展示图片和录像片段,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 安排学生利用手提电脑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组织概括并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的能力难点:迅速准确概括文章要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5`)1、情景导入(背景midi音乐:《城里的月光》或《但愿人长久》)展示美丽的嫦娥奔月神话图,简述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展示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书影,简介凡尔纳作品。
2、引入课文(展示登上月球的三位宇航员的照片)时至1969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月亮。
让我们记住这三个人的名字,并一起来看看,当时宇宙飞船是如何飞上太空的。
(播放火箭升空瞬间以及空中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的录像片段)(二)学习新课 (25`)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登月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明确: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2)飞离地球,飞向月球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2、细读课文,1)完成表格时间事情进展1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2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3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4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5 19日晚8点33分6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7 20日上午7点32分8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9 21日上午ll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0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11 7月21日11点56分20秒12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13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14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登月全过程图片文字资料展示,学生自由讨论,概括要点)(2)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1) 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 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 树立登月纪念碑4) 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5) 插上美国国旗6) 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三)课文小结(5`)1、登月意义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说的: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初一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初一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Mü?亩粒?琳叨?芴寤岬侥堑窃氯??痰木?亩?恰⒌窃鲁晒?蟮南苍靡约白髡叨匀死啻厦鞑胖堑脑廾馈N恼滤??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
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的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4、初步了解航天飞船的有关知识及人类登月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2)昂首挺立:(3)遥遥在望:(4)可望而不可即:(5)里程碑:2.上网查登月的有关资料,了解登月的有关知识3。
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检查预习(显示幻灯片)1词语解释(1)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5)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2、字词读音椭圆( tuǒ ) 铁锹( qiāo )着陆(zhuó)飞跃( yuè)海域 ( yǜ) 狭窄 (zhǎi ) 畅谈 (chàng ) 供给 (gōng jǐ ) 3、交流资料,回答(1)地球到月球有多远?38万公里(2)航天飞船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
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共两枚,发射时它们与轨道器的三台主发动机同时点火,当航天飞机上升到50千米高空时,两枚助推火箭停止工作并与轨道器分离,回收后经过修理可重复使用20次。
外储箱是个巨大壳体、内装供轨道器主发动机用的推进剂,在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之前主发动机熄火,外储箱与轨道器分离,进入大气层烧毁,外储箱是航天飞机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
航天飞机的轨道器是载人的部分,有宽大的机舱,并根据航天任务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房间”。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设计(三)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三)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
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三篇
【导语】《⽉亮上的⾜迹》作者为朱长超,本⽂背景是为了打破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25⽇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计划,并在国会上⼤胆地提出了在1970年以前先于前苏联把⼈送上⽉球的任务。
此项任务先后有6次登⽉飞⾏,把12⼈送上了⽉球并安全返回地⾯,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的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课⽂记述的是1969年7⽉“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这⼀事件。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并能准确全⾯地概括课⽂要点。
2.学习本⽂按时间顺序,清楚明⽩地叙述事件发⽣过程的写作⽅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养成⾃主阅读的习惯,概括⽂章主要内容;概括登⽉的四个阶段 ●教学⽅法 1.快速阅读法。
本⽂是⼀篇科普⼩品,登⽉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动形象。
先让学⽣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章⼤意,再⽤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讲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真是可望⽽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们仰望天上的明⽉,总会引起⽆穷的遐想,幻想有朝⼀⽇能飞上⽉宫。
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21⽇,⼈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球。
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起,去感受那惊⼼动魄的⼀刻吧…… ⼆、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海域畅谈神往⾥程碑观测昂⾸挺⽴⼀叶孤⾈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挺⽴: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不可即:只能够望见⽽不能够接近。
即,靠近,接触。
⑤⾥程碑:⽐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事。
3、你知道⼈类是什么时候第⼀次登上⽉球的? 1969年7⽉21⽇,⼈类终于登上了⽉球。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热情。
课前准备:教师:1、从网上、报纸上查找有关“阿波罗登月计划”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2、制作教具:火箭飞船模型。
3、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地球仪。
学生:1、阅读有关书籍,也可上网查找有关月球资料,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准备。
2、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通过拓展迁移,联系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重大事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爱国的热情。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用大屏幕显示一张航天员在月球上拍摄的地球图片,导入新课。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1.自主学习①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③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二)人教新课标版
《月亮上的踪迹》教课方案(二)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累积“观察、畅聊、里程碑、抬头矗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感觉人类登月成功的伟粗心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准时间次序,清楚理解地表达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迅速阅读,并正确全面地归纳课文内容重点。
感情目标1.感觉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究的精神,领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愉悦之情。
2.培育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课重点剖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粗心义,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课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精练;的语句归纳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课方法1.迅速阅读法。
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清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表达得清楚理解、生动形象。
先让学生较迅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粗心,再用简短的语句梳理归纳内容重点。
2.延长拓展法。
激活学生的思想,就对于报导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岸月球》进行对照阅读,充分相关细节,培育探究太空的兴趣。
教课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课时安排课时教课方案思路训练学生迅速默读文章,用圈点勾勒和记录纲要获得重点信息、归纳课文内容。
剖析文章表现手法,如适合的描绘、表达中有谈论等。
利用讲堂实践活动,认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探究月球的神奇。
教课过程[教课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望太空的的资料)(教要解片内容)同学,你知道些珍的料是怎么得来的?,宇航登上月球后拍的。
那么,你想认识人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程?我一同学朱超的《月亮上的踪迹》。
(板、是作者)(二)(多媒体播放一段人探月球的短片)我才看到的是人探月球的全程,那么作者朱超是怎用手中的笔一段真程的呢?今日我与航天英豪一同,去感觉1969年那惊心魄的一刻⋯⋯(三)同学,“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尖”伴着熟习的儿歌,我不知不中走了孩提代,确实,如洗的碧空、如的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的眼光,丰富的内尽在神、文章、民风俗之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的:1.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
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本文记叙的是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全过程,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
阅读它,可以激发读者从事科学探索的兴趣。
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1.划分意义段,概括大意第一部分(一二段):登月活动是宇航事业的里程碑。
第二部分:(三至十五):登月的具体经过。
第三部分(十六至十八):总结登月的重大意义。
2.梳理登月过程:(1)吃早饭,穿上宇航服;(2)进入指令舱;(3)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自动点火,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4)第一、二级火箭自动脱落,第三级火箭启动工作;(5)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进人登月轨道;(6)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晚饭、睡觉;(7)按计划登月,飞船减速、停火;(8)换乘登月舱,登月舱和飞船脱离,在绕月轨道上飞行;(9)登月舱降落,胜利着陆;(10)登月舱打开舱门,宇航员登上了月球;(1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12)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13)竖起一块纪念碑;(14)安装电视摄像机(15)安装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16)安装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17)安装测定月震的月震仪;(18)插上美国国旗;(19)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20)停止作业,返回登月舱,吃中饭,睡觉;(21)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飞船对接,(22)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23)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1.快速阅读法。
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延伸拓展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报道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陆月球》进行对比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训练学生快速默读文章,用圈点勾画和记录摘要获取要点信息、概括课文内容。
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
利用课堂实践活动,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探索月球的奥秘。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教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
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设计(二)(多媒体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记录这一段真实历程的呢?今天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设计(三)(背景音乐:贝多芬的《月光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富的内蕴尽在神话传说、文章词赋、民风民俗之中。
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砍伐月桂的坎坎之声,无不诱惑人们去设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
(板书文题、作者)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
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投影:(1)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2)畅谈(chàng):尽情地谈。
(3)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4)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5)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6)可望而不可即(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即:靠近、接触。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飞船升空前的准备、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四个阶段。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明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
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教师明确: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5.朗读课文的1~2语段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根据文章语言环境的提示,筛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6.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
7.师生共同归结课文思路:文章采用“概括——评说”的结构方式:(板书)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第二阶段:进军第三阶段:登月第四阶段:返航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8.想像训练: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一个片断。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
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
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三、精读课文,研讨细节1.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明确: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2.结合课文第4语段中的议论性语句和投影显示的内容讨论: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投影:(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
“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
(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
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回答,教师稍作点拨:“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实的阐述。
但这一小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说明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迈进宇宙的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
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
四、课堂小结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回眸历史,重温经典,在叹服人类用聪明才智谱写壮举的同时,月球的神秘仍然吸引着人类探索的脚步,精彩神话的创造就孕育在这坚实的探索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月球村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鲜活的现实,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未来更美好。
五、课堂练习阅读文段,完成1~4题。
投影:阿波罗11号太空船首次登陆月球的刹那,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但太空船得先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才能飞往月球。
因此刚发射的几分钟,也就是整个航程一开始的若干公里之内,是最艰难的时刻,所费的力量往往超过往后的几十万公里。
习惯也是一样,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
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便难以竟全功。
“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1.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关于太空船的叙述,是为了说明什么?利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第二自然段中的“习惯”具体是指什么?3.第二自然段中“起飞”的含义是什么?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参考答案:1.说明“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2.具体指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
3.人们改变不良习惯的起始阶段。
4.克服不良习惯(摆脱习惯的引力),就能到达理想的境界。
六、布置作业1.有人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大骗局。
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查阅有关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
2.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分发讲义资料)7月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________(喊、救、叫)。
三个人急忙起身。
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
飞船开始作________(均速、减速、加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
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发出停火的指令。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
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________(安稳、平稳、很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
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1)按照原文在短线上选词填空。
(2)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凌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神往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主要写了登月前夕哪几个工作程序?(4)这段文字分别交待了三个关键数字,分别标识三个关键的工作程序,请把两者用连线标出。
7月19日晚9点32分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上7月20日上午7点32分从飞船换乘登月舱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中心发来呼叫准备登月(5)“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和“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是本文中两个精确到秒的时间数据,这是为什么?(6)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受,请实话实说。
参考答案:(1)呼减速平稳(2)①天快亮的时候②内心向往已久③时间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登月指令、两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执行登月计划、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登月成功。
(4)略(5)因为这两个数字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6)略●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1.课题叫做“月亮上的足迹”,好不好,能不能想出更鲜亮的?2.把课文的第三部分移前至第一部分后,好不好,为什么?3.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篇佳作,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佳句(不少于5句),并以一句为例说说喜欢的理由,推荐给同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