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摸型与节约经济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社会再生产的概念、我国社会再生产的实践以及应用与意义四个方面探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新时代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一、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就。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单一主导的工业经济向多元化、以服务业、信息化、创新驱动为主导的现代经济转型。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体现在:1、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
我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6%以上,并在2021年实现了超过6%的经济增长。
这一速度不仅让世界瞩目,也给国内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2、投资拉动经济持续发展。
在我国,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和产业升级期,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难以替代。
3、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这次升级涉及生产方式、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一系列政策体制创新等方面,将使我国经济的新动力更加强劲。
二、社会再生产的概念社会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定量的再生产过程,包括资本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
其中,资本再生产是指由一部分资本家用他们的收益再投入社会流通中的资本,以达到扩大生产和增加利润的目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是指由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用一部分新生产物资替换掉被耗费物资的过程。
再生产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使经济系统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再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的再生产关系主要是指在生产中再生产出各种生产资料和商品;从政治角度来看,再生产关系则是指生产出若干个阶层,每个阶层相对地独立地占有着一些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马克思社会主义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以及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马克思社会主义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以及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第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前提和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揭示它的实现条件和规律。
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运动是所有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不同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特点,它包括个人消费,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
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要以社会总产品作为出发点。
社会总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指这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总和。
社会总资本在一年内发挥职能提供的社会总产品表现为社会总商品资本。
必须从总商品资本运动公式来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
必须确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的原理: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按其最终经济用途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社会总生产也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
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跟单个商品的价值一样,也分为C、V和M三部分。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所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得到补偿的问题。
补偿有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补偿,即社会总产品中代表C、V和M三部分价值的商品都能够卖出去,从商品形态实现为货币形态;二是物质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又从市场上买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货币形态又实现为商品形态。
社会总产品的这两种补偿,“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
所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问题。
第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因为,一,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抽象要素;二,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现实因素。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运行的本质以及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是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或者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中的内在矛盾和价值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理论占据着核心地位。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就成为资本家利润的来源。
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会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
这种资本积累的过程一方面导致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
资本积累还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上升,可变资本的比重下降。
这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即失业现象。
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的,但生产资料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
这就导致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当这些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强调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及其现实意义——以永年县蔬菜产业为例
的8 0 %一 9 0 %是依靠物质投入取 得 的,技术 进步 和制度 改善所 产生的贡献率仅为 1 0 % 一 2 0 %。这 种外延式 即粗放 型增 长在 当 今 以科学技术为 主导 的社会竞 争体制 下 ,显得 尤为吃 力 ,已经 渐渐失去了其优势地位。 与此相 比,和永 年 同样是蔬 菜生 产大县 的寿光 ,在大 力拓 展 土地 面积和种 植产 量的 同时 ,积极 引进先进 的生 产技术 和管 理方法 ,寿光人 以市场 为龙 头 ,一 手抓 农业 科技 创新 与 推广 , 着力提 高产业科技 含量 和农 民的科技 素质 ,增 加蔬 菜产业 的综 合效益 和可持 续发展 后劲 ,一 手抓科 技人 才的 引进和培 育。 良 好 的培育人才 氛 围、浓 重 的科 技环境 ,使 得寿 光市蔬 菜先进 技 术和 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 9 5 %和9 8 % ,科 技进步对农 业增长 的 贡献率达到 6 7 % 。寿光大力 转型 向内涵式 即集 约型增 长方式 的
— —
以永年县蔬菜产业为例
梁 琳 琳
摘 要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是反 映社会化 大生产要 求的一般客观 经济规 律 ,而本文就 着重以马克 思扩 大再 生产的 两种 主要的类型为依 据 ,以永年县蔬菜产业为例 ,运 用马克思扩 大再 生产 的基本 原理 ,全 面深入 解读 企业运行 中理 论与现 实相 结合 出现的问题 ,并提 出科学合理 的解决对 策和 建议 。 关键词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 ;外延 型扩 大再 生产 ;内涵型扩 大再生产 ;现 实意义
即将 内涵扩大再生产放 在 以后 发展 的首要位 置 ,走集 约型增 长 方式的道路。 二、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对 第一 ,积极将科 学技术 根植于 生产力要 素之 中。马克 思指 出 :“ 各种不费分文 的 自然力 ,也可 以作为要素 以或 大或小 的效 能并人生产过 程 ,它们 发挥效 能的程度 ,取 决于各 种方法 和科 学进步 ,这些也是不花费资本家分文 的。 ”其所 阐释 的要 义无疑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数学解释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数学解释【摘要】本文尝试用数学方法来描述马克思扩大再生产规律。
从扩大再生产理论的一些假定出发,研究发现预付资本的增长率与利润率、积累率成正比,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应满足增长速度相等的条件。
考虑到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建立资本增长存在着上限的logistic模型。
最后证明了资本周转与利润率的关系。
【关键词】扩大再生产资本增长两大部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以及第二卷第三篇等篇章中,对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进行了分析;在第三卷中对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作出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分析预付资本的增长方式的模型。
一、数学表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要积累,就必须要有一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
”假设初始的情况是资本家先投入预付资本K,转化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并得到剩余价值M。
设θ为资本家将一部分剩余价值M转化为追加预付资本ΔK的积累率(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即:△K=θM(1)又设资本价值构成为λ=C/V,剩余价值率为m’,则:K=C+V=(1+λ)V(2)二、静态分析假设积累率?兹、资本构成比率λ和剩余价值率m’是不变的,因而利润率r 也不变。
则由(6)式,预付资本的增长率是不变的。
在离散变量的情况下,上述差分方程可以写成:Kn=(1+?兹r)Kn-1它是一个等比数列,从而:Kn=K0(1+θr)n(7)此处,n表示年份,取值为正整数。
则预付资本将以指数函数的形式增长:K(t)=K0eθrt(8)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到可变资本V、不变资本C及商品价值W的表达式:Vn=V0(1+?兹r)nCn=C0(1+?兹r)nWn=W0(1+?兹r)n或者V(t)=V0eθrtC(t)=C0eθrtW(t)=W0eθrt因此,预付资本K、可变资本V、不变资本C和产出W的增长率都等于?兹r。
《资本论》关于扩大再生产分析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第一部类有:Ⅰ4000C+1000V+1000M=6000有机构成λ1=4,m’=100%,θ1=50%,可得r1=1/5,增长率为0.1。
扩大再生产的概念
扩大再生产的概念扩大再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部分生产出来的商品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于再生产,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
扩大再生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扩大再生产的意义扩大再生产的最大意义在于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扩大再生产,可以增加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扩大再生产还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扩大再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其次,必须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只有市场需求充足,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得到销售,从而实现再生产。
最后,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扩大再生产有多种方式。
一是通过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如增加土地、劳动力、资金等,以扩大生产规模。
二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以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通过改善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种类,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扩大再生产。
四是通过扩大市场销售渠道,如开拓新市场、拓展海外市场等,以扩大销售规模,从而实现再生产。
四、扩大再生产的影响扩大再生产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扩大再生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另一方面,扩大再生产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等。
因此,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扩大再生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指导下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指导下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指导下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摘要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求社会经济各部门基本比例的平衡,而且要求其他各种局部比例的平衡,保持社会在总量和结构上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总体上仍处于失衡状态,三类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极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中高增长性新生产业地位不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好农业内部、工业内部及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比例关系,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自主创新为第一推动力,促进产业升级,建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产业集群。
关键词: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产业结构一、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本原理的阐释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二卷第三篇中,用大量的篇幅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并将其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马克思阐述的重点放在了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基础。
在简单的基础上,只要融入积累的因素便成了扩大再生产,马克思通过研究揭示了再生产正常进行的一个基本规律,即两大部类之间()c=I。
+v IIm马克思用物物直接交换形式对社会再生产进行了研究,运用反复的图示演算说明两大部类间各种生产之间必须要有正确的比例,否则再生产将无法维系。
马克思设计了分析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图式,并由此推导了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I①=mv II()c=+I②I++cvmc II()()()mI+=II③+++mIIvmvc+v①式说明要使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两大部类相互之间供求要保持平衡。
②式说明第I部类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保持平衡,只有如此,第I部类和第II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才能在物质上得到补偿。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看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
实物构成 和价 值构 成人 手的。 实物构成上看社 会产品分为 从
生 产资料和消 费资料两大类 , 社会 生产部 门相应地也 分为两
上式 表明 , 社会 总供给等 于社 会总需求 。 由此可 以得 出 ,
马克思社会再生 产理论所 阐明的是宏观 经济均衡 问题 , 中 其 有两点 : 会必须将社会 总资本按一 定 的比例分配 到各个经 社 济部门 。具体而 言 , 就是 要保证生 产生产资料 的部 类和生产
大 部类 。生产 生产 资料 的部 类 (I) 和生产 消费 资料 的部 类
( 。从 价值构成 上看 , Ⅱ) 社会 产品可 以分为 3个部 分 , c 即 、 v m。社会总产 品按 实物构成 分为两大部类 和按 价值 构成分 、
为3 个部分 , 是马克思 社会再生产 理论 的前 提。 只要 存在商
维普资讯
圈 圜 圈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看 当前 的宏观经济调控
邹 升 平
( 海大 学 辽 宁锦 州 1 1 0) 渤 2 00
摘 要: 从马 克思社会再 生产理论 的均衡模 型 出发 , 用总量分析 和均衡分析 方法 , 应 结合 目前 的宏观 经济形 势 , 出当前 提
北方 经济 ・ 0 7年 第 1 期 20 1 7
即社会 总产 品各个 部分 的价值 和实 物形态 都要求 在交 换时
维普资讯
下, 国内消费品市场 又重现 了供应偏 紧 的商 品 , 粮食 、 用植 食 物油 、 肉等产 品价格 大幅上涨 , 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明显上 猪 居 涨, 已成 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 的突 出问题 。 笔者 以为 , 当前的物 价上涨是结构性 的, 并非通货膨胀。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 , 少数行
河北省保定市《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招聘考试
河北省保定市《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招聘考试《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C.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D.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参考答案】D2. 简报的发行日期以()为准。
A、印装日期B、签发日期C、草稿日期D、撰拟日期【参考答案】B3. 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参考答案】D4. 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的数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变【参考答案】C5. 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穿过赤道,这段时间太阳位于地球赤道上空。
由于通讯卫星多定点在赤道上空运行,在这期间,如果太阳、通信卫星和地面卫星接收天线恰巧又在一条直线上,那么太阳强大的电磁辐射会对卫星下行信号造成强烈的干扰。
这种现象称为()。
A、日凌B、幻日C、彩虹D、幻日弧光【参考答案】A6.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参考答案】B7.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 A、根据自愿原则,裁定准许B、告知当事人,诉讼一旦启动不可随意撤诉C、继续案件审理D、审查情况,裁定是否准许【参考答案】D8.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凯恩斯总量均衡理论的相通性
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凯恩斯总量均衡理论的相通性李广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一、两种内容相通的宏观经济平衡理论体系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一些学者相继对马克思的两部类扩大再生产理论进行引申、拓展研究。
其中对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及收支均衡理论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是进行这种拓展研究的重要途径。
早在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在其《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在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之间相互进行沟通的任务,认为必须承认马克思是“现代有效需求理论的先驱,凯恩斯经济学说与马克思经济学彼此沟通、相互补充。
”①也许是受到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公式出发推出了和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相同的思想这一事实的启发,她特别强调了研究两部类社会产品再生产理论的重要意义。
战后,西方学者不仅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领悟能力越来越强,对其评价也越来越高。
日本学者都留重人甚至写了《凯恩斯和马克思的总量方法的比较》一文,指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平衡公式是一种特殊的总量方法,与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和总量均衡条件公式有较大相似性②。
此文提出了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凯恩斯在《通论》中阐述的国民收入决定及总量平衡理论与两部类扩大再生产平衡条件理论是什么关系呢?虽然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两种宏观经济平衡理论在内容上的相似性,但仍然确认二者是截然不同或对立的理论范式。
马克思经济平衡思想注重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条件,缺乏对总量平衡的论述;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平衡思想强调国民收入的收支平衡,是一种没有物质平衡或结构平衡条件的单纯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理论。
从历史角度看,当然不能认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和收支均衡理论是直接从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得来的。
但以下几个事实也许可以说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平衡理论是在受到马克思的启发下提出来的。
罗宾逊夫人等后凯恩斯主义者是《通论》这部著作创作过程的参与者,但她却主要用卡莱茨基的概念诠释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及答案
第四章测试已完成本次成绩:82.41【单选题】商品是(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单选题】价值的本质是( )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我的答案:D得分:0.4分3【单选题】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我的答案:A得分:0.4分4【单选题】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我的答案:D得分:0.4分5【单选题】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我的答案:D得分:0.4分6【单选题】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我的答案:B得分:0.0分7【单选题】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我的答案:D得分:0.0分8【单选题】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因此(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我的答案:A得分:0.4分9【单选题】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0【单选题】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1【单选题】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2【单选题】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3【单选题】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4【单选题】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5【单选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6【单选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7【单选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8【单选题】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B、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9【单选题】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我的答案:B得分:0.0分20【单选题】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我的答案:A得分:0.4分21【单选题】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我的答案:A得分:0.4分22【单选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经济依据是( )A、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B、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C、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D、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参与分配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3【单选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B、生产使用价值或商品C、生产价值D、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供资本家使用我的答案:D得分:0.0分2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我的答案:D得分:0.4分25【单选题】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6【单选题】利润本质上是( )A、成本价格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我的答案:D得分:0.4分27【单选题】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8【单选题】利润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我的答案:A得分:0.0分29【单选题】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我的答案:A得分:0.4分30【单选题】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A、成本价格的产物B、生产价格C、利润D、利息我的答案:C得分:0.4分31【单选题】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我的答案:D得分:0.4分32【单选题】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
郎咸平震撼提出:马克思中观经济学理论
郎咸平震撼提出:马克思中观经济学理论社会生产无时不处在发展中,计划使之有序,市场使之无序。
——郎咸平编辑/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历经了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成长为“世界工厂”,而今我们还在向着“制造强国”迈进。
但我们发现,在思考中国的政治经济问题时,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从西方理论中寻找坐标,直接采用国外的案例或者套用国外的数据而得出一些假设命题。
虽然这些研究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但更多的是脱离了实际。
西方主流政治经济学,分别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它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人类的整个社会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我国的情况有些特殊,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并未按照西方所谓的标准模型进行制度转型。
简单来说,就是西方的主流政治经济学难以解释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
因此,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必须从“本土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经济增长逻辑必须先建立“本土意识”。
郎咸平教授花费了十年时间对此进行研究,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特点——以“中观均衡”为切入点,从而实现社会均衡,并以数学的方式进行了论证。
这一发现不仅能够论证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能论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这本郎咸平教授的最新著作《马克思中观经济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本书郎咸平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中观经济学”体系,他认为“中观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不是频繁发生经济危机。
根据“中观经济学”的逻辑框架,我们大致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1、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本质,就是开放“第二部门,即生活资料部门”;2、苏联之所以“垮台”,就是因为“第二部门即生活资料部门”实行了彻底的计划经济;3、美国之所以发生“大萧条”,就是因为“第一部门即生产资料部门”实行了自由市场经济;总的来说,今天全球的经济竞争,最重要的就是经济思想的竞争。
关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的分析方法研究
安 徽 工业 大 学 学 报!社 会科 学 版 #
TDH9!"" 1D9#
"!%%#年 && 月""""" ""RD<A-KHDE4-;<=>-=?@AB=C,DEF@G;-DHDI,!SDG=KHSG=@-G@B#"""" """1D?@LO@A"!%%#
关 于马 克思社 会再生 产的 分析方 法研究
生 产 时 "资 本 的 有机 构 成 保 持 不变 $
" " !’#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者当作全部剩余价值的所有者$*"+ " " !##社 会 生产 分 为 两 大 部类 "即 生 产 生 产 资料 和 生 产 消 费 资 料两部类$
" " !$#资 本 在两 部 类 之 间 不流 通 "或 者 说 流 通量 相 等 $
秦双全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江苏 南京 !&%%&*#
""摘"要!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分析法是长期动态分析法的雏 形$依据 马克思的假设条件"用该分析法可 以论证 积 累 与 消 费 的平 衡 关 系 $马 克 思 的 两 部类 分 析 模 式 "对 现 实经 济 仍 然 具 有指 导 作 用 $
T;A5*#&%4<U#&% !SG;DDHDE.GD-DL=GBK-/ JK-KI@L@-C"SD<C;@KBC>-=?@AB=C,"1K-‘=-I!&%%&*"R=K-IB<"0;=-K# " ")=/0$&30&JKAW%BK-KH,C=G L@C;D/DE@-HKAI@/A@MAD/<GC=D-=BC;@@LOA,D-=GEDAL DEC;@HD-I2C@AL /,-KL=GK-KH,C=G L@C;D/9Z-C;@OKB=BDEC;@/=BG<BB=D-DEJKAW%BKBB<L@/GD-/=C=D-B"P@GK-MAD?@C;@@X<=H=OA=<LA@HKC=D-O@CP@@-KGG<2 L<HKC=D-K-/GD-B<LMC=D-O,C;=BK-KH,C=GL@C;D/9JKAW%BK-KH,B=BLD/@BDECPDGKC@IDA,BC=HH;K?@KI<=/K-G@E<-GC=D-CD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2篇(篇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理论体系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潜在的矛盾和危机。
本文将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经济危机等方面,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探讨。
首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规律为出发点。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人占有和市场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被私人占有,商品交换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和利润追求的驱动,资本主义经济会产生一系列内在矛盾和问题。
例如,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产机器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但劳动者的收入却相对不增;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不再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而是越来越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些矛盾和问题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内在规律的揭示,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当代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以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获取利润,而工人则卖力提供劳动力。
然而,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种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剥削和分配不平等的本质,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周期性的危机倾向。
这种危机是由于剩余价值的追求导致过度生产和相对需求不足造成的。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着周期性的危机和调整。
这些危机不仅导致经济的萧条和失业,也对社会稳定和政治秩序带来了冲击。
生产决定消费,投资创造需求—— 重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生产决定消费,投资创造需求编 辑 手 记—— 重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当生产过剩的经济周期到来时,如何冲破需求瓶颈、保证经济发展的长期稳定?这个问题,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一直面对的难以破解的大问题。
相当一段时期,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西方经济学一直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政策主张是反对投资主导,反对提高积累率,主张消费主导,扩大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静态地看待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为此,在当前经济发展面对持续的下行压力、经济结构调整、中美贸易战及新冠疫情危机叠加发生之际,有必要重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生产决定消费,供给创造需求,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般原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强调生产、投资、供给的决定性作用,是从整个生产-消费大循环过程中进行的观察。
首先,生产是消费的逻辑起点,生产决定了消费;其次,劳动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造就人类的进化,劳动阶级是社会中的主体阶级;第三,人类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价值取决于生产的取舍。
生产决定消费,这只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第一个层次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层次,马克思主义认为:扩大再生产决定了人类的进步。
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形态,主要是投资,投资一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资料的投资,一类是生活资料的投资(人口数量与质量的投资)。
前者是物质生产的扩大再生产,后者是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
在这里,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关键环节——投资。
《资本论》通常被认为是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事实上《资本论》还揭示了一个更重要的发现,即“相对剩余价值率”。
根据“相对剩余价值率”理论,人类的进步可以接近于无限。
因为有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的劳动生产率可以不断地提高,利润、剩余价值率可以不断提高,投资率也就可以不断提高;相应地,生活资料即消费率的占比相对可以不断降低。
马克思《资本论》节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节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张秀芬;包庆德【摘要】马克思《资本论》的节约理论表现在其对生产领域的节约是一种物耗的减少和人力节省实质的揭示,表现在对与节约相悖的资本主义消费问题的奢侈性揭示,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掠夺工人身心健康而达到节约目的的节约合理性问题的深度反思与批判,表现在对实现节约的多样性路径的丰富揭示和对节约有助于节省人、财力,推动产业发展乃至缩短劳动时间实现人的解放等重要性的强调上.马克思《资本论》节约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启示价值.【期刊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0)006【总页数】7页(P117-123)【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生产性节约;消费性节约【作者】张秀芬;包庆德【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集宁012000;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2-058从生态哲学维度进行重新研读,就能够发现马克思《资本论》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意蕴和深厚的生态文明理念底蕴。
在本文,我们将试图系统梳理《资本论》的节约理论。
一、生产性节约和消费性节约马克思《资本论》的节约理论首先表现在其对生产领域的生产性节约,特别是对其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节约问题的深度揭示上,也表现在对消费领域的消费性节约等问题的深度思考上。
(一)生产领域的节约:物耗减少与人力节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生产领域节约进行深入阐释,并依据生产劳动过程三要素即劳动力或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将这一领域节约分为不变资本的节约和可变资本的节约。
1.不变资本的节约——物耗的减少。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领域的节约首先是不变资本的节约。
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又根据有无人类劳动的参与分为天然的劳动对象和原料。
根据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的主次程度,将其分为原料和辅助材料。
马克思的社会扩大再生产优化的图解法
作者: 陶为群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南京210004
出版物刊名: 创新
页码: 53-57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6期
主题词: 马克思;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优化;图解法;最优解
摘要:文章提出马克思的社会扩大再生产优化的图解法,可以替代已有的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的优化问题的各种求解方法,直观、方便地获得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最优解析解,切实简化社会扩大再生产优化问题的求解。
借助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个举例,扩大再生产的优化的图解法得到了计算验证。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概述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一种关于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速度的理论。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列宁则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和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及再生产公式相结合,]在《再论市场问题》中提出了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他指出,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这一理论在一定前提下可以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列宁的理由是,如果技术进步,单位劳力操纵机器的数量增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与工资的比例)上升,那么,发展最快的是生产机器的生产资料;其次才是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资料;而最慢的,则是消费品的生产。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如果技术水平没发生变化,资本的有机构成保持不变,那么,追加的全部资本仍按原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因此二者对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也都按同一比例增长。
在这种纯属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两大部门平衡增长。
然而,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总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即每一劳动者使用和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不断增加!因而资本的有机构成是在逐步提高的。
而在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高条件下的扩大再生产中,原有的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中转化为追加的资本,却将用越来越大的部分去购买不变资本的要素,而以较小的部分去购买劳动力,即不变资本的增长必然快于可变资本的增长,进而导致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必然比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增长得快。
如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就会比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更为迅速。
列宁还认为,在技术进步条件下进行扩大再生产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普遍规律。
这一规律已为机器大工业产生以来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稳定 性分析
在 切 换 斜率 的两
r2
( 求平 衡点 。 一) 为 了研 究 两 大 部 类 不 变 资 本 的动 态 过 程 , 就要 求 出平 衡 点 。 为此 , 据微 分方 程组 ( ) 解 根 1, 代数 方程组 :
侧 稳定 状态 恰 好相 反 , 是根 据 ( ) 做 出如 下 于 7式 相图 : Y
为 了进 一步 证实 特 征 根 分析 的结 论 ,我 们
有 必要 借助 于 系统 的 相 图分 析 。 为此 不妨 把 方
程组 ( ) 4 两式 相 除 , 而得 到 : 从
yJ r J
—
上述 推导 中 , 了经 典定 义 外 , 除 还需 附加 如 下 定 义 : 第 i 类 投 资 减 少 量 ;。 △C 为 部 Y 为第 i 部类 的 国 民 收入 ; 为 每 单 位 不 变
r 2
由于 Y1 )0 2 )0 则有 : (=, (= , 0 Y0
资 本总 投资 的 减少 引起 的 第 i 类边 际收 益 的 部 损 失率 ; i 第 i 类资 本 的装 备 水 平 , 明 生 K为 部 表
产潜 力 的大小 。 : y 2
r2
() 7
令 K ' 切换 斜 率 : / 为 1
,
即 生产 的 集 约性 和 资 源利 用的 闭环 模 式 。 这 说 明 集 约 闭环 再 生 产 模 式 是 更加 先进 的 扩 大 再 生产 方
r 2
式 。这 一 模 式 的 拳 质是 节 约 , 且 应 该 是 我 们 经济 转 型 的 目标 模 式 。 并
【 词】 关键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 型; 大部类 ; 两 不变资拳; 节约经济 【 中图分类号】 0 0 【 F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3 4 2 2 0 )3 06 — 4 10 7 6 ( 06 0 — 0 2 0
类 提供 的生 产资 料不 多 于 明年 为第 二 部类 提 供 的生产 资料 ; 不考 虑 折 旧。( ) 余价 值 率 、 2剩 资本
由() 到 : 1 得
有 机构 成 、 资本 对两 大部 类 的 投资 效 率 、 大 总 两 部类 资本 装备 水 平 皆为常 数参 数 。 实上 , 实 事 现
大 产 的手 段 。 句话说 , 换 就是 收入 的提 高就
生产 ?如 果 能 ,需要 文 的思 路 是 , 卣
先 以 V + ≤C 为 基础 , 立扩 大 再生 产 动 态 系 M 建
咪着 再 生产 的扩大 ,从 而使 我们 摆 脱 了就 资
【 2= 二 K2 0 J ) 一 2 Y r+r 2= 2 Y l QY, ( Y
本 变 化谈扩 大 再生 产 问题 的 同义 反复 的 困境 。
由假 设 得 到 : M v+ ≤C 于是有 : △C + 2C一V1M1 1△C= 2( + )
统方 程 , 然后 考 察 系统 的稳 定性 条 件 , 后 分 析 最
在 V + ≤c 条 件 下 实 现 扩 大 再 生 产 的假 设 条 M 。
马 克思 扩大再 生 产动 态模 型 :
{ +2 y J ry 一 l2 K
【 a ry+ ( Y=一e J 2
( 4 )
6 ・ 2
《 跨南 学 》 0 6年第 3 20 期
维普资讯
经 济 与经 济管 理
不失 一般 性 , Y()0Y ()0 因为 方程 令 。 = , = 。 0 0 组 ( ) 自治 系统 , 时 间变 量 省 去 。 4为 故
件 , 而得 到一 些有 益 的启 示 。 进
一
、
假 设 与模型 导 出
(
(
) I Y A= Y鲁
) 2 Y A= t Y鲁
( 1 )
() 2
为 了推 导 扩大 再 生产 动 态 系统 方 程 ,我 们
YI- 1 + 1 2 =r Yl r K
暂 且做 出如 下假设 :1第 一 部类 今 年 为第 二 部 ()
维普资讯
经济与经济叠理
马克思 扩大 再生产
摸 型与节约经济
朱 殊 洋
【 摘要】 以马克思再 生产理论为基础 , V。Ml = 来推导 出扩 大再 生产 系统方程。通过分析 系统的 用 + ≤( 2
稳 定 性 条 件 , 到如 下结 论 : + < 一 定条 件 下 可 以成 为 扩 大再 生 产 的 蒂 件 , 成 立 的奈 件 是 K > 得 V。M。c 在 其
么条 件 下 扩 大 再 生 产 的基 本 条 件 都 一 定 是 V+
M。c 吗?当 V+ ≤C , 否 也能 过实 现扩 大 再 > M : 是
扩 大 再 生 产 问 题 就 转 化 为 收 入 不 断 增 加 的 问 题。 这样 , 是促 进 收入提 高 的生产 方 式都 是扩 凡
中这些参 数 是 变化 的 ,因而是 作 为 变量 而影 响 再 生产 的 ,但 是把 这些 变 量作 为 参 数不 仅 有 利
于 方程 的建 立 和分 析 ,而 且通 过 参数 分 析 同 样
・
j Y = r r 22 2一 l 2 Y +K
( 3 )
由此 得 到在 V+ ≤c条 件下 以收入 表 示 的 M :
马 克思 在 他 的名 著 《 本 论 》 资 中证 明 , 大 扩 再生 产 的基本 条件 是 V+ > . c。毫无 疑 问 , 马 M 在
克思假 设 下这 个条件 是 正确 的 。 而 , 然 无论 在 什
可 以达 到预 期 的效 果 ,这 是 分析 多 变 量 问题 的
常用 方法 。( ) 们 把生产 的扩大 定义 为 收入 的 3我 提高 , 即建 立 生 产与 收入 的一 一对 应关 系 ,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