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珠三角城镇空间拓展的模式与动力机制分析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Word版含解析)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Word版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这要求( )①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实现共同富裕③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④实现整齐划一的富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21年1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显示,中国将向欧洲企业放开汽车领域的投资限制,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

我国企业也在与国际高手“过招”的竞争中,提升了技术水平、磨炼了竞争本领,向市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但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的企业将会面临“出局”的风险。

下列关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带来积极影响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外资汽车投资增加→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②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外资大幅进入→改善所有制结构→提高汽车业盈利能力③改革资本市场机制→发展数字经济→繁荣汽车消费市场→满足多元化的需求④实施主动开放战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河北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山西省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上海市建立法治保障共同体,浙江省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随着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发挥作用,我国新设市场主体数量重新恢复增长。

假如请你为上述报道设计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合适的是( )A.落实行政监督,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C.改善营商环境,激发主体活力D.健全法制体系,坚持依法治国4.2021年1月7日,由中国水权交易所确认的全国首宗城市雨水水权交易鉴证书在湖南长沙颁发。

中国水权交易所颁发的这宗鉴证书分为两套,内容如下。

这体现出( )①增加自然资源使用价值,能够实现资源变资产②只有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才能推动资源再利用③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降低环卫成本④推动生态价值市场化利用,可以助推绿色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某能源公司积极顺应国家政策,开发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矿山资源的再利用,利用大数据构建集回收网络市场交易、加工利用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形成能源科技创新上下游联动的协同发展模式。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框架,像一本书一样,主要章节是什么,但不能列得太细。

第一步先把概念交代清楚,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要具体确切。

研究内容观点新颖,有创新性,且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或分为几大部分,或分为几大主题进行论述,最好不要搞成一本书的框架。

关键在于通过主要内容体现申请者的主要观点。

有的同志在写研究内容时,附了一个详细提纲,这也可以,但一定要避免写成教科书的提纲。

要把申请者的创新点写出来,如用黑体字区别开来,使人一眼就能看出,把闪光的文字突出出来。

需要注意的问题:(1)主要观点不能缺位,不能以研究思路和方法代替观点;(2)主要观点要鲜明,不能一般论述,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3)研究内容不能过于庞大,不能淹没主要观点,根本无法表达。

总之,最重要的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申请者自己的观点。

如自己有前期研究,最好能从主要内容和观点上挑出来写进课题论证中去。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论证要点包括研究对象的界定、相关概念的梳理。

研究内容就是研究的问题,即研究成果的框架,研究内容设计要合理,完全表现最终研究成果。

关键点:提纲式阐明研究主体的价值性、逻辑性、完整性。

例1: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中国新型城镇化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城镇化,也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采取的一些新型城镇化做法,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科学界定新中国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2、新中国城乡关系与城镇化发展方针的演化过程(1)新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化过程。

第一阶段(1949—2004)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第二阶段(2004—2007)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第三阶段(2007至今)是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2)新中国城填化发展方针的演化过程。

第一阶段(1949—1978)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第二阶段(1979—2000)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第三阶段(2001—2006)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第四阶段(2007至今)是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流空间”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研究

“流空间”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研究

“ 流 空间 ”理论概述
C a s t e ] ] S 在1 9 8 9年 出版 的 信息化城市 一书
支撑生产要素流动的廊道得以形成。至于引力与势能,
前者是全球化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流, 以及在此基础上
形成的全球资源整合,构成了全球化生产要素流动的需
中,首次提及 “ 流空间”的概念。随后在他的 信息时
o r i e n t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c h a r a c t e r b i l l b r i n g a b o u t a s e r i e s o f p r o b l e ms . I n t h e f u t u r e . me t r o p o l i t a n a r e a wi l I b e c o me f o c i o f
l 曲姗 咖 A r e v i e w o f Z h u j i a n g D e l t a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i t i s o n - s i t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w i t h t y p i c a l f l o w s p a c e c h a r a c t e r s P r e s e n t Z h u j i a n g D e l t a 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i s s t a t i c s p a c e o n e n t e d i n b o t h p l a n n i n g s y s t e n r a n d c o mp i l a t i o n . T h e mi s ma t c h i n g 0 f p l a n n i n g

珠江模式

珠江模式

“珠江模式”对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珠江模式”是费孝通教授提出的另一个有影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凭借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及国家优惠政策倾斜的优势,很快就形成了举世瞩目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模式。

我国外向型经济起源于珠江模式”。

所谓珠江模式就是珠江三角洲利用外资和多方筹集资金发挥紧靠港澳和与海外联系紧密的优势,逐渐从农村经济模式不断向更广泛市场联系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拓展,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在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中,“三来一补”企业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特色,也是“珠江模式”的突出表现之一。

珠江模式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是: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乡村集体经济繁荣。

政府鼓励发展乡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组办、联户办和个体“五个轮子”一起转,坚持多种经营成分共同发展。

现在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珠江三角洲已经走出了一个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珠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成为闻名全国农村三大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而珠江三角洲更以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世界工厂”的称号,名扬五大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珠江模式发展背景及特点珠江三角洲不是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域单元,而是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又称为“小三角”。

它的范围包括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江门市、惠州市、深圳市、东莞市、珠海市、佛山市等区域。

土地面积2.2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

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宏观来看,首先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但集体经济比重较大,发展较快,容易使政府易于贯彻发展,所以实施发展外向型经济外战略能够实施成功;二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为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机会和挑战;三是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①毗邻港澳,华侨众多。

基于租差理论的城市生态空间演变动力分析与规划对策——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基于租差理论的城市生态空间演变动力分析与规划对策——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城市研究| 95 Dynamic Analysis and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Ecological SpaceEvolution Based on Rent Gap Theory: A Case Study of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基于租差理论的城市生态空间演变动力分析与规划对策*——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萧敬豪 吴 婕 费 凡 陈俊仲 陈惠斐 XIAO Jinghao, WU Jie, FEI Fan, CHEN Junzhong, CHEN Huifei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在活跃的村镇工业化推动下实现了经济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趋向破碎化的城市生态空间。

引入租差理论,以利益驱动为分析基础,从政府管控、经济发展、自然环境3方面,构建“政府力—市场力—自然力”的城市生态空间演变动力分析模型,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1)2010—2020年间佛山市南海区生态空间演变中,政府力是城市生态空间演变的主要动力;(2)生态用地租金普遍较低,市场力对城市生态空间的影响尚不充分,仅通过土地租金推动生态空间实施难度较大。

最后提出规划对策建议:一是建立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成本的生态空间网络;二是建立以降低其他用途与生态用途的租差为导向的保护与修复配套政策,引导低效建设用地通过生态修复、拆旧复绿向生态空间转化。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earl River Delta has achieved rapid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riven by theactive industrializa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but it has also brought a trend towards fragment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spa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nt gap theory,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terest driven factors, constructs an urban ecological spatial evolution dynamic analysis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 government contro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using the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 as an example.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space in Nanhai District from 2010 to 2020, government power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evolu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space; (2) The rent of ecological land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 impact of market power on urban ecological space is not sufficient. It is difficult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space only through land r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spatial network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costs. It is suggested to establish implementation supporting policies aimed at reducing the rent difference between other uses and ecological uses, and guid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efficient construction land into ecological space throug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emolition and greening.租差;城市生态空间;演变动力;规划对策rent gap; urban ecological space; evolution power;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萧敬豪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感知与监测预警企业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硕士,*****************吴 婕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感知与监测预警企业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硕士 费 凡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感知与监测预警企业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硕士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的重要载体。

近十年来国内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国内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述评
动 力机 制 理 论进 一 步 归纳 为 主 体 行 为 动 力 机 制 、 产 业 结 构 转 换 动 力机 制 、 制 度 动 力 机 制 以及 比较 利 益机 制
四种 类 型 。
【 键 字】 关 城镇化 ;动 力机制
【 基金项 目 】 本文受浙江省住房与城 乡建设厅 《 乡 城 一体化进程 中的小城镇发展研究 》 课题资助。 【 作者简介 】 杨万江,浙江大学管理 学院教授 , 究方向:农业 经济 ; 红辉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硕 士研 究 研 蔡
府 自上而下 型城 镇化 主要表 现为 大 中城 市在 国家大
规模 集 中投 资下 ,城 市地域 人 口和产业集 聚呈 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8.
成分分析方法 ,取特征值达到 1 以上的5 . 5 个变量 , 分 别 归 纳 为 ‘ 业增 长 ” ( 1 、 ‘ 资 导 向的 出 工 V ) 外
2 1年 6 00 月
经 济 论 坛
EC . l i F r m O Od e ou
J n 01 u .2 0
G n4 8 e . 7 No0 .6
总第 4 8 7期
第o 6期
近十年来国内城镇化动力机铜研究述评
文/ 万江 蔡红辉 杨
【 摘 要 】 本文回顾 了国内近1年来城 镇化动力机制研究的有关成果 ,根据 学者研究视角的不 同。将这些 o
至上世 纪9 年 代 中期 以前 的主要 城镇化 动 力 。 内力 O
究 ,形 成诸 多不 同 的观点 ,本文 进行 简 单 的归 类 , 将 这些动 力机制分 为主体行 为动力 机制 、产业 结构 转 换 机 制 、制 度 动力 机 制 以及 比较 利 益 动 力 机 制

珠江三角洲的空间协调问题

珠江三角洲的空间协调问题
单位: %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东莞 中山 江门 肇庆
广州 100
深圳 53 100
珠海 64 93 100
72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
高 原: 珠江三角洲的空间协调问题研究
佛山 59. 76 36. 90 69. 07 100
惠州 51. 90 59. 13 92. 48 43. 41 100
东莞 56. 71 95. 83 97. 02 54. 85 95. 31 100
中山 66. 84 64. 82 85. 76 78. 26 70. 09 79. 57 100
江门 71. 42 31. 50 55. 04 83. 73 34. 58 47. 25 80. 21 100
肇庆 61. 72 61. 26 69. 37 51. 64 62. 26 71. 54 86. 60 77. 16 100
线和九大放射轴线的复合型环形珠链状城市带模式。吕 拉昌( 2004) 认为,要加强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的整合, 充分重视市场力与政府力,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区域政 策、交通、城镇体系、产业等多层次动力机制的结合在区 域整合中的作用; 重视效率、可持续性,兼顾公平,并提出 以倾斜式整合发展为区域整合目标,实施区域整合的六 大模式。阎小培( 2004) 认为,应明确大珠江三角洲的产 业定位与分工协作,创新大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机制,发 挥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协调作用,促进大珠江三角洲区域 空间利用合理化。周春三( 2006) 认为,应该开拓与港澳 合作的新局面,进一步向内地拓展,并协调好内部矛盾。
本文对珠三角空间协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 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珠三角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二、珠江三角洲空间协调所面临的问题 ( 一) 城市间的协调问题 由于珠三角各城市有大体相同的区位条件和区域政 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基本相同,因此,城市之间 较难形成错位发展,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和各自为政的局 面。突出表现在城市间竞争多于合作,城市功能定位和 产业发展严重雷同。从过去各市竞相发展短期可获利的 加工工业到争相发展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很 多城市都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使得 各 地 难 以 发 挥 比 较 优 势,降 低 了 地 区 的 整 体 经 济 效 益。 同时,大量的重复建设导致了生产能力闲置和资源浪费。 翁计传( 2006) 对主要城市之间的工业行业结构相似程度 进行了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中各市的工业结构基本 雷同,电子通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化工、塑料、医药、 纺织服装、食品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 60% 以上,主要城 市之间的工业行业结构相似程度较高( 见表 1) 。 表 1 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工业结构相似系数比较

申论范文——新型城镇化

申论范文——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导语: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

但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

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背景链接】一、政策背景抓紧制定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年3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今年政府重点工作的部门分工。

会议指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抓紧制定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分行业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具体办法,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

要积极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力争有实质。

城镇化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

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

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2013年1月15日,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

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一、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大湾区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承载着探索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使命。

自大湾区概念提出以来,粤港澳三地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由于三地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货币制度等,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深入研究和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对于推动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和地区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九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通车,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便捷流动。

另一方面,产业协同发展态势良好,深圳的科技创新、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广州的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行政区划壁垒、政策制度差异、市场一体化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有图

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有图

粤府办〔2010〕44号━━━━━━━━━━━━━━━━━━━━━━━━━━━印发《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七月三十日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目录一、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一)要求: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导向(二)现状: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导向(三)背景: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国际背景和经验借鉴(四)转型: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主题和途径二、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三)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和规划措施(一)构建低碳生态化、高效能、高品质的城乡规划建设模式,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一体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建设广州、深圳世界城市,打造珠三角世界城市区域,提升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携手港澳共建宜居湾区,打造新型发展模式示范区,携领区域一体化(四)引导区域公交网络与城市-区域空间发展良性互动,促进城镇群紧凑、有序和一体化发展(五)划定区域绿地、推进区域绿道建设,实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完美结合(六)重点优化城市(镇)增长区,培育新城和新型社区,促进城乡融合(七)推进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优化城乡服务中心体系(八)推进绿色城乡设计,建设珠三角魅力城乡四、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一)加大体制改革力度,落实各项行动的保障政策(二)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促进规划一体化(三)完善规划法规、标准,增强城乡规划的统筹能力(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实施评估考核五、近期重点项目附图1:珠江三角洲城乡建设用地拓展图附图2:珠江三角洲各市、镇总体规划拼合图附图3: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空间结构图附图4:珠江三角洲区域公交走廊与集聚中心图附图5:珠江三角洲区域绿地图附图6: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图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学时继续教育系列《专业课6》课后作业(答案第1次)

学时继续教育系列《专业课6》课后作业(答案第1次)

学时继续教育系列《专业课6》课后作业(答案第1次)总分:100.0 及格分数:60 考试剩余时间:1时29分48秒单选题(共20题,每题1.5分)1、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其中“经济中心城市”描述了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B)。

A、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B、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地位C、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D、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2、《城乡规划法》的立足点是(C)。

A、国家本位B、政府本位C、民众本位D、公权本位3、城市群的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新的趋势,我国大致把城市群分为(A)个城市群。

A、20B、10C、25D、304、根据本讲,新地理模式下,城市发展竞争力靠的是(B)。

A、物质B、人才C、财富D、经济5、部门在区域或国家经济中的贡献大小反映了城市职能的(D)。

A、职能强度B、职能范围C、职能效果D、职能规模6、二三线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定位为引导,在我国,(B)的定位是: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A、成都B、天津C、西安D、南京7、根据本讲,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手段的是(B)。

A、非法权益B、合法权益C、违反规划D、骗取许可8、根据本讲,城乡规划的(C)是实现规划权威性与严肃性的基础,也是城乡规划工作赖以生存的基础。

A、民众满意度B、公众参与度C、科学性D、可行性9、本讲提到,城市发展的前提基础是(A)。

A、生态保护B、群众满意C、创新引领D、特色突出10、广州城市空间策略的基本取向是(A)。

A、北抑南拓、东移西调B、南抑北拓、东移西调C、北抑南拓、西移东调D、南抑北拓、西移东调11、根据本讲,《城乡规划法》的核心是(B)。

A、私有权力的限制B、解决行政权如何行使C、对公权的约束D、维护规划的权威性12、本讲提到,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的第一个任务是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一个“政府+企业+个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其中,(C)要承担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公共成本。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探析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探析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探析作者:贺建风舒晓惠张小小来源:《商业时代》2008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推动因素,然后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探析,最后关于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意见。

关键词: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清远、肇庆、佛山、中山、江门等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其它两个是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唐环渤海湾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

珠三角城市群的面积及综合实力不及长三角城市群,但它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3O%的人口,创造着全省77%的GDP。

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推动因素城市群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政府政策机遇。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尤其是改革前沿的广东省,更是从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经济和政策优势,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种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极大的吸引了全国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这里聚集,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铺平道路。

行政区域规划优势。

珠三角同属一个省管辖,在资源整合协调上明显优于长三角或京津唐地区,后二者由三省市管辖,整合协调相对较难。

这一因素可以使得珠三角能够更好的在统一的规划与安排下整合各城市的资源,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相互分工合作,这能够使城市群进行良性循环。

地缘优势。

珠三角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珠三角比邻港澳,且改革开放初期正逢港澳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需要依托大陆转移其成本日渐高昂的轻型产品加工制造业,于是大量资金流入珠三角城市;面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越过海洋能与整个世界连结在一起。

具备极大包容性的文化。

岭南文化毫不排斥的接受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者、企业家和各方面的人才,也填补了本土很多资源的不足。

广州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与前景

广州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与前景

最优 越 、经济 实力最强 、人 口规 模最大 的城 市必然会 成为城市群 及 区域 的 中心
城 市。 中心城市 与城市群 及 域 的发展
省 ( 及港 澳联 为一体 ,广州成 为了 区) 华南地 区的交通 、经济 、信 息和文化 中
心 。改革 开放 以米 ,广州 与泛珠三角 的
是 彼此共生 、相 辅柏 成 的 。纵观 世界城

的地 位是 历史形 成 的 。从设置
难逢 的 发展机 遇 ,加强 与 泛珠 i
南海 郡起 到 清朝 ,广州 一直 是 中 心城 市 ,15 8 0广州在 世界 经济实 力前 十位 城市 中排第 四位 ,人 口 是8 0万 ,17 8 5年 ,广州在世界十 强 中排第 L位 。后来 由于香港 割 让 、深水 港 口南移 、 卜 等 城市 海
头 。从 各种 观点综 合来 看 ,大 珠
对外开 放 窗 口 ,一直 是华 南地 区
最大的 中心城市 。改革开放 以来 , 广州 G P快速增 长 ,综合 经济实 D 力居 全 国特大城 市 的第 j位 。上 世纪 9 年 代末期 以来 ,广 州加快 0 了 中心 城市 功能性 设施 建 设 ,拉 开城市 发展 布局及 扩 大城 市发展 空 间 ,建设 了体现 国 际化 水平 的 新机 场 、会 展 中心 、大 学 城 、铁 地 、深 水港 、城 市高快 速 路 、信 息 港 、开发 区等 ,基础 T业 、高 新 技术 产 、 和现 代服务 、协 调发 I I 展 ,汽 车 、石 化 、电子 信息 大 支柱产业 高 速增 长 ,成 为 了拉动 珠 角及 泛珠 三角 经济 发展 的强 大引擎 ,广 州作 为珠三 角 及泛珠 三角 中心城市 的地位进一 步提升。
域 经济是市场 经济发 展 的必然产

2023 年公务员政治理论知识培训考试题库 及答案(四)

2023 年公务员政治理论知识培训考试题库 及答案(四)

2023 年公务员政治理论知识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四).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共 60 分)1.建立水效标识制度,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加快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等工程。

用水总量控制在( )立方米以内。

[2 分]A. 9000 亿B. 3500 亿C. 5200 亿D. 6700 亿我的答复: D正确答案: D2.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应构建( )、社会参与、市场鼓励的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

[2 分]A. 市场指导B. 政府主导C. 市场主导D. 政府指导我的答复: B正确答案: B 3. 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方案,扩大重点高校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规模。

全面提高高校 (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 分]A. 合作能力B. 创新能力C. 思维能力D. 学习能力我的答复: B正确答案: B 4. 防灾减灾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表达,将其上升为一种( )的国家战略,打破传统部门分割、局部调控的救灾模式。

[2 分]A. 特殊化B. 优先化C. 常态化D. 常规化我的答复: C正确答案: C5.加强对我国耕地、城市用地和( )的土壤质量监控,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控,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实现土壤质量的根本性改善。

[2 分]A. 建设用地B. 商业用地C. 城郊用地D. 工矿用地我的答复: D正确答案: D6.四类主体功能区中的优化开发区主要使用国内外优质能源、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使能源使用与( )在一定程度上脱钩。

[2 分]A. 煤炭消费B. 二氧化碳排放C. 二氧化硫排放D. 石油消费我的答复: B正确答案: B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五大发动机〞( ) 。

[2 分]A. 信息化B. 工业化C. 城镇化D. 农业化我的答复: D正确答案: D8.推动城乡协调开展( ) 。

[2 分]A. 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开展B. 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辐射能力C. 拓展农村潜力资源开展空间D.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平等配置我的答复: B正确答案: B9.优化投资结构,在确保( )的前提下,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投资,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效劳业等领域的投资。

015.大尺度地区乡村空间优化的技术探索——以珠三角为例

015.大尺度地区乡村空间优化的技术探索——以珠三角为例

大尺度地区乡村空间优化的技术探索——以珠三角为例闫琳,卫晓摘要:本文通过系统介绍珠三角乡村空间优化发展策略研究成果,初步构建大尺度乡村地空间优化提升的理论框架、技术逻辑和应对措施。

研究从对珠三角乡村空间发展问题的剖析入手,以“乡村空间认知、乡村空间优化思路和乡村空间优化行动策略”三大内容展开论述,提出“回归城乡关系与乡村多元价值重塑”,“构建针对不同尺度乡村空间发展特征与问题的技术应对逻辑”,和“面向新型乡村治理需求的空间管控措施”的乡村空间优化路径。

关键词:大尺度乡村空间优化珠三角1引言乡村地区,既是城市的母体,也是当前城乡发展中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

乡村空间不只是一些村落,一些民宅,更是与之共生的大片农田,山林河流,以及支撑其长期发展的经济动力、社会形态、文化意识等,是一个连续的、多尺度的、多内涵的空间载体。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而言,乡村空间的整体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才是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小康的真正内涵。

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代表。

尤其是其长期以乡镇工业为特色的发展动力,形成了城乡用地连绵混杂、“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空间特征。

如今,珠三角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城镇群的新目标,世界级城镇群的建设品质需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下全面体现。

乡村地区是世界级城镇群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优质的生态环境、生活品质以及人文特色,更能够彰显世界级城镇群整体空间品质。

必须重新看待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将乡村空间优化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

2珠三角乡村特征问题与退化原因2.1珠三角乡村空间主要特征珠三角地区背山面海,自古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孕育了独特的岭南水乡文明,生态本底条件十分优越;该地区农业种植以经济作物为主,工商业十分发达,特别是乡镇企业在珠三角起步阶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作为移民社会,人口构成丰富,宗族传统治理下,自组织能力非常强大;同时,珠三角地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乡文化等多元融合,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13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乡土技术方面,无论是桑基鱼塘还是乡土建筑,都体现为因地制宜,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的鲜明特征。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研究述评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研究述评

要: 近 年来学术界关于珠江三 角洲城镇化研 究主要 集 中在城 镇化模 式、 城镇 化动 力机 制和主要特 征、 城镇
化 存在 问题 及其原 因分析 以及城镇 化对策思路和发展趋势等方 面, 取 得 了不 少的研 究成果 。但是 , 目前珠  ̄ 2 r - 5 _ 角洲
城镇化 实际进程属典型的传统城镇化 , 现有相 关研 究主要局 限于土地 城镇 化方面 , 而忽视 了人 的城镇 化的研 究。如 何促进 以人的城镇化 为核 心的新 型城镇 化发展 , 是珠 三角城镇化研 究需要 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 关键 词 : 珠 江三角洲; 城镇化 ; 研 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 F 2 9 9 .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9 3 4( 2 0 1 3 ) 0 4— 0 0 5 9— 0 6
第3 3卷 第 4期 2 0 1 3牟 8月
惠 州学院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 O URNAL OF HUI Z H0U UNI VER S I TY
V0 1 . 3 3.No . 4
A u g . 2 0 1 3
珠江 三角洲城镇化研 究述评
柳春 慈
( 惠州学 院 政 法系 , 广东 摘 惠州 5 1 6 0 0 7 )
改革开放 以来 , 珠江三角 洲 的城镇化 进 程迅 速 推进 , 城镇化水平也 得到 了很大 提高 。根据 2 0 1 1 年广 东省委省政府 召开的 《 广东 省提 高城镇 化发 展水 平工
加 拿大学 者麦基 于 1 9 8 0年 代后期 研究 亚洲 国家 某些核心经济 区域城 乡联系 空间结构 时提 出了“ K o t a . d e s a s i ” 的术 语 ( Mc G e e , 1 9 8 7 ) , 随后 于 1 9 9 1将其 进 步简化为 “ D e s a k o t a ” ( Mc G e e , 1 9 9 1 ) , 意指在 统一

外生拉动的城市化困境及出路——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外生拉动的城市化困境及出路——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科 交叉 特点 , 如 与景 观 生 态学 交 叉 的城 市化 生 态 环境 效应研 究 … 等 。近年来 , 以全 球 化 为背 景 和动
城市化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 和非农 就业增加 的 结果 , 可受外 生拉 动和 内生成长 两种驱 动力推 进 。外 生拉动指来 自城 市化地 区外部 的驱动力 量 , 包括 外部 投资和 出口等 , 内生成 长指城 市化地 区 内部滋生 的发 展力量 , 包括 内部需求和消费等 。其 中 , 内生成 长是核 心驱动力量 , 一个地区在其 驱动下 , 具有相对 清晰 的发
再发展提供强 大支撑 。当然 , 伴 随着 以上 内生 动力 驱
动的城市化过 程 , 外部 供给和 需求等外 生拉 力也 一直 参与城市化 系统 的输 入输 出 , 形 成 了内循环 与外 驱动 联合作用的 良性运转机制 , 如图 1 所示 。
【 摘 要】 区域城 市化受外生拉动和 内生成长两种驱动力推进 , 具有相对 清晰 的发展轨迹 : 工业化一 小城 镇化一城 市化一 大城 市
化( 城 市 区域 化 ) 。 而 我 国城 市 化 速 度 最 快 的 地 区之 一 珠 三 角 受 香 港 等 外 生拉 力驱 动 , 表 现 出城 市 化 滞 后 于 工 业 化 、 内部 需 求 滞后 于 外部 需 求 、 城 市 化 质 量 滞 后 于 城 市 化 数 量 等 特征 。 区域 内工 业和 城 市 节 点 发 展 强 于 工 业 化 和 城 市化 过 程 发 展 , 以 内 生
中国近 3 0年 的改革 开 放创 造 了世 界工 业化 、 城 市化史上 的奇迹 , 城市化率 自 1 9 7 8年 的 1 7 . 9 2 %增加 到2 0 0 9年 的 4 6 . 5 9 %, 年均增长 率达到 0 . 9 2 % 。与 内 地多数城市 不同 , 珠三角地 区的城市化 主要缘起 于香

农村基层治理的主体变迁与机制创新——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考察与分析

农村基层治理的主体变迁与机制创新——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考察与分析
发挥着 越来 越 重要 的作用 。
农村基层治理结构 、 治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 呈现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 基层治理 的主体
结 构层 次越 多 , 治 理 体 系越 完 善 。 中国农 村 基 层 治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9 -1 5
基金项 目: 广 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新时期广东省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和动力机制研 究” ( G D 1 5 X Z Z 0 5 ) ; 中共广 东省 委 党校 ( 广东行政 学院) 课 题“ 健全广东农村基层 民主 自治机制研究” 。 作者简介 : 郭丽兰, 女,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 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 副主任 ( 广州 5 1 0 0 5 3 ) 。
贤” 等传 统政 治资源在现代化转型和基层治理 中的积极作用 。广东省珠 三角地 区的新经验为实现 党领 导下 的基层 治理创新 、 推进农村基层 治理现代化提供 了思路借 鉴。
关键词 : 农村基层治理 ; 动力结构; 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 D 6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0 7 5 1 ( 2 0 1 6 ) 1 卜0 0 0 6 - 0 6
省珠三角地区的村集体资产以翻番速度增 长, 经济 社、 经济联社 、 经济合作社等各类经济体快速发展 , 拥有过亿资产 的村集体不在少数 。如东莞市 2 0 1 5 年村 组 两级集 体总 资产 达 1 4 0 0亿 元人 民币 , 约 占广 东省 同级 资产 的三分 之一 , 年 纯 收入 过百 亿 元 。 ㈤村 集体经济组织 日 益成为基 层治理结构的重要 主体。
— —
对 广东 省珠三角地区 的考察 与分析
郭 丽 兰

要: 农村基 层治理是 实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基础 , 新 时期农村基 层治理 出现诸 多新 变化 , 涌现

珠三角地区城镇化典型模式、动力机制r及经验启示

珠三角地区城镇化典型模式、动力机制r及经验启示

珠三角地区城镇化典型模式、动力机制r及经验启示马力;万忠;丛人;林伟君;方伟;李向伟;肖广江【摘要】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城镇化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典型的城镇化模式.本文从动力机制角度分析归纳了珠三角地区典型城镇化模式,分别为区位优势和外部要素主导的虎门模式、自组织形成专业镇的古镇模式、科学规划城乡无差距的小榄模式以及政府体制机制创新产城人融合的狮山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要推动城镇化发展,提速城镇化发展,必须因地适宜,优化布局;科学规划,统筹城乡;突破限制,强化制度改革;以人为核心,解决人的城镇化;优化产业集聚,加速产业转型;注重生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等,这些经验启示将有助于完善珠三角地区自身城镇化,并为我国其他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南方农村》【年(卷),期】2015(031)004【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珠三角;城镇化;典型模式;动力机制;经验启示【作者】马力;万忠;丛人;林伟君;方伟;李向伟;肖广江【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65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为在北京召开的最新一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提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出一个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指导。

2013年3月,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发展呈现“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绿色低碳、节约集约、文化传承、和谐宜居”的新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銎
[ 基金项 目 目家 自 科学 生资助项 目( 6 1 3 4 7 6 j r东省 自 ] 然 4 3 7 1 0 0 0 0 0 7 然科 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5 中 大 学 百 03 0) 6 0 1 ^ 划”资助 项 目【 1 1 0 教育 部留学 日国^ 科 启动 基金资助 目 f 31 ) 7 3
模糊。伴随城市化进程 的不断推进,特别是 2 0 O0
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和城 中村改造 推进,沿海发达地区的乡城转化正发生新的变化,
城市空间拓展的模式与动力机 制正在发生新的转
型,亟待进行新的理论总结与探讨
性城市化( 乡镇企业、人口流动下的城市化) 。因此, 2 世纪后半期以来,中国城镇空间的拓展和城 城镇空间拓展实际具有多样化 的空间路径与动力机 0
a c j a d uba iat n whc ass i e rm p t e sde elp e tt v nm e - in e x n i Asa o eerk r nz i o ih h hf df0 s onan ou v o m n ogo er t nt e t d e p son or a
新 时 期珠 三 角 城 镇 空 间 拓 展 的模 式 与 动 力 机 制分析
口 李 志 刚 ,李 郇
[ 摘
要] 0 年 来 ,珠 三角城 镇空 间拓展 的模式 转型 表现 出正规 化和 多样化 的新趋 势 土地 资源的 日益稀 缺 2 0 0
迫 使酸 府通 过制 度手 艘 、政簟 调控 推进 近郊 农村 全盘 “ 市化 ” 同时 通 过生 物岛 大 学城 等大 型项 目建 设, 城 , 实现农 村地 E的 太幅 度 “ 市化 城镇 空间拓 展 的模式 正 由原有 的 自T而上 内生化 的 模 式 向强调 政府 主导 城 的新方 向转 变 ‘ 中村 ”进人 真正 的转 型社 阶段 ,成 为转 型社 , 其改制 与改 造的 推进使 城 市空间 扩张 格局 城 正由 “ 非正 规化 ”转 向 “ 规化 ” 城市 土地稀 缺 问题暂 时缓 解,但 新城 市社 中社会 与人 的城市 化进 程将 任重 正
而道远
[ 键词 ] 市化, 空 间拓展 ,动 力机 制,珠 三角 关 城 [ 文章编号]0 00 2 (0 81 04 0 [ 分 类 Tg 4 1 3 [ 10 02 2 0) 20 4 5 中国 号] u8 1 文献标识码] A
Th Ddi gF re n t m f p t l e el m e tnt eP a l v r ef nt eNe E e vn o c sa dPa e o S aJ D v o t a p n i h e rRie D l al h w
B r y 在其名著 市化模式臼 研究已经涉厦城市形态 ,城市网络、城 制,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贝利 (e r ) 勺 比较城市化:2 世纪的多元化道路 中・ 出,尽 0 镇体系、城市增长 小城镇发展等多重主题。研究 《 表明,中国城镇空间的拓展首先是一种内生过程, 这 过程将引导特殊的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在此
u  ̄ nz 0 n ia o
_ l■ ■
Ur a iat n Sp ta e p nso , b nz i a il x a in Mec a s Th o h nim, ePe ier l alRv Det r a
1 言 引
2 世纪 9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八加 0 0 速期,城市空间拓展日趋明显、城乡景观边界渐趋
fr sadpbipli a r re bsc sh nt co f n esy w deo g ars [ shv l oc n u l oc s M j o c h te o su tnoU i tCi a c l i l e e aea o e c ie o pj u a c r i vr i n o c  ̄ e s
背景下, 中国城镇空 间拓展主要包含 “ 自上而下” 和 “ 自下而上”两种i 路。1 9 酋 9 8年以来,中国城市
化进程提速,政府、企业和个人成为推动城镇空间 拓展的新的校 动力,产业结构的转换力 科技进 步的推动力、国家政策的调控力和城 乡间的相互作 用力也被认为是中国城镇空间拓展的新动力。研究 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肝滑 “ 双规城市 化” :国家主导的城市化 ( 非农人 口的增长) 自发 和
rs l ura alg e ut n,l esa ch n i fom if ̄ a t o a ns ac s So il r a ia intk sm u hln rh p  ̄ b a a gngr no lof ̄ l r uba p e ca b nz t a e u o c o ge tans al a
管各国各地区城市化效能存在诸多共 l,但城市化 生 的进程与模式的确存在多样f干 异化趋势。2 世 匕嗟 0
U b n M a g UX R
Sic h e 2 00 urans a il p so rn n et ey ar 0 b p t ex an inte dsi h P Rie a nte eal v rDet av xhbtd b t e ldyan r l h ee ii oh rgua t d a e
v it Sc c lnd ar y are a e
re a e r c s h v pomp e v t dgo emm e t opu h frteuranz t nofuml n st s o h b ia i o r —
svai tui a i nsi t t on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