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导学案撰写:张岭审核:曹六平使用时间:12月10日班级:姓名:一、复习目标:1.复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原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2.复习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生产、生活情况。

3.复习炎帝、黄帝时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二、复习巩固⑴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⑵火的作用:火可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⑶黄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①部落联合部落在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族;②黄帝建,制,,发明。

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属下仓颉造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因此人们尊称黄帝为“”。

⑷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

⑸公元前2070年,建立朝,定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三、堂清测试1.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居民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着群居生活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共有的特点的是()A.烧烤食物B.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C.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成果D.懂得人工取火5.在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6.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

其主要判断依据是()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D.随葬品的多少7.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A.黄帝、蚩尤部落B.炎帝、蚩尤部落C.黄帝、炎帝部落D. 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8.“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A.黄帝B.炎帝C.舜D.禹9.黄帝之后,尧、舜、禹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人教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1.人物: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导学案共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导学案共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共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语法知识和词汇;2.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进行自我表达和交际;3. 能独立完成一篇简短的对话、日记、文章等;4. 能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加深对汉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语法知识、词汇运用和文化理解。

其中,基本语法知识包括:there be句型、一般现在时、人称代词、不可数名词等;词汇运用包括:关于人物、家庭、各种动物等词汇的学习和运用;文化理解则涵盖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汉字的演变、中国人的姓名等。

三、学习方法:1. 多听多说多练习,大胆进行交流和表达;2.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强化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掌握;3. 勤于阅读课外书籍和杂志,扩大词汇量和文化视野;4. 多使用互联网等多种资源,获取更多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信息。

四、学习建议:1. 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务求不断巩固和加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能力;2. 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3. 多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和交友,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4. 学会利用和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和环境,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力。

五、补充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1. 对基本语法、词汇等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和运用;2. 具备一定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且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3. 具备广泛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的人类文化和思想总之,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掌握好英语的运用,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场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细节,多进行语言交流和文化学习,积极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工具,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知识回顾1.日常交际用语问候语: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寒暄:How are you?/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you./Goodbye.2.英语字母大写字母: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小写字母: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3.数字1 one2 two3 three4 four5 five6 six7 seven8 eight9 nine 10 ten4.介绍自己的姓名、国籍、年龄、学校、班级等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How old are you? I'm ....What school are you in? I'm in....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5.电话用语接听电话:Hello, this is [姓名]. (打电话) May I speak to [姓名], please?告诉对方自己是谁:This is [姓名].请求接电话的人等一下:Hold on, please.给对方留言:Can I take a message?征询对方电话号码:Could you tell me your phone number, please?6.日常交际中一些礼节性用语Say"Please." "Thank you." and "You're welcome."Give compliments.二、教育目标学生能够:1.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对话。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点课时一人类的起源与迁徙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2. 掌握人类早期迁徙的路线和原因。

教学重点1. 人类出现的时间和地点;2. 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

教学难点1. 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2. 早期人类的文化和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演化树,简单介绍人类起源的历程。

2. 讲解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通过PPT介绍人类化石、考古文物等证据,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判断。

3. 讲解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介绍人类迁徙的时间和路线,以及迁徙的原因。

4. 梳理知识点:通过练题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迁徙进行简单梳理和巩固。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课时二古代文明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的时间和地点;2. 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重点1. 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时间和地点;2.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难点1.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2. 古代文明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古代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通过PPT介绍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等不同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

3. 讲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

4. 比较不同文明:通过练题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课时一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掌握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1. 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 奴隶社会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图片展现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和场景。

2. 讲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通过PPT介绍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根源和发展。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三、尧、舜、禹的“禅让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1.人物: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七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七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七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第一单元拓荒新天地第一课拓荒新天地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从狩猎时代进入农业文明的历史过程,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课早期文明与帝国的兴衰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以及帝国的兴衰史,包括汉唐帝国、罗马帝国、希腊帝国和埃及文明等内容。

第三课中华文明的发展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包括夏商周的建立和中华文化的传承等内容。

第四课万邦来朝与丝绸之路本课主要介绍了汉代的万邦来朝和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第二单元礼乐中华第一课古代礼仪之邦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礼仪之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第二课在家之道与国家的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在家和国家文化的发展,包括《论语》的思想、尚书的历史内容等。

第三课对外交往与文学艺术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包括诗词歌赋等文学体裁的介绍。

第四课钟鼓楼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钟鼓楼,包括其历史渊源、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等。

第三单元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第一课家族与王室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家族和王室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第二课民间百态与大众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民间百态和大众文化的发展,包括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和传统民俗等内容。

第三课太极和气功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太极和气功,包括它们的起源和发展、功效和实践等。

第四课中华传统艺术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

以上是新人教版最新教材七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的内容总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导学案

((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学法指导:1.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

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复习巩固: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制造工具 B.会不会使用工具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D.会不会用火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A.懂得钻孔技术 B.懂得人工取火C.会制作装饰品 D.开始使用天然火4.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排列()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蓝田人④山顶洞人A.①③②④ B. ①④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5.我国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A.元谋人B. 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6.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黄河流域发掘的原始人类遗址()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 D.山顶洞人7.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A.群居生活 B.人工取火C.使用简单语言 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二、材料分析题8.“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阅读材料回答:(1)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课前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课前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学习主题】1.了解我国境内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以及他们所处在自然环境情况,了解人类在不断地进化。

班级姓名日期【学习主题】1.了解长江、黄河最早的农耕生活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长江、黄河流域古代居民在社会状况【学习主题】1.了解炎帝、黄帝、蚩尤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班级姓名日期【学习主题】1.了解夏朝的建立情况。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时期的社会管理以及文明发展情况。

班级姓名日期【学习主题】1.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解开了人类文字的面纱。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青铜器的发现与运用。

班级姓名日期【学习主题】1.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知道春秋争霸与战国时期重要的战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学科历史课题 7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班级姓名日期【学习主题】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

2.都江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学科历史课题 8 百家争鸣班级姓名日期【学习主题】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思想领域的重大改变。

2.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与学说主张。

班级姓名日期【学习主题】1.了解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

2.秦朝采取巩固统一的重要措施。

班级姓名日期【学习主题】1.了解战国时期社会发展推动了变法的兴起。

2.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学科历史课题 10 秦末农民起义班级姓名日期【学习主题】 1.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灭亡的原因。

2.了解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学科学习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写日期学习日期课题 14 西汉初立和“文景之治”【学习主题】 1.了解西汉的建立与政策。

2.了解西汉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

七年级历史学科学习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写日期学习日期课题【学习主题】 1.了解什么是大一统。

2.了解儒家思想是怎样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

七年级历史学科学习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写日期学习日期课题【学习主题】1.知道东汉的建立与与东汉初期的政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第二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第二课

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 学习目标:课标目标: 知道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况。

配套教材目标:知道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况。

中考或期末考试所占分值:期末考试 2分二、 温馨提示: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大汶口晚期出现社会转型三、课前热身: 预习课文四、自主学习填表: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简表五、绘制思维导图六、巩固提升:(一)基础题1.“民以食为天”。

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粟B.水稻和小麦C.水稻和玉米D.粟和小麦2.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右图是我国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它位于(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2 3.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 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4.半坡遗址在今天哪个城市附近 ( )A.余姚B. 西安C.北京D.泰安5.四五千年前,我国原始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 ( )A.采集B. 渔猎C.制陶D.农耕(二).提升题6.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半地穴式房屋 图二:干栏式房屋(见课本)材料二: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他们已经挖掘水井,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

材料三: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粟,饲养家畜,还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

住地穴式房屋,制造彩陶。

请回答:(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修建的房屋?(2)除了建造的房屋不同,两种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还有什么主要的不同点?课后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单元一:古代中国的疆域与社会第一课:中国的疆域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以及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研究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和变化;- 掌握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原因;- 理解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研究内容:1. 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 夏朝、商朝、西周等时期的疆域;- 诸子百家时期的疆域;- 秦、汉、唐、宋等朝代的疆域。

2. 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原因- 内部原因: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外部原因:战争、外族入侵等因素。

3. 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疆域扩大:统一多民族、文化交流等;- 疆域收缩:文化传承、文化保守等。

研究任务:1. 阅读课本第一课的内容,了解并总结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和变化;2. 通过课后题的练,巩固对疆域变化原因的理解;3. 基于所学,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疆域变化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小论文。

提示: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朝代或时期,分析其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具体影响。

附加资源:- 课本第一课内容;- 参考书籍:《中国古代的疆域和交通》。

第二课:中国的社会结构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包括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以及其地位和作用。

研究目标:- 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了解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 掌握社会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研究内容:1.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贵族阶层:君王、贵族等;- 平民阶层:农民、工匠等;- 奴隶和奴隶主。

2. 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 君王:统治者、权力来源;- 贵族:社会地位高、享有特权;- 农民:主要生产力、社会基础。

3. 社会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经济:劳动分工、资源分配;- 政治:统治权力、政策制定;- 社会交往:地位差异、社会秩序。

研究任务:1. 阅读课本第二课的内容,了解并总结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2. 制作一个海报或PPT,介绍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3. 根据所学,编写一段短文,描述社会结构对农民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3368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33689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创:陈爱娟使用者:[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北京人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

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三、精讲点拨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都属于“远古社会”。

2、氏族公社的特点:有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财产共有(没有私有财产);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食物)。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

【学习难点】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梳理,识记1到3题的知识点。

第3题注意让学生结合前面内容比较归纳。

方法指导二: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点。

教学生学会使用歌谣的方法记忆重要知识点: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北京人在周口店, 会用工具人形显。

山顶洞人不一般,磨制石器把空钻。

长相更像现代人,人工取火能御寒。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导学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自主预习梳理新知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是、和。

2. 距今约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3.地点:北京西南上。

4.最先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的人是中国的青年学者。

5.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万—万年。

6.体质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 ,嘴部,脑容量比现代人,能够行走。

7.生产生活状况: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我们把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时代。

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

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8.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9.生活的时间:距今约万年。

10.地点: 。

11.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和技术。

还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的观念。

分层演练夯实基础知识点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半坡人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知识点二北京人3.根据如图信息判断出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最先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是( )A.安特生B.裴文中C.步达生D.安徒生5.由于野普多,北京人少而且工具简陋,因此北京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群居生活6.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说明了北京人( )A.过群居生活B.会打制石器C.学会使用火D.共同劳动7.“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打制石器,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山顶洞人。

2.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二、自主预习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__ 的国家之一。

最具代表性的是__ 、__和__ 。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 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__ 的古人类。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__ 年。

4. __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____________ 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____ 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合作探究1.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呢?四、随堂演练1. 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3.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C.战国铁农具D.汉代耕作石画像4.“我来自周口,你来自元谋,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

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北京市B.陕西省C.浙江省 D.云南省中学历5.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A.用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中6.“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知识梳理】一:元谋、云南、元谋、170万、工具、天然火二:周口店、70-20万、天然火三:周口店、3万、人工取火、骨【自主检测】选择题:B.A.B.A.A.C.非选择题:1、元谋人—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和缝制衣服北京人—约70—20万年—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2、⑴A⑵北京人⑶C【拓展视野】 B C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梳理】一:长江、浙江、余姚、七千、水稻、干栏式二:黄河、陕西、西安、五六千、粟、半地穴式、彩陶【自主检测】选择题:B.D.D. D.D.非选择题:1、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2、A: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B: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拓展视野】1、C 2、D第3课华夏之祖【知识梳理】一:炎帝、黄帝、涿鹿、蚩尤、华夏族、黄帝二:尧、舜、禹、禅让制、2070、夏、奴隶制【自主检测】选择题:AABAB非选择题:尧、舜、禹;“禅让制”【拓展视野】 B D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二、材料题21、(1)图一: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图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2)河姆渡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22、1、启;2、世袭制;3、夏朝;4、奴隶社会,夏、商、周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梳理】一:启、世袭、家天下二:约公元前2070年、禹、约公元前1600年、汤、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三:西周、周天子、诸侯、国人、公元前771年【自主检测】选择题:C.D. A.D. D.非选择题:⑴分封制;⑵巩固西周的统治;⑶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拓展视野】B A B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梳理】一:原始、商朝、司母戊鼎、三星堆、商朝、瓷器二:商周、禹、选种、施肥、治虫害、商周、牲畜圈栏三:奴隶主、奴隶、殉葬品、祭祀【自主检测】选择题:A.B.B. D. B.B.非选择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拓展视野】B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梳理】一:周平王、春秋、战国、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尊王攘夷、管仲、齐国二:韩、赵、魏、齐、秦、楚、燕、赵、魏、韩、桂陵、齐国、魏国、齐国、魏国、长平、四十多【自主检测】选择题:A.D.B.D. A.B.A.非选择题:见七上P33页【拓展视野】B D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知识梳理】一:春秋、战国、春秋末年、战国时期二:战国、李冰、岷江三、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封建、县制、土地、耕战、封建四、战国、地主、农民【自主检测】选择题:A.A.C.B.B.D.非选择题:(1)商鞅;秦国;(2)主张变法;法家(3)地主阶级;使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导学案(无答案)

第 1 课中国初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学习目标】1.认识元人生活的年月、的地址以及的意。

2.知道北京人的地址、特色和生、生活情况。

3.认识化石是研究人发源的主要依照,理解火的使用在人化程中的重要意。

【要点难点】要点:北京人的特色及北京人的意点:本所内容距今久,只有依照考古掘成就行科学推测并合必需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内容【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歌曲《大中国》]同学,首歌中唱道:“我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家里着两条,是江与黄河。

” 江和黄河是我的母河,也是中文明的祥地。

在里生了我国初期人的典型代表——北京人,你知道他是怎被的?你想认识他的生活情况?今日就我一同学第 1 ,中国初期人的代表——北京人。

【自主学习】一、我国境内的初期人1. ______是世界上先人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人生活代:距今年;地址:省元。

地位:元人是我国境内当前已确的最早的_____人。

二、北京人的生活代:距今年;地址:________。

三、北京人的特色1.使用工具:北京人制作____________的技比成熟,采纳不一样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型的工具。

使用种__________ 的代,叫作 __________代。

2.生计特色:( 1)成 __________生活在一同,共同行取食品的。

(2)会使用 _____,会保存__________ ,是人化史上的里程碑。

3.地位:周口店北京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资料最全的__________ 址。

第1页/共3页【合作研究】(1)北京人使用的工拥有什么特色?了然什么?(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形式有什么特色?是由什么决定的?(3)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在人史展程中有什么意?【达标训练】1.我国的史最早能够上溯到()A.18000 年前B.20 万年前 C .70 万年前 D.170 万年前2.“感知”170 万年前的生活,找先人的踪迹,暑期期,小准和同学一同去参我国境内当前已确的最早的先人址,他去的地方是()A .北京B.西C.云南D.河南3.“距今七十至二十万年,保存了猿的某些特色,但手脚分工明,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依据一资料,你判断他属于()A. 元人B. 北京人C.山洞人D. 田人4.在北京人址中,了大批的木炭和灰烬堆,而且,它都被限制在必定地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第一单元复习( L7-9-004)主备:课型:复习课审核:七年级历史组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2、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

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

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学习重点】X k B 1 . c o m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黄帝是——人文初祖【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对“禅让制”的认识【自主学习】一、元谋人1、时间:距今170 万年;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3、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1、时间:距今 ______万年至 ______万年;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龙骨山山洞里3、特点:A、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石器,新|课| 标 | 第| 一 |网B、北京人使用 _______,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C、北京人生活方式:群居三、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约________年;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3、特点:A、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B、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__________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C、会人工取火D、生活方式:“氏族公社”“氏族”——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四、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________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_______流域3、使用工具: _______石器,这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4、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的国家。

5、生活:河姆渡居民会建造_______房屋,过定居生活,还会开挖水井,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五、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 _________年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________流域3、使用工具:磨制石器。

4、农业:半坡居民种植_______。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的国家。

5、生活:半坡原始居民住式_________房子 ,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和箭头。

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六、炎黄战蚩尤1、炎黄子孙(华夏族)的来历:在距今四五千年,生活在_______流域的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炎帝和黄帝的结合,形成日后的_______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七、黄帝——“人文初祖”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_______ 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了文字,______编出乐谱,后世尊称黄帝为“ ____________”。

八、尧舜禹“禅让”新|课| 标 | 第| 一 | 网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首领还有尧舜禹。

2、禹治水;3、尧传舜,舜传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_________”4 公元前2070 年, ______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形成。

【巩固训练】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A、北京B、陕西C、河南D、云南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能不能直立行走B、会不会说话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火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 万年。

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wW w .X k b 1. c O mA、10 万年B、20 万年C、 100 万年D、180 万年4、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5、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 6 米多厚的灰烬。

这说明了()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C 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6、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

这主要是因为()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7、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8、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X k B 1 . c o mA、玉米B、水稻C、小麦D、粟9、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A、种植粮食B、饲养家禽C、制造陶器D、定居10、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B、元谋人遗址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1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小麦B、水稻、玉米C、水稻、粟D、玉米、粟12、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①会种植粮食②会饲养家禽③会制造陶器④会建造房屋⑤用针缝制衣服⑥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④13、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的实物有:①灰烬堆②磨制的石刀、石斧③骨针④彩陶片⑤有房屋痕迹() w W w .x K b 1.c o MA、元谋人遗址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14、“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2005 年 5 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 ,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A、炎帝B、黄帝C、舜D、尧15、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黄帝B、尧C、舜D、禹16、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A、禹想当国王B、禅让制被破坏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17、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B、禅让制被破坏C、禹建立了夏朝D、社会生产的发展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19、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http://w ww.xk b1. comA、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B、建立于公元前 20 世纪 70 年代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20、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 ,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A.黄帝B.炎帝C.舜D.禹21.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22. 下列人物中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A. 尧B.禹C.舜D.黄帝23. 你知道传说中发明养蚕抽丝技术和衣裳的是谁吗? ( )A.黄帝B.嫘祖C.炎帝和妻子嫘祖 .D.黄帝和妻子嫘祖24. 下列人物经过禅让当上部落首领的是( )A. 黄帝B.炎帝C.大禹D. 蚩尤25. 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 ,你认为应该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2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新课标第一网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 ,, 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

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⑴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⑵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⑶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3 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 。

材料二: 1954 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 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

请回答: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X K b 1.C o m⑵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⑶材料中“ ,, ”说明还有出土文物,你结合所学知识能补充几点?28、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3)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新课标第一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