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部分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 .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

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由一层质膜包被: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并成为它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口。

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细胞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

由这些分子构成的细胞是结构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在一个细胞中除了可以进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新陈代谢活动外,还各有特定的功能。

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总和。

2 . 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分界代表性人物?如二界系统为瑞典林奈。

界、门、纲、目、科、属、种(递减)
林奈:二界系统、海克尔:原生生物界惠特克: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 .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
五界系统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病毒不具细胞形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不包含在五界系统中。

4 .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二界系统中,细菌和蓝藻属于植物界,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没有核膜), 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蓝藻和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但不应因此就把它们放入植物界。

它们有光合作用只是说明生命在进化到原核生物阶段就有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真菌是是进化的产物,腐生营养,独立为真菌界。

6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分子所构建的。

细胞内代谢过程中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的,而酶是一种蛋白质。

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 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

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长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的。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或RNA 。

所有DNA 都是由相同的4 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长链。

2 条互补的长链形成DNA 双螺旋分子。

沿着DNA 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进而为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物体编制蓝图。

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都受到来自DNA 的信息的调控。

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的是同一种遗传密码。

这些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DNA→RNA →蛋白质的遗传系统是生物界的统一基础。

这就令人信服地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由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彼此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8 .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地球形成之初,以酸性气体为主,经历37 亿年的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使今日地球的表面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恰到好处”,大气中的C02 浓度正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并有效地防止
了地表液态水的过度蒸发,保持了一个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圈;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保证了生物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而岩石的风化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矿物质,并且大气中的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的紫外线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氧化性大气圈还能使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

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

这一切都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要维持这种环境的物理状态,仍然需要地表上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试述脂类的生物学意义或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主要的储能物质;
(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3)构成生物保护层;
(4)有些脂类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
(5)很好的绝缘体
1 .动物是由于氧气(O2)氧化糖(C6 H1
2 O6)产生CO2和H20 获得能量。

假设你想知道所产生的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还是氧气,试设计一个用180作为示踪原子的实验来回答你的问题。

自然界中氢含有3种同位素.即160 、170 、180 。

其中180 占0.2 % ,是一种稳定同位素.常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中。

实验设计:用180标记糖作示踪原子供给动物的有氧呼吸,质谱分析测定生成物CO2的放射性,如果CO2中的氧具放射性说明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

一对照组中180 标记O2进行实验,分析测定CO2是否具有放射性,如果没有,进一步清楚地表明CO2中的氧来自糖而不是O2。

2 .有人说:“不必担心工农业所产生的化学废料会污染环境,因为组成这些废料的原子本来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你如何驳斥此种论调?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化合物由元素组成,最外层中的电子数决定着原子的化学特性,电子的共用或得失,也就是化学键的形成决定了化合物的形成、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质。

工农业所产生的化学废料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干扰物质循环,对地球物化循环产生深远的影响。

3 .兔子吃的草中有叶黄素,但叶黄素仅在兔子的脂肪中积累而不在肌肉中积累。

发生这种选择性积累的原因在于这种色素的什么特性?
叶黄素是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和脂肪溶剂。

被吸收后容易在脂肪等非极性器官积累,肌肉中容易积累的是水溶性的色素。

4 .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胃中没有。

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所有的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动物消化道中没有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

牛、马等动物胃中寄生着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具有能分解纤维素的酶(cellulase ) ,使纤维素水解产生纤维二糖,再进一步水解而成葡萄糖。

纤维素是牛、马等动物的主要食物,如果用抗生素将牛胃中所有的微生物都消灭掉,牛将缺乏营养物质死亡。

5 .有一种由9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用3 种不同的酶将此多肽消化后,得到下列5个片段(N
代表多肽的氨基酸):
丙一亮一天冬一酪一撷一亮
酪一撷一亮
N 一甘一脯一亮
天冬一酪一撷一亮
N 一甘一脯一亮一丙一亮
试推测此多肽的一级结构。

根据题意,蛋白质的N末端氨基酸残基是甘氨酸。

3种不同的酶将此多肽消化后,多肽链断裂成5肽段。

用重叠法确定多肽段在多肽链中的次序。

此多肽的一级结构为:N—甘一脯一亮一丙一亮一天冬一酪一撷一亮。

第三章.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关键何在?
原核细胞在地球上出现最早,没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一个拟核区,染色体为环形的DNA 分子。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核膜包被,内有核仁。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关键是无核膜、核仁等结构,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分化。

3 植物一般不能运动,其细胞的结构如何适应于这种特性?
植物细胞最外围有一层一定弹性和硬度的细胞壁(Cell wall ) ,具有支持、防御与保护的作用。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等色素,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能量。

4 .动物能够运动,其细胞结构如何适应于这种特性?
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膜由单位膜构成,便于细胞内外物质运输。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包括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中心体。

5 .细胞器的出现和分工与生物由简单进化到复杂有什么关系?
单细胞生物出现简单分化的细胞器,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生命活动。

生物由简单进化到复杂,细胞器增多,分工越来越细。

6 动、植物细胞的质膜在成分和功能上基本相同,其生物学意义何在?
质膜是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以非共价键组合装配而成。

骨架是磷脂类的双分子层,脂双层的表面是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内部是磷脂分子疏水的脂肪酸链。

脂双层有屏障作用,使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

脂双层中还有以不同方式镶嵌其间的蛋白质分子,生物膜的许多重要功能都是由这些蛋白质分子来执行的。

有的蛋白质分子和物质运输有关,有的本身就是酶或重要的电子传递体,有的是激素或其他有生物学活性物质的受体。

动、植物细胞的质膜在成分和功能上基本相同,例如跨膜物质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动、植物细胞的质膜在成分和功能上的同一性,有益于我们认识生命现象的有序性和统一性。

7 .最近发现了食欲肽(orexin ) ,一种似乎能调节任何动物食欲的信号分子。

在饥饿的人体内,可测出血液中食欲肽浓度较高。

利用你关于膜受体和信号转导途径的知识,试着提出利用食欲肽治疗厌食症和肥胖症的可能疗法的建议。

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会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

化学信号转导途径包括 3 个阶段:信号接受、信号转导和响应,这是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食欲肽(orexin)属于神经肽,Orexin 刺激采食呈剂量依赖性,产生于下丘脑侧部。

研究者观察到饥饿时,Orexin 水平上升。

将食欲肽注射老鼠脑中,导致几个小时内采食量比对照组多3 一6倍,同时刺激胃酸的分泌。

这启示我们治疗厌食症可采取直接在患者体内过表达小分子的Orexin 或表达orexin 受体或受体的某一片段,强化信号的转导响应。

治疗肥胖症则采取相反的措施。

第四章
1 .人体的细胞不会用核酸作为能源。

试分析其理由。

核酸有DNA 和RNA 两类,在细胞体内作用重要。

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胞中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核酸的质和量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容易分解。

如果可以利用核酸作为能源,那么就必须有核酸氧化酶,这样遗传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很容易就会被误氧化,不利于遗传的正确进行,因此生物进化过程中就不会保留核酸氧化酶,因此就不会以核酸作为能源。

3 .曾一度认为二硝基酚(DNP )有助于人体减肥,后来发现此药不安全,因此禁用。

DNP 的作用是使线粒体内膜对H十的透性增加,因而磷酸化与电子传递不能耦联。

试说明DNP 何以使人体重减轻。

二硝基酚(DNP )是解耦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脱耦联,氧化仍可以进行,而磷酸化不能进行。

DNP为离子载体,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十的通透性,消除H十梯度,因而无ATP 生成,使氧化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以热的形式散发。

(用二硝基酚作为减肥的药物虽可起到减肥的效果,因为人体获得同样量的ATP要消耗包括脂肪在内的大量的燃料分子。

但用它减肥的严重性在于,当P/O接近零时,会导致生命危险。


6 .某科学家用分离的叶绿体进行下列实验。

先将叶绿体浸泡在pH4 溶液中,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 为4 ,然后将此叶绿体转移到pH8 的溶液中,结果此叶绿体暗中就能合成ATP ,试解释此实验结果。

叶绿体浸泡在pH4 溶液中,基质中摄取了H ,并将摄取的H 泵入类囊体的腔,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 为4 。

将此叶绿体转移到pH 8 的溶液中,类囊体膜两侧建立了H 质子电化学梯度,驱使ADP 磷酸化产生ATP 。

8 .热带雨林仅占地球表面积的3 % ,但估计它对全球光合作用的贡献超过20 %。

因此有一种说法: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给其它生物供应氧气的来源。

然而,大多数专家认为热带雨林对全球氧气的产生并无贡献或贡献很小。

试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个方面评论这种看法。

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是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但温度高,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也多。

特别是晚上,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依然消耗O2,所以整体上看热带雨林对全球氧气的产生并无贡献或贡献很小。

第五章
1.如果用一种阻止DNA 合成的化学试剂处理细胞,那么细胞将停留在细胞周期的哪个阶段?
增殖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
G1期:合成前期,合成RNA 和蛋白质,为S 期合成DNA作准备;
S 期:DNA 合成期,主要合成DNA ;
G2 期:有丝分裂前期,继续合成RNA 和蛋白质;
M 期:分裂期,发生有丝分裂,生成两个子细胞。

用一种阻止DNA 合成的化学试剂处理细胞,细胞将停留在S 期。

2 .红细胞的寿命为120 天,一个成年人平均约有5L 血液。

假定每升血液中有500 万个红细胞,那么每秒钟需要产生多少个新的细胞才能保证血液中红细胞含量正常。

5 *5 000000 / ( 120x24x60x60 )=2.4个
每秒钟需要产生3个新的细胞才能保证血液中红细胞含量正常。

4 .在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细胞先将染色体加倍,然后进行有丝分裂。

结果是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母细胞中的一样。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细胞先分裂,然后在子细胞中复制染色体。

这样会发生什么问题?你认为这样的细胞周期是否和你学过的细胞周期一样好?(提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考虑)
细胞先分裂,然后在子细胞中复制染色体的分裂方式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流失,也无法保证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5 .癌症的原意就是细胞周期失去控制,因而细胞无限制地分裂。

全世界每年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方面要花费大量经费,而用于防癌的经费则少得多。

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防癌吗?预防癌症的可能途径有哪些?
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防癌。

一级预防是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癌因素对人体产生的致癌作用,降低发病率。

如平时应注意参加体育锻炼,改变自身的低落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癌从口人;不吃霉变腐败,烧焦的食物以及熏、烤、腌、泡的食物,或不饮用贮存较长时间的水,不吸烟、不酗酒,科学搭配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有营养的多种食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和减少对大气、饮食、饮水的污染,可以防止物理、化学和寄生虫、病毒等致癌因子对人体的侵害,有效地防止癌症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利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来减少癌症病人的死亡。

在平时生活中除加强体育锻炼还应注意身体的一些不适变化和定期体检。

如拍照胸片、支气管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肺癌;做B 型超声波扫描、甲胎蛋白测定,可揭示肝癌;做常规***细胞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癌;食道拉网检查、纤维食道镜、胃镜、肠镜检查,可早期发现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等。

因此,一旦发现身体患癌症之后,一定到肿瘤专科医院去诊断和治疗,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积极配合,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预防是在治疗癌症时,设法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

30、动物多样性的进化
1、请解释什么是假体腔,它是如何形成的?环节动物的真体腔是如何形成的,与假体腔有什么区别?
答案:假体腔是动物界中最先出现的体腔形式。

在假体腔中,中胚层只形成了体壁的肌肉层,而动物的肠壁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

假体腔动物的肠壁仍然是单层细胞。

假体腔内也没有体腔膜,其管系统均游离在假体腔内。

假体腔是一种初级的原始体腔形式,它不是由于中胚层包围形成的空腔,而是胚胎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形成的体腔,但是体壁有了肌肉层。

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分化出来的,由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围绕而成,因而体壁和肠壁都有发达的肌肉。

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一个重要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加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6、为何说文昌鱼在动物进化上有重要地位?有哪些进步特征、特化特征和原始特征?
答案:文昌鱼是头索动物的代表种类,共约25种。

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上有重要地位:(1)祖先可能是原始的无头类,与无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2)由于适应不同生活方式而演变为两支,一支演变为原始有头类,导向脊椎动物进化之路,另一支转化为旁支,演变成头索动物的鳃口科动物;(3)认为头索动物是当前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是脊椎动物的姐妹群。

在动物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进步特征:呼吸在水流经咽部的鳃裂时进行;中空的神经管是文昌鱼的中枢神经系统,但是尚没有脑和脊椎明显的分化;脊索纵贯全身并伸到身体最前段。

转化特征:口部有一套特化的取食和滤食器官;无成对附肢;无心脏,循化系统属于闭管式,血液无色。

原始特征:无头,仍有分节现象存在;生殖、排泄器官多对(无集中的肾),各自开口。

3、详述羊膜卵的结构、功能和羊膜卵出现的进化意义。

羊膜卵和无羊膜卵动物在泄殖系统上有何重要的不同?
答案: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即胚胎发育到原长期后,在胚体周围发生向上隆起的环状皱褶一羊膜绒毛膜褶,不断生长的环状皱褶由四周逐渐往中间聚拢,彼此愈合和打通后成为围绕着整个胚胎的2层膜,即内层的羊膜和外层的绒毛膜,两者之间是一个宽达的胚外体腔。

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进行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

绒毛膜紧贴于壳膜内面。

胚胎在形成羊膜和绒毛膜的同时,还自消化道后部发生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称为尿囊。

尿囊位于胚外体腔内,外壁紧贴绒毛膜,因其表面和绒毛膜内壁上富有毛细血管,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壳膜和卵壳,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此外,尿囊还作为一个容器盛纳胚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尿酸。

动物获得产羊膜卵的特性后,毋须到水中繁殖,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是脊椎动物从水到路的漫长进化历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飞跃进步。

确保脊椎动物在陆地上进行繁殖。

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

3亿年前,当具有高等和进步特征的新型爬行动物在地球上出现后,很快就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在地球上各种生态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动物。

9 .鸟类的器官系统及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飞翔生活的?
(l )鸟类身体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 2 )前肢变为翼,着生羽毛成为飞翔器官。

( 3 )薄而松的皮肤,便于肌肉剧烈运动。

( 4 )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内称为羽区。

不着生羽毛的地方称裸区,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

( 5 )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满气体的腔隙,有利于减轻体重。

(气质骨)
( 6 )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异凹型椎骨。

这种特殊形式的关节面使椎骨间的运动十分灵活。

第一枚颈椎呈环状,称为寰椎;第二枚颈椎称为枢椎。

与头骨相联结的寰椎,可与头骨一起在枢椎上转动。

这就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范围,鸟类头部运动灵活。

( 7 )胸椎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保证胸肌的剧烈运动和完成呼吸。

( 8 )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以支撑扇形的尾羽。

鸟类脊椎骨骼的愈合以及尾骨退化,就使躯体重心集中在中央,有助于在飞行中保持平衡。

( 9 )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

鸟喙外具角质鞘,构成锐利的切缘或钩,是鸟类的取食器官。

( 10 )左右锁骨以及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成“V”形,称为叉骨。

叉骨具有弹性,在鸟翼剧烈煽动时可避免左右肩带(主要是乌咏骨)碰撞。

( 11 )手部骨骼(腕骨、掌骨和指骨)的愈合和消失现象,使翼的骨骼构成一个整体,扇翅才能有力。

( 12 )后肢骨骨块愈合减少且延长,能增加起飞时的弹力。

( 13 )使翼扬起(胸小肌)及下损(胸大肌)的肌肉十分发达。

此外,不论是支配前肢及后肢运动的肌肉,其肌体部分均集中于躯干身体的中心部位,其它肌肉退化以减轻体重。

( 14 )鸟类的直肠极短,不贮存粪便,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失水以及飞行时的负荷。

( 15 )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

气囊广布于内脏、骨腔以及某些运动肌肉之间。

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比重,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磨擦。

( 16 )排泄尿酸减少失水,鸟类不具膀胱,所产的尿连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通常认为这也是减轻体重的一种适应。

( 17 )视觉最为发达,视力调节双重调节能力,能在一瞬间把扁平的“远视眼”调整为“近视眼”。

10.哺乳动物有哪些重要进步特征?为什么说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进步性特征有:
( 1 )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 2 )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 3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 4 )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 5 )胎生、哺乳。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排泄物送人母体内。

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

这是哺乳类在生存斗争中优于其他动物类群的一个重要方面。

哺乳是胎儿发育完成后产出,母兽以乳汁哺育幼兽。

哺乳是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的有利适应的成活率,加上哺乳类对幼仔有各种完善的保护行为,因而具有远比其它脊椎动物类群高得多成活率。

哺乳类的皮肤中,表皮和真皮加厚,角质层发达。

皮肤衍生物形态复杂,功能多样,在对机体的保护、体温调节、感受刺激、分泌和排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毛、皮肤腺、蹄角等。

哺乳类骨骼高度简化和具有灵活性。

脊椎仍然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5 部分,椎体间有软骨的椎间盘相隔,可吸收和缓冲运动时对椎体的冲击。

四肢肌肉发达,以适应哺乳动物高速灵活的复杂运动。

消化系统功能完善。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和***。

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胰。

根据食性,哺乳类分为食虫类、肉食类、草食类和杂食类 4 种。

哺乳类血管趋于简化,使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血液升高,循环效率提高,肺由复杂的支气管树和肺泡构成,气体交换面积增加。

腹部具有肌肉质的横隔,隔肌的收缩和舒张协助肋间肌扩张和缩小胸腔,促进呼吸。

哺乳动物的大脑特别发达,大脑表面形成沟回,神经元数量大增,感觉器官发达灵敏,行为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