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之父
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
1、用根繁殖的有:甘薯、聖誕紅、竹蕉、菊花、馬齒牡丹、松葉牡丹、黛粉葉、彩葉草、黃金葛、粗肋草、變葉木、薔薇、茶花、杜鵑、天竺葵、龍吐珠、非洲鳳仙花、日日春、地瓜藤、郁金香等;郁金香用地下的球茎能长出新植物;常见的用根来繁殖的植物——。
2、用茎繁殖的有:草莓、木薯、鸢尾、洋葱头等。
鸢尾每年都能从地下茎上长出幼苗,这种根的茎叫根状茎。
草莓的茎能向四处延伸,伸到哪儿,就生根长成一株草莓。
木薯有许多块茎,都能发芽,成为一颗植株。
吊兰在它的茎部顶端会萌生出幼小的植物体,如果你把这些幼小植物取下,扎入土壤,它就会慢慢长出根来;3、还有一些植物更有趣,把它的一片叶子放入土壤,也长出植株,这种叫切叶繁殖;一般仙人掌科大戟科的多肉植物都能用叶进行扦插.剪几根长春藤,放入水中,等它长出根后,就可以种到土中;把一株植物连根分取,再种到土中,也能成活,叫分株。
有一些植物的茎下有一大蓬根,我们可以用刀把它切开,分开种植,这样可一株变为几株。
其它繁殖方法:随着科学发展,植物繁殖的方法更多了。
比如嫁接、组培苗、转基因、克隆…… 虽然今天我们人类已经懂得许多种植物繁殖的方法,但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一定会发明更加先进的繁殖方法,造福人类,创造明天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用叶繁殖的植物大多数是肉质植物。
肉质植物的枝叶肥厚,贮藏了很多水分,它是植物在热带地区对干旱的一种适应。
叶插法适用于叶上能生长不定芽和不定根的花卉。
例如秋海棠类、大岩桐、虎尾兰、石莲花、菽草类、落地生根等,均可用叶插法繁殖。
叶插需选取生长健壮、充分成熟的叶片。
秋海棠类叶插时先剪去叶柄及叶缘薄嫩部分,以减少蒸发,并在背面叶脉上用小刀切些横口,然后将叶片平铺在细砂或草炭与沙土各半的基质上,最后再用几块小石子铺在叶面,或用竹签将叶脉固定,使之紧贴基质不断吸收水分,以免凋萎。
以后在切口处即可长出不定根并发芽长成小植株。
虎尾兰叶插时,将剪取的叶子横剪成长约5厘米的叶段,直插于沙中,沙面以上露出2厘米,即能在叶段基部长出新根茎,上部发芽即成一新株。
自学潮汕话资料
滴汤=笨通街市夺无=社会上没有食酒=喝酒拍字=打字楚汤=鱼露够市=恐怖咯抽=乱叫以=睡觉够硬=厉害卖想=不懂事示油=酱油烧骂=吵架亚=辩解,争论东施头=厕所亿房=冲凉房头熊=头晕唔晓=不知道(不懂)铁桃=游玩歌历=包菜迈哩=不要好食=好吃臭相=不讲信用胶已=自己外呈=院子煮食=做饭地块=那里地个=什么胶那=橄榄绑人=别人厚稳、寒穷=蚯蚓牙工=蜈蚣胶抓=蟑螂眠床=床床=桌子帝政=该死的豹脚=厉害讨债仔=醉已忘归卖好仔=扬扬楼顶=楼上志衰旅啊=呸!呸!呸!呸诺=吐痰! 小到堆=疯子一群生莫=长得很丑翁科=拍拖揭阳)我领父=我是你父亲(澄海)靠父死母=吵死人(澄海)真头公=大母指真尾仔=尾指散哭父=乱说话番割=地瓜莲果=荔枝候溜=泥鳅女家人伊死做一筐=全家死光光!唔珍对=不正常雷同天熄=雷电交加修=游泳味=潜水胶罗=还要很久喉搭=口渴烧真=亲亲姿娘=女士走仔=女儿祷仔=儿子老公=曾主父地甜=谁讨探=赚钱食笨=吃饭鸡=*女!鸭=*男鸡母=*女头孔灯=白痴钱龙=壁虎鸡母=*女头草猴=螳螂心底裤=内裤莲果=荔枝鸡母皮=鸡皮疙瘩四散担=乱说猛猛**=快** 紫船=现在日暗=天黑池块=哪里地个=什么烟仔蒂=烟头丢紫屁=说大话逃地块=在那里欢唔灾=还不知道.行=走悦着伊=爱上他市=丑欢有=还有勿=不要妻哥=色狼猎街=逛街出日=出太阳卤=恨卤面=讨厌胶迹=背迈哭父=不要吵耍=玩蛋眉=笨蛋烧拍=打架溜溜=猛猛!`` 甩=芒果目镜=眼镜分碟=烟灰缸肉矮=龙眼鸡翠=吹牛怪浪=希奇滴嗒=逝世试流=流氓哌仔=流氓假矮=多事剪罗=该死短帐=倒闭力出生叨仔=硬邦邦老马=多事小=神经病飞龙=菠菜吊瓜=黄瓜过衰=很倒霉无影无迹=不可能安=老公亩=老婆在你=随你爱作泥=什么事脑莫=脑袋坏掉知预=小心唔北=不懂茶米=茶叶欠死=真行电涂=电池无变轮=受不了土话=俗话落雨=下雨滚水=开水在地块=在哪里圆头卵=光头开去=走开冲茶=泡茶除人=顽皮池个=什么激血=淤血歇工=下班找讨赚=找工作抽讨死=笑死人艰苦=生病江爱凤=只要吃迷=不是迈=不要爱=要散物=乱来铁桃=玩烧护=帮忙着脉=要命倒返=回来东西头=厕所钓妮=泡妞鸟来=山楂地豆=花生胶己=自己欢未=还没有散抽=胡说八道排回=以前散哭父=胡说八道锯弦=拍拖孚景=谈恋爱咸涩=小气弯=转薄壳=海瓜子硬虎=一定四散担=乱说迈担=不要说康课=工作薄壳枪=小手枪奴仔=小孩小姿娘=疯婆子鞋拖=拖鞋虾姑=濑尿虾刚同=土豆雅姿娘=靓妞庵庶=夫妻胶刀=剪刀头家=老板甲枝=自己洗亿=洗澡大哦=牡蛎塞怕=笨蛋手扶=拖拉机赢老爷日——太阳、日影★食笨~吃饭★★爱做尼~要做什么★★爱去地块~要去哪里★★党哑~等一下★★呢去~拿去★★做尼照些~怎么这样★★去地块屉桃~去哪里玩★★食未~吃了吗★★雅死~很漂亮★★烧护我~帮我★★担咪个~说什么★★郑吾知~假装不知道★★卤死你~讨厌你★★想了公公~想了头痛★★世散物~乱搞★★行做一哑~走在一起★★如死~很好玩★★客依~给他★★吾知做尼担~不知怎么说★★谓死~好累★★爱迈~要不要★★爱来婉许内迈~要不要来我家★★爱做尼住做尼~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担矮定卖~说得定吗★★在物密个~在干什么★★叔恶死~作孽★★胶毛~剪头发★★担密个~说什么★★资娘~女人★★禾埠~男人★★盒汁死~很脏★★猛着~快点★★固分~抽烟★★肠头毛~长头发★★担拉未~说够没★惜死你~很疼你★★姆知~不知道★★无事吹事~没事找事★★姆北~不认识★★无影无只~没这回事★★公过只鸭~很傻★★勿店担话~不要老说话★★知关~小心点★★欠拍啊~欠揍吗★★无吕变~没你办法★★乌暗形~晕倒★★无人掺~没人跟你在一起★★踢死,踏庇,绕出乡里~把你踢死,踏扁,赶出家乡★★衰形卖变~死性不改★★软呐~柔软★★迈节死人~别吵死人★★椅姆龙钟~睡不清醒★★扫拍你去龙钟~把你打醒★★听你担了目涩死~听你说话就想睡觉★★迈照生~别这样★★武死你~打死你★★埋甜扎死人娜~别吵死人★★卖担,食做分~不要说了,还是抽烟好★★我姆敢~我不敢了★★小李死~很害羞★★吕微死~你不怕死啊★★浪险死~很了不起★★欢有资娘仔~还有女人★★专爱~偏偏要★★无人掺,掺竹壳,无人也,也处瓦~没人跟你在一起,你就和笋皮在一起,没人背你,你就去背瓦片★★无事行屉桃~没事去外面逛★★喜个物~那一个★面皮厚过东西墙~脸皮很厚得无法形容★[br./]★应菜~通心菜★歌lei~包菜★★飞龙~菠菜★★风梨~菠萝★壳兰~格兰★★龟菜~韭菜★★吊瓜~青瓜★★菜头~萝卜★★还虽~香菜★★菜心~油菜★★剑菜~香麦★★锅菜~青菜★★大头菜~上海菜★★肉唉~龙眼★★莲拐~荔枝★★甘同~马铃薯★★风桥~西红柿★★朱古力~巧克力★★糖圆~糖果★★浮香腐~豆干★★油渣果~油条★★胶那~橄榄★★地豆~花生★★红菜头~胡萝卜★★钱葱~马蹄★★菜补~萝卜干★★月娘~月亮★★木仔~番石榴★★菜豆~长豆★★罐长~腊肠★★柔鱼~鱿鱼★★酸包~面包★★酸机~雪条★★甜筒~雪糕★★涩啤~啤酒★★乡姑~香菇★★春菜~介菜★★还晶白~小白菜★★芬碟~烟缸★★卜支芬~抽条烟★斤招~香蕉★★迷城~滚石★月娘——月亮雨微——毛毛雨雨仔——小雨雷公——雷风颱——台风扫帚星——彗星出日——日出落雨——下雨响雷——打雷浮风——起风透风——刮风拍雾——起雾落雪——下雪落霜——下霜天顶——天上日猛——太阳光强烈月光——月亮很亮天时——天气天时好——晴天天光光——天亮了无日——阴天多云乌暗天——阴天风时雨——夏天的过云雨雨歇——雨停了雨仔送送——下小雨沃雨——淋雨雨淋头倒——下大雨赤西北——夏天的西北风风尾雷——台风过后的雷塗——土、泥溪仔——小溪大水——洪水山顶——山上山空——山洞石米——沙砾、碎石石仔——小石头石部——石头石狗卵——鹅卵石沙母猴——粗沙粒路仔——小路参叉路口——十字路口巷仔——小巷船头——码头渡头——渡口塗下——地上塗膏糜——烂泥巴溪底——河床水弟——水涨、水满水可——水退做大水——发大水涌——浪、波浪风涌——风浪田洋中——田野溪水——河水池塗——塘泥街路——马路路铃中——马路中间乡里——村子铺路——里路——排年——往年年头——年初年尾——年底年脚——春节前夕月头——月初月尾——月底月另中——中旬细月——小月今日——今天吗日——明天后日——后天渣日——昨天眠起早——早上,上午日昼——中午渣眠起——昨天上午下旰——下午蜀夜——黑夜日昼后——中午后今夜——今天晚上够旰——半天暝昏——傍晚暝日——日夜够日——整天蜀日——白天一点钟——一小时一个字——五分钟点搭二——一点十分礼拜日——星期天鬼日——几天喜天时——过去先摆——以前只陈——现在此在——现在等下——一会儿寡年——几年着久——多久五月节——端午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冬节——冬至廿九夜——除夕过年——春节春天时——春天热天时——夏天热毒天时——大热天秋天时——秋天凝天时——冬天靖月——冬天工课——工作落班——下班做生理——做生意店铺——饮食店铺——商店头家——老板、经理等——称碎纸——零钱纸字——钱币剃头铺——理发店罗离——汽车脚车——自行车搭渡——过渡泵风——打气退货——批发货物掠鱼——捕鱼电毛——烫发税厝——租房子木工——木匠灰匙——瓦刀补泥——补胎家私——家具拍铁——打铁起厝——盖房子拔桶——打水用的桶平担——扁担索——绳子田料——肥料早粙——早稻瓜棚——瓜架地豆——花生竹蔗——甘蔗米萝——簸箕菜脯——腌制的萝卜干油麻——芝麻菜栽——菜苗沃水——浇水布田——插秧落种——播种拍粟——脱粒应肥——施肥挽草——除草割粙——割稻子总草——把草捆成小捆曝粟——晒谷子收冬——收割季节袋粪——垃圾踏车——踏水车鸡安——公鸡鸡母——母鸡鸡仔——小鸡粉鸟——鸽子毕婆——蝙蝠小狗——疯狗胡蝇——苍蝇狗蚁——蚂蚁刺毛风虫——毛毛虫虱母——虱子蠓——蚊子草猴——螳螂钱龙——壁虎鱼春——鱼卵带柳丝——小带鱼鞋底——比目鱼金龙——黄花鱼划鼠——塘虱鱼水生——牡蛎墨斗——乌贼沙虾——对虾的一种蛤婆——癞蛤蟆水鸡——青蛙脚鱼——鳖鱼栽——鱼苗胡溜——泥鳅木棉——黄雄树红花——石榴花午时花——太阳花莲花——荷花林檎——番荔枝莲果——荔枝木仔——番石榴番梨——菠萝弓蕉——香蕉红柿——柿子山东梨——鸭梨杨桃——五敛子奶瓜——木瓜钱葱——荸荠番葱——洋葱番葛——甘薯番茄——西红柿番瓜——南瓜吊瓜——黄瓜秋瓜——丝瓜角瓜——丝瓜(有棱)网光——凉薯荷兰薯——马铃薯粉豆——长豆角荷兰豆——豌豆扁豆——蚕豆衫裤——衣服身底衫——贴身衫褛——大衣甲仔——马褂裤橛——裤衩朗底裤——开裆裤外衫——外套衫袋——衣兜裤脚——裤腿肚腰——肚兜棉裘——棉袄水鞋——雨鞋鞋拖——拖鞋雨遮——雨伞动角——手杖手环——手镯耳勾——耳环铰布——买布料订衫——缝衣服缀钮——钉扣子钮——钮扣颔领——领子开胸——对襟豆油——花生油茶米——茶叶豆干——豆腐钣彼——锅巴买咸——买菜鸭母捻——汤圆甜粿——年糕菜头粿——萝卜糕粿条——河粉油炸粿——油条粽球——粽子肉圆——肉丸眠起早顿——早餐日昼顿——午餐夜昏顿——晚餐滚水——开水食桌——吃酒席割猪肉——买猪肉冲茶——沏茶截菜——切菜食茶——喝茶食饭——吃饭食药——服药啉酒——喝酒厝——房屋厝顶——屋顶厝下——瓦片灶下——厨房浴房——浴室门第——门槛门扇后——门后面眠床——床写字床——书桌饭床——饭桌椅头——凳子手布——手帕面布——毛巾灶布——洗碗巾胶刀——剪刀面盆——脸盆齿漱——牙刷口壶——口杯饼药——肥皂地缸——痰盂碗橱——碗柜箸——筷子被单——被套只仔——这边许头——那边镇中——中间下脚——下面喜顶——上面正手边——右边倒手边——左边底边——里面脚头——旁边角头——角落瓦(我)汝(你)伊(他/她)阮(我们)恁(你们)伊人(他们)安(丈夫)亩(妻子) 老公(曾祖父)老嫲(曾祖母)阿公(爷爷)阿嫲(奶奶)外公(外公)外嫲(外婆)阿爸/老政府(爸爸)阿妈/阿姨/阿niea(妈妈)阿伯(伯伯)阿叔(叔叔)阿婶(婶婶)阿舅(舅舅)阿妗(舅妈)阿兄(哥哥)阿姐(姐姐)弟(弟弟)阿嫂(嫂嫂)阿孙(孙子)阿弟(儿子)阿妹/走仔(女儿)大dā官(家父)大dā家(家婆)丈人(岳父)丈姆婆(岳母)新妇(媳妇)新人(新娘)同门(连襟兄弟)同媳(兄弟的老婆)契父(干爹)契仔(干儿子)同潮州话口语入门年(契兄弟)老禾埠(大叔)老姿娘(大妈)禾埠/打捕(男人)姿娘(女人)后生仔(年轻小伙子)雅仔(漂亮的小伙子)雅姿娘(漂亮的姑娘)孥仔(小孩)马仔(打手,手下)头家(老板)人客(客人)单丁(独生男孩)乞食(乞丐)只块(这里)许块(那里)地块(哪里)做尼(为什么/干什么)乜个(什么)若好(这么好)硬(硬/高水准)交际呾(说)诐三国(摆龙门阵)同暹罗诐到猪槽(扯得太远了)哗甫(吹牛)食诐唔落(道不同不相与谋)托浪脬(拍马屁)散嚷/吼/呾(胡说)人客(客人)齐谢(谢谢)对唔住(对不起)无相干/无事(没关系)呾唔北块去(说不清)戆过只水鸭(糊涂、不懂)晓理(害羞)悦着伊(喜欢他/她)硬(厉害)白傻/白仁(白痴)搏命(拼命)青夜牛(文盲)dumb 丁/柴戆(傻子)柴(呆/木头)只撮话(这些话)我呷汝(我和你)相互/相辅(帮忙)猛(快)猛仔/要猛(快点)霈pai长(有脸面)生活、用品、动植物食(吃)糜(粥)糜籴(盛粥汤匙)汤匙(调羹)箸(筷子)鼎(锅)床(床/桌子)饭床(饭桌)食桌(赴宴)喉干(口渴)饼药(肥皂)饼药粉(洗衣粉)雨遮(雨伞)扫锈(扫把)目涩(困了)洗浴(洗澡)褛(外套)衫(衣服)鞋拖(拖鞋)银(元)个银(一元)电毛(烫发)洗面(洗脸)放屎(大便)放尿(小便)东司(厕坑)关火(熄灯)起厝(建房)火油(煤烟)辇(车轮)暝卦(晚上)暝昏(黄昏)日斗(中午)下卦(下午)风琴(风琴/风筝)朥(猪油)床墘(床边)腈tsia肉(瘦肉)肉脞tso(肉末儿)蔹hiam椒(辣椒)醪lo(液体混浊)滒ko(又粘又稠)铰刀(剪刀)蛓毛虫(毛毛虫)胡螓(苍蝇)香橼(佛手)檨(芒果)碓tui (舂米工具)人体、疾病目(眼睛)目汁(眼泪)毛(发)酒精窟(酒窝)尻川(屁股)腰龙骨(尾骨)浮火(上火)青夜(盲人)漏屎(拉肚子)腰痀(驼背)结疕pi(痂子)瘕痀抽(气喘病)“犭肖”狗(疯狗)垢gau圻goi(身上的污垢)动作、行为跍(半蹲)徛/企(站)行(走)走(跑)睇(看)擿/捔ga/摵sek(扔)泅(游)沕(潜)水涕(水满)拍(打)税(租)掠(捉)晓/知(知)惜(疼爱)嚷(吼、喊)惊(害怕)剥赤脚(赤脚)刣(杀)颐(睡觉)睒iam(迅速的看/观察)倳sai(放置,如个锅倳在风炉顶)dia揨(碰触,如我阿未揨着伊,伊哩呾我拍伊)搵ung(蘸,如搵蒜泥醋)沃ak(浇淋,如沃菜)潠suang/输(喷水|液体形成条状,如潠尿)摵sek(扔/掉落,如等摵跋死去)囥keng(藏,如条金项链囥在箱底)缒tui(一头绑重物使之垂直地面,如撮物件缚条索了缒落去)坫tiam(躲藏,如伊坫在楼顶)薅kao(拔草/扣,如薅草)烊yang(融化)幔mua(披上去,如出门领衫介伊幔落去)沞tsap(湿,如通身沞沞)灱da(干,领衫灱了)奅pa(空心的大,如撮包炊到奅奅)侕dzu(杂乱,如间内侕过狗窦)鏖糟otso/纳虱(肮脏,如免洗浴?汝够鏖糟恶汁)刜huk(拿棍子打,如汝等欠刜手底)椓dok(切/砍,如用刀椓肉)"卑刂"poi(削)蠫loi(砍)搑len(推,如弟啊,相辅搑下车)掿nak(捉/握)揙biang(掴耳光)摝lok(拿在手里摇晃)扱tsa(挽起裤子)擎kia(举/扛)擘be(掰开)揞a(捂住掩盖)戽hou(戽水上田)蹃nek(用脚蹬)婓huin(四处兜兜)蹘liao(溜)敨tao(解开)捼rue(搓)捘(拧)厨房用语汏tua(淘洗,如汏米)熻hip/炊(蒸)烙lio(煎)焯cok(在开水里煮熟,如食火锅焯飞薐)煠sat/餢bu(煮,如汝暝仔是煠糜抑是煮饭)煏bet(烤,如煏鱿鱼)秫米(糯米)蕹菜(空心菜)飞薐(菠菜)思想、感情激血(生气)激心(焦虑、烦躁)专登(故意)迫性(暴躁)厚划(难受)心胸(胸怀)钱葱马蹄时油酱油莲厚莲藕飞龙波菜木仔番石榴歌历包菜胶那橄榄地豆花生工同土豆宫焦香蕉烧骂吵架亚辩解、争论亿肠浴室唔北不知道不懂肚困肚子饿目涩眼困喉嗒口渴脚车自行车罗哩汽车手扶拖拉机楼鞋拖鞋胶刀剪刀面布毛巾月娘月亮厚稳蚯蚓牙工蜈蚣胶纸蟑螂姿娘女士禾埠男人奴仔小孩小姿娘疯婆子走仔女儿老公曾祖父安老公亩老婆安者夫妻头家老板白仁白痴脑莫脑袋坏掉卖想不懂事痴膏好色刺流流氓假矮多事走起起床易睡觉嘀嗒逝世乌哑逝世厚生孬有够丑生莫长得丑无变敌吕受不了你死客吕睇死给你看通街市无世界上没有食酒喝酒洗液洗澡拍字打字煮食做饭猎街逛街厚硬厉害迈哩不要好食好吃臭相不讲信用地块哪里地颠谁北人别人胶地自己明床床外埕院子帝政该死的讨债仔醉己忘归小厚堆疯子一群呸诺吐痰我个领父我是你父亲散哭父乱说话耐果荔枝唔珍对不正常雷同天时雷电交加修游泳味潜水胶罗在还要很久讨叹赚钱食饭吃饭鸡母皮鸡皮疙瘩四散担乱说猛猛快快紫船现在绑回以后日暗天黑出日出太阳烟仔蒂烟头分碟烟灰缸罕唔知还不知道唔北不懂悦着伊爱上他卤恨烧拍打架目镜眼镜怪浪希奇短帐倒闭过衰很倒霉无影无迹不可能滴汤笨在你随你爱作泥要怎么样滚水开水除人顽皮激血淤血抽讨死笑死人散物乱来烧护帮忙倒返回来钓妮泡妞浮景谈恋爱散抽胡说八道迈淡不要说锯弦拍拖咸涩小气康课工作炊讨探找工作赢老爷游神无变没办法【潮汕浪文化】浪险=厉害,浪裂=非常,我浪=天哪,浪嘟=不爽,浪屎=很差劲,怪浪=稀奇,古浪=讲究,柴浪=木讷,浪事=琐事,浪面=没面子,火烫浪=急性子,臭嘴浪面=胡扯,担浪话=吹牛皮,张浪样=装模作样,粗过驴浪=很粗俗,半浪半面=表里不一,浪火夺=发脾气,浪杀=拉倒,歇后语:脚仓向南—北浪浪头掷蛤纠=狗屎运,无浪变=没办法,浪动鸟薛=患得患失,扶浪泡=阿谀奉承,无咪浪=没什么,甲浪平样=低贱,格浪根=抬杠、顶撞,无浪=不是男人,担浪话=说不实际的话,浪浪=无奈,复浪泡风=闲聊,小飞浪=遇到神经病,狗浪山借日花=被排斥被踢开。
闭关锁国
学习目标1. 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相符,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无法和他国交流,而更加落后与世界。
3.思考“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闭关锁国”政策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知道我国哪些农作物是从国外引进的?生答。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甘薯引入的详细内容,使学生了解甘薯引入的具体过程,然后点题:甘薯引进和推广种植,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师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明清经济的发展(板书)教师指明本课经济发展一目包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四个方面内容:1、首先学习农业的发展。
(板书农业的发展)指明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有哪些?其中哪些是高产作物?哪些是经济作物?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材料:讲述这些农作物引入、推广的过程,说明这些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进推广的意义。
(出示史料)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极高。
让学生分析粮食产物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2、下面学习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状况两段内容: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①手工业发展状况是以哪几个手工业部门为例介绍的?这些部门有哪些突出成就?②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小组活动,各抒己见,教师也参与活动,各组代表发表组内探究成果。
教师《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引导学生观察其花纹、色彩,让学生对当时棉纺织水平有一个直观印象。
学生活动与探究:P116页“动脑筋题”让学生讨论,引发学生思考。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PPT课件
东 坡 肉
2019/3/8
闽菜——以海鲜著称,善制药膳。讲究味道醇厚。福建地方菜。 湘菜——湖南地方菜,以辣椒和熏腊食品为主流。与川菜之麻辣 不同的是只辣不麻,口味浓厚刺激。湘人还多嗜苦,如苦瓜等。 皖菜---安徽地方菜。多用沙锅烧炖食品,微火慢制,选料多肉、 鱼,喜生蒜、香菜配肉,油重,咸中带辣。熏、腌、腊制食品也 是其特色。 除八大菜系外,鄂、陕、豫、晋诸省的烹饪也多有特色。 湘 菜 剁 椒 鱼 头
2019/3/8
本专题简要讲四个问题:
A. 中国传统食文化
B. 中国传统酒文化
C. 中国传统茶文化
D.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
2019/3/8
一、中国传统食文化
1.农业的发展是饮食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
饮食与农业有密切联系。没有农业,饮食就成了无米之炊。 何谓“农”?班固《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此即 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农业。其实,我国古代并不仅限于此,而是 注意到因地制宜、全面发展,今天所说的农、林、牧、副、渔都 得到发展。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蔬菜就已开始种植。 西安半坡出土的一个陶罐中就盛有芥菜、白菜种子。夏、商、周 三代畜牧、园艺都有一定规模发展。战国时成书的《管子》常常 将五谷(黍、稷、麦、菽、麻)和六畜(猪、牛、羊、马、鸡、 狗)、“桑麻”并提。当时粮食、园艺、畜牧收入之比为60: 20:20,这还未包括桑麻渔采,可见是多种经营。
动物内脏、虫、蛇等污秽,阴邪之物。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尝
“东坡肉”流传至今。陆游与东坡相反,喜欢素食,写了几十首 赞叹素食的诗。明末清初剧作家李渔强调“鲜”是食物的本味, 对“暴烩天物”深恶痛绝。
2019/3/8
遍南北佳肴。他做的烧肉“慢煮火,少煮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甘薯品种
1、湘薯14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于1985年以徐薯18号作母本,广70-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的品种,199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主要特征特性:长蔓型,蔓长210厘米左右,茎粗6.5毫米左右,茎绿色,分枝4-6个,顶叶浅绿色,叶片大小中等,叶片心齿形,叶脉紫色,萌芽性好,采苗量多,大田长势强,结薯较早,耐旱、耐瘠薄。
薯块纺缍形,皮黄色,肉黄白色,单株结薯2-3个,大、中薯率高,品质较好,熟食味中等。
薯块干物率28.7%左右,淀粉率18.6%左右,耐贮藏。
抗性与产量水平:既抗薯瘟性又抗黑斑病,抗逆性强。
夏薯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秋薯一般亩产1500公斤左右。
2、湘薯15号:食用和食品加工用新品种,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于1986年用九州五号作母本,湘薯六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特征特性:中蔓型、蔓长125厘米左右,茎粗0.5厘米左右,茎绿色,分枝5-7个。
顶叶浅绿色,叶片大小中等,叶片心齿形、叶脉绿带紫色。
萌芽性好,采苗量较多,大田长势强,结薯较早,较耐旱、耐瘠薄。
薯块长纺缍形,皮黄带红,肉桔红色,单株结薯3-4个,大、中薯率很高(95%左右),品质好,熟食味中上等,薯块干物率25%左右,淀粉率15.4%,总糖含量5.6%,蛋白质含量3.35%,Vc 含量20.73mg/100g鲜薯,耐贮藏。
抗性与产量水平:抗薯瘟病又抗黑斑病,产量水平:夏薯一般亩产25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秋薯一般亩产1500公斤。
美国波嗄(甘薯)
美国波嗄(甘薯)波嗄(Beauregard),1981年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农业试验站从17个品系多交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成,其母本有L8-21、L0-197、L7-29和L9-89,父本有13个品系。
1995年引人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因易感染甘薯病毒病,1997年进行茎尖组织培养,1998年获得脱毒试管苗并外繁成功。
特征特性顶1~3叶绿带紫,成熟叶淡绿带紫边,叶心脏形有浅裂单缺刻,叶片中等偏小。
叶脉和叶柄绿色略带紫,叶柄短,柄基和脉基绿带紫。
茎紫色,茎细,茎端茸毛少。
节间短而密,基部分枝多,蔓长中等,株型松散半直立,茎尖细长,茎端挺起缠绕。
薯块长纺锤形至圆筒形,薯皮光滑,淡玫瑰红色,薯肉深桔红色。
薯块萌芽性一般,出苗量中等,苗期新生叶片易卷曲,但秧苗直立、粗壮,百苗重大。
该品种植株冠层薄,通风透光好,光合效率高,自然能开花。
结薯早,膨大快,比一般甘薯品种早熟30~35d。
薯块大小整齐、集中,单株结薯数多,大中薯率80%以上。
薯块烘干率26%,每100g鲜薯含维生素C50.34mg,胡萝卜素9.46mg,可溶性糖27.79mg,富含抗坏血酸。
熟食干面,肉质细腻,粗纤维少,膳食纤维多,烘烤、制糕、脱水速冻及罐装色泽美观,具有极佳的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
适应性大,栽期弹性大,无论春夏薯在黄淮、长江及北方薯区均表现良好。
耐旱、耐瘠性中等,耐肥性能好,中抗甘薯茎线虫病,较抗甘薯黑斑病和根腐病。
耐贮运性能好,不易失水或腐烂。
产量表现:地上部长势中等,但产量高,一般春薯2000~2500kg/667m2,夏薯1750~2250kg/667m2。
1999年各地栽夏薯示范,虽前期干旱少雨,食叶害虫大发生,但薯块产量仍较理想(江苏徐州2071kg/667m2,安徽宿县1871kg/667m2,河北廊坊1850kg/667m2,广西桂林2100kg/667m2,贵州凯里2268kg/667m2,陕西商州2226kg/667m2)。
番薯传入中国的曲折传奇
番薯传入中国的曲折传奇作者: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11期沾泥带土的番薯,是乡村最卑微低贱的作物。
然而在那饥馑灾荒的年代,番薯不知救活了多少人的性命。
它作的贡献绝不低于稻米。
如今温饱有余,浪费甚足的我们,须知粮食的来之不易。
——编者番薯又称红薯、甘薯、红苔、白薯、地瓜。
其之所以称番薯,大抵是因为它是“舶来品”之故。
相传番薯最早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并非中国本土农作物。
多少年来,由于这个舶来品易种易得,售价低廉,人们逐渐淡忘了它在异邦的珍贵和引种的风险,只作为粗粮和饲料看待。
其实,番薯的引入经历了一番充满传奇色彩的曲折。
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其中闽广的传播历史被人说得较多,而且皆附会有传说内容,云南的传播历史少被人说,显得特别冷僻。
一般普遍认为,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这一年春天,在吕宋岛,一种叫“朱薯”的农作物进入陈振龙的视野。
陈振龙出生于福州府长乐县的一个中产家庭,年轻时考取过秀才功名。
然而,在他生长的年月,一方面是科举艰难、“仕途壅塞”,另一方面,经商风潮弥漫于东南诸省,“中产子弟,什五游食在外”。
不知道什么时候,陈振龙也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往来于闽省、吕宋之间”。
大批闽商前往吕宋,和西班牙人密切相关。
在此之前,吕宋仅有华侨“约百五十人”。
1571年西班牙船队征服菲律宾群岛后,大量采购生丝、棉布、陶瓷等中国商品。
短短二十余年之内,“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明史·吕宋列传》)。
西班牙人带来的,不仅有滚滚银币,还有原产美洲的一些农作物。
史料记载,朱薯进入吕宋,约在1565年。
征服诸岛后,“红夷常患粮米不足”,于是大规模推广种植。
到1593年,这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吕宋已“被山蔓野”。
陈振龙看到,当地土著“随地掘取”、“以佐谷食”(《金薯传习录》)。
朱薯价格极贱,并且极易引种,尺许薯藤便可“随栽随活”。
“甘薯之父”——陈振龙
陈振龙与其子陈经纶
二、薯种的引进
陈振龙上世业儒,自幼吟读诗书,年未二十 即中秀才,后厌倦科举,弃儒经商,移家于闽县 南台达道铺,并随众商人赴吕宋(今菲律宾)经商。 在吕宋,振龙见当地朱薯遍野,并了解到此 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遂学习 种植法,出资购买薯种,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五月,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经7昼夜航 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四、甘薯的推广
陈振龙引种番薯,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件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何丙郁先生指出:“四百多 年来,甘薯对中国山地和瘠地的利用,对杂粮种 植的多样化,起了极深刻的影响。”
四、甘薯的推广
甘薯机械化起垄
甘薯种植基地
“甘薯之父”——陈振龙
姓名:杨尚龙
“甘薯之父”——陈振龙
目 录
一、陈振龙简介 二、薯种的引进 三、试验成功 四、甘薯的推广
一、陈龙简介
中文名:陈振龙 国 籍:中国 明朝 出生地: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 出生日期:约1543 逝世日期:1619年 主要成就: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 代表作品:《海外新传》
三、试验成功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四、甘薯的推广
陈振龙的后代子孙“克承世业”,一 直致力于将番薯引种、推广到全国各地,功 绩卓著。
四、甘薯的推广
曾孙陈以柱在浙江省试种番薯,把番薯推广 种植到长江流域。 五世孙陈世元把番薯引种到山东,在北方各 地推广。 六世孙陈云、陈燮、陈树继承父志,利用在 各地经商的机会,将番薯推广种植到了河南、河 北、北京一带。
三、试种成功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这一年大旱,五谷 歉收,福建巡抚金学曾为此大伤脑筋。陈振龙让 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献薯藤种法禀 帖》,汇报其父带回薯藤的经过,并说明吕宋种 植朱薯之利,建议试种朱薯以解粮荒。金学曾对 陈振龙涉险带种而归的义举大为称赞,命其觅地 试种。陈振龙父子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 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
大农业家徐光启贵为宰相,一生为土地守候
大农业家徐光启贵为宰相,一生为土地守候作者:赵忠心来源:《祝你幸福·最家长》2017年第08期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尤其精于农学和天文学的研究,编著有《农政全书》等。
对农业种植兴趣浓厚,用心学习徐光启的父亲叫徐思诚,原是商人出身。
由于他善于经营,买卖兴隆,越做越大。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他家失窃,多年辛勤经营获得的财产,一夜之间被盗贼洗劫一空。
当时,徐光启兄弟姐妹年龄尚小,一家人全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维持家庭生活是不成的。
从年轻时就经商的徐思诚,不得不学着做些农活,种点儿棉花、蔬菜什么的,以补贴家用。
徐思诚从前半生坎坷的经历中体会到,要使儿子将来出人头地,还是要走读书的道路。
他和妻子每天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在徐光启刚到读书的年龄,就送他到私塾学习。
徐光启聪明伶俐,读书用功,且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有天,他读书不耐烦了,趁母亲不注意,偷偷溜出门外。
徐思诚在棉花地发现儿子正蹲在那里,似乎是在全神贯注地观察棉花株上横生出来的一根枝条。
徐思诚没有立即去喊他,他想看看儿子究竟要干什么。
徐光启没有发现父亲的到来,他端详了好一会儿,只见他一伸手,把那棵棉花顶尖上刚刚长出的嫩芽给掐了下来。
那棉花是徐思诚辛辛苦苦一手种植栽培起来的,可是不容易,怎么能容得儿子任意毁坏!他不由得怒气冲冲,声色俱厉地喝道:“阿启,你过来!”“你为什么不好好读书,跑到地里来毁坏我的棉花呢?”父亲愤愤地责问道。
“阿爸,您误会了,我没有毁坏棉花。
现在快到立秋了,新长的枝子是结不出棉铃的。
棉花已经有两尺多高了,如果再让它往上疯长,继续分枝生杈,只能是白白浪费养分。
把棉花顶尖上的‘冲天芯’给掐掉,省下来的养分就可以供下面快要成熟的棉铃充分生长,棉铃长得大,收获的棉花才会更多。
”徐光启说得头头是道,徐思诚觉得似乎还有道理。
但他又担心掐掉“出头芯”会损伤棉花。
他说:“要是真把棉花给弄死了,我可不饶你!”尽管还是训斥,不过声调变得缓和多了。
徐光启看父亲还是不大放心,就如实告诉父亲说:“这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是向阿康伯学来的。
红薯救命粮历史故事
红薯救命粮历史故事
红薯救命粮的历史故事主要围绕明朝商人陈振龙展开。
在明朝万历年间,陈振龙率商队渡海来到菲律宾,在那里他首次接触到了红薯。
红薯的香甜口感和高产特性深深吸引了他,他意识到这种作物有可能解决家乡因天灾人祸导致的粮食短缺问题。
然而,当时菲律宾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他们禁止将红薯带出国外。
面对这样的困境,陈振龙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将一根红薯藤编织在一条缆绳中,成功躲过盘查,将这根薯藤带回了福建老家。
回到家乡后,陈振龙开始积极推广红薯的种植。
红薯适应性强,无论平地与山丘,不管干旱还是潮湿均能正常生长,很快就在中国落地生根。
那一年,福建恰逢饥荒,红薯的高产特性使其迅速成为当地人民的“救命粮”。
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广下,红薯得以迅速向全国各地广泛传播。
特别是在1608年江南受灾时,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等倡导下,红薯从福建被引进淞沪,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灾民的粮食问题。
尽管红薯在南方普遍传播了100多年后才传入北方地区,但一旦解决了薯种在北方越冬储存的问题,红薯便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红薯的普及不仅解决了人们的饥饿问题,还逐渐从外藩珍贵之物变为平民代粮,为无数人提供了生存的希望。
因此,陈振龙被誉为“红薯之父”,而红薯也因其重要的历史贡献而被称为“救命粮”。
番薯之父
番薯之父作者:卢一心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11期明万历年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十年九旱,饿民遍野,颠沛流离,强弩之末的大明王朝业已风雨飘摇。
而此刻的大明王朝其实面临的最大问题首先是粮食而不是其它。
也就是说这时候谁能够给朝廷带来粮食,谁就是王朝最大的功臣。
正值大明王朝皇帝为粮食犯愁之际,有一位福建商人给他带来了喜讯。
这位福建商人从吕宋岛(今菲律宾)带回一根“朱薯”藤条,让当时饿殍遍野的社会现象恢复生机。
这位福建商人,后来被称为“番薯之父”。
他的名字叫陈振龙。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引进“朱薯”的人。
朱薯,又名番薯、甘薯,也叫地瓜。
据载,最早由美洲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菲律宾。
后才由福建商人陈振龙引进中国。
试种成功后,首先在闽南漳州推广。
明何镜山在《番薯颂》写道:“不需天泽,不冀人工,能守困者也;佐五谷,能助仁者也;可以粉,可以酒,可祭可宾,能助礼者也;茎叶皆无可弃,其值甚轻,其饱易充,能助俭者也;耄耋食之,不患哽噎,能养老者也;童稚食之,止其啼,能慈幼者也;行道鬻乞之人食之,能平等者也;下至鸡犬,能及物者也;所以助其惠而诸德备焉。
”明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甘薯》中也说:“(种薯)胜种谷二十倍!”可见,当时种番薯对大清成为帝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振龙是个书生,因不满时政才弃文从商,往返于福州和吕宋岛之间。
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有一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报国之心,时刻挂念自己的家乡和国家,眼见家乡人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忧心如焚。
有一天,他在闲暇之时,徒步到附近野外去散心,无意中发现一种名叫“朱薯”的农作物,极易种植,只需尺许薯藤便可随栽随活,而且,果实从地底下挖出,不论生熟均可食用,清甜爽口,价格低廉。
他十分兴奋,决定将“朱薯”引进家乡,以救济民生。
如能把此薯引进家乡,便可解百姓倒悬之苦,到底有多少人可以赖以活命啊!就这样,陈振龙下定决心完成这项使命。
高中统编版历史备课教案讲义: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食物改变历史《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设计人:教学理念“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基础的发展带来上层建筑的变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哥伦布大交换所产生的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的改变也在这一范畴之内,体现了对人与现实问题的关注。
15世纪开始的新航路开辟使历史成为世界历史,推动世界范围内的近代化,改变了许多国家、民族、地区的命运,此时中国的国运变迁,和外部世界的秩序变迁之间,也产生了深刻的联动关系。
新航路的开辟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高考高频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故而讲授本课时,我将高考题的材料进行拆分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向学生展示高考原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对高考的恐惧,带领学生更深入思考食物物种交流引发的社会生活、国际关系的变化。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是高中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人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食物生产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进步。
人类产生之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约1万年前农业产生,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且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孕育出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不同的古代文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善了社会生活,也影响了生态坏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
因此本课不仅与前一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有关联,也为学习下一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打下基础。
本课主要内容是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世界的交流和由此产生的影响。
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在多角度讲述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史实的同时,又通过史料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物种交流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物种交流的认识,形成全面分析问题正确思想和史学方法。
关于烤地瓜不得不说的故事
关于烤地瓜不得不说的故事作者:来源:《人生十六七》2016年第12期地瓜好吃确实舶来品地瓜其实是咱东北的叫法,也有叫白薯、红薯、甘薯、金薯、红苕的,但是它的本称叫番薯,大抵因为它是“舶来物”的缘故。
甘薯原产于美洲,1492年哥伦布把它带入欧洲,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而传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记载:“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
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
值闽中旱饥。
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
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陈振龙是福建长乐人,明万历年间,他弃儒经商,到了吕宋(今菲律宾)。
陈振龙见当地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遂引种回国,经一年试种,终于成功。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恰遇灾荒,福建巡抚金学曾令各地栽种番薯,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陈振龙被誉为中国的“甘薯之父”,金学曾在陈振龙之子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还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
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红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
并在福州等地建报功祠,专祀陈振龙和金学曾。
清代,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撰《金薯传习录》传世,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
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那么,北京是何时开始种植白薯的呢?据《北京种植业志》记载:“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海关官吏将白薯呈送进京,只在圆明园内栽种,作为皇室御用品,未能推广。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新任直隶总督方观承将白薯传至直隶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陈云、陈树(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的儿子)两兄弟将白薯引到朝阳门至通州一带种植。
由于味甘美、产量高,其茎蔓又是家畜的好饲料,因而逐步扩大种植,一度成为北京地区重要粮食作物。
”而《北京农业史话》则称:“雍正八年四月二十七日,福建海关监督谆泰恭进番薯(白薯)六桶。
红薯的来源和历史
红薯的来源和历史红薯,别称番薯、甘薯、朱薯、金薯、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等。
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呈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
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
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通常为宽卵形。
叶柄长短不一,聚伞花序腋生。
果实卵形或扁圆形,种子1-4粒,通常2粒,无毛。
红薯是16世纪末传入我国,首先传入的是广东和福建。
红薯原产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随着各国早期探险和经商先人的洲际往来,红薯走出其故乡,到欧洲非洲亚洲等有人类的居住地拓展,并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
番薯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
明时,多年在吕宋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
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止出境。
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将薯藤绞入汲水绳,混过关卡后,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
红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
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
彼时,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清代乾隆时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种。
在直隶、更由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
由于朝野上下积极推广,红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缺吃少穿。
期间我国又遭受了建国以来一场连续多年的严重干旱灾害,即“三年自然灾害”,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忍饥挨饿更是常有的事情。
中国历史各大一统王朝时期的人口与疆域
中国历史各大一统王朝时期的人口与疆域何谓“大一统”?即统一华夏的政权。
何谓“华夏”?华夏是中国的古称,同时也是汉民族的别称。
最初是代指周王朝及属于周“王母弟甥舅”的诸侯国,后来扩大至将九州地区全部包括在内,遂成为神州(即汉地,汉族的民族共同地域)及汉族的别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因此,大一统王朝,必须是统一管辖九州。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禹贡九州图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
兖州: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
范围和治所随历史多有变更。
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
徐州: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涉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地为红色粘土。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地域。
是汉族原居地区之一豫州:位于九州之中,故别称中州。
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属豫州,故简称“豫”。
梁州:指陕西、四川盆地、汉中及部分云贵地区。
雍州:位于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内蒙部分。
因此,中国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大一统王朝的只有秦朝、西汉、新朝、东汉、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元朝、明朝、清朝等十一个。
再来看看各大一统王朝时期的人口与国土情况。
秦朝:人口2500~3000万,疆域34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10年数据)西汉:人口6300万,疆域609万平方公里。
(元始二年的数据,也就是公元2年)新朝:人口5000~6000万,疆域405万平方公里。
(公元10年的数据)东汉:人口6500万,疆域580万平方公里。
(永和五年,即公元140年的数据)西晋:人口3500万,疆域543万平方公里。
“烧包”考源
“烧包"考源◇杨琳。
摘要:“烧包”何以有忘乎所以、爱摆阔之类的意思,目前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既有的各种解释都只是就事论事,未能联系相关词语通盘考虑,因而难以看清问题的真相。
本文通过广泛查考及系联,认为忘乎所以的“烧包”是在“烧”的轻佻义的基础上创造的,“包”为名词后缀,指某类不受欢迎的入。
轻佻义之“烧”的源头为“屎”。
本文还对古代性生活用具“角先生”、呆傻义的“苕”、“彪”以及“脚猪”、“傻角”、“小样儿”、“二把刀”等一批词的语源进行了考释,认为它们都源于男阴义。
关键词:烧包;角先生,脚猪·傻角·小样儿·二把刀“烧包"众说辨析“烧包”是一个流行很广的俗语词。
《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烧包】方言。
①指祭祖时焚化包封好的纸钱。
清袁枚《新齐谐·烧包》:“粤人于七月半,多以纸钱封而焚之,名日烧包,各以祀其先祖。
”②谓荒唐或挥霍。
《钟山》1982年第5期:“眼下咱们手里都攒下俩钱,咱们得把钱用在正道上,千万不能烧包,不能瞎折腾,是不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是:“(方>圃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
”又“烧”下云:“匦I因财富多而忘乎所以:有两个钱就烧得不知怎么好了!”《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有关解释是(许宝华、宫田一郎1999:5058):“烧包,②<名>指忘乎所以、刚愎自用的得志小人。
①杨琳(196l一),男,甘肃临夏人。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1⑥<动>爱摆阔;乱花钱;显威风。
”比较来看,Ⅸ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解释更为周全。
“烧包”不仅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
忘乎所以的原因也不限于“变得富有或得势”,任何值得炫耀的东西都可以让人“烧包”,如穿一件新衣服、吃一顿好饭等。
青青李子介绍说:“我父亲小时候,外号就叫烧包。
他的烧包事迹,至今仍有两件常被母亲拿来取笑。
一是他10岁那年,我姑姑要订婚,家里招待客人吃了一顿捞面条——当时穷啊,糠菜要当半年粮,这一顿捞面条的意义,绝不亚于现在上酒店吃七碟八碗。
徐光启有哪些故事
徐光启有哪些故事徐光启不仅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徐光启的故事也被后人拿来学习。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徐光启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光启的故事徐光启的童年可以说是贫困而丰富的,徐光启年幼时徐家的家道已经衰落,而父亲视钱财为身外之物,乐于帮助别人。
徐光启的母亲是个典型的“儒家女”,非常勤奋的纺纱织布,而且经常给徐光启讲当年倭寇之患的故事,也就是一个这样的环境让徐光启慢慢成长了起来。
徐光启从小就有一颗好奇心,而且非常勇敢,对自然界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徐光启8岁的时候,有一次他顽皮地爬到了塔的顶端,而且一不小心摔到了塔顶的铁盘中。
旁边的人看到了都感觉到很惊慌,都在议论该怎么去救他。
可是他却很快的爬起来了,而且盯着那些被他吓跑的鹳鸟看,还好奇的去寻找鸟蛋,根本就忘了自己正处在危险之中。
也正是这种好奇和勇敢,才造就了后来他致力于进行科学研究的性格。
徐光启的发明徐光启的发明之一就是历法,明朝时期历法并不完善,对天文方面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徐光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面貌,他致力于天文学研究编著了《崇祯历法》一书。
在天文学方面他还发明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同时将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带入了明朝。
除此之外徐光启在数学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和发明,他翻译了《几何原本》一书,在数学方面他最大的成就和发明就是将中西方的数学思想结合起来总结出了新的数学几何研究。
说起徐光启的发明我们就不得不提,农业方面了,徐光启入仕初期正是大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时候,由于徐光启受到魏忠贤的迫害而定居海上独自生活,在这期间他致力于农业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他发明了甘薯,同时他在回京的时候将甘薯的种植方法教给大众,之后甘薯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人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徐光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和发明为明朝时期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徐光启的发明和他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徐光启这种坚毅不拔的研究精神才让他有了最后的成就。
徐光启是哪个朝代
徐光启是哪个朝代徐氏祖居苏州,以务农为业,后迁至上海。
徐光启的祖父因经商而致富,及至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仍转务农。
那你知道徐光启是哪个朝代的人吗?徐光启简介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
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
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徐光启的成就天文学历法修订编制历法,为历代王朝所重视。
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
一方面是由于此时西欧的天文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明王朝禁研历法政策的结果。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所说“国初学天文有历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指的就是此事。
明代施行的《大统历》,是继元代《授时历》,日久天长,已严重不准。
据《明史·历志》记载,自成化年间开始(1481)陆续有人建议修改历法,但建议者不是被治罪便是以“古法未可轻变”,“祖制不可改”为由遭拒。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监再次预报错误,朝廷决定由徐光启与传教士等共同译西法。
供邢云路修改历法时参考,但不久又不了了之。
直至崇祯二年五月朔日食,徐光启以西法推算最为精密,礼部奏请开设历局。
以徐光启督修历法,改历工作终于走上正轨,但后来满清侵入中原,改历工作在明代实际并未完成。
当时协助徐光启进行修改历法的中国人有李之藻、李天经等,外国传教士有龙华民、熊三拔等。
编纂《崇祯历书》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
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就叫做这个字的声调。
这古今都一样。
如“竹”字,古代汉语语音读为“张六切,人声”,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为“zhu”,是阳平声,潮汕方言读为“多英(4)”,是上人声,这就是声调。
可是,古代汉语,普通语和潮汕方言的声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古代汉语语音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也是四个声调,但却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
而我们潮汕方言却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明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声调。
这8个声调是从哪里来的?原来,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每个声调的声母有清声和浊声之分,演变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主要是浊音清化,入声调消失,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了。
而在潮汕方言中则是根据古声母的清浊,每个声调都变成两个:清变为阴调(阴平、明上、阴去、阴入):浊变为阳调(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这样,古汉语四声,在潮汕话中就变为8声了。
其对应规律如下表:古代汉语四声古声母例字潮汕方言八声平声清崩东工冲1(阴平声)浊朋同红农5(阳平声)上声清巧取景纸2(阴上声)浊妇上市旱6(阳上声)去声清镜窍票记3(阴去声)浊侵漏示用7(阳去声)入声清八泣怯驳4(阴入声)浊日逆泽域 8(阳入声)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是汉语里语音元素最多、发音机理最复杂的语言。
潮汕方言保存着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与词汇,是研究史书典故不可缺少的工具。
潮汕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异,它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如潮人管冰棒叫做“雪条”,从这一词语可以窥见潮汕地区气候温润,终年不见冰雪,所以冰雪不分。
潮语称粮票为“米票”,说明潮人以大米为主食。
潮人见面相互问候,总喜欢说声“食阿未”,反映潮人“以食为天”的观点和相互间的关心、爱护,兀显潮人的团结合作。
潮人有“食糜”(吃稀饭)的习惯,反映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的生存状况。
“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普宁浮油(炸)豆干———热单畔”、“棉湖瓜丁———无粕(无渣)”等歇后语反映了潮汕的有名小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鹏
农学院2012407013
主要内容
一、人物简介
二、引入甘薯的原因及艰难
三、甘薯引入的时机
四、甘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启示
一、人物简介
陈振龙(约1543~1619年),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人。
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
振龙见当地种有甘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
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二、引入甘薯的原因及艰难
陈振龙以敏锐的眼光认识到甘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联想到家乡“闽都隘山阨海,土瘠民贫,赐雨少愆,饥馑存至,偶遭歉岁,待食嗷嗷”,若把甘薯引种乡土,将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大好事。
于是,他潜心学会了朱薯种植之法,等待时机。
其实,当地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甘薯出境的禁令,陈振龙花巨资购得几尺薯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另有“编入藤篮”、“封装于竹筒中”等说法),藏匿于船中,经七昼夜航行,终于将薯种带回故乡福州。
三、甘薯引入的时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谷歉收,福建巡抚金学曾为此大伤脑筋。
50岁的陈振龙将带回薯藤推荐给他,并说明吕宋种植甘薯之利,建议试种甘薯以解粮荒。
巡抚接受建议并试种,试种成功后在各地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随之,甘薯得以快速传播。
四、甘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陈振龙的后代子孙“克承世业”,一直致力于将甘薯引种、推广到全国各地,功绩卓著。
陈振龙的曾孙陈以柱在浙江省鄞县试种甘薯,把甘薯从闽中推广种植到长江流域。
乾隆年间,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把甘薯引种到山东,在北方各地推广。
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甘薯
传入我国,到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政府下令全国推广甘薯。
这近二百年,是
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的高峰期,粮食供给
压力增大,自然灾害频仍,百姓常受饥荒
之苦。
番薯有效地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粮食
短缺问题。
番薯的种植也推动了我国封建
社会末期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了这一
时期社会人口的增长。
1、主动传播
别人好的东西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地传播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从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价值。
比如: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1、主动传播
别人好的东西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地传播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从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价值。
比如: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2、被动传播
别人的东西不根据自己的意愿,不分好坏强制性或隐蔽性地传播进来。
比如:美国的“转基因大豆”
当然,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无论选择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都有成功和失败的事例。
我认为选择主动传播一般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自身产生的不利影响概率不是很大;但是,选择被动传播要一般是从他方的角度出发,至于传播方的动机如何,不易揣测,其结果也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