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使金诗的个人特色及其思想底蕴

合集下载

南宋词人范成大简介

南宋词人范成大简介



Biblioteka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 时真有六军来?——《州桥》 女僮流汗逐毡軿,云在淮乡有父兄。屠婢杀奴官不问, 大书黥面罚犹轻。 ——《清远店》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提携汉节同生死,休 问羝羊解乳不。—— 《会同馆》 ——使金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 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 傍桑阴学种瓜。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 夜连枷响到明。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 来湖面亦收租。 ——田园杂兴
(三)艺术成就: 1、关怀民生疾苦,反映民众生活和愿望。反映的生 活面相当广泛,揭露的社会问题也比较深刻。 2、代表作 (1)使金诗: 内容:反映使金之见闻感受,表现对民族危机的忧患 意识与悲愤情感 风格:语言明白浅近,也时有典故点缀和引古抒怀, 但大多比较贴切而不艰涩。 (2)田园诗: 内容:反映了田园乡村的生活面貌,表现了士大夫儒 道合一的人生情趣 风格:笔调更为自然流畅,轻松而犀利,显露了较有 个性的风格
范成大
(一)生平: 列名于“中兴四大诗人”,有《石湖 居士诗集》 (二)风格: 1、学江西、突破笼罩而有一定个性: 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 2、与杨万里诚斋体的相比 (1)有自身优点但无独特创造 (2)重视模仿,但未能熔众长成独特 风格

范成大

范成大使金纪行诗

范成大使金纪行诗

论范成大使金纪行诗的田园内涵范成大的七十二首使金纪行诗以爱国主义主题著称,但是其中有十余首作品具有明显的田园内涵。

这些作品或表现田园风光,或反映农家苦乐,或抒发隐逸情绪,既上承早期田园诗创作,又与《四时田园杂兴》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创作风格、表现内容、意象选择、艺术技巧等方面沟通了范成大的前后期创作,在继承前期创作的基础上,由于直面故国而有了新的特点,从而推动了范成大田园诗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使范成大的田园诗创作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具有较为鲜明的发展脉络。

范成大的七十二首使金纪行诗是其在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以“祈请国信使”的身份出使金国时所写下的一组七言纪行诗。

诗人以近乎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北方广大沦陷地区山河破败的景象和金人铁骑对当地人民的蹂躏,“到一处、遇一事,就有一处一事的观察和反映,随时随地描写陷金地区的种种真实情景,而贯串在这些反映和描写之间的则是一条极鲜明有力的爱国思想的线索,使七十二篇绝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1]21-22。

陆游当年曾称赞范成大说:“其使虏而归也,尽能道其国礼仪、刑法、职官、宫室、城邑、制度,自幽蓟以出居庸、松亭关,并定襄、五元以抵灵武、朔方,古今战守离合,得失是非,一皆究见本末,口讲手画,委曲周悉,如言其国内事,虽虏耆老大人,知之不如是详也”[2]。

因此历来研究也多关注其主题思想方面,着重论述诗人面对故国旧土时的强烈而复杂的爱国情感。

然而这七十二首使金纪行诗并不全都在抒发爱国情感,其中的《西瓜园》、《邯郸道》、《大宁河》等篇,极富田家隐逸风味,并无明显的爱国倾向,反而与范成大前后期的田园诗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使金纪行诗中的四类田园诗不可否认,在范成大的七十二......现地体辛苦,写出了丰收的来之不易,而“望都风土连唐县,翁媪排门带瘿看”则写出了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无情的岁月风霜对于劳动人民的伤害。

这些内容,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也可以找到。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浅谈范成大诗的艺术特色

浅谈范成大诗的艺术特色
之情。 范 成 大 的 诗 歌 中常 用 到 托 物 言 志 的 手 法 .他 描 绘 北 方 所 特
范成大 被称作南宋 “ 中兴 四大诗人” , 一生创作诗歌无数 , 现
存有近两千篇 , 诗歌所含 内容异常丰富 , 最受 学者关注的就是其
创作 的使金诗 和田园诗歌 。和很 多出生 于南北宋交替 之际的诗 人一样 , 范成大 的诗歌写作起初也受到 了江西诗派很大 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 1 】 苗菁, 张立华. 试论 范成大诗的 艺术特 色U J . 聊城 师范 学院 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1 9 9 0 , 0 4 : 1 0 7 ~I 1 i . 【 2 】黄裕 丹.浅谈 范成大田 园诗 的艺术特 色 卟 语文学刊,
201 1 , 1 4: 3 5-36 .
特 色。 关键词 : 范成大; 田 园诗 ; 使金 诗 ; 托物言志 ; 比兴 象征


关 于 范成 大 的概 述
金过程 中所遇到 的每一件事都进行观察 、 记录和反映 , 对于战争 所带给人们 的灾难他都真实 的记录下来 .他描绘 了战争 区域残 败、 荒破的情景 , 通过这些来讽刺和揭示敌人 的冷酷无 情。范成 大在表述 自己对敌人 、 对 战争 的不 满时 , 往往都是采用委婉 曲折 的方式 的, 他会 选取某个地方发生的某一件事件 , 通过对 事件的 描述来以小见大 ,让人们在字里行 间感受到他深沉悲切 的愤恨
材选取十分 广阔 , 然 以田园诗造诣最高 。 范成大 田园诗多刻画农 村 的风光景色 、 农家人们 的和谐 欢乐的生活和农村的风土人情 ,
诗歌大都是节奏 明快 、 清新 , 言语优美流畅 , 韵味也极其丰富。范 成 大的使金 诗一方 面在 主题 的选取 之上继 承 了边塞 诗歌 的优 点, 表述 了他对家 国沦丧 的悲痛 、 对 报 国无 门的无奈 , 是 当时诗 歌普遍 的主题 ; 另一方面他 的诗歌又是和 当时 的战况 、 政 区所结

范成大使金文学研究

范成大使金文学研究

范成大使金文学研究
范成大使金路上留下的七十二首使金诗和笔记《揽辔录》是追寻诗人出使路线,探索诗人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爱国热情的重要渠道。

使金诗也进一步唤起宋人的故都记忆,激发宋人的爱国热情。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介范成大生平及其作品,分析目前研究状况,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及意义。

第二部分,诗人出使前的政治环境、出使原因。

主要介绍了范成大出生以来的重要战和情况,以及范成大忠君爱民的儒家思想。

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诗人出使情况,对出使路线做了考订。

第三部分,从分析使金诗的内容出发,探讨诗人的创作心态。

首先诗人对入侵的异族表现出蔑视和嘲讽;第二是对在极度落后的金文化衬托下极度辉煌的宋文化情不自禁表现出的自豪;第三是诗人理性地看待北宋的灭亡;第四是对当朝统治方案提出质疑,表现对南宋偷安的愤慨和无奈;第五是怀着深深的爱国热情,抒发对故土沦陷的感伤;第六是走进沦陷区后目睹遗民生存现状,诗人感到时间对恢复中原的不利,流露出深深地忧虑;第七,诗人壮志的抒发。

第四部分,范成大使金文学在南宋的影响。

诗和笔记是文学的不同题材,而诗人却创造性的将二者结合起来,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源头。

势必给“以才‘学为诗”的南宋诗坛发展注入活力。

同时,诗人的爱国行为必将激励更多宋人的爱国之情。

本文将从范成大使金路线的考订入手,还原历史,探讨诗人的爱国心态。

理性的田园牧歌——浅谈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理性的田园牧歌——浅谈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理性的田园牧歌——浅谈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李悦宁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摘 要:田园诗发展到了宋代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范成大无疑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使他享有“田园诗人”的称号。

组诗真实自然地再现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系统的描写了农村一年四季、节气轮换时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等。

诗人用朴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感情,以及独特的情感体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洋溢着“泥土与血汗气息”的田园,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理性的、真实的、全面的田园,而非只是单纯的讴歌农村生活或是批判封建制度的剥削压迫。

艺术上构思巧妙,结构安排合理,形象鲜明生动,风格自然清新,在我国田园诗的发展史上是座光辉的里程碑。

关键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115-01《四时田园杂兴》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前小序曰:“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

下面就思想内容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1.美丽自然的农村风光《四时田园杂兴》是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他在诗中描写了农村一年四季、季节轮换时的自然风光。

风景旖旎、恬静,诗人笔下的自然风光如“清水出芙蓉”般清新。

诗人按四时节气来写诗,按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自然风光。

初春时,“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春来土地解冻,春雨下得频繁,地脉已经滋润,万草千花好似一眨眼的工夫便开了,舍后的荒畦才刚刚变绿,邻家竹笋却已偷偷越过墙来。

寥寥数笔,诗人便把春回大地的情形用白描的手法描画出来了。

只是寻常巷陌中的平常物,在诗人独特的慧心之下便变得这样有生机和活力了。

论范成大使金纪行诗的田园内涵

论范成大使金纪行诗的田园内涵

范成 大 的七 十二 首 使 金 纪行 诗 是其 在 乾 道
几时 真有六军来 ” 更是 脍 炙人 口的名 句。组 诗 中 或痛惜 中原 的山河破 碎 , 或揭 露金 人 落后 而野 蛮
的民族压迫 , 谴 责懦 弱 无 能 的统 治集 团 , 景 或 或
六年( 公元 17 ) 祈请 国信使 ” 10年 以“ 的身 份 出使
败 的景象 和金 人 铁 骑 对 当地 人 民的 蹂躏 , 到一 “
处、 遇一事 , 就有一 处一 事 的观 察 和反 映 , 时随 随 地 描写陷金地 区 的种种 真 实情 景 , 而贯 串在 这 些 反 映和描 写 之 间 的则 是 一条 极 鲜 明有 力 的爱 国
创 作相 比毫 不 逊 色 。然 而 , 了爱 国热 情 , 成 除 范 大 的这组 诗 中还有 一 些别 的 内容 , 或描 写北 方 特
词却 又猛然 一寒 , 美丽 的东 西如 何 能 经 得起 严
其哀 乐 ” 的效果 。
第 二 , 诗 中还有 一 部 分诗 并 没 有 表现 出明 组
霜 呢? 然而生 长在 北地 的西 瓜 形状 上 、 味道 上 却 都 不尽 如人意 , 人 已经 隐 隐地 透 露 出 了一 丝 遗 诗
不 可否认 , 范成 大 的七 十二 首使 金 纪行 诗 在
中 , 国主义 占据 主导 地 位 , 忍 泪失 声 询 使 者 , 爱 “
18 4
形模 凄落淡如 水 , 未可 蒲萄苜蓿曹 。 西瓜与蒲萄、 苜蓿一样 , 都是舶来品 , 此时在北方
论 范 成 大 使 金 纪 行 诗 的 田园 内 涵

看活泼 , 深深 品味之 后却 又 渗透 出一 层挥 之不 去 的沉重 , 从而使 感情 更加 深 刻 。诗 人 巧妙 地借 助

范成大与洪皓的使金诗比较研究

范成大与洪皓的使金诗比较研究

2014.10学教育18范成大与洪皓的使金诗比较研究侯妍(山东省烟台市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25)[摘要]南宋使金诗是在宋金对峙、交往的历史大背景下,由南宋使臣在出使金国的过程中创作的诗歌,是探索宋人特殊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渠道。

洪皓、范成大作为出使金国的两位使金诗人,两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出使,在使金诗创作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两人身世背景,创作背景及各自使金诗文学色彩的比较,展现不同时期使金诗人的创作特色,从而使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使金诗有更一步的认识。

了解其创作对使金文学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洪皓;范成大;使金诗;文学色彩;爱国思想一、二者使金诗创作背景比较研究1、身世经历比较洪皓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者,少有奇节,因其心善人呼其为洪佛子;因宋高宗任命其为大金通问使,被羁留金国十五年,坚守气节,著书授徒,回来之后因秦桧陷害被贬。

范成大,出生在靖康之变的战乱里,是在内忧外患、民族蒙受巨大耻辱的环境中成长的,在为地方官时,则兴水利、恤贫民、除弊政、建良法,所至有声。

特别是他出使金国,不畏威胁,力争国权,致敌人亦为之起敬,大节凛然,尤为世人所重。

2、使金历程异同(1)特殊的使金背景宋高宗即位以后,对金人心怀疑惧。

无心抗战,这招致了金人更大规模的进攻。

迫不得已,宋高宗卑躬屈膝地请求议和。

那时,出使金朝如探虎穴,洪皓毛遂自荐、大义凛然踏上了使金的征程。

范成大使金是在南宋与金签署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之后,孝宗为了提高宋朝政治地位,改变不平等关系。

孝宗孝宗决定先从更正受书礼仪开始。

范成大则慨然前行,这次使金,身负重任,不同于一般的贺正旦、贺生辰等使,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危险。

范成大深知此行之危险,临行前对后事作了安排和嘱咐,作了殉职于金准备。

(2)不同的使金目的金人南侵时,宋朝派遣了告和使、祈请使、通问使以谢罪、求和。

洪皓使金名义上是“通问”,实际上是请求议和,请求金人放回二帝,而到了范成大的时候,两国正在相好期间,主要是派泛使前去礼聘外交事件等。

范成大出使金国所作的诗

范成大出使金国所作的诗

范成大出使金国所作的诗范成大出使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范成大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以才情横溢、诗才绝佳而著称于世。

公元1110年,宋徽宗派遣范成大出使金国,这次使节之行不仅体现了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范成大出使金国时,他艰辛的旅途并没有影响到他的诗才,反而激发了他更深层次的创作激情。

他在旅途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浣溪沙》。

这首诗描绘了他对故土的思念、对爱人的感情以及对忠诚和事业的追求。

诗中隐藏着对远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这首诗虽然写出范成大离乡背井的悲凉,却又流露出他坚定的精神追求,让后人为之动容。

范成大在金国的使团中担任重要职务,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将中国的文化、技术以及思想传播给金国人民,与金国的文人交流,深化了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范成大的出使金国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外交活动,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

他在金国期间游历名山大川,领略了金国的风土人情,增长了见识。

他将所见所闻融入自己的诗作中,创作出许多具有金国特色的诗歌。

这些诗歌描绘了金国的秀美山川、雄奇壮丽的景象,让后人对金国的历史和人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范成大出使金国的经历对后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以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并通过诗歌的方式进行交流与传播。

他的诗作倡导了友好、和平的国际关系,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范成大的使团之行成为了中外交流的重要篇章,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打开了新的窗口。

范成大出使金国所作的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通过他的诗作,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诗意表达。

范成大的经历告诉我们,文化交流是增进友谊、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我们提供了在外交交往中通过诗歌传递情感和理念的范例。

范成大出使金国是一段充满生动色彩的历史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辉煌与卓越,也启示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友谊与和平做出贡献。

范成大使金七十二绝句

范成大使金七十二绝句

范成大使金七十二绝句范成大使金七十二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集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而闻名于世。

范成大使(712年-770年)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外交家,他的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金七十二绝句是范成大使晚年创作的一部诗集,共计七十二首,每首诗皆为绝句形式。

这些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研究。

范成大使在这些诗作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在诗集中,范成大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他以巧妙的笔触勾勒出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与感悟。

除了自然的描绘,范成大使的金七十二绝句还涉及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悲欢离合,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他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反思了人类的命运和存在,呼唤了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性的关怀。

此外,范成大使的金七十二绝句也涵盖了对社会的关怀和批判。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道德败坏的忧虑与愤怒。

他以犀利的笔触刻画出社会的黑暗面,并对社会的不公与道德沦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总的来说,范成大使金七十二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描绘,范成大使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他的诗作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人类智慧和情感的深刻探索,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范成大诗歌特点

范成大诗歌特点

范成大诗歌特点
范成大,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诗歌风格别具一格,常常被称为“范派”。

以下是范成大诗歌的特点:
1. 崇尚自然:范成大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他善于挖掘自然的美和哲理,用诗歌表达出来,将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

2. 情感真挚:范成大的诗歌充满了真情实感,他用真挚的情感表现了对家园、亲人、友情、爱情等的感悟和思考,使人们在阅读他的诗歌时,深有感触。

3. 语言优美:范成大的诗歌语言简练、优美,常常以抒情为主,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悟,使人心旷神怡。

4.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范成大的诗歌中涵盖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神话、历史、传说等,他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现实生活和个人经历中,展现出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

5. 反映社会现实:范成大的诗歌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如战争、贫困、人民的苦难等,诗歌深情贴切、含蓄隽永,使人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范成大的诗歌以其真情实感、语言优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反映社会现实等特点,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 1 -。

范成大过平望赏析

范成大过平望赏析

范成大过平望赏析范成大是中国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灵逸的诗风和深切真情的诗情而著称。

他的诗作内容广泛,形式新颖,被誉为“风神触发,诗思绵绵”。

而其代表作《大过平望》更是被誉为其集大成之作。

本文将从诗歌内容、形式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大过平望》进行深入分析与赏析。

首先,我们从《大过平望》的诗歌内容入手,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诗人以风景为背景,对人生的消极寄托和人情冷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诗中写到:草青青,明日远,过彼丰台、秋锦、早行人也。

心南山北,却亦初平后。

垂翠迷芳丛,座上接楼花,芳丛座,深桥卫也。

阿谁、令进翶玷烝獢蠋,瑜砨夭,玉田、美施多昧暮。

那由得天风、日月之光照、翠幕高、杳蔼红飞焖旷也。

琼墀溢奇碧,一水逗悄悄。

曲槛罗锦碣,缠金花实芳馥馥。

俨然坐拥罗人极晚秋冬。

满琐筵,团珠箸,飞旗帜。

诗中以“草青青”形容大地的茂盛,再以“心南山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而“芳丛座,深桥卫也”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索和反思。

其次,我们从《大过平望》的形式特点入手,这首诗在形式上是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以言辞简练、音调优美为特点。

首先,从韵律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韵律形式,严格的四句一组的规范结构。

其次,在修辞运用上,范成大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最后,在体裁上,《大过平望》属于诗歌,但在结构上又融入了散文的特点,使得整首诗既有诗歌的凝练与精炼,又有散文的随和与灵活。

这种形式的创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再次,我们从《大过平望》的文化内涵入手,这首诗在文化内涵上充分展现了范成大的哲学思考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首先,从文学美学的角度来看,《大过平望》描绘的景象虽然简约,却能引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使人们打开心扉,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其次,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来看,《大过平望》中所表现的内心矛盾和苦闷是诗人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思,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片刻思考和总结。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山水诗创作与艺术风格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山水诗创作与艺术风格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山水诗创作与艺术风格1. 引言1.1 概述范成大是宋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诗才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以真实、细致而又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壮丽景色,传达出内心深处情感和思考。

本文将全面介绍范成大的生平与背景,并重点探讨他在山水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特点和艺术风格。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章节。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单概述文章内容并说明文章目录结构。

接下来,在第二节中,我们将介绍范成大的生平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时期;第三节将详细阐述范成大山水诗创作特点,从对自然景观描写、表达情感与意境和对传统诗歌形式与风格创新等方面进行剖析;第四节将评价范成大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范成大山水诗创作的特点,并展望其对今后诗歌创作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探究范成大山水诗创作与艺术风格,并评估其在唐宋文化传统延续与发展、山水诗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后世山水诗创作的影响和启示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范成大的诗歌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欣赏宋代山水诗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灵感和教益,为今后的诗歌创作提供启示。

2. 范成大的生平与背景:2.1 生平简介: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武城先生,是宋代著名的山水诗人。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范钦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和书法家。

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很早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

范成大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努力,广泛涉猎古籍经典,并师从一些重要的文人学者。

他深入研究了唐代杜甫和王之涣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创作风格。

2.2 社会背景与历史时期:范成大生活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和变动不居的时期——北宋晚期。

这一时期正值辽金战争频繁并积极进行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阶段。

社会动荡和战争给了范成大创作灵感,同时也为他提供了广阔而多样化的题材和意境。

含而不露,深婉曲折--范成大使金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含而不露,深婉曲折--范成大使金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含而不露,深婉曲折--范成大使金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本课题以“范成大使金诗”为研究对象,范成大使金诗是在宋金对峙、交往的历史大背景下,作为使臣的范成大在出使金国的过程中创作的诗歌。

其艺术风格丰富多样,颇具特色,笔者尝试对其艺术特色中“含吐不露”的委婉手法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125-12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论范成大使金诗的思想艺术 [J], 左明珠
2.别样的抄袭——南宋程卓《使金录》抄录范成大使金诗自注发覆 [J], 胡传志
3.复杂心态下的多重主题的交织复合--范成大使金诗的主题特色 [J], 薛玲岚
4.试析范成大使金诗的思想艺术特色 [J], 薛玲岚
5.别样的抄袭——南宋程卓《使金录》抄录范成大使金诗自注发覆 [J], 胡传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携汉节同生死------谈范成大的“使金七十二绝句”27

提携汉节同生死------谈范成大的“使金七十二绝句”27

提携汉节同生死------谈范成大的“使金七十二绝句”27上节课我们开始讲的范成大,诗名当时就很盛,今天看他的诗,确实是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三个时期的这类诗作,未仕之前、为官以后和晚年退隐石湖,贯穿的是一种思想,与他为官的施政纲领相一致,即儒家的以民为本本固而邦安,可贵在始终如一。

其中也许没有任何一首诗的著名程度能超过陆游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但他晚年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闲适诗、唐新乐府以来的悯农诗,以至于山歌农谣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又是陆游所不能及。

从这个角度来讲,钱锺书先生等一派大家对这一组六十首的赞赏是有道理的。

至于另一派大家周汝昌先生等更推崇范成大的“使金七十二絕句”,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论其人其事其诗。

也就是说前者主要从艺术成就来分析,当然也因为诗中所表现的对“百姓痛苦的体会”、对“官吏横暴的愤慨”,而后者更注意的是范成大的爱国情怀,认为范成大的诗忧国忧民,“政见是站在端人、正义、爱国这一边的,颇有史笔”。

我认为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有论者说,“七十二絕句”的思想内涵、艺术成就应在《四时田园杂兴》之上”,我觉得这话有点绝对,但是这个问题不准备在我们这个课程里阐述。

作为普及性质的课程,我只讲“使金七十二絕句”是怎样一组诗,当时是怎么一回事。

这就要从宋孝宗谈起。

宋孝宗是南宋九帝中唯一较有作为的一个,隆兴元年,曾支持名将张浚进行过一次北伐,可是因为宋军内部的矛盾,兵败符离,只好重新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相与金朝议和,汤思退竟秘密暗示金人发兵两淮以武力胁迫,在金朝的军事压力下,孝宗不得不作出让步,隆兴二年十二月,宋金签订和约,史称“隆兴和议”。

这个和议比起原来的“绍兴和议”好象是对南宋宽松了一点,比如宋每年给金的银绢“岁贡”改称“岁币”,从二十五万两、匹改为二十万两、匹,宋对金不再称臣,改称叔侄关系,但是每次金国大使带来国书,南宋皇帝必须起立迎接,这条没有改变。

范成大哲理诗

范成大哲理诗

范成大是一位著名的南宋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一些富有哲理的诗作。

以下是一些范成大的哲理诗:
1.《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这首诗描述了初夏时节的田园风光,通过
描绘梅子、杏子和麦田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季节的轮转和生命的循环。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赏南枝》: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和雪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
悟。

诗中通过梅花的傲骨和清香,以及雪的纯净和清冷,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和生命的坚韧。

3.《春日六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

诗中通过描绘春风吹绿、落花流水等自然景象,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以及时间的不停流转。

4.《三江小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困境的感悟。

诗中通过描绘渡江的
情景,表达了面对困境时需要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以及对生命的珍惜和感激之情。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富有哲理,同时也展现了范成大作为一位南宋文人的深刻思考和高超艺术造诣。

四时田园杂兴的主题概括

四时田园杂兴的主题概括

四时田园杂兴的主题概括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组大型田园诗,共60首,描绘了四季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

主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描绘田园景色: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一年四季田园景色的变化,春种秋收、夏耕冬藏的农事活动,以及自然界的生机盎然与田园生活的恬静和谐。

2. 反映农家生活:通过具体生动的农事活动,展现了古代农民勤劳朴实的生活面貌,对他们的辛勤耕耘给予了高度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3. 寄寓人生哲理:在对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诗人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表达了崇尚自然、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理想,以及对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深深敬意。

4. 呼唤社会关注: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刻画,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生活境遇,隐含着对社会公正、改善民生问题的呼唤。

总的来说,《四时田园杂兴》是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田园生活画卷,既富有诗意美,又饱含人文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范成大《后催租行》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范成大《后催租行》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范成大《后催租行》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后催租行》是由范成大所创作的,诗人写出了封建剥削的残酷和农民生活的悲惨,还揭露了在征敛问题上“黄纸放尽白纸催”的丑恶现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后催租行》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后催租行》宋朝:范成大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岐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后催租行》古诗简介《后催租行》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

这首诗可看作是《催租行》的续篇。

此诗客观叙写一位老农一家的遭遇,深刻地反映出农民在官府苛重租税下的苦难生活。

首四句交代老农当时的处境,秋霖成涝,田地荒废,食不果腹,确实无法交米纳租。

接着写催租和纳租,揭示出地方官吏不顾百姓死活。

“卖衣得钱都纳却”至结尾写农民交纳租赋的惨境,农民已是赤贫,无衣可卖,只能卖女,且卖过大女,又卖次女,还准备卖第三女,处境的悲惨无以复加。

结尾两句,农夫表面上的自我宽慰,更将老农内心的凄苦、绝望描写得撼人心魄。

《后催租行》翻译/译文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老农眼看着荒芜的田地深深地叹息:那江水滚滚流过的地方,原来是岸边的高地。

我替人干活仍然常常受冻挨饥,真的是没钱来交纳租米。

自从近年来新官上任,把皇上免税的诏书再不一提,到处贴出了征租的通告,衙役们挨家挨户催逼。

前年把卖衣服的钱全部上交,多病的身子虽然寒冷,可免去了被绑缚受欺。

去年衣服已经卖完,只好含泪把大女儿嫁出,各分东西。

今年二女已托人作媒,也将送出去换上微薄的钱米。

明年不怕催租的上门,家中还有第三个女儿可以充抵!《后催租行》注释⑴后催租行:范成大在写此诗前,已写有《催租行》。

⑵老父(fǔ):老翁、老农。

⑶高岸:防洪高堤。

⑷佣耕:做雇农,为他人耕种。

⑸抱长饥:经常遭受饥饿。

⑹的知:确知。

⑺无力:没有能力;无能为力。

《浣溪沙·江村道中》赏析

《浣溪沙·江村道中》赏析

《浣溪沙·江村道中》赏析《浣溪沙·江村道中》是南宋词人范成大所写的一首词。

表达了词人对故土的热爱和重返自然的向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浣溪沙·江村道中》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浣溪沙·江村道中朝代:宋代作者:范成大原文: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注释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②畴(chóu):田地。

③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

正因其多色艳,可做欣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④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

⑤戎(rón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2]白话译文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

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赏析范成大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的诗人,他虽然“累官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尝帅蜀,继帅广西,复帅金陵”,但却对乡土具有一种赤子之心的感情,从“不须飞盖护戎装”一语来看,这首小令当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写于他军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阕写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见:十里平畴,稻穗已黄,微风袅袅,送来阵阵新谷的芳香,而那素净的木槿花在农家篱笆前飘落下片片洁白的花瓣,丛丛的青竹间缕缕游丝正在秋天的丽日下闪着熠熠的金光,词人骑着马来到一处果木林立的山冈下,举头一望,满树果实累累压在枝头,有的还青绿未熟,有的则已经透着成熟的金黄。

这三句诗是三个典型意象群,它把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写出了江南农家的独特风貌,而且,富有视角的流动感和行踪的变化性,使读者随着诗人的马蹄“走马看花”地欣赏江村道上的.一路风光,词人对农村生活与自然景物的热爱也便由这景物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通过修方志唤起被阅者的“ 家园感 ” 和爱 国热情 , 对于巩 固保卫疆土 、 收复失地 的信念有积极的效果 , 这也是范成大写纪行诗的原因之一 。 用 诗的形式记录那些方志所宜载的内容也是出于一种庄严 的使命感和责 任心。 因为在诗人看来 , 内容对于一个王朝 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抒 正 这些 发一己的情志 。 所以他才勇于走 出“ 抒情 、 言志传统 ”让诗歌承担起 “ , 记
录 ” 功能 。 的 二、 深婉 曲折、 意蕴深长的表达方式

具 有实 录 特 色 的 诗 史
南宋中期 , 笔记著作 盛行 。范成 大平生 雅好志述 , 又有 “ 言续春 愿 秋” 的诗心 , 的行旅诗颇有 “ 他 以游记为诗” 的特色和实 录倾 向。使金途 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政治使命感和史的意识也使得他的诗歌在写法上 趋于实录。周汝 昌认为 “ 诗史’ ‘ 这个称号 , 自杜甫以次, 无人足可承当 , 范成大 当南渡之际 , 庶几仿佛其遗 风。” 日 自 从宋金 “ 和议” 以来 , 每年往来于南北的使臣 , 络绎不绝 , 历年来 这些 “ 冠盖使 ” 当中, 只有极少数的有心之士 曾把北行的见 闻纪录下来。 范成大 的这组纪行诗 ,几乎是 以 日 记的方式用诗歌进行写作 ,他到一 地、 遇一 事 , 就有对一地一事 的观察和反 映 , 这些诗作和 日 《 记 揽辔录》 都成为 了宝贵的历史社会文献。 他随时随地描写沦陷区的真实情景 , 而 贯穿在这些反映和描写之 间的则是一条极鲜明有力的爱 国主义思想的 线索 , 从而使这 7 2首绝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 范成大的爱国情感 , 或通过对历史遗迹 的凭 吊, 或通过对沦 陷区残 破景象 和遗 民痛苦的描述 ,或通过对敌人 的揭露 和讽刺 ,从不 同的角 度 , 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感情往往通过对所接触 的某一地方 、 用不 某 个人 、 某一真实事件 的描 述表现出来 。因此他诗 中的人物 , 事件 , 景 物, 地点 , 大多是历史上存在 或诗人耳 闻 目睹的, 具有一定 的认识价值 。 例如在《 国寺》 相 诗题下小 序中说 :寺榜犹韦i “ f 陵御书 , 中杂货 皆胡俗 寺 所需而己。” 这是诗人亲眼所见 的真实情况。然后 诗中写道; 倾檐缺吻 “ 护奎文 , 金碧浮 图暗古尘。闻说今朝恰开寺 , 羊裘狼 帽趁时新 。 写出今 ” 日 国寺残破荒凉的景象 , 相 可谓是真实的记录 , 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沉 痛悲愤之情 。 日本学者大西 阳子认为范成大纪行诗受杜甫影响。杜甫确有两组 纪行诗 , 目基本上为地名 , 题 体裁均 为五古 , 为有意创作的组诗 。 范成大 的纪行诗明显受杜甫影响 , 目也是以地名为主 , 题 形式上均为七绝。但 总 的看 , 杜诗仍未背离 “ 抒情言志” 的诗学传统 , 最终要 表达对人生及 国 家 民族命运的感受和看法。相比较而言 , 范成大的纪行 之作在写法上更 客观 、 更重实录。 凡涉及对风物 、 民俗作正面描写 , 他都 以尽量客观的笔 调叙写所见 , 很少夸张 , 甚至连 比喻也不多用 。虽然这些诗大部分总体 上仍未突破 “ 抒情 言志” 传统 , 比起 杜甫的纪行诗 , 但 在发 挥 “ 记录” 功 能这一方面确实更进 了一步 。这种思想的产生与范成大生活 的时代有 密切关系。当时修志蔚然成风 , 修纂方志除 了有明显的“ 资治” 目的, 还
想底蕴
福 建儿童发展 职 业 学院 白马校 区公 共教 学部 薛玲 岚
[ 摘 要] 人们研究 范成大时, 重点总是指向其以《 四时田园杂兴》 为代表的田园诗 , 实他还有另一 类未引起普遍重视 的诗——爱 国 其 题材的诗 颇值得一提。其 中最令人 瞩 目的, 当属他 以“ 祈请 国信使” 出使金 国时所写的 7 首 “ 2 使金诗” 本文 尝试从这一组作品 中 。 分析范成 大此类诗歌所具有的个人特 色及其所蕴含 的思想底蕴。 [ 关键词 ] 大 爱 国 范成 诗 使金诗 南宋的“ 中兴四大诗人” 中范成大 以田园诗蜚声文坛 , 四时 田园 其《 杂兴》 组诗尤为人所称道 。所 以人们研究范成大时 , 常常将范成大归类 为田园诗人 , 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 因为他的爱 国题材的诗颇值得一提 。 宋室南迁, 成就了南宋一大批爱 国诗人和词人, “ 提起爱 国诗篇 , 人 们自 然想到同时诗人 陆游 。其实……杨( 万里 ) 成大 ) 范( 两家爱 国诗也 是不可忽视的, 只不过 由于他们 的风格手法和陆游不 同, 表现得较为含 蓄深婉, 不像陆诗的豪迈劲直罢了。 l 他最令人瞩 目的爱国诗 , ”l 1 。 当属宋 孝宗 乾道六年(10 , 17 年) 他以“ 祈请 国信使 ” 出使金 国时所写 的一卷七言 绝句( 范石湖 集》 见《 卷十二, 以下简称 “ 金诗” “ 使 ) 感情 深婉, , 回味无 穷” ( 同上) 。使金诗凡 7 首, 了他 出使途 中的所见 、 闻和所感, 中或 2 记载 所 诗 痛惜中原的残破景象, 或揭露金 人落后而野蛮 的民族压迫 , 或景仰古代 抗敌报 国的仁人志士, 或谴 责失 地误国的统治集 团, 或反 映北方遗 民渴 求恢复的愿望, 或表达诗人 爱国的深情 以及尽节报 国的决 心, 内容相 当 广泛。而对这样一组 “ 不论从 内容讲或从艺术讲, 都可称为杰作” 的重 要作品, 大多数文学史家 只注意其具有一定 的史诗价值 , 很少有人从 中 分析范成大此类诗歌所具有 的个人特色及其所蕴含 的思想底蕴, 文试 本 图从 此方面稍加探讨。 公 元 l7 年 , 0 1 范成 大奉 朝廷之命 出使金 国求陵寝地及更 定受书 礼。 此二事关系到朝廷 的尊严 、 民族的荣辱 。 为了维护 民族尊严, 他毅然 奉命 , 万里远行 , 投入虎穴。 在相对强大的金 国君 臣的威胁震慑下, 范成 大仍反复申辩 , 抗辞不屈 , 现了崇 高的民族气节 和爱 国精神 。虽然范 表 成大此行在外交使命上并未取得结果 , 但是 其爱 国精神 和他那种誓与 汉节共存亡 的气概却在当时乃至后世 被人们 广为传诵 。就在出使 金国 途 中, 目睹了沦 陷区残破景象 、 民的苦难 和爱国热情 , 他 人 创作 了深婉 沉痛 、 震撼人心 的七十二首组诗 。 范成大将其忧 国之情和悲悯之心寓于 诗作中 , 使之呈现 出诗人与众不 同的个人特色及深沉 的思想底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