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三维专题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三 主攻点之(三)遗传规律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一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四讲人类遗传病
课堂研考点—— 以案说法
KETANG YANKAODIAN YIANSHUOFA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调查
命题点 1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哮喘病和猫叫综合征三种遗传病中
只有第一种遗传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0 感性认知 完成情况
1
2.填写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有关内容 (1)手段:主要包括 遗传咨询 和 产前诊断 等。
(2)遗传咨询:了解家庭遗传史→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 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提出 防治对策和建议 ,如终
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3)产前诊断:包含 羊水 检查、B 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 以及 基因诊断 等。
2
1.口诀法记忆常见遗传病类型
2.明确遗传病中的三个“不一定” (1)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患遗传病。如女性色盲基因
携带者 XBXb,不患色盲。 (2)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不患遗传病。如猫叫综合
征、21 三体综合征患者。 (3)亲代患某种遗传病,子代不一定患该病。
(二)
人类遗传病的
监测和预防
而应在该遗传病的家系中调查。青少年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
传病,影响因素多,调查难度大,应选单基因遗传病。
答案:D
4.(2018·扬州热身考)遗传性 Menkes 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铜代谢
异常疾病,患者一般 3 岁前死亡,该病是编码跨膜铜离子转
运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分布在
胃肠道上皮细胞,负责将铜离子从小肠运进血液。下列叙述
命题点 2 人类遗传病的检测与调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代谢讲义
代谢[理清——知识联系][记清——主干术语]1.渗透作用的发生的条件:①具半透膜;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1)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2)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3)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需能量。
3.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需ATP提供能量。
4.酶的本质和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5.ATP的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少,但转化速度快。
6.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所用的三种试剂(1)澄清石灰水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
(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3)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2H5OH和CO2。
7.葡萄糖和丙酮酸代谢的具体场所(1)有氧呼吸:①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②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2)无氧呼吸:①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②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8.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9.光反应和暗反应(1)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同时形成ATP的过程。
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
(2)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内,是在多种酶催化下完成的,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等过程。
(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10.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光能→活跃的化学能(ATP)→稳定的化学能(糖类)。
细胞呼吸中的能量变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三单元 第一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理解
列表对比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①MⅠ分裂后期 ②MⅠ分裂前期 交叉互换、自由组合 ↓ 基因重新组合 杂交育种 主要发生在: 发生时期 ①有丝分裂间期 ②MⅠ分裂前的间期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 ↓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 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诱变育种
产生原因
应用
解析
归
纳
拓
展
有关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
有关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
(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 排列顺序的改变。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3)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真核生物染色体上 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 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A.①处插入碱基对 G—C B.②处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 A—T D.④处碱基对 G—C 替换为 A—T
解析
类
题
通
法
基因突变类型的“二确定”
(1)确定突变的形式:若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则一 般为碱基对的替换;若氨基酸序列发生大的变化,则一般为 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2)确定替换的碱基对:一般根据突变前后转录成 mRNA 的碱基序列判断,若只有一个碱基不同,则该碱基所对应的 基因中的碱基即为替换碱基。
解析
(
)
6.水稻核基因 hw(t)表达的蛋白参与光合作用,该基因发生了单 碱基替换,导致表达的蛋白减少了 251 个氨基酸。 已知突变 使 mRNA 发生改变的碱基在如图所示区域内 ( 终止密码: UAA、UAG 或 UG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注: 图中数字表示 mRNA 中从起始密码开始算起的碱基序号。 A.hw(t)基因编码的蛋白通过被动运输进入叶绿体 B.碱基替换只可能发生在第 257 号核苷酸位置 C.突变后参与基因转录的嘌呤核苷酸比例降低 D.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共含有 336 个氨基酸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三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01
课前抓双基——别样设计
02
课堂研考点——以案说法
03
课后测能力——双级测评
04
调研试题重点研究——明趋势
01 Part
课前抓双基—— 别样设计
KEQIAN ZHUASHUANGJI BIEYANGSHEJI
(一)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0 感性认知 完成情况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回答与自然选择学说有关内容的问题
01 高频考点•讲练悟通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命题点 1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区别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是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②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
全不同
解析
方法·规律 判断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方法 (1)从形成标志方面分析: ①如果生物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则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②如果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则只能说明生物一定发 生了进化。 (2)从二者联系方面分析: 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 离后才能形成新物种。 ②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 生物进化。
的速度
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隔离 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
要条件。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发生
进化但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 答案:B
拓展·归纳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课件
关注点 7 不了解病毒的特殊性 [澄清] 病毒单独存在时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必须寄生在 活细胞内才能生存。病毒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即 DNA 或 RNA。 关注点 8 误认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存在叶绿体 [澄清] 蓝藻、光合细菌等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存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2)磷脂的元素组成是 C、H、O、N、P。
(3)脂质在细胞内的合成场所是光面内质网。 8.病毒的特殊性
(1)病毒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2)病毒只能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
9.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 3 个“三” (1)三种成分:脂质、蛋白质、糖类。
(2)三种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 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信息交流的三种形式:通过分泌的化学物质(物质传递)、 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接触传递)、通过细胞间的通道(通 道传递)。 10.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二、二、四”:二场所——遗传物质 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二中心——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 心;四结构——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
14.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具有全能性的 原因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物质。
15.衰老细胞的 5 个特征:①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 减慢;②酶的活性降低;③色素积累、增多;④呼吸速率 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 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澄清—思维误区
关注点 1 误认为自由水的作用比结合水作用大 [澄清] 自由水、结合水的作用都非常大,两种水在不同时期 的作用各有所侧重。 关注点 2 误认为多肽就是蛋白质 [澄清] 翻译的直接产物是多肽,多肽必须经加工形成一定的 空间结构才称为蛋白质;蛋白质可由一条或多条肽链形成。
高考生物苏教版二轮复习课件3-2-1
考点一 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
1.种群概念 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如一块棉田中的 所有棉蚜。掌握种群的概念要注意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同种生物”。 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 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 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为正 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 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 要依据。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 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 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 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 其K值。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 意义。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调查 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标记重捕法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 程序
①随机取样 注意 ②样方大小适中 事项 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 ④易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 出、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 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 正常的生命活动
【特别提醒】 ①年龄结构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 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 等。 ②长期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性别比例,假若因各 种因素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或性别比例失调,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
2019学年高中三维专题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主攻点之(一)代谢之物质准备——物质运
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图中a为磷脂双分子
层,b为蛋白质分子,它们都不是静止的,从而使细胞膜具有了一定的
流动性,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
扩散,细胞吸收水分为自由扩散;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破坏细
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而葡萄糖、Na+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协助。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考什么———考点·考法探究]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考点(一) 渗透作用及其应用的考查 1.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
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
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
度侧的所有细菌及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
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通过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
②氧浓度: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考点(二) 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及综合考查 [联知识]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2)外在因素: ③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 会对两种被动运输方式和主动运输的运输速 率有影响,尤其是因影响了细胞呼吸的速率 对主动运输速率的影响更为明显(如图)。
串基础
研考点
②是顺浓度梯度将溶质分子由胞内转运到胞外,不需要消耗
ATP,载体②不具有ATP酶活性;图中载体①和②分别参与溶质 分子逆浓度梯度和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
协助扩散;依赖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要比自 由扩散快。 答案:B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怎样考———考题·考情分析]
2.(2014·江苏高考)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 X 和 Y。 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 蒸馏水,分别在装置 X 和 Y 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 KNO3 溶 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一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①a 图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发生的时期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②b 图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是: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 ,发生的时期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2)判断正误:
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
因重组
(√)
2.(2018·海安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C.在自然界是经常发生的,通常隐性突变易被很早发现 D.—般地说,X 连锁隐性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
研究
解析
迷点·误点 辨析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 (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 排列顺序的改变。 (2)DNA 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是基因突 变。因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 的 DNA 片段也可发生碱基对的改变,但不属于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如下: ①突变可能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中。 ②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 种氨基酸。 ③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 AA→Aa,不会导致性状 的改变。
的突变
解析
4.(2016·天津高考)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状多种多样,但不属于基因重组。 (2)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
分离,而不是基因重组。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转基因技术等属于广义的基
因重组。
02 Part
课堂研考点—— 以案说法
KETANG YANKAODIAN YIANSHUOFA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课
6.连线免疫学的应用
0 理性归纳 完成情况
2
5.利用关键词,快速判断三类免疫失调病
6.辨析两组易混淆的概念 (1)过敏原与抗原: ①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尘土等。 ②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有害的, 但对于无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如牛奶。
(二)
(二) 特异性免疫的类
型——体液免疫与细胞
0 感性认知 完成情况
1
3.据图回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相关问题
(1)写出图 1 中字母代表的细胞或物质的名称: a. 吞噬细胞、b. B 细胞 、c. 记忆(B)细胞、d.抗体 。
(2)浆细胞可由 B 细胞和记忆(B)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3)图 2 中①为 B 细胞、②为 浆细胞 、③为 T 细胞 、④为效应
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 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信息,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 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T细 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 子
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
发育)
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 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4.列表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 对象
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 的移植组织器官
细胞
主要是B细胞
主要是T细胞
特点 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 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
2019学年高中三维专题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四 主攻点之(二)第二课时 免疫调节和生命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考点(三) 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实验设计
[联知识] 解答动物生理学实验题的四个关键点 (3)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饲喂。
(4)实验设计中注意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理。如甲状腺激 素、性激素的实验设计一般选幼小动物,经实验变量处理后 的观察指标是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观察胰岛素、胰高 血糖素功能的实验动物一般是先饥饿处理,经实验变量处理 后的观察指标是动物的生活状况。
降,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HIV的高度
变异性,使原疫苗对变异后的HIV不能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HIV
蛋白是抗原,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
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HIV主要攻击T细胞,机体仍保留部 分体液免疫应答,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
研考点
练好题
考点(一) 免疫及其应用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免疫细胞中,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的是浆细
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
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
D.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都能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解析: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免疫活性物质包
述错误的是
()
A.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感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
B.HIV感染初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C.HIV侵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D.HIV可通过空气传播感染正常人群
解析: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不会通
2019学年高中三维专题二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四 主攻点之(二)第一课时 神经和体液调节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②上双向传导
C.③和⑤往往包含多个突触
D.切断④不影响感觉的形成 解析:①是感受器,其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并通
过传入神经传导;②是传入神经,在正常机体内兴奋在②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即由感受器向神经中枢传导;③是神经中
枢、⑤是效应器,往往由一个或多个突触构成;感觉是兴奋由③
靶细胞;细胞c分泌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
突触后膜。 (3)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同点:①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②发
挥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怎样考———考题·考情分析] 1.(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 特征。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转化 B.雄性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变鲜艳 D.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 解析:雌鸡出现的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是其 体内的雄性激素增多导致的。雄性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 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答案:B
素的分泌,也可通过下丘脑的有关神经来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的分泌;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答案:A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怎样考———考题·考情分析]
4.(2017·江苏高考)图1、图2分别表示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 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高中生物课件高中生物课件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三讲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
返回
返回
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抗药性是物竞天择的结果,由于 大量使用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病菌就越来越多,用来有 效对抗病菌的抗生素的种类愈来愈少,虽然新药在研发, 但细菌发展抗药性的速度却不下于人们发明新药的速度。 所以有人悲观地预期“后抗生素时代”——抗生素无效 的时代就要来临。
返回
对点落实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 生物 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 无机环境 之
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
所含内容 形成原因 进化证据
基因多样性、_物__种__多样性、生 __态__系__统__多样性 共__同__进__化__
主要是_化__石__
返回
基本技能问题化
返回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
(2)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
(3)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4)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
(×)
(5)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6)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返回
2.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但为何它仍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提示:对于生物个体而言,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但是,一个物种往往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就整个物种来看,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突变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不少突 变是有利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因此,基因突变 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杀虫剂未能诱发其产生
抗性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④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
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2.明确判断性状显隐性的两大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定义法: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 性状→子代所表现的 亲本性状 为显性性状。
由交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鼠种群中的基因型有6种
B.F1中,雄鼠产生的不同种类配子比例为1∶2∶1 C.F2中A的基因频率是1/4 D.F2中黄鼠所占比值为1/2
解析:小鼠种群中纯合子有2种(AA、aa)、杂合子有3种
(AYA、AY a、Aa),共有5种基因型;AYA和AYa杂交,F1基因 型是AYAY(死亡)、AYA、AYa、Aa,比例为1∶1∶1∶1,F1雄 鼠产生的配子有AY、A、a,其比例为1∶1∶1;F1个体自由交 配,F2基因型是AYAY(死亡)、AYA、AYa、AA、Aa、aa,比 例为1∶2∶2∶1∶2∶1,所以A的基因频率是(2+2+2)/(4+4
遗传规律
第一课时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1.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 下列说法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有:①④ ;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的有: ②③ 。(均填序号) ①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 ③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
9∶7⇒
单___显__性__和
_双___隐__性__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15∶1⇒ _有__显___性__基__因__就表现出同种性状
②基因完全连锁现象:
AaBb自交性 性状 状分 分离 离比 比为 为1_3∶__∶_2_∶1_⇒1 基⇒因基位因置位如置图如1图2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研考点
练好题
(1)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该植物种群内,共 有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红花窄叶细茎有________种基因型。 (2)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M×N,F1中红 花植株占________,红花窄叶植株占______,红花窄叶中粗茎植株 占________。 (3)若植株M体细胞内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1所示,则 M×N,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 M×N,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1∶1,请在图2中 绘出植株M体细胞内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②“无中生有”法: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 隐性性状 。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
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 显性性状 。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3.验证遗传两大定律常用的两种方法(填表)
3∶1 9∶3∶3∶1
串基础
1∶1 1∶1∶1∶1
研考点
练好题
4.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分析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 Aa×Aa→1AA∶2Aa∶1aa
①2∶1⇒显性纯合致死 ,即AA个体不存活。
②全为显性⇒ 隐性纯合致死 ,即aa个体不存活。 ③1∶2∶1⇒ 不完全显性 ,即AA、Aa、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考什么———考点·考法探究]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2017·盐城三模)在某小鼠种群中,毛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AY、A、a)
控制,AY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其中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且基因AY对基因A、a
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用AYA和AYa两种黄毛鼠杂交得F1,F1个体自
串基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考点
练好题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某二倍体高等植物有三对较为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 下表。现有一种群,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M若干株,基 因型为aabbcc的植株N若干株以及其他基因型的植株若干株。不 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回答以下问题:
串基础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4.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分析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①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常分离比:
9∶3∶4⇒ _a_a_或___b_b_成对存在时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F1:AaBb ↓⊗
9∶6∶1⇒ _单__显___性_表现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正常
F2:性状分离比12∶3∶1⇒ _双__显__性__和 _一__种__单__显___性_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2+4+2)=3/8,黄鼠所占比值为(2+2)÷8=1/2。答案:D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联知识] 等位基因和复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的某个相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超过2个以 上,此时这些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和复等位基因在 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传递时遵循分离定律。
串基础
研考点
练好题
解析:(1)由题中表格可以看出有三对较为明显的相对性状,若三对等 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该植 物种群内共有表现型:2×2×3=12(种);红花有2种基因型,窄叶有2 种基因型,细茎有1种基因型,因此红花窄叶细茎的基因型有2×2×1= 4(种)。(2)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M×N,F1 中红花占1/2,窄叶占1,中粗茎占1/2,故红花窄叶植株占(1/2)×1= 1/2,红花窄叶中粗茎植株占(1/2)×1×(1/2)=1/4。(3)若植株M体细胞内 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1所示,A、a和B、b不遵循基因自 由组合定律,而是完全连锁,则M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四种,分别是 AbC、Abc、aBC、aBc,比例是1∶1∶1∶1,故M×N,F1的基因型 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若 M×N,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1∶1,说明M只能产 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即Abc∶aBC=1∶1,可知这三对等位基 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