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同频同播系统方案研究.
高清、标清数字视频系统的同步
高清、标清数字视频系统的同步出处:《传播与制作》作者:程宏张京春日期:2011-5-17 所属期刊:201104同步是高清、标清和模拟视频系统中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技术环节。
视频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如摄像机、VTR、服务器和切换器等,均应处于同步状态。
同步信号是系统的锁相基准信号,它保证了信号切换时画面不出现滚动、跳动以及A/D、D/A转换颜色不失真等现象。
对于演播、播出系统来说,整个系统的统一同步是必不可少的。
在视频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护中,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重视视频、音频等技术环节,还需要重视同步这一技术环节,科学合理地配置同步和相关设备。
一. 高清、标清系统中同步信号的种类和选择1.模拟黑场同步信号模拟黑场同步信号(BLACK BURST 简称BB),称它为黑场色同步是因为该信号的正程图像对应的信号电平是黑电平(对于PAL制黑电平为0mV;对于北美NTSC制为7.5IRE)。
图1模拟黑场同步信号应符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T167-2000数字分量演播室的同步基准信号》。
该标准规定数字分量演播室系统中用模拟基准信号作为数字标清系统的外同步基准信号,该同步基准信号的有效视频信号部分应是消隐信号,同步脉冲是负极性信号,脉冲幅度300mv,行同步基准点定义为行同步脉冲的下降沿的50%处。
模拟黑场同步信号的行同步提供了行时序;场同步提供了场时序。
这一同步基准信号已经广泛用于大量的串行数字分量系统中。
模拟视频同步信号如图1。
模拟黑场同步信号的同步脉冲幅度标称值为300mV,可选色同步信号峰峰幅度标称值为300mV,同步脉冲极性应为负极性。
行同步脉冲前沿(基准沿)的建立时间不应超过210ns,在10%和90%幅度值之间测量。
行同步脉冲各前沿的定时在至少一场时间上应在前沿平均定时的±2.5ns范围之内。
基准信号应工作在75Ω阻抗下,应符合标准的BNC型。
智慧广电背景下融媒体播视系统设计
I G I T C W技术 研究Technology Study20DIGITCW2023.10智慧广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是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产物[1]。
在智慧广电背景下,融媒体播视系统成为了广播电视服务的核心[2]。
融媒体播视系统是一种将多种媒体形式整合起来的播放系统,它可以同时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实现了对多种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3]。
然而,现有的融媒体播视系统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能有待提高、资源分配不合理、用户体验不佳、维护成本较高[4]。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智慧广电背景下的融媒体播视系统设计方案。
通过设计一种适用于智慧广电的融媒体播视系统架构,实现信号源获取与处理,再对信号传输与终端显示进行优化,最终通过测试实验验证了以上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1 系统框架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融媒体播视系统逐渐从传统的模拟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方向发展[5]。
本文对融媒体播视系统的框架设计主要包括信号源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与终端显示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
作者简介:谢兵旺(1980-),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广电领域系统研发、构建、集成。
智慧广电背景下融媒体播视系统设计谢兵旺(北京冠华信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摘要:智慧广电是一种新型的广播电视服务,它将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与新兴的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以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式提供广播电视服务。
文章以智慧广电背景下融媒体播视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融媒体播视系统设计方案。
该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架构、信号源获取与处理、信号传输与终端显示等多个方面,通过测试实验验证了本设计方案可提升播视系统的性能,实现高效、智能、便捷的广播电视服务,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
关键词:智慧广电;融媒体播视;系统设计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3.10.007中图分类号:TN 948.1,TP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3)10-0020-03Design of Integrated Media Broadcasting System in the Background of SmartRadio and TelevisionXIE Bingwang(Beijing Guanhu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60, China)Abstract: Smart radio and television is a new type of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ervice that combines traditional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with emerging internet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o provide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ervices in a more efficient and intelligent manner. This article takes the design of integrated media broadcasting and viewing systems in the context of smart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analyzing existing technologies, a new design scheme of integrated media broadcasting and viewing systems is proposed. The system design includes multiple aspects such as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signal sourc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terminal display. Through testing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this design scheme will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ystem, ultimately achieving efficient, intelligent, and convenient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ervices, and improving the viewing experience of the audience.Key words:smart radio and television; integrated media broadcasting; system design图1 融媒体播视系统框架图DCWTechnology Study技术研究21数字通信世界2023.10信号采集器主要对HDMI 、SDI 、DVI 、光纤等各种渠道输入的信号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后的信号进行编码压缩,同时检测信号质量,初步处理后的信号由信号源处理服务器进行信号质量优化、格式转换、码率调整、分辨率缩放等信号调整,调整完成的信号经过调度后传输至终端进行展示。
高标清同播时代的播出系统技术方案浅析
47Advanced TelevisionEngineering2010/3本文介绍了高标清同播的两种播出技术方案:独立播出模式和一体化播出模式,分析了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高标清同播 高清 幅型变换 AFD2009年9月28日,包括央视一套、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在内的9个卫视频道实现了高标清同播,中国的高清电视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未来两年内,还会有更多的频道考虑实现高标清同播。
从技术的角度看,高清制作和播出的基本设备大部分都比较成熟,能够满足高标清同播的要求。
但是,从系统的角度看,实现高标清同播对大部分电视台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尤其是从业务流程和技术方案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
本文主要从播出的角度来给出高标清同播系统的两种不同的技术方案,讨论其中的关键问题的解决,并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
一 架构设计在设计高标清同播系统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如下的设备是基本元素:● 高标清兼容的录像机:兼容高清磁带和标清磁带,标清磁带节目可上变换成高清信号输出,上变换的方式可设置;● 高标清兼容的视频服务器:既能播放高清节目文件,也能播放标清节目文件。
标清格式的节目可以自动上变换,输出高清信号,上变换的方式可以设置;●上下变换器:完成高、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变换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董全武● 高标清兼容的周边设备,包括矩阵、切换台等;● 高清字幕机。
在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进入到全台网的时代,送入播自制作网的自办栏目、新闻节目、电视剧等;● 以磁带方式送交播出系统的节目:通常是外购的电视剧、电影、广告等;● 线路信号:通常是来自演播室的自办栏目、新闻节目信号、来自总控的外来信号,等等。
为了实现高标清同步播出,在播出系统的架构设计上通常有两种思路:● 独立播出模式:高清播出和标清播出系统相互独立,分别播出高清信号和标清信号;● 一体化播出模式:采用一套播出系统进行高清播出,标清信号从高清信号下变换得到。
详解调频同步广播技术
详解调频同步广播技术摘要本文比较详细的分析了调频同步广播原理,调频同步广播就是要求多个台采用同一个频率、同一时间发送同一套节目,对地区实现单频率广播覆盖技术,同时也对对调频同步广播系统设计组成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调频广播同节目;同频;同相;无缝隙同步覆盖;数字激励器;适配器中图分类号TN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92-0144-02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接收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调频接收的低成本,广播由于具有接收设备小,投资少,见效快,灵活性强这些电视设备不可取代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这其中调频广播因其优秀的音质和抗干扰性能而成为城市广播覆盖的主要手段,所谓调频同步广播,是指在覆盖区彼此衔接的发射台采用单一频率及相同的节目进行调频广播,用以扩大单一频率的覆盖范围。
调频同步广播是在不改变现有调频立体声广播格式的基础上,对不同地点发射的调频同步广播信号在技术条件上作了一些具体要求,采用调频同步广播发射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广播移动收听、减少信号交迭区干扰、提高广播收听质量、节约频率资源和加快广播专业化发展,特别给公路、铁路交通干线移动人群收听带来便利,同时还可以减少电磁污染,保证广播网络的安全性。
1 调频同步广播的主要原理1.1 概念调频同步广播就是要求多个台采用同一个频率、同一时间发送同一套节目,对地区实现单频率广播覆盖技术,能够不管是在乡间,城市,山区,隧道,高速公路还是列车都能不间断的收听节目,由于不是所有的节目都是采用的同一传输链路,即使全部采用相同的传输链路也会存在延时抖动,很难保证稳定的传输延时,所以保持时间同步也是一个技术难点。
1.2 技术标准在2000年12月,生效实施了《调频同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54-2000,它由广电总局科技司提出,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计量中心,联合杭州众力传播公司、青岛广电所、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共同起草,1999年6月开始经多次讨论、实验、修改、征求专家意见、专家审定、报批等程序,共同完成。
基于话音检测和数字压缩的同频同播系统设计
压缩技 术 ,建立了完善 的硬件实 现和网络通信协议 框架 。设 计主要 针对专 网调度 场合 ,具 有很高 的保 密性和 可
靠 性 ,组 网 灵 活 简 便 。 关 键 词 :同 频 同播 系统 语 音压 缩 A mea6 MS 8 2 A E 0 0 T g 1 M6 8 MB 20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2期
20 0 6年 4月
电
子
测
量
技
术
E LEC TR0NI M IAS C E UREM ENT TECHN0L0GY
基 于 话 音 检 测 和 数 字 压 缩 的 同频 同播 系统 设 计
宋 肖楠 戴居峰
( 津 大 学 电子 信 息 工程 学 院 天 津 3 0 7 ) 天 0 0 2
现 组 网 控 制 和话 音 转 发 广 播 功 能 。
制 电 路 板 构 成 。 工 作 于 3 0 3 0 H z频 段 下 的 电 5/ 6M
台 用 于 检 测 小 区 内 手 持 机 话 音 信 号 强 弱 并 进 行 语 音
同 播 站 和 链 路 站 包 括 信 令 处 理 和 话 音 处 理 两 部 分 ,信 令 处 理 用 于 同 播 网 的 建 立 ,话 音 处 理 部 分 实 现 语音 检测 和数 字化 传输 。经实 际信 道性 能 测量选
1 数 字 同频 同 播 系 统 组 网 实 现
数 字 同频 同播 网 由 同 播 站 和 链 路 站 构 成 , 同 播 站 用 于 对 本 小 区 内 T- 机 的 语 音 信 号 进 行 话 音 检 持 测 、 场 强 提 取 和 数 字 化 压 缩 编 码 ;链 路 站 则 主 要 实
无线同频同播通信系统
无线同频同播通信系统同播系统技术特点●GPS基准信号+恒温晶体锁频技术,实现超高频率稳定度10-10系统采用高精度GPS信号+高稳定恒温晶体时钟信号作为系统的基准信号,锁定无线系统设备的频率,保证基站设备频率误差小于10-10。
●快速的分散自动判选技术系统采用分散判选的方式,各基站自动判别,将信号最好的基站话音传输到其他基站,实现系统快速、准确的基站接收信号质量的判别。
保证系统信号一定是基站接收的最好的信号,同时判选速度也是最快的。
●高精度的相位同步技术自主开发的高精度数字延时电路,可以实现重叠区话音信号延时的精确调整.精确控制重叠区话音信号的同步误差范围。
GPS频率锁定技术、接收判选技术、相位同步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克服了同频基站重叠区的同频干扰.保证了重叠区的通话质量。
●设备结构紧凑,工程安装方便自行研制的基站控制器只有1U高度,内置GPS模块,具备多种接口,安装调试方便。
●强大的扩展互联性系统可根据覆盖测试情况需要增加同播基站(或者只增加同播接收站、同播发射站),链路可采用专用无线频率链路、4线E&M链路(光纤),或者混用。
当某些地区所选站址不具备有线链路的条件时,可以采用无线链路方式进行补点连接。
控制中心可配置系统监控维护终端,通过软件和无线通信机进行远程检测、控制同播系统内所有的基站,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辅助用户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减少日常维护工作量。
同播系统优势●用户操作简单同播系统中的多个同播基站使用一对相同的工作频率,可以实现无缝覆盖,用户使用方便。
所以移动用户在整个同播网覆盖范围内无需转换频道。
●节省频率同播系统只需一对工作频率就可实现大范围、多基站联网覆盖。
●系统扩展性强理论上可根据需要增加基站数量而不需额外再增加工作频率。
●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系统全面采用亚音频(音锁),防止系统外信号干扰系统运行。
●系统自动判选功能当同时多个基站收到移动台信号时,中心判选器根据收到的各基站场强数据选择出最好的话音,并发送到系统中其他各基站。
中波载频同步广播的数字化设计与改造
Special Technology专题技术DCW83数字通信世界2021.010 引言始于到20世纪60年代的中波同步广播技术,在我国开始普遍实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波广播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覆盖一个省区的中波同步广播的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基本形成了我国频率制的中波同步广播覆盖网。
目前在我省在使用中波转播中央一套和省一套节目时,各自使用了6个频点进行全省覆盖。
我省共有20多个中波转播台,有的台在转播同一节目时,采用了同一频率,这些台的覆盖范围有的搭界,有的不搭界,总体来说,中波载频同步广播同频覆盖干扰严重。
为此,我们进行了项目的前期试验,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较好的解决了我省两个相邻台站的中波载频同步干扰问题。
1 中波载频同步广播的原理1.1 中波同步广播的定义中波同步广播就是在不同地点的若干部发射机严格工作于同一频率,播送同一节目的广播方式。
这种广播方式可以节约频率资源,有利于发展广播网,并能在所使用的频率上有效对抗干扰[1]。
1.2 中波同步广播的基本原理在我国普遍采用频率制的中波同步广播载频覆盖的条件下,中波同步广播原则上每套节目分配至少3个频率,组成三个频率的中波同步广播覆盖网,其原理见图1。
图1 三个载频频率的中波同步广播示意图这种载频同步的方式,原则上载频频率覆盖范围不搭界,但由于我国地形、频率规划和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巨大差异,有相同频率覆盖相邻并搭界的情况,也有超过三个频率组成的中波同步广播网。
2 中波载频同步广播的条件和规范2.1 中波载频同步广播的条件从同步广播载频的频率条件来说,不同的频率差,同步广播的效果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频率差的同步广播效果[2]频率Hz Δf >2020>Δf >11>Δf >0.10.1>Δf >0.0150.001>Δf 收听效果的听觉表现差拍叫声颤抖声潮水声声音有起伏衰落衰落慢听觉不明显从以上的表中可以看出,中波同步广播的载频频率差要小于0.015Hz ,也就是说频率稳定度要达到10-8以上方能实现频率制的中波同步广播。
同频同播技术在公安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失真 。按 照调 频 立体 声广 播 的要 求基 站 间距不 能超过 1 公里 ,公安无线通信 为大 区制通信 ,综合使 用效 果和 8 建设成本考虑 ,基站的间距不宜超过3 公里 ,我们以5 0 公 里的重叠覆盖 区计算 ,由于电磁波传输产生的相位误差小 于1 . s 5 ,这个误差是可以接受的。 6u 第三 ,工程施 工 ,同频 同播 系统 由于基站 多 ,其施 工复杂度要 比集群 系统 高 。不 同厂 家由于采用 的技术 不
时;
2 各 台站调 制信号 的音频相 位误差 :≤5 S( . u 立体
声 ),≤1 u 单声道 ); 0 S(
四、 同频 同播 技术 的 实现
载波同步 ,目前普遍采用GP '星同步技术同步发射 SP 机 的载波频率 ,各基站的发射机 时钟一直跟踪卫星的时钟
3 各台站调制信号的调制度误 差 :≤3 : %
同频 同播技术 在公 安无线通信 中的应用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 限公 司 张 学军
摘 要 :本 文 重 点 讲 述 了 同频 同 播 技 术 要 求 、 实 现 方 式 以 及 在 公 安 无 线 通 信 中 的应 用 。
关键词:同频 M播 承叠 覆盖 区 常规 通信
一Leabharlann 、同频 同播技 术概 述
频 同播技术 组建 的大范 围无线通信 网在我 国公 安部 门也
区域强信号可以抑制 弱信号 ,对通话效果不会产生明显 的 影响,因此不是我们讨论的重叠覆盖区。
一 一
得到较多应 用。
同频 同播 技术重点 解决重叠覆盖 区问题 ,也 就是要 解决各基站发 射载波 的同步 问题 ,音 频调制信号 的同相
调频立体 声广 播在各大城 市都 已开通 ,很多城市都 将 原来的在一 个制高点大功率发 射模式调 整为多个基 站
电视信号同步技术研究
电视信号同步技术研究一、引言在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电视信号的同步技术是其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电视信号同步技术主要是指在传输数字电视信号过程中,通过特定算法和技术手段,解决信号的时序同步、帧同步以及音视频同步等核心问题。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信号同步技术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阐述电视信号同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二、电视信号同步技术基本原理电视信号同步技术包括时序同步、帧同步和音视频同步三个方面。
1.时序同步时序同步主要是指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信号传输路径、传输介质的差异性等因素,导致信号时序出现误差。
时序同步通过采用特定的同步信号,实现对接收端的时钟精度控制,达到同步和矫正信号方向和时序误差的目的。
时序同步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方式是采用包含时间戳的同步信号来进行信号同步,这个同步信号被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使用这个同步信号进行时钟控制。
2.帧同步帧同步是指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帧率、帧大小或者传输被打断等因素所导致的帧匹配错误等问题。
基于同样的原因,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数据包乱序的情况。
这时,帧同步技术就可以通过采取合适的算法和技术手段,将错位的数据包重新拼接成正确的数据帧。
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帧同步技术的目标是在数据包有序到达接收端的同时,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建立数据帧,以实现播放的流畅和完整。
3.音视频同步音视频同步技术是指在数字电视信号中将视频帧和音频帧进行精确的同步,以确保音视频同步的效果。
音视频同步技术在数字电视领域应用广泛,它采用在视频传输过程中嵌入音频信号的方法来解决噪声、语音延迟等问题。
在实现音频和视频的同步时,数字电视信号总会传输一个时间戳,接收端则通过这个时间戳进行与发送端的同步操作。
三、电视信号同步技术应用电视信号同步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接收及播放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应用方向:1.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控制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控制主要是指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使用时序同步、帧同步和音视频同步等技术,对接收端的时钟精度、数据包精度或音视频同步进行控制,以确保数据能正确到达接收端并按照正确的顺序重建帧,实现顺畅的播放效果。
校园数字广播系统设计方案
校园数字广播系统设计方案1、校园数字广播系统1.1系统概述某开发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作为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园区,工程规模较大,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区域之一,因此,对数字化校园的智能化系统建设要高标准、严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先推出较为成熟的方案,再进行详细设计和论证,最后施工,是科学、严谨、节约成本和时间的的做法。
智能化系统规划不同于一般工程的系统规划,必须从需求出发,进行深入调研,对设计、产品、信息、环境等作出科学的分析,制定合理方案。
数字化校园应体现前瞻性、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要求,在智能化系统的规划上充分考虑上述要求。
某开发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是新建园区,为了完善自动化的校园管理,并为整个园区内师生以及就行政工作人员增添几分温馨和舒适的工作及就学环境,同时也为信息的发布提供便捷的途径,所以在某开发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区内部规划建立一套完善的广播系统。
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具体需求,方案设计该子系统,平时可播放音乐节目、发布业务信息等;当火灾及其他紧急事件发生时,可切换至火灾报警广播或紧急广播,其系统功能包括:*校园背景音乐广播*校园消防广播1.2系统需求根据本项目建设的具体需求及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案设计功能包括:*校园背景音乐广播*校园消防广播根据某开发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建设需求和实际情况,我们公司严格按照“统一规划、讲究实效、安全可靠”的原则,确立该广播系统的解决方案。
本次根据消防防火分区进行数字化校园广播分区的划分,室外部分单独设置广播分区,划分到各学校进行管理。
根据实际环境需要分别设置壁挂音箱、吸顶喇叭。
在自然分区和功能分区的前提下合理划分控制区,进行分区或集中控制。
其中声源包括:远程寻呼话筒、CD/MP3播放器等。
要求在宣传、管理上达到全方位高质量的广播效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广播、音乐播放,节目定时定点播放等应用,为大楼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奠定基础。
校园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解决方案
校园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解决方案1.系统简介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是ITC针对校园广播方面的应用需求设计的基于IP数据网络传输的音频扩声系统,可在同网段的局域网内、跨网关的局域网内或Internet网上使用。
该系统基于TCP/IP网络通信协议和数字音频技术,将通信发起方的音频信号数字化采样编码后,以数据包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传送到接收方,由接收端解码还原成音频信号,通过功放放大后传输到最后的扬声器播出。
稳定可靠的网络广播直接取决于网络服务器及网络适配器软硬件结合的完好性能。
IP网络广播系统是由IP网络广播控制中心、IP网络适配器、音频工作站等组成。
系统采用高速的双CPU处理(32位MCU+16位DSP),数字功放,延时短(0.1s)音质好(20-16KHZ),支持各种音频格式的数据网络传送(MP3 、MP2、WAV),完善的网络适应能力,同时支持外接音频的实时编码,具有:直接跨网关及核心路由交换机的功能、支持互联网广播,网络流量自适应功能,同时系统升级可实现消防联动,网络供电(POE)功能。
其高效稳定的运作系统,满足了现代校园打造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校园广播系统需求;只需在校园网覆盖的地方,接入IP网络设配器即可管理广播区域。
IP网络广播系统特点------多,快,好,省,易●广播分区多:每一个网络广播终端都是一个分区,广播分区多且不受限制。
●节目路数多:每一路广播节目只是计算机软件系统里的一道进程,每一个网络广播终端可以同时播放各自不同的节目。
●分控站点多:网络上联网的每一台电脑都是一个广播分控点,广播分控站点理论上可以扩充到每人一个。
●系统施工快:IP网络广播系统的施工只需要将配置好IP地址的网络广播终端联到网络上,加电即可,施工过程既快又轻松。
●广播音质好:IP网络广播系统的传输基于数字IP网,不受外界环境及传输距离的影响,高保真有源音箱的音质能够达到发烧级别。
●系统省成本:相比于传统广播系统,IP网络广播能够省却大量的线缆和繁杂的前端控制设备,节约了用户的成本。
同频同播系统
话说同频同播系统同频同播系统是一种用来实现对讲机远距离、无盲区覆盖的专业无线通讯系统。
简单的讲,同频同播系统是将多个工作在相同频率的中转台进行联网,每个中转台负责一片区域的覆盖,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无线覆盖网。
说说同频同播的应用背景同频同播技术曾应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寻呼系统中,用于改善低速数字寻呼的覆盖效果。
在2003年前后,开始出现模拟常规同频同播系统,后来又出现了模拟集群同频同播系统,用于实现大区域单信道的调度话音通信或接入控制。
目前,模拟常规/集群同频同播系统颇受公安、交通管理、森林防火等专业调度指挥部门的欢迎。
虽然只能提供模拟话音信道.但是却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跨区域调度指挥时的互联互通难题。
由于目前各类模拟常规、模拟集群和数字集群实现互联互通和广域覆盖还尚需时日,而反恐处突、抢险救灾、跨省地市协同等实际工作的需要却刻不容缓,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同频同播系统还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目前的模拟常规/集群同频同播系统,主要传输的是重要通信保障任务中的高层级调度指挥命令,其重要性级别相当高,不断推进其技术进步对于提高应急通信保障水平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谈谈同频同播的优点1、组网灵活,各基站差转机平时在原有的信道上工作,如有重大任务需多基站联网时,指挥中心可通过网管中心将各同播基站设为一个或多个同播组,使之组成一个同播网或多个同播网,网内一呼百应,便于统一指挥调度;2、指挥中心可设立网管中心,通过网管中心的调度完成多个同播基站的同时工作和互联互通,使分支的无线通讯调度指挥统一在整体平台上;3、同频同波网投入较低、实用性较强,易实现大范围区域良好覆盖,实现本地区无线通讯;4、系统结构简单合理,可靠性高,操作性强,包括系统设备操作及移动用户使用操作系统具有指挥调度、管理维护、远程监控等功能。
讲讲同频同播系统的基本构成1、同播基站包含全双工KG510基地台、同播基站控制器、链路机、GPS接收板、遥控遥测单元、天馈系统等;2、同播中心包含同播中心控制器、链路机等;3、调度中心包含电脑服务器、调度软件、专用遥控遥测软件等;4、遥控遥测设备包含遥测遥控单元、遥控遥测软件等。
数字化广播方案
数字化广播方案引言数字化广播是一种新型的广播技术,通过数字方式传输音频信号,取代了传统的模拟广播方式。
数字化广播方案不仅提供了更高的音质和更稳定的信号传输,也为广播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会。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数字化广播方案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数字化广播的基本原理数字化广播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二进制代码,通过数字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来实现音乐、语音或其他声音的广播。
其基本原理包括了采样、量化、编码和解码过程。
•采样: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间隔对音频信号进行取样,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量化:将采样得到的离散信号的幅值映射到有限的离散级别中,以表示原始音频信号的幅值。
这个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编码:使用特定的编码算法对量化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进一步压缩,以减少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空间。
•解码:将经过编码的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扬声器或其他音频设备输出。
2. 数字化广播的技术应用数字化广播方案在广播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数字化广播技术应用:2.1 数字音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将音频信号数字化传输,提供了更高的音质和更稳定的信号传输。
传统的模拟广播存在着音质损失和信号干扰等问题,而数字音频广播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和编码方法,可以实现更接近原始音频的传输效果。
2.2 数据广播数字化广播方案还可以用于传输各种数据,如新闻、天气、交通信息等。
数据广播可以通过文本、图片或其他多媒体形式向接收设备传输,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广播内容。
2.3 多频点广播数字化广播技术还支持多频点广播,即在同一频段上传输多个广播节目。
传统的模拟广播往往只能提供有限的广播频点,而数字化广播可以通过频率复用技术实现多个广播节目的传输,提供更多的广播选择。
2.4 跨平台广播数字化广播方案还可以实现跨平台广播,即在不同的设备上接收和播放广播节目。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不同的终端设备接收数字化广播信号,实现多样化的广播体验。
数字广播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数字广播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研究1. 引言1.1 数字广播技术的简介数字广播技术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传输和处理信息的广播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模拟广播技术,数字广播技术具有更高的音质和画质、更稳定的信号传输、更多样化的节目内容以及更高效的频谱利用率等优点。
在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推动了广播行业的快速发展。
数字广播技术是通过将音频、视频和数据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进行传输和接收的一种技术。
数字广播技术的应用领域涵盖广播电视、通信、无线网络等多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媒体体验和信息服务。
数字广播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数字电视、高清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了更清晰、更丰富的节目内容和交互体验。
在通信领域,数字广播技术的应用研究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增加了通信信道的容量和利用效率。
在无线网络领域,数字广播技术的应用研究可以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数字广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将为广播和通信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技术突破。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数字广播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人们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广播电视领域,数字广播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模拟广播方式,实现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在通信领域,数字广播技术为人们的通信提供了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方式。
在无线网络领域,数字广播技术的应用也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网络服务。
通过对数字广播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不同领域的作用和潜力,为数字广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研究数字广播技术的背景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数字广播技术的特点1. 高清晰度:数字广播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可以实现高清晰度的音视频播放,提供更优质的观赏体验。
什么是同频同播?同频同播的优势
智慧科技智掌全局 什么是同频同播?同频同播的优势一同频同播的由来常规无线通信多数情况下是单基站的通信系统,用一对中转频点满足较小区域的通信需求。
同频同播网指在同一个地区布设多个相同频率的中转台并进行联网,每个中转台覆盖一片区域,从而加大无线通信网的覆盖范围,形成大面积的无线覆盖网。
同频同播系统是一种用来实现对讲机远距离、无盲区覆盖的专业无线通信系统。
同频同播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寻呼系统中,用于改善低速数字寻呼的覆盖效果。
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发展,常规无线通信无法满足广覆盖的业务需求,在1990年代,开始出现模拟常规同频同播系统,后来又出现了模拟集群同频同播系统。
随着无线通信的数字化,在2012年前后又出现了数字常规和集群同频同播系统。
二同频同播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技术特性(一)同频同播系统由全双工基地台、同播基站控制器、链路机、GPS接收板、遥控遥测单元、天馈系统以及同播中心、调度中心、调度软件、专用遥控遥测软件等构成;(二)在同频同播系统中,主要有三大关键技术:智慧科技智掌全局 1. 下行发射同频技术每个同播基站配置一个GPS接收机,利用GPS基准时间信号锁定发射机频率,保证各基站间发射机发射频率同步。
即通过频率校正,使各同播基站发射载频的中心频率偏差控制在几赫兹至十几赫兹的水平,以免因同频干扰中的中心载频偏差引起令人厌烦的“啸叫”。
2. 下行发射同步技术即通过定时同步,将同一路话音信号经过不同同播基站转发且被同一移动台接收时各路相同的话音信号的相位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明显改善在相邻同播基站下行信号强度相近时的接收话音质量。
3. 上行接收判选技术当同一路上行发射被多个同播基站同时接收到时,从中选择信号质量最佳的一路进行中继转发,以改善上行话音质量。
即在覆盖区内的多个基站,同时收到移动台的信号,基站控制器自动优化判别接收信号质量,再通过链路送到各基站发射机发射,保证另一方移动台收到的话音是清晰的。
校园同频直播平台方案
校园同频直播平台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键盘上,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这个校园同频直播平台方案,已经在我脑海中构思多时。
让我来试着将这十年的经验汇聚成文字,为你呈现一个生动、实用的方案。
一、项目背景1.1现状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园作为传播知识、分享智慧的摇篮,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直播平台,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2市场需求(1)实时传播校园资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2)搭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
(3)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品牌形象。
二、平台功能2.1直播课堂(1)实时直播课程,让无法到场的学生也能参与课堂。
(2)录播课程,方便学生随时回看。
(3)课堂互动,学生可以实时提问,教师可以在线解答。
2.2校园资讯(1)校园新闻,实时报道校园动态。
(2)活动预告,提前告知校园活动。
(3)通知公告,发布校园通知。
2.3互动交流(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3)线上活动,如知识竞赛、话题讨论等。
2.4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行为和喜好,推荐相关课程、活动、资讯等。
三、平台架构3.1技术架构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平台的高并发、高可用性。
前端采用H5技术,适配多种终端设备。
3.2内容架构(1)课程资源:包括直播课程、录播课程、教学资料等。
(2)校园资讯:包括新闻、活动、通知等。
(3)互动交流:包括问答、讨论、活动等。
(4)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行为和喜好,推荐相关内容。
四、运营策略4.1用户引导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引导学生、教师使用平台,提高平台活跃度。
4.2内容优化持续更新课程资源,优化内容结构,提高用户粘性。
4.3营销推广利用社交媒体、校园论坛等渠道,进行平台推广。
4.4合作拓展与校园内外机构、企业合作,拓宽平台影响力。
五、预期效果5.1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直播课堂,教师可以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浅析1550nm传输系统两级同频插播解决方案
火 如荼 地进 行 , 从传 统 的 1 1 n 网络 改造 成更 适 合 30 m
长期 发 展 的 15 n 网络 , 减省 了光 一 光转 换 的 50 m 在 电~
同时, 必然会 伴 随原 有 的插 播 节 目在 15 n 网络 中 50 m
插 入 的 问 题 。上 海 凌 云 天 博 光 电技 术 有 限 公 司 自
昔 日响彻 农村 家 家户 户 的有 线 广播 “ 喇 叭 ” 要成 小 不
了 “ 哑 叭 ” 小 。
清视 频类 、 媒 体信 息 类 、 全 网络娱 乐类 、 网络 教 育类 、
家庭服务 类等 新生业 务 的兴起 , 于 国家广 电总局 对 基
CT A V与 F 共缆 传输 是指 利用 已有 的有线 电视 M 网络实 施广播 电视 共缆 传输 , 使原 来各 自独 立 的有 线
尔禾 区 2 本地 节 目的插 入 以来 , 过 不断 的探 索 实 套 通 践 ,0 2 年 在 山 东 省 淄 博 市 以 全 新 的 1 5 n 20 5 0m O el vr y插 入 技术 , 功 实 现 了其 区 ( ) 套 节 目的 a 成 县 多 插入 ; 至今 , 司 15 r vr y 播 技 术 已在全 国 我 5 0 m O el 插 i a
插播 方 便 、技 术 成 熟 成 就 了 15 n vr y插 播 系 50 m O e a l 统 的大 范 围应 用 。 而对 于 从 19 9 8年 开始 实施 已取得 了巨大 的成果
发射 机和 O ely 复用 器 两部 分 构成 。直调 光发 射 vr 光 a
机 负责将 要插 入 的 V D点播 节 目 、 O 本地 自办节 , 诸 多广 电客 户 展开 了深入 合作 为 与 其解 决 了本地 节 目插播 的需 求 。
同频同播技术简介
同频同播特色
同样当另一组用户204发起呼叫时,所有配置本组的基站都用相同频率F6 呼叫本组用户,实现同频同播。用户同频漫游下可以保证不断线,并且一 组用户只用一个频率,减少干扰。
全部同频同播信道启用了上行亚音导频信号功能。因此,只要需要工作 在常规同播网的移动电台,都必须写频配置此亚音功能。同播网将同时提供 下行亚音功能,电台配置此参数与否,用户按照受干扰程度选择使用。
同频同播特色
常规同频同播无线网,最重要的防护技术是频率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 同频同播频率在某区受到干扰问题:全部常规基站配置上行亚音CTCSS 导频信号,避免非法强弱信号进入常规同播系统。同时下行信号也配置亚音 CTCSS导频信号,电台遇到绕过基站的干扰信号时可以开启电台亚音功能, 避免非通话时间的干扰噪声。
1. 同组呼叫使用同频,节省系统频率使用量,提高频率利用率。
优势
2. 手台基站间漫游时,具备跨基站平滑过网功能,保证语音连续不 中断。 3. 传统集群基站跨基站跨基站,各信道机使用不同频率,导致手台 跨基站通信时语音中断。
4. 使用频率量少,不同组呼之间受到干扰和自身相互干扰大幅度下 降。
同频同播特色
同时下行信号也配置亚音ctcss导频信号电台遇到绕过基站的干扰信号时可以开启电台亚音功能避免非通话时间的干扰噪声
同频同播技术简介
同频同播简介
1. 跨基站通信时,两个以上信道自动组合为同频同播网。
概念Leabharlann 2. 基站数量不受限制,可以配置所有同组呼叫为同频同播。 3. 同频同播功能结合动态频率分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同频同播系统方案研究 北京赛普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胡皓 史秋月 前言 根据工信部无[2009]666 号文件精神,为促进数字对讲机的发展,顺利完成模拟到数字的过 度,规范了无线对讲使用的 U 段频率为 403M‐423.5M,V 段频率为 137M‐167M,带宽从 25K 调整到 12.5K, 并且自 2011 年 1 月 1 日起, 已停止了对所有模拟对讲机的型号核准和延期, 规划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完成模拟到数字的过渡。
公安部、武警及其他重要政府部门也 频繁发布了模拟转数字的重要指导文件,在各级政府、公安局和武警部队迅速贯彻实施。
数字标准代替模拟标准是全球范围的趋势。
对讲机的数字化不仅能够提供更高的频率利用率、 更清晰的通话质量,更能提供非常丰富的业务功能,为用户的使用带来质的飞跃,直接提高 用户的工作效率、创新用户的工作方法。
这些业务包括收发短信息、收发分组数据(视频或 监测信息) 、呼叫号码显示、GPS 人员和车辆定位及显示、多优先级呼叫(强插强拆) 、多通 话组动态组合、按事件和呼叫人录音及回放等。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多种数字对讲标准,其中,ETSI 制定的 DMR 标准因为起步早、开放性 好、支持厂家众多,因而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得到了各类用户的肯定。
DMR 标准除了具 备以上数字标准的共性优点外,还拥有很好的模拟向数字的过渡性能(信道间隔同为 12.5KHz) 、终端和系统具备数字和模拟双模工作能力、支持数模互通、强大的数据功能(短 信、IP 分组)和丰富的调度业务,因而非常适合各类用户使用。
DMR 系统根据覆盖区域不同,可分为单站和多站两类,单站系统的覆盖范围较小,在实际 应用中,主要以多站系统更为广泛。
多站 DMR 系统根据使用频率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异频 系统和同频系统。
DMR 多站异频系统存在一些先天的局限,包括: 不支持信道机分集接收,通信覆盖范围小。
不支持故障弱化。
系统不支持备份主站设计,当主站故障或其链路中断时,整个网络瘫 痪,无法建立互联呼叫。
不支持信道备份。
每个基站只有 1 个信道机, 不支持信道机备份设计, 当信道机故障时, 整个本地区域无法呼叫。
不支持大规模联网 (标称最大具备 30 个基站的联网能力, 实际不能超过 16 个基站互联) 。
不支持无缝漫游和切换, 通话不稳定。
终端持续扫描多频点造成间歇性无法入网和通话 过程被中断。
接驳外线电话功能较差,不能直接接驳 SIP IP 电话、4 线调度音频、2 线外部电话和录 音设备等。
不支持 UHF 移动式基站互联,只能使用固定 IP 链路,不方便作为应急通信灵活部署。
1 / 11 数字同频同播系统的出现,成功解决了上述 DMR 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前 提下,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改变,非常适合各类用户在模转数的过程中采用。
网络结构 F1对讲机1F1IPF1对讲机2 同频同播系统中的全部基站(包括主站、备份主站和子基站)都使用相同的频率,组建了一 个巨大的同频“转信台站” ,可以支持多达 1000 个以上的基站互联,覆盖非常广阔的区域。
可以采用层叠网络的方式组成多层级系统,不仅容易组建区域级、地市级的网络,更可组建 省级、国家级的大型网络,这些基站之间仅需要 IP 链路或 UHF 链路即可互联。
在实际工程 案例中, 通过层叠方式, 一个超过 100 个基站的客户同频同播网络已经在顺利、 高效地运行。
2 / 11 技术优势 全网无缝漫游和切换,不掉话,不脱网,通信质量好 该系统采用了同频同播技术体系, 无论用户采用模拟对讲机还是数字对讲机进行呼叫, 都实 现了在全网范围内采用同一对频点进行双向通信的同播网络。
在传统的异频多站 DMR 网络中,终端为了实现切换(基站覆盖区域的转换)和漫游(寻找 呼叫组中的全部用户)功能,需要在各基站不同频点之间不停地扫描,寻找最好“使用”的 基站。
但这个扫描工作并不是不间断地实时运行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终端会因为在切 换时的扫描和验证,导致在相当的一段时间段内被系统“丢失”了,从而造成了呼叫中断、 无法入网等故障,这个现象在城区等频繁切换的区域内会经常出现,且无法避免。
而该系统采用了同播技术体系, 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采用同一个频率通信, 因而总能 够持续顺利地发送和接收,不脱网、不掉话,在全网范围内都能够无缝漫游和切换,保证良 好的通信质量。
并且,该同播系统借助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和先进的 DSP 算法、高精度的多种同步体系,终 端接收强度采取矢量加强, 从而能够提供真正无缝的全网漫游和切换, 始终保证高质量通信。
全 IP 互联,链路成本低,维护简单,扩展容易 全网采用 IP 互联技术构成, 结构简单, 使用客户既有的 IP 网络即可构建数字同频同播系统。
每个基站可采用 IP 链路互联,大大节省了链路成本,同时基站也支持微波、UHF、同轴和 E1 等传统链路。
当需要扩展网络时,只需将基站信道机直接接入同播网的 IP 网络内,立即 就能完成部署。
各基站接入的方式遵循标准的 IP 联网方式,这意味着各种网络结构,包括树形、环形、星 形和混合型 IP 网络都适用于该数字同频同播系统,IP 网络提供的多重路由功能也大大增加 了网络的可靠性。
并且,基站所需要的 IP 带宽很低,每个基站的收发仅需 100kbps(模拟对 讲模式)/50kbps(数字对讲模式) ,为客户节约大量链路租用成本。
分集接收,通信距离扩大 每个基站都可以采用 2 分集接收方式, 配合先进的 “软件无线电” 和 “软件分集接收” 技术, 提高了 3db 的接收灵敏度,并且有效地消除了多径干扰,大大增加了基站的有效通信距离 和覆盖面积。
相比其他无分集接收功能的 DMR 信道机,在实地测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 集所增加的 3db 接收灵敏度,可以同比提高每个基站约 50%的实际有效覆盖面积。
3 / 11 如上图的“分集接收效果叠加图”所示,当采用单一接收系统时,容易造成在某些时刻接收 强度过低(比如快衰落) ,通信因此而中断;当改成采用分集接收系统后,该隐患出现的概 率大大降低,直接提高了通信质量和可靠度。
主控制基站有备份,全网通信更可靠 对于重要部门通信系统而言, 可靠性是最关键的指标, 无线指挥调度网络必须支持故障弱化 功能。
多站互联的数字对讲机网络通常都需要设定主基站, 其他子基站受其控制和协调。
传统的异 频多站数字对讲机网络系统只能够设置 1 个主基站, 一旦该主基站故障或其链路中断, 将直 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通信,全网的互联互通将立刻中断。
该数字同频同播系统支持备份主基站, 在广泛的网络区域内, 建立真正的异地容灾备份体系。
通常在系统中设定 1 个主基站,用于控制其他子基站,并且在同级网络内,设定另外 1 个子 基站为备份主基站(见下图) 。
当主站正常工作时,备份站只是一个普通的子基站;当主站 故障或其链路损坏时, 备份主基站将自动完全接管该系统的全部功能并成为新的主基站, 网 络各功能和性能都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继续为客户提供相同的服务。
4 / 11 如上图所示,当主基站故障时,备份主基站将自动全部接管,蓝色和粉色的实线控制链路将 自动切换到绿色的虚线控制链路。
重点基站有备份,保障重点区域通信 对于某些重点覆盖区域, 基站往往需要增加冗余备份。
传统的异频多站数字对讲机网络系统, 每个基站只允许架设 1 台信道机,不支持冗余,这给重点区域的通信保障带来了隐患,一旦 该信道机发生了故障,整个区域将无法呼叫。
该同频同播数字对讲系统支持基站信道机的冗余备份,即基站可以架设 2 套信道机(1 主+1 备模式) ,并且可以设置在日常工作时采用倒换模式,确保在一台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总是 处于可用的状态下。
提供丰富的外线接口,支持专用坐席调度、电话互联、录音系统 该数字同频同播系统支持丰富的外部音频和数据接口。
通过音频接口服务器,对讲机用户可以和以下设备互联互通: PABX/PSTN 外线电话。
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对讲机打电话,外线电话也可以直接呼叫对讲 机,建立了最简单的、最灵活的指挥调度通道。
4 线+E&M。
专业调度台坐席使用 4 线+E&M 接口,操作简单的坐席台即可完成调度。
VOIP 调度员坐席。
使用 PC 机搭建最专业的调度坐席, 完成丰富的话音和数据调度业务。
录音。
外接 IP 录音服务器,可对全网实现 7*24 小时不间断录音和回放。
通过车载台或手持台可以搭建专业的移动式指挥调度室,进行话音和数据业务调度。
除此以外,该系统还提供如下数据接口,为用户创造合适的应用平台: 数据传输 个呼/选呼 GPS 定位 5 / 11 F1 短信 VOIP 数字电话(SIP)和交换指令 通过这些接口,用户可以创建包括话音监听和记录、发送接收短消息、GIS/GPS 定位、呼叫 记录、电邮、选呼、呼叫转移、SCADA 遥感遥测等丰富的调度业务。
支持 UHF 链路,网络部署更容易,非常适合应急通信 该数字同频同播系统中,基站之间的链路不仅可以使用 TCP/IP 链路,并且任意一级主站和 其子站之间还可以使用 UHF 链路,这为基站的互联带来了以下好处: 与微波等传统链路连接相比, 基站互联的距离可以极大提高, 而且不受视距传输的限制, 互联距离可达 100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