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
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形势与政策已经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对形势与政策的了解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形势与政策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
形势是指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政策则是指国家或组织为了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针和措施。
形势和政策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形势决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而政策又会影响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对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当前的形势与政策。
在经济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旨在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政治方面,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外交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
这些都是当前形势与政策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并掌握。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途径来获取更多的形势与政策资料。
报纸和杂志是了解形势与政策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政策调整。
此外,书籍也是获取形势与政策资料的重要来源,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政治、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形势与政策的背景和原理。
除了阅读,参加一些相关的学习培训也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水平的有效途径。
政府和各个行业都会组织一些形势与政策的培训班或研讨会,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听取专家的讲解和分享,了解最新的形势与政策动态,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来加深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
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重点 (2)
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一、形势与政策的背景形势与政策是指国家和地区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形势及相关政策。
了解和掌握形势与政策对于正确判断和应对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形势与政策的特点及重要性1.特点:•历史性:形势与政策是历史的产物,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综合性:形势与政策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动态性:形势与政策不断变化,需要及时跟进和调整。
2.重要性:•指导方针:形势与政策为国家和地区制定政策提供指导方针,使其能够在发展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应对挑战:了解形势与政策可以增强应对变化和挑战的能力,保持竞争优势。
•发展机遇: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新的发展机遇,及时把握有利时机对个人和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三、形势与政策的分析方法1.宏观分析方法:•多角度: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角度对形势与政策进行综合分析。
•数量分析:通过数据、比例、指标等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形势与政策的演变趋势。
•比较分析:将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形势与政策进行比较,寻找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2.微观分析方法:•现场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深入了解形势与政策在实践中的影响和效果。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报告、统计数据等,通过对历史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得出对当前形势与政策的认识。
四、形势与政策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国家政府出台了新的经济政策,以吸引外资进入该国。
这一政策的背后是该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吸引外国投资的需求。
在这种形势下,个人和企业可以积极参与相关行业的投资和发展。
2.案例二:某地区政府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减排、节能等。
这一政策的背后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个人和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的政策,减少污染和浪费,从而保护环境。
五、形势与政策的应用与展望形势与政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应用于实践的工具。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的了解和分析,个人和组织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并抓住发展机遇。
形势政策考核要求及摘抄要点0
2010—2011学年下学期《形势与政策》期末考核题目《形势与政策》(下册)内容:1、展望“十二五”发展新续篇2、和谐民生回顾与展望(自学内容)3、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辅导员讲座内容)4、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升云南竞争力(自学内容)5、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奋进——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回顾6、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回顾与分析7、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及我国的应对策略(辅导员讲座内容)8、向海洋,前进!作业要求:1、每人共两张考试用纸,一张摘抄讲座内容,一张撰写自学内容后的心得体会。
2、摘抄讲座内容:专家讲座一次,辅导员讲座内容两次,共三次内容写在同一张纸上,可以写背面。
3、自学内容后的心得体会:自学两部分内容,摘抄重点,并撰写两篇自学心得体会在考试用纸上(考试用纸上左右各写一篇,并写上题目)内容一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要点:社会公正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亘古话题,人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社会变得更加公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公正问题变得更加现实,也更加重要。
对社会公正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和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看待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一、如何理性看待社会公正问题社会公正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是否“合意”的一种价值评判,其实质是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每个人都得到其所应得的;每个人也要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要实现合理的分配与承担,就要形成与之相应的制度体系,也就是要形成一种状态,得到某种结果。
虽然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公正,但在存在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里,真正的社会公正是无法实现的。
社会公正的实现要求取消阶级和压迫,要同认得解放和全面发展相结合。
因此,正确看待社会公正问题,就必须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公正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公正的标准有所不同。
2、社会公正是相对存在的,社会公正不等于平均主义,要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将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就会扼杀人的积极性、扼杀社会发展的活力。
形势与政策考试复习资料
1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是什么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2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做出了总体安排,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这就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要按照“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和“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增活力”的工作目标,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3 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什么?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即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主题: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专题一一.形势的概念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政者,正也;策者,谋也。
”(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区别: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3.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联系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一.十七大召开时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二.对党章的修改1.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4.提出“信息化”;5. 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评价: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1. 思考题如何认识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一国两制制度的基本点是什么中国对待台湾的基本战略是什么中美关系发展经历哪些阶段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利益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3.中国领导对待台湾的战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台独活动不妥协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绝不改变4.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剂”安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量政治因素: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雷区5.中美关系特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触及各自的根本利益共同议题不断增多(70年代反苏联霸权;80年代台湾,人权,西藏,苏联;现今汇率,气候,能源,人权,台湾,西藏)最为特殊关系(最大发展和最大发达;东方和西方;债务和债权;出口和进口)6.中美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繁荣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防止人类环境恶化遏制毒品的泛滥等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日益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平衡关系7.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台湾问题战略互相信任8.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态度台独的分裂活动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台湾岛内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可台湾岛内政局中日关系1.钓鱼岛战略意义经济意义: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政治意义:主权与国家尊严,地区主导权军事战略意义:中:突破西方封锁岛链,东南沿海防御日:遏制,威慑中国2.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的理由第一,钓鱼岛是无主地,不包含在《马关条约》规定的由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范围之内第二,钓鱼岛不包含在“旧金山和约”第二条规定的日本所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包含在给条约的第三条规定的作为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被置于美国施政之下,并根据“归还冲绳协定”将施政权“归还”日本的区域内第三,中国政府没有将钓鱼岛视为台湾的一部分,对“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规定将钓鱼岛置于美国施政区域内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3.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九个依据第一,先占先得,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1)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2)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3)甚至在宋,元时期,钓鱼岛与福建渊源颇深第二,实际管辖,明清开始中国就对钓鱼岛实施实际管理(1)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了海防范围(2)清代使节出海还曾举办过祭海仪式(3)清朝官员也曾巡视此地并建港造船第三,《大陆架公约》《波茨坦公告》均佐证了中国主权(1)中国大陆和钓鱼岛共属同一大陆架(2)《波茨坦公告》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3)就连日本学者也曾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4.日本在钓鱼岛屡遭事端的原因第一,事关领土主权第二,国际因素美国因素中国的崛起挑战战后国际顺序第三,国内因素政治大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转移国内矛盾统一国民意识,凝聚国民意志5.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走向第一,国际司法解决第二,政治解决(当事国协商解决)第三,通过武力方式解决第四,全球化的发展,主权观念的发展,自然解决外交谈判是主要渠道,国际司法是重要手段,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综合国力是根本保证6.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首先,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其次,既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再次,传统的大国主义思想和政治在右倾化趋势的发展、7.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近期目标:立足亚太,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远期目标: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最终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核心:尽早摆脱战后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中形成的法律与体制束缚,力图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面影响能力的综合性大国8.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措施加强日美联盟,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和干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立足亚太,确立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地位为基础,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大力扩充军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9.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前景(1)有利条件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日本式事实上的军事大国,这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军事基础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2)制约因素日本的经济实力虽然非常强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复杂,短期内难以在国际体系中定位,因而日本对外战略的选择性依然存在许多矛盾日本不能正视和反省其侵略历史,严重地伤害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必然影响到日本在国际上政治作用的发挥10. 中日战略关系的基础(1)共同利益安全:共同的安全需求经贸:互补型经贸结构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2)矛盾点领土争端历史问题(战争责任)亚洲定位问题贸易纠纷11.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一通过政治对话与协商,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和则两利,斗则”是中日双方共同的认识,中日双方仍存在着“互利共赢”的广泛基础二继续维持当前局面,对峙,对抗成为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内中日关系的主基调双方围绕领土主权争端很难达成和解,双方都被国内民族主义绑架,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妥协,符合美国亚太战略利益三中日冲突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的概率提高,升级为全面武装冲突中国共产党1.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势与政策考点复习
形势与政策考点复习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四化和五位一体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五位一体: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光盘行动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
出发点,节约粮食;引申义,勤俭节约;如何身体力行,影响周围的人形成节约的好风气。
五、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要素: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六、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1、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在生产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3、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费,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四点坚持:1、坚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支撑;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干部出发点和落脚点;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七、攻克“最后堡垒”(2013年3月)铁道部不再保留,其职能被划分为三部分。
1、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2、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其他行政职能;3、铁路运输统一指挥调度,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铁路建设等企业职能则交由中国铁路总公司。
八、如何实现“中国梦”三个必须: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力量两个层面:国家层面,要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环保投入;科技强军等。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国际形势1. 经济全球化: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活动日益频繁。
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可以分享全球资源,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比如全球性经济危机、金融风险等。
2. 多极化:国际形势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多极化。
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多国之间的竞争、合作、摩擦日益增多,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3. 战争与恐怖主义:国际形势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恐怖主义、国际冲突等问题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二、国内形势1. 经济发展:国内形势的首要问题是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需要创新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国内形势的重要方面。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社会稳定。
3. 生态环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国内形势需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4. 水资源与能源:水资源和能源问题也是国内形势的重要方面。
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资源和能源的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理论知识1.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理论等。
考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等理论。
2. 政策实践:政策实践知识包括国家治理理论、国家治理实践、政策分析与制定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
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重点
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一、国内形势与政策1. 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金融风险的防控2. 社会形势•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结构调整•教育与就业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治理与维稳3. 政治形势•党的领导与党风廉政建设•政府机构改革•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军队现代化建设•港澳台事务稳定二、国际形势与政策1. 国际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与经贸摩擦•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2. 国际安全形势•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威胁•核武器扩散与核安全问题•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3. 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和平与合作的外交理念•互利共赢的外交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与主权•加强与主要大国的合作三、政策措施与重点领域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金融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2. 扶贫与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 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增加科研投入与创新支持•提高教师待遇与素质4. 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建设•提升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能力•促进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结语以上是对形势与政策的重点笔记的总结。
在国内形势与政策方面,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消费市场扩大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社会形势方面,人口老龄化、教育与就业以及社会保障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政治形势方面,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治国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重中之重。
在国际形势与政策方面,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和地区冲突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方面,和平与合作的外交理念、维护国家利益与加强与主要大国的合作是重要的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与重点领域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贫与社会保障、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领域。
《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
《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注:所有破折号(即“——”)后的内容可答可不答,自己看着办!!!课时一:构建和谐社会一、我国社会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1、四大领域信用缺失造成严重后果(两组答案任选其一)答案一①企业信用缺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企业每年因失信致使经济损失6000亿元②个人信用缺失加剧社会不信任③政府信用缺失影响政府公信力④司法公信力缺失滋生腐败犯罪答案二①企业和个人制假,损害国家形象,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②败坏社会风气,人们之间不信任③影响社会稳定,对社会和政府失去信心和信任④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2、企业信用概念①广义:包括企业是否遵守工商、税务、海关、劳动、环保等部门的有关法规,履行商业合同,偿还或有负债等方面的情况。
②狭义:是指企业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
3、企业失信的表现①对消费者:产品或服务质量差,甚至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②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合同欺诈、合同违约③企业内部:企业失信于职工④企业对社会:逃、偷、漏税;不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或不履行环境保护职责4、个人信用概念①个人信用应被称为“个人信用的历史记录”或“个人信用记录”,它是指人们在同银行往来时,在银行贷款及还款行为的记录。
②它是银行决定愿否借钱、借钱多少及借钱期限长短的重要依据之一。
5、个人失信的表现考试作弊、假证、假文凭、黑哨假球6、政府信用概念①狭义:表现为各级政府发行的政府债券、银行借款、应付款项等②广义:体现为政策法规的制度信用、政务行为的履职信用、政府交易的市场信用以及政府官员的个人信用等7、政府信用缺失现象①政策不诚信,朝令夕改、政出多门②政企不分、政事不分③政务不公开、决策不透明、信息不对称④政府机关内部职能界定不清,相互“扯皮”⑤政府行政错位、越位和缺位⑥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⑦官德失范、“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低下8、司法公信力的概念①法院和法官的司法裁判能够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②司法公信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公平和效率的实现9、司法公信力缺失的表现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②毒化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③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10、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①法律与道德出现了脱节②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制度建设滞后③对失信者打击不力11、对失信者打击不力的原因①为了政绩私利,充当制假售假的保护伞②地方保护主义,包庇企业恶意欠债逃债行为③信息不对称,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也让失信者有了逃避打击处罚的机会12、如何理解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①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基础上的经济②市场经济体制依托的基础是信用文化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缺乏信用机制二、构建诚信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1、如何构建诚信社会①总方针:立法建制是关键、政府信用是重点、企业信用是中心、个人信用是前提、诚信教育是基础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政府信用为重点③制定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构造失信处罚的有效机制④加快信用制度建设,规范经济主体行为⑤强化信用意识,提倡诚信道德2、怎么理解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政府信用为重点①政府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与支柱②政府既是制定者、执行者、又是监督者③没有政府诚信就没有司法公正更没有社会诚信④政府信用始终是最大的信用3、如何建立政府信用①抓好自身诚信建设,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②制定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③发挥推动和引导作用,加强监管,为征信行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④带头使用征信产品,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使用信用信息产品4、如何制定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构造失信处罚的有效机制①完善《宪法》、《刑法》、《合同法》、《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条文②建立专门的社会信用法。
形式与政策期末复习题
形式与政策期末复习题形式与政策期末复习题随着学期的逐渐结束,期末考试也即将到来。
形式与政策是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形式与政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形式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形式与政策是一门探讨经济行为背后的原理和规则的学科。
它研究的是经济主体在特定的环境下做出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形式与政策的研究对象包括市场机制、政府干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等。
2. 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双方通过交易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的形成和资源的配置。
经济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市场机制使得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3.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尽管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配置,但在现实中,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
政府干预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实施政策和监管市场等手段来干预经济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4.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分布情况。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方向。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稳定经济增长,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则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5. 全球化与经济政策全球化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给国家的经济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需要制定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
通过对形式与政策的复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形式与政策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经济决策的基础。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总结一、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属性政策是国家行为的一种表现,是国家有关某一特定领域或方面的发展方向、目标、原则、主张和措施的总称。
为了实现国家的目标和利益, 从事社会管理的政府部门和官员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有时还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政策的属性:一是发展性:政策是一项具有发展性的规定或方针,反映了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长远目标,是一种强调国家长远利益的行动准则。
二是合法性:政策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明确的合法性。
三是指导性:政策是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和规范的指示,对特定的行为和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
四是针对性:政策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或满足一定的需求而制定的,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二、政策的分析方法政策的分析方法包括:问题分析法、目标分析法、原因分析法、途径分析法、后果分析法等。
1、问题分析法问题分析法是政策研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分析方法。
政策研究往往从问题出发,然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与途径,进而形成政策。
2、目标分析法目标分析法是政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目标是政策活动的核心,政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目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政策研究的重点。
3、原因分析法原因分析法是政策研究的一种基本分析方法,主要用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途径。
4、途径分析法途径分析法是政策研究中的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实施政策的可能途径、方式和手段,从而找出最佳的实施途径。
5、后果分析法后果分析法是政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评估政策实施后的可能的各种结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独特制度。
它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领导、政协制度、民主党派参政合作制度、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宪法法律制度等。
形势与政策章节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章节知识点总结
1. 国内外经济形势
国内外经济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对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增长、外贸外汇、金融政策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
经济学知识,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2. 政治形势
政治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对于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政治学知识,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3. 外交形势
外交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际关系、国际
组织、国际安全、国际冲突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国际关系学知识,了
解国际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4. 军事形势
军事形势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家军事实力、
军事战略、军事安全、军事冲突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军事科学知识,
了解国家军事形势的演变和趋势。
5. 社会热点事件
社会热点事件是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对于国内外重大
事件、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事件学知识,了解国
内外社会热点事件的演变和趋势。
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知识点是考研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考生应该通过系统学习,掌
握国内外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形势与政策考试重点(含解答)
1、请简述为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
快速城镇化,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快速城镇化,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摆脱贫困。
现在,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不是否定城镇化道路,而应该是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
衡量城镇化水平,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
如果只让农民进城而不让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样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城镇化。
由于建设的需要,一些农民已经失去土地,但是仍然未能成为市民,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问题突出。
人口城镇化滞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影响极其深远。
转移农村劳动力不能市民化,无论对农村,还是对城市,都会带来后遗症。
农民工只能进城就业,无法举家在城镇生活,出现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和农村比较陌生,但是真正融入城镇还比较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会抑制消费,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可能将农业作副业,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妨碍现代农业发展。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也会使民工荒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逢年过节农民工回乡所带来的城市服务业缺工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家庭生活。
我国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占用土地过多,集约化程度不高。
很多城镇建设,比较注重征地造城,卖地搞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富裕了城镇政府,而对于居民必需的菜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既没有投入,也不给合法的建设用地。
一些城镇注重引进工业项目,搞工业园,而对于公共绿地建设严重不足,城镇生态系统缺陷大、环境差。
目前,我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极不合理。
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甚至过分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
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
很多农村城镇化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
《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讲解
《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形势具有客观性、、、的基本特点。
2、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
3、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
4、节约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和特点,主要表现是;、、和。
5、“双百”方针是毛泽东1956年为发展繁荣新中国文化科学而提出的重大方针政策,是、的简称。
6、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7、政策制定的步骤是:、、、、。
二、名词解释1、政策;2、政治;3、政治文明;4、政党制度;5、可持续发展战略;6、教育;8、教育政策;9、素质教育;10、科技;11、技术;12、星火计划;13、火炬计划;14、环境;15、环境要素;16、环境质量;17、人口;18、计划生育;19、人口老龄化;20、雅尔塔体制三、简答题1、简述形势与政策的辩证关系。
2、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简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4、简述当前教育事业迎接挑战的有效应对措施。
5、简述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
6简述政策制定的依据。
7、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8、简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9、简述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10、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1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及工作任务。
1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3、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14、简述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战略。
15、简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6、简述深化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
四、论述题1、论述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应该采取的有效对策。
2、论述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战略。
3、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论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论述我国“十一五”时期教育政策的特点。
形势政策复习资料
形势Df我们现在讲形势,多用于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的认识,即指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科技等社会问题的现实和走向。
特征:①客观性。
是指形势的出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存在否。
②变化性。
是指形势随着时间、空间、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形势的一个突出的、重要的特征。
③复杂性。
是指形势的个性或区别性、层次性、矛盾性。
这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已经事物发展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差异、主客观条件变化而造成的。
④联系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
所以,各种形势都是在彼此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中发展、生成的。
⑤阶段性。
这是形势的时间特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形势是有差别的。
形势的变化,总要从一个阶段达到另一个阶段,从旧的阶段到新的阶段。
⑥发展性。
事物的发展性,是由物质不灭和时间发展一维性定律以及主观追求的无限性所决定的。
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总是处在用不停息的发展中,总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因此,形势是不断延续、前进的。
⑦规律性。
形势的规律性是指事物的发展要符合自然演变、进化的规律,反映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形势与政策的区别:①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
(构成形势的各种要素及其存在的方式和发展的趋势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所以形势是客观的。
而政策不是物质实体、客观事物,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的主观努力、精神成果,所以,政策是主观的。
)②形势是多样的,政策市有针对性的。
(形势有多种划分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形势是多样的,而每一项政策由于都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阶段,为解决特定的事件、特定的问题,所指定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所以我们说政策是有针对性的。
)③政策的指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这是从形势与政策产生的时间顺序而言的,一般来讲,形势在前,政策在后,也就是说,现有形势的产生,才有政策的出台。
大学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怎么考的
大学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的备考技巧大学形势与政策是大学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国情、法律法规、政策导向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家意识。
期末考试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备考是每位学生考取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个备考技巧,帮助学生在大学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系统复习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较为庞杂,包括发展历程、国家组织架构、法律法规、重大政策等方面。
因此,在备考期末考试时,要进行系统复习。
可以将整个课程内容分成几个模块,然后按模块进行复习,确保每个模块都能够掌握。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教案、课堂笔记等资料进行学习。
尽量将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做好笔记以便于复习。
2. 多角度学习大学形势与政策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涉及内容广泛。
在备考期末考试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期刊、研究报告等拓宽视野,了解更多的信息。
此外,互联网上也有很多可信的网站和平台,可以获取到大量的政策文件、法规解读、学术文章等,有助于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3.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备考期末考试需要合理的时间规划和备考计划。
在备考前,可以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要学什么内容,并合理安排时间。
可以将重点模块的内容安排在前期学习,将难点和薄弱环节的内容安排在后期。
做好备考计划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4. 考前模拟练习考前模拟练习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找相关的往年试卷、习题集等进行模拟练习。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适应考试的时间、形式和内容,熟悉考试过程,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知识。
在模拟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模拟真实考试环境,例如按照考试时间和规则进行模拟,保持专注和冷静,查看答案时要认真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重点。
5. 多种复习方式结合复习方式因人而异,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
可以通过写笔记、做思维导图、制作知识卡片等来帮助记忆和理解重点知识。
形式与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2013-2014-1形势与政策复习要点本次考试采取开卷考,题目包括单选、不定项选择、简答题和论述题。
每种题型的分值分布:单选20道,每道1分;不定项选择13道,每道2分;简答题5道,每道8分;论述题1道,每道14分。
标注重点掌握与一般掌握,重点掌握一般出简答与论述,一般掌握出选择题。
各专题复习提纲: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复习提纲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一般了解)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
(一般了解)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1)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3)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4)修改党的章程;(5)选举中央委员会;(6)选举中央纪律检产委员会。
3、近几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
(一般了解)2002年,年会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2003年“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2004年,年会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一个对世界开放的亚洲”,2005年,年会以“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为主题2006年,年会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2007年,年会主题为“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2008年,年会主题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一般了解)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一般了解)人口老龄化: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引言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有关国家形势发展和政策方针的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未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供参考。
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评估,也是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机会。
考试内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形势在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他们需要了解国家的政权构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
此外,学生还需要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形势与政策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关注当前的社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他们需要了解这些问题的背景、原因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政策法规形势与政策课程还包括政策法规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我国的宪法、法律以及其他相关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他们需要理解这些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这些法规解决实际问题。
备考建议为了顺利通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学生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备考建议:制定学习计划提前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备考的第一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保证在考试前全面复习所学的内容。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临近考试时的突击复习,以免造成过度焦虑和学习效果的下降。
多种学习方式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阅读教材、参加课堂讨论、听取政策讲座、参与社会实践等。
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做好笔记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好笔记和总结。
他们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政策要求、案例分析等内容记录下来,以便后期复习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复习要点一、简答题1.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2010年9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二十一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出,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其基本内涵是:(1)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和平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前提;(2)中国的发展的开放的发展,开放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3)中国的发展是合作的发展,合作是中国发展的鲜明特征;(4)中国的发展是共赢的发展,共赢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5)中国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是中国发展的有力保证。
2.“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基本要求是:(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3.为什么“十二五”规划要强调扩大消费需求?答:经济发展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投资最终必须由消费来支持。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并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权宜之策,而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一种途径。
在“十二五”规划里强调要扩大消费需求,因为:(1)投资驱动经济增长难以维持;(2)国外消费市场难以长期依赖;(3)国内消费市场逐步开始启动。
4.“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发展;(3)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4)社会建设明显加强;(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5.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有哪些?答:(1)中美实力差距相对缩小;(2)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大陆对台政策更加务实灵活;(3)岛内“遏独促和”的主流民意和力量明显增强;(4)涉台国际环境总体上保持稳定,“一个中国”的国际框架更加巩固。
6.上海世博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1)全体办博人员大力培育和弘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2)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3)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4)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5)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6)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7.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十一五”期间所积累的建设经验是什么?答:(1)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3)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4)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5)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8.“十二五”规划部署了哪几个方面的重大任务?答:为了落实中央确定的“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三个方面部署了十项重大任务。
(1)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要任务;一是以更大的快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二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9.“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2010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致辞时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们应该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
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0.我国教育发展六十年的辉煌成就有哪些?答:总体上,我国教育发展成就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分析:(1)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2)实现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历史性跨越;(3)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迅速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4)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5)实现了教育大国的崛起,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11.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答: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总体有以下5点:(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继续巩固经济回升的增长势头;(3)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4)继续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5)继续实施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12.与“金砖四国”相比,“展望五国”有什么不同?答:“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方BRICs一词,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因为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2010年12月26日,“金砖四国”一致决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该合作机制,“金砖四国”扩容为五国。
“展望五国”(VISTA)是由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的英文首字组成谐音英文单词Vista,意为展望、眺望的意思,被日本《经济学人》认为是将继“金砖四国”之后,成为最有潜力的新兴国家。
与“金砖四国”相比,“展望五国”有两个明显的不同:第一,与率先发展的“金砖四国”相比,“展望五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落后,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展望五国”今后发展的余地要比“金砖四国”更大一些。
第二,“展望五国”与“金砖四国”相比在政治上不太稳定。
二、论述题:1.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你对此有何想法?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从点滴做起,节约利用资源。
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一次性饭盒、筷子等消费品,不浪费纸张,可持续不浪费水电,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能源,做到资源的利用。
2、绿色消费、环保选择。
使用环保电池,防止汞、铬污染,慎用洗涤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认准绿色食品标志,选购环保食品。
3、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制止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
不随地吐痰,不制造噪音。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开窗户多通风,勤换衣服勤洗手。
不乱扔垃圾,正确处理好废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4、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不猎杀、食用珍惜动物和受保护动物,关爱救助野生动物。
植树造林,爱护身边的每一份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林。
2.想想看,“十一五”时期你和你的家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对“十二五”又有着怎样的憧憬与期待?十一五”规划的纲要是: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纵览新中国的60年历史,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五年:抗击频繁的重大自然灾害;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应对国际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希望;外交政策的风云变换;奥运世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认识真正的中国;祖国的60华诞,华夏儿女共望一轮明月等。
不平凡的五年,创造了不平凡的成就十二五期间,社会救助体系将会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更加健全,一座座和谐社区和村镇将会花落神州大地;社会福利安置体系将会更加完善,社会福利社会化将会更加普及;专向事物管理体系将会更加健全,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等等;城乡低保及特困救助项目;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政信息化建设项目;民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将会一一完善并一一实现。
经济建设、绿色经济未来五年内,我国经济将会平稳次序高速发展。
区域化将会更加和谐。
城乡发展趋于化,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进一步缩小。
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城市绿化进一步完善,不再是钢筋水泥,而是多一分自然的气息。
农村将会更加和谐,居民房进行统一布局,与自然融为一体。
农村原野中是一片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实现全部的现代化耕作,农业设备或在地下,或者和庄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消除了农民天天在田地中起早贪黑忙活的繁重的劳动力。
农民在家可以浏览世界新闻大事、经济走向、商品销售状况等各种信息。
利用农业生产许多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等。
高素质、高文化的村领导干部带领村民干实事、共同致富。
城市将会更加美丽,交通便捷,道路整洁、通畅,各种新型交通工具面市普及,飞行设备崭露头角。
没有了交通工具的各种污染,没有了建筑物的光污染。
(研究出的新材料消除了各种污染因素)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也会有农村那样湛蓝的天空和璀璨的星空。
道路上人们的素质将会有更大提高,城市风气将会更加良好。
城市和农村将再无任何差距,各有千秋,百花齐放。
五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航天事业更进一个台阶,综合国力将会威震周边各国甚至整个世界,中国的边界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西域各国、东海之渊、南海群岛、北方雪域将成为中国神州大地的一大亮点。
我国的经济将会有更大的提升,在世界经济格局中首屈一指,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将不再是现在哪个国家都能背后议论的国家,不再是那个谁都能犯我国威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