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地景观异质性及其维护和发展

合集下载

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摘要:贵州省是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喀斯特地区以其脆弱性和难恢复性使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对影响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喀斯特生态脆弱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贵州省是在开发中的省份,具有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地形,以及较宜人的气候,植被的覆盖率较高,生物物种较齐全。

近几年贵州经济的发展得到快速发展,而经济发展就必然会破坏环境。

而“两欠地区”的贵州,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喀斯特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导致的生态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度修复。

工业污染、水污染、滥砍滥伐、随意樵采、过度放牧等一系列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已经造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的破坏,在经济发展之后,必然要面临大自然对人类的责罚。

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系列的问题,人类将得不偿失。

由此,西南的喀斯特生态现状就显得异常的严峻,生态重建势在必行!造成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的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的退化,如图所示:图7.1.2-1 影响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示意图一、自然因素第一,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自然地理地貌表现为以土壤承载力弱为特征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脆弱成了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西南地区常年受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作用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年均降水量较大,降水频繁,自古就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这些因素带来的后果是植被覆盖率不高,从而导致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土层中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土地生产率低,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这也是造成喀斯特地区人民生活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环境因素既不利于人类居住,又不利于贫困人口赖以解决温饱问题的农业生产,既是贫困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又是部分贫困人口在初步脱贫以后,又大面积返贫的根源。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规划【摘要】本文介绍了景观生态学概念及基本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涵义及规划原则,并结合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滨江镰刀湾片区景观生态规划的实例,进一步阐述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一词首先由德国著名的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C.Troll)于1939年提出,他认为景观生态学是对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

20世纪80年代后期,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吸引了众多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建立在生物学和地理学基础上的综合学科,研究不同尺度人地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联系、动态发展过程及系统稳定的对策的。

与传统生态学研究相比,景观生态学更加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学系统的影响,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关系。

2、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的基本单元是景观要素,其数量特征一般表现为面积、周长和形状。

依据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教授福尔曼(Forman)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按照各种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可将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基质。

2.1斑块斑块是指景观中相对零碎、相对均质的块状生态单元。

按照起源和形成机制可将斑块分为干扰斑块、残余斑块、引入斑块和环境资源斑块。

从不同的尺度来说,整个城市或者一个住区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斑块,为了提高运作效率,斑块的形状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般边界较多、较大的斑块形状更有利于其与外界的交流和渗透。

2.2廊道廊道是不同于两侧相邻基质的线性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

根据廊道的起源、对人类的作用及景观,廊道可分为线状、带状和河流三类。

在城市和居住区规划研究中,我们可以将廊道分为蓝道(blue way)、绿道(green way)和灰道(gray way)。

基于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分析

基于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分析

基于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分析作者:黎俊,张明均,杨学东,陈秀华,李丽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6期黎俊1,张明均1,杨学东1,陈秀华2,李丽3(1.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贵阳 550025;2.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安顺 561300;3.贵州省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都匀毛尖茶研究院),黔南558000)摘要:山地牧道以及沿牧道放牧行为,会对植被空间的异质性带来影响并发生改变。

山地牧道属于线状廊道,可为物种的扩散提供必要的生境以及通道,对斑块景观分割,使植被边界动态受到直接影响,进而植被空间异质性也随之发生改变。

家畜沿着牧道采食会和植被空间异质性互相产生影响,特别是受践踏与排泄的影响,使植被空间的异质性发生变化。

因此,该文以贵州省为例,重点阐述山地牧道和植被空间异质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山地牧道;植被空间;异质性中图分类号:S812.9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0210 引言放牧是对山地生态系统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与贫困山区,放牧始终都是居民维持生计的途径。

山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以及脆弱性相对明显,放牧行为会严重威胁山地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水土保持效果。

因此,保证放牧干扰和环境保护关系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植被可保证山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而植被空间的分布格局则会对生态系统功能以及植物组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放牧这一干扰山地生态系统的因素,也会使植被空间分布受到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并分析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十分有必要,促进贵州省草地技术推广站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山地牧道影响植被空间异质性表现在山地放牧生态系统中,牧道属于典型的景观类型,是受干扰所形成的线状廊道,阻隔功能、通道功能相对明显,中心部位因持续输入能量而没有分布生物。

牧道的存在,能为植物的扩散提供必要通道,而沿着牧道走向移动的大型食草动物可为土壤与种子的长距离扩散提供必要帮助。

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综述(贵州省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101班)摘要: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对象,强调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早在1939年就已经提出,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本文通过回顾景观生态学的产生,概述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中国景观生态学上的研究进展、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几个新的学科生长点,进而了解目前景观生态学研究方面亟待加大研究力度的方向。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国际;中国;研究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 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

自80 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以及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对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影响的科学。

因为我们坚持认为环境影响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同时生物和人类活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而这两个方面都应该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景观生态学的产生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C. 特罗尔(C. Troll) 于1939 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

从一开始,Troll 就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 ,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 。

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 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

后来,Troll 对前述概念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景观生态学表示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主要的、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从明确的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 和各种大小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表示出来。

贵阳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贵阳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5 04%ꎬ 增长面积为 167 07km2 ꎻ 景观生态风险分布与格局变化较大ꎬ 低生态风险区逐渐向较低生态风险区转移ꎬ
中生态风险区主要依附于较高或高生态风险区分布ꎻ 高生态风险区与较高生态风险区由中心位置逐渐向西部扩散
和转移ꎬ 且呈现面积增长趋势ꎻ 贵阳市主城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ꎬ 整体低值聚集区分
Excel 进行景观指数的提取与统计ꎬ 运用 ArcGIS 10 2
与 GeoDa 软件进行生态风险与空间分异计算ꎮ
1 3 研究方法
1 3 1 景观综合指数构建
景观综合指数的构建如表 1 所示ꎮ
本文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局 Land ̄
satTM、 ETM + 、 OLI 影 像 数 据 ( http: / / earthexploer
目的是确定某一变量是否在空间上相关及其相关程
度 [15] ꎬ 可用空间自相关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指标来度
量事物在空间上的依赖关系 [16] ꎮ 计算公式:
Moran’s I =
( ∑ i ∑ j w ij ) ∑ i( x j - x) 2
对于局部自相关而言ꎬ LISA 指数可用于反映一
个局部小区域单元上的某种地离现象或某一属性值与
1 3 1 1 风险小区划分
年、 2014 年及 2021 年ꎬ 空间分辨率为 30mꎮ 在 Ear ̄
积的最佳范围一般是斑块平均面积的 2 ~ 5 倍 [15] ꎬ 采
用等间距采样法ꎬ 按照 2km × 2km 进行采样单元的划
usgs gov) ꎮ 选取年限分别为 1993 年、 2000 年、 2007
城区 28 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演化特征ꎬ 其转移矩
阵如表 2 所示ꎮ

贵州省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以梅花山国际旅游景区为例

贵州省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以梅花山国际旅游景区为例
一、以保护生态、突出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梅花山,山体明净,空气怡人,动植物丰富,梅花山上峰多 沟深,最高海拔2680米,气象条件独特,一年近四个月的低温持 续期,为开发冬季旅游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梅花 山国际旅游景区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开发以户外滑 雪运动为特色的综合型山地旅游产品,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梅花山国际旅游景区在投入建设中首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景区开发、生态先行”的原则,在建设初期进行山体植 被的种植,提高景区的植被覆盖率,使景区地貌保持原有海拔 差异的阶梯分布,森林、草原景观交错,四季常绿常青,保持 原有的冬季大面积的雾凇、冰凌奇特景观;其次:加强景区内 的自然环境建设,通过修建度假公园,梅花湖等措施,优化生 态环境。第三;建设少数民族风情园,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 使得世代居住的苗、彝、回等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宗教信仰、饮 食文化等得以保护和延续。
引言
贵州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在地貌上是一个以高原、山地 为主的地区,高原、山原、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7%,丘陵占 10%,盆地、河流阶地和河谷平原仅占3%。山地是分布面积最 大的地貌类型,地势高低起伏,落差达2000多米,自然风光秀 丽、植被丰富、气候条件宜人、对于开发山地旅游产品具有得天 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贵州省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把山地 旅游作为基本定位,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 发展,全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 长,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 地。如今,贵州省出现了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以山地旅游产品为 特色的景区。本篇文章就以贵州省六盘水市的梅花山国际旅游景 区为例,分析贵州省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14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形多山,气候多变,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省份。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传统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州省积极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探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贵州省的农业发展现状贵州省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土地资源匮乏,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地带,气候多雨湿润,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这种地理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传统农业作物种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针对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

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适合贵州省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

1.多林生态农业模式贵州省的山地地区多为丘陵和山地,土壤肥力较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提出了多林生态农业模式,即在山地地区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生态农业,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

多林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2.农业科技创新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也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合作社发展贵州省政府大力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规模化种植、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在贵州省的实践中,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SWOT分析

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SWOT分析

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SWOT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森林覆盖率高达59.5%,享有“山明水秀人家好,物华天宝林地佳”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森林康养产业逐渐备受关注。

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省内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开发森林康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贵州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也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游客的关注。

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竞争激烈等。

有必要对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进行SWOT分析,查找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字数:228】1.2 问题提出贵州省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具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优势潜力。

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最主要的问题包括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如何科学规划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森林康养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解决,才能更好地推动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1.3 目的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保护和发展地方的自然资源。

通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可以有效利用贵州省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森林疗养,促进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也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森林康养可以让人们摆脱城市的喧嚣和压力,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促进身心健康,增强抵抗力,减轻压力和焦虑,提升生活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贵州喀斯特地貌现状及发展方向

贵州喀斯特地貌现状及发展方向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贵州受到喀斯特地貌控制,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程度关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成因、演化、分区,及喀斯特相关研究进行了描述,得出:地表喀斯特的研究已有规模,但地下喀斯特探测需大量研究,是今后研究重点;对于贵州受构造影响,喀斯特分区应考虑小地貌、小环境的影响;喀斯特相关研究如石漠化、小流域治理、旅游研究等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演化分区引言贵州地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是我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延伸斜坡地带,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造就了独特、多样而又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其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高原,南至南盘江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5个纬度(24°30’ n-9°13’n),长约510km;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跨6个纬度(103°31’e-109°30’e),宽约570km,总面积1.76*105km2。

[2]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作用过程和岩溶环境特征,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贵州社会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1.研究现状1.1成因研究袁道先先生认为应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将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和特征的因素:构造、岩性、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这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而产生的直接作用方式和强度综合起来考虑。

[3]从宏观上看,自晚震旦纪到三叠纪晚期,贵州地区沉积了上万米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四套碳酸盐沉积建造,自上而下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上部至下奥陶统中部,中泥盆统顶部至下二叠统,下、中三叠统。

[4]俞遵典对原生喀斯特地貌的成员机制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岩石地层因素、地质构造环境、水化学及水动力条件、生物化学制导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喀斯特。

贵州省情简答题

贵州省情简答题

贵州省情简答题第一篇:贵州省情简答题简述贵州的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

答: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

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因此,贵州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

二是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

三是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体系。

从不利方面看:一是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二是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耕地质量不高,水资源不配套。

三是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试述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

答:1、原生性,受到破坏的程度较小;因为贵州开放较晚,开发程度较小,所以很多景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2、配套设施基本跟进,比如说黄果树有大扶梯,梵净山有索道等等,在大的景区里基本都有观光车,景区的道路还算可以;3、和民族风情景区错杂在一起,便于一起开发。

比如说黄果树有天龙屯堡,荔波有瑶族村寨、苗寨。

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答: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省的建立。

朱元璋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保持局势的稳定,仍然用元代的行省制度,但是削弱的地方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2)开发进程加快。

大兴屯田,移民实边,寓兵于农,注重发展交通。

明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出省驿道干线加以拓宽和改造,增加驿站,是驿道有了较大的发展。

此外,在手工业和矿业方面,开设了很多局所。

在城镇建设和文化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原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

地主经济飞速发展。

(4)大规模的进行改土设流贵州原先是土司统治区。

从永乐十一年起,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设流。

后来又不断的扩大流官的统治区域。

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答: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贵州成为法国的传教区,教会和外国传教士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藐视官府,欺压百姓,霸占田土,唆使不良分子挑起事端,激起了贵州人民一连串的“反洋教”斗争,先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其景区开发策略研究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其景区开发策略研究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其景区开发策略研究贵州是一个地理条件独特的山地省份,拥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包括:山脉众多、地貌复杂、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丰富。

贵州省地势多山,山脉众多,形成了独特的山地风貌。

贵州的主要山脉有云贵高原、黔中山脉、黔东南山脉和黔西南山脉等。

这些山脉交错纵横,构成了壮丽的山岳景观,为山地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贵州地貌复杂多样,景观丰富多样。

贵州有大大小小的喀斯特地貌,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花果园等;还有湖泊、河流等水域景观,如赫尔哈河、桂林河等。

这些地貌景观的多样性,为山地旅游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基础。

贵州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适合旅游。

贵州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18℃之间,适宜人们的生活和旅游活动。

贵州有“天然氧吧”之称,是人们避暑、养生的理想之地。

贵州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生物物种的天堂。

贵州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有众多稀有濒危物种和国家级保护动物,如金丝猴、金钱豹、红外长臂猿等。

这些珍稀物种是山地旅游的亮点和特色。

针对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采取以下景区开发策略:要优化旅游路线规划,充分发挥山地旅游资源的连续性和集聚性。

在规划山地旅游路线时,可以通过串联多个景点,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要加强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开发山地旅游资源。

在开发山地旅游景区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

要充分挖掘山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以通过开展特色文化节庆活动、推出民俗旅游产品等方式,提升山地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在山地旅游景区建设中,要注重道路交通、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山脉众多、地貌复杂、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征。

贵州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州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重点领域
贵州省将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 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动旅游产业 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预测结论
贵州省未来几年的生态环境发展将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 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 好的生态保障。
CHAPTER 04
贵州省发展策略状及未 来趋势分析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1
目录
• 贵州省发展现状概述 • 贵州省发展优势分析 • 贵州省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贵州省发展策略建议 • 结论
CHAPTER 01
贵州省发展现状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与四川 、重庆、广西、云南等省份接壤

预测分析
贵州省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几年也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旅游 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将成为贵州省未来发展的重点。
重点领域
贵州省将重点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品牌推广;同时,也 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此外,高新技术产业也将成为 贵州省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 煤炭、磷矿、锰矿等矿产资源,
以及农业、林业等生物资源。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适 宜发展旅游业和农业。
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 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 。
贵州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但 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正在逐步发 展。
贵州省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和农 村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 一定成绩。
能源开发潜力大
贵州省内的水能、风能、太阳能 等新能源开发潜力大,为未来能 源结构多元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贵州喀斯特地貌

贵州喀斯特地貌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现状、演变趋势与综合治理中国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超过55 X10 4 km 2,也是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一个片区(袁道先,1997 ;杨明德,1998)。

该地区石漠化是在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甚至丧失,地表呈现类似于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或结果(熊康宁、黎平等,2002 ;王世杰、李阳兵等,2002)。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西南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04)1529]、关于印发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的通知”发改农经[2008]749号)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等文件精神,西南岩溶石山主要分布在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贵州、云南和广西3省区,其中贵州省有78个(市、区)进入全国451个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县。

为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国家决定十一五”期间在贵州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做好55个县(市、区)的试点工作,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摸索石漠化治理模式和不同条件的治理方式,为十二五”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打好基础。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以78个石漠化治理专项县(市、区)为规划区,结合野外训练场,首先建立石漠化不同等级指标对应的遥感影像特征,保证了遥感影像-计算机自动识别的准确性。

然后运用多源空间数据融合技术,将专题地理信息与遥感信息和工程信息叠加分析,建立了具有3S ”集成技术创新特点的石漠化与工程布局空间数据库,从多角度提高了遥感数据的正判率;通过GIS集成管理,较好地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石漠化与工程布局报表生成数据的集成,使全省石漠化数据与工程布局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

根据系统论和生态经济理论,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针对喀斯特地区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速度加剧等主要生态问题,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以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为归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以人地矛盾为线索,以县和乡(镇)行政区为基础,以流域为设计和治理单元,通过加强对林草植被的保护和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抓好蓄水保土工程;搞好农村能源建设、异地扶贫搬迁、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区域经济。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30•【字号】黔府发〔2016〕15号•【施行日期】2016.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战略性、引导性规划,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具体落实,是统筹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及示范区建设的指导依据。

制定实施《规划》,有利于推动形成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多彩贵州格局,建成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走出一条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可持续的贵州城镇化发展新路,对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我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全面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深刻领会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新”与“特”,切实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领导。

省有关单位要结合职能职责,制定《规划》配套政策与措施,形成支撑《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要根据《规划》制定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首创精神,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加快城镇化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省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建立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实时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套政策制定情况和各地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加强工作考核,定期组织评估,推动《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研究

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研究

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研究贵州位于中国南部,素有“山水甲天下,生态第一州”之称。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使得保护与研究贵州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状况、主要挑战以及可行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

其宜居环境、独特的民族风情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组成贵州生态旅游的主体。

位于贵阳的贵州喀斯特博物馆展示了贵州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如钟乳石洞、地下河和石林等。

此外,贵州还拥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马岭河自然保护区和西南喀斯特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均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然而,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首先,人口过剩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得自然环境面临破坏。

大量的采矿、建设和农田开垦活动削弱了贵州的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

其次,生态环境的退化导致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贵州境内生活着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和蓝腹鹰等,它们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来生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可行的保护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加强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例如,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监管和管理可以得到加强,防止非法的砍伐和采矿活动。

其次,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项目,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认识。

通过教育,可以促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可以鼓励和支持研究机构进行更多的科研和保护项目,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了解。

最后,贵州的生态旅游资源是宝贵的财富,保护它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贵州的文化。

通过加强保护和研究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贵州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一个美丽和绿色的家园。

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一、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是指景观的变化程度和类型,它是景观的空间、时间和结构的复杂性的反映。

它可以表示景观中的空间变化,如空间分布、视觉效果,也可以表示景观中的时间变化,如季节性变化、短期变化等。

二、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它是指生物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种类的种类数量和类型的多样性;生物系统中基因的多样性,也就是指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物系统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就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三、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密切的。

景观的异质性可以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

1、景观异质性促进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景观的异质性可以为不同的物种提供不同的生境,这样可以促进物种的多样性。

例如,在山地景观中,景观的异质性可以为不同层次的植物提供不同的生境,从而促进不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2、景观异质性促进基因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可以为物种提供不同的生境,这样可以促进物种的基因多样性。

例如,在河流景观中,景观异质性可以为鱼类提供不同的生境,从而促进鱼类的基因多样性。

3、景观异质性促进生态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可以通过改变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景观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例如,在森林景观中,景观异质性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促进森林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景观的异质性可以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观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观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观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贺靖;武斌;王海洋【摘要】村落景观是自然元素和非自然元素的有机组合.由于地形因子的影响,山地条件下的村落布局与周边环境紧密关联,村落景观自然环境特点鲜明.贵州“西江千户苟寨”是西南地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山地村落,独具特色的村落景观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文章对苗寨物理环境构成元素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苗寨特有的自然环境特点.【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年(卷),期】2012(006)001【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苗寨村落景观;贵州西江千户【作者】贺靖;武斌;王海洋【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村落是倚重自然环境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聚落形式,人类聚居和空间环境融合而成的基本社会单元。

村落立于山野之中,与周围的山体、林地、溪流、农田等自然环境要素一起构成独特完整的农村景观。

地形、水文、林地等自然元素有效地掌控了村落景观的形态特征和布局结构。

我国山地村落占有相当的比例。

在特殊的地形地貌的影响下,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制衡和影响,生态环境敏感复杂,并因地域的不同而变化。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运用智慧创造最有利村落发展的模式,形成自然和谐、景观独特的山地村落。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是具有山地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也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

通过实地走访,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在山地条件下,苗寨村落景观及其与周围山地环境的关系,总结苗寨山地景观的自然环境特点,可以为山地村落景观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区概况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依山而建,是著名的景观村落,苗族人口比例约99.5%,保留了完整的民族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现今主要包括“平寨”、“东引”、“也通”、“羊排”、“也薅”、“南贵”、“乌嘎”等8个自然村寨。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贵州省是中国的一个山地省份,山地地形崎岖,气候多变,宜农不宜业。

然而,贵州省始终致力于农业领域的发展,不断研究并推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以满足贵州省的农产品需求,提高农民收入,助力农村振兴。

贵州省地处山地地带,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然而,农业是贵州省的支柱产业,这促使贵州省不断探索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

为了打破传统的农业发展方法、解决农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贵州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二、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生态优势贵州省山地农业不受化肥、农药、保护区等多方面的负面因素约束,天然环境纯净,存在大量传统的农业资源,这些都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土壤。

另外,贵州省山地气候变化多样、高山、溪河、水库等多样的水文部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气资源,资助农业快速发展。

此外,贵州省还拥有丰富的地方特产,让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种植方面,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比传统农业种植更加多样化。

当下,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种植主要包括三大板块:一是生物有机农业生产板块;二是特色经济林产业板块;三是生态旅游活动板块。

这样的发展战略减少了农业单一种植风险,增加了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兴产业。

为了支持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政府逐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建立科技项目支持,加强科研机构联研,及时推广应用先进种植技术与管理制度。

贵州省成功研究出了适合山地气候特点的、高效的农业栽培和技术,如高产大宗杂粮栽培技术、高效经济林植栽栽培技术、废弃农地利用技术等。

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着重突出贵州省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的推进。

对此,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帮助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土地大而不丰,天然资源优越但在市场价值低”的问题,改善农民生活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