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学内容安排建议》的通知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一、总目标在各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分目标小学1—3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小学4—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初中: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有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

高中: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在经济技术、政策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努力;养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建议1、感知身边环境的特点及变化。

2、表达自己对身边环境的感受。

3、知道日常生活需要空间,需要自然资源和能源。

4、感知日常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了解并实践小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行为规范。

1、通过触摸大树、倾听自然的声音等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讲述对自然的感受。

2、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用品。

3、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描绘练习本、铅笔或橡皮的“旅程”(原料采集—生产与包装—销售—使用—废弃与再处理—引起的环境变化,等等)。

4、调查不同家庭的用水情况,统计和比较用水量的差异。

5、环保知识竞赛或废物再利用比赛。

6、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对环境的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小学4—6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建议1、调查和了解社区和地方环境的基本特点。

2、知道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能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了解社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环保教育课程大纲范本

环保教育课程大纲范本

环保教育课程大纲范本一、课程背景1.1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1.2 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二、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2.2 传授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3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三、课程内容3.1 环境问题导论3.1.1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3.1.2 陆地生态系统退化3.1.3 海洋污染与海洋保护3.2 垃圾分类与处理3.2.1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3.2.2 垃圾分类的方法与技巧3.2.3 垃圾处理的原则与措施3.3 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3.3.1 能源与资源的匮乏性3.3.2 节能减排的原则与方法3.3.3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与技巧3.4 生态系统保护与生物多样性3.4.1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与脆弱性 3.4.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措施 3.4.3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与管理3.5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3.5.1 水资源的稀缺性与重要性3.5.2 水污染的来源与分类3.5.3 水污染防治的方法与手段四、课程设计4.1 教学目标4.1.1 知识目标4.1.2 技能目标4.1.3 情感目标4.2 教学方法4.2.1 多媒体教学法4.2.2 观察实践法4.2.3 互动探究法4.3 教学资源4.3.1 教材教具4.3.2 图书报刊4.3.3 网络资源4.4 评价与考核方法4.4.1 课堂表现评价4.4.2 课后作业评价4.4.3 项目实践评价五、课程实施5.1 教学进度安排5.1.1 第一周:环境问题导论5.1.2 第二周:垃圾分类与处理5.1.3 第三周: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5.1.4 第四周:生态系统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5.1.5 第五周: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5.2 课堂活动组织5.2.1 小组讨论5.2.2 观察实验5.2.3 视听教学5.3 课后拓展活动5.3.1 实地考察5.3.2 社区服务5.3.3 环保活动参与六、课程评估与反馈6.1 学生学习成绩评估6.2 学生课程体验反馈6.3 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七、课程改进与展望7.1 改进教学方法与资源7.2 丰富课程内容与活动7.3 推广课程实施经验及成果八、总结8.1 课程效果与成果回顾8.2 环保教育的长远意义8.3 对学生的未来影响与期望。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作为孩子们成长的地方,中小学校园环境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果。

为了提升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水平,教育部特别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

本文将就此指导意见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如何改善和维护中小学校园的环境卫生。

一、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的组织领导要推进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的组织领导。

学校应设立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环境卫生相关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情况。

二、强化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意识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定期组织环境卫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环境卫生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环境卫生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是确保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关键。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责任。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加强学校餐厅、教室、宿舍等区域的日常清洁工作,提高卫生质量。

四、完善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设施设备设施设备的完善是改善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基础条件。

学校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和分类垃圾桶,设置垃圾分类指示牌,引导师生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同时,应加强学校抽水马桶、自来水供应、通风设备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环境卫生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加强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频次和责任部门。

定期组织环境卫生的专项检查,借助督查、考核等手段,确保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落实。

六、加强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开放合作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改善需要广泛的社会合作。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社区以及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环境卫生工作。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教育是一项根本的事业,而学校则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部特别发布了有关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

本文将针对这些指导意见展开讨论,探讨如何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1. 制定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明确责任和义务。

这些规定应包括环境清洁、垃圾分类、食品安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应定期进行校园环境卫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2. 加强环境清洁工作学校应加强环境清洁工作,保持校园的整洁和干净。

定期进行校园清扫、垃圾清理,保持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区域的卫生。

同时,学校要注重卫生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厕所、水龙头等设施,确保学生使用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3. 推广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校园环境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分类垃圾,并提供相应的垃圾桶和分类标识。

同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4.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堂、食品供应商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学校要定期检查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确保学生食品安全的权益。

5.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学校应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加强对校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定期开展病虫害的检查和排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6. 增强师生环保意识环境卫生的改善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实地考察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工作。

7. 加强监督和评估教育部将对各地中小学的校园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学校应积极配合相关工作,接受监督和指导。

通过定期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措施,推动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持续改善。

总结: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效果。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整治社会事务加重中小学师生负担问题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整治社会事务加重中小学师生负担问题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整治社会事务加重中小学师生负担问题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4.04.30•【字号】闽教综〔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整治社会事务加重中小学师生负担问题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教综〔2024〕8号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省属中小学:根据省纪委监委2024年“点题整治”有关工作要求,我厅制定了《关于整治社会事务加重中小学师生负担问题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工作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工作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师生负担,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

福建省教育厅2024年4月30日关于整治社会事务加重中小学师生负担问题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工作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为中小学师生减负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省纪委监委2024年度“点题整治”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社会事务加重中小学师生负担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整治目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等文件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师生负担,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

力争到2024年10月底,各市、县(区)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统筹规划制度,向社会公布准入清单,清理一批与教育教学无实质关联的任务,压减或合并一批面向中小学师生的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压减合并率力争达到20%,持续营造良好教书育人环境,着力打造民生治理品牌。

2023年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2023年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2023年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2023年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具有陶冶身心,培养高尚气质的功能,学生的可塑性大,愈早给予环境保护的意识观念,愈能落实推广环境保护教育。

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计划要求,环境教育课程在地方或学校校本课程中实施。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每学年安排6—8课时。

结合我校实际,环境教育纳入学科渗透、综合活动、主题班会和校本课程中;并与学校学生活动、团队活动、社区活动等有机结合,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参与环境教育,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为确保将环境教育内容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校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各年级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高一年级:1.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全球生态环境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

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相互之间,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因此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力和潜能的重要表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保持生物多样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高二年级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潜能和地球资源的再生潜能。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方案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方案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方案一、方案背景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污染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而中小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栋梁,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目标:通过环境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习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价值观,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原则:全面性、循序渐进、生活化、参与式。

三、实施方式和措施1.提供环保知识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堂教育、专题讲座、专题展览等形式,向中小学生传授与环保相关的知识,包括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低碳生活、资源回收利用等。

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环境问题。

2.树立正确的环保价值观通过情感教育、德育教育等手段,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价值观,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鼓励学生保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态度,培养他们的环境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3.实施生活化的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实际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4.开展环保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清洁祖国等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保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成果。

5.加强与社区和家长的合作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形成合力,将环保教育贯穿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环境中。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环保教育活动,支持孩子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四、方案评估与调整1.定期开展环境教育评估,评估学生的环保知识水平和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情况。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方案的实施内容和方式,提高环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建立合理的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切实培养环保行为习惯。

六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课教学纲要

六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课教学纲要

地方课程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提高当地学生综合素质,开设的本地区独有的课程。

其中,环境教育课又是地方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在于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环保知识,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

下面将解析六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课教学纲要。

【一、课程目标】1. 了解本地区的环境情况及其特点;2. 培养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3. 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和习惯;4. 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常识了解生态循环、能源消耗等基本知识,掌握生态平衡、自然保护等观念;了解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2. 环境保护知识掌握环境污染及其危害,城市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了解“绿色环保”理念和技术,强化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环境保护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参观、体验等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对环境保护的实际意义和至关重要性,提高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技能和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

【三、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参观环境保护设施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感受前沿的环保技术的应用。

2. 开展环保体验活动比如,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植树造林、成立环保志愿者团队等,扎实地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 通过课堂互动方式展开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交互互动式探讨,对课程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以学法为主,以知识和能力为辅的评价,并将“水平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确保认真学习、活跃参与的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评价。

采用定期知识测试;课堂表现、小组探讨、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成绩和能力的评价。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一、总目标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分目标小学1-3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小学4-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内容小学1-3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建议1.感知身边环境的特点及变化。

1.通过触摸大树、倾听自然的声音等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讲述对自然的感受。

2.表达自己对身边环境的感受。

2.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用品。

3.知道日常生活需要空间,需要自然资源和能源。

3.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描绘练习本、铅笔或橡皮的“旅程”(原料采集-生产与包装-流通与销售-使用-废弃与再处理-引起的环境变化,等等)。

4.感知日常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调查不同家庭的用水情况,统计和比较用水量的差异。

5.了解并实践小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行为规范。

5.环保知识竞赛或废物再利用比赛。

6.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对环境的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小学4-6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建议1.调查和了解社区和地方环境的基本特点。

1.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绘制社区平面图。

2.知道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能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展现本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

3.了解社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3.围绕社区主要环境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后果、解决办法。

关于校园环境整治活动的通知

关于校园环境整治活动的通知

关于校园环境整治活动的通知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整洁、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提高全体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全面的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整治目标本次校园环境整治活动的主要目标是:1、消除校园内的卫生死角,确保校园环境干净整洁。

2、规范校园内的物品摆放,营造整齐有序的环境。

3、加强校园绿化管理,提升校园的美观度和生态环境。

4、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整治范围本次整治活动涵盖校园内的所有区域,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宿舍区、操场以及校园道路等。

三、整治内容1、环境卫生(1)彻底清理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地的教室、办公室、走廊、楼梯间的垃圾和杂物,包括地面的灰尘、污渍,窗户玻璃的污垢,墙壁上的涂鸦和蜘蛛网等。

(2)对食堂进行全面清洁,包括厨房设备、餐桌椅、地面和餐具的清洗消毒,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

(3)清理宿舍区的垃圾和杂物,整理个人物品,保持宿舍内部的整洁和卫生。

(4)打扫校园道路,清理道路两旁的落叶、杂草和垃圾,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2、物品摆放(1)规范教室内的课桌椅、教学用具、书籍等物品的摆放,做到整齐有序。

(2)整理办公室内的文件、办公用品和设备,使其摆放合理,方便使用。

(3)在图书馆内,将书籍按照分类整齐摆放,便于读者查找。

(4)对体育馆内的体育器材进行整理和摆放,确保器材存放安全、有序。

3、绿化管理(1)修剪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清除枯枝败叶,保持植物的良好形态。

(2)给花草树木浇水、施肥、除虫,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3)修复和维护校园内的绿化设施,如花坛、绿化带等。

4、环保意识培养(1)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向师生宣传环保知识和卫生习惯,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2)制定并实施校园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

四、时间安排1、宣传动员阶段(具体日期 1 具体日期 2)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本次校园环境整治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

关于印发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会议精神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具有强烈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生态文明习惯的一代新人,为建设美好的++作出积极贡献, 现就全面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和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等文件为指导,以全县中小学生为对象,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普及低碳理念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全县开展的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有机结合,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 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

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

教育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正文:---------------------------------------------------------------------------------------------------------------------------------------------------- 教育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中小学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按照我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办(1997)29号文附件),经研究,决定调整中小学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管理。

现提出如下调整意见:一、调整的原则和要求本次对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调整,在不改变现行课程结构、课时、教材体系的前提下,本着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教育教学秩序稳定的原则进行。

调整后,要保证大多数学校在规定的授课时间内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学科类课程义务教育阶段重点调整的学科,小学为语文、数学。

初中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

对小学自然、社会和初中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如有需要,也可适当调整。

调整方式和要求如下:1、适当删减教学内容。

部分学科教学内容较多,与课时矛盾突出,必须删减一部分教学内容。

所删内容须是不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繁琐要求或内容,或学科间有不必要的重复,或当前理论界、学术界仍有争议的,或使用价值极少的内容。

2、适当降低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过高,实际教学很难达到,或不降低要求层次,就很难控制相关内容的教学深广程度,对此应作适当调整,把教学要求切实降低下来。

3、将部分教学内容改为选学内容。

对仅与部分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必须有较高的物质条件作保证,或学生今后仍要重复学习的教学内容可改为选学。

中小学环境教育计划标准范文(四篇)

中小学环境教育计划标准范文(四篇)

中小学环境教育计划标准范文为进一步做好____年度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环境科普知识、环境形势、环境质量及主要环保法律法规教育为主要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环保意识,让师生都牢固树立“环保从我做起”,本着“人人都是环保的实践者,人人都是绿色校园的建设者”为宗旨,争做环保小卫士,共建环保模范城。

将____年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制定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____“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实施环保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方针,学校将大力开展学校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强化环境法制观念,普及环保科普知识,弘扬环境文化,形成热爱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新风,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环保道德行为习惯,确保学校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目标任务开设专门课程,并将环境保护专题教育与各学科渗透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体验、欣赏、反思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三、实施途径1、加强宣传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在师生中广泛宣传环境教育目的和意义,做到人人知晓。

国旗下的讲话有环保宣传内容,学校的宣传橱窗、画廊、板报上刊登环保知识,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定时播放环保文章。

2、以学科环境教育渗透为主渠道,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在教学内容中要求教师做到抓住重点、积极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让学生学会爱护大自然。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途径和方法,灵活选择户外教育、社区教育、实地考察、个案研究等方法,理解各学科中包含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知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对周边环境加以观察、调查和访问,善于发现并分析解决有关环境问题,并尝试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进度安排表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进度安排表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学期
1. 环境教育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内容:环保意识培养、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平衡等。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

2. 单元一:环保意识培养
•学习内容:环境问题的现状、影响及解决方法。

•教学安排:介绍环保意识、观看相关视频、小组讨论。

•学习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单元二:资源循环利用
•学习内容: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方法和案例。

•教学安排:实地考察废品回收站、进行资源分类实践。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习惯。

第二学期
1. 单元三:生态平衡
•学习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作用及影响。

•教学安排:实地考察生态园、开展植物观察活动。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单元四:环境保护实践
•学习内容:环境保护的行动方案和实践案例。

•教学安排:制定环保实践计划、开展环境整治活动。

•学习目标:通过实践促使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学期的环境教育课程,学生将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现状和重要性,培养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党和国家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我校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精神指引下,;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普及深化下去,把绿色希望带进21世纪已成为我校近三年用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按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特制定如下规划。

二、目标学校在环境教育过程中,制定了“三环一教”的总体目标,提出通过开展环境育人的活动,提高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溶入学校大教育体系之中的目标实施方案。

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立了各类环境育人活动目标,如环境教育目标:“创绿色环境,树环保意识,学环境知识,施环保行为,育环保新人”;如环境知识学习目标:“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如环境主题活动月目标:一月份“雏鹰争章冬令营”;二月份“社区环保宣传小队活动月”;三月份“我为校园添花衣”;四月份“环保绘画网上赛”;五月份“我和小树苗齐成长”;六月份“环境知识知多少”;七月份“绿色夏令营”等等。

同时,我们还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及互联网的优势,向师生、家长及社区宣传学校环境教育目标体系,使其明确方向,走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学校环境教育向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到,我校的环境教育体系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在做任何事情都会想一想这样做是否会有利于环保才去做。

学生的环保成为了自觉的行动。

三、具体措施(一)环境建设致力营造清新洁净。

催人奋进。

洋溢着绿色希望的校园氛围。

1、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覆盖效率37%以上),无折枝毁木迹象。

2、“教育基地”要具备“二有”:有提供环境教育的活动基地;有供学生实验操作用的仪器齐备的实验室。

国家教委关于颁发《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教委关于颁发《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教委关于颁发《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2.06.10•【文号】教基[1992]19号•【施行日期】1992.06.10•【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教育部关于宣布废止<国家教委关于在九十年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实施意见>等规章、文件的通知》(发布日期:2007年4月30日实施日期:2007年4月30日)废止国家教委关于颁发《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2年6月10日教基〔1992〕19号)为加强校园环境的管理,保障学校和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我委制定了《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现颁发施行。

施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告我委。

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校校园环境的管理,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保障学校和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小学校内环境及所处周围环境的管理。

第三条学校是教职工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做到环境整洁优美,风气积极向上,设施完好,秩序正常,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第四条在学校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是校长工作的重要职责。

校长应该负责将校园环境建设列入工作计划,采取措施,组织实施。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校园环境的管理状况列为对校长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条校园内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和生产劳动区等布局应合理,避免相互干扰。

学校校舍应坚固、适用,并按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和维修。

学校校园要绿化、美化。

第六条学校要形成方向正确、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风。

教师要模范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的指导意见一、引言学校环境卫生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水平,教育部特制定了本指导意见,旨在引导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

二、学校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中小学校园环境卫生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校园环境卫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态度。

同时,美观整洁的校园环境也能提升学生的身心愉悦感,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三、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学校是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的主体,承担着对学生环境的管理和保护责任。

学校应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各项清洁工作,确保学校环境整洁、无毒无害。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环境卫生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学校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是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按照实际需要,科学规划和设置环境卫生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厕所、垃圾桶、洗手池等。

学校应保证环境卫生设施的数量、布局合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五、环境卫生监督检查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是保障学校卫生状况的重要措施。

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定期对学校进行环境卫生检查。

同时,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监督,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促进学校的规范管理。

六、家长与学生的责任家长和学生是学校环境卫生的重要参与者。

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鼓励他们主动保持环境整洁,不随地乱扔垃圾。

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校卫生规定,主动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并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志愿者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七、校园环境卫生与社会环境卫生的关系学校环境卫生与社会环境卫生密切相关,两者互为依存。

学校应把校园环境卫生纳入社会环境卫生的整体规划,积极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通知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通知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及同学们: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提高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一次主题为“绿色校园,美丽中国”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决定开展此次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生活理念;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4. 推动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四、活动内容1. 环保知识讲座:邀请环保专家为同学们讲解环保知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 环保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环保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环保故事,交流环保心得。

3. 绿色校园行动:开展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绿色生活习惯。

4. 环保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用画笔描绘环保主题,展现环保理念。

5. 环保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写作能力,表达对环保的思考和感悟。

6. 环保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环保企业、生态公园等,了解环保工作,体验环保生活。

五、活动组织1. 学校成立环境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 各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级的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开展活动,共同推动环保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活动要求1. 各班级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各项活动任务,提高环保素养。

3.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环保成长,支持并参与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

4. 各班级要定期向学校汇报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七、活动奖励1. 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的通知教育部⽂件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的通知教基[2003]16号各省、⾃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产建设兵团教委: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问题。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的共识。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加强中⼩学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科学⽂化素质的奠基⼯程,也是为我国培养21世纪合格⼈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项根本性的措施。

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试⾏)》精神,有效实施环境教育,我部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各相关学科内容的设计中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同时将环境教育作为⼀个跨学科的主题纳⼊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研制了《中⼩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

现将《中⼩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印发给你们,请组织⼴⼤中⼩学教师,教研⼈员,师范院校教师和教育⾏政⼈员,结合有关⽂件要求,认真学习,精⼼组织实验⼯作,创造性地予以实效。

中华⼈民共和国教育部⼆00三年⼗⽉九⽇中⼩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中华⼈民共和国教育部第⼀部分前⾔⼀、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趋势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和社会⽣产⼒的提⾼,使⼈类得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但与此同时,⼈⼝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态破坏、国家或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扩⼤等全球性问题也⽇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活质量的提⾼,甚⾄对⼈类未来的⽣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此,⼈们开始反思当前的发展模式,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共同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

1992年6⽉,联合国在巴西⾥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通过了《⾥约环境与发展宣⾔》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并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向可持续发展重建教育”,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调整《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教学内容安排建议》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市直属有关学校: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全市中小学每学年环境教育12课时以上。

为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考核指标,落实环境教育课时要求,必须对《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学内容安排建议》的课时做相应调整,现将调整后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学内容安排建议》印发给你们,从本学期起实施。

请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际,将环境专题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或选修课、校本课程中进行安排,在渗透相应学科的基础上,通过专题讲座、研究性学习、纪念日活动、媒体获取、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等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确保每学年环境教育12课时以上。

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加强环境教育领导,认真做到计划安排落实,师资设备落实,活动内容落实,时间地点安排落实,教案、
总结等档案资料收集落实,学校检查落实。

附件:《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学内容安排建议》
二○○七年十月二十日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学内容安排建议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学内容安排建议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学内容安排建议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学内容安排建议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学内容安排建议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教学内容安排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