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010年载文及引文分析

合集下载

《编辑学报》2005~2008年载文被引情况分析

《编辑学报》2005~2008年载文被引情况分析

表 1 20 0 5 ̄2 0 0 8年 《 报 》 文 被 引 基 本 情 况 学 载
载 文 篇 数
2 0 4 3 9 0 2 3 2
被 引 篇 数 被 引 率 ( ) 被 引次 数 单 篇 平 均 被引 次 数
8 . O O 0 6. 5 O5 56 95 . 8 4 . 5 51 5 . 2
中 图分 类 号 :G2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5 8 ( 0 o O 一 o o ~O 0 8 6 8 2 1 )4 11 5
1 问题 的 提 出
文献 计量学 是计 量研 究 文献情 报 价值 和效 益 的有效 手段 和方 法.利 用 引文 分析 方 法对学 术期 :进 行测 刚 定 与评价 ,其 目的是 从 文献 引证 的角 度透 视期 刊 的学术 水平 和总 体质量 . 文献 的引证关 系 ,能较 准确地反 映科 学文 献之 间的 内在关 系 ,它 不但 可 以看 出某一 学科 的研究 动 态 、研 究 情况 ,还 可 以看 出某一学科 的核 心作 者群及 文献 的传递 利 用情 况 I .创 刊 于 1 8 1 ] 9 9年 的《 编辑 学报 》 以下简 称 《 ( 学报 》 是 由中 国科学 技术 期 ) 刊 编辑学会 主办 的综 合性 学术 期 刊 ,是我 国 出版事业 类 核心期 刊 ( 人选 1 9 9 6版 、0 0版 、 0 4版及 2 0 版 20 20 08
被 引论文 年代分 布 和主 要引 用期 刊. 3 统 计 结 果
3 1 《 报 》 引论 文 次 数 分 布 . 学 被 20 ~20 0 5 0 8年 《 报 》 文 被 引 基 学 载 本 情 况 见 表 1 由 表 1可 以 看 出 , 在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客家祭祖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客家祭祖音乐

・客家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客家祭祖音乐3肖文礼(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7)摘 要:仪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界普遍关注,其“整体性”思路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赣南客家祭祖仪式中的音乐具有典型文化特征,“乐班混奏”现象是存在于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活态形式,通过剖析这一现象的深层结构,揭示其多样性的深刻内涵,提出用更开阔的视野关注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求传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音乐;客家祭祖;乐班混奏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08)01-0042-04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时,它便阵马风樯般的占据了我们的视听。

令人惊奇的是,笔者在江西赣南客家地区做祭祖仪式的田野调查中,竟有多位农民乐手提及那个他们说来似乎有些绕口的名词。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略或无从知晓其深层内涵。

因此,作为音乐文化的记录者和阐释者,应当如何应对不同地域空间中的研究对象、揭示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意义?这已成为我们每次赶赴田野都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中国仪式音乐保护工作及研究思路音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音乐则是其中更为特殊的部分,它依附于仪式存在却在仪式中不可或缺,其中承载的音乐文化信息是我们拓展非物质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

关于仪式音乐的保护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天华、杨荫浏、黄自等人曾搜集整理过宗教音乐等相关资料,遗憾的是此项工作在“文革”中一度中断,“无数珍贵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稿、资料和辛辛苦苦搜集的采风成果被视作‘封建迷信’‘四旧’付之一矩”[1]。

文革后,保护工作复苏,始于1979年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编撰工作经过全国5万多文艺集成工作者2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收集了60亿字的文字资料、6万张图片资料、6亿多字的曲谱、3万多小时的录音,各卷册中的演出场所部分及器乐卷中的宗教音乐部分都有关于仪式音乐的记载。

论彭学军少年小说中的童年经验

论彭学军少年小说中的童年经验

引文格式:杨宁.论彭学军少年小说中的童年经验[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4,45(2):83-87.论彭学军少年小说中的童年经验∗杨㊀宁(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赣州㊀341000)摘㊀要:童年经验在彭学军的少年小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㊂彭学军的童年经验里有深刻的湘西生活印记和对传统文化的惺惺相惜㊂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彭学军少年小说的题材选择,也影响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作家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判断,并由此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诗性风格㊂关键词:童年经验;湘西;诗性风格中图分类号:I207.8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7659(2024)02-0083-05㊀㊀彭学军少年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她的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㊂童年经验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㊂美国诗人惠特曼在‘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中写到,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㊂ [1]对于作家而言,童年经验不仅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而且影响着他们的创作㊂作家的童年经验往往是促成他们创作的动机之一,而且也影响着他们的创作题材㊁审美倾向和价值判断㊂林语堂在‘回忆童年“中说过, 我的人生观就是基于这一幅山水㊂人性的束缚,人事之骚扰,都是因为没有见过,或者忘记,这海阔天空的世界㊂ [2]板仔自然淳朴的山水人情让林语堂的童年经验中充盈着豁达㊁和谐的景象㊂这既塑造了林语堂超然自适的人格,也使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呈现出超脱㊁幽默㊁闲适的文风㊂其实, 文学创作大部分与作家的童年经验密切相关㊂如海明威㊁芥川龙之介的 死亡意识 ,川端康成的 孤儿意识 和对母爱的渴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的 孤独意识 ,狄更斯的 灰色童年记忆 以及 弃儿 形象的塑造等,都与其早年的童年经验相关㊂ [3]可见,童年经验在作家的创作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㊂彭学军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步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笔耕不辍㊂三十多年来她的创作颇丰,其中少年小说的数量居多㊂她的少年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转折和突破,即从少女形象系列到男孩形象系列㊂2008年出版的小说‘腰门“是彭学军少女形象系列的巅峰之作㊂‘腰门“的责任编辑魏钢强在‘编后赘语“中写到, 小说写了七年的事,而创作酝酿的时间至少也有七年㊂没有蚌病成珠的苦痛,至少也有吐丝作茧的苦心㊂ [4]112此后彭学军转向对男孩形象的塑造㊂2019年出版的‘建座瓷窑送给你“可以说是彭学军创作的男孩系列的一部代表之作㊂彭学军的少年小说创作虽然发生了明显的转型,但是童年经验的影响始终贯穿于她的创作之中㊂在创作题材㊁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创作风格等方面无一不体现出这种深刻的影响㊂一㊁童年经验与创作题材童年的经验,常常是一个作家重要的创作冲动,特别是在他的创作之始㊂ [5]对于彭学军的创作来说,亦是如此㊂彭学军出生在湖南吉首,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她的童年在湘西苗寨辗转㊂湘西的灵秀山水和淳朴人情点点滴滴地融入了她的童年岁月,也积淀着她的童年经验㊂沉结在心底的童年经验让彭学军在步入儿童文学创作之初,在题材上就选择了回望湘西㊂她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短篇小说‘油纸伞“可以说是她最初对湘西童年生活的一个回望㊂她在小说的开头写到, 呵,油纸伞,真是我的油纸伞!我似能握它入手,擎它斜斜地靠在肩上,款款地走进那遥远的我日思夜想的小镇㊂小镇偏远㊁宁静㊁拙朴而又秀逸㊂十岁以前我和奶奶生活在那里㊂那时父母在更偏远的山沟里的一个什么工厂工作,一年或几年才来看我一次㊂ [6]小说以油纸伞为线索,写了湘西古老的习俗㊁吊脚楼㊁古朴的人性和久远的歌谣㊂这些都是深深地烙在彭学军的童年经验里的元素㊂油纸伞的消失带走了她的童年岁月,但是带不走她的童年经验㊂正如小说的结尾, 不论它飘多远,飘到何2024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赣南师范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ɴ.2第二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Mar.2024∗收稿日期:2023-08-10㊀㊀㊀㊀DOI:10.13698/36-1346/c.2024.02.014㊀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规划项目(20WX15)㊀作者简介:杨宁(1972-),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儿童文学㊂处,我总也看得见它㊂我想这一生一世它也飘不出我的视线了㊂ [6]随后创作的短篇小说‘载歌载舞“也是彭学军湘西童年生活的呈现㊂ 那年我六岁㊂六岁那年我随父母从湘西吉首下放到凤凰一个叫大马的地方㊂这是一个位置十分偏远的苗寨㊂ [7]126小说叙述了一段 我 在大马的生活,苗家姑娘金妹给 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金妹在熊熊烈火中最后的舞蹈让 我 深深地震撼㊂在离开大马的那一天,满天的朝霞中, 我看见山寨方向有一朵云霞极像金妹的舞姿㊂ [7]130‘你是我的妹“是彭学军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篇回望湘西童年岁月的长篇小说㊂ 我 九岁的时候,由于家庭变故,全家从城里搬到乡下㊂一年后, 我 也来到了湘西一个叫桃花寨的苗寨㊂在这里, 我 看到的是湘西的灵山秀水,浸润的是湘西古朴的生活和习俗,接触的是天性淳厚的苗家人㊂这既成了 我 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成为 我 生命的一部分㊂彭学军在小说的最后写到, 我在那儿度过了整整两年的时间㊂春去春来,我长大了 我相信我是在那儿长大的㊂然而,童年的岁月就像是一部多彩㊁厚重而又诱人的书,让我终生难弃地翻阅着㊂ [8]126在创作于新千年初的‘水孩子“中,彭学军再一次回望了她的湘西童年岁月㊂小说中,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把我寄养在湘西小镇的一户人家㊂ 一大早,我就被一个声音吵醒了㊂我支起耳朵一听,听见身子底下有哗哗的流水声,怎么会有水声?是睡在船上吗?睡意随着流水声渐渐淡去,我想起来了,是睡在卧房里,而卧房是在水面上的,用两根粗粗的木头撑着,让人觉得像是一个大力士背着房子站在水里㊂这就是吊脚楼㊂ [9]在细腻的描写中,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湘西苗家气息㊂小说通过 我 ,一个叫沙吉的6岁女孩的眼睛,以 我 和一个名字叫 水 的男孩的交往为线索,娓娓道出了湘西小镇淳朴的日常生活及生活的变迁㊂水走了之后, 我 的额头隐隐作痛,这是 我 对水的想念,也是 我 幼稚的心灵中对淳朴㊁自然的生活的怀念㊂相比于之前对湘西童年生活的横断面式的呈现,‘水孩子“以一种线性的叙述展示了童年的生活经历㊂200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腰门“是彭学军在‘水孩子“的基础上延展了她的湘西童年岁月㊂女孩沙吉从6岁被寄养在苗寨云婆婆家到13岁告别云婆婆,七年的时间里,她的童年在苗家人点点滴滴的日常人事中流走㊂苗寨人家的朴素和温暖伴随了她身心的成长㊂她在其中也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目睹了苗寨小城的变化㊂彭学军在小说的尾声写到, 七年,我从这腰门出出进进,我的时光就在它每一次开启和闭合之间一点点地流走㊂然后,我长大了,走了 [4]212可以说,‘腰门“是彭学军对湘西童年岁月的一次完整的线性的回望㊂她充分调动了她的童年经验,在小说中细致地呈现了童年经验里的那些深深的印记㊂由此可见,童年经验深刻地影响了彭学军少女系列创作的题材选择㊂从‘油纸伞“到‘腰门“,小说中的 我 都是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来到湘西苗寨生活㊂‘油纸伞“中的 沱江 ㊁‘载歌载舞“中的 大马 ㊁‘你是我的妹“中的 桃花寨 ㊁‘水孩子“和‘腰门“中的苗寨老街,都充满着浓郁的苗家气息㊂在小说绵密的叙述中,涌动的是作家记忆深处抹不去的童年经验㊂这一系列小说中的叙述者都是第一人称 我 ,虽然 我 并不能等同于作家本人,但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显然有助于作家更好地潜入童年岁月的记忆,从而激活童年经验㊂同时,小说也因此呈现出一种自传的色彩㊂方卫平在评论‘你是我的妹“时说到, ‘你是我的妹“尽管带有浓郁的生活自传意味,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看成作者的一部精神性自传,那么,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也许会准确一些㊂ [10]其实,彭学军的其他几部作品亦是如此㊂作品中流淌的童年经验让小说具有了生活自传和精神自传的特点㊂二、童年经验与人物形象塑造当彭学军转向男孩系列的创作时,她的童年经验更多地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呈现出来㊂在湘西原始而神秘的文化氛围中,彭学军的童年经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湘西古老的文化气息,正如艾青从小感染了农民的忧郁一样㊂这也使她在成年之后对于古朴的文化有一种格外关注的热忱㊂‘戴面具的海“中的男孩海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着正常的家庭和学校生活㊂但是彭学军塑造 海 的形象并不是试图展现一个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而是通过他得到的一个带有神秘藏族文化的面具去发掘那些和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因素㊂小说一开始就写到一家叫 卓玛 的藏饰品店㊂这是海的妈妈逛街时必定要进去的小店㊂ 门后装了一串铜铃,一推门,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一股浓郁的檀香扑面而来,然后看见的就是琳琅满目㊁稀奇古怪的饰品㊂ [11]10-11在这家小店里,海看见了那个神秘的面具, 脸是绿色的,眉毛像两把剑,眼睛恶狠狠地瞪得很大,鼻子皱成一团,一张大嘴鲜红鲜红的,嘴角还挂着一滴血㊂ [11]12一位神秘的藏族老阿妈把这个面具送给了海㊂当海戴上面具之后,惊奇地发现面具摘不下来了㊂在和面具相伴相随的20天里,海经历了不少的事情,也在慢慢地成长㊂小说的最后,摘下了面具的海和妈妈去了西藏旅行㊂海在自己的时空里再次遇见了那位藏族老阿妈,并且把面具还给了她㊂海还意外地得知了面具和一千多年前消失的西藏古格国有关㊂神奇的面具㊁神秘的时空和古48赣南师范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老的王国,这些元素借助男孩海的形象牵连在一起,小说因此呈现出一种古老的文化气息㊂‘森林里的小火车“中的罗恩是一个12岁的男孩,在小升初的暑假来到园村的舅舅家度假㊂一个男孩在乡村的假期有很多可写的事情,彭学军却把罗恩的活动和 活化石 蒸汽机小火车联系起来㊂罗恩和表弟加加在玩耍时意外地发现了森林小火车的铁轨㊂ 夕阳下的铁轨犹如被涂抹上橘黄色的亮漆,有一种焕然一新的生气,可也有一种被时光遗落的孤寂㊂它在荒草间淡出,又淡入,看上去,又执着㊁又无奈㊁又笃定㊁又缥缈㊂ [12] 于是,寻找小火车和修理小火车成了罗恩度假生活的最大乐趣㊂罗恩也因此了解了和小火车相关的许多事情,一些尘封的往事以及小火车曾经的辉煌和没落㊂蒸汽机小火车贯穿了罗恩假期的始终,这个时代发展和变迁的见证者让罗恩的假期有了一种别样的丰富,同时也营造出了小说独特的文化氛围㊂‘浮桥边的汤木“中的汤木是一个活泼顽皮的男孩㊂彭学军通过一个偶然的误会让他的内心经历了生与死的磨砺㊂在独自面对 死亡 威胁的21天里,汤木的日常生活变得不日常了㊂古老的浮桥以及浮桥边船上人家黑子兄妹的出现成了汤木精神上的一种慰藉㊂那首贯穿小说始终的歌谣 小白船 似乎也是汤木精神世界的支撑㊂在小说的最后,汤木跑过浮桥,跑向驶过江面的小白船,唱起了 小白船 的歌谣㊂可以说,对于汤木,小白船是伴随他成长的一个核心要素㊂对于彭学军而言,小白船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表征㊂对传统文化的钟情,让她把汤木㊁古老的浮桥和小白船建立起了一种精神上的联结㊂2019年出版的 男孩不哭 组合的最新之作‘建座瓷窑送给你“则把人物形象的塑造置于一种更浓郁的文化气息的背景中㊂这是一部和传统的瓷文化密切相关的长篇小说㊂小说一共五章,每一章的名称都是烧制瓷器的一个过程:烧窑㊁拉胚㊁塑形㊁窑变㊁烧窑㊂不仅如此,在每一个章节的名称后面都附有一段关于烧窑的文字㊂例如第一章 烧窑 ,篇名后附录的是清‘景德镇陶录“中的一段: 瓷胚既成,装匣入窑,分行排列㊂ 发火时随将窑门砖封,留一方孔入柴,片刻不停,有试照者,熟则止火,窑一昼夜始开㊂ 这些文字一方面增加了小说的知识性,另一方面也烘托出了一种文化意蕴㊂彭学军也用细腻的文字写出了传统文化的和谐共生的景象和想象㊂ 那双手和泥有很深的交情,好像它们八百年前就认识了㊂手了解泥,泥也明白手,它们在一起,泥知道手想让它成为什么东西 很大的一口缸,还是很小的一只酒杯㊂手也清楚泥是愿意做一只待在闺房里的花瓶,还是觉得做一口摆在院子里的鱼缸更自在些㊂然后,泥和手搅和在一起,它们有商有量,精诚合作,终于成为最应该成为的那个物件㊂ [13]89小说中的主人公男孩黑指的成长是在他对瓷窑的向往和渴望中逐步推进的㊂黑指从小和一帮孩子在瓷厂里玩泥巴长大,对传统的瓷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㊂他从烧窑师傅饶伯伯那里知道了太爷爷和爷爷的关于烧窑的传奇故事之后,对烧窑更是充满了憧憬㊂瓷厂的没落㊁爸爸失望之余的外出打工都不能改变他对烧窑的热情向往㊂最终,他在 一森泥社 的林老师和金毛的指导帮助下,烧制出了迷你的 五号窑 ㊂这是他送给爸爸的礼物,也是他成长的见证㊂在 男孩不哭 组合中,一系列的男孩形象一方面固然有着男孩天性的鲜活,另一方面他们的成长又总是和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也可以说传统文化丰盈着男孩们生命内涵的同时,也促成了他们的成长㊂而这种内在关联的建立恰恰是彭学军童年经验的一种隐性流露㊂童年经验里的湘西传统文化的熏染让彭学军在成年之后依然保留着对传统文化的一往情深㊂三、童年经验与创作风格诗性风格是彭学军少年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而童年经验是其诗性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㊂浸染着苗寨风土人情的童年经验在彭学军的小说创作中氤氲出一种诗性的豁然与超脱,同时也呈现为一行行诗性的文字㊂融入了苗家人神秘而豁达的生死观的童年经验呈现在彭学军的小说中则是一种朴素㊁诗性的生命意识㊂例如‘油纸伞“中,爷爷的死成就了一把不受岁月风尘侵蚀的灵性的油纸伞㊂它不仅在战乱的年代保佑过奶奶,而且在自然灾难面前保佑了我㊂‘载歌载舞“里的金妹在烈火中以最绚烂㊁自由的舞姿走向死亡㊂‘你是我的妹“中的妹和阿秀婆的死都不同寻常㊂阿桃在安葬妹的地方种了一棵小桃树㊂小桃树居然在寒冬腊月万木凋零的时候发出了小小的芽㊂ 我 和阿桃都相信妹还活着,妹就是那棵小桃树㊂而阿秀婆的葬礼是欢欣的㊂ 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崇敬和愉悦,不见丝毫的悲悯,而且老老少少都衣着光鲜㊂这情形不像是去送葬,倒像是去给德高望重的长者祝寿㊂ [8]117彭懿在‘且听一个湘女的灵魂放歌“中写到, 她把生写得是那样伤感落泪,而把死却写得如此灿烂辉煌㊂我偏爱这部作品,是作者那向死而生的态度,死亡这个晦暗的字眼在她的笔下竟变得是那样的绚丽夺目㊂ [14]的确,在‘你是我的妹“中,彭学军把苗家人达观㊁朴素的生命意识表现得形象而细致㊂‘腰门“里的铜锣划船带着三个大学生去黄龙洞探险,生死未卜㊂但是他的一句浅浅的承诺让 我 相信他会回来㊂ 我 甚至在离开苗寨的时候依稀看见了他的身影㊂古老的58第2期㊀㊀㊀㊀杨㊀宁㊀论彭学军少年小说中的童年经验苗族‘殡葬仪式歌“中唱到, 来吧,送葬的街坊邻里,快在坟墓四方,栽插九十九棵松秧,松秧长大成林㊂松秧长大成林,死者的子孙有九十九支,一支比一支兴旺,到处结队成群㊂ [15]这充分表达了苗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和向死而生的生命意识㊂湘西童年生活的耳濡目染,苗家人面对生死的态度潜移默化地渗入了彭学军的童年经验和生命体验,并在她的小说创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㊂这种朴素㊁超脱的生命意识不仅消解了死亡的狰狞㊁恐怖,而且赋予了生命本身诗意的内涵㊂同时也营造了小说诗性的氛围㊂湘西民俗的淳厚古朴是彭学军童年经验的底色,因此她在创作中一方面用诗性的笔墨描写人性的质朴美好,另一方面,她以诗性的语言慨叹幽远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㊂2001年,彭学军重返湘西凤凰,这距离当年她离开小镇已经过去了20个春秋㊂她在散文‘水灵灵的凤凰“中写到, 好多年以前,大约七㊁八岁的时候,我在那里住过,就住在傍着沱江的那条别致绵长的老街的一栋吊脚楼里㊂父母下放到那里,把我和小妹寄养在一个善良温和的婆婆家里㊂ [16]婆婆的善良㊁温和让一个被寄养的初涉人世的女孩感受到了人情的淳朴和人性的美,这也让彭学军对人性有了最初的判断㊂这样的童年经验让彭学军在作品中往往用诗性的文字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倾心和向往㊂例如‘油纸伞“中对舞蹈中的 我 的描写, 我的身体,我的精神,还有伞㊁太阳㊁石桥㊁石桥下的清流都相与为一合成一具完美的透明体㊂穿过这个透明体,我看见了爷爷 看见爷爷撑着这把油纸伞殷殷地站在奶奶面前,看见这遮阳避雨的柔弱之物在强暴面前陡然坚如盾牌,看见了这一刻我之灵巧㊁之灿烂㊁之妩媚的最深沉的底蕴 [6]诗性的文字写出了少女的纯净,也写出了生命的内蕴㊂‘你是我的妹“中,彭学军用细腻㊁温婉的语言描写妹出生后的桃树, 这时,一阵煦暖的风柔柔地吹过来,树枝轻轻地摇曳着,几片花瓣袅袅地飘下来,有一片恰巧落在阿桃的头发上㊂阿桃爸神情复杂地盯着那枚花瓣,看着,看着,终于伸出一只粗大的手将花瓣轻轻摘掉,转身进屋了㊂ [8]53阿桃是一个非常纯粹㊁质朴㊁善良的苗家女孩㊂彭学军曾说到, 在写阿桃的时候,我一心一意地塑造着我心目中完美无缺的少女形象,我以为那样才是真正的女孩㊂ 对阿桃的喜爱使彭学军的文字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了一种诗意㊂诗性的文字写出了桃花的美,更深层的其实是阿桃的纯美人性㊂对于‘载歌载舞“中疯疯癫癫的金妹,彭学军也依然用诗意的文字写出了她绝美的舞姿㊂ 夕阳如火如荼,在收割了的田野里铺了一幅巨大的红地毯,一个女子在上面忘情地舞蹈着,一个六岁的女孩守着熟睡的妹妹盘腿坐在不远处看得如痴如醉㊂ [7]129金妹忘我的舞姿和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融为一体,生命的美和自然的美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诗意㊂这些诗性的文字背后是彭学军童年经验里对湘西山水人情的抹不去的留恋和怀想㊂对古老的传统文化情不自禁地生发出的惺惺相惜的慨叹也使彭学军的文字呈现出诗性的色彩㊂‘油纸伞“的结尾, 我想这一生一世它也飘不出我的视线了㊂ [6]爷爷的油纸伞在端午节的那场大水中完成了它的使命,已经永远地消失了㊂但是油纸伞的灵性以及蕴含在其中古老㊁神秘的文化意味对于 我 来说是不会消失的㊂这一声慨叹意味深长,让作品油然而生了一种悠长的韵味㊂‘腰门“中的沙吉在即将离开湘西的时候,看着年幼的边边,忍不住感慨, 但她也会慢慢长大,在这个美丽别致的小城里,在宅心仁厚的云婆婆身边,在腰门的开开合合之间,她又会有怎么的年年岁岁呢?现在还没人知道,但我能想象得出那些日子的宁静和旖旎㊂ [4]214沙吉对边边的未来岁月的展望其实也是对自己过去岁月的回望,对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湘西小城的留恋和不舍㊂这份情愫赋予了文字一种娓娓叙述的闲适和诗意㊂在 男孩不哭 组合系列中,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慨叹中多了一份惋惜和怅然㊂‘戴面具的海“中,海对神奇的面具和那个消失了一千多年的古格国的遐想,实际上也表达了彭学军对消失了的古老文化的怀想和感慨㊂‘森林里的小火车“中对小火车的重新开动的期待对于罗恩来说是一种孩子探宝的兴奋,对于罗恩的舅舅和 疯子 来说是一种对往昔职业的坚守,对于彭学军来说则是对逝去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想象和无奈慨叹㊂沈从文在‘边城“的结尾处写到,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 明天 回来㊂ 不确定的结局流露的是沈从文对逝去的乡村田园岁月的深深留恋和无奈㊂罗恩再次坠入梦乡前最后的一个清醒的念头是, 明天,小火车能开动起来吗? 这个念头同样表达了一种不确定性,不确定的背后是彭学军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渐渐消失的怅然㊂在‘浮桥边的汤木“的尾声,汤木和爸爸妈妈晚饭后到浮桥散步,他 看到了一幅绚丽的景致:江的尽头,落日沉下去的地方,有一艘红船朝这边开过来,它开得慢悠悠的,像一条大鱼缓缓地游着,开得近了点,汤木发现,那船是白的,分明是一艘小白船㊂ [17]157汤木记得黑子说过他家不再跑船了㊂ 汤木愣怔了一会儿,突然跑过浮桥,沿着江边的木栈道,朝那艘小白船跑去,边跑边唱: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 ㊂ [17]157这艘出现在汤木视野中的小白船抑或是真的,抑或是汤木的幻觉㊂无论是江面上的如梦如幻的小白船,还是歌谣里的小白船,对于汤木来68赣南师范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说,随着自己的成长都会渐渐远去㊂对于彭学军而言,精心地用文字去装点那艘小白船,并执着地唱起那首 小白船 的歌谣,更多的是追忆曾经辉煌,然而已经或者正在落幕的一种传统文化㊂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呼唤和慨叹在‘建座瓷窑送给你“中得到了更加充分地体现㊂在饶伯伯满怀深情讲述的黑指的爷爷拉胚的故事中流露出的不仅是老一代烧窑人对烧窑的热爱和执着,也是彭学军对传统技艺的深情㊂然而,传统技艺并没有因为热爱和深情而顺理成章地延续下去㊂瓷厂的凋敝㊁烧窑工人的外出求生㊁五号窑被拆,这些都似乎在预示着传统技艺的没落㊂但是,彭学军在 一森泥社 和黑指身上看到了传承的希望㊂小说的结尾写到, 转瞬之间,好像从影影绰绰的远山深处,又好像是从天穹上灰白色云影的后面,传来了回声: 开 窑 啦! [13]227彭学军对传统文化的情怀和慨叹以诗性的文字绵绵密密地流淌在小说中,氤氲出一种略带感伤的诗意㊂四㊁结语综上所述,童年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彭学军的少年小说创作,无论是题材的选择㊁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创作风格都呈现出童年经验的深深印记㊂湘西苗寨独特㊁神秘的风土人情㊁文化环境不仅浸润了彭学军的童年岁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她的文化人格㊂ 作家在心理和文化成长期所受到的民族文化影响,对他文化之 根 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㊂他在以后的文化吸收和更新的过程中可以对之进行超越,甚至有可能对之进行彻底的改造或改弦易辙,选择其他文化来作为他的文化精神安身立命之所,但他很难将之彻底地抛弃,并将对他的新文化选择产生影响㊂ [18]所以,当彭学军进行少年小说创作时,童年经验不仅从文字的层面,而且从文化的层面影响着她的创作倾向和审美选择㊂彭学军在2021年出版的小说‘卧熊国的钟声“中的作家手记中写到, 写完‘腰门“后,我便对自己说,就用这本书告别湘西童年吧㊂回望㊁追溯㊁怀想㊁感恩 统统都就此打住,当然只是在文字里㊂因为,再写,很有可能只是重复,无论是重复自己还是重复别人,对写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无趣㊁甚至是无聊的事㊂可事实上,我一直期待着建议 重返 的那一天㊂这需要找到路径,这 路径 便是题材㊁角度还有生活和思考的积累㊂ [19]彭学军在完成‘腰门“的十年之后,仍然选择了重返湘西,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呈现湘西的风土人情㊂可以说,童年经验成就了彭学军的少年小说创作,彭学军的童年经验不仅仅是对童年岁月的回顾,更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的作家的一种人生智慧和思悟以及审视人世的眼光㊂所以,以童年经验为创作根基使彭学军的少年小说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存在,同时也为少年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经验和途径㊂参考文献:[1]㊀惠特曼.惠特曼诗选[M].李野光,编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96.[2]㊀施建伟.林语堂在大陆[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2.[3]㊀翟瑞青.童年经验和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4]㊀彭学军.腰门[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8.[5]㊀季红真.恋乡与怨乡的双重情结.[J].文学自由谈,1993(1):21-26.[6]㊀彭学军.油纸伞[J].儿童文学,1994(3):9-12.[7]㊀彭学军.白衣裙蓝花边[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98.[8]㊀彭学军.你是我的妹[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9]㊀彭学军.蓝色滑板上的小妖精[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134.[10]㊀方卫平.童年记忆与精神自传[M]//彭学军.你是我的妹.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270.[11]㊀彭学军.戴面具的海[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12]㊀彭学军.森林里的小火车[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13.[13]㊀彭学军.建座瓷窑送给你[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9.[14]㊀彭懿.且听一个湘女的灵魂放歌[M]//彭学军.你是我的妹.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284.[15]㊀钟敬文.民间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21.[16]㊀彭学军.水灵灵的凤凰[J].少年文艺,2011(11):16-19.[17]㊀彭学军.浮桥边的汤木[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18]㊀贺仲明.中国心像 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1.[19]㊀彭学军.卧熊国的钟声[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324.责任编辑:李琼On the Childhood Experience of Xuejun Peng 's Children 's NovelYANG Ning(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 :Childhood experienc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Xuejun Peng's children's novel.There are impressive memories ofXiangxi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Xuejun Peng's childhood experience.The factors not only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her subjects of children's novel ,but also on her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standard.So her children's novel present pure poetic style.Key words :childhood experience ;Xiangxi ;poetic style78第2期㊀㊀㊀㊀杨㊀宁㊀论彭学军少年小说中的童年经验。

2008年《大学图书馆学报》载文、作者及引文统计分析

2008年《大学图书馆学报》载文、作者及引文统计分析
1 . 载 文及篇均 页数 2
名。
该 刊 已被清 华 同方光 盘股 份有 限公 司 《 中国期
刊 网》 重庆 维 普 资讯公 司《 、 中国科 技 期 刊 数据 库 》 、 万 方数 据一 数字化 期 刊群 、书 生数 字期 刊》 ( 《 、 台湾 )
华 艺数 位艺 术股份 有 限公 司 《 中文 电子 期刊 服务 》 、 北 京雷速 科技 有 限公 司 “ 线 图情” 录 。 e 收 本文 以《 学报 ) o 8年 共 6期 作 为样 本 , 用文 2o 运 献计 量学 方法 对载 文 、作者 及 引文情 况进 行统 计分 析 ,力求 客观反 映 出我 国图书情报 学科 研 论文 作者
4-9 74
[ 】 张 慧 丽 . 莞 城 市 中 心 图 书 馆 的 引领 作 用 及 面 临 6 东 问题 探 析 [] 图书 馆建 设 ,0 8 1 )l4 J. 2 0 ( 1 :- [ ] 周 婕 , 海 嫒 , 祯 .自发 的 地 区 性 高 校 图 书 馆 联 7 崔 蔡 盟 发 展 构 想— — 北 京 市 高校 图书 馆 联 合 体 建 设 实 践 [] 图书 J.
裁文 作 者 引 文 统 计 分 析 文 章 编 号 :0 5 8 9 (0 00 — 0 30 10 — 05 2 1 )9 0 5 - 3 -
关键 词 : 学 图 书馆 学报 大 中 图分 类 号 : 3 8 G 5
文 献 标 识码 : A
《 大学 图书 馆 学 报 》 以 下 简 称 《 报 》 由北 京 ( 学 ) 大学 和 教 育部 高等 学 校 图书 情 报 工 作指 导 委 员 会 联合 主 办 ,最 初 由 1 8 年 创 刊 的 《 学 图 书馆 动 91 大 态》 发展 而来 ,9 3年 改为 《 学 图书 馆通 讯 》 1 8 18 大 ,9 9 年改 现名 。已有 2 0多 年 办刊 历史 , 成 了 良好 的办 形 刊传 统 。 《 学报 》 为双月 刊 , 图书馆 学情 报学 学术 期 刊 , 是 开展 图书馆 学情报 学 理论 与实 践研究 ,以注 重理论 联 系实 际为鲜 明特色 。 刊物 质量 稳定 , 同类 刊物 中 在 直名列 前 茅 ,连 续 2次入 选 中 国图书馆 学核 心期 刊, 连续 5次被评 为 全 国图书馆学 优秀 期刊 。 学 出 科 版 社 出版 的 《 国学 术 期 刊综 合 引 证 报 告 》 2 0 中 (0 8 版 ) 中 ,学 报 》在 20 《 0 7年度 影 响 因子 、 影 响 因 5年 子 、 数 3项指 标 上 首 次 跃 居 图 书 情报 学 期 刊 第 h指

赣南医学院学报近年载文及引文分析

赣南医学院学报近年载文及引文分析

赣南医学院学报近年载文及引文分析作者:敖慧斌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36期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及Excel统计分析方法,对2007-2009年共15期《赣南医学院学报》的载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南医学院学报》3年的载文量1527篇,篇密度为0.62,信息密度9.9,信息内容丰富;载文作者地区分布以《赣南医学院学报》所在地区及周边地区占多数;载文论文合著率78.3%,合作度为2.96;篇均引文4.69条,中文引文占67.7%,英文引文占32.3%,引文中属期刊类的占80.2%,属于专著〔图书〕的占19.4%。

关键词:载文分析引文分析赣南医学院学报《赣南医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为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卫生工作方针,繁荣学术研究为宗旨,主要反映医学教学、科研、医疗水平,交流和推广最新科研成果。

《学报》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讯网、《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中国医学文摘·妇产科学》、《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等数据库、检索刊物列为收录刊源。

近年来,学报先后获得江西省先进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等。

自1980年创刊至2009年底,学报已出版发行113期,为了解近年来学报的载文特点,进一步总结办刊经验,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及Excel统计分析方法对2007-2009年3年学报出版的医学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2007-2009年共编辑出版18期学报,剔除每年第5期人文社会专辑,即以15期学报为统计源,运用文献计量学及Excel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载文量、基金论文量、稿源分布、作者和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 载文量分析2007-2009年学报共载文1527篇,2457个页码,平均每期载文101.8篇,载文篇密度〔载文数/总页数〕为0.62,信息密度〔来源载文量/全年页码/16〕为9.9〔见表1〕。

2008—2009年度CSSCI来源期刊(528种)

2008—2009年度CSSCI来源期刊(528种)
统计研究
数理统计与管理
统计与决策
统计与信息论坛
心理学(7种)
心理学报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
心理与行为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应用心理学
综合性社科期刊(50种)
中国社会科学
读书
国外社会科学
学术月刊
天津社会科学
浙江社会科学
江海学刊
南京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开放时代
江苏社会科学
文史哲
学术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2008—2009年度CSSCI来源期刊(528种)
管理学(29种)
管理世界
科研管理
中国软科学
科学学研究
外国经济与管理
南开管理评论
管理科学学报
研究与发展管理
中国管理科学
管理工程学报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预测
管理科学
科学管理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行政管理
管理评论
经济管理
软科学
公共管理学报
经济体制改革
科技进步与对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齐鲁学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

“公共空间”的文化生产——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

引文格式:明飞龙. 公共空间 的文化生产 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44(4):69-73.公共空间 的文化生产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明飞龙(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抗战时期的昆明茶馆对西南联大师生来说,是日常交往的公共舞台㊁休闲娱乐的 游戏空间 ㊁阅读写作的 文化空间 ㊁文化沙龙与议论时政的 话语空间 ㊂西南联大师生在这个 公共空间 里,首要的不是表达自治㊁理性和反抗的政治诉求,而是呈现一种个体的日常状态与人生情思而进行的话语实践㊂在这种话语实践中,形成一种独特的 茶馆文化 ,这种文化不是西方理论所阐释的 政治性文化 ,而是一种 诗性文化 ,这种文化影响着西南联大师生的精神气质及西南联大文学特质的生成㊂关键词:西南联大;昆明茶馆;公共空间;文化生产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7659(2023)04-0069-05在学术界,较早对茶馆进行深入系统考察的是王笛,他通过对二十世纪初成都茶馆的考察,认为茶馆不仅是市民日常生活的舞台㊁娱乐休闲和商业交往的场所,还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空间,在近代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㊂[1]在王笛的研究中,茶馆具有如哈贝马斯所说的 公共领域 的特点,与西方的咖啡馆㊁沙龙有类似的特点㊂日本学者铃木智夫通过对清末江浙一带茶馆的考察,认为茶馆是人们生活中集社交㊁集会㊁交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公共场地及民间进行公平审判的重要场所㊂在革命之际茶馆又成为各种消息的传播中心㊂[2]这些研究都集中考察茶馆作为一个 公共空间 中的日常内涵与政治意义㊂抗战时期昆明的茶馆有怎样的独特之处作为西南联大师生一种重要的日常生活空间,它与联大师生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种 公共空间 生产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对西南联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㊂一有许多关于抗战时期昆明茶馆的文字: 你就在这样可爱的茶馆里静静地喝茶㊂你身边极平和地吹着清凉的风;你脚边就极文雅地流着翠湖的碧绿的水 水面水下 一盏清茶,一支香烟,闲闲地剥着花生或瓜子 你还能不悠闲自得吗?晚上,这些茶馆还请了几个人清唱滇戏,也有锣鼓,也有胡琴 [3] 从文林街经府甬道或先生坡去翠湖公园很近,有时我也去那里的茶馆读书㊂ 不用门票,楼上沏杯茶,一坐就是半天,伏案时间长了,凭栏远眺,满园苍翠欲滴, 花枝不断四时春 ,心境顿时净化㊂穷学生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廉价书斋! [4] 在联大附近的几条街巷上林立着不少茶馆㊂它们可以说是联大的 沙龙 ,但其作用则有过之而无不及㊂ 此外,茶馆还可以作临时的阅览室㊂如果在图书馆找不到座位,你可以借 泡茶 为名,在那里看书,作习题或者写文章㊂记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同学常在饭后躺在沙发上,嘴里衔着一支烟卷,徐徐地吐出无数的烟圈,然后在烟云的缭绕中去寻找灵感㊂相仿地,你也可以从茶叶中去寻找灵感,然后把大时代带来的可歌可泣的事体写下来㊂[5] 昆明的茶馆可以找到社会上的各色人物,警察与挑夫同座,而隔壁则是穿西服的那些新来的教授,大学生则借这里当自修室,生意人借这儿做交易,真是,其为用也,不亦大乎㊂ [6]战时昆明茶馆有什么作用?有人这样写道: 茶馆的顾客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有长衫商人之流,有短衣工人之类,有公务员,有大中学生,当你步进茶馆,触耳的是人声,扑鼻的是烟气,有的高谈阔论,有的附耳静听,有的伏桌作书,有的默坐思索,有的在吸烟,有的在喝茶,有的在嗑松子,有的刚来,有的才去,形形式式,无奇不有㊂这人声㊁灯光,大众聚焦的所在,你可以想象到这是一个大舞2023年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ɴ.4第四期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J u l.2023*收稿日期:2022-11-21 D O I:10.13698/j.c n k i.c n36-1346/c.2023.04.012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Z GW17102)作者简介:明飞龙(1976-),男,江西南康人,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西南联大文学与文化㊂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台,你可以说是一个 看客 ,也可以当作一个 演员 [7] 茶馆里一坐,干什么的都有:或读书或看报;或演习题或做文章;或打桥牌或谈恋爱,会客的,聊天的,以至独坐发呆的,闭目养神的,自言自语的,面对面,背靠背,各行其是,互不干涉㊂在茶馆召开校友会㊁同乡会㊁某系迎新会㊁某社团讨论会,有的甚至课外兼差,给人授课地点也在茶馆里㊂当时茶馆之用可谓大㊂ [8] 茶馆为民众普遍之聚会场所,不期而会者,往往在数十人或者百数人以上,此来彼去,交换轮流,不断离开,不断加入㊂于是茶馆与民众实际生活,时时发生密切关系,需用至广,要求极多,举凡通都大邑,县城重镇,穷乡僻壤,莫不竹几横陈,桌凳罗列㊂上自政府官吏,下至走卒贩夫,各以其需要之不同,环境之各别,盘踞一席,高谈阔论于其间,会人者,议事者,交易者,消闲者,解渴者,种种行色,不一而足㊂于是茶馆无形中有吸引群众,使以此为活动中心之趋势,其适应能力至强,无人不思利用之也㊂ [9]等㊂在关于战时昆明茶馆的描述与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王笛㊁铃木智夫等学者所考察的那种特点,是一种 公共空间 ,茶馆里有 各阶层人物 ,里面有 高谈阔论者 会人者 议事者 交易者 消闲者 等,是 活动中心 其适应能力至强,无人不思利用之 ㊂它既是各类人群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各种人物的活动舞台㊂它是昆明生活习惯和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社会基层组织㊁经济往来㊁人际沟通与权力结构的重要场所,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休闲场所和最初的商业功能,具有了深远的社会和文化意义㊂在这里, 你可以想象到这是一个大舞台,你可以说是一个 看客 ,也可以当作一个 演员 ,这时,茶馆已经作为一种 表演空间 ,人们与其说在这里喝茶,不如说在观看茶馆中上演的各类社会戏剧㊂在这里,茶馆的交际范畴逐渐延伸到茶馆以外的人群之中,这个 公共空间 对于强化个体与社会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㊂但在战时昆明茶馆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它的独特之处,那就是对于西南联大的师生来说它还承担一种 廉价书斋 沙龙 的功能,它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㊂抗战爆发致使大量人口内迁,昆明的茶馆 由三十几家增加到一百多家 ,[10]不但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之间的文林街布满了茶馆,就连环境很差的凤翥街也茶馆林立㊂茶馆作为联大学生的一个 活动中心 的是逐渐形成的㊂刚开始 联大初从长沙迁到昆明,新校舍尚未建筑,除了上课,坐立都没有地方,图书馆要抢位置,一些同学发明了 坐茶馆 ㊂花一点钱(现在是二毛钱一杯),泡上一杯茶,一面喝茶一面看书,但喝茶并非主要目的㊂ [11]一开始 坐茶馆 带有临时性,因为 新校舍尚未建筑 图书馆要抢位置 ,也就只好去茶馆,把它当作 图书馆 使用㊂但没想到茶馆却一直成了他们 图书馆 的一部分,因为学校新盖的宿舍没有桌椅㊁没有电灯,只能白天看书,后来虽然安装了公用灯泡,但却掉在半空中,像萤火虫光那样暗淡㊂学校的自修室也只有图书馆,教室里也同样没有电灯,这是联大艰难的办学条件所导致㊂除了联大办学条件的艰难,由于物价飞涨导致联大师生尤其是学生生活的艰辛,也是他们把茶馆当作 图书馆 的重要原因㊂二这是当时联大学生生活状况的具体描述: 家在战区的同学,经济来源断绝亲朋无可告之门,不得已在缴费同学吃过饭后到膳堂去吃一点残汤剩饭,来维持生活㊂天热是破制服一袭,天冷还是破制服一袭,鞋子前后张嘴,袜子左右开花,冷得受不了操场上打一回球㊂ [12] 昆明的米价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由二十多元暴涨到七十元的最高峰㊂在今年暑假,就因为教育部的贷金和学生救济会的救济金的暂停发放而发生了三个穷大学生断炊的 惨事 ㊂ 开饭时间到了,米还没有凑得够,结果常是:午饭弄到午后一两点钟,晚饭弄到晚间七八点钟,才勉强开成㊂有几次有几位女生因为等不到饭吃而又没有钱外面去吃, 悲愤 之余,只好跑回房间去关起门来抱头痛哭一番! [13] 褪了色的黄制服㊁黄制帽,天气冷了,加上一件黑色的棉大衣,这至少是十分之八的学生一年四季唯一的服装㊂其次是大褂;西服就少了,那都是自平津上海或香港带过来的㊂皮鞋要占半数以上,最多是本地制造,价值三元的货品;胶皮底鞋也不少;四角一双的土布鞋也大有人在㊂真丝袜或许会有一两双,露着脚跟的破线袜比较要占优势些,甚至缀着一层层的各色补丁 [14]等㊂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一角钱对他们来说都是 财富 ,如果晚上在教室看书,那就需要买蜡烛(因为教室没装电气灯,只有图书馆才有),而 蜡烛一毛一支,最多只能用一个钟头 [15],联大图书馆则是: 图书馆抢座位比难民施粥场里抢粥还要挤,自修室七点开门,六点半已拥挤得不堪设想,一开门便拼命地挤,有的掉了书,有的掉了笔,有的被挤得怪叫起来㊂可是到了自修室里也同样徘徊起来,因为桌子上已放满了书,位置早被下午来自修的人占了 ㊂[16]有人用 五抢 来概括西南联大的生活: 早起抢面水,抢图书馆位置,三餐抢粥饭,因之学生自命为 强盗 ㊂有一学生每天则大哼其 木兰从军 : 太阳一起抢到夜,快把功夫练好他,强盗贼来都不怕 [17]联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异07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常艰难㊂在这样的情境下,茶馆也就广受西南联大学生欢迎㊂因为,茶馆 只要五分钱就能坐一晚(这还是吃茶,若是吃开水,只要三分)㊂既省得到图书馆去挤,而光线又好得多 因为是电灯㊂ 如果再求写意,买上五分钱瓜子,或花生吃着,恐怕就是目下在昆明最使人安乐的事了吧! [15] 联大附近的茶馆区,是从凤翥街,到龙翔街,以至钱局街一带,大小五十余家㊂这是一些变相的图书馆(我们三千多人的学校,却只有容下一千多人的图书馆) 每家茶馆的电灯特别多,特别亮,阔气一点的还陈列得几份大报和英文杂志,客人坐上七八个钟头,绝不另眼看待,出出进进的人们,都挟着一堆要做的功课,等天色完全昏暗,笑谈渐渐终止,一种习惯法管制了大家的行动,不是看书,便是写作,跟在图书馆一样,如果陌生人不懂规矩闯了进去,那末 咝!咝! 的声音会警告他得知趣些㊂因此,附近的居民都不大肯来泡茶,让青一色的学生给包办着㊂ [18]战时昆明茶馆在许多联大学生心中留下了美好的细节: 黄昏偷偷地走过了凤翥街,留下一层烟霜,街灯吐着暗红的光,一切显得很模糊㊂街旁有落着门板的声音: 喂!格有茶? 有人走过来,胁下挟着书,向一片小茶店内伸着头探问着㊂ 没有得,请等五几分钟 ,茶店内走出来女人的声音㊂于是,第二个人走过来,胁下挟着书,立在茶店的门口,向里面探探,又走了㊂两旁渐渐有了笑声,几家茶店内的座位上,有了茶客 我摊开日记本,安静地坐下,这才吐了口气,开始写作㊂白天逃警报,太疲倦;晚上图书馆挤不得进去,只得上茶馆,我们在茶馆内读书或写信,也便宜,一毛钱,坐它两个钟头 [19] 邻近联大的文林街和青云街店铺买卖不多,独有几家茶馆生意兴隆,常客多是联大学生㊂茶楼上窗明几净,泡碗茶可以坐上半天㊂茶馆还可以当着会场㊂我们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读书会,自有 茶博士 来添水续茶㊂离新校舍不远的翠湖公园也是我们常去读书的地方㊂有时看书时间长了,眼涩脑胀,从茶楼上凭窗远眺,但见一湖碧水,满园青翠,顿觉心旷神怡,困意全消㊂ [20]茶馆是联大师生读书写作的地方,也是他们沟通交流的地方,关于文学与学术,也关于日常与生活㊂ 那时,学校附近如文林街㊁凤翥街㊁龙翔街等有许多本地人或外来人开的茶馆,除喝茶外,还可以吃些糕饼㊁地瓜㊁花生米㊁小点心之类的东西㊂许多同学经常坐在里边泡杯茶,主要是看书㊁聊天㊁讨论问题㊁写东西,写读书报告甚至论文等㊂自由自在,舒畅随意,没有什么拘束;也可以在那里面跟老师们辩论什么,争得面红耳赤 [21] 不少同学喜欢上了泡茶馆,如中文系的汪曾祺就专门泡 文林茶楼和钱局街口的小酒店,老师也有上茶馆的,如物理学家叶企孙教授就常去 文林茶楼 马蹄常去的则是风翥街北口的一家小茶馆㊂那条街撒满了牛溲马渤,又肮脏又湫隘, 他不以为然㊂他很少一个人去,伙伴是米士教授,那位留着短髭㊁穿着一套半旧西服㊁架着副玳瑁框眼镜的洋教授,竟也不嫌弃,成为不速之客㊂我经常在这儿碰见他们,在旁边听他们用英语㊁德语或者汉语讨论地质问题,我则不仅通过此获得点地质构造的知识,也学会些德语词句㊂ [22]在他们经常光顾的茶馆里,清华性情乖张的哲学家沈有鼎和北大放荡不羁的化学家曾昭抡展开学术辩论,与语言学家罗常培闲谈,这种场景并不罕见㊂尤其是沈有鼎,他在文林街的某个茶馆,入座后还没等伙计前来招呼,便用两只袖子擦桌子,接着用手再擦一遍,然后便坐下看书㊂[23]朱自清经常与友人或学生在茶馆讨论文学,①[24]郑天挺去茶馆听 说书 等㊂茶馆能使西南联大师生留下美好记忆,也与茶馆老板有关,虽然有些茶馆老板以生意人的眼光对待那些年轻人,认为让他们 泡 会亏本而采取拒绝的方式: 每个茶馆也不过几十个座位㊂若是联大学生去了,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一晚上,至多买六七毛钱,又怎样不赔本? 虽然不张口,却将灯光弄得暗暗的取消极抵抗的趋势㊂ [15]但大多数茶馆老板还是以自己的热情表达一种对联大师生的善意,对艰难人生的同情,给那些远离家园的联大学子一种人性的温暖: 至于在茶馆坐多久,好像是没有限制的,一杯茶喝一下午,晚饭时间到了,嘱咐老板娘,茶留着,饭后还要来喝,老板娘也会欣然同意,从来没有甩闲话㊁给脸子看的事㊂一次旧历除夕,我和几位无家可归的好友曾经在一家茶馆怀乡念亲㊁慷慨悲歌坐了一夜,却得到了老板娘的理谅解甚至同情㊂ [8] 有一位善于吹口琴的姓王的同学 不但喝茶可以赊账,我们有时想看电影而没有钱,就由这位口琴专家出面向绍兴老板借一点㊂绍兴老板每次都是欣然地打开钱柜,拿出我们需要的数目㊂ [25] 有一个姓陆的同学, ㊂他有一个时期,整天在一家熟识的茶馆里泡着㊂他的盥洗用具就放在这家茶馆㊂一起来就到茶馆里去洗脸刷牙,然后坐下来,17第4期明飞龙 公共空间 的文化生产①如: 程千帆㊁刘君惠㊁高石垒下午来访㊂一同去望江楼茶座㊂千帆携已故黄侃之女婿潘石禅同往,谈论文学的一些问题㊂千帆讲述寅恪对‘长恨歌“汉皇与成都道士之解释㊂彼认为此二处系指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㊂千帆从此解释推论曰,‘圆圆曲“中西施与吴宫故事系从‘长恨歌“中得到启发的㊂这些谈话颇有见解,余甚感兴趣㊂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泡一碗茶,吃两个烧饼,看书,直到吃晚饭㊂晚饭后,又是一碗,直到街上灯火阑珊,才挟着一本很厚的书回宿舍睡觉㊂ [25]没有这些茶馆老板的善意,没有他们对西南联大这些外来知识分子的尊重,昆明茶馆与西南联大师生之间也就不可能发生这么紧密而美好的联系㊂三在这里,茶馆已经不再是一种 社会政治运动的空间 ,而是一种 个人生活的日常空间 ,它不仅为联大师生远离战乱年代繁琐并艰难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精神的避风港,使他们能够在这样充满人性温暖的空间中闲适而诗意地生活,在一个紧张而慌乱的时代养成一种难得的从容与自由的心态,从而生成着西南联大师生的整体性的精神面貌㊂还为他们在相对狭小的物质空间里提供了一个广阔话语空间生成的可能,这种话语空间影响着昆明知识分子尤其是西南联大师生的社会人生思考与文学文化书写㊂ 坐茶馆不但是一种经济的消遣,而且在茶馆里面可以得到许多学问和见识㊂这个边城的茶馆,不但是整个社会小市民生活的缩影,它简直是人生的剧场㊂在那里,人生的戏剧是这样一天天不断地在扮演着,生命苦痛,生活的艰难,人类求生的迫切,在那小贩们的叫卖声中,在江湖流浪人的歌喉里,在小乞丐的乞怜声中 显示得多么深刻㊂在这种不同的求生方式之下,它启示着:人类生存的延诞,是寄托在不断挣扎㊁不断苦斗之中,只有不断挣扎不断苦斗,才能支持生命的延续㊂ [26]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林徽因有关昆明茶馆的诗: 这是立体的构画/描在这里许多样脸/在顺城脚的茶铺里/隐隐起暄腾声一片/各种的姿态,生活/刻划着不同方面:/茶座上全坐满了,笑的/皱眉的,有的抽着旱烟/老的,慈祥的面纹/年轻的,灵活的眼睛/ 这是立体的构画/设色在小生活旁边/荫凉南瓜棚下茶铺/热闹照样的又过了一天! [27]也可以听到流传甚广的‘茶馆小调“:诸位先生,生意承关照,国事的意见,千万少发表!谈起国事容易发牢骚啊,引起麻烦,你我都糟糕!说不定,一个命令你的差事就撤掉,我这小小的茶馆,贴上大封条㊂撤了你的差来不要紧,还要请你坐监牢㊂最好是啊,今天天气哈哈哈 喝完了茶来回家,去睡一个闷头觉,睡一个闷头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满座大笑,老板说话太蹊跷!闷头觉,睡够了,越睡越糊涂啊,越睡越苦恼!倒不如干脆,大家痛痛快快的谈清楚,把那些剥削我们㊁压迫我们㊁不让我们自由讲话的混蛋,通通除掉![8]①这些文字来自对昆明茶馆的观察㊁思考与想象,茶馆已经超越了物质空间的层面,它已经演绎成一种精神空间与话语实践,同时还影响着作家的文学题材与文学风格㊂ 假如你是一个小说作家,你就非常常到茶馆里去不可,因为茶馆里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使你很容易发掘出各种不同的典型;茶馆里有各种曲折的故事,使你增加不少写作的材料㊂而且这些材料都是非常现实的,是整个社会的缩影㊂ [28] 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㊂ 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的穷困,并不颓废灰心,这跟泡茶馆是有些关系的㊂ [25]在汪曾祺看来,他小说中那种 绿意葱茏的幽默感 的艺术特质是与 泡茶馆 有关的,汪曾祺小说的散淡㊁悠闲与从容,与其在茶馆中的生活状态是一致的㊂而其在茶馆中养成的 不颓废灰心 则影响着汪曾祺艺术人生的生成㊂西南联大诗人王佐良认为抗战时期的昆明茶馆作为一种生活空间及 泡茶馆 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为昆明现代诗歌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㊂[29]张同道则认为: 西南联大校园诗诞生于一个跑警报㊁泡茶馆和思想自由㊁学术开放的特殊文化语境,其生成背景与发育过程极为复杂㊂ 促使中国新诗现代化,创造了中国现代诗的一个高峰㊂ [30]西南联大师生在 泡茶馆 过程中的随意㊁自由㊁放松的风气逐渐演变成一种精神气质㊂正如有人说: 这种风气如今也代表联大附近区域的一种精神, 你见了这种夹着书本往来于茶馆的风味,你也许会体验到牛津剑桥这些小地方在英国人民脑海里代表着的意义㊂ [11]对西南联大师生来说, 物质条件的匮乏使他们不得不远离华衣美食,但是精神上的那点尊严㊁独立和骄傲是绝对不能放弃的,那已成了最后的根据地㊂而茶馆,恰好为西南联大师生提供了护卫内心的安身立命场所㊂ [31]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这些漂泊异乡的人们在昆明这所相对宁静自由的城市,可以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守护着各自的 尊严㊁独立和骄傲 ㊂其中,昆明茶馆为他们提供了守护这种生活的一个难得的日常空间,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抒展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情怀,或者是文艺学术的或者是社会人生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茶馆是昆27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①作者为当时联大学生㊂‘茶馆小调“,联大学生费克谱曲㊁樊赓稣作词(费克后又修改㊁补充),现在很多研究者认为‘茶馆小调“是闻一多创作的(连以研究 茶馆 著称的美籍华人学者王笛都认为‘茶馆小调“是闻一多的作品),那是不正确的㊂1945年5月27日,在昆华女中礼堂举行的昆明五周刊欢迎新中国剧社晚会上首次演出㊂后‘茶馆小调“几成家喻户晓,从昆明到重庆,‘新华日报“很快把它介绍到延安,连周恩来都唱过㊂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明迅速崛起的文艺中心 ,[32]这个 中心 是西南联大文人的 文化空间 之一,也影响着西南联大文学沉潜 特质的生成㊂同时昆明茶馆也成为观察西南联大文学生态的一个重要窗口,从中可以发现西南联大文学生成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因素㊂结语战时昆明茶馆作为一种 公共空间 ,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场域,在这个场域中,有社会政治权力角逐,有人生戏剧的上演㊂它是各类社会信息的传播空间,也是世俗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孕育空间与地方政治经济事务的道德评估空间,生产具有鲜明 政治性 的 公共文化 ,这是昆明茶馆一般性的地方㊂但对西南联大师生来说,昆明茶馆有其独特之处,它是联大师生日常交往的公共舞台㊁休闲娱乐的 游戏空间 ㊁阅读写作的 文化空间 ㊁文化沙龙与议论时政的 话语空间 ㊂在这个 公共空间 里,他们首要的不是表达自治㊁理性和反抗的政治诉求,而是呈现一种个体的日常状态与人生情思而进行的话语实践㊂这种话语实践生成的是一种 诗性文化 ,这种文化影响着西南联大师生精神特质的养成,也影响着西南联大文学特质的形成㊂这是一种在特殊情景下 公共空间 的文化生产㊂而通过对西南联大师生与战时昆明茶馆关系的考察,启发我们:具体的生活有着无限的复杂性,只有从具体的经验出发,对其进行细致观察与学术提炼,才有可能 回到事物本身㊂如果仅仅依靠概念的推演或西方理论的移植而忽视本土鲜活的经验,那么我们的研究将难以抵达问题的真相㊂参考文献:[1] 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J ].历史研究,2001(5):41-53.[2] 铃木智夫.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J ].中国近代史,2002(6):142-147.[3] 班公.昆明的茶馆[J ].旅行杂志,1939,13(7):24-27.[4] 方举.情系茶馆[J ].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简讯,2002(32):38-40.[5] 叶方恬.西南联大生活拾零[J ].现代周刊,1945,2(1):51-53.[6] 师如.翠湖边的记忆[J ].风云,1941,1(5):45-47.[7] 济人.茶馆素描 漫谈昆明之一[N ].朝报,1938-12-05(02).[8] 王竟山.西南联大和‘茶馆小调“[J ].炎黄春秋,2003(10):71-73.[9] 博行.茶馆宣传的理论与实际[J ].服务月刊,1941(6):27-29.[10] 麦浪.昆明画像[J ].半月文萃,1943,1(9-10):24-25.[11] 李白雁.抗战中的西南联大[J ].新青年,1942,6(8):15-19.[12] 近.联大学生生活的透视[J ].新时代,1939,1(6):29-30.[13] 高山君.抗战的大后方福地 昆明[J ].抗战周刊,1940(27):9-10.[14] 何期明.西南联大的学生生活[J ].战时知识,1938(12):14-15.[15] 慕文俊.联大在今日[J ].学生之友,1940,1(4):9-10.[16] 吴铭绩.给联中的同学们[J ].华东联中期刊,1940(1):22-23.[17] 王育清.联大生活屑[J ].学生生活,1940,1(4):31-32.[18] 郑临川.怀念中的西南联大[J ].中国青年,1943,8(6):14-15.[19] 草涓.茶店速写[N ].朝报,1940-12-29(02).[20] 王俊鹏.别梦依稀话联大[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151-152.[21] 赵瑞蕻.离乱弦歌忆旧游[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26.[22] 傅举晋.一枝红杏出墙来[J ].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简讯,2002(31):14-15.[23] 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M ].饶佳荣,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270-276.[24] 朱自清.朱自清日记[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社,2019:276.[25] 汪曾祺.泡茶馆[J ].滇池,1984(9):12-15.[26] 陈斯英.在茶馆里半小时[J ].翻译与评论,1938(2):11-12.[27] 林徽因.林徽因诗[J ].经世日报㊃文艺周刊,1948(58):16-17.[28] 谢谭.昆明的茶馆[J ].西南,1938,2(1):13-14.[29] 王佐良.一个中国新诗人[J ].文学杂志,1947,2(2):26-28.[30] 张同道.西南联大现代诗钞[M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597.[31] 姚丹.西南联大历史情境中的文学活动[M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4.[32] 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M ].饶佳荣,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270-276.责任编辑:李琼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P u b l i c S pa c e " T e a H o u s e s a n d t h e D a i l y Li v e s o f T e a c h e r s a n d S t u d e n t s a t S o u t h w e s t A s s o c i a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M I N G F e i l o n g(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G a n z h o u 341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 t h e A n t i J a p a n e s e W a r ,t h e K u n m i n g T e a H o u s e w a s a p u b l i c s t a g e f o r d a i l y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a "ga m e s p a c e "f o r l e i s u r e a n d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a "c u l t u r a l s p a c e "f o r r e a d i n g a n d w r i t i n g ,a n d a "d i s c o u r s e s pa c e "f o r c u l t u r a l s a l o n s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d i s c u s s i o n s f o r t e a c h e r s a n d s t u d e n t s a t S o u t h w e s t A s s o c i a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T h e p r i m a r yf o c u s o f S o u t h w e s t A s s o c i a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t e a c h e r s a n d s t u d e n t s i n t h i s "p u b l i c s p a c e "i s n o t t o e x p r e s s p o l i t i c a l d e m a n d s f o r a u t o n o m y ,r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 r e s i s t -a n c e ,b u t t o p r e s e n t a n i n d i v i d u a l 's d a i l y s t a t e a n d l i f e e m o t i o n s t h r o u g h d i s c o u r s e p r a c t i c e .I n t h i s d i s c o u r s e p r a c t i c e ,a u n i qu e "t e a h o u s e c u l t u r e "i s f o r m e d ,w h i c h i s n o t a "p o l i t i c a l c u l t u r e "e x p l a i n e d b y W e s t e r n t h e o r y ,b u t a "po e t i c c u l t u r e ".T h i s c u l -t u r e a f f e c t s t h e s p i r i t u a l t e m p e r a m e n t o f t e a c h e r s a n d s t u d e n t s a t S o u t h w e s t A s s o c i a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an d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i t s l i t -e r a r y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K e yw o r d s :S o u t h w e s t A s s o c i a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t e a h o u s e ;p u b l i c s p a c e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37第4期 明飞龙公共空间 的文化生产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南师范学院学位论文要求与写作指南》——(文科)

《赣南师范学院学位论文要求与写作指南》——(文科)

《赣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南(文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训练。

一、论文的结构内容本科学位论文应包括(1)中文封面;(2)中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3)正文;(4)注释与参考文献等四大要素并按此顺序排列。

具体又包括:题目、摘要、引言、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一)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全貌的集中体现,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命题必须确切、简明,题目应力求简单,也不应宽泛笼统,应能看出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和工作重心。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副题名可另起一行,用破折号与主题名隔开。

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二)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关键词:每篇论文关键词3-5个。

内容提要为论文主要观点、内容的整体概括。

摘要:摘要的写作要点:1、摘要是对研究过程和结论及其科学性的全面的概括性表述。

2、摘要内容一般包含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结果/讨论。

3、摘要往往在文章写好后再写,每一句话大致代表正文每一部分的主题,但句与句之间要连贯一气。

4、摘要不能写成“简介”或“意义”,它们属于引言部分的内容。

5、摘要的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三)引言引言的写法:1、引言主要包括问题的领域和研究背景。

2、陈述清楚所要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概要。

3、说明研究方法。

4、说明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四)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写法:文献综述是对本问题国内外已有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的概括性、批判性的介绍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水到渠成地提出研究的问题。

1、没有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需要文献综述,或者说找不到前人的相关研究。

2、注意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包括相反的观点进行客观的、符合逻辑的、就事论事的表述。

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传统模仿发展战略透析——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

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传统模仿发展战略透析——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

经济研究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传统模仿发展战略透析———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3曾光敏1,王院成2(1.赣南师范学院后勤集团,江西赣州 341000;2.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法律系,河南焦作 454000)摘 要: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本文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影响其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探讨其传统“模仿”发展战略的后果及其原因。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传统模仿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08)01-0100-04 欠发达地区①“本地再现式”②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与劲旅,[1]为欠发达地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但是,由于它们未能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的规划、论证,加之经营管理不善,国内40多个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至今营运状况良好的屈指可数。

本文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③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影响其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探讨其传统模仿发展战略的严重后果及其原因,以期为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一、传统模仿发展战略缺陷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以融地域性、传统性、神秘性于一体的赣南客家特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赣南客家特色民俗文化为主题,对赣南客家特色民俗文化进行创意和策划为主要内容。

2004年以来,公园克服区位条件差、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等重重困难,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未能摒弃浮躁的心态,科学地去认识其所处的内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及自身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按照准确的市场定位,推进项目的整体策划、规划、设计、经营。

赣南师专学报一九八二年总目录

赣南师专学报一九八二年总目录
一 九 八 二 年 总 目录

耿耿 于 心
时 时疚诲

试 论 柔 石后 期短 篇 小说 创 作

学 习 茅 盾 的 自我 批评 精 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伦
·
海 ( 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4
0 6
)
标 点纵 橄 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严 .
·
谨 (
2
·
拈 连这个 辞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优胜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 “万方数据一一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 ))引文数据库来源刊
• 思博网(CEPS )全文收录
•维普网全文收录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执行主编:陈康敏(常务)

任:卢超副主 任:邱小云(常务)陈康敏

员:易 龙 谢本亮 吴贵生 李萃茂 焦中明张文标 李晓方 张 静 李东斌钟 剑
谢应茂李勋卢占军陈永林李自茂

伍润华 吴宏敏 吴玉华 周运锦 申忠明
编: 卢 超2020年第5期
第41卷(总第240期)。

“剪刀差”困境与中央苏区合作社建设研究——以消费、粮食合作社为中心的考察

“剪刀差”困境与中央苏区合作社建设研究——以消费、粮食合作社为中心的考察

引文格式:许彬,陆发春. 剪刀差 困境与中央苏区合作社建设研究 以消费㊁粮食合作社为中心的考察[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4,45(2):27-35.剪刀差 困境与中央苏区合作社建设研究以消费㊁粮食合作社为中心的考察∗许㊀彬1,2,陆发春2(1.武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福建武夷山㊀354300;2.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合肥㊀230039)摘㊀要:清末民初,赣南㊁闽西商品贸易流通尚为顺畅,1928年苏区形成后,由于国民党实施经济封锁,致使货物流通受阻㊁工农业产品价格悬殊,甚至造成社会恐慌等问题㊂面对困境,苏区政府推行消费㊁粮食等合作社建设,使苏区生计危机得到缓解,同时合作社组织在促进革命动员,支持革命战争和培育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作用㊂但合作社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从经费筹集㊁人员选用到渠道构建和组织功能等方面皆经历了不断调适与完善的复杂过程,透视出中共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㊁军事战争与经济建设互动交织的微观本相和历史逻辑㊂关键词:中央苏区; 剪刀差 ;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中图分类号:D23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7659(2024)02-0027-09㊀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苏区经济问题及合作社组织建设是学界颇为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对赣南㊁闽西以及中央苏区的经济政策㊁合作社组织已有颇多梳理和阐述,深化了苏区经济史及合作运动的研究㊂不过,有关苏区经济问题及合作社建设的复杂情况和内在逻辑尚未得到更为集中的探究㊂近十几年来,学界吸收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共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中国乡村社会互助协作的一致性㊁中央苏区合作制的由来与发展等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㊂①亦有学者从横向维度切入,阐述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扩红㊁查田和检举等其他运动互动的史实与意义㊂②王明前‘ 剪刀差 问题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合作社经济“一文涉及 剪刀差 问题与消费㊁粮食合作社建设的关联,但对合作社建设的复杂过程未有更深论述㊂[1]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多侧重于宏观性的考察,实际上,赣南㊁闽西中央苏区 剪刀差 问题及合作社创办之微观本相及历史逻辑尚有更加深入的探索空间㊂因此,本文依托档案史料㊁报纸杂志㊁访谈回忆等多种资料,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考察土地革命前后,赣南㊁闽西地区货物流通及 剪刀差 困境,分析中央苏区消费㊁粮食合作社建设的复杂过程及发展状况,以期揭示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㊁军事战争与经济建设互动交织的微观本相和内在逻辑㊂㊀㊀一㊁土地革命前后:赣南㊁闽西地区贸易流通及变化(一)清末民初:赣南㊁闽西地区贸易流通顺畅,物价稳定1927年江西省经济研究会调查统计,1907至1918年,虽然国内外时局动荡,但 赣省尚属安谧,加以历年输出入贸易均多出超,农工业之产品对外2024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赣南师范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ɴ.2第二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Mar.2024∗①②收稿日期:2022-08-26㊀㊀㊀㊀DOI:10.13698/36-1346/c.2024.02.005㊀作者简介:许彬(1977-),男,安徽长丰人,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福建省武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陆发春(1963-),男,安徽舒城人,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和区域历史地理㊂参见孔永松㊁邱松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余伯流:‘中央苏区经济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张侃㊁徐长春:‘中央苏区财政经济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魏本权㊁曾耀荣:‘民间互助㊃合作运动㊃革命策略:中央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再研究“,‘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㊂魏本权:‘革命策略与合作运动 革命动员视角下中共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研究1927-194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熊吉陵㊁黄诚:‘论中央苏区时期的农村合作制经济建设“,‘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易棉阳:‘以运动促进运动: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㊂销畅㊂ ①仅就纸业而言,1915到1918年间,出口纸业金额大概占全国的1/5, 除本省销售者外,出口约占产额十之六,即有四百八十万元之收入也 ,遂川生产的纸伞,经海关出口的达两百万把,②瓷器㊁钨矿等工业品出口额愈益显著,且 物价无骤涨骤落之因子,故常能保持平衡状态㊂ ③江西省外销商品结构的形成及物价之平衡,折射出赣南地区良好的经济循环机制㊂刘士奇等关于赣西南经济状况的报告亦印证了这一点㊂报告指出,1929年以前赣州商业经济呈发展的趋势, 由广东运来的货物很多,出口货则由赣江较多 ,吉安一带的永新㊁永阳和横江等县城集镇,逢墟之日, 商家将洋货及商业品挑来,农民挑农产品来,如古时日中为市一样 ,④地方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成为工农业产品交换的中心,货物在此得到有效流通㊂毛泽东的调查亦显示,30年代初寻乌城仍是一个不定期的商铺交易和定期的圩场地㊂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牙粉㊁肥皂㊁马灯㊁煤油㊁纸烟㊁食盐㊁竹布和竹纱等货物,经梅州㊁赣州㊁杭州及香港等跨省区市场流通网络获取㊂[2]而当地的米㊁茶㊁纸㊁木㊁香菇和茶油等农产品出口顺利,价值亦颇可观,并形成了吉潭㊁牛斗光㊁留车和县城等货物市场㊂当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贫富分化日趋加大,尤其是普罗大众的经济生活贫穷,甚至 叫苦连天,喊 百物昂贵 ㊂ ⑤不过,从晚清开埠到20世纪初,由于赣南产品与外来货物互补性贸易的存续,即便外来商品与世界市场加入亦并没有对赣南商品产生消极影响㊂[3]明清以降,与赣南相连的闽西地区依托陆路和河流形成的贸易通道,促使工农业产品流通远及国内外㊂在闽西商贸通道中,长汀是连接赣南与东江的商业中心㊂海禁未开之前, 永定㊁龙岩货物运至江西及湖南者都要由长汀经过;同时江西两湖的货物运至福建的,也要经过长汀㊂ [4]286海禁开放以后,长汀仍是闽西地区重要的商品贸易点,货物通过汀江水路,由长汀城向南七百余里,经广东省潮州入南海,[5]原隶属于旧汀州府的连城㊁武平和上杭等县的 产品多由汕头出口,则输入之货品,亦以便利之关系,多由汕头而来㊂ ⑥永定的条丝烟便是依靠此条水路及其他陆路 远销全国,远及南洋㊂民国十五年前,每年出口达五六万箱 交邮局寄运者,约值二百余万圆(元) ,[6]502售往两湖㊁江西㊁江苏和广东等省,[7]而 松材大量运售潮属,年以巨万计㊂ [6]504同时,以九龙江为载体,龙岩与漳州㊁厦门沿海经济的往来在明清时期亦已形成,通过 龙岩 九龙江 漳州 厦门 贸易路线,龙岩县所产的白料纸 销路远及于南洋 ,此外尚有 茶㊁烟㊁爆竹㊁莲藕㊁笋干㊁蕨粉㊁绿柴㊁升麻㊁蝉蜕㊁山药㊁天冬等 土特产销往国内外,与此同时 布货㊁海货㊁洋货㊁糖食等 日常生活用品输入闽西㊂[8]这一时期,虽然西方外来商品开始逐渐充斥农村市场,商品进出口已呈入超之势,但依托久已形成的国内外市场网络,闽西地区工农业产品交换通畅,价格亦颇稳定㊂(二)国共合作破裂后,赣南㊁闽西商贸流通受阻, 剪刀差 现象凸显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赣南㊁闽西地区商品流通逐渐被阻滞,工农业产品价格悬殊的 剪刀差 问题开始显现㊂1928年后,赣南㊁闽西地区货物流通日趋受阻,导致赣西南的谷㊁米㊁猪油㊁茶油和木材等农产品价格锐降,而工业品价格则快速上涨,甚至出现生活工业必需品奇缺㊂1930年赣西南特委报告称, 自土地革命斗争爆发以后被反动派的长期封锁ѲѲ断绝运输维系,一切的农产品不能输出到外境出售,同时外市的工商品也不能进来,因此造成农产品过剩工业品恐慌,油盐布匹及一切的物价飞涨㊂ ⑦赣西南地区除了竹子价格在1929年后相近之外,其他生活日用品都是大幅提高㊂食盐从每斤500文上升到1200文,火柴则从每盒1~ 20文提高至20~40文,与此同时,米㊁木㊁猪肉和茶油等价格皆呈下降趋势㊂(见表1)表1㊀赣西南工农业产品价格变化表(1929年前后)品名单位价格革命前㊀㊀㊀革命后盐每斤铜元五百余文一串二百洋油每瓶银洋二元以上五元-六元海带每斤铜元一千以下一串六百文竹布每尺银洋二毛四毛洋火每盒十文至二十文二十文--四十文谷每担银洋二元半一串八百米每担银洋五元多一元半至二元猪肉每斤铜元六佰三百六十至四百木一两码十四五贯(即十四五元)十贯以下(甚至六七元)茶油每斤铜元八佰至一千五百文竹每个斤每码五钱前后相近㊀资料来源:‘士奇㊁昌谐㊁天干:赣西南苏维埃区域的经济状况及经济政策“(1930年10月12日),中央档案馆㊁江西省档案馆:‘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0年(二),1988年版,第96-99页㊂同时参照周琍㊁龚丹丹:‘中央苏区时期缺盐问题研究“,‘盐业史研究“,2014年第3期,第95页㊂82赣南师范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①②④⑥③㊀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二十六年来江西南城县物价变动之研究“,内部编印,1935年版,第3.3页㊂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江西经济问题,内部编:‘江西之产业“,1924年版,第3页㊂⑤⑦㊀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0年“(二),内部编印,1988年版,第95,97,40页㊂张果为,等:‘福建历年对外贸易概况“,出自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福建经济研究“(下),内部编印,1940年版,第3页㊂闽西地区货物流通受阻亦甚明显,诸多农产品因无法输出而滞销㊂上杭㊁永定和长汀的木材甚至完全没有销路,永定坎市商业交易量减少五成,龙岩雁石镇一年减少三成,上杭丰稔市(现稔田镇)减少二成,旧县镇减少二成㊂[4]320与1929年相比,整个闽西土特产输出金额锐减, 杉,减少三分之二;纸,减少二分之一;烟,减少二分之一;茶,减少三分之一㊂ ①布匹㊁食盐和糖等生活品价格几乎都提高了一成以上,永定的煤油价格更是上涨五倍之多㊂[4]300工农业产品价格悬殊迫使农民叫苦不迭, 要做套衣服,一丈布小洋二元五角(最便宜),要一石米去卖才够㊂ ②(见表2)表2㊀闽西五县工业产品价格变化表(1930年与1929年比较)㊀㊀县名品名㊀㊀龙岩上杭永定长汀连城总数布贵一成贵一成平贵二成贵二成贵一成盐便宜三成平贵三成贵二成贵一成贵一成洋油贵二成贵二成贵五成贵三成贵二成贵三成火柴平平贵一成平贵三成贵二成药材贵三成贵二成贵成半贵三成贵三成贵三成糖贵二成贵二成贵三成贵二成贵二成贵二成㊀㊀㊀㊀㊀㊀资料来源:‘中共闽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日刊“1930年7月8日 1930年7月20日,江西省档㊀㊀㊀㊀案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00页,略经整理而得㊂㊀㊀赣南㊁闽西工农业产品流通不畅,价格悬殊,甚至食盐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奇缺,这给苏区农民和部队的生产㊁生活带来诸多困难㊂由于食盐匮乏,长冈乡的民众 食酸菜水,说与放盐差不多㊂ [9]1933年9月,正值第五次反 围剿 之际, 中央政府机关干部都吃硝盐,将仅有的一点食盐送给红军吃,许多人吃得脸浮肿㊂ ③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滞销,价格低下,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受挫,如 龙岩的茶叶因为无出口,农民不去采制 农业副产品如地瓜㊁芋㊁苗㊁油菜及各种蔬菜㊁水果㊁棉花都不能增[加]种植㊂ ④货物流通受阻而产生的 剪刀差 困境,日趋制约苏区军民生存和军事战争㊂(三)赣南㊁闽西出现 剪刀差 问题的根本原因赣南㊁闽西出现 剪刀差 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实施的经济封锁㊂为了阻断苏区与外部的货物流通,国民党采取严密的封锁手段㊂据1930年‘中央日报“报道,张贞部对龙岩实施 坚壁清野策略,封锁匪化区域,严禁粮米,日用品输入,以断其接济㊂ [10]随着苏区的拓展,国民党实施的封锁之法亦日趋严厉㊂1934年初,国民政府制订‘闽省封锁匪区办法“,其中筹划建立封锁碉堡,形成严密的封锁网,控制食盐和火油等输入苏区㊂如在龙岩建立 封锁匪区管理所 ,规定食盐供给 按照龙岩人口及附近需要,逐日自漳由汽车运往 ,[11]严令要求 凡采买食盐等日常应需品,必须登记,没有登记,不得采买㊂ [12]据福建省政府1934年工作报告称,国民党已对福建36个县实行封锁,成立封锁管理所29所,外设分所135所,公卖会27所,外设分会160所㊂检查卡269所,[13]平均每县有7个检查卡,检查之严可窥一斑㊂江西苏区面临国民党经济封锁的严苛程度丝毫不亚于闽西苏区㊂1933年10月,国民党为严防邮运货物输送到苏区,规定 凡进入江西境内之邮运各种货物及各种包裹 ,由九江㊁萍乡㊁上饶三处邮局派人员施行检查和登记㊂[14]国民党封锁渠道十分多样,不仅在陆地上设碉楼关卡围寨,而且 严密封锁水口,或各河沿岸,绝对禁止任何船只到匪区附近,或者泊在匪区旁边 ,夜间把守更为严苛㊂⑤此外,国民党为阻断 赤 白 区间之商贸活动,还对运送货物者施以严厉的惩罚手段,如对 抓到私运盐㊁布㊁西药材的人,轻者没收物资,剃眉毛,罚苦役二㊁三年,重者则以通 匪 罪,杀头示众㊂ [15]388二㊁苏区应对:合作社组织的建设与发展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苏区政府积极倡导合作社组织建设,以此疏解货物流通受阻㊁工农业产品价格悬殊,乃至物资匮乏的困境㊂然而,在战争频发的特定时空下,中央苏区合作社组织的筹建亦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尝试到不断调适的曲折过程,折射出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㊁军事战争与经济建设互动交织的复杂面相㊂(一)创设消费合作社,促进货物流通消费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筹措资金,调节92第2期㊀㊀㊀许㊀彬,陆发春㊀ 剪刀差 困境与中央苏区合作社建设研究①③⑤②㊀中央档案馆,福建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内部编印,1987年版,第125,126页㊂④㊀王金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消费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编印,出版时间不详,第127,58页㊂成圣昌:‘赤区诸问题批判“,内部编印,1935年版,第66页㊂货物流通,解决民用军需的物资供给问题㊂1929年起,赣南㊁闽西苏维埃政府倡议设立消费合作社,并颁布相关组织条例,但在具体创办中,受制于主客观条件,消费合作社从资金筹集㊁人员选用,到货物采购等方面皆面临诸多挑战,苏区政府对此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促使消费合作社建设得到逐步发展㊂1.启动资金的筹集㊂按照合作社组织的经济性质,设立合作社需要参加者自愿购买股份,共同筹备资金㊂但苏区农民群众经济能力极为有限,加之他们对合作社组织颇为陌生,因而对购股入社难免多有迟疑㊂为了尽快建立消费合作社,苏维埃政府往往率先担负起启动资金的筹集任务㊂如1928年10月,东固消费合作社设立之初,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苏维埃政府拨款六七千银洋,另加群众的一些股资㊂兴国古林村与上社区消费合作社经费,则来自打土豪时留下的一百多块银洋,后来由于扩大业务范围,经费需求增多,苏维埃政府就发动群众搜集地主家里或祠堂里的堂匾,将上面的贴金抹下来,铸成金戒指到 白 区购买货物㊂[15]397政府的支持使消费合作社较快建立起来,但合作社毕竟是一种集体经济组织,需要社员共同集资创办㊂因此,从1931年11月 一苏大 召开后,临时中央苏维埃政府就开始号召把先前由地方政府主办的合作社逐步转由群众主办㊂1932年2月,中央政府给江西省苏去信说: 合作社是工农群众所组织的㊂政府所办的,只能叫国家商店和工厂 ,如此便 形成政府做生意赚钱,不是为便利群众抵制投机商人和富农㊂ [16]中央政府强调工农群众自主创办消费合作社,不管是从合作社经济的性质要求,还是就阶级观念的形塑而言都是颇为必要的㊂1933年9月中央苏区颁布‘消费合作社标准章程“,规定 当地政府必要时可认股参加,但政府只有一普通社员资格,无任何特权 ,[17]288把地方政府等同于工农群众一员,透视出消费合作社由政府主办向集体发展的嬗变轨迹㊂2.管理人员的选用㊂消费合作社是一种经济组织,需要相对专业的管理人才㊂在初建时期,一些消费社量才而用选择管理人员㊂如兴国古林村消费合作社推荐李奎应担任负责人,就因为他 是中共兴国县委的地下交通员,经常出没于红白交界的地方,能随机应变 ,王仁森担任会计兼营业员,因其开过杂货店,颇为熟悉营业情况㊂[15]396尽管如此,大部分管理人员仍需在实践中选择培养㊂苏区政府对此主要从两方面加以管理㊂一是明确政治标准,排除富农管理合作社㊂1930年闽西苏维埃政府就要求 合作社负责人,应举群众中有信仰的工人㊁贫农来做,不要把过去善于打算记账富家富农来充当合作社负责人㊂ ①中共是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在革命年代,阶级斗争始终占据首位㊂合作社组织从阶级斗争观念出发,排除非工农人员加入,这是苏区合作社建设的必然要求㊂当然,苏区对于富农的认定也存在模糊化甚至激进化倾向,但选用工农群众为合作社管理人员始终是根本政治标准㊂二是实施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㊂1933年12月,在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共推选出五个模范消费合作社,对其中工作成效显著的合作社人员提出表扬,此前亦对贪污腐败㊁甚至携款投敌的负责人提出批判,必要时提交群众大会公审㊂②奖惩结合的管理机制在隶属中央苏区闽赣省的闽北苏区同样实行㊂闽北分区政府规定,对经营颇好的消费社的管理人员给予表扬或职务提升;对违反纪律的,轻者批评,在会上做检讨,重者坐谷仓禁闭,时间从几天到半个月不等㊂[18]闽北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星村区消费合作社,对营业员的业务能力要求颇严, 如卖盐每百斤卖九十七斤为合理 ,如卖九十六斤半,营业员就要受到批评,假若差额更大,营业员就得受处分㊂[19]奖惩兼具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培养称职的业务管理人员,推动消费社有序发展㊂3.采购渠道的营建㊂在国民党军事 围剿 与经济封锁的严苛条件下,货物采购往往面临极大风险㊂在苏区政府的指导下,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疏解采购难题:第一,联系群众采购货物㊂采购员通过联系 白 区交界的群众,请他们利用亲戚朋友关系,到 白 区采购货物㊂第二,与小商小贩建立交易关系㊂小商小贩们长期经营于地方商业贸易,他们有比较广泛的进货门路,消费社委托他们采购货物,并分给他们利润㊂③第三,秘密采购㊂东固消费合作社依托富田㊁新安和陂头等区域有党的地下组织,重要圩口有秘密交通站和游击队的优势,一些老党员就装扮成卖柴人,潜入吉安购买食盐,再用空竹扁担㊁双层夹底桶等改造的工具运入苏区㊂④即便如此,极力搭建的购物渠道并不能常用,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变换,以便尽可能地避免暴露的风险㊂李奎应等创办的古林村消费社先是从于都的水头圩进货,随后由于封锁,又改到兴国的西边万安地区购货㊂赣县榔木乡消费合作社,由于国民党驻扎县城军队的扫荡, 只开办了八个月,就转移过五次㊂ ⑤03赣南师范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①②中央档案馆,福建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内部编印,1987年版,第320页㊂③④⑤㊀王金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消费合作社史料选编“,内部编印,出版时间不详,第79-80,147-148,138-139,145页㊂经过调整㊁发展与完善,1933年12月,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总社成立,下辖福建㊁江西省两个总社以及17个县社,至此形成了上下统一,层级清晰的消费合作社组织体系㊂到1934年2月,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发展到1,140个,社员295,993人,股金322, 525元,分布于苏区各个中心区域以及主要县份,每个区㊁乡几乎都有一个㊂[17]288数量众多与分布广泛的特征说明消费合作社在打破经济封锁㊁供养民用军需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㊂(二)创办粮食合作社局,调节粮食供需中共革命武装暴动后,苏区农民分得了土地,不用再交沉重的地租,然而,秋收后并没有获得实惠,因为市场米谷价格明显降低,就连所投人工本钱都收不回来,①这就使得刚刚分田到手的农民大失所望,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㊂赣西南地区的农民消极怠工, 分到了的田不尽力耕种,他们以为只要能够供给全年的粮食,再也不去劳动㊂ ②闽西农民甚至不愿领田地耕种, 情愿把田禾抛弃不收 ,③而 宁愿替人做工㊂ ④苏区粮价急转直下,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实施的经济封锁,致使粮食流通受阻㊂同时,苏区采取 打土豪㊁分田地 政策,富裕阶层或携款出逃,或 资本藏匿不出 ,乡村社会借贷停止, 金融流通完全停滞 ,⑤新的借贷体系又尚未建立,而农民维系人情往来和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经济无从着落,此时只得依靠销售米谷获得㊂然而,土地革命后,农民对田地持消极态度,这对于苏区社会稳定㊁革命动员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等势必产生不利影响㊂邓子恢就曾回忆说闽西革命后,谷米价格过低,他与龙岩县委商量 采取限价政策,不让市场谷价再跌 ,以维护群众利益,稳定苏区发展,但实际成效并未达到㊂农民群众表面上按照政府限定的价格售卖,暗地里却 卖一斗送一斗,有时甚至卖一斗送两斗 ,⑥他们之所以甘愿廉价出卖粮食,因为 一切油㊁柴㊁杂用,总要靠拿粜米的钱来维持㊂ [20] 上杭各处革委会,把农产品如米肉鸡鸭蛋等定了价,结果群众都感觉不便,有东西不肯拿出来卖,致市场停滞㊂ ⑦苏区政府制定的限价保护政策,无法消解农民迫于生计的压力,筹建粮食流通渠道迫在眉睫㊂1930年3月,闽西苏区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上正式提出组织 办米合作社 与 贩卖合作社 ,前者的功能是组织缺粮地方人员到白色区域买米,后者则是在米谷多的地区组织贩卖合作社 运米到别地销售㊂ ⑧显然,这两种合作社皆是围绕米谷流通问题而建㊂经过三个月的实践,闽西经济部提出组织粮食调剂局㊂⑨该局正是在先前组织办米㊁贩卖合作社经验的基础上而形成,其调剂功能更加完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调节㊂具体来说,就是在秋季收获时,粮食调剂局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农民收购谷子,在青黄不接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向农民出售㊂通过平抑粮价,疏解社会粮食供求问题㊂二是地区调剂㊂即从产粮多的地区购买粮食,再运到缺粮或少粮的地区销售㊂粮食调剂局购买粮食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向当地富裕之家筹借而得,借期一年,利息不超过年利百分之五㊂⑩但是,县区政府在执行资金筹集工作时,由于 对富农认识不清,有许多地方强迫中农㊁贫农 筹款,结果事与愿违, 引起社会不安 ,对此,闽西苏区政府又补充规定 一借两不借 的原则,即 过去剥削人,现在仍有余钱的借,过去剥削人现在无钱的不借,过去无钱无剥削,现在略有钱而不剥削人的不借 , 显然这比之前的借款规定更为明晰㊂此外,闽西苏区政府还对借款额度㊁收购数量㊁购买对象等问题都做了明确通告㊂1932年8月,人民委员会颁发训令号召苏区各县乡建立粮食合作社,[21]同时,邓子恢发表‘发展粮食合作社运动来巩固苏区经济发展“,[22]倡导苏区建立粮食合作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㊂从先前闽西苏区政府创设办米合作社㊁贩卖合作社㊁粮食调剂局到粮食合作社,表明地方苏区政府对粮食流通与管理问题已有颇多关注并予以实践㊂然而,随着战事发展,加之自然灾害,粮食歉收,地方粮食保护主义抬头㊂1933年春,中央苏区 米价飞涨,有钱无市 ,[23]粮食问题愈益突出㊂是年2月26日,人民委员会第三十六次常会宣布创办粮食调剂局㊂[24]面对粮食供求不畅的难题,中央政府基于先前经验,着手构建统分结合的粮食管理机构㊂3月4日,人民委员会第三十九号命令指出,粮食调剂局领导与帮助各地尽快组织粮食合作社㊂[25]8月,中央苏区粮食合作社正式成立㊂为理顺粮食管理问13第2期㊀㊀㊀许㊀彬,陆发春㊀ 剪刀差 困境与中央苏区合作社建设研究①②③⑥ ④⑧⑨⑩ ㊀中央档案馆,福建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4),内部编印,1987年版,第189,126,44,177-179,170,190页㊂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0年“(二),内部编印,1988年版,第40页㊂⑤⑦㊀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文物管理委员会:‘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二辑),内部编印,1982年版㊂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福建党史资料“(第二辑),内部刊印,1983年版,第29页㊂据毛泽东调查,20世纪30年代,上杭县才溪乡既建有粮食调剂局,又另设有一个贩米合作社㊂前者主要调节本地粮食差价㊁粮食供给问题,后者 专为红军路过㊁行人来往㊁机关人员及被难群众买米而设㊂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㊁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毛泽东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调查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57页㊂。

论谢重光的客家歌谣研究

论谢重光的客家歌谣研究

引文格式:张蕊.论谢重光的客家歌谣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4,45(1):41-46.论谢重光的客家歌谣研究*张蕊(滨州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滨州256603)摘要:在客家民间文学的研究热潮和个人学术情怀与眼界的影响下,谢重光对客家歌谣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㊂他对客家歌谣的研究不仅影响了其后来的研究方向,而且推动了我国客家歌谣和客家研究的发展㊂谢重光从多角度探究客家歌谣的源流㊁强调客家歌谣中的人文关怀,并结合时代浪潮探究客家歌谣的不同样态,提出的许多观点对当今探讨客家歌谣研究的发展规律仍有重要意义,实现了客家歌谣研究的突破与超越㊂关键词:民间文学;客家歌谣;客家山歌;谢重光中图分类号:I27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7659(2024)01-0041-06客家研究应当推进,应在学术史的梳理基础上再出发㊂作为客家民间文学而言,歌谣的研究成果很突出㊂自20世纪20年代始,客家歌谣的源流问题被众多学者关注,观点从源于南朝江南民歌,到根在中原,再到中原及少数民族交流的产物,不断推进;客家歌谣的本体论研究以其内容和文化意蕴见长,结合时代特征被赋予不同文化内涵和符号;客家歌谣是客家民众宣泄情感㊁抒发心声的途径,因而其中不乏浓厚的人文情怀,在这些研究中,客家女性的鲜明形象得以彰显,客家民众的日常生活也有所体现㊂然而,客家歌谣研究仍存在短板,如研究方法单一㊁学术争鸣较少㊁鲜有学者深入客家民众生活展开研究等㊂如何对客家歌谣作出学术范式的概括,少不了的关键词是学术情怀与学术眼界,本文尝试以历史学家谢重光教授对客家歌谣的研究为个案加以总结㊂谢重光1947年出身于福建武平的世代书香家庭,这样的家庭背景让谢重光自小便对文史有浓厚的兴趣,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治学走向㊂谢重光1965年进入大学,学习中文专业, 十年动乱 使他真正的治学历程从1979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开始㊂1984年,谢重光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后来就职于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面从事中古佛教社会史的研究,一面又把精力逐渐转移到与本省有关的区域性历史文化研究上,也是从这时开始了客家文化的研究㊂谢重光的客家文化研究,贯彻了地方特色与学术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又力图做到 以小见大 ㊂他的客家歌谣研究,贡献十分突出,从中可以勾勒出客家民间文学研究史㊁学术史的典型案例㊂一㊁时代召唤与学术责任促使研究转向谢重光对于客家歌谣的研究是十分透彻的,他认为,客家歌谣是客家民间文艺的重要代表,也是客家文化的基本要素,因此,研究客家歌谣对于研究客家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然而究其学习历程可以发现,谢重光在客家研究领域并非是 科班出身 ,他在攻读硕㊁博学位期间主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尤其是佛教社会史,且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他认为,对魏晋隋唐史,特别是中古时期的佛教社会史,自己已有了较多的学术积累,资料熟悉,对治学方法和有关动态也熟悉,如果在这个领域继续做下去,可以驾轻就熟,多发表一些文章,多出一些书㊂ [1]但是,谢重光还是决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主要精力转到客家学研究方面㊂促使谢重光进行这样一个学术转变的直接推手,是1993年谢重光参加的一次客家研究会议㊂通过这次会议,谢重光对客家研究的历史和当时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㊂他意识到,客家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是这项研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㊂他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罗香林奠定的客家研究路数,偏重于从血统㊁种族上来解释客家,对待族谱等民间文献不懂加以考订,而是选择盲目2024年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ɴ.1第一期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J a n.2024*收稿日期:2023-04-12 D O I:10.13698/j.c n k i.c n36-1346/c.2024.01.0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7B Z W037)作者简介:张蕊(1993-),女,山东滨州人,滨州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俗学㊁教育管理㊂信从,对于客家迁移史的界定和研究过于笼统等,谢重光认为这些都是不符合史实的,这些观点并不能客观地揭示客家文化的真实样貌,但即便如此,这些观点依然被当时的学者极力追捧㊂谢重光认识到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使客家研究固步自封,甚至误入歧途㊂于是,他毅然暂时中断了他早已熟悉的佛教社会史研究,转身投入到客家研究中㊂(一)遵照陈寅恪 学者们要预流 的倡导谢重光在‘谢重光与客家文化研究“一文中曾明确表示学者们如果明确要 预流 ,那么进行客家学有关的研究是一个很明智的切入点㊂谢重光一直以自身的学术研究实践着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学者要预流 以及 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的倡导,[2]序即每个时代都要有属于该时代的新学问,而生活在其中的众学者不能置身事外,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去研究㊁钻研这些新的学问,解决新的问题㊂他说: 回顾二十年来我的客家研究之路,的确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漫漫求索之路,真可谓甘苦寸心知㊂时代的召唤促使我从驾轻就熟的佛教社会史和隋唐史领域转向客家研究,是学者的良知支撑我在重重困难面前保持独立的精神㊁自由的思想,不断突破,不断创新㊂ [3]凭借这一信念,谢重光以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㊁社会学㊁民俗学相结合的视野,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资料并重,分阶段㊁多角度㊁多层面地考察了客家歌谣的总体面貌㊂同时,客家研究是当时正在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学术潮流,既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又能为祖国统一㊁民族团结服务,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投身于客家研究中,于他而言,正是在学术上 预流 的具体表现㊂(二)受其责任感驱使在此之前,谢重光认为在客家歌谣乃至客家学的理论㊁方法㊁资料的发掘和使用㊁研究目的和手段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㊂另外,谢重光还发现有不少人误认为只有广东梅州是客家地区,不知道闽西和赣南也是客家地区㊂于他而言,投身于客家研究之中,发挥自己的学术专长,澄清客家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并为之开拓出新的天地,是他的使命㊂同时,谢重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学科优势,使其客家研究更有把握,继续秉持实事求是㊁独立思考的宗旨参与客家学研究,廓清一些混乱问题,推进客家学的研究,弘扬客家文化,亦被他认定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㊂(三)出于对客家歌谣生存语境的了解谢重光对客家人的生存状况有所考察,他认为, 客家人的人文性格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决定的 ,[4]有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就会有什么性格的人群,而这个群体的文化也会鲜明地打上其生存环境的烙印,贯穿始终㊂就客家人来说,客家基本住地多处于万山环抱之中,山高水冷㊁虎狼为害㊁瘴疠肆虐,造就了客家人安分俭朴㊁坚毅果敢的性格特点㊂他们劳作于山垄田间,男女俱出,并无男主外,女主内的严格差别㊂这些都与当地客家歌谣的产生及其内容相关㊂客家作为汉族的一个重要支系,多民族多族群共居于赣闽粤交界处,族群之间的斗争与交融,加之尚义㊁重礼的礼教约束,在村落中男女授受交往受限,所以一进入山间,人们便可抛开束缚,大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身情感㊂谢重光的家乡福建武平,是一个纯客家山区小县㊂在家乡生活10年后,谢重光举家迁居至其父工作的漳州市,至1993年才再次返回故乡㊂然而,即便阔别36年之久,他仍然能说出一口地道的武平城关客家话㊂可见,谢重光对于自己是客家人的身份是非常认同的,他对客地的自然与人文充满着淳朴的情感,进而希望能通过自己对客家的探索,达到对客家文化的深层认识,这是谢重光献身历史学术之后的愿望,也是促使他转向客家研究的动力之一㊂二、多角度探究歌谣的源流客家歌谣的源流问题与客家民系的源流问题总是分不开的㊂谢重光认为客家是汉民族中一个个性突出㊁系统分明的支系,是由历史上自北方迁徙进入赣㊁闽㊁粤边区的移民与当地土著相互融合㊁相互同化的产物㊂但是,以往在学术界普遍存在将客家历史来源久远化㊁将客家先民的汉族血统 纯正化 的偏向㊂因而在说到客家先民的迁移活动时,很多学者常常会远溯至近代永嘉之乱的人民南迁;在研究方法上,他们习惯于完全相信族谱关于祖宗郡望和迁移过程的记载,根据族谱资料进行综合概括㊂谢重光认为这些学者的观点及研究思路有偏颇,在他的客家文化研究中,也是从正本清源开始,利用前人有关于永嘉之乱移民的研究成果,结合赣㊁闽㊁粤边区唐㊁宋以来的自然和社会条件㊁人口变化情况来分析,得出客家先民的源流最早只能追溯到唐朝中叶,安史之乱之后才出现了大批量的移民迁至赣㊁闽㊁粤边区的情况,同时,这些移民的原住地大多是在江淮地区,而不是很多学者称道的正宗中原地区㊂谢重光还强调,并不是江淮地区的移民在进入赣㊁闽㊁粤边区之后就自然演变成了客家群体,而是在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经过长期的交融和同化之后,才产生了客家民系㊂24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纵观前人的客家歌谣研究成果,在源流问题上,多半学者选择从修辞手法和客家民系的形成等方面立论,强调客家歌谣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忽视客地的土著居民在客家歌谣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㊂另外,在客家歌谣与其他地区歌谣㊁文献的关系方面,也笼统归之于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于客家迁移途经之地及客家基本住地的土著文化在客家歌谣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或避而不谈,或草草带过,甚至极力否认和贬低㊂谢重光的研究却在理论㊁方法㊁史料方面都独树一帜,因而其成果卓然不群,在客家歌谣研究乃至海内外客家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㊂对于 研究客家歌谣是研究客家民系形成及客家文化特点的重要途径 [5]这一观点,谢重光是十分赞同的㊂但是关于客家歌谣的渊源,学界长期存在争论,所以他试图从探讨客家歌谣的源流入手,分析体现在客家歌谣上的民族文化融合和区域文化交流,并对客家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做出进一步的论证㊂他认为,客家歌谣的思想内容㊁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是探讨客家歌谣渊源的切入点㊂针对以往关于客家歌谣源流的论断,谢重光做了简要的回顾㊂首先是钟敬文提出的客家歌谣与南北朝时南方民歌相似的相关论断㊂钟敬文通过大量的搜集和比较,认为客家歌谣具有音韵上的美感,后来他又把客家歌谣使用双关语的情况与‘乐府诗集“所载六朝江南歌谣中常用的双关语进行比较,进一步肯定了客家山歌可以溯源于南朝江南民歌㊂[6]其次是罗香林提出的 客家歌谣根在中原 [7]的论调㊂他认为客家人是晋代以来中原移民的后裔,直接把客家歌谣的文化渊源追溯到中原的观点勃兴,以此为前提,也引发出许多延伸性的思考㊂朱希祖首倡客家歌谣继承于中原论,并从内容和风格上将‘诗经“与客家山歌作比较;[8]王耀华则以此为基探寻客家歌谣音调的源流,并将之追溯到河南㊁山西等地;[9]胡希张更进一步,认为客家歌谣中的赋㊁比㊁兴等艺术手法在‘诗经“中早有所运用,因为客家先民大多是书香门第㊁官宦世家,才形成了客家这个文化层次高的民系㊂[10]再者,随着客家研究的深入发展,客家人是晋代以来中原移民的后裔 的观点得以修正,学者们开始关注客家先民在迁移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对客家歌谣的影响,如罗可群在强调客家歌谣上承‘诗经“的同时,也吸纳了楚辞㊁汉乐府及江南吴歌的文化传统;[11]同时,江西客籍学者钟俊昆也认为客家山歌除受‘诗经“等中国传统文学影响之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吸收着吴楚文化及南方畲瑶等少数民族的文化㊂[12]对于上述观点,谢重光否认被大部分学者认可的 客家歌谣根在中原 的看法,他认为客家歌谣是生于客地,长于客地,又成于客地的㊂其源头虽可追溯到‘诗经㊃国风“及荆楚民歌㊁南朝吴歌的传统,但后期的特征变化却主要来自畲㊁瑶等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㊂首先,谢重光翻阅古籍,发现早在清朝就有不少学者讨论客家歌谣的渊源,其观点与 根在中原论 大异其趣㊂如黄遵宪也认为客家山歌与乐府中的‘子夜“‘读取“等吴歌相近,且继承了獠㊁疍遗俗㊂[13]黄遵宪多次表达类似意见,曾自注曰 土人旧有山歌,多男女相思之辞,当系獠㊁疍遗俗㊂ [13]并在他收录的山歌小序中说 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㊁‘读取“遗意㊂ 由此,在谢重光看来,清末民初的一批学人已认识到湘楚歌谣㊁吴歌和南方少数民族歌谣等是客家歌谣的重要文化渊源,再结合客家先民的迁徙活动,南迁的汉人㊁南迁的盘瓠蛮和百越土著,其中有不少移民经过了吴越地区㊂因此,荆湘歌谣和吴歌与客家歌谣发生深厚的渊源关系,也是题中应有之义㊂其次,谢重光又从客家歌谣的内容风格及音乐形式的角度出发,对客家歌谣的文化渊源进行探讨㊂从歌谣的内容和风格特点来看,情歌在客家歌谣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内容大多是表达男欢女爱,演唱的基本形式也是男女双方隔着溪头或山梁即兴对唱, 客家山歌的这些基本特征,与后世士大夫眼中‘诗经“专讲温柔敦厚的诗教之旨大相径庭,却与受礼教束缚较少的少数民族山歌有许多相似之处㊂ [14]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者将客家歌谣的渊源追溯到‘诗经“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㊂其形式与风格可追溯到‘诗经“,曲调部分较复杂,至于客家歌谣的音乐形式,谢重光认为客家歌谣与畲族歌谣的互相融合是无可否认的事实㊂对此,他十分赞成蓝雪霏的实证观点,蓝雪霏指出客家山歌中有些基本音调与畲族歌谣是有关联的, 畲族闽㊁浙调 d o㊁l a㊁s o l㊁m i㊁r e 与客家两个主要音调之一 高音r e㊁d o㊁中音l a㊁s o l 本身就存在重合的条件,由于民族不同,故在音乐上各自表现㊂ [15]在此基础上,谢重光又从历史维度对其观点进行了补充,称闽㊁浙畲族和粤北客家是传唱畲族最具代表性的五声商调的地区,其局部地区受畲民的音乐传统影响较大,加上地域相连,人们在音乐上也互相接受,互通有无㊂综上,谢重光从学理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客家歌谣根在客地的观点,至于客家先民文化素养高,谙熟诗词歌赋的观点,在谢重光看来也不过是作者的34第1期张蕊论谢重光的客家歌谣研究主观臆断,是经不起推敲的㊂三、强调歌谣研究中的人文关怀在谢重光看来,客家歌谣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面镜子,客家人的劳动生活㊁婚姻爱情㊁人生遭际㊁戏谑娱乐㊁革命造反等都在客家歌谣中有所反映㊂因此,谢重光在研究客家歌谣的过程中不仅有历史关怀,还有着浓厚的人文关怀㊂(一)情歌是客家歌谣中的精华情歌的本质特征是乡民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那些脍炙人口的客家歌谣名篇,基本上都是歌唱爱情的,至于歌者,大多也都是目不识丁的农家男女,在艰苦劳作之余,借山歌抒发心中情爱㊂从内容来看,谢重光以闽西地区的客家歌谣为主,按照男女恋爱的各个阶段对情歌进行分类,并以情歌叙事,把闽西姑娘小伙的爱情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并对歌谣歌词中的意象进行了推敲㊂如有两首山歌表达客家男女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 郎有情来妹有情,两人有情真有情;两人好到九十九,麻衣挂壁不丢情㊂ 生也魂来死也魂,死哩两人共墓坟;周年百日共碗酒,纸钱烧落两人分㊂ 谢重光先生将这两首歌谣进行分解,麻衣挂壁㊁扫墓时烧纸钱㊁设酒祭奠等都是闽西客家的民俗,歌中吸收这些民俗事象,巧妙地运用 九十九 麻衣挂壁 共碗酒 两人分 等在民间象征永恒的词汇,虽然露骨,但却是客家下层群众生活的真实反映㊂从文艺学的角度出发,谢重光十分注重客家歌谣的语言风格,他认为客家歌谣使用的语言通俗㊁形象,且常以俗语入歌,多来自下层民众的口头用语,扎根于泥土之中㊂在章句结构上多自由的七言四句,可以灵活变通,有的更是夹杂着各种句式,如 深山竹子黑乌乌,唔曾嫁到好丈夫㊂唔曾共桌食过饭,唔曾意愿睡一铺㊂莫思想,思想萝卜根又长,萝卜根哩食瘦地,思想好郎命唔长㊂另外,在谢重光看来,运用丰富的比兴和双关语手法也是客家歌谣的一大特色㊂为了更加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客家歌谣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这种比兴和双关语,是文艺表现上一种富于意味,而且很有价值的东西㊂如 山歌好唱口难开,林禽好吃树难栽,哥哥住得这样远,天远迢迢难得来㊂ 歌中以 林擒好吃树难栽 来比方难以开口唱出这首歌谣,丰富多彩的比喻使歌谣生动活泼㊂谐音双关的运用则为歌谣平添了一丝婉转和幽默,如 竹子晒衫叶要除,烂张纸牌唔相糊;米升穿底量唔得,总想留郎同间屋㊂ 相传有叶㊁张㊁梁㊁刘四位男子向一姑娘求婚,姑娘便借助谐音㊁双关与编唱这首山歌, 叶要除 烂张纸牌 量唔得 分别是婉拒叶㊁张㊁梁的双关句,而留郎同间屋 则含蓄地表达出应允刘姓男子的求婚㊂由此,谢重光提出谐音双关手法的运用,往往是为了表达想说而难于直言的内容㊂客家歌谣一贯的传统就在于以乡民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的过程,并由此迸发出对生活的爱和憎,对人生欲望的追求,这是道德无法规范的,法律无法约束的,甚至连文明㊁进步㊁美这样一些抽象的概念也无法涵盖的生命的冲击㊂ [16]谢重光知道,在一个以宗族势力为主导的地区,个体的生命欲求是受到抑制的,因此,个体只能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欲望㊂就此而论,客家情歌的内在精神特征就是吟唱情爱,调情几乎是它的本质特点㊂对爱情的鼓吹,色情的露骨描写,在欲望得不到正当满足的情况下,爱情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藏匿于山歌之中,借助歌谣之手对封建秩序和道德进行抗议和挑战㊂ 山歌是客家人压抑不住的生命之火的闪耀,是客家人对情爱等人的内在欲望热烈而不懈的追求㊂ [17]这是客家歌谣的精华,亦是客家文化的精华㊂(二)客家妇女的人文性格谢重光提出 客家妇女人文性格 的概念是对妇女人文关怀的理论体现,其意蕴深广,融摄积极进取和消极忍受的双重性之全息,较之 美德 的说法,对客家妇女的关注不但全面而且贴近客家妇女的生活㊂在谢重光看来,勤劳俭朴㊁贤淑善良㊁刚健果决㊁崇尚贞节是客家妇女人文性格最基本的特征㊂由于客家歌谣的作者多为女性,在歌词中常有抒发女性情感及女性社会地位的词句出现,他说: 客家妇女与山歌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有道是, 客家山歌最有名,首首山歌有妹名㊂首首山歌有妹份,一首有妹唱唔成 ㊂ [18]因此在研究客家女性的人文性格时,谢重光多借助客家歌谣进行考量㊂十五唔敢看月光,过年唔敢着新装㊂心中有话无人讲,一生孤枕守空房㊂紧想紧真紧难捱,想来想去到鸡啼㊂怕听人家奶喊妇,怕看当前祖公牌㊂ 这是一首反映寡妇生活的客家歌谣,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客家妇女守寡后即便有许多不同的出路可走,但她们往往会任由宗族摆布,在封建礼教的软刀子下过着悲凉㊁凄苦生活的非人境遇,作者愤怒和同情难抑: 这是一颗颗破碎的心灵,在封建礼教的禁锢和重压下发出的绝望呻吟㊂这些不幸的妇女,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㊂而自己也觉得低人一等,自惭形秽,只有在溪头冈尾大山幽谷间用歌声一吐心中的44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酸楚㊂ [2]161其真情也如此,令人动容㊂在客家歌谣中,也不乏刚健果决㊁有胆有识的客家妇女形象㊂谢重光认为客家妹子追求爱情时热烈率真,在一些反映客家妇女冲破封建宗法制度的罗网,追求纯真爱情㊁自主婚姻的客家歌谣中,客家妇女的果敢豪情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㊂传说民国初年,在广东兴宁县有位很会唱山歌的寡妇,被区长以通奸 案捉走,这寡妇就用山歌进行了拼死的抗争,演出了 山歌闹公堂 的故事: 唔怕死来唔怕生,唔怕血水流脚跟,唔怕头颅跌落地,两人有命就要行㊂ 对于这种冲破礼教,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果敢,谢重光是十分赞赏的,他认为在这样的女中豪杰面前,那平时作威作福颐指气使的男人们,也只有自惭形秽了㊂另外,客家歌谣反映了客家妇女的经济生活㊂如前所引的歌谣中,客家妇女的经济生活包括各种家务劳动,还有许多农耕任务㊂在一首‘绩苴歌“中就记述了客家妇女以绩苴织布为中心,一年到头的主要经济活动㊂ 她们在家里用木制的脚踏织布机织布㊂歌里的叔婆,还要赴墟贸易,操持全家的穿衣吃饭㊁过年过节㊁子弟读书等一应家务事,这样的叔婆,正是充当一家主心骨的客家妇女的典型形象㊂ [19]谢重光认为,有许多人说客家妇女收入可观㊁毫无怨言,都有隔靴搔痒之嫌,她们有苦难言,只能借山歌吐露心中苦水㊂总之,谢重光对客家姐妹的感情真挚㊁赤诚,他借助歌谣向世人呐喊着他的情感,告诉人们客家姐妹的生活是艰苦的,为生活为社会的付出是巨大的,但她们的内心世界充实的㊂四㊁时代浪潮下的客家歌谣在这里还引申出谢重光认定的客家歌谣之河中的 两座波峰 的观点㊂谢重光先生根据客家歌谣与时代风云的配合来看,发现太平天国歌谣和20世纪30年代赣闽粤边苏区革命歌谣是客家歌谣之河中涌起的两朵巨浪㊂谢重光发现,在太平天国歌谣中,由于太平天国的将士大多是客家人,在运动的进程中,革命领袖往往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发布政令,这些歌谣用客家方言表达,体现出了客家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出客家人的朴实情感,如‘醒世歌“中用通俗比喻表明烧香拜佛无出路,参加太平军造反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体现了 客家人带泪的幽默 ㊂来自客家民众的‘长毛歌“则取材于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余部转战闽西㊁粤东㊁赣南,英勇抗击清军围堵,全军覆没的事迹,反映出客家民众对太平军的同情㊁支持和歌颂,对清政府的批判和揭露㊂在他看来, 太平天国歌谣是太平军用自己的血液写就的,为传统的客家山歌注入了新的内涵㊂ 所以应把太平天国歌谣看作是客家山歌的支流, 它是与客家山歌一脉相传而又有所发展的 ㊂[20]从形式上来说,传统的客家歌谣有节奏激昂㊁语言铿锵的特点,具有这种特征的客家歌谣,在苏区时期根据权利的政治需要,被合理地改造为革命歌谣,担负起革命宣传的任务㊂苏区歌谣运动中,通常是选择某些传统客家歌谣,变换歌词,保留原有的曲调㊁节奏和旋律,转换成革命歌谣㊂例如,一首表现一部分山区客家妇女粗犷㊁敢作敢当的客家情歌‘杀头好比风吹帽“,把歌词稍作变换,就成了一首革命山歌㊂这样的转换或改编做得自然,改编后的革命歌谣表达出人民群众的觉悟和革命意愿,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㊂也有一些新创作的歌谣反映了苏区民众的婚姻㊁爱情生活和新时尚新风俗,为客家山歌中的情歌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有一些反映新风尚的歌谣,与婚姻爱情的主题无关,却是苏区新的社会生活的写照㊂在这两个时期,客家歌谣的内容得到广泛的开拓,歌谣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这在客家歌谣的发展史上是空前的,所以谢重光先生会说太平天国歌谣和20世纪30年代赣闽粤边苏区革命歌谣是客家山歌之河中涌起的两朵最耀眼的浪花㊂五㊁总结诚然,在谢重光先生的客家歌谣研究中也存在些许不足,比如他并未发现不同地域的客家歌谣的独特之处,而是将客家歌谣混为一谈进行研究,这或许是研究角度上的缺失,但即便如此,谢重光先生对客家歌谣的研究仍是突破且超越的㊂谢重光从历史㊁文艺㊁民俗甚至音乐等多个角度,揭示客家歌谣的文化渊源,形成与发展以及歌谣在客家族群中的生活功能及艺术特色㊂具体说就是既关注客家歌谣本体的特点㊁内涵的现实倾向性㊁表现手法的独特个性等,又不是单纯地就某一学科进行审视,而是把歌谣置于客家人宽广的社会生活中,对客家歌谣在当地社会生活中以及在学术界的作用及文化地位进行认定,并尽其所能为歌谣正声㊂他突破了前人先贤的观点,不随大流,不媚俗套,而是认真审读和思考,提出客家歌谣根在客地的看法;对于客家歌谣研究,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地秉笔直书㊂他突破了既有文献资料的束缚,通过阅读大量的史料加以说明,极大增强了其观点论证力54第1期张蕊论谢重光的客家歌谣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彭文灵1,申忠明2(1.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2.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系,江西赣州341000)摘要:高师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和高校教育的创新改革,信息安全教育理应关注和探究.高师院校具有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培养、教材资料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学改革;信息安全;教育中图分类号:G 65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05)03-0062-04目前高等学校大力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之伴随的黑客攻击、病毒肆虐、计算机犯罪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它们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人们面临着信息安全方面的巨大挑战.这些问题已经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然而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学能够培养信息安全专业方向的大学生,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师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担负着主要培养未来的中学教师的重任,它的各种教育,虽兼具知识性和师范性的特点,但面对整个社会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信息安全教育理应值得高师院校的关注和探究.1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1.1信息系统安全教育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系统的设备安全、信息安全、内容安全和行为安全4个方面.从技术上讲,信息安全主要是研究如何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免受未授权的泄露、篡改和毁坏.这个定义明确了信息安全的三个侧面:数据的秘密性,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完整性[1].但从内容上讲,完整的信息安全措施应该主要包括法律措施、教育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等.其中决不能低估法律、教育、管理的作用,许多时候它们的作用大于技术.因此信息安全教育也应该主要由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和防范技术等三个方面构成.就教学内容而言,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大致可划分为下述三大模块[2]:(1)法律规范:介绍国外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2)伦理道德:阐述国内外有关网络的伦理道德.(3)防范技术:讲解常用网络防范技术,以及信息分级过滤软硬件产品的使用方法.因此,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是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分支,它也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德育课程,而是构筑在信息技术、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基础之上的全新课程体系,仅仅依靠技术、法制或教育的某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基于三者有机整合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1.2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1.2.1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的需要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提醒我们,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打击网络犯罪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目前,I n t e r n e t 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伴随着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对计算机系统的极大安全威胁.曾经泛滥的C I H 、W O R M 、尼姆达等病毒使许多计算机陷入瘫痪,贮存在计算机中的文件资料全部被删除甚至无法得到恢复;有的内部资料被非法共享;有的部门主页受到黑客的攻击,网页上的数据被更改;有些涉及国家秘密材料和内部资料被窃取等等,凡此种种类似的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可以说此起彼伏、接连不断.2005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第三期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J u n e .2005✷收稿日期:2005-03-09修回日期:2005-03-20基金项目:2004年江西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高师院校信息安全理论建构与教育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彭文灵(1969—),男,江西宁都人,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这些信息安全现象时常发生,一直在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其破坏性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严重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另外,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诱发了大量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据C C T V .c o m2005年02月19日《焦点方谈》栏目信息: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诱发了大量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就在当期栏目提到的一家黄色网站,网站点击量达4亿次,注册会员达到30万个,其中注册会员80%为未成年人,数据触目惊心.这些现象造成学校和家长处于一个矛盾之中,就是如果不让孩子上网,学习计算机的技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他们今后人生生活的一个技能,但是让他上网,有害信息这些东西就没有办法克服.家长们希望法律的相关部门能够制定一个相应的完整的法律,另外在技术上彻底把它杜绝.如何让孩子们远离淫秽色情网站和信息,让家长们放心,社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应当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就必须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使青少年了解并掌握如何避免不良信息的侵入和识别信息的安全性.即对于有害信息,要采取管理的办法,技术的办法,要过滤,要封堵这类的有害信息,能够让大家放心使用.1.2.2创新体系下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全民文化普及程度的提高,对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我们师范类院校办学的质量和方向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满足社会包括信息安全素质在内的需求,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标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师范类院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当务之急.面对全社会如此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这就需要高师院校警醒,重新审视自己的培养模式,培养的毕业生,不但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基础以及为教育终身奉献的理想,还应该具备强烈的信息安全等现代意识和素质.这样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才可能是真正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世纪人才,使大多数师范大学生到中学等学校任教以后,也能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相关意识和素质,培养出具有信息安全等现代意识的下一代人才.1.2.3提高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需要在信息安全学术界,通常有这样的说法:信息安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七分管理中包含着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内部防范策略.根据B I S S 公布的数据,造成信息安全事故的因素主要在于:57%由于疏忽,24%来自外部恶意攻击,18%因为电源故障,17%由于用户误操作,17%局域网故障,14%来自病毒……其中超过70%的信息安全事故,如果事先加强管理,都是可以得到避免的.微软内部系统的曾经被侵入就被证明是因为工作人员疏于防护.最近一个著名的黑客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说,在他所有的成功入侵中,90%是利用了组织内部人员的不经心和缺乏安全意识,可见当前网络安全防线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人,网络安全最可靠的保证也是人[3].在日常使用中,你机器上的安全隐患你了解多少?你的工作环境有无潜在的威胁?你的不良习惯有无潜在的威胁?……要避免入侵或信息泄密、增删等,这些都是大家必须知晓的问题.鉴于此,在高师院校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就非常重要和必要,使学生了解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以及了解信息安全的前沿问题,为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奠定安全意识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伦理观.2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问题和对策信息安全问题不是一时一刻的问题,而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长期存在的.以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高师教育就自身的发展考虑,也应该开展一定层次的信息安全教育.但在实施信息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培养、教材资料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2.1教学内容的定位信息安全措施主要包括法律措施、教育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等.所以完整的信息安全理论的内容很丰富,涉及物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法律道德安全等多方面.但笔者认为,根据高师院校的特点,目前信息安全内容教育突出的特点是要跳出信息安全的技术层面,把信息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大视野、大格局中去认识和定位较为合适.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青少年利用网络主要是信息获取、休闲娱乐以及对网络攻防好奇和模仿等网络行为,所以目前在高师院校中信息安全的教育,首先更多地应该强调信息安36第3期彭文灵,申忠明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全法律道德的教育;其次,考虑从面上介绍各种信息安全(包括内容安全和操作安全等)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技术.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包括数据加密、信息隐藏、身份认证、密钥管理、病毒防范、防火墙、入侵检测、物理隔离等,给出一个有关信息安全的整体轮廓.当然,广度与深度永远是一对矛盾,开设这样一门不需要具有很深深度的综合性教学内容或讲座,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定的信息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实用的信息安全防范技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能从管理的层面来完成一些安全防范工作,又能从技术的角度去解决一些实际的信息安全问题.2.2教学形式的选取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教学计划许可下可以增设两至三门选修或必修的课程为宜,其中包括一门安全管理性课程,一至两门安全技术类课程.而在目前师范性课程体系中,可能以一般的信息安全的教育为主,主要着重在于普及知识,因此可以在德育课程中渗透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就是在目前的政治思想课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相关内容和技能的介绍,如在《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章节.同时,高等学校的“两课”肩负着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可以融入信息安全道德修养的教学内容.基于高师院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尝试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两课”教学效果,使之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信息安全的教育中,众多的专业概念和技术开始接触总有不适应之感,因此可以开设系列信息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在教学或讲座中结合一些常见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案例来分析各种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威胁,以及辅以网络安全产品的介绍和部分攻防(以防为主)演示实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法律观念.另外,聘请相关专业教师以密码学、网络与通信安全、信息安全新技术及应用等专题介绍国内外发展状况和初步安全技术方法.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能够了解涉及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不安全的各种因素,同时基本了解和适当掌握网络安全的防范方法,以及具备简单的信息安全防范能力.2.3教材资料的编撰与师资情况相似,能满足高师院校信息安全教育特点相适应的教材也十分缺乏.从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安全内容和教学目的来看,高师院校的信息安全教学内容或教材既要有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还应有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而且其广度与深度必须适中.但目前市场上见不到这些符合要求的出版物,而现有的涉及信息安全的书籍则表现出如此特点:注重信息安全技术类的书和专业型的论著较多,如病毒防范、黑客攻防、密码学原理等.这些书籍中系列地系统介绍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书籍很少,从而适合高师院校的普及型教材就更少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结合高师院校的特点,组织信息安全专业教师或人才、两课教师以及相关法律课程等教师,与相关研究机构或相关I T 企业合作,编撰出具有高师院校特色的信息安全教育资料或教材(和实验教材)等,以满足教学的需要.2.4师资薄弱的解决要达到信息安全教育的目的,首先必须要有好的师资.众所周知,在一定时期内,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以及师资力量在高师院校中还是十分薄弱的,尤其是专业型或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更为匮乏.为了搞好信息安全教育,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主要从两方面考虑去解决师资的问题,一是选择一些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网络等)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教师,自学或送外培训、进修深造等,保证他们尽快胜任信息安全教育工作;二是设法吸引或聘请一些目前在信息安全领域一线工作的、能够胜任教学的专业人才,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最新的信息安全知识和较强的信息安全技能,开展相应的教学或讲座.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可以指导自身教师.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较快和有效地解决师资薄弱的问题.2.5教学实践的构成信息安全教育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必须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适当地让学生实践,可以更好地使他们掌握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环境.因此,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专业或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安全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应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对外连接因特网,内部设置几个相对独立的网络群,安装一些常见的信息安全系统和设备,46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根据普遍存在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现象,组成模拟信息安全实验环境.它不仅可供计算机专业的师生开展必要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而且也可为教师演示和有兴趣的师生提供信息安全教育实践基地,使它成为普及信息安全知识的阵地.同时,坚持“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建设好相关校园网站.组建一支由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的教师组成的网络教育队伍,开辟网上对话渠道,与大学生进行网上思想和技术的交流,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实践性于一体,不仅丰富网站内容,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帮助同学们远离各种有悖于信息安全的资源和行为,而且也能传播信息安全技术,从而使大家在思想和技术上共同筑造抵御不良网络信息传播和危及安全的有效屏障.“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这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名言.人是网络时代中信息安全环节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任何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都是人干的;同时任何信息安全的防范技术也都是人为的.因此要全面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当务之急,这也更应当成为高师院校肩负的又一重任.参考文献:[1]张焕国,黄传河,刘玉珍,等.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J ].高等理科教育,2004,(2):16~20.[2]林阳,祝智庭.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3,46(6):37~40.[3]赵春鸿,李湘南.网络信息安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4):8~11.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 S t r a t e g y of I n f o r L a t i o n S e c u r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i n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e P E N G W e n -l i n g 1,S H E NZ h o n g -m i n g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d u c a t i o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G a n n a n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e ;2.D e p a r t m e n t of M a t h e m a t i c s C o m p u t e r ,G a n n a n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e ,G a n z h o u 341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ef a c e o f t h e p o s t u r e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c u r i t y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r e f o r m i n t h e c o l l eg e s ,th e n e c e s s a r y a n d s t r a t e g y 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c u r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i n t h e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i s d i s c u s s e d i n t h i s p a pe r .K e y w o r d s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r ef o r mo f t e a c h i ng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c u r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56第3期彭文灵,申忠明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内化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路径

内化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路径

2008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No.5第五期Journal of Ga n na n Nor mal Un iv er si ty O c t.2008·教育理论与实践·内化: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路径簟黄友健8,黄加育“(赣南师范学院a.招生就业处;b.体育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体育专业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必须通过知识的积累和环境的作用,进而转化为能力的提高,最后内化为素质而实现。

通过动机激励、习惯强化、感染渗透、环境熏陶等手段使用,有助于把人文素质内化为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化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08)05-0109—03一、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没见过,即使听过也不知道创作的时代和风格,更不“人文精神”具有时代内涵和时代意蕴,其要旨了解作品的内容或主旋律。

体育专业学生对人文社就是把“人”视为终极关怀的目标,尊重人之为人的会科学知之甚少,致使其精神追求、人文素养、身心权利,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承认人追求幸福、自由健康处于很低的位置。

不知道如何做人,不懂得人的权利,承认人的理性,追求完善的道德和理想的人生价值的真谛,不知道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常常格,重视教化的作用,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和精神境表现出纪律松懈,集体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人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各际关系紧张,做事缺乏责任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种教育活动,使人类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所体现的动,品味低俗等。

由于人文素质的欠缺,致使一部分价值和精神内化为受教育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将人体育专业学生认知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较弱,处理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渗透、贯穿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问题过于简单,遇事不够冷静、理智、克制,容易冲在具体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现有相当动,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

论生死学与生死哲学

论生死学与生死哲学

收稿日期:2007-11-18作者简介:郑晓江(1957-),男,江西万载县人,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尤擅生死哲学的研究。

论生死学与生死哲学郑晓江(江西师范大学江右中心,江西南昌 330027)摘要:“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

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

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

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死学;生死哲学;理论分析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79(2008)0120031205On Science of Life and Death and Philosophy of Life and Death ZHE NG X iao 2jiang(Institute of Jiangy ou ,Jiangxi N 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7,China )Abstract :“Science of life and death ”was originated by Profess or Fuweixun in 1993.Fuweixun com 2binated “science of life and death ”which is fundamental in Chinese mental and natural theory and “thanatology ”whose object of objective reseach is the phenomena of death into “science of life and death ”.The research of “philos ophy of life and death ”should be launched energetically in order to make every one especially far from death gain enlightenment and elevat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iving of m odern people.This papper will analyze subject feature ,subject of research and elaborate the im 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realistic meaning ,beginning with the academic and s ocial background of “scince of life and death ”and philos ophy of life and death.K ey w ords :science of life and death ;philos ophy of life and death ;theoretical analysis生死学与生死哲学不过是近二十年左右出现的学科,还没有形成比较确定的学术界都认可的知识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内作者 23篇 , 7 国外作者论文为 6 1 6 5. 3 7 2. 5 1 上 海 4 湖 南 6 篇, 分别 为 日本 5篇 , 国 1篇. 内论 湖 北 韩 国 l 6 5 7 .3 17 .9 4 日本 5 文及香 港 和 台湾地 区 的论 文 按 第 一作 者 北 京 1 5 5 3 .8 1. 9 7 5 山 东 5 计算 , 以江西省论文数 量最多 为 7 O篇 , 台湾 1 4 5 0 .2 17 .9 6 安徽 5 占2 .8% , 50 其他地 区以广 东、 福建 、 上 海、 湖北、 北京等地 的论文较多 , 全国其他省市均有来稿 , 明作者 队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 说 并充分体现了该 刊立足本省 , 面向全国的办刊宗 旨, 同时亦说明该刊的辐射面较广 ( 见表 6 . )
表 1 20 — 00 赣 南师范学院学报》 08 21 年《 载文情况分析
载文量是衡量学术期刊吸收传递科学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 也是作为遴选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 之 载文量 的多少可以反映期刊信息量的大小 , 篇密度则是衡量论文论述深度 的一个重要指标 , 篇密度越 大, 刊物的信息量越大 , 但文章的篇幅会缩短 , 论述 的的深度相应会降低. 从表 1 可以看出 , 3年来《 赣南师范 学院学报》 载文量及篇密度较为稳定 , 分别 平均为 3 . 篇 ,.5 期 页码亦保持稳定 , 5 1 02 , 每期保持在 10页左 4 右, 在高校学报 中, 处于高于平均值的位置 引 表 明该刊信息容量丰富 , . 文章篇幅适 中, 论述较为充分 , 文章
表 9 0 8- 0 0年《 2 0 2 1 赣南师范学院 学报》 第一作者年龄分布 人( ) %
蝴67 9mm 一
4 出版 时滞 分析
论 文发表时滞是指论文的出版 日 期与所注收稿 日期( 若注有修 回 日 以最后一次修回 日期计 ) 期. 的时间 差. 出版时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情报价值大小 , 时差越小 , 报道新进展、 新成果 的速度就越快 , 由此 带来的论文价值的耗减就越小. 出版时滞不仅反映期刊传递信息的速度 , 而且影响到作者研究成果能否拥有 首发权 , 它是评价期刊质量和水平的又一项指标 . J据报道 , 科技文献发表延误 15— . , . 20年 其情报价值将 丧失 3 %_ . 3年 69篇标示有收稿 日 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 0 6对 J 2 期 发表时滞最长 5 1 , 0 最短 1 , d 2 平均 16 d 0. 2 ( 1 ) 明显短于我国高校学报的刊发时滞 10 l 表 0, d 8 d的报道. 同时可以看出, 3年平均出版时滞逐年缩短 ,
术研 究 的 先 进 性 和 新 颖 性 .
关键词 : 南师范学院 学报 ; 赣 栽文分析 ; 分析 ; 作者 引文分析 ; 出版时滞
中图分类号 : 3 3 1 G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83 ( 0 1 0 0 2 — 4 10 3 2 2 1 ) 3— 1 1 0
表 5 20 2 1 0 8— 00年校 内外作者分布 ( 以第一作者计算 )
第3 期
敖慧斌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0 8 2 1 ) 0 — 00年载文及引文分析 2
13 2
表 6 校外论文地域分布情况 ( 1 前 0位 ) 3 2 校外作者地 区分布 期 刊作者 的 . 排序 地 域 论文数 % 地域分布情况可以反映出该学科研究水 地域 论 文数 % 7 0 2.9 50 5. 2 0 江 西 1 江苏 1 4 平 的地 区差异 , 同时也可 反映 出期刊 的 7 1.6 3 2 3. 3 2 2 浙 江 9 学术影 响水平 . 刊 29篇校外论文 广东 3 J该 7
33 作者性别 从表 7 . 可知 , 该刊 3 年作者 ( 以第 作者计算) 总数为 60人 , 中男性作者 3 1 , 3 其 5人

福建
2 3
8 2 .4

河 南

2. 51
表7 08 21 年《 2 — 00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性别分布 0 》
占5 . 1 , 57 % 女性作者 29人 , 3 1 , 0 占3 .7% 仍然是 以男性 占主导地位 , 女性处于劣势. 34 作 者职称、 . 学历分布 从表 8可知 , 刊的作 该 者主要 以高级职称为主, 6O 占4 .3% , 其次为中级职 称, 他们是科研活动最多 , 创造力最强 的一个群体. 另外在职研究生的论文也逐年增多, 此作者群思维活跃 , 知识结构新 , 是科学研究 的后起之秀 , 同时从表 中出可看 出, 3年本科生论文有 7 人发表论文 , 表明该刊在扶 持和培养人才方面做 了积极的贡献.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创刊于 18 90年 , 以反映教学、 科研成果为主 , 并积极为教 、 科研服务 的综合性学术 理论刊物 , 为双月刊 , 中 12 4 5 其 、 、、 期为社会科学版, 、 期为 自然科学版. 36 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 哲 、 史、 经、 、 法 教育等方面有新 意、 有特点 的理论 文章 , 主要栏 目有《 心理 学研究 》 《 育理论与实践》 《 、教 、 客家研 究》 《 、 苏区史研究》 《 、艺术教育与研究》 《 、 教学改革研究》 自然科学版主要反映数、 化、 ; 理、 体育、 中学理科 教学研究的成果 , 主要栏 目有《 研究快报》 《 、 基础数学》 《 、 光子学与光子技术》 《 、 实验研究》 《 、 中学理科教学 研究》 《 、教材教学研究》 等.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R C E中国核心学术期 刊, 为 CS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 中国期 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 《 全文收录期 刊、 万方数据 一 数字化期刊群入 网期刊、 中国核心 《 期刊 ( 遴选 ) 数据库》 收录期刊. 并先后获得数届 “ 国优秀社科学报” “ 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江西省 全 、全 及“ 优 秀期刊 ‘ 秀栏 目奖 ’ . 优 等 为了解 近年来该刊的载文特点 ,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及 Ecl xe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刊 20 2 1 08— 00年共 1 8 期学报论文为统计源 , 对其载文量、 基金论文 、 稿源分布、 出版时滞、 作者及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 以从 中发现问题 和得到一些启示 , 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载文 分析 11 载文量 20 — 00年《 . 08 2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共出版 1 期 , 8 载文 6 2 , 2 1 3 篇 共 8个页码 , 5 平均每期 载 文3.篇, 5 1 载文篇密度为 0 2 , .5 信息密度为 4 0 见表 1 ., .
表 8 20 — 00 赣南师范 学院学报》 08 2 1 年《 第一作者职称分布 人( ) %
3 5 作 者年 龄 分布 .
表8 作者年龄结构中, 3 岁 一, 岁 一 以 O 4 0 作者群最多 , 分别 占3 .6 4 7 %及 2 . % , 9 2 这部分作者大都具有 高级职称及 中级职称 , 是各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经验丰富 , 故著作较多.
表 3 20 2 1 0 8— 00年《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 学版及 自然科 学版主要栏 目发文情况
2 合作度 分析
合作研究是一种优势互补的研究形势 , 从表 4 结果 可以看出,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3年独 著 22 , 6 篇 独著率 占社会科学版的6 .2 , 4 2 % 合著仅 10 , 4 篇 合著率仅为 3 .l ; 4 3 % 而自然科学版 22 2 篇中, 合 著 16篇, 0 合著率为 4 .4%, 77 明显高于社会科学版, 这符合 自然科学研究的特点需要 , 反映出 自 然科学的论 文学科交叉程度及学术研究 的力度. 但与高校学报( 然科学版) 自 的合著率相 比仍然偏低.



十 收稿 日期 :0 1—0 21 4—2 0
作者筒介 : 敖慧斌 ( 9 0 , , 1 一) 女 江西赣 州人 , 医学 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 7 赣南 主要从事编辑学方面的研究
121 0 1年
质 量有 保证 . 12 基金论 文 分析 .
基 金项 目论 文 数 量 的多 少 可在 一 定程 度 上 反 映期 刊 的学术 质 量 . 表 2看 出 , 赣 南 从 《
21 0 1年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a fGa n n N r lUnv ri o r lo n a oma iest n y
N 3 o.
第 三期
Jn .0 1 u e 2 1
《 南 师范 学 院学报 》 赣 2 0 2 0 8— 0 载 文 及 引 文 分 析 1 0年
表4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08 2 1 20 — 00年论文合著情 况分析( ) 篇
3 作 者分 析
3 1 校 内外作者分析 从表 5 . 分析可知 , 年来以第一作者计算该刊校内作者为 3 1 , 5 7 略高于 3 5 人 占5 . %, 校外作者 2 9 (4 3 7 人 4 . %) 说明该刊主要作者群为校 内作者 , , 但同时该刊开放办刊 , 促进学术交流, 还从外 面吸收相当数量及质量的外稿 以促进办刊质量及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表 2 08 20 年《 南师 范学院学报》 20 — 09 赣 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 ( ) 篇
( : 注 表格 中 1 篇论文有多项基金资助 , 以最高级别 的为准)
13 栏 目分析 《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的主要栏 目有客家研究 、 苏区史研究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艺术教育与研究、 教学改革研究 、 心理学研究 、 文学研究等 ; 然科学版的栏 目主要有基础数学 、 自 光子学与光 子 技术 、 教育 技术理 论 与实践 、 实验 教 学研究 、 材教学 研究 、 教 中学 理科 教学 研究 、 研究 快报 等 ( 表 3 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