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演变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必要性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路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路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路方案一、西线路方案的实施必要性1.解决北方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西线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长江水调到黄河流域的重要通道。

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且以西北地区为主的黄河流域面临水资源极度短缺和水质严重污染的问题,西线成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2.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苛刻,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这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水资源供应情况,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3.有利于促进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长江和黄河流域之间水资源的调剂和协调,改善流域水资源的配置状况,增加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国家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西线路方案的具体实施西线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一条线路,由于地势复杂、气候恶劣,建设工程难度大,需采取一系列的合理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1.建设输水通道西线的输水通道主要是指从长江沿线的水库中拦河蓄水,形成一个大型的调水池,然后通过输水通道将水输送到黄河流域。

输水通道需要经过大面积的山区和高原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所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加固和防渗措施,确保输水管道的安全和稳定。

2.建设输水泵站输水泵站是西线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输水泵站可以将长江水抽到调水池中,然后再输送到黄河流域。

由于西线输水距离远,所以需要建设多个输水泵站,以确保水资源的输送量和输送效率。

3.水资源调度西线输水量大,需有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地区的水资源需求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需平衡。

4.生态保护西线输水跨越了多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水源地,需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水资源的输送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5.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西线工程技术难度大,需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一些新型的水利工程技术和装备,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浩大,对我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其意义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意义,经济意义以及生态意义。

一、社会意义:1、解决北方缺水:中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黄淮海流域的人口、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35%,水资源量却仅占7.2%。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年调水量将达到448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水量。

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和黑龙江差不多。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当时规划区的人口4.38亿,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人口总和。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紧缺,而南方洪水频发。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能实现现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可以保证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又有效地缓解南方洪涝灾害。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调入水后从缺水变为水资源配置合理,也从因缺水而节水转变为水环境良好的节水,也有了更多水资源去进行防污。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调入水使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水流增大,保证了通航。

二、经济意义: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的工衣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让北方工农业急需用水缺水的问题得以缓解,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实施的重要战略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中线和东线两部分,而西线则是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就南水北调工程西线方案展开研究,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南水北调工程西线的背景中国地大物博,北方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水资源严重匮乏,尤其是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更加紧缺。

而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启动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加之西北干旱地区的持续干旱,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启动南水北调工程西线的规划和建设。

二、南水北调工程西线的重要性1. 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一直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南水北调工程西线的建设可以通过调水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有效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状况,推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西线连接了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不仅可以调解水资源,还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工程的建设,可以加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合作,推动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 保障生态环境南水北调工程西线可以有效保障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提高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4. 增强国家安全南水北调工程西线可以增强国家水资源安全。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水资源安全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西线的建设可以增加国家水资源的供给稳定性,提高国家水资源的安全性。

三、南水北调工程西线的建设方案1. 工程规划南水北调工程西线主要由引源工程和输水工程两个部分组成。

引源工程主要是通过引水渠将长江水引入西北地区的水库,而输水工程则是将长江水从水库输送到目标地区,以满足地区的用水需求。

2. 建设地点南水北调工程西线的建设地点主要包括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和甘肃省等地。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远景考虑从长江三 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量。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的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 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黄河上、中游的青海、甘肃、宁夏等省份的用水问题。不过到目前为止,南水北调 的西线工程具体方案仍未定稿。
回顾50年的历程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西线工程的认识不断 提高、思路不断调整。1978年以后的研究认为:西北地区缺水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与之相适应调水工程也应 从小到大,分期开发,逐步扩展。因此调水工程规模要控制在一个适当的限度内。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家计委 1987年确定的工作基本思路,就是在原来大范围、大工程规模、大调水量的总体布局框架下,缩小研究范围,提 出从距离黄河较近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200亿立方米左右的方案进一步勘查。工作中根据隧洞开凿技 术的发展和青藏高原寒冷缺氧、人烟稀少的特点,将输水线路从明渠为主转变为以隧洞为主,从着重研究抽水方 式转变为着重研究自流方式。
2001年5月,水利部组织专家审查规划报告时,同意工程分三期实施的方案。第一期调水40亿立方米,第二 期调水达到90亿立方米,第三期调水达到170亿立方米。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 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 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青、甘、宁、蒙、陕、晋等中国西部与北部地区,坝址 处海拔高程2900-4000米。引水干线是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长距离隧 洞输水采用自流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要性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要性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要性分析作者:徐倩王巧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8期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调水,经输水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调入黄河(西北地区),其工程规模宏大、建设难度大、效益显著等特点与国内外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相比可谓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将会为西部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目前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关键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要性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引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下简称西线工程)规划与2010年开工,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未开工。

相关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从生态,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争议十分激烈。

有专家指出,制约西线调水的关键问题十分严峻,西线工程不能行、不可行、不易行。

但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

他们认为,西线工程将会为受水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根本上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它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和黄河断流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各界的不同声音下,西线工程到底是否应该继续规划实施呢?本文将对西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提出调水新认识,并对其必要性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制约西线工程调水的关键问题(1)地理和气候条件恶劣西线工程位于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这是地球最年轻的还在不断隆升且每年发生着几十毫米至几毫米旋转位移的高原[1],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呈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灾害难以避让。

西线工程调水区处于青藏高原片状多年冻土向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的过渡地带,冻土分布十分复杂,这种不利的地质条件,将会给调水工程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调水线路穿越活断层的处理等。

此外,调水工程区海拔高程为3000-4500m,地面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仅相当于海平面的60% ~ 70%。

这里冬季严寒而漫长,区域内极端最低气温为-30~-40℃,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时间长达5-8个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新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新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新方案概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面临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下,为解决北京及周边地区缺水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新方案,以期为中国水资源调配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现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开展的一项重大工程。

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而西线工程则仍在建设中。

西线工程经过了多次方案调整,目前的设计是从长江干流水库抽水,经过中线工程调水,最终输送到北京及周边地区。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西线工程的设计方案已经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

1. 水质问题由于长江干流水库水质的严重污染,对于抽水后的水质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西线工程的水质处理方案尚未能满足需求,这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2. 输水能力不足随着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而目前的西线工程设计输水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未来需求。

3. 生态环境问题西线工程涉及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调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更加细致周到的生态保护措施。

以上问题表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现状已经不适应当前和未来的需求,需要进行新的方案设计和改进。

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新方案的设想1. 提高水质处理技术针对长江干流水库水质严重污染的问题,应当采用更加先进的水质处理技术,确保输送到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这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净化工艺、建设更多的净水设施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 提高输水能力针对目前输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管道直径、增加泵站数量、优化水源配置等方式来提高输水能力。

此外,可以考虑增加水源地,寻找新的补给水源,以平衡供需矛盾。

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加快论证及早开工的建议

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加快论证及早开工的建议

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加快论证及早开工的建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建设对于缓解北方地区严重水资源短缺、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早日开工,应加快论证工作,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论证应注重技术层面的可行性。

要对工程的设计方案、水源地的选择、输水设施的建设及维护等进行详细研究和论证,确保工程的技术可行性。

此外,还应结合地质、气候、水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论证还应重点考虑经济效益。

要对工程建设投资、运维成本、水源转化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工程的经济可行性。

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工程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等因素,分析工程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为工程的实施提供充分的经济保障。

此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很高,因此在论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要对工程实施可能导致的水资源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论证,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还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确保工程不会对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另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论证过程中还应加强社会影响评价。

要充分考虑工程实施可能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及时进行社会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

同时,还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工程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工程的社会可行性和公众接受度。

总体来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论证工作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在论证工作充分、严谨的基础上,才能使工程早日开工,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共同推动工程的实施。

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1. 引言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为解决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部分,旨在将长江水资源输送到黄河流域,进一步解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本文将介绍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的背景、目标、方案细节以及影响等方面内容。

2. 背景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限制。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计划,其中包括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3. 目标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引水工程将长江的水资源输送到黄河流域,以增加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供应。

具体目标包括: - 解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 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 保障城市供水,满足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

4. 方案细节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 长江水源调水:方案将通过修建输水渠道,将长江的水源引入黄河流域。

这涉及到跨越不同地区的输水工程设计和施工。

- 输水渠道建设:方案将建设一系列输水渠道,以确保水资源能够顺利流入黄河流域。

这包括修建长距离的输水渠道、隧道和水源调节设施等。

- 水质保障:方案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传输过程中水质的良好保持。

这包括水源净化、水质监测以及污染物处理等。

- 环境保护:方案将注重环境保护,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影响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的实施将对黄河流域和相关地区产生重要的影响: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方案的实施将增加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供应,缓解当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促进农业发展:方案将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 促进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增加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等相关行业。

抓紧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向黄河补充生态水

抓紧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向黄河补充生态水

抓紧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向黄河补充生态水
谈英武
【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卷),期】2005(003)001
【摘要】黄河源头区是黄河的"水塔","水塔"水量减少,生态趋于恶化.这涉及整个黄河水量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向黄河源头河段补充生态水,向西北地区供给生态水,象国内其他补充生态水工程一样,建议主要由中央财政拨款建设,并按市场经济机制,完全能够解决工程的运行维护费用.
【总页数】3页(P1-3)
【作者】谈英武
【作者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4
【相关文献】
1.从黄河演变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J], 王浩;栾清华;刘家宏
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研究迫在眉睫--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给省领导的建议 [J],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对甘孜州草地生态及畜牧业的影响和对策建议 [J], 杨文修;桑根;马建生;谢红旗
4.拯救黄河源生态环境——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的一点看法 [J], 童长江;吴青柏;张森琦
5.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J], 李永乐;佘小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要性以及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要性以及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要性以及方案(一)西线调水的必要性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河道内生态环境低限需水量210亿立方米,相应黄河可供国民经济耗用河川径流为370亿立方米,并按此水量分配到有关省、53%,承生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且日趋严重。

据预测黄河流域和相关地区,正常年份2030年缺水150亿立方米左右,枯水年份缺水则更为严重。

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蒙、陕、晋六省、自治区,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只要有水,发展工业和农林牧渔业的潜力很大。

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因此解决缺水问题必须开源节流。

在黄河流域大力发展节水具有一定的潜力,然而也是有限度的,根本出路在于借助外来水源。

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为黄河的16倍。

调引长江的部分水入黄河,以丰补歉,是解决黄河缺水的根本途径,也是西部开发,解决西北干旱缺水的重要举措,从改善资源配置来说,西线调水势在必行,而且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必需的战略任务。

(二)前期工作简要回顾早在115万1234本结束,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延续了若干年。

从现在北方缺水的情况看,当时对西部水资源的南丰北缺的宏观估计是正确的,开展南水北调的研究工作是有远见卓识的,当时提出的西部调水总体布局框架,从宏观上控制了调水的范围和供水的区域,为以后分期开发规划奠定了基础,当时大范围的调水研究初步了解了工程技术上的难度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进行工程方案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978年以后,黄委会又组织多次西线调水查勘,并对1958-1961年的西部调水方案和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①通过以往大量的工作,对西部调水已有一个宏观全面的认识,提出的总体布局框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调水自治州境内。

巴颜喀拉山是调水的长江水系河段与黄河相应河段的分水岭,引水坝址、输水线路和动力电站布置在巴颜喀拉山两侧。

巴颜喀拉山以北的黄河地势,从海拔高度3400米上升到海拔高度4600米,巴颜喀拉山以南的地势,雅砻江地势高,其右侧通天河地势低,其左侧大渡河地势更低,海拔为2900-4200米,山南长江水系河床高程低于山北相应黄河河床高程80~450米。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于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该工程的研究始于1952年,调水规模约为160~170亿m3,基本能解决黄河流域2050年左右的缺水问题,通过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方案总体布局、生态和社会影响分析等主要问题的研究,结合该工程建设难度巨大、涉及各方面关系复杂的特点,提出整个工程要分期建设,并建议将从大渡河和雅砻江支流自流调水40亿m3入黄河作为第一期工程.关键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管理水利规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它以其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着占全国耕地面积15%和总人口12%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调水.黄河的供水范围和供水人口,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近10多年来黄河下游及主要支流频繁断流,就是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突出表现.国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是导致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的重要原因.据初步分析,在现状用水条件下,若遇20世纪90年代的中等枯水年,黄河流域年均缺水量已达25~50亿m3.为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黄河流域人口将增加近3000万人,灌溉面积将增加133.3万hm2左右,工农业总产值将增加12万亿元,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届时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严重.即使在大力节水的条件下,通过供需平衡计算,预计黄河上中游地区在正常来水年份,到2010,2020,2030,2050年水平缺水量将分别达到40亿m3、80亿m3、110亿m3、160亿m3,若遇中等枯水年,缺水量还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60亿m3.与黄河临近的石羊河、黑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也十分尖锐,仅黑河流域目前就缺水4.1亿m3,大片土地荒漠化,其下游额济纳旗已成为沙尘暴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也需从黄河调水解决其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面向21世纪,为实现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必须尽快兴建从水量丰沛的长江上游于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下简称西线工程),该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基础设施,是一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是实现西北、华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战略举措[1].洪水威胁严重、水资源供需失衡、生态环境恶化是目前黄河治理开发面临的三大问题,“水少沙多,水沙时空分布不均”是造成这三大问题的自然原因.西线工程调水入黄河后,不仅可以逐步解决水少的问题,而且可以为充分利用上中游支流的当地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减少入黄泥沙,逐步解决沙多的问题;同时可以带动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对水沙的调蓄能力,逐步解决水沙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西线工程的建设对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最终解决黄河面临的三大问题,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西线工程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西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结的“四横三纵”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黄河贯穿东西的天然优势,通过黄河对水量重新配置,可协调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关系,达到我国水资源南北配置、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因此,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为促进黄河治理与开发,为实现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必须尽快兴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2 调水区工程概况调水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东起松潘草地,西至楚玛尔河口;南临川西高原,北抵阿尼玛卿山.在北纬31°30′~35°00′,东经94°50′~102°30′的范围内,面积近30万km2.调水河流水量丰沛,人烟稀少,与黄河上游相距较近,可调水范围较大.区内海拔在3000m以上,属于寒冷、缺氧地区.巴颜喀拉山是黄河和长江源头区的分水岭.其南侧长江流域的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的河床比北侧相应的黄河河床低80~550m.调水工程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该区及外围地带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较为发育,活断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震动破坏和错动破坏,也影响着调水工程的区域稳定性.本区处于可可西里-金沙江强地震带的外围,地震烈度主要为7度,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本区冻土发育,季节冻土主要表现为冻涨危害;多年冻土主要表现为融沉危害.冻土对深理长隧洞影响甚微,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可以通过防冻工程措施予以处理.自流引水需采用长隧洞穿越分水岭,隧洞埋深大,线路长,穿越不同的地质单元,且无法避开活断层的影响,高地温、高压涌水、高地应力及岩爆等地质问题均可能出现.加之工程为自流引水,还需修建高坝以抬高水位和调蓄径流,因此还存在产生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可能,水库岸坡变形也有可能对工程造成危害.3 可调水量分析在现有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调水河流产流汇流特性进行全面深入分析,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计算各引水枢纽的设计年径流量及代表系列的年月径流过程.为维持引水枢纽下游的生态和环境需水的要求,结合当地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且坝下10km范围内就有较多水量加入的实际情况,现阶段考虑坝址下泄流量不小于调水前最小月平均流量.经计算,通天河侧仿坝址下泄70m3/s,雅砻江阿达坝址下泄40m3/s,雅砻江和大渡河其它支流引水枢纽除克柯坝址下泄2m3/s 外,均下泄5m3/s.将引水枢纽处水量扣除枢纽上游各行业用水量、蒸发渗漏损失水量和坝下要求的下泄水量后,剩余的水量均作为坝址可供调水量.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引水水库进行长系列的调蓄计算,得出多年平均调水量,即可调水量.分析结果表明,通天河不同引水枢纽可调水量为75~80亿m3,雅砻江不同引水枢纽可调水量为45~50亿m3,雅砻江、大渡河5个引水枢纽可调水40亿m3,总可调水量为160~170亿m3,可调水量占引水枢纽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8%~71%. 4 工程总体布局调水有自流和抽水两种方式,它们各有优缺利弊.自流方式一次性投资大,但易于管理,运行费用低;抽水方式一次性投资小,但管理难度大,运行费用高.根据目前的认识,西线工程各种工程方案均采用自流方式.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排除后期工程再考虑进行抽水方式比选.通过对3条河引水河段上的20多座引水枢纽和工程区内30多条输水线路的分析比较,提出了西线工程自流方式的两种总体布局方案(见图1).第一种方案是从通天河上的同加引水枢纽引水75亿m3,经过158.3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雅砻江,再通过雅砻江上的仁青里引水枢纽抬高水位,连同雅砻江上的45亿m3水量(共计120亿m3水量),经过248.7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黄河支流章安曲入黄;另从雅砻江两条支流和大渡河3条支流上的5个引水枢纽引水40亿m3,经260.3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黄河支流贾曲入黄;3条河共引水160亿m3.第二种方案是从通天河侧仿引水枢纽引水80亿m3,经过204km的引水建筑物入雅砻江,再通过雅砻江上的阿达引水枢纽抬高水位,连同雅砻江上的50亿m3水量(共计130亿m3水量),经由304km的引水建筑物进入黄河支流贾曲入黄;雅砻江、大渡河5条支流引水40亿m3的布局与第一种方案相同;3条河共引水170亿m3.比较两种总体布局方案,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输水隧洞总长小,但是最大的缺点是大部分引水枢纽和输水隧洞都位于海拔4000m左右的高寒山区,施工条件极其艰苦,而且要穿过8度地震区,活动断裂也相对较为发育,勘测、施工、运行和管理都将遇到很大困难.同时输水线路较为分散,这也大大增加了勘测、设计的工作量.第二种方案虽然工程量规模较大,但大部分工程都位于海拔3500m左右的地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施工区相对适宜于人类活动.附近有玉树、甘孜、班玛、阿坝等县城作为后勤基地,这对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都较为有利.由于工程较为集中,在一期工程实施后,后期工程可充分利用一期工程的地质资料和施工经验,可以节省大量的勘测、设计费用.同时这一总体布局方案也能与远景后续水源(从澜沧江、怒江调水160~2000亿m3)的调水线路较好地衔接.经综合比较,第二种总体布局方案较好地体现了“下移、集中”的原则,整个工程建设能够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分步实施,因此推荐第二种总体布局方案,总调水170亿m3.图1 西线工程代表性方案示意图西线工程是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鉴于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调水河流地区与受水区的关系、工程建设的投资等因素,决定了工程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必须分期实施.本着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思路,推荐由雅砻江、大渡河上的5条支流引水40亿m3到黄河支流贾曲入黄的达曲―贾曲自流线路为第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分步见效.推荐由雅砻江干流引水50亿m3的阿达―贾曲自流线路为第二期工程.推荐侧仿―雅砻江—黄河自流线路调水80亿m3为第三期工程.第一期工程从大渡河的阿柯河、麻尔曲、杜柯河,雅砻江支流泥曲、达曲调水.由“五坝七洞一渠”串联而成,坝高63~123m,输水线路总长260.3km,其中隧洞长244.1km,明渠16.1km,渡槽0.12km.“五坝”即引水河流上的5座引水枢纽,沿该期工程引水源头到出水口方向,依次为达曲的阿安、泥曲的仁达、杜柯河的上杜柯、麻尔曲的亚尔堂、阿柯河上的克柯引水枢纽,水库坝高分别为115m,108m,104m,123m,63m,调水量分别为7亿m3、8亿m3、11.5亿m3、11.5亿m3、2亿m3.“七洞”即利用线路通过的支流,使隧洞自然分为7段,顺流而下,7段长度分别为13.6km,73km,33.2km,3km,55.4km,15.5km,50.4km,最长洞段穿越雅砻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长达73km.“一渠”即隧洞出口后进入黄河流域贾曲的16.1km的明渠.5 施工技术研究第一期工程的5座引水枢纽大坝坝高为63~123m,为当地材料坝,除由于高海拔、缺氧而要求采用特殊的施工机具,或常规施工机具机械效率降低外,属常规施工.西线工程施工的难点在于长隧洞施工.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已建成10km 以上的长隧洞不少于95条,瑞典建成80km长的输水隧洞;芬兰赫尔辛基供水隧洞长120km;秘鲁在海拔4000m的地区建成长95km的马赫斯输水隧洞;瑞士穿过阿尔卑斯山的交通隧洞长57km,是当今最长的单洞施工洞段.国内已建成引大入秦输水隧洞总长75km,正在建设的万家寨供水工程隧洞总长有200多km.根据已有的隧洞施工经验,一期工程的施工共安排15个工作面,采用掘进机同时掘进,设计最长施工洞段长为19.3km左右,平均开挖进尺按400m/月计,244.1km隧洞开挖时间为49个月.西线工程长隧洞最大埋深达1300m,施工中会遇到断层、涌水、高地温和岩爆等情况,如不采取预防措施,可能造成掘进机损坏、隧洞塌方、埋机等事故的发生.因此除选择合适的掘进机外,还要进行不良地质条件预报.在遇不良地质条件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处理.如遇断层带,需要进行超前支护和预固结处理;遇涌水时,除设置充足的备用水泵外,要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堵水、排水和排堵结合等方法处理;遇岩爆时,采用超前钻孔法、注水法、超前应力解除法等;遇高地温时,要采取综合降温措施.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并结合寒冷地区其它工程的施工经验,露天施工时间按每年8个月考虑,洞内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按全年施工考虑.在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的特殊施工条件合理考虑寒冷地区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以及施工机械效率的影响的前提下,拟定一期工程总工期为7a,其中施工准备期为4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为43个月.第二期工程除枢纽的施工难度要增加外,隧洞的施工难度与第一期工程相当;第三期工程有高坝大库和施工难度更大的超长隧洞施工,需要继续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6 供水范围及水量配置西线工程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基本满足黄河上中游六省(区)和邻近地区未来50年的用水需求,同时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在必要时相机向黄河下游供水,缓解下游断流等生态和环境问题.根据需水预测,供水以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用水.西线工程总调水170亿m3,估计于2050年前生效,届时黄河干流骨干水利枢纽已全部生效,对黄河水量和西线调水量有足够的调节能力,供水的配套工程业已建成或完善,黄河流域的缺水将主要表现为资源性缺水.根据研究,预计向龙羊峡―兰州河段、兰州―河口镇河段、河口镇―龙门河段、龙门―三门峡河段的两岸地区分别供水25亿m3、35亿m3、10亿m3、50亿m3;向黄河干流补水30亿m3;向流域外的黑河、石羊河等地补水20亿m3.第一期工程可增加调水量40亿m3,生效时间约为2020年.由于2020年水平缺水量达80亿m3,增加的供水量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因此优先供给生活、工业和生态需水.增供水量的配置以各河段缺水情况和供水工程情况为主要依据,向兰州―河口镇区间的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西北部地区供水20亿m3,并向龙门―三门峡河段的关中地区和汾涑河地区供水10亿m3,向黄河干流供水10亿m3.7 效益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1 效益分析西线工程将于2050年以前向黄河调水170亿m3,可基本满足黄河流域上中游及相邻内陆河广大地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需求,必要时还可相机向下游供水.受水区大都地处我国北方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在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和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频繁,环境污染就是突出的表现,有些地方已丧失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西线工程完成后,为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开辟新的水源,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为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规划提供水资源保障,有巨大的生态和环境效益.同时西线调水入黄河后,可保障受水区城市化进程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对调整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对保障粮食安全,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7.2 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分析3条河调水170亿m3,占所在河流河川径流量的5%~14%,占引水枢纽处河川径流量的48%~71%.为减少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计引水枢纽下泄流量不小于或接近调水前最小月平均流量.3条河调水地区河流纵横,水系发育,两岸支流汇入较多,年径流量沿程增加较快.雅砻江、通天河干流调水后的径流量,水量减少较大的仅为引水枢纽以下的邻近河段.在距离引水枢纽4~10km即开始有支流汇入,年径流量增加2~4亿m3,在距离引水枢纽14~50km河段,年径流量增加14~16亿m3.调水后,能维持河川径流量在自然生态可承受的变化范围内,枢纽下游河道水量的减少不会导致下游生态环境的恶化.调水后,会引起调水枢纽以下局部河段河道水位下降.由于这些河段两侧为陡峻的石质边坡,河谷为地下水径流最终汇集地带,因此调水后河道水位的下降不会改变地下水向河水补给的格局,不会引起引水枢纽近距离河段地下水位的明显变化.引水枢纽下游河段水量的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对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枢纽以下河道10~50km以内两岸人烟稀少,区间内无城镇点源污染的汇入,因此枢纽以下邻近河段水质级别不会因径流量的大幅度减少而受到明显的影响.经研究,远离枢纽河段的局部河段,在枯水期的水质有从Ⅰ类降到Ⅱ类,但大多数河段的水质没有变化.3条河引水枢纽下游10~50km以内河道径流明显减少,水深变浅,但水面宽度变化较小,水面面积无明显变化,因此蒸发量变化不显著,对枢纽下游临近地区的气温、湿度和内源水气变化的影响也不显著;由于水面较少引起地面气流糙率增大和水面吹程缩短不显著,即对风向和风速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可以预测,调水对引水枢纽下游临近地区的局地气候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加剧对下游干旱河谷的危害.而3条河上兴建的大型水库,库水面的蒸发水汽可被主导气流输送到数十千米的下风地区形成一定的降雨.因此调水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甚微,但对局部河段的水生生物有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修建滚水坝等)可以将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7.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3条河两岸居民点稀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干流引提水工程很少,工农业用水仅占各断面的0.9%~8.2%.调水后,3条河仍有足够的河川径流量满足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对有航运要求的河段水深和水量的分析表明,对航运也基本上没有影响.对有漂木要求的河段有局部影响,按禁伐前的运量分析,通天河调水80亿m3,仅对石鼓河段在枯水期漂木有所影响;雅砻江调水65亿m3,仅对沙堆至雅江河段在枯水期漂木有所影响;大渡河调水25亿m3,对下游漂木没有影响.由于从3条河上游调水,对已建成的长江干、支流梯级电站将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同时也增加了黄河干流梯级电站的发电量,而且后者大于前者.至于对长江干、支流规划梯级电站的影响,应该在相应规划中予以统筹考虑.对三江源头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通天河调水工程施工期,需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综上所述,西线工程建成后,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对调水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仅产生某些局部的不利影响,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这些局部不利影响可以得到缓解.西线工程的修建不存在制约工程兴建的重大生态和环境因素.8 结语西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四横三纵”总体格局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基础设施之一,应尽快创造条件开工建设.研究分析表明,总调水规模170亿m3水量的总体布局是有保证的,不存在重大的生态和环境制约因素.由于西线工程位于青藏高原,寒冷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非常困难,需分步实施.本着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兴建调水工程的思路,推荐调水40亿m3的达曲―贾曲自流线路为第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所处位置的海拔高程相对较低,施工条件和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并且不影响观规划的二、三期工程与其它方案的进一步比选.参考文献:[1]魏昌林,郭学恩,陈雪英.中国南水北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论证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论证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论证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南水北调工程成为解决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于2002年开始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于2014年全面通水。

然而,我国西部地区依然面临严重的水资源不足问题。

本文将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进行论证,以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 背景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干旱地区。

西部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挑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已经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取得了巨大效益,为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供应。

然而,西部地区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必要的。

3. 工程方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包括两个主要的水源地和输水通道,分别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和金沙江上游。

它们将通过调水隧洞和输水管道将水源地的水资源输送到西部地区。

3.1 雅鲁藏布江上游水源地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最大的横断山地径流河流,水量丰富。

位于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该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水量大,适合用作西部地区的水源。

通过调水隧洞和输水管道,可以将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输送到西部地区,解决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2 金沙江上游水源地金沙江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水源地之一,也是一个水量较大的江河。

位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的金沙江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另一个重要的水源地。

该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水量大,适合用作西部地区的水源。

通过调水隧洞和输水管道,可以将金沙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输送到西部地区,解决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4. 方案论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的论证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考虑。

4.1 经济论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解决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西部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的发展需求。

水是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短缺将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方案一、项目概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之一,目的是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东、中、西线项目将华南、长江中下游、长江上游的丰富水资源调运至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及西部地区,缓解旱涝灾害,减轻水资源供给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三大通水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调水解渴、生态保护和产业引领。

该工程总水量规划为每年52亿立方米,服务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等重点区域。

二、建设必要性中国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国家之一,特别是北方地区。

旱灾、水资源短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与运行具有十分迫切的必要性。

1.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有效改善当地水资源供给状况,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

2. 维护生态环境。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引入南方水源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物种。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西北地区提供了大量清洁水资源,有利于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建设过程与建设规模1. 建设过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包括取水系统和输水系统两大部分。

取水系统主要是指从长江干流、洞庭湖等地取水,输水系统是指将取水后的水资源通过新建的管道运输至西北地区。

目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经完成长江干流口泵站、南干渠一期工程建设,正式通水,并且进行了多次供水。

下一步将逐步完善输水系统,持续向西北地区输送水资源。

2. 建设规模根据国家规划,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规划水量为每年52亿立方米,其中取水系统总规模为40亿立方米/年,输水系统总规模为36亿立方米/年。

取水系统包括长江干流口泵站取水、中线取水和重庆市南川区取水,输水系统包括新建泵站和管道等输水设施。

四、项目进展与取得成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果和社会效益。

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工程可行性战略分析

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工程可行性战略分析

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工程可行性战略分析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工程可行性战略分析一、大西线调水总体设想大西北有着广袤的沙漠荒漠,因为缺水,这些土地很难开发利用,向大西北调水是全面开发大西北的前提。

大西线调水只是面向大西北的,所调之水全部进入大西北。

大西北的沙漠、沙漠化和风沙化土地面积约23亿亩,开发大西北,目标应该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哈罗盆地、河西地区、陕甘宁地区、鄂尔多斯高原等地区,面积约有20亿亩。

如果平均每亩供水250立方米,共计需要5000亿立方米。

大西南可自流调往大西北的水约有3000亿立方米,尚欠的2000亿立方米的水,可由调水而产生的降雨获得。

(一)大西线调水运河方案设计原则原则一:调水优先满足塔里木盆地,加强调水正反馈由于向大西北调入的水不够大西北所需,欠缺的部分寄希望于由调水而产生的降雨,设法获得最多的降雨,是设计大西线调水的主要着眼点。

我国大西北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全年都稳定地刮西风。

塔里木盆地正处于大西北北纬37°~42°这一条形地带的龙头位置,从塔里木盆地蒸腾上天的水汽,会在塔里木盆地下风地区产生多次的降雨过程。

另外,全面绿化塔里木盆地,可大为减少塔里木盆地的热上升气流,可使经过塔里木盆地上空的水汽有相当的部分成雨降下来。

塔里木盆地的龙头位置决定了它在增加水量方面的关键作用,为了使这种作用达到最佳,必须向塔里木盆地充分的供水。

如果能较好的实现降雨—蒸腾—降雨这样的正反馈,大西北的缺水问题就可以获得彻底的解决。

原则二:大西线调水全部进入大西北,不进入黄河中下游。

黄河中游两岸吃光喝尽黄河的水,也就够了。

黄河下游黄淮海平原缺水问题,可以通过大中线调水解决。

大中线从长江三峡水库取水,有充足的水可调,并且调水代价不高,水价相对便宜。

完全不需要用昂贵的大西线的水。

如果把大西线并不富裕的水用于黄淮海平原,就会影响大西北的水分正反馈过程,如果大西北的水分正反馈过程建立不起来或者正反馈过程微弱,大西北的缺水问题就无法全面解决,大西北就很难全面开发。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最优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最优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最优方案西线主要任务是将长江干流上游的水资源调剂至黄淮海平原地区和山西省,解决这一地区的淡水资源问题。

西线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黄淮海平原地区和山西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西线工程的有效建设与管理对于中国水资源的管理与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找到西线工程的最优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需要对西线工程进行区域规划和水资源调配方面的技术论证,以确保输水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次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以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

另外,还需要考虑工程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最后,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以确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在实施西线工程最优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方案西线工程的输水技术方案是工程建设的核心。

需要充分考虑输水通道的选址和设计、输水方式和输水设施的建设等方面。

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方案比较,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方案。

由于西线工程需跨越长江和黄河等多条大河,因此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二、经济效益西线工程的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效益。

对于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需要进行充分的成本效益分析,确保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另外还需要考虑工程对于当地经济的促进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生态环境在实施西线工程最优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需要通过科学的环境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确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需要采取有效的水资源节约措施,减少对当地水资源的使用,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四、社会影响在实施西线工程最优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需要通过充分的社会影响评估和社会参与方案,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当地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尽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关于尽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关于尽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
提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发展》
【年(卷),期】2024()1
【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水资源格局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是国家水网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确保黄河长治久安、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度,尽快推进西线工程建设十分必要,效益巨大,影响可控,技术可行。

一是解决黄河流域缺水问题,迫切需要建设西线工程。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

黄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8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的23%,亩均不足全国的15%。

【总页数】1页(P17-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
【相关文献】
1.习近平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2.习近平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3.习近平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
形势新任务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促进西北及黄河上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认识与评价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认识与评价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认识与评价- 工程设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λ于青藏高原的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甚或澜沧江和怒江向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调水。

这一调水工程具有规模宏大、技术复杂、效益显著的特点。

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跨流域调水,是实现水资源在一个国家或一个特定区域内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了这一手段。

截止到20世末,世界上先后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跨流域调水工程。

目前,美国已建成跨流域调水工程十多项,如联邦中央河谷工程、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向洛杉矶供水的科罗拉多河水道工程、科罗拉多河——大汤普森工程、向纽约州供水的特拉华调水工程和中央亚利桑那工程等。

这些调水工程的年调水总量为200多亿立方米。

其中,最大的调水工程为1937年兴建的联邦中央河谷工程,该工程年调水量134亿立方米,引水线·长986公里;澳大利亚为解决墨累河及其支流马兰比吉河的干旱缺水问题,开发利用雪山河水资源,1949年开始兴建雪山调水工程。

该工程共建大小水库16座,总库容85亿立方米,输水隧洞145公里,明渠80公里,年调水量23.7亿立方米;被誉为以色列中南部用水命脉和生命线的国家输水工程,或叫北水南调工程,1964年建成投入使用,输水管线长300公里,输配水系统年供水量为12亿立方米;巴基斯坦1960年开始实施的西水东调工程,从印度河的西三河调水到东三河,年调水量160亿立方米,引水线·长622公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水平与规模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到目前为止,我国兴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均为中小规模。

如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碧入连工程、引大入秦工程、东深供水工程、江水北调工程等。

其中,调水规模最大的工程为江苏的江水北调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41亿立方米,输水渠长400公里;其次为引滦入津工程,年调水量19.5亿立方米,输水渠长286公里;其余的调水工程,年调水量均在10亿立方米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亿元。
泥 沙是 黄河 的 首要 隐患 ,沙患 不 除 ,黄 河 问题 就 得不 到根 治 ,唯有 解 决黄河 输沙 问题 , 才 能确 保黄 河长 治久 安 。我 国的 降水分布 格 局 是 由大 洋 季 风 运 动 和 地 势 基 本 条 件 共 同决 定 的,降雨 带 随着气 候波 动在 纬 向上 发生 小 范 围 的上 下 偏移 是可 能 的 ,但 “ 南方 水 多 、北方 水 少 ”这 一大 的空 间格局 不会 发 生逆 转 。这 就 意 味着 ,未来 几 百年甚 至上 千年 , 自然 条件 下 , 黄 土 高 原 的地 貌 和 流 域 水 资 源 量 都 不 会 得 到 根本 性 改变 , 黄河 水沙 关 系也 不会 发生 根本 性 变化 。黄河 水沙 关 系不变 ,就意 味着 黄河 “ 决 口、改道 、再 决 口、再 改道 ”的规律 客观 存在 。 黄 河现 行河 道基 本是 1 8 5 5年黄 河 在河 南兰 考 决 口后 自然 改道 而成 , 距今 已有近 1 6 0 年之久, 已经大 大突 破 了百年 历 史周 期 ,突破 的背 后 , 暗含危 急 的情势 。 预 计 到本 世纪 3 0年 代 ,小 浪底 水库 淤沙 库 容用 尽 , 大 量 的泥 沙 将 恢 复排 泄 到 下 游 河 道, 黄 河现 有水 利工 程 的调水 调 沙水 量不 足 以 将这 些新 增 的泥沙 输送 到渤 海 。南水 北 调 中、 东线 工程 尽管 已经 运用 ,但 水量 成本 极 高 ,不 可 能直接 排入 黄河 作 为输沙 用水 ;由于黄 河 下 游的 “ 地上 河 ”特征 ,其受 水 区退水 范 围与河 道分 离 ,退水 也不 可 能当作 输沙 用水 。如 果 没 有新 的输 沙动 力 ,在现 有水 沙情 势 下 ,下 游河 床将 不 断抬 高 ,历 史 规律 的再 现将 不可 避免 , 决 口改道 一 旦发 生 ,将 是黄 淮海 区 域 、甚 至 整 个 中华 民族 的 巨大 灾难 。 南 水 北 调 西 线 工 程 布 设 在 我 国最 高 一 级 台阶青藏 高 原 的东南 部 , 调 水入 黄 河源 头河 段 海拔 超过 3 0 0 0 m,一 期 、二期合 并后 的设计 调
史。
1黄河 演 变 的历史 规律 黄河 水 少沙 多 , 以多年 平均 约 5 3 5亿 m 的年 径流 量 却输 送 了高 达 1 6亿 t的沙量 ,水 沙关 系 极不 协调 。 黄 河 中游流 经 水土 流 失严重 的黄 土 高原 ,每 遇暴 雨 大量泥 沙 汇入 ,使 得下 游河 道 不 断淤积 、 河 床 不断抬 高而形 成地 上悬 河 ,一 旦遭 遇大 洪水 极 易决 口改道 。 自有 史记 载的 2 5 4 0多年 来 ,黄河 决 口泛 滥达 1 5 9 3次 , 较大 的改道 有 2 6次 ,有 “ 三 年 两决 口,百年 改道 ”之 说 。整 个 黄河 在演 变 的历 史过 程 中 形成 了 “ 决 口、改道 、再 决 口、再 改道 ”的基 本规 律 。另外 ,黄 河 流域 还是 干 旱易 发 区 ,史 上 的 崇祯 大 旱使 得 “ 赤地 千 里 、饿 殍 遍野 ” , 给两 岸 人 民带来 了深 重 苦难 。 新 中 国成立 以来 , 黄 河 的各 种水 问题 历来 受到 国家领 导人 的高度 重视 。 1 9 4 9年 正 当开 国 大典 之 时 , 4 O万抗 洪 大军 在黄 河 大堤 上迎 战洪 水, 治理黄 河 的序 幕就 此 拉开 。 在 党 的领 导 下 , 经过 几 十年 的 艰苦 努力 ,通 过修 建水 库 、巩 固 下游 险 工 、开辟 滞 洪 区,建 设 了一 批黄 灌 区 , 建成 了有 效 的 防洪 工程 体系 , 加 上沿 河 军 民的 严密 防 守 ,战胜 了历 年 的伏 秋大 汛 ,彻底 改变 了黄 河历 史 上频 繁 决 口泛滥 的局 面 ,换取 了黄 河 半个 多世 纪 的岁 岁安 澜 ,也保 障 了黄河 两岸 的工 农 业发 展 。 2黄河 流 域 的经济 发 展历 程 黄 河 流 域 自古 以 来 就 是 我 国农 业 经 济 开 发和 人 口聚集 区 , 全国 1 5 %的耕 地和 1 2 %的人 口都 在 该流域 , 沿 岸 大 中型城 市超 过 5 0多个 。 在 防洪 工程 的保 障下 ,改革 开放 以来 ,黄 河两 岸经 济 飞速 发展 , 特 别 是在西 部 大开 发 的政策 鼓励 下 ,黄 河 上 中游 6省 ( 区 )G DP增 速 位居 全 国前茅 。 据 ( ( 2 0 1 3年 国 民经 济和 社会 发 展统 计公 报 》数 据 :2 0 1 3年 ,仅 陕西 省 的天 然 气产 量就 占全 国的近 1 / 3 ;而 上 中游 6省 ( 区 )的 原煤 产量 、原油产 量 以及 发 电量 占全 国 的 比例 分别 高达 7 / 1 0 、1 / 4和 1 / 5 。经 过 多年 建设 ,该 区域 已经 成 为我 国重 要 的 能源 基 地 ,并形 成 了 以包 头 、太原 等城 市 为 中心 的钢铁 生产 基 地和

铝 生 产基 地 。
3黄河 演变 带来 的新 挑战 首先 ,黄 河水 沙空 间分 布更 趋不 合理 ,泥 沙 问题没 有得 到根 本解 决 ,下游 防洪 形势 依然 严峻 。黄河 尽 管是 我 国第二 长河 ,但 其水 资源 量非 常有 限 , 河川 径流 量仅 占全 国总 量 的 2 %。 在 1 9 7 2至 1 9 9 9年 期 间 ,黄 河 出现 断流 ,且每 年几 乎平 均一 次 。尽管 通过 封 山育林 、退 耕还 林 等 一 系 列 水 土保 持 手段 以及 水 库 拦 沙 等 工 程手 段 ,年入 河泥 沙量 大幅 减少 ,但 由于 入河 水量 减速 更剧 , 使得 水 少沙 多 的局面 并未 得到 根本 改变 , 甚至有 所 加重 。 现 在通 过调 水 调沙 , 大大 缓解 了河 床 的淤积 , 但黄 河 下游 干涸 偶有 发生 ,断 流威 胁仍 然存 在 ,泥 沙 问题 并未 得到 根本 解 决 。 其次, 水 质污 染 治理和 生态 恢复 是黄 河可 持续 发 展 的又一难 题 。 黄河 4 0 %干流 水 质 曾一 度变 成 劣 V类 , 水 污 染 已经 成 为泥 沙之 后制 约 黄 河健 康发 展 的最大 因素 。 入 河水 量锐 减和 水 体 污 染 使 得 黄 河 上 游 河 源 区 草 地 和 湿 地 严 重 退 化 ,沿河 不少 湿地 甚至 出现 逆 向演 替现象 , 黄 河水 系 的鱼类 组成 也发 生 了很 大变化 。 再 次 ,黄 河 水资源 短 缺加 剧 ,干旱 风 险不 断提高 ,严 重制 约 了流域 经济 发展 ,危 及 国家 能源和 粮食 安全 。 2 0 1 4年 入 夏 以来 , 黄 河流 域 有 晋 、 陕、蒙 、 宁、豫 、鲁 6省 ( 区 )受 灾 , 且陕、 豫 两地 受 灾最 重 。 据 统计 , 上述 6省 ( 区) 共计 5 0个 市 、2 4 2个 县 、近 2 8 0 0万人 受灾 , 近3 2 0万人 因旱 需 要生 活救 助 ,其 中,因 旱饮 水 困难 达 2 收近 4 0万 h a ;直接 经济 损 失高 达 1 3 5 . 7
水 量超过 8 0亿 m 。工 程 的第一 大优 点 是充 分 利用 了地 形优 势 ,使得 长江 水进 入黄 河 后 可 以 自流 ,并与黄 河 河道 水沙 自然 融合 ;第 二大 优
保 障 黄河健 康 发展 有 序建设 西 线工 程 随着老 百姓 经 济生 活 的殷 实 , 对 生态 环境 的诉 求 不 断提 高 ,人 们 在 满 足 物 质 生 活 的 同 时 ,更期 待一 片蓝 天 、一块 绿地 和 一池净 水 , 健康 河流 和生 态河 流 的理念 不 断深 入人 心 。 党 的“ 十八 大 ”更是把 构 建 山清 水 秀 的美好 家 园 作为 国家 重大 战 略规划 写 进 了报 告 中 。未来 , 构建和 保 障河 流健 康 ,将是 我 国所有 江河 湖 泊 治理 的根 本 目标和 终 极 目标 。然 而 ,上述 三 大 挑 战却严 重 阻碍 了黄 河 的可持 续发 展 。 要 想 构 建健 康黄 河 、和 谐流 域 ,必 须站 位高 远 ,进行 系 列 长远考 虑 。南水 北调 西线 工程 正是 几代 水利 人 反复 调研 论证 的心 血和 精华 , 是 既能 增 加黄 河 输沙 动力 、根 治黄 河泥沙 问题 、恢 复 沿
从 黄 河 演 变 论 南水 北 调西 线 工 程 建 设 必要 性
王浩 ,栾清华 ,刘家宏
黄 河 因其 两 岸 悠 久 灿 烂 的文 化 被 华 夏 儿 女尊 称 为 “ 母亲河 ” ,但 她又 是 一 条饱 经 忧 患 的河 流 ,上 游干 旱 、下游 水 患 ,给沿 岸人 民带 来 了无尽 苦难 。新 中 国成 立 不久 ,黄 委就 研 究 了长 江上 游 引水 济黄 的路线 。随着 水库 、堤 防 等各 种水 利 工程 设 施 的逐步 完 善 ,黄河 水 患基 本得 以遏 制 , 但位 于 上 中游 区域 的 水资源 短 缺 问题 并没 有 得到 根 本解 决 ,黄河 流域 的可持 续 发展 仍是 一 大难 题 ,亟 须外 调 增水进 行 破解 。 本 文 从剖 析 黄河 演变 的历史 过程 入 手 , 着 眼 于 黄河 健康 发 展 的长远 战 略 ,论证 了南 水 北调 西 线工 程建 设 的 必要 性和 紧迫 性 。 南水 北 调西 线 工程 简述 黄河 和 南水 北 调有 着密 不 可分 的关 系 ,早 在 1 9 5 2年 ,黄 委在 进行 黄 河源 查勘 时,为 解 决黄 河流 域 水 资源 不足 的 问题 ,就展 开 了通 天 河色 吾 曲至 黄河 多 曲的引水 线 路研 究 , 这 是 南 水 北 调 的首 次 科 学调 研 , 也 是 西 线 工 程 的雏 形 。随着 科 学技 术 的进 步 、实 地踏 勘 的深 入 、 历代 水利 学 者 的刻 苦钻 研 ,设计 形成 了西线 工 程 的最 终方 案 ,即 :在 长 江上 游通 天 河 、支 流 雅砻 江和 大 渡河 上游 筑 坝建 库 ,开 凿穿 过长 江 与黄 河 的分 水岭 巴颜 喀 拉 山的输 水 隧洞 , 调 长 江水 入黄 河 上游 。 工程 前期 年 设计 引水 量 为 8 0 亿 m ,主 要解 决 青海 、甘 肃 、宁夏 、内蒙 古 、 陕西 和 山西 6省 ( 区 )的黄 河流 域 中上游 和 关 中平 原 的缺 水 问题 ,也 可 向黄河 下游 补 水 。南 水 北 调 西 线 工 程 是 服 务 于 黄 河 流 域 的 战 略 性 工程 ,因此 ,剖 析黄 河 的演变 历 史和 诊 断流 域 未来 发展 瓶 颈 是论证 工 程 的首 要科 学前 提 。 黄河 演 变 的历 史过 程 从地 质 史演 变 考证 , 黄 河属 于较 为年 轻 的 河流 ,距 今 约 l 0万至 1万年 问的 晚更 新世 , 才 逐 步演 变 成为 大 河 。然 而 ,自从有 了文 字 记 载, 就 有 了黄 河 的水 沙灾 害记 录 , 黄 河也 以“ 善 淤 、善 决 、善 徙 ”而著 称 。一 条滚 滚 浊河 同时 又养 育 了两 岸 的华 夏子 孙 , 滋 润 了博大精 深 的 中华 文 明 。可 以说 ,黄河 的演 变 史就 是 一部 黄 河决 口改道 史 ,也是 一部 民族 自强不 息 的奋 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