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三国现代教育立法之比较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邻国,它国民整体的受教育情况和国民素质对比中国相对要好。
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也被认为是数一数二的高学历社会,而且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比较相似的。
中国的教育发展一直处于改革当中,吸收各个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总结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本文将以我国和日本教育制度为对比,分析其差异。
一、日本的教育制度1.教育情况的历史发展纵观日本历史,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分为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可以大致的区分为:明治维新之前的古代中世纪教育和之后的近现代教育。
首先是大化革新。
那时的日本开始学习儒家思想,大量吸收来自中国的儒学文化,模仿中国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模式及制度。
日本文字的书写形式也是在那个时期所模仿的中国汉字而得来。
其次是江户时期,这个时候是日本在战乱之后最长的一段和平年代,社会平稳恢复是离不开当时的教育制度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这一阶段的普及教育为日本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进入了近现代教育。
开始了改革学校制度,制定了《学制》。
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所迫并没有完全的贯彻落实。
后来废除了《学制》,颁布了《教育令》,主要从教育的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动,提出了对国民教育的最低要求,保证了整体的国民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除了对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改革。
这次的改革奠定了现如今的日本教育体系,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二次全面的教育改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当代日本教育制度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是由二战后根据国家宪法所草拟的《教育基本法》所决定的。
义务教育中规定的学制由原来的6年延长到9年,确立了六三三四制,分别是初等教育六年、中等教育六年和高等教育四年。
在初等教育之前有学前教育,也就是幼稚园,不算学龄,一般是6岁之前的孩子。
中美日三国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中美日三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的比较探究引言:科学教育在初级教育学校阶段起到了分外重要的作用,对培育同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而教科书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承载着科学知识的传承和进修的主要内容。
由于地理和文化差异的存在,世界各国的教科书在科学教育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旨在比较探究中美日三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探讨它们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特点。
一、教育理念比较1.中国教育理念:强调德智体全面进步中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在教育理念上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同砚德智体的全面进步。
科学教育被视为培育同砚科学素养、培育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2.美国教育理念:关注亲身实践和启发式进修美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重视通过亲身实践和启发式进修激发同砚的好奇心,并鼓舞他们的探究精神。
重视进修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培育同砚的自主进修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日本教育理念:培育同砚独立沉思和团队合作能力日本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重视培育同砚的独立沉思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谈论和试验操作的形式,鼓舞同砚乐观沉思和合作,培育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学科知识比较1.科学内容选取中美日三国的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在科学内容上都遵循了国家课程标准。
然而,由于各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教科书中的科学内容略有不同。
例如,中国教科书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着重培育同砚的基本科学方法和基本观点;美国教科书则更加重视现代科学知识,关注科学探究的最新进展和重大发现;而日本教科书重视培育同砚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加关注科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2.教学方法的差异中美日三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教科书倾向于传授知识,重视讲解和练习;美国教科书更加重视同砚的自主进修和合作进修,鼓舞同砚进行实践和探究;而日本教科书则更加重视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通过试验和实物的操作让同砚感知科学现象。
比较教育 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朱利安:法国教育家,1817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他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以问卷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此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等。
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
他将比较教育定位于实证性科学。
2、康德尔: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
代表作:1933年《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开始跻身于大学的学术探索领域。
基本主张是“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3、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
4、区域研究: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
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5、整体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既包括学前教育的制度、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教育现状,又追溯历史根源,展望发展前景。
6、局部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如对日本幼儿园教学大纲的研究。
7、问题研究:对两个或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
按比较内容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8、专题比较: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
如中、日、美三国幼儿教育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一半从专题研究开始。
9、总体比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判明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政治;探索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
1. 《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
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教育方针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教育方针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教育方针,这些方针的制定往往受到各地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国际上几个典型国家的教育方针进行比较和借鉴,探讨如何提高我国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美国的教育方针美国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美国的教育注重灵活性和多样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
这种教育方针的优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芬兰的教育方针芬兰的教育方针以公平和个性化为核心。
他们提倡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除了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芬兰的教育也强调学生的社会和情感发展。
在芬兰,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较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种教育方针的优点在于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日本的教育方针日本的教育方针以纪律和团队合作为特点。
日本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
他们培养学生守时、守纪律的意识,推崇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日本的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教育方针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纪律和责任感,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我国教育方针的借鉴与改进在比较了以上几个国家的教育方针后,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创新教育理念,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我们可以从芬兰的公平教育方针中学习,提倡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此外,我们也可以借鉴日本的纪律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除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我们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和执行教育方针。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中日两国作为东亚的两个邻国,其教育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和不同。
随着两国的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加强,了解中日两国的教育制度对于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往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将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两国的教育之比较。
1.教育制度比较中日两国的教育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中日两国的学制方面,中国的学制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而日本的学制则是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
另外,中国的义务教育是从小学开始到九年级为止,而日本的义务教育是从小学到中学三年级结束。
此外,中日两国的学校制度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教育体制为官方和私立的并存。
而在日本,主要是由国家和自治体共同负责。
在教学理念方面,中日两国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而日本的教育注重塑造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性格。
中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理论和书本知识,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和生活技能。
此外,日本的教育中强调的自由和发散的思维也与中国的注重集中和必要性的思维方式不同。
3.校园文化比较学校文化也是中日两国教育制度的不同之处。
在中国,学校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学科竞赛和校内德育活动上,而日本的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部活动和社交方面。
此外,校园文化也是两国教育制度差异中的一部分。
在中国,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更多的是学习或者参加各种比赛,而日本的学生常常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交团体或者社团活动。
在教育质量方面,中日两国都在不断地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中国的教育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全球大学排名中,中国的一些顶尖学校也逐渐地跻身于国际排名前列。
而在日本,教育的高度普及和优质的教育质量也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榜样。
5.结语。
中国和美国、日本教育
中国、日本、美国学校教育的差别中国、日本与美国对待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重视基础教育,公立学校是主流,私立学校目前也有所发展。
中国政府在国民教育上的投入非常高,而且比例逐年递增,但是人均获得的教育资源很少。
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即便如此,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学费依然昂贵,学业开支占家庭开支比例非常高。
中国大学多由政府管理,私立大学发展较慢,但是数量仍在增加。
中国实行的是精英集中制培养,在有效的资源内容易造就大批量同水平的知识、技术精英,可以有效的避免生产力差异化造成的浪费。
但也埋没了大批另类人才和尖端人才。
中国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在世界上都是出类拔萃的,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入门。
基础设施落后是一大软肋。
教材的编制、教具的使用方式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
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独立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几乎没有。
自然科学更趋向于为考试服务,和企业生产脱节,所学知识不能用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外语方面,学生似乎只学英语,小语种比例很小,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小学有法语课或者罗马语课。
对于高等教育,政府似乎更在乎投入产出比,而不愿做长久计划。
一方面,许多大学具有世界一流的教学设备,也有一流的教育力量。
另一方面,很多尖端科技的理念不愿意让大学生分享,形式大于实用(就好像学校有一台很好的仪器,但是只让学生来观赏,而不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个仪器);或者,也许就没打算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发生过什么。
大学生的世界观像干涸的水道,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极其贫乏。
日本的基础教育严格,多元,公立学校是主流。
日本对于教育的投入非常高,人均教育资源排名世界前列。
日本大学背后多为大型跨国公司,由政府和财团共同出资支持。
日本,初等教育中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近乎苛刻。
日本人非常重视考试和分数,这点和中国如出一辙,对于分数和大学的追求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
日本的学校等级分化严重,东大是高等教育的唯一最高标准,其次就是京大。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区别?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区别?教育是两个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重要议题。
作为东亚两个经济大国,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存在哪些不同点。
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两国教育制度的根本性差异之一。
中国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
这也反映在国家的教育政策上,例如高考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日本的教育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2. 学校管理在学校管理方面,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学校管理体系比较集中,中央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和标准,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学校,并委托办学给实体学校。
而在日本,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发挥管理和监督作用,学校的管理权主要由校董会和校长管理。
3. 考试制度考试制度是两国教育制度中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中国的教育系统以考试为核心,学生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才能升级或毕业。
而在日本,考试制度较为灵活,学生的升级和毕业不仅仅取决于考试成绩,还包括其他方面的评估,例如课堂表现和社会实践等。
4. 硬件设施硬件设施也是两国教育制度存在明显差异的方面。
在中国,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重视派头和规模,例如会有大型的礼堂和雄伟的建筑。
而日本的学校则更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学校的设施比较简洁实用,例如课桌椅和文具等。
5.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两国教育制度中另一个重要区别。
中国的教育内容注重智力开发,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
而在日本,除了基本的学科知识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如独立生活能力和研究能力等。
综上所述,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例如教育目标、学校管理、考试制度、硬件设施和教育内容等。
虽然有差异,但两国教育制度的发展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未来。
日本,美国的教育制度有何特点,与中国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
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
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
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
"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
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
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
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
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
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
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
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
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
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
中美,中日教育比较
中美,中日教育比较公正地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决不是一无是处,不然我们这些在中国培养出来的人如何能够在海外成为精英?近期我接触到来自中国大陆的交流高中生,从学业到人品个性也都很优秀。
我也接触了来自国内的教师和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感觉他们的思路还是很活跃开放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也很有一套,我们美国校区的校监校长们还去中国的学校取经呢。
中国人民完全不必把自己的教育体系看得一无是处,而要有信心取长补短。
不过美国教育体系中确实有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在此我仅简单说一下作为新潮代表的美国是怎么个“新”法,详细的另外作文。
不要误认为美国的“新潮”就是开放、超前、时髦......其实,教育是一个非常求实的行业,担负教导下一代的重任,必须要从传统教起。
美国学校也一直抗拒现代媒体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试图从正面、传统、保守的方面引导孩子们。
然而,美国的教育确实有先进的新东西。
所谓先进,不仅是及时引进最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电化数码教学)和不断更新教材,更注意对师资进行先进教育理念的培训,及时采用最新行为和心理教学法,根据新时代少儿发展的特点来教导学生。
心理学是在西方诞生并发展的,中国近年才开始引进。
而美国早已经将心理学引入教学体系,教师们都必须接受教育心理学培训,要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情感情绪特点,以便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课。
懂得心理学的老师绝对不会对学生恶言谩骂或讽刺打击。
每个学校都有若干名心理咨询师或辅导员,负责对学生进行行为情绪指导。
美国学校还都有特殊教育老师,职责是对有一定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特别辅导。
具体点说,以前咱们总以为一些调皮捣蛋上课坐不住的孩子是有品行问题的“坏孩子”,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是脑子笨。
而现代医学已经发现,相当比例的孩子天生有些特殊性,有的是发育比同龄人慢些,也有的是由某种记忆或解读障碍,或者患有自闭症多动症等疾病。
如果看不起他们如同雪上加霜。
其实这样的孩子不是就无法学习好,恰恰相反,其中有些孩子的智商还特别高,只是发展不均衡。
各国教育制度的差异和优势有哪些?
各国教育制度的差异和优势有哪些?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教育制度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和优势,这些差异和优势对于每个国家的教育事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的差异和优势的介绍。
1. 美国教育制度美国教育制度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其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种,而私立学校又可分为宗教学校和非宗教学校。
此外,在美国教育制度中还存在着较为灵活的选修课和大量的社团组织,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发展机遇。
美国教育制度中的一大优势就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学校提供的实践课程、社团活动、实习机会和学生助理等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除此之外,美国的私立学校教育质量也比较高,很多私立高中在国际排名中名列前茅,而许多私立大学也在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中占据领先位置。
2. 日本教育制度日本的教育制度,相较于其他国家,它的重点在于纪律性和对基础知识的高强度训练。
其特点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纪律性、刻苦训练和自我控制的习惯。
日本教育制度中的优势在于其强调自学、自由、自立三大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批能力高、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此外,对于初中和高中学生,日本教育制度提供了全日制的学校,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则设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
3. 德国教育制度德国教育制度强调的是实用性,其教育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都以实用技能和职业知识为主,而且德国的大学在世界学术领域里也处于领先地位。
由于德国制造业非常强大,因此其教育中一些技术领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也比较出色。
此外,德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确保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德国的实践教育,既注重知识学习,又注重实践应用,其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撑起职业生涯的基础。
4. 中国教育制度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正在进行着变革和创新,其基础教育体系的普及速度也非常快,掌握了基本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中美日三国的女子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中\美\日三国的女子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作者:刘欢欢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10期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偏见一直是个国际性的问题。
近现代高等教育机构最初大都为男子所设,从而拒女子于门外。
具体而言,高等教育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而世界女子高等教育以19世纪30年代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产生为起始,距今也不过100多年。
以下将主要介绍三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一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一)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殖民时代的美国尚无女子高等教育设施,通常认为女子只要学会读和写就足够了。
19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促使一批具有远见和开拓意识的妇女,如埃玛·威拉德、玛丽·莱昂等倡导女子应受高等教育,在她们的不断努力下,美国出现了专门招收女生的女子学院。
1821年在纽约特洛伊市建立起了特洛伊女子高等学校。
1837年在马萨诸塞州南哈得利创办了霍利约克女子学院。
到美国内战爆发前,还出现了许多私立性质的女子高等教育机构,这些学校都专收女生,个别学校研究生男女兼收。
1837年林肯总统签署的《莫里尔法案》,对女子接受高等教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尽管个别学校在此之前尝试了男女合校的政策,但规模都很小。
如奥柏林学院只试点招了4名女生还遭到了公众的非议。
而依靠该法案建立起来的赠地学院则强调为所有人服务,一开始就男女兼收,不受性别歧视的影响,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的男女合校热潮。
在美国的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中,女研究生教育也发展起来。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哈佛大学外,在所有男女同校学院和附属专科学校中,研究生教育都是同时向男女生敞开的,在单设男子大学中,只有两所大学即普林斯顿和约翰·霍布金斯的研究生院仍拒绝向女生开放。
女子还可在能提供研究生教育的特殊女子学校接受教育。
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时期,1947至1968年这二十年中,从总体而言,女毕业生所占比例是上升的,1967至1968学年度与1947至1948学年度相比,女毕业生的比例上升了6个多百分点。
从两个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比较
评价过程: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术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学术评价体系: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术评价体系具有多样性,包括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
评价标准: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术评价标准注重创新性、实用性、学术性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学术成果的质量和价值。
美国:高校拥有高度的自主权,政府主要通过认证和财政拨款进行管理。
中国:高校自主权相对较小,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较为严格。
比较分析:三国的高校自主权存在差异,与各自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体制有关。
美国:重视学术创新和贡献,采用同行评议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强调学术研究的社会应用价值,以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为主要评价方式
PART THREE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具有高度集权的特点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高等教育的发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旨在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和社会利益
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等教育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政府主导: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教育资源配置高度集中
计划性强: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教育资源配置,高校缺乏自主权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学校自主权相对较小
政府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引导高校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
高校内部实行较为分权的治理结构,学术权力相对较大
高校之间资源竞争激烈,资源配置效率较高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高校自主权相对较小。
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使得高校在经费使用方面缺乏自主权。
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优质资源集中于部分高校
改革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加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逐步主权受到政府严格管控
从两个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比较
从两个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比较一、引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直是各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这一问题。
本文尝试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选择这三个国家进行比较,一是为了对中西方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进行比较,二是对发达国家内部之间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比较。
根据《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8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教育。
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1991年)中,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是指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行政的比较,即国家和政府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的管理,二是学校管理的比较,即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的比较。
因此,本文仅选择从国家和政府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的管理这个方面出发研究中美日三个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并且分别从政治的、历史的两个不同视角出发分别进行比较。
二、从政治的视角看中美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比较政治的视角,实际上是权力分配的视角。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美国、日本三个有着不同政治、经济及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的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最终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变成了今天具有鲜明特色的三种体制形式——集权制、分权制和共同合作制。
这三种体制的特点具体如下:(一)中国高等教育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我国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是中央政府或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高等教育事业,地方政府或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必须依据中央制定的法律、政策和指示管理高等教育事业。
它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即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存在上下级关系,同时做为教育行政机构的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局)等与国家一般行政机构是一体的,也存在着上下级关系。
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由国家教育部,中央各有关业务部门及各省级政府及其所属教育行政机构实行管理。
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之课程设置比较以及借鉴
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之课程设置比较以及借鉴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之课程设臵比较以及借鉴美国,一个少有的没有经历封建专制的移民国家,创造了太多令全球人都震惊的奇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逐渐进入国际视野,并超英赶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直至今日依旧领衔走在世界前位。
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从美国诞生,经济中心在悄无声息地由欧洲转至美洲。
而日本,是我们的近邻,是一个传奇的民族。
积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并以其辛劳、智慧的民族精神建设自己的国家。
大和民族,在公元四世纪就已经出现,其民族精神延至今。
并在二战后,那么惨重的情势下,创造出了新的奇迹,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上述两个国家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其归根到底还是教育在起基础、重要的作用,而学校基础教育又在教育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关键。
提高学校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什么呢?这也是我选择这样的国家和这样的题目的原因。
下面我将从中美日三国的课程设臵来简单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美国美国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早在十九世纪初,美国就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现了普及中学教育。
联邦政府规定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在学校学习。
学校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
十二年中小学的分段因地而异,一般为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
美国基础教育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办学形式灵活多元;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学校自主;课堂教学民主开放;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课程设臵贴近生活。
只有在这样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的前提下,课程的设臵才能够更加自然的融入到美国这种贴近生活中得以实施,并收到预料的结果,事实实践证明,美国的这种课程设臵是符合美国小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发展的。
美国课程体系设臵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国家建议、州级标准、学区决策、学校执行、校本课程、周期修订、分综合理。
(一)国家建议: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联邦政府和教育部只对全国的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建议。
中、日、美三国道德教育目的的比较
程晋宽:中、日、美三国道德教育目的的比较这是一个世界科技风云变幻的时代,国家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愈演愈烈。
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民族素质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人民的智慧上,还体现在人民的道德水平上。
为了抢夺国家发展的制高点,培养世界竞争的人才,世界各国纷纷制订各自的道德教育目标,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道德人才。
例如,我国就确定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德教育目的,日本则提出培养“面向世界的日本人”的道德教育目的,美国则把培养“合格美国公民”作为道德教育目的。
中、日、美三国都在艰苦探索着道德教育目的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一、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日本历来重视道德教育。
当代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以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与《学校教育法》的根本教育精神为基准,将尊重人的精神贯穿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其它具体生活中,使青少年为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及发展民主的社会和国家而努力,培养他们成为能够对和平的国际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日本人。
日本的《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追求人格完美,促使作为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创建者,热爱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价值,重视勤劳与责任,充满自主精神,成为身心共同健康的国民。
”④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对日本道德教育目标的完整表述,共有7个方面的德育目标:完美人格的拥有者、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创建者、热爱真理和正义者、尊重个人价值者、重视勤劳与责任者、充满自主精神者、身心共同健康的国民。
②1966年7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理想的人》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日本国民的基本品格:具有纯正的爱心;具有对于象征的敬爱之念;发展优秀的品格。
《理想的人》的报告还具体提出了日本道德教育的目标:(1)作为个人,应该尊重自由,发展个性,锐意振作,有坚强的意志力,有小心谨慎的意识;(2)作为家庭的一员,应使家庭成为最爱的场所、休息的场所、教育的场所,家庭气氛和谐;(3)作为一个社会的国民,应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爱护尊重象征国家的标志,养成民族特性。
中美日三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
中美日三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
而作为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点的信息技术教育,在这场大潮中更是首当其冲了。
几年来,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同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既如此,该文便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比较三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寻找三国间信息技术教育的差距,并探索发展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系统建设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增加投入,明确工作目标。
美国联邦教育部设有教育技术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为国会议员提供有关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权威评估报告;向全国发放有关教育技术的文件;协调资源并领导计算机辅助下的课程改革;制定全国级别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政策和实施项目管理;在各州确立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各州各学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给予协助;为各学校提供资金、师资培训等服务。
融入各科教学,提倡学以致用。
美国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因地区而异,因校而异,重点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展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注重系统性。
美国中小学提倡学习信息技术,必须学以致用。
对于在程序设计方面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教师会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进修一些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
鼓励企业参与,吸纳社会资源。
美国重视让企业参与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教育产业。
据统计,超过1/3的中小学校受到了不同类型企业的捐助。
企业对中小学校进行捐赠或提供优惠,让青少年从小就接受他们的产品,从而树立形象、增进认同、稳住用户、形成习惯,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系统建设“e-Japan”战略。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基础设施不完善、IP地址资源有限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极大阻碍了当时日本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中日两国都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两国之间在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深厚的联系。
而作为大学生,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验,不仅有助于增进对另一个国家的理解,也能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以一个大学生的视角,对中日两国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教育体制的比较我们来谈谈中日两国的教育体制。
在中国,教育体制是十二年义务教育,然后进入高等教育阶段。
大学教育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而在日本,教育制度也是十二年义务教育,然后是高中教育,再之后是大学教育。
从教育体制的比较来看,中日两国的教育基本架构是相似的,都实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
不同的是,中国的大学教育相对日本来说更加普及,而日本的高中教育相对中国来说更加重视。
二、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在教育环节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很重要。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通常被要求严格遵从老师的教导,注重的主要是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而在日本,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和兴趣课程,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东方和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在日本,注重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和自主性,鼓励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中,注重的更多是学生对权威的服从和对知识的接受。
三、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在教学方式上,中国的教育体系通常以传授知识、灌输教育为主,老师在课堂上主导学生的学习。
而在日本,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学生思考,老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中日两国的课程设置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课程设置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的分化。
而在日本,更加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包括德育、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培养。
四、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在中日两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学生在经历激烈的竞争,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舞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02年弟 5期
【 摘
要】 对 中、 、 美 日三 国现代教 育立 法形式 、 育 法规体 系和教 育行政 管理 的 比较 , 们发 现纲 领性 教 我
立 法是 三 国共 同的有效 立法形式 , 教育 法规 体 系和教育行 政 管理深 受本 国历 史传统 与 国家法制 体 系的影 响。 其 中如 何 处理 集权与 分权 、 中央与地 方的关 系问题是一 个值得共 同探 讨的重要课 题 。
15 9 8年 美 国 国 会 通 过 了 具 有 现 代 教 育 指 导
原 则 和 具 有 纲 领 性 意 义 的 国 防 教 育 法 。这 一 法 律
美 、日等 国 , 本 国 宪 法 原 则 指 导 下 , 别 制 定 了 在 分 包 括 以 教 育 体 制 、 质 、 针 、 务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性 方 任 纲领 性 立 法 , 其 他 教 育 法 律 法 规 的制 定 提 供 立 为 法 依 据 。 虽 然 所 取 的 立 法 名 称 各 有 不 同 , 我 国 如 的 教 育 法 、 国 的 国 防教 育 法 、 本 的 教 育 基 本 美 日 法 , 都 属 于 这 种 同 一 形 式 性 质 内 容 的 立 法 。 我 但 国在 19 9 5年 制 定 颁 布 的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 法 , 是 一 部 涉 及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全 局 , 面 规 划 和 调 全
外 , 国 全 面 加 强 了 联 邦 一 级 的 教 育 立 法 。在 美
16 9 3年 之 后 , 后 颁 布 了 初 等 和 中 等 教 育 法 、 先 高 等 教 育 法 、 业 教 育 法 、 人 教 育 法 、 疾 儿童 教 职 成 残
整 各 类 教 育 关 系 的 教 育 基 本 法 J 在 此 后 不 久 , 。
教 育 法 规 时 的直 接 依 据 。 在 联 邦 与 州 共 有 立 法 权
暂行 条 例 、 通 高 等学 校 设 置暂 行 条例 、 等学 校 普 高 管 理职 责 暂 行 条 例 。 国务 院还批 转 了关 于加 快 改
革 和积 极 发 展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的 意 见 等 1 6项 行 政 法 规 。 国务 院教 育行 政 主 管部 门原 国家 教 委也 在
国务 院 发 布 或 批 准 了 幼 儿 园 管 理 条 例 、 校 体 育 学 工 作 条 例 、 校 卫 生 工 作 条 例 、 等 学 校 自学 考 试 学 高
育 法 以及 大 量 的其 他 教 育 法 和 司法 解 释 , 容 几 内 乎 涉 及到 教 育 的各 个 领 域 。美 国 是 联 邦 制 国家 , 各 州 也 有 行 使 包 含 教 育 立 法 权 在 内 的 有 关 公 共 福 利 的 立 法 权 。 各 州 的 宪 法 对 于 各 自州 来 说 , 有 具 母 法 的地 位 , 州 教 育 的 基 本 政 策 和 教 育 制 度 在 各 州 宪 法 中都 有 反 映 , 州 的 宪 法 成 为各 州 在 制定 各
是 在众 所 周 知 的美 苏 争 霸 的 冷 战 背 景 下 提 出来
的 。该 法 全 面 推 动 各 级 学 校 改 革 , 用 增 加 教 育 利 投 资 、 批 增 加 和改 善 科学 、 学 和现 代外 语 教学 大 数
设施 , 向研 究 生 提 供 大 量 奖 学 金 和 贷 款 等 手 段 为 发 展 教育 服 务 , 的 是 提 升 美 国 的 国 防 实 力 。此 目
其 职权 范 围 内制定 并 发 布 了覆 盖教 育 各 方 面工 作 的有 关 教 育 规 章 3 0多 项 , 各 项 教 育 工 作 逐 步 0 使
做 到 有 法 可 依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 然 在 1 9 虽 9 5年 以 前 的 18 9 0年 通 过 了 学 位 条 例 、 9 6 年 通 过 了 义 18 务 教 育 法 、 9 3年 通 过 了 教 师 法 , 这 并 没 有 削 19 但
的范 围 内 , 邦 没 有 立 法 的 , 可先 行 立 法 ; 邦 联 州 联
已 立 法 的 , 立 法 不 得 与 之 相 抵 触 。 可 见 联 邦 教 州 育 法 层 次 上 仍 处 于 核 , 位 。 1地 2 日本 是 公 布 纲 领 性 现 代 教 育 立 法 最 早 的 国 家 。 14 9 7年 3月 在 以 联 合 国 军 的 名 义 占领 日本
【 关键 词 】 立 法形 式 法规体 系 行政 管理 比较 【 图分类号 】 G 4 【 中 6 9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 8 1 ( 0 2 0 0 1 0 0 3— 4 8 20 )5— 1 8— 3 【 收稿 日期 】 2 0 0 0 2— 5—2 4 【 作者 简介 】 卢祖元 , 苏州大 学法 学院讲 师。江 苏 苏 州 2 5 0 106
维普资讯
蓐| 雪津 19 藏 1
的总 司令 部 的 直 接 干预 和美 国教 育使 节 团的建 议
下 , 过 立 法 程 序 颁 布 了教 育 基 本 法 。这 是 一 部 通 对 日本 教 育 事 业 的 基 本 原 则 和 宗 旨作 出 了 明 确 规 定 的 , 有 准 宪 法 性 质 的 教 育 宪 法 。 它 使 日本 教 具 育 在 宪 法 和 教 育 基 本 法 体 制 下 走 上 了全 面 建 设 现 代 教 育 法 制 的 道 路 。 此 后 , 9 7年 起 通 过 了 学 校 14 教 育 法 、 育 委 员 会 法 、 会 教 育 法 以及 大 学 、 教 社 研 究 生 院 和 中 小 学 、 修 学 校 等 设 立 标 准 , 规 定 了 专 并 相应 的一 系 列 法 律 、 令 、 令 、 则 、 示 、 令 政 省 规 告 训 等 规 范 性 文 件 , 步 形 成 了 现 行 的 教 育 体 制 。值 逐 得 一 提 的 是 ,0 0年 1月 日本 小 渊 首 相 作 了 以 教 20 育 改 革 为 主 题 的 施 政 报 告 , 次 提 出 了 “ 育 立 首 教 国 ”和 “ 学 技 术 创 造 立 国 ”的 新 设 想 , 采 取 产 科 并 业 、 方 和 学 校 一 体 的 体 制 , 为 日本 教 育 立 法 的 官 成
一
、
教 育 立 法 形式
弱 甚 至剥夺 教 育 法在 我 国教育 法 规 体 系 中处 于最
高 层母 法 的地 位 。
现 代 教 育 立 法 是 教 育 处 在 综 合 法 治 阶 段 的 一 项 法 治 工 程 , 形 式 多 采 用 制定 教 育 基 本 法 或 具 其
有 基 本 法 性 质 的 学 校 总 法 为 核 , 方 法 。 我 国 和 t的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