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构成教案之
(完整)二维设计基础教案
课程名称:二维设计基础使用教材:《二维设计基础》主编:王雪青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修订)时间:05年7月专业班级:09级艺术设计2班授课时数:总72 课时;理论:24课时;实践:48 课时;授课教师:严明喜授课时间:2011年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主要参考文献:《二维设计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王雪青《平面构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夏镜湖《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黄文利《构成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唐泓课题:二维设计基础概论目的要求:了解平面构成的目的与作用熟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二维设计基础的概念教学难点:“构成”的含义教学课时:共 4 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本A4文件夹,收集和整理成册。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二维设计基础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维设计基础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二、具体讲授1、二维的定义:一维:长度__线形;二维:长度和宽度__面形;三维:长度,宽度与高度__体积或空间感;2、“构成”的含义:(1)、何谓“构成”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
所谓构成就是指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
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力学的概念。
二维构成教学大纲.docx
《二维构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二维构成英文名称:Two-D Composition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42 讲课学时:8 实验学时:34学分:3适用对象:艺术设计木科学生先修课程:索描色彩装饰基础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二维构成即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种视觉语言的系统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在进入专业设计Z前,全而掌握关于形彖创造的原理、规则、以及掌握一种系统的形彖创造的思维方式,为以示的专业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维构成主要是黑白的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两大部分组成。
黑白平面构成使学生掌握慕本技能•规律,色彩构成则是对色彩语言纯理性的系统练习,建立起理性,清晰的色彩基本概念。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黑白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点、线、面这些元素来进行造型,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及设计意识。
通过色彩构成的学习,则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色彩语言,为进入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黑白平面构成重点与难点平面构成的形态耍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教学要求掌握利用点、线、面这些元索來进行造型教学内容第一节简论一、构成的起源二、构成的定义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一、形态要素之一1、点的概念2、点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二、形态要素之二1、线的概念2、线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三、形态要素Z三1、面的概念2、血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第三节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一、 基本形的概念二、 形彖形态的组合关系:①分离②相遇③重叠④透叠⑤联合⑥减缺⑦差叠⑧套叠三、 形象的正与负第四节平面构成中的骨骼一、 骨骼的概念二、 骨骼的作用⑴有作用的骨骼⑵无作用的骨骼⑶有规律的骨骼(4)无规律的骨骼 第五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一、 重复构成1、 二、 近似构成1、 三、 渐变构成1、 四、 发射构成1、 五、 特开构成1、 六、 密集构成1、 七、 分割构成1、 八、 对比构成1、 九、 肌理构成1、 十、空间构成1、 第二章色彩二维构成重点与难点色彩混合、色彩对比构成、色彩推移教学要求能够对色彩语言纯理性的系统练习,建立起理性,清晰的色彩棊木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构成的起源、概念及特征一、 色彩构成的起源二、 色彩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色彩的物理学、分类及表现一、色彩的物理学1、色与光的关系2、光谱色3、光源色4、物体色二、色彩的分类1、原色2、间色3、复色4、补色5、无彩色6、冇彩色7、冷色8、暖色9、金属色三、色彩表现1、色相环2、色立体①孟塞尔色立体②奥氏色立体 第三节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混合一、色彩三要素1、色相2、明度3、纯度4、三要素的关系二、色彩的混合1、色光混合2、颜色混合3、中性混合第四节色彩的心理与情感构成一、 色相的解析1、红色2、黄色3、橙色4、紫色5、绿色6、蓝色7、白色8、黑色 9、灰色二、 色彩的感觉1、色彩的适应性2、色彩的稳定性3、色彩的易见度4、色彩的错觉现 象5、色彩的膨胀与收缩6、色彩的前进与后退重复的概念2、近似的概念2、渐变的概念2、 发射的概念重复构成的形式 基本形的近似 渐变构成的形式 发射骨骼的形式 特界的基本形 密集的基本形 分割的形式对比的概念2、对比的形式肌理的概念2、肌理的形式空间的概念2、空间的形式三、色彩的情感与联想1、色彩的冷暖感2、色彩的兴奋与沉静3、色彩的轻重感4、色彩的华丽■朴素5、色彩的软硕感6、色彩的明快・忧郁四、色彩与味觉五、色彩与音阶六、色彩与形状第五节色彩推移一、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1、色相推移2、明度推移3、纯度推移4、综合推移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1、平行推移2、放射推移3、综合推移4、错位、透叠及变形第六节色彩的对比构成一、色相对比构成1、同类色的对比构成2、邻近色的对比构成3、类似色的对比构成4、中差色的对比构成5、对比色相的对比构成6、互补色相的对比构成二、明度的对比构成三、纯度的对比构成四、色彩的而积对比五、冷暖对比构成第七节色彩的调和构成一、共性调和构成1、色相调和2、明度调和3、纯度调和4、无彩色调和二、面积调和构成三、秩序调和构成1、色相的秩序构成2、明度的秩序构成3、纯度秩序构成四、教学时数分配:章(或编)次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合计第一章黑白平面构成第一节简论21912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三节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第四节平面构成中的骨骼第五节211114平而构成的基本形式第一章色彩一维构成第一节色彩构成的起源、概念及特征第二节色彩的物理学、分类及2114农现第三节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混第川节色彩的心理与情感构成第五节色彩推移第六节色彩的对比构成第七节色彩的调和构成21012合计833142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1、色彩三要素的关系?2、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3、色彩的对比构成有哪几种?六、作业与考核方式考核以专题设计为主(占总成绩的80%),平时学生作业练习情况占总成绩的20%o七、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二维设计基础》王雪青[韩]郑美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平面构成》高等院校设计教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毛溪编。
二维设计基础教案
二维设计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3.掌握使用二维设计工具进行创作的基本技巧。
教案步骤:Step 1:引入课程内容(3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二维设计作品,激发学生对二维设计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二维设计的表现方式和可塑性。
Step 2: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60分钟)讲解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如线条、形状、色彩、纹理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介绍二维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等,并讲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Step 3:创意思维与审美能力培养(60分钟)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于二维设计的理解和创意想法。
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培养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刺激学生思考的问题和话题,如“如何用线条表达动感?”、“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绪?”等。
Step 4:二维设计工具的基础技巧(60分钟)介绍二维设计工具的基础技巧,如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
讲解工具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设计案例,指导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创作。
Step 5:实践操作与作品展示(9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操作。
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各种设计手法和效果,并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评审,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Step 6:总结与反思(30分钟)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审,总结二维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技巧,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教学评价与反馈:1.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审,评价学生对二维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提醒他们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3.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批判能力。
4.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质量,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点线面体》教案设计二维图形之灵动构造
《点线面体》教案设计二维图形之灵动构造。
教学目标1.了解点、线、面、体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了解二维图形的灵动构造;3.掌握一些常见的二维图形和它们的属性;4.掌握二维图形的构造方法。
教学内容1.点、线、面、体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一模块主要是介绍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1)点、线、面、体的定义以及常见的实例;(2)点和线、线和面、面和体之间的关系;(3)点线面体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属性。
2.二维图形的灵动构造。
这一模块主要是介绍二维图形的灵动构造方法,以及灵动构造的优势。
主要内容包括:(1)二维图形的构造方法以及构造的原理;(2)二维图形的灵动构造方法以及其优势;(3)二维图形的灵动构造实例。
3.常见的二维图形及其属性。
这一模块主要是介绍常见的二维图形及其属性,以及其构造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常见二维图形的定义、特点以及构造方法;(2)常见二维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
4.二维图形的构造方法。
这一模块主要是介绍二维图形的构造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灵动构造方法构造出更复杂的二维图形。
主要内容包括:(1)二维图形的构造方法和定位技巧;(2)如何使用灵动构造方法构造出更复杂的二维图形。
本教案设计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包括黑板讲解、计算练习、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黑板讲解使用黑板进行点线面体基础概念的讲解和核心知识点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同时可以利用PPT演示和录屏录音辅助黑板讲解。
2.计算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点线面体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和创造实际场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维构成3 教案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系(部)艺术系教研室(实验室)室内课程名称二维构成授课班级13室内3班主讲教师杨一扬职称助教使用教材二维构成基础理论课教案二维构成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二维构成的概论,第二章点、线、面的构成课时安排4课时星期二(1-4)授课时间(第一周2014年2月18日)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1、知识目标;明确构成的基本概念,学习、创造设计中所需要各种有趣形态,并将各种形态巧妙的配置在指定空间2、能力目标;掌握点、线、面的定义,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学习什么是二维构成,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
教学重点:1、重点内容;全面理解二维构成的概念及学习方法,学习构成设计的优势。
2、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鉴赏及分析过程,掌握内容教学难点:1、难点内容;明确构成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2、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鉴赏及分析过程,掌握构成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
讨论、思考题、作业:作业要求:在对点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对不同的工具与表现手法进行了初步尝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法去进行以不同的点为基本元素的图形组合。
作业步骤:对相同的点、不同的点进行有规则的、不规则的、不同表现效果、不同组合形式的尝试。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二维设计构成》授课类型(请画勾):理论【√】讨论【√】实验【】练习【√】上机【】其它【】教学方式(请画勾):讲授【√】讨论【√】示教【】其它【】教学资源(请画勾):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它【】实训课教案二维构成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二维构成的概论,第四章点、线、面的构成课时安排12课时星期三—五(1-4)授课时间(第一周2014年2月19日至21日)实训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1、知识目标;1)认识点、2)点、线、面的表情、3)点、线、面的构成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了解点的含义,并能注意画面的整体性与空间层次感。
二维构成教案新部编本之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案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课程:二维构成系(部):教研室:艺术教师:职称:二〇一三年九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主义设计的核心,欧洲很长一个阶段的对现代主义的探索最终在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设计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也是决定性的。
更为值得纪念的是包豪斯把这种总结制定成为现代主义设计教学体系这时的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的目的,开始把想象丰富的设想同技术上的精通结合起来为生活中现实问题服务。
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活动中,大量的启用了年轻的有激进思想的画家和雕塑家,他们为构成发展做出了许多有利的尝试,他们在设计中放弃了作品中的装饰因素,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构成设计原则,这时的二维构成已经初见规模了。
后来,二维构成设计适时加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迎合了人们在新工业化时代求新求异的情感需要,这使在很长一个阶段的构成主义平面设计成为一种风尚。
3、二维构成作为设计基础,主要教授学习者如何认识二维空间的事物。
这种认识是一种全面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和校正误区等等。
二维构成的最终目的是逐渐培养学习者的创作能力,这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想要设计作品,首先要有正确、客观的观察方法,以便发课时教案由于点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对比,点也会出现增强或丧失点的特性的情况。
对于一架飞翔在晴空的飞机,从视觉角度来说,它首先要进入我们的有效视觉范围,当它作为一个点在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清晰以后我们才能正确的评价它的其他性质。
其次,对于这架飞机,晴空没有为它提供任何的参照物,所以在一段距离之间它的点的性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增强。
如果这时天空出现一片云彩,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随着距离的接近、参照物的增多,它的点的性质开始丧失。
二维构成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维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二维构成进行创意设计的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二维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创意设计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二维构成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学生绘画工具3. 教学案例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二维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二维构成的基本概念,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构成等。
2. 教师讲解二维构成的原则,如对比、对称、平衡、节奏等。
3. 教师讲解二维构成的方法,如分割、组合、重复、渐变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二维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设计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二维构成元素和设计理念。
四、实践操作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二维构成设计。
2. 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课堂回顾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实践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二维构成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三、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二维构成在创意设计中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二维构成的例子,并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实践作品:评价学生的二维构成设计作品,关注其创意性和实用性。
3. 学习心得: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二维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设计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二维设计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3.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 图形设计的基本技巧5. 二维设计作品创作三、教学对象高中美术选修课程学生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二维设计作品图片、绘画工具、创作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创作材料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二维设计作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魅力。
- 提问:什么是二维设计?它与三维设计有什么区别?2. 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讲解- 教师讲解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设计等。
- 结合PPT课件,展示相关理论知识。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讲解- 教师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原则(对比、平衡、节奏、比例等)。
- 结合实例,分析平面构成在二维设计中的应用。
4.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讲解- 教师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搭配原则等。
- 结合实例,分析色彩构成在二维设计中的应用。
5. 图形设计的基本技巧讲解- 教师讲解图形设计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条、形状、构图等。
- 结合实例,分析图形设计在二维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二维设计作品创作-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二维设计作品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 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二维设计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二维设计,提高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美术二维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美术二维设计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维设计的概念、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二维设计的基本技能,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完成设计任务。
教学内容:1. 二维设计的概念与基本要素2. 二维设计的表现形式与技巧3. 实践操作:创作一幅二维设计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维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难点:如何运用二维设计的基本技能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二维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提问:什么是二维设计?它有哪些基本要素?二、讲授新课1. 讲解二维设计的概念、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 概念:二维设计是指在平面内进行的视觉设计,如海报、插画、广告等。
- 基本要素:线条、形状、色彩、构图、文字等。
- 表现形式:平面设计、插画、广告、标志等。
2. 讲解二维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 线条: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形状、质感、空间感等。
- 形状:运用形状组合、变形、分割等手法创作图案。
- 色彩:运用色彩对比、调和、搭配等手法表现视觉效果。
- 构图:运用构图法则(如黄金分割、对称、平衡等)组织画面元素。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校园活动、节日庆典等。
2. 设计创作:学生根据主题,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一幅二维设计作品。
3. 作品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二维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心得,反思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二维设计的概念、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二维设计的基本技能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的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1. 优秀二维设计作品图片或实物。
二维创意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二维创意设计的概念、特点及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3. 使学生掌握二维创意设计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创意设计作品。
教学重点:1. 二维创意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2. 创意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创意设计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二维创意设计作品的表现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创作素材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纸张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二维创意设计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的特点。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表现创意的?二、新授1. 介绍二维创意设计的概念、特点及表现手法。
2. 分析二维创意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对比等。
三、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意设计。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独立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
2.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作品质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二维创意设计的概念、特点及表现手法。
2. 提问:你们在上节课的实践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二、新授1. 进一步讲解二维创意设计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分析优秀二维创意设计作品的构成要素,如:主题明确、构图合理、色彩搭配等。
三、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独立完成新的创意设计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
2.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提高作品的艺术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3. 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二年级上册二维图形的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二维图形的教案: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将了解和掌握数学的二维图形知识,具体包括如下技能:1.掌握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正方形、长方形、圆等;2.学会画出不同类型的图形,并能辨认和区分;3.组合图形,学会将简单图形组成复杂的图形;4.利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计算周长、面积等。
教学重点:1.掌握图形的名称和特征;2.学会画出不同类型的图形,并能辨认和区分。
教学难点:1.组合图形,学会将简单图形组成复杂的图形;2.利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计算周长、面积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简单介绍二维图形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重要的图形名称和特征。
2.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二维图形,让学生试着辨认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3.引导学生思考二维图形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贡献。
二、授课1.教师先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概念和特征,然后让学生自行绘制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并询问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教师将圆的概念和特征讲解给学生,并示范如何画出一个圆,然后让学生自行尝试绘制不同大小的圆。
3.教师将三角形和梯形的概念和特征讲解给学生,带领学生尝试绘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和梯形。
4.教师示范如何用一些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如将两个三角形组合成一个菱形或一个正方形。
5.教师讲解如何计算周长和面积等简单的数学运算,让学生尝试做一些练习题。
三、实践1.班内组织小组赛,参赛队员需要结合课上所学知识,互相切磋,比赛中不得使用任何资料。
2.分类画图比赛,学生可自行组队,画出指定图形,谁先完成谁获胜。
四、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询问学生对二维图形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入。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3.教师布置本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学生练习绘制不同的二维图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资源:1.图形模板2.练习题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练习题检查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度。
二维构成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维构成的基本概念、元素和原则,掌握基本的二维构成设计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造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二维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2. 二维构成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二维构成原则进行创意设计。
2. 如何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二维构成设计教材、示范作品等。
2. 学生准备: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二维构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作品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二维构成?二维构成有哪些基本元素?二、讲授新课1. 二维构成的基本概念:讲解二维构成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二维构成的基本元素:形状、色彩、肌理、空间等。
3. 二维构成的基本原则:对比、统一、平衡、节奏、比例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二维构成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二维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二维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二、拓展训练1.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二维构成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拓展训练的内容,进行二维构成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2. 学生互评,交流设计心得。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二维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二维形态构成说课
课程实训目标
课程实训内容
课程实训重点难点 课程实训方法
课程实训进程安排
TEACHING OBJECTIVES
课程实训教学目标
1. 掌握二维空间内点线面的应用法则 2. 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的法则在设计 知识目标 中的应用 1. 提高学生对形的认知与创造能力。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 2. 利用所学的平面构成解决实际设计问 题的能力。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刘敬华
设计构成实训课程说课
CONTENTS
目 录
1
2 3 4 5
……………………………………………♦ …………………………………………… ♦ …………………………………………… ♦ …………………………………………… ♦ …………………………………………… ♦
课程实训进程安排
单元设计 四课连上
1. 2. 3. 4. 5. 构思创意
0.5学时
草图表现 指导修正 正稿绘制 作业评析
0.5学时 2 学 时 思维,激发其 知识目标 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目标 2.体验设计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TEACHING CONTENTS
课程实训教学内容
1 实训内容
构成与应用 选择一载体(如纸 杯、T恤、CD封面、 盘子、手提袋进行 图案装饰)
2
3
实训要求
主题突出 创意新颖 上色均匀 整体协调 整洁工整 绘制精细
实训分组
分为五组 每组选择 一个载体
TEACHING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课程实训重点与难点
实训重点
平面语言表达与形式美构成
实训难点
抽象的点线面元素的合理运用 形态构成的方法
二维构成课程设计
二维构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维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视觉元素(如形状、线条、色彩等)进行创意组合,形成独特的二维作品。
3. 帮助学生了解二维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剪贴等手法进行二维创作的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视觉元素进行创意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分享和交流的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艺术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提高对自然、社会和人文关怀的敏感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二维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完成具有创意的二维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二维构成基本原理:形状、线条、色彩、纹理、空间等视觉元素的特点及其组合规律。
2. 二维构成设计方法:对称与不对称、重复与变化、对比与统一等设计手法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3. 二维构成创作实践:绘画、剪贴、拼贴等创作技法,以及创意构思与表达。
4. 二维构成作品鉴赏:分析课本中经典二维构成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二维构成基本原理及视觉元素的介绍第二课时:对称与不对称设计方法的应用第三课时:重复与变化、对比与统一设计方法的应用第四课时:绘画、剪贴、拼贴等创作技法的实践第五课时:二维构成作品创作及展示交流第六课时:二维构成作品鉴赏与分析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基于教材中关于二维构成的相关章节,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要求,进行系统性的组织和安排。
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科知识体系,又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二维构成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创作技巧。
二维立体教案中班
二维立体教案中班教案标题:二维立体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二维和立体形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形状辨别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二维和立体形状。
2.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的材料。
3. 适合幼儿的绘画工具和纸张。
4. 游戏或活动道具,如积木、拼图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 展示不同的二维和立体形状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例如:“你能看到哪些二维形状?哪些是立体形状?”-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二维和立体形状。
2. 活动一:形状识别游戏- 准备一些卡片,上面绘制不同的二维形状。
- 将卡片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观察并辨认形状。
- 逐一提问幼儿,让他们说出卡片上的形状名称。
-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帮助他们加深对形状的理解。
3. 活动二:手工制作二维形状- 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和剪刀。
- 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剪下不同的二维形状。
- 鼓励幼儿将剪下的形状进行拼贴,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或拼贴作品。
4. 活动三:立体形状的探索- 准备一些立体形状的实物或图片,如球体、立方体、圆锥体等。
- 让幼儿观察并触摸这些形状,引导他们描述形状的特征和区别。
- 鼓励幼儿尝试用积木或其他材料搭建立体形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结束活动:- 让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手工作品或搭建的立体形状。
- 对幼儿的努力和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 回顾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帮助幼儿总结和巩固对二维和立体形状的认识。
教学延伸:1. 继续进行形状识别游戏,逐渐增加形状的复杂性和难度。
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二维和立体形状,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和描述。
3. 制作更复杂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剪纸等,让幼儿进一步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形状的认知和创作能力。
2. 收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和搭建的立体形状,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维手工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二维手工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指定的二维手工制作任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 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热爱手工艺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二维手工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 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 二维手工制作中色彩搭配与构图。
- 高难度二维手工作品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二维手工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教师讲解二维手工制作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特点。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3. 实践操作- 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进行二维手工制作实践。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 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课后可以尝试制作其他类型的二维手工作品,提高自身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操作熟练度等。
2. 结果评价:- 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质量,包括色彩搭配、构图、创意等方面。
3. 自我评价:- 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二维手工制作原理、技巧、作品展示等。
2. 实物教具: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等。
3. 网络资源:二维手工制作教程、作品欣赏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是否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课程:二维构成系(部):教研室:艺术教师:职称:二〇一三年九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计的核心,欧洲很长一个阶段的对现代主义的探索最终在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设计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也是决定性的。
更为值得纪念的是包豪斯把这种总结制定成为现代主义设计教学体系这时的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的目的,开始把想象丰富的设想同技术上的精通结合起来为生活中现实问题服务。
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活动中,大量的启用了年轻的有激进思想的画家和雕塑家,他们为构成发展做出了许多有利的尝试,他们在设计中放弃了作品中的装饰因素,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构成设计原则,这时的二维构成已经初见规模了。
后来,二维构成设计适时加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迎合了人们在新工业化时代求新求异的情感需要,这使在很长一个阶段的构成主义平面设计成为一种风尚。
3、二维构成作为设计基础,主要教授学习者如何认识二维空间的事物。
这种认识是一种全面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和校正误区等等。
二维构成的最终目的是逐渐培养学习者的创作能力,这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想要设计作品,首先要有正确、客观的观察方法,以便发课时教案由于点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对比,点也会出现增强或丧失点的特性的情况。
对于一架飞翔在晴空的飞机,从视觉角度来说,它首先要进入我们的有效视觉范围,当它作为一个点在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清晰以后我们才能正确的评价它的其他性质。
其次,对于这架飞机,晴空没有为它提供任何的参照物,所以在一段距离之间它的点的性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增强。
如果这时天空出现一片云彩,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随着距离的接近、参照物的增多,它的点的性质开始丧失。
当然也有另外的一种情况,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单独的物体,点的特征不是特别明显,而当场景中出现多个面积相同的物体,那么场景中的物体点的特征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4、不同点的心理特征(1)单点。
单点有着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面环境中,单点的位置暗示出多种心理内应力。
在鲁道夫·阿恩海姆编著的《艺术与视知觉》中对点的这种特性做出了详细的描述:“在图面与单独的点之间存在一种心理内应‘力’,它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由眼睛感知到的,并且这种‘力’遵循着一种特定的规律。
”对于这种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发现它的存在。
当点居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受到平静、集中的视觉感受。
如果点的位置偏上、偏下,或偏右、偏左,都会给人们一种不安定的视觉感觉,同时点又好像开始被图面的边沿所吸引,形成了多种丰富而多变的视觉力。
图面对于单点的视觉作用力是受图面两条对角线以及由垂直中心轴与水平中心轴相交而成的十字的影响的。
不论单点处于哪一个位置上,那些构成这个隐蔽结构的所有要素所具有的力,都会同时作用于它(2)两点。
对于两个点,在原有单点的基础上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视觉张力。
这种视觉张力会引导视觉移动,形成视觉流程。
依据三维空间的视觉习惯,依据大小、近远的顺序,从大到小、从实到虚,视线在两点间移动。
面对具有相等力度的两点时,我们的视线就会反复于两点之间,同时出现线的感觉。
两个圆点相连,就可以具有方向性(3)多点。
三点以上就可以称为多点。
同样,多点间存在着更加丰富的视觉作用力。
首先,我们先不考虑多点之间的大小,如果图面上出现了三个点,视觉流程同样会引导我们在三个点中发现暗含联系,于是图面上就会出现一个隐约可见的面,当图面上的点越多,这个暗含的面的轮廓就越清晰。
如果在面的轮廓之中又出现了其他更多的点,那么,这个面就从暗含走向“灰空间”,进而就离真实可见的面越来越接近了。
我们平时看见的印刷品业就是利用了多点的这个性质,可以这样说,多点是形象产生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引入点的大小和方向,大小点的并置,可以形成空间感。
距离较近的点,相互的吸引力要比距离较远的点来得强烈。
其引力与点的强度(由面积、形态所决定)成正比。
在大小之间,小点会被大点拉过去。
点的大小或配置上的疏密,为面带来凹凸之感,形成曲面、阴影及其他复杂的立体感。
带有方向性的点可以充当线的作用,它们可以灵活地表现方向的多样性,同时这种表现比真实可见的线更加含蓄。
很多设计大师十分欣赏多点的这种性质,并把它们应用到表现复杂情感与空间的设计中。
多点可以设计出特别复杂的表现形式,利用点的大小来表现线,会形成强烈的方向感。
最后我们来谈谈点的叠加。
将点叠加,就会产生条纹般的纹理。
叠加整齐并列的细点,会由于少许的错开而形成空间性的叠纹。
这种具有空间性的叠纹,经过设计者的构成安排,使视线的移动造成具有动感和光感的变化。
实训教案实训项目二维构成基本要素——点的形态特征实训类别课堂实训(√)实验()校外实践()课次 4实训班级13广告,装潢学时 2实训地点画室实训时间1·2教学目标与要求要求学生能掌握点阵、格子、网纹与网目的基本原则,熟悉运用点的面化创意设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关于点的微妙变化:单点。
单点有着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面环境中,单点的位置暗示出多种心理内应力。
两点。
对于两个点,在原有单点的基础上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视觉张力。
这种视觉张力会引导视觉移动,形成视觉流程。
依据三维空间的视觉习惯,依据大小、近远的顺序,从大到小、从实到虚,视线在两点间移动。
教学用具工具:多媒体,铅笔,针管笔,曲线板,尺子。
教学过程1、一般明亮的暖色会接近眼睛,而有前进和膨胀的感觉。
因此,在黑地上的白点,较同等大在白底上的黑点感觉为大。
白点有扩张感,黑点有收缩感。
桔黄色的点要比蓝色的点感觉大,道理与上例相同。
2、同一大小的点,由于周围点大小的不同,就使中间两个点也产生有不同大小的错觉。
左右两图中间的圆点是等大的,由于图左周围的点大产生对比作用,而感觉中间的点小;相反,图右中间的点则感觉大(3、在一个两直线的夹角中,同一大小的两个点,由于其位置不同,距角尖端的远近不同,便产生靠近角尖之点有大的感觉。
4、同一大小的两点,由于空间对比关系的作用,紧贴外框之点,较离外框远之点感觉大,而且具有面的感觉。
其原理主要是周围空间对比所产生的错觉5、在两个完全对称的图形中,图形上点的位置,是由水平和垂直两方向的直线相交而成。
由于圆点的大小不同,点与点的间隔也起了变化。
同时,有的点因所处的位置不同,给予人们的视觉效果也有差异。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讨论题/思在画面上任意10个点的微妙关系探讨考题课后分析实训教案实训项目二维构成基本要素——点在设计中的应用实训类别课堂实训(√)实验()校外实践()课次 5 实训班级13广告,装潢学时 2 实训地点画室实训时间3·4教学目标与要求要求学生能掌握点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点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教学用具工具:多媒体,铅笔,针管笔,曲线板,尺子。
教学过程点在设计中的应用在以点为主的平面设计中我们既要看到点的灵活性又要注意点的不稳定性,尽量利用由点的大小、方向、位置的变化产生丰富的聚散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有如下问题应该特别注意:1.画面效果的平衡由于点缺乏一定的方向性,多个点的集聚也可以产生一定量的图面重力的改变,所以在设计中,可以通过距离与点的面积的相互调整来达到画面效果的平衡。
2.设计中心的突显同样是由于点的方向性的缺乏,在以点为主的平面设计中容易出现设计中心的模糊。
因此,在此类设计中我们应该格外注意设计中心的突出。
我们可以采取增大点的面积、增加设计中心点的密集量、削弱周围环境中点的数量等等来达到突出设计中心的目的。
3.视错觉的利用与规避在前面一节中讲过点的视错觉,我们设计过程应该注意发现和利用视错觉的优势,规避视错觉产生的不良效果。
4·构图和分割处理画面空间的关系决定画面精神设计都是在一定的空间里进行的,基于不同的设计目的和构思,对画面空间的处理方式也不同,而设计构思势必包含着画面空间划分、各种元素内容的位置安排。
构图和分割不仅对画面元素的安排起作用,还决定了整个画面的精神,他们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者对画面的感受。
具体实例:请对下面的图片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抽象归纳总结,绘制类似返利的点构成图案注意事项:1,图案不能与其它同学雷同。
2,注意对图形进行抽象归纳,不能具象描绘课时教案授课章节及题目二维构成基本要素——线授课时间第 6周第5·6节课次 6 学时 2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线的形态特征与心理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线的形态特征与心理特征教学难点:线在设计中的应用教学用具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导入(5分钟)(1)关于线的描述(2)线的形态特征与心理特征(3)线在设计中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技术6-80 1、几何学上的定义在几何学的定义中,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是面相交的交界,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只有位置和长度而不具备宽度与厚度。
2、关于线的描述线是点的延伸与扩展,它是点的运动轨迹,线带有明确的方向性,我们在设计中常常利用线的指向性指引观者的视线,线随着方向的不断改变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线有着鲜明的特质,主要表现在线的长度上,而长度是按照点的移动量来决定的;除了移动量之外,点的移动速度也支配着线的特质变化。
线的长短、粗细也是相对而言的,当线的长度缩小到一定的比例,在环境的作用下,线的性质开始向点的性质方向衰减,而当线的宽度超过一定比例,线就又开始向面的性质方向进化。
3、线的形态特征与心理特征1.线的相对性线的长短、宽窄本是相对而言的。
在几何定义中线是不具宽度的,但是在视觉艺术中我们常常赋予线不同的宽度,以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设计中,当线超过一定宽度时会减弱线的概念,逐渐具有面的特征。
当然,采用多媒体技术线的表达还与其他图面环境要素相关联,准确地说,线的相对性是针对整个图面基础来讲的2.线的分类与心理特征在视觉平面艺术中对于线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进行,从可描述性上来讲,线可以分成几何线和自由线;从情感表达来讲,可以分成积极线和消极线等等。
(1)几何线。
几何线是可以用数学几何公式对其进行描述的线。
它包括:直线、样条曲线、圆弧线、抛物线、渐形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