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

合集下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环境保护活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江西省鄱阳湖全部湖体及其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第三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统筹解决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水利、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第二章生态保护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生态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第八条加强鄱阳湖湿地保护,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禁止擅自开垦、围垦湿地,禁止非法占用湿地。

第九条加强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条加强鄱阳湖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实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合理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

第十一条加强鄱阳湖周边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第十二条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非法猎捕、采集、买卖、运输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鄱阳湖水环境现状

鄱阳湖水环境现状
01 湖泊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淡水 湖。
02 水位受长江和周边河流影响较大,季节性变化明 显。
02 湖泊形态呈南北狭长状,湖岸线曲折复杂。
生态系统
拥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包括鱼类、贝类、水生植 物等。
湖泊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易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的影响。
是候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 每年吸引大量候鸟前来越 冬。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鄱阳湖 的水文特征和生态环境可能发生变 化,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
应对策略
01
02
03
强化水质监测
加强鄱阳湖的水质监测力 度,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为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 据。
推进生态修复
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恢复湖泊湿地功能,提高 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
严格环境执法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对污 染源进行严格监管,严厉 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可持续发展
促进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 构和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湖泊保护合作,引 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挑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03
建立公众参与平台,让公众能够参与到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决
策中来。
05
未来展望
预期变化
水质改善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治理 措施的落实,鄱阳湖的水质有望 得到改善,减少污染负荷,恢复
湖泊生态功能。
生态恢复
通过湖泊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工程, 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将得到保护和 恢复,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

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保护宝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宝阳湖位于我国江西省境内,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在保持地区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多种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也是包括濒危西伯利亚鹤在内的候鸟的重要繁殖地。

保护宝阳湖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全球环境的福祉至关重要。

保护宝阳湖生态环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该湖拥有丰富的湿地生境和丰富的水资源,支撑着多种动植物物种,其中许多是该地区特有的。

我国河豚,又称白居易,曾经是长江和宝阳湖的常见景点。

然而,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污染,贝吉人现已在功能上灭绝,突出了保护剩余物种及其栖息地的迫切性。

宝阳湖除支持当地生物多样性外,也是候鸟的重要停泊和繁殖地。

每年有数百万水禽,包括鸭子,鹅,天鹅,从北方的繁殖地出发,到宝阳湖过冬。

其中西伯利亚鹤突出为象征湖生态意义的标志性标志。

由于野外只剩下几百个人,保阳湖边的寒冬地的保护对于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宝阳湖的生态健康直接影响到当地社区的生计。

湖水不仅支持传统渔业,为当地居民提供收入来源和食物,而且在调节区域气候和供水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湖泊生态环境的任何恶化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后果,包括丧失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以及破坏当地经济。

波阳湖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相互关联的一个显著例子是2007年影响该地区的干旱。

由于水位降至历史最低点,当地渔业受到影响,候鸟的栖息地大大减少。

这一事件明确提醒人们注意湖水的脆弱性,以及需要协同努力保护其生态完整性。

保护宝阳湖生态环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维护当地社区的生计,维护本地区的整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认识湖的重要性,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自然资源,我们就能确保宝阳湖和一切依靠它的人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

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

江西省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境内,古称彭蠡,《尚书·禹贡》有“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之说,又有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

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

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鄱阳湖是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

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

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

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

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是中国的最大淡水湖,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湖泊水质监测:建立湖泊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鄱阳湖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

2.湿地保护:鄱阳湖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采取湿地保护措施,包括湿地保护区设立、湿地生态补偿等,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功能。

3.生态修复: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水生植被恢复等,改善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4.水资源管理:制定鄱阳湖水资源管理规划,合理配置和利用湖泊水资源,保障湖区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5.水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治理,控制污染源,减少湖泊水环境污染。

6.生态保护教育:加强鄱阳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湖泊保护的良好氛围。

7.法律法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鄱阳湖保护的法律监管,依法惩治湖泊资源破坏者。

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行为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源头控制,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三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适用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环境准入与环境影响评价第四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建、改建、扩建污染源项目的,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确定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条涉及环境保护的项目,应当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环境准入申请,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开展建设或运营。

第三章污染物排放和排污许可第六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单位、个人应当合理使用和管理水、土壤、大气和固体废物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并经排污许可管理。

第四章生态修复与保护第八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项目时,应当合理规划和布局,保护和恢复湿地、水生态、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第九条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破坏性开发建设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进行修复和恢复。

第五章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第十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发布监测结果。

第十一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单位、个人应当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工作,并及时报告环境污染事故。

第六章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第十二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和生活区域应当建立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环境安全。

第十三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救援工作。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的追究。

第八章附则第十五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鄱 阳 湖 生 态 文 明 之 旅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鄱 阳 湖 生 态 文 明 之 旅

鄱阳湖生态文明之旅坐落在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是江西省的母亲湖。

从地质时期的元古代,海陆更迭,至中生代燕山运动,几经断陷,译名彭蠡。

此后,历经汉、晋、南北朝、隋末唐初,几经沧桑巨变。

见证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几番蜕变,养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抒写了跌岩起伏、激情澎湃的发展变化。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用他苍劲的笔力描绘了天与地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唯美画面。

鄱阳湖畔,船只停靠,杨柳拂面,清风徐来,引起阵阵雁起;偶有文人踏歌上船,临别赠言,挥泪入湖,远望鄱湖,水天相接,碧波荡漾。

渔舟唱晚,唱响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而今的鄱阳湖,依然不减当年风采,被誉为长江中下游的“天然调节器”。

鄱阳湖平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平原上稻田、菜畦、鱼塘、莲湖纵横交错。

鄱阳湖盆地周围山脉广布,有东北的怀玉山脉,西北的幕阜、九岭山脉,东部的武夷山脉,西部的南岭山脉,形成南高北低、耸立云霄的独特景观。

鄱阳湖的水系四通八达,交错纵横。

俯览鄱阳区,山脉绵延蜿蜒,房屋错落有至,莺歌燕舞,碧水蓝天。

鄱阳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

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湿润,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光热条件好,真不愧为“鱼米之乡”。

鄱阳湖区的山水胜境更让历代旅游者魂牵梦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的这首诗,短短几句,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的神奇,神秘与神韵。

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

庐山的风光秀丽多姿,引无数文人慕名前往。

白居易在庐山隐居,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久久不能离开庐山,深陷其中。

庐山的山,庐山的水,述说着白居易心神驰往的心路历程,承载者白居易的被贬庐山的无奈与寄情山水的超然情怀。

李白在庐山也不禁感叹一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谢灵运登上庐山绝顶望诸峰峤,鲍照望石门。

庐山更是宗教的荟萃之地,神灵的伊甸园。

这里有居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也有现代欧美建筑风格的别墅,或在幽谷之侧,或在溪洞之畔。

鄱阳湖生态环境治理

鄱阳湖生态环境治理

湖泊环境与生态”专题专题PSPECIAL T O P IC鄱阳湖生态环境治理0张奇鄱阳湖作为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应加强江湖水系连通管理和湖泊水文生态过程研究.充分评估鄱阳湖干旱化村水s全和生态安全的影响.预估未来变化趋势.科学论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工程调度的生态环境效应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7在新时期我国 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下,保护长江 中游大型通江湖泊、维护其水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 重大意义3鄱阳湖牛态环境现状地处江西省境内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一个通江湖泊。

近20年来,鄱阳 湖出现明显的干旱化趋势,表现在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水期低枯水位加剧,枯水期延长等。

同时,湖泊环境 质量下降明显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浓度持续增加;2013年以来的观测数据显示,鄱阳湖叶绿素a浓度总 体呈逐步上升趋势,且在2016年之后呈加速态势,目前 已处于轻-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局部水体出现较严重的 蓝藻水华暴发,在一定的气候和湖泊水情条件下,发生 大规模蓝藻水华成大概率事件鄱阳湖水生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调查发现,鄱阳张奇:研究员,中W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 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cnZhang Qi: Professo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物种丰富度下降,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软体动物密度呈降低趋势,优势 种从1990年代的大型软体动物(包括多种蚌类)转变 为当前软体动物与耐污能力较强的寡毛类(主要是霍 甫水丝蚓)共存的格局n_2i。

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组员:周玉星(2009100772)鄱阳湖闻明于全国,也是我们江西人民的宝。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但由于受经济、社会、政策和历史等因素,还有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负荷日趋加重,并且日益恶化。

当前,鄱阳湖区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鄱阳湖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千百年来,由于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鄱阳湖一直在变化中。

近年来,由于不断的围垦、“五水”的泥沙淤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出现萎缩,河道淤积相当严重,水质量不断下降,湖区水资源、水生态面临严峻挑战。

鄱阳湖湿地,己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之一,也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著名的“珍禽王国”,吸引了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越冬珍禽种类多,数量大,由于不断的泥沙淤积、人工围垦和捕涝量上升等,鱼类资源趋向衰退;鄱阳湖湖湿地较常见的水生、湿生和沼生植物,从20世纪60年代的119 种减少到80年代的101 种,20多年时间减少了18 种,一些物种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绝大多数水生经济植物趋于绝灭。

鄱阳湖自然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湿地植被和沙生植被。

鄱阳湖区森林覆盖率较低,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

鄱阳湖区现存天然森林植被主要是次生林,是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同原生植被经长期逆向演替形成的。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鄱阳湖区周围低山丘陵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一些采伐地未能及时更新,有的成了疏林地,有的演替为灌草丛,甚至有些地方由灌草丛进一步沦为荒山荒地。

鄱阳湖湿地植被面积2262km2,自岸向湖心,植被呈不规则的环带状分布,但近50多年来,因受人类和自然因素干扰,湿地植被带完整性遭破坏,湿地植被分布面积逐年减少,生物量逐年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鄱阳湖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鄱阳湖的污染物来源于降水、地表径流和人湖河道等,污染物主要来流域内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江河汇集于鄱阳湖,鄱阳湖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局部水域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尤以赣江和信江、乐安河水系为甚,湖区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也比较严重,目前鄱阳湖水质的无机总氮含量大于0.2毫克/升,磷酸态磷的浓度大于0.015毫克/升,鄱阳湖已具备富营养化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

鄱阳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

鄱阳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江西的一张璀璨名片,更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节器和生态宝库。

它的生态经济环境保护,对于区域发展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水域辽阔,水生生物种类繁多。

这里是候鸟的天堂,每年秋冬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从遥远的北方迁徙而来,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中栖息觅食。

鄱阳湖的鱼类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周边地区的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湖区周边的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鄱阳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围湖造田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功能减弱。

曾经广阔的水域被不断蚕食,湖泊的蓄水能力和自净能力下降,这不仅影响了周边的生态平衡,也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其次,工业和农业的污染对鄱阳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些工厂违规排放污水,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随着雨水流入湖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等问题时有发生。

再者,非法采砂活动破坏了湖底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经济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有效的措施。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当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围湖造田和非法采砂等破坏性行为,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周边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在产业发展方面,应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

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方式,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旅游则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鄱阳湖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同时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对于湖区的水资源保护,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

鄱阳湖生态文明心得

鄱阳湖生态文明心得

鄱阳湖生态文明心得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湖泊,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生活在江西省的居民,我有幸参与了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活动,亲身感受到了这个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下面,我将简述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并谈一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令我印象深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的不良活动,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湖水变得浑浊不堪,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而如今,通过政府的大力治理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和保护。

湖水清澈透明,沿岸植被蓬勃发展,许多湖区的水生生物也开始重新繁衍。

这样的变化让我惊喜不已,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和重要性。

其次,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展现出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湖区的治理中,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执法措施,并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广大群众也积极响应,并自觉遵守相关法规。

通过这些措施,湖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并且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人们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等环保行动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这样的社会效应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关注,也为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对我个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我不仅得以亲眼目睹鄱阳湖的美丽与变化,更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普通的居民,我虽然无法参与到大规模的治理行动中,但是我能从小事做起,例如合理使用水资源、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这些小小的行动都将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将这种环保意识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我相信,通过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够共同努力,为鄱阳湖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希望鄱阳湖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够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就。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引言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项目、产品或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鄱阳湖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三湖一库”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分析其内外部环境因素,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优势(Strengths)1.丰富的生态资源: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湖泊、河流、湿地和植被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渔业等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2.生态环境优美:鄱阳湖地区的空气质量好,水质清澈,土地质量优越,这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地理位置优势:该地区地处江西省中部,毗邻赣江和长江,交通发达,有利于企业运输和物流的发展。

4.文化底蕴深厚: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这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Weaknesses)1.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鄱阳湖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

2.产业结构单一:该地区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动力。

3.生态环境受威胁: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污染和土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4.人才流失:由于发展机会有限,鄱阳湖地区的高级人才普遍流失,限制了地区人力资源的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ies)1.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生态旅游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为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机会。

2.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3.发展水产养殖业: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开展水产养殖业可以有效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

4.文化旅游需求增长:人们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鄱阳湖地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具有吸引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

――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

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

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

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

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

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简称“中部博览会”)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全国工商联、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以及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六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年举办一次。

前四届中部博览会分别在湖南长沙、河南郑州、湖北武汉、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第五届中部博览会定于2010年9月26-28日在江西南昌举办。

由南昌市人民政府、江西省商务厅、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承办。

五届中部博览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放合作共赢崛起”为主题,以投资推介、项目对接、贸易展览展示、中部博览会高峰论坛等活动为主要内容,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全球经济企稳回升、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等历史机遇,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突出产业招商,突出区域合作,突出扩大对内对外贸易,突出生态、低碳经济,推动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鄱阳湖河床变草原

鄱阳湖河床变草原

鄱阳湖河床变草原摘要: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西省鄱阳县境内。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的河床逐渐演变为草原。

本文将探讨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的原因,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引言:鄱阳湖位于中国中部,是江西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鄱阳湖的河床变成草原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鄱阳湖周边的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也加剧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分析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

一、环境变化与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的关系1.1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气温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鄱阳湖也难以幸免。

气候变暖导致湖泊水温升高,湖泊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湖泊的生物多样性和水质。

1.2湖泊水位变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鄱阳湖水位发生了变化。

长期以来,鄱阳湖的水位波动较大,但近年来波动幅度明显增大。

高水位会导致湖岸侵蚀,同时也影响了湖底的生态系统。

当水位下降时,湖底的泥沙暴露在湖面上,鄱阳湖的河床也随之暴露。

二、土地利用对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的影响2.1农业发展的加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田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鄱阳湖周边的农田扩张导致湖泊的河床被破坏,从而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对于农业灌溉的需要,大量湖泊水资源被用于灌溉,导致湖底的水位下降,河床暴露在外。

2.2湖泊湿地的失去与生态资本的流失湖泊湿地是维系湖泊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鄱阳湖湿地的面积逐渐减少,湿地植被被大量开垦为农田或建设用地。

湿地的消失不仅导致湖泊的水质下降,也对湖泊周边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三、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的生态影响3.1水生植物的减少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后,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影响。

试论江西省鄱阳湖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论江西省鄱阳湖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论江西省鄱阳湖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江西省鄱阳湖景区是一个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区,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其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本文从景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鄱阳湖景区内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拥有众多的湿地景观及野生动植物资源。

但是,当前存在以下问题:1.生态破坏严重。

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一些都是不可逆转的。

2.乱建乱开严重。

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分子在景区内经营旅游业务,甚至违规建设旅游设施,损害了景区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

3.旅游市场萎缩。

由于旅游客流量在减少,景区经济收入下降,这对景区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1.加强生态保护。

加大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区域内的水质、植被、动物等生态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对于湿地的保护力度要加强。

2.规范景区建设。

加强景区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和利用景区资源。

同时,要督促和打击那些乱建乱开的不法经营者,确保景区不被破坏。

3.创新旅游模式。

针对旅游市场萎缩的问题,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并开展一些特色的旅游活动,例如湖岸骑行、湿地探险、湖景邮轮等活动,激发游客的兴趣爱好,扩大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4.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鄱阳湖景区的宣传力度,展示区域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这有助于增加游客到访量和提高景区知名度。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护鄱阳湖景区生态环境,促进景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被认为是一个珍贵的自然遗产,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变化。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了温度的升高,这对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许多生物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而鄱阳湖湿地正是许多鸟类、鱼类和植物的栖息地。

当温度升高时,一些冷水鱼类可能会减少数量,因为它们无法适应更高的水温。

同样,湖岸的植物也可能受到破坏,因为它们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才能存活。

这将导致鄱阳湖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下降,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湖泊水位的改变是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降水不稳定性,鄱阳湖的水位可能会发生剧烈的波动。

这将对鄱阳湖的水生生物产生直接影响,因为它们依赖于水位的稳定来繁衍和生存。

例如,一些湿地鸟类是通过在低水位时在湖泊边缘寻找食物和筑巢来繁殖的。

然而,如果水位下降过多,这些鸟类将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从而导致它们的数量减少。

另一方面,如果水位上升过高,湿地植物的根部可能会被淹没,导致它们枯萎和死亡。

这些变化将进一步破坏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湿地的水质产生了显著影响。

随着全球变暖和降水模式的改变,湖泊的水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气候变化导致了湖水温度的上升和蒸发率的增加,从而使湖泊表面的水体浓度增加,湖泊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这对鄱阳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直接影响。

鄱阳湖中的一些珍稀鱼类和浅水植物可能因为水质恶化而面临生存困境,在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灭绝。

此外,湖水氧气减少还可能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中产生更多的有毒蓝藻和藻类爆发,进一步加剧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

为了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鄱阳湖的重要性

鄱阳湖的重要性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鄱阳县内,面积约365平方公里,由一系列大小9个湖泊组成。

鄱阳湖的重要性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做一分享。

1.重要的生态功能。

鄱阳湖是我国主要的鸟类聚集地,鱼虾众多,这里大约汇聚200多种鸟类在冬天越冬,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其次,鄱阳湖也是江南地区重要的湿地资源,湿地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调节气候发挥这举足轻重的影响。

2.重要的植物标本库。

有着重要的水生植物保护价值。

鄱阳湖境内不仅有着多种水草植物,其周边更是遍野多种常见和少见的林业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保护植物和生态发展,提供植物学研究有些重要的意义。

3.重要的水利功能。

湖泊自古以来就具有调节水源,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稳定区域水资源平衡的重要价值。

鄱阳湖以其广阔的水域面积和天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调节长江中下游洪水、农田用水、养殖用水、生态用水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长江流域夏季强降雨多,坐落在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在调洪、分流方面有效的化解长江流域洪水压力,保持总体流域水平衡,降低洪水隐患方面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4.保证粮食安全功能。

鄱阳湖地处长江中下游,沃野千里,良田千顷,是重要的水稻产区,正是由于鄱阳湖的存在,是的该区域农业用水得以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得以保障。

鄱阳湖的特点

鄱阳湖的特点

鄱阳湖的特点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

以下是鄱阳湖的特点:
1.水文特征:鄱阳湖的湖面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差异很大,枯水期时,湖面缩小,比降增大,流速加快;洪水期时,湖面扩大,碧波荡漾。

鄱阳湖的水位和容积也随季节变化,具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形态。

2.地貌特征:鄱阳湖地势平坦,微地形复杂,高程一般由17米降至湖口约-1米,最低处在屏峰山附近,高程在-20米。

湖盆由河道、碟形湖、圩堤、岛屿、洲滩、汊港组成。

3.生态环境:鄱阳湖是过水型湖泊,对长江干流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维护了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保护湿地等。

同时,鄱阳湖也是全球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每年超过100万只候鸟在这里越冬。

总的来说,鄱阳湖具有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鄱阳湖有关知识

鄱阳湖有关知识

鄱阳湖有关知识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下面将从鄱阳湖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理特征鄱阳湖位于赣江下游,是赣江、抚河和信江的交汇处,湖面面积约为3,000多平方公里,湖区总面积约为4,220多平方公里。

湖区东西长约约100多公里,南北宽约约45多公里。

湖区地势平坦,湖水平均深度约为2.5米,最深处达到8米。

湖区水质清澈,湖水富含丰富的鱼类资源。

二、生态环境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独特而丰富。

湖区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包括芦苇、香蒲、荷花等多种植物。

这些植物为湖区的鸟类、鱼类等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每年冬春季节,鄱阳湖成为迁徙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吸引了大量候鸟前来繁殖和觅食。

其中,白头鹤、丹顶鹤等是鄱阳湖区的特有鸟类。

三、旅游资源鄱阳湖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

湖区拥有众多的景点和景区,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其中,鄱阳湖大桥是中国最长的湖泊跨海大桥,游人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的美景。

此外,湖区还有著名的景点如龙虎山、湖口古镇等,这些地方都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

四、经济效益鄱阳湖是江西省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湖水中富含各种鱼类资源,捕鱼业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此外,湖区还发展了水产养殖业,养殖的鱼类、虾类等产品远销国内外,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鄱阳湖还是一个重要的水源地,为周边地区的农田灌溉和供水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鄱阳湖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丰富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湖区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鄱阳湖永远保持着它的魅力,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体验和回忆。

鄱阳湖实习报告

鄱阳湖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和湖泊资源的保护工作,我于近期参加了在鄱阳湖举行的实习活动。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长江的肾脏”,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观了鄱阳湖的自然风光,了解了湖泊的保护工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鄱阳湖的自然风光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观了鄱阳湖的自然风光。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湖泊面积达到了4000多平方公里,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在湖边漫步,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 鄱阳湖的保护工作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维护长江中下游的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鄱阳湖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保护:鄱阳湖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每年都有数十万只候鸟来此栖息。

为了保护候鸟的栖息地,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等,有效地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渔业管理: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捕捞、实行休渔期等,以保护湖中的渔业资源。

(3)水质保护:鄱阳湖水质的保持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当地政府通过加强污染源治理、实施湖岸绿化等手段,有效地保护了鄱阳湖的水质。

三、实习感悟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鄱阳湖在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鄱阳湖不仅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众多生物物种的栖息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保护鄱阳湖的重要性,只有加强保护工作,才能使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发展。

四、建议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鄱阳湖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渔业资源过度开发、湖岸线破坏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湖泊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鄱阳湖的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2.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鄱阳湖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湖泊保护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摘要: 随着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建立,要确立区域一体化的意识,积极促进市场一体化机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为城市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所谓生态经济区,是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区域。

其实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对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在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促进湖区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

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性的重要湿地,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它主要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6个设市区以及周边的11个县市,本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状况方面都具有类似性,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水陆结合的自然区。

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强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和谐构建鄱阳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形势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重大实践,必将对江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就此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一些战略性的思考和策略,必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产生很强的实践意义。

制约环鄱阳湖发展的因素
由于受经济、社会、政策和历史等因素,还有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负荷日趋加重,并且日益恶化。

当前,鄱阳湖区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水生态失衡、土地植被退化、污染状况加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水生态失衡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千百年来,由于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鄱阳湖一直在变化中。

近年来,由于不断的围垦、“五水”的泥沙淤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出现萎缩,河道淤积相当严重,水质量不断下降,湖区水资源、水生态面临严峻挑战。

2.土地植被退化
江西是南方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鄱阳湖水系“五河”流域中、上游及鄱阳湖滨湖地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36. 12×104 h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95. 5%,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流入江河湖库,致使出现了严重淤积现象,泥沙的淤积使湖库行蓄防洪能力降低,同时由于汛期长江洪水对鄱阳湖水的顶托作用,使得在汛期往往出现“小流量、高水位;小洪水、大灾情”,加大了防汛的压力,加剧了水患灾害,使鄱阳湖区土壤肥力退化、土壤污染和土壤酸化日趋严重。

鄱阳湖自然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湿地植被和沙生植被。

鄱阳湖区森林覆盖率较低,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

鄱阳湖区现存天然森林植被主要是次生林,是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同原生植被经长期逆向演替形成的。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鄱阳湖区周围低山丘陵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一些采伐地未能及时更新,有的成了疏林地,有的演替为灌草丛,甚至有些地方由灌草丛进一步沦为荒山荒地。

鄱阳湖湿地植被面积2262km2,自岸向湖心,植被呈不规则的环带状分布,但近50多年来,因受人类和自然因素干扰,湿地植被带完整性遭破坏,湿地植被分布面积逐年减少,生物量逐年下降。

3.污染状况加重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鄱阳湖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鄱阳湖的污染物来源于降水、地表径流和人湖河道等,污染物主要来流域内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江河汇集于鄱阳湖,鄱阳湖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局部水域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尤以赣江和信江、乐安河水系为甚,湖区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也比较严重,目前鄱阳湖水质的无机总氮含量大于0.2毫克/升,磷酸态磷的浓度大于0.015毫克/升,鄱阳湖已具备富营养化条件。

4.生物多样性减少
鄱阳湖湿地,己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之一,也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著名的“珍禽王国”,吸引了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越冬珍禽种类多,数量大,由于不断的泥沙淤积、人工围垦和捕涝量上升等,鱼类资源趋向衰退;鄱阳湖湖湿地较常见的水生、湿生和沼生植物,从20世纪60年代的119 种减少到80年代的101 种,20多年时间减少了18 种,一些物种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绝大多数水生经济植物趋于绝灭。

5.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举措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不只是环境的问题,而是环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种内涵的有机统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

因此,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当前和子孙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

在此基础上,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有利的条件。

1.做好区域一体化文章,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把鄱阳湖区域的治理和人民的利益一体化,健全经济和生态一体化的统一管理机制,对鄱阳湖的开发治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不仅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网络系统的作用,构建区域性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还要鼓励鄱阳湖区域各市县的政务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医疗卫生信息、旅游与交通信息等资源建立统一的网络系统,强化环鄱阳湖区域的资源共享。

2.优化产业构建,探索市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创新鄱阳湖区域的发展机制,有效地探索市场一体化,以市场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和优化三大产业的布局及各产业内部的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同时和区域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相协调,明确分工,强化协作,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外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再者,要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作规则,统一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同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市场运行规则,培育一体化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开展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推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最后,要强化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区域内外的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3.加快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一体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的鄱阳湖经济生态区,首先,要围绕鄱阳湖区域周边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设,树立大环保的观念,建立全面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推进清洁生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再者,要实施人工控湖工程,调蓄长江及“五河”洪水,大力加强沿湖及湖内污染治理,进一步促进湿地生态功能、效益与优化管理;最后,要坚持从鄱阳湖区的湖区系统的角度,对湖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影响与控制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关注环境变化对湖区的影响,促进湖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