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的诗意
1、苏堤又是春来早,杨柳吹风映碧桃。
——苏轼《苏堤春晓》。
赏析:
这句话所描绘的场景是春季的苏堤,杨柳摇曳,呈现出风起时的美景,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出桃花斑斓的颜色。
此句的美在于其深刻的意境,用极为简练的语言描绘出苏堤春景的美妙场景,语言简练而刻画深刻,给人留下极美好的印象。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楷模向往和感慨之情。
具有浓郁的诗意和艺术气息,让读者也产生了强烈的美感享受。
2、绿树阴浓,夹岸成荫,漾舟几回惊鸥。
——苏轼《苏堤春晓》。
赏析:
“绿树阴浓,夹岸成荫,漾舟几回惊鸥”表现的是春天中西湖葱笼翠陌,到处是绿树成荫的景象,小舟穿行的景象。
这里用“绿树阴浓”表现了绿树成荫的状况,非常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夹岸成荫”则描绘出湖边两岸密密麻麻的树荫,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漾舟几回惊鸥”则表现了湖水清澈,漫步其上者不时有惊鸥飞起。
这一描写方式采用了运用细节和生动动词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细腻入微的现实生活情景。
3、苏堤春晓百鸟鸣,墨客骚人分外忙。
——苏轼《苏堤春晓》。
赏析:
这一句是描述春季鸟语花香下,文人墨客在这美好的春景中,感受到了无穷的灵感和创作热情,他们纷纷来到苏堤,享受这些美好的春景并在此创作佳作。
这句话表达了春季的美好,而百鸟鸣又是春季的象征,正好与墨客骚人的活跃格调相得益彰。
苏轼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刻画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吸引众人留连忘返的苏堤春景。
整首诗在展现江南春光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厚爱,充满了对生机和希望的赞美和感慨。
苏堤春晓古诗词
以下是关于“苏堤春晓”的古诗词:
《苏堤春晓》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筑堤》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惠勤、惠思皆居孤山。
苏子倅郡,以腊日访之,作诗云》天欲雪时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月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水合,但见野鹤盘浮屠。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泛湖度六桥堤》王世贞
拂蹍莺啼出谷频,长堤夭矫跨苍旻。
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飙开散曲尘。
碧水乍摇如转盼,青山初沐竞舒颦。
莫轻杨柳无情思,谁是风流白舍人?
想二三月,柳叶桃花,游人阗塞,不若此时之为清胜。
李流芳。
关于苏堤的诗词
关于苏堤的诗词
苏堤是中国古代的一条著名堤道,位于杭州西湖,以其美丽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关于苏堤的诗词及其意思和出处:
1. 《苏堤春晓》(宋代·苏轼)
曙光初照苏堤晓,春色迷人意自迷。
烟柳画桥风细细,半开桃李鸟飞回。
长堤十里花如锦,两岸千山翠欲飞。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苏堤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对苏堤的喜爱之情。
2. 《苏堤即事》(宋代·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这首诗描述了清明节时苏堤上梨花盛开、柳絮飞舞的美景,以及人们赏花游玩的欢乐场景。
3. 《苏堤清明即事》(宋代·吴文英)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这首诗与上一首诗同名,也描绘了清明节时苏堤上的美丽景色和欢乐氛围。
4. 《题苏堤》(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苏堤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苏堤春晓的意思
苏堤春晓的意思苏堤春晓是什么。
苏堤俗称苏公堤,在西湖的西南面,南起花港观鱼,北接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首。
意思是:杭州西湖苏堤,春天里,晨光刚露,夜的雾尚未散去,树上繁花盛开,飞落的花瓣溅落在碧波之上(蘸,拟人手法,花瓣在水中蘸一下又浮上来),花枝错杂相互掩遮,就像铺满锦绣。
前来欣赏美景的人都说,(这个地方的风景)一年四季苏堤春晓苏堤俗称苏公堤,在西湖的西南面,南起花港观鱼,北接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首。
当年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开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筑成,横贯湖南北,全长2.8公里。
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
苏堤的美丽不仅在于它在秀丽的西湖中穿越而过,还因为堤上种满了形态优美的香樟树及其他各种植物,是一条全年都常绿的长堤,特别是到了春天,堤上桃花盛开,树发新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加之春风和熙,令人心旷神怡。
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为西湖十景之首。
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米。
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
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
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苏公堤:现在叫“苏堤”,是“西湖十景”之首。
当年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开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筑成,横贯湖南北,全长2.8公里。
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
宿雾:头天晚上的雾气。
水面上由于白天阳光对水加温,日落后空气变凉,会产生雾气。
览胜者:寻找并欣赏美景的人。
咸谓:都认为。
咸,相当于“都”;谓,相当于“说”,有评价、认为的意思。
苏堤春晓诗词
苏堤春晓诗词一、苏堤春晓的诗词赏析1.1 苏堤春晓的背景介绍苏堤春晓是中国古代文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在苏堤上的美景。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1.2 诗词原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3 诗词赏析苏堤春晓的诗词以简洁的语言、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感人至深。
首句”春色满园关不住”揭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无法被束缚,形容了苏堤上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第二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富有鲜明的视觉形象描述了一株鲜艳的红杏树从围墙间伸出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这里的红杏也可以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春天中蓬勃发展。
第三句”昨夜西风凋碧树”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转,西风凋谢了青翠的树木,形成了对比鲜明的景象变化。
最后一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苏轼对自然景色的感叹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他站在高楼上独自观赏着苏堤春天的美景,感叹人的生命与天地相比是渺小的。
二、苏堤春晓的意义2.1 对自然的赞美苏堤春晓诗词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的红杏、春色、碧树等词语都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2 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的苏堤春天的美景,既展示了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苏轼独自站在高楼上,望着苏堤尽头的天涯,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追求。
2.3 文学艺术价值苏轼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情并融合在一起,抒发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词作品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三、苏堤春晓的艺术表现手法3.1 生动的描写苏轼的诗词以生动的描写而著称,他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2 对比的运用苏堤春晓中,苏轼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春色和红杏与西风和凋碧树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短暂。
3.3 抒情的表达苏轼的诗词情感丰富,他通过独自站在高楼上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和未来的思考,展示了他独特的个人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苏堤春晓文言文
苏堤春晓文言文
苏堤春晓,是一篇描绘杭州西湖春景的文言散文。
作者通过对苏堤春晓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苏堤,又称苏公堤,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时,为了解决西湖水质问题,动员民众修建的一条湖堤。
苏堤连接了西湖的南北两岸,不仅具有重要的水利功能,更是观赏西湖美景的最佳地点。
每到春天,苏堤上繁花似锦,游人如织,故有“苏堤春晓”之称。
苏堤春晓的景色美不胜收。
文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句话概括了春天的特点,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作者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苏堤上的桃花、柳树、碧水、蓝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游人漫步在苏堤上,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文言文的创作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
首先,作者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其次,作者以议论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美景的喜爱。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句话既描绘了春天景色,又寓意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法被束缚。
最后,作者以寓意丰富的典故,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总结来说,苏堤春晓这篇文言文,通过生动的描绘、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春天西湖的美景。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苏堤春晓古诗译文
苏堤春晓古诗译文译文:苏堤上的花儿参差不齐地映照在碧波之中,桂花香浓郁而迷人,弥漫在苏堤上。
微风拂过,翠绿的竹叶像娟娟的静美,雨中的荷花像婉婉垂落的红色丝带。
柳絮轻轻飘飞,像锦簇般美丽,花丝飘逸,像罗衣一样轻盈。
这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何需问出处?谁不吟诗赞美这美丽的地方呢?苏堤春晓的古诗原文如下:《苏堤春晓》(明、杨慎)花影参差压碧波,桂香馥郁满苏堤。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裹红蕖婉婉垂。
柳絮轻飞如锦簇,花丝飘逸似罗衣。
赏心悦目何须问,谁不吟诗赞美伊。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杭州西湖春色的一首佳作。
杨慎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苏堤春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苏堤春晓的美景之中。
首先,诗人通过对花的参差错落和桂花的馥郁芬芳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花香四溢的景象。
接着,诗人用“风含翠筱娟娟静”和“雨裹红蕖婉婉垂”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和雨中的荷花低垂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宁静与柔美。
然后,诗人用“柳絮轻飞如锦簇”和“花丝飘逸似罗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轻盈与飘逸。
柳絮轻飞如锦簇般美丽,花丝飘逸似罗衣一样轻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轻盈与柔美。
最后,诗人用“赏心悦目何须问”和“谁不吟诗赞美伊”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
诗人认为这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无需问出处,因为每个人都会为之吟诗赞美。
这表达了诗人对苏堤春晓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苏堤春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苏堤春晓古诗阅读理解
苏堤春晓古诗阅读理解《苏堤春晓》明代聂大年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
三竺钟声催落月,六桥柳色带栖鸦。
绿窗睡觉闻啼鸟,绮阁妆残唤卖花。
遥望酒旗何处是,炊烟起处有人家。
《苏堤春晓》聂大年翻译、赏析和诗意《苏堤春晓》是一首明代聂大年创作的诗词。
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中文译文: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
三竺钟声催落月,六桥柳色带栖鸦。
绿窗睡觉闻啼鸟,绮阁妆残唤卖花。
遥望酒旗何处是,炊烟起处有人家。
诗意:《苏堤春晓》描绘了苏堤春天的景象。
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烟雾弥漫的堤岸,楼阁隐约可见,钟声催促着月亮落下,柳树在六座桥上婆娑摇曳,配合着栖息的乌鸦。
绿窗户内,人们沉睡中听到鸟儿的啼鸣,华丽的阁楼上化妆的女子唤卖花朵。
远望时,看见了酒旗,炊烟升起的地方有人家。
赏析:《苏堤春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堤春天的景象,通过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烟雾、花雾、楼阁朦胧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苏堤之上。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诗中的三竺钟声催落月,六桥柳色带栖鸦等描绘了自然景观,展示了苏堤的独特魅力。
绿窗睡觉闻啼鸟、绮阁妆残唤卖花等描写了人们的生活情景,增添了生动感。
最后两句“遥望酒旗何处是,炊烟起处有人家”,展示了苏堤的热闹景象,描绘了人们的欢乐和生活的喜悦。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境,展示了苏堤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繁忙的人们生活的情景。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世界,给人以愉悦和赏心悦目之感。
苏堤春晓文言文
苏堤春晓文言文【最新版】目录1.苏堤春晓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苏堤春晓的文学价值3.苏堤春晓的作者和创作背景4.苏堤春晓的艺术特点和影响正文苏堤春晓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文。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杭州西湖的春景,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下面我们将从苏堤春晓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文学价值、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艺术特点和影响四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篇文章。
首先,苏堤春晓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苏堤是杭州西湖上的一条著名景点,而春晓则是描绘春天早晨的美景。
苏堤春晓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其次,苏堤春晓的文学价值。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早晨苏堤的美景,通过生动的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词汇,使得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此外,苏堤春晓也是古代文学中描写自然景色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着,苏堤春晓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
他在创作苏堤春晓时,正值明朝繁荣昌盛之际,文化繁荣,文人雅士们热衷于描绘自然景色,以此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因此,苏堤春晓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气和审美趣味。
最后,苏堤春晓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苏堤春晓的美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苏堤春晓的艺术特点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描绘自然景色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苏堤春晓是一篇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文言文。
它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早晨苏堤的美景,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苏堤春晓小古文
苏堤春晓小古文
苏堤春晓,位于杭州西子湖畔,是一处以“春景”为主题的著名景点。
它是由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主持修建的,为了纪念他,人们将这条长堤命名为“苏堤”。
苏堤春晓,是一道横卧在西湖之上的长堤,全长约2.8公里。
它南起南屏山脚,北至北山,纵贯整个西子湖,将南北两山连接起来。
苏堤之上,桃柳相间,芳草萋萋,四季皆有美景。
春天,是苏堤最美丽的时候。
当湖面初开,桃花盛开,柳絮飘飞,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清晨,太阳初升,霞光万道,映照在湖面上,把苏堤装扮得更加妖娆。
此时,漫步在苏堤之上,欣赏着湖光山色,感受着春天的气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除了春天的美景,苏堤春晓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在苏堤之上,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断桥残雪”、“平湖秋月”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杭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堤春晓不仅是杭州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来到这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画作。
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苏堤的美景,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总之,苏堤春晓是一处以春天为主题的著名景点,它融合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苏堤春晓 清代乾隆皇帝诗作
苏堤春晓清代乾隆皇帝诗作
《苏堤春晓》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创作的一首诗。
作品原文
通守钱塘记大苏,取之无尽适逢吾。
长堤万古传名姓,肯让夷光擅此湖。
作者简介:清高宗乾隆皇帝名弘历,爱新觉罗氏。
雍正十三年即位,年号乾隆。
乾隆帝儒雅风流,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
又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
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帙《四库全书》。
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卒于养心殿,年89岁。
苏堤春晓文言文
苏堤春晓文言文【最新版】目录一、苏堤春晓概述二、苏堤春晓的文学价值三、苏堤春晓的作者简介四、苏堤春晓的艺术特点五、苏堤春晓的历史背景正文一、苏堤春晓概述《苏堤春晓》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篇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文言文。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苏堤春日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全文语言优美,诗情画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苏堤春晓的文学价值《苏堤春晓》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它以写景为主线,通过对苏堤春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美好的精神风貌。
其次,文章在描绘景色时,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通过描绘苏堤春晓的美景,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苏堤春晓的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与元稹、刘禹锡并称“新乐府三杰”,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文学应当为现实服务。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质朴真挚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词、赋、文等多种文体,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四、苏堤春晓的艺术特点1.以景抒怀:文章通过描绘苏堤春日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对仗工整:文章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使文章语言更加和谐优美。
3.修辞丰富:文章运用了排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4.句式多变:文章句式富于变化,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使文章更具节奏感。
五、苏堤春晓的历史背景《苏堤春晓》创作于唐代,当时正值繁荣盛世。
作者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期间,深受当地美景的感染,创作了这篇描绘苏堤春日美景的佳作。
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苏堤也叫“苏公堤”,贯穿西湖南北,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所建。
因春景迷人,亦被称为“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
苏堤全长近3公里,堤上柏油路两侧柳树成荫。
你可以漫步欣赏三潭印月、雷峰塔等西湖美景,人少时骑单车也很不错。
苏堤禁止汽车通行,步行是常见通行方式。
边走边看不作停留的话,一个小时左右就可走完。
骑自行车逛苏堤也不错,但节假日,人多,不宜骑行。
苏堤由南向北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石桥。
映波桥和锁澜桥之间有著名景点“花港观渔”的入口,站在映波桥上可见到里面的一角;
压堤桥适合观赏西湖全景,桥南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皇帝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
东浦桥则是湖上赏日出的好地方。
苏堤植被丰富,有芙蓉、桂花、玉兰、夹竹桃、樱花等名贵花木。
这里春季景色迷人,是散步、摄影的最佳时节;
而夏季则可观赏到苏堤西侧大片的荷花。
走在苏堤两侧的临湖小径上欣赏湖色十分惬意,走累了可在长椅上小憩。
苏堤两端景点很多,南端路口有苏东坡纪念馆,可免费参观。
此处离雷峰塔、净慈寺仅500米。
北段路口附近有岳王庙、曲院风荷、孤山公园等景点,还有《印象西湖》的演出地。
西湖十景之苏堤春晓
西湖十景之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是南宋“西湖十景”之首,是以苏堤的长堤六桥、红桃绿柳为主体的跨湖古堤景观。
该景观单元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观赏内容包括堤桥本身的“烟柳画桥”景致,以及沿堤漫行时如画图般逐渐展开的湖山胜景。
苏堤是“苏堤春晓”景观的最主要组成要素,旧称苏公堤,始建于北宋1090年,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在担任杭州知州时主持修建的。
苏堤堤身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而成,堤体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
苏堤上有六座始建于北宋(960—1127年)的单孔半圆拱石桥,每座桥的净跨约6—8米,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桥体为条石砌筑,桥栏雕花,形态小巧、工艺精致。
题刻“苏堤春晓”景名的御碑是该题名景观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位于苏堤压堤桥以南21米的堤体西缘,是清1699年,康熙帝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苏堤春晓”景名所立。
碑额正反面浮雕海水和云龙图案;碑身正面刻康熙御题行书“苏堤春晓”四字,背面刻乾隆1751年御题七言绝句,侧面刻乾隆1757年、1762年两次为该景观御题的两首叠韵诗。
苏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
苏堤春晓 简介
苏堤春晓简介《苏堤春晓》,又称《春恨》,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卢照邻(1788年~1862年)于1803年创作,乃中国民间艺术家卢照邻所著名的乐曲曲谱之一。
《苏堤春晓》凝练了中国民间艺术家卢照邻婉约风情、抒情诗句,把柔美优婉的抒情诗以乐曲的形式构思,表现了一种不言而喻的文人情思,融合了中国传统文人意境与当时流行的太极音乐,受到广泛瞩目和普遍赞赏。
《苏堤春晓》是在明清两朝以民间艺术家的形式表达的一部声色犹如诗一般的绝唱。
它把当时民间传统文化的抒情诗以乐曲的形式构思出来,反映了当时文人抒发心情的一种淡淡情怀,将中国传统文人意境与当时流行太极音乐完美结合。
苏堤春晓,以淡淡的情怀,婉转的和音,柔婉的旋律,将心情表达得浓烈而自然,且具有柔美的节奏,在这曲子的设计中,乐曲皆以两组七声音进行,节奏分明,韵律简朴而洙复,使人听之犹入梦中,享受苏堤春晓的美妙。
《苏堤春晓》的曲谱,由三段调性不同的曲子组成,每段曲子都有自己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有慢有快,有抑扬顿挫。
不同段落的曲子构成一个整体,曲子又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这使得曲子充满活力、朴实流畅,听者可以感受到淡淡的情思和柔美的气氛,也可以体会到卢氏乐曲的洪亮活泼。
《苏堤春晓》的曲谱由两唱两行组成,两行歌词有恩爱情怀的寓意,抒发着男女之间追求爱情及把爱情熠熠生辉的深厚情意,歌词抒情描写自然风光以及淡淡的情怀,整首歌曲更显得温柔空灵,营造出一种细腻宁静的氛围。
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使《苏堤春晓》令人难以忘怀,其从容舒缓的音色以及节奏给人以惬意的心情,整首歌是至柔至美的抒情诗,唱出的是不用言语也能表达的深情至真,令人沉醉于梦幻般的春游氛围里。
此外,《苏堤春晓》也是中国文化中常表达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传统。
它既是一首以爱意抒写的歌曲,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用的语言十分丰富,清新淡雅。
显然,中国民间艺术家卢照邻创作的《苏堤春晓》具有朴实、空灵、淡雅的艺术特点,被称为“诗乐之绝唱”,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典范之作。
一、苏堤春晓
一、苏堤春晓《南乡子·苏堤春晓》扬眉三月好阳光,春意苏堤细柳黄,红映桃花垂发鬓,留香、来鉴西子潋滟光。
漫步六桥长,沐浴熏风淡淡凉,遥望南屏托宝塔佛祥、照我心中日月长。
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为西湖十景之首。
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米。
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其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
苏堤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苏堤春晓》扬眉一树翠柳一树桃燕子剪出绿丝绦造福人间留后世三月春风苏堤晓一、一树翠柳一树桃苏堤旁栽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之花木。
每当寒冬已过,春风吹拂,堤岸柳丝飘舞,桃花含羞而笑,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六桥起伏,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漫步堤上,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湖光胜景如诗如画,万种风情勾魂销魂,动人意境任人领略。
明?杨周有诗云:“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鸟。
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点出了景致的精髓。
二、燕子剪出绿丝绦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
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东浦桥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
杭州西湖十景《苏堤春晓》
杭州西湖十景《苏堤春晓》
南宋时
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
而列入钱塘十景
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过后
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
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
是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
利用挖出的封泥精筑而成
笛声悠扬赏春光,
景色秀丽西湖上。
苏堤春晓百鸟鸣,
摄友骚人分外忙。
苏轼当年浚西湖,
堤边手种柳千株。
春来染作轻烟绿,
晓露初开淡若无。
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
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
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
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诗人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
南宋以来,苏堤春晓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湖波如镜。
苏堤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沿途有南湖、西里湖、岳湖湖区;串联花港观鱼、曲苑风荷景区;可远观雷峰塔、城隍阁、南北双峰、三潭印月岛、阮公墩、孤山、宝石山、保俶塔等景致,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堤上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这是第一座映波桥
小伙子双手脱把骑行,反方向的老人显得有点疲惫
拖着行李箱的游客
苏堤又被人们称为爱情堤,据说情侣们在苏堤走下来之后99%都会步入婚姻的殿堂
阮公墩和远处的保俶塔、浙江环球中心
这位锻炼身体的老人非常厉害,看着他大声喘着气跑了个来回
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
曲苑风荷景区内的玉带桥
最后一座跨虹桥
过了跨虹桥就到北山路上啦
站在孤山上拍跨虹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苏堤春晓》
扬眉
三月好阳光,
春意苏堤细柳黄,
红映桃花垂发鬓,
留香、
来鉴西子潋滟光。
漫步六桥长,
沐浴熏风淡淡凉,
遥望南屏托宝塔
佛祥、
照我心中日月长。
苏堤春晓
西湖十景之一
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为西湖十景之首。
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米。
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其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
苏堤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苏堤春晓》
扬眉
一树翠柳一树桃
燕子剪出绿丝绦
造福人间留后世
三月春风苏堤晓
一、一树翠柳一树桃
苏堤旁栽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
之花木。
每当寒冬已过,春风吹拂,堤岸柳丝飘舞,桃花含羞而笑,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六桥起伏,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漫步堤上,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湖光胜景如诗如画,万种风情勾魂销魂,动人意境任人领略。
明•杨周有诗云:“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鸟。
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点出了景致的精髓。
二、燕子剪出绿丝绦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
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东浦桥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
解放后六桥重新加固并拓宽,桥栏杆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图案,保持古桥原有风貌。
三、造福人间留后世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史料记载:
杭州有西湖,颍上亦有西湖,皆为名胜,而东坡连守二郡。
其初得颍,颍人曰:“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公事。
”秦太虚因作一绝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
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后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帮,迭为西湖之长。
”
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
夹植桃柳,中为六桥。
南渡之后,鼓吹楼船,颇极华丽。
后以湖水漱啮,堤渐凌夷。
入明,成化以前,里湖尽为民业,六桥水流如线。
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辟之,西抵北新堤为界,增益苏堤,高二丈,阔五丈三尺,增建里湖六桥,列种万柳,顿复旧观。
久之,柳败而稀,堤亦就圮。
嘉靖十二年,县令王釴令犯罪轻者种桃柳为赎,红紫灿烂,错杂如锦。
后以兵火,砍伐殆尽。
万历二年,盐运使朱炳如复植杨柳,又复灿然。
迨至崇真初年,堤上树皆合抱。
太守刘梦谦与
士夫陈生甫辈时至。
二月,作胜会于苏堤。
城中括羊角灯、纱灯几万盏,遍挂桃柳树上,下以红毡铺地,冶童名妓,纵饮高歌。
夜来万蜡齐烧,光明如昼。
湖中遥望堤上万蜡,湖影倍之。
萧管笙歌,沉沉昧旦。
传之京师,太守镌级。
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
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之。
晡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
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
城中士女夹道云集而观之。
此真旷古风流,熙世乐事,不可复追也已。
古文记述:
张京元《苏堤小记》:苏堤度六桥,堤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
想二三月,柳叶桃花,游人阗塞,不若此时之为清胜。
李流芳《题两峰罢雾图》:三桥龙王堂,望西湖诸山,颇尽其胜。
烟林雾障,映带层叠;淡描浓抹,顷刻百态。
非董、巨妙笔,不足以发其气韵。
余在小筑时,呼小舟桨至堤上,纵步看山,领略最多。
然动笔便不似甚矣,气韵之难言也。
予友程孟旸《湖上题画》诗云:“风堤露塔欲分明,阁雨萦阴两未成。
我试画君团扇上,船窗含墨信风行。
”此景此诗,此人此画,俱属可想。
癸丑八月清晖阁题。
四、三月春风苏堤晓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
蹄”的诗句。
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
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陆游也有“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
可见,写苏堤都离不开烟柳、红桃、歌莺。
另有苏轼白居易诗:
《筑堤》
苏轼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惠勤、惠思皆居孤山。
苏子倅郡,以腊日访之,作诗云:
天欲雪时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月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水合,但见野鹤盘浮屠。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苏堤春晓》
扬眉
一笔浓浓的墨,
画出天下最长的墨痕,
在西子湖的柔波间;
一碗醇醇的酒,
泼出天下最香的酒潭,
在南屏山的山麓前。
暮冬时光,
星残的腊梅还挂在枝头,
斑驳的冰晶尚留在湖的南岸,鹅黄的柳枝就已轻拂西子的秀眉。
早春三月,
温柔的暖风擦搓着水面,
弈弈的青玉就泛出涟漪,
粉红的桃枝早已吻醉西子的香唇。
苏堤横亘,
似在花雕的铜樽中掷上一箸,溅起酒气芬芳的雾霭;
春风徘徊,
似在女孩的青丝间插上一簪,留下花枝招展的香坠。
那跨虹的拱桥连着曲苑,眺望着雾朦的吴山;
那东浦的波光映着孤山,荡漾着几叶的轻舟;
那压堤的翠珩缀着两湖,穿梭着一川的紫烟;
那望山的碎玉含着丁家,跳跃着红鲤的身影;
那锁谰的温唇吻着三潭,依靠着五老的宽肩;
那映波的手臂挽着太子,凝视着宝塔的明眸。
遒劲的桃枝,
沾着盛唐的朱砂,
泛出古铜的锈迹,
嫣红了千年苇帛的宣纸,
在清寒的春风中吐露着苦涩的香气,诉说着那暴雪的冬天,
眉角还挂着晶莹的泪珠;
娇巧的燕子,
打着旋在柳梢间,
剪裁着摇曳的丝绦,
穿梭在恋人的身旁,
呢喃着春风细雨中的江南,
江南山水间的西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