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学 重点总结 叶圣龙 至尊荣誉出品

合集下载

放射卫生重点总结

放射卫生重点总结

1、人类受天然辐射源照射的全世界年平均有效剂量(表1.8),宇生放射性核素对人体产生的年有效剂量,核能发电造成的有效剂量。

答: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总计):2.4 mSv宇宙射线年有效剂量:0.38 mSv;【外照射为主】初级宇宙射线(银河宇宙射线、太阳辐射)宇生放射性核素(次级宇宙射线):0.01mSv,(其中,14C是12μSv);陆地辐射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为主,尤其吸入Rn氡气】外照射(总计):0.46 mSv;(室内:0.41 mSv室外:0.07mSv)内照射(Rn除外):0.23mSvRn及其子体:1.2mSv(室内:1.0 mSv,室外0.13 mSv)增加的天然辐射照射(额外的天然辐射-人类工业活动,尤其磷酸盐生产和矿砂加工)人工辐射源对公众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医疗照射(X射线诊断):0.4mSv大气层核试验(核武器爆炸实验):0.005mSv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核事故):0.002mSv核能发电:0.0002mSv对职业人员的年平均有效剂量(职业照射):0.6mSv2、熟悉什么是宇生或原生放射性核素,主要有哪些?天然辐射:包括来自大气层外的宇宙辐射和来自地壳物质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的陆地辐射。

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如40K、238U 系、232Th系等。

宇生放射性核素: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如3H、7Be、14C及22Na等。

3、重要的地球辐射系,地球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①重要的地球辐射系: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40K、238U系、232Th系) 氡的辐射②地球辐射对人类的照射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主要照射方式,最主要的贡献者是氡)4、海拔效应,地磁纬度效应海拔效应:在同纬度地区,宇宙射线的剂量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地磁纬度效应:在赤道有最小的辐射强度和剂量率,而接近地磁两极处则最大。

放射卫生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放射卫生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放射卫生学重点知识点1、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人工、宇生、原生、氡,食入,吸入等)、陆地外照射致成人年有效剂量,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被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是什么?答:(1)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宇宙射线(初级宇宙射线、次级宇宙射线),陆地辐射、增加了的天然照射。

(2)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致成人年有效剂量:1)天然本底照射2.4mSv①宇宙射线年有效剂量 0.38 mSv;宇生放射性核素 0.01 mSv ( 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14C是12μSv,22Na是0.15μSv )。

②陆地辐射(原生放射性核素40K 238U 232Th):外照射 0.46 mSv,照射(除氡)0.23 mSv。

氡222Rn:吸入:1.2 mSv(室1.0 mSv,室外0.095mSv),食入:0.005 mSv;220Rn吸入:0.07 mSv。

2)人工辐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医疗照射0.4 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 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 mSv ,核能生产0.0002 m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产生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 mSv。

(3)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磷酸盐加工、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

(4)被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是:机组人员所受的宇宙辐射。

2、新建房屋和已建房屋,氡及其短寿命字体的浓度限值是多少?答:新建住房年平均值≦100Bq/立方米,已建住房年平均值≦200Bq/立方米。

3、理解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答:(1)天然辐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

包括宇宙射线、陆地辐射。

(2)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

包括核技术的军事应用、核技术的和平利用(核能、放射性核素的生产和应用、医用辐照、核事故)。

放射卫生学复习

放射卫生学复习

放射卫生学绪论第二节几个根本概念1. 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一样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nuclide〕。

例如i H、12C、198AU表示不同的核素。

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核素。

2. 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一样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isotope〕如i H、2H、3H均有1个质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故把它们互称同位素,它们是同一元素一一氢元素,但它们是不同的核素。

一个元素所有同位素的化学和生物性质几乎都一样,但物理性质却不同。

3. 放射性核素〔radio nuclide丨: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

而转变为其他原子核或自发地发生核能态变化的核素,同时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一变化的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radioactive nuclear decay 〕或蜕变〔简称核衰变〕。

核衰变是由原子核部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其质子数和中子数必须在一定的比例围才是稳定的,比例过大过小放射性核素都要发生核衰变。

第四节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和半衰期1.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 ,T eff〕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共同作用而使体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 ,Te〕。

第五节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丫射线和X射线属于电磁辐射,都是中性光子流,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一样。

主要产生三个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1. 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丫光子和原子中层壳层〔如K L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的光电子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2 .康普顿效应〔Compt on effect 〕能量较高的丫光子与原子中的核外电子作用时,只将局部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核束缚成为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而丫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称康普顿效应,释放出的电子称为康普顿电子。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基础知识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基础知识

1.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脊柱有26块椎骨,椎体椎弓围成锥孔,椎弓根上下缘切记围成椎间孔,C1寰椎、C2枢椎、C7隆椎,颈椎棘突最短。

3.1—7肋连于胸骨,称真肋。

8—10肋称假肋,前端借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成肋弓。

11—12肋称为浮肋。

4.翼点是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5.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

6.肩关节下臂薄弱,是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部位。

7.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外侧,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内侧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一侧收缩头倾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8.胸大肌起自胸骨、第1—6肋软骨和锁骨的内侧半,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可使臂内收或旋内、前锯肌上部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前.9.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位于腹直肌鞘内,上宽下窄,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若干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未与后层愈着。

10.三角肌起自锁骨的外侧份、肩峰和肩胛冈,止于三角肌粗隆,使关节外展,受腋神经支配。

11.上呼吸道最窄处是声门裂。

12.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前份。

13.喉的支架软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14.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较直,故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15.肺尖的体表投影相当于第七颈椎棘突的高度。

16.平静呼吸时,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与6、8、10肋相交。

17.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

18.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分。

19.膈神经走形于中纵隔内。

20.咽与食管的分界处平第六颈椎椎体下缘。

21.十二指肠属于上消化道的一部分,在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可分为上部(球部)、降部、水平部(横部)、升部;降部的后内侧壁的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胰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处。

22.肝的脏面位于中间部的横沟称为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管、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进出的门户。

放射卫生学笔记

放射卫生学笔记

放射卫生学几个基本概念:(一)确定性效应人体多数器官或组织的功能并不会因辐射照射杀死少数细胞或一定量的细胞而受到影响。

但是,如果某一器官或组织被杀死的细胞足够多,而这些细胞有很重要,那么,将会出现可以观察到的病理改变,反映出的是器官或组织功能的丧失。

而当受到的照射剂量很小时,这种病理改变的发生概率可能为零;而受到的照射剂量高于某一水平(阈值)时,这种病理改变的发生概率会迅速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到1(100%),因此,确定性效应是有阈值的。

当受照剂量超过某一特定效应的阈值剂量以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将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加重。

辐射危害的这种效应,称为确定性效应,是躯体效应。

概括地说,辐射危害出现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呈S型,存在阈剂量。

确定性效应的表现,主要是皮肤的损害(非恶性损伤但有损美容)、眼晶体白内障、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不育。

(二)随机性效应如果人体器官或组织受到辐射危害后,细胞没有被杀死而是发生了变异,那么结果与确定性效应完全不同。

变异的细胞有可能产生了一个变异了的子细胞克隆。

虽然人体内有好几种十分有效的防御机制,可是期望这些机制在任何时候都完全有效很不现实。

经过长期各不相同的潜伏期以后,由一个变异的但仍然存活的体细胞生成的这个细胞克隆可能导致恶性病变,即癌。

发生癌症的概率(而不是严重程度)随着受照剂量的最大而增大,这种效应称为随机性效应,意思是“随机性质的,或统计性质的效应”,它是一种躯体效应。

如果是具有向后代传递遗传信息的细胞受到辐射危害,那么辐射危害效应将表现在受照射人员的后代身上,这种效应可能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严重程度也不同,这种随机效应称为遗传效应。

即使人们的受照剂量是已知的,也只能用统计学方法才能预测出发生超额癌症或超额遗传疾病的例数,不可能确认受照个人是否发生癌症或其后代是否会出现遗传效应。

概括起来,在小剂量和低剂量率照射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而非严重程度)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效应与剂量呈线性关系,没有阈剂量。

放射卫生学-第一章核物理基础汇总

放射卫生学-第一章核物理基础汇总

3.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被称之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灾难。1986年4月 26日早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更多爆炸随即发生并引 发大火,致使放射性尘降物进入空气中。据悉,此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尘降 物数量是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所释放的400倍。
第一章
放射物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原子和原子核结构
原子和原子核结构
一、原子结构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物质都是由很多同样 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原子结 合而成的,而原子是任何一种化学方法都不能分 解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基本化学性质 的最小个体。它的种类虽然是无穷无尽的,但它 们都是由不外乎100多种基本成分组成的。这些 基本成分叫元素,元素的最小单位是原子。
Tc
六、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 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也不 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而转 变为其他原子核或自发地发生核能态变化的核 素,同时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一变 化的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 (radioactive nuclear decay),或蜕变(简 称核衰变)。核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的矛盾运 动决定的。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其质子数和中 子数必须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才是稳定的,比 例过大过小放射性核素都要发生核衰变。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区域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能量高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电子能 量低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把原子核外分成七 个运动区域,又叫电子层,分别用n=1、2、3、4、 5、6、7…表示,分别称为K、L、M、N、O、P、 Q…,n值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远,能量也就越 高。当内层轨道电子获得一定能量即会跃迁到外 层轨道,称激发;电子脱离原子称电离。内层电 子空缺时,外层电子又会跃迁(激退)到内层补 缺,而多余的能量以标志(特征)X射线或俄歇 电子形式放出。

放射医学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放射医学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放射医学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考点汇总1 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记忆:上帝鸡精)2 脊柱有26块椎骨,椎体椎弓围成锥孔,椎弓根上下缘切记围成椎间孔,C1寰椎、C2枢椎、C7隆椎,颈椎棘突最短。

3 1—7肋连于胸骨,称真肋。

8—10肋称假肋,前端借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成肋弓。

11—12肋称为浮肋。

4 翼点是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5 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

6 肩关节下臂薄弱,是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部位。

7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外侧,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内侧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一侧收缩头倾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8 胸大肌起自胸骨、第1—6肋软骨和锁骨的内侧半,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可使臂内收或旋内、前锯肌上部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前.9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位于腹直肌鞘内,上宽下窄,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若干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未与后层愈着。

10 三角肌起自锁骨的外侧份、肩峰和肩胛冈,止于三角肌粗隆,使关节外展,受腋神经支配。

11 上呼吸道最窄处是声门裂。

12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前份。

13 喉的支架软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14 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较直,故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15 肺尖的体表投影相当于第七颈椎棘突的高度。

16 平静呼吸时,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与6、8、10肋相交。

17 肺的移动度:平静呼吸时,两肺下缘各沿第6肋向外后走行,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处与第8助相交,在肩胛线处与第10助相交,继续向内侧,最后终于第10胸椎棘突的外侧;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临床上称肺下缘移动度。

18 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分。

19 膈神经走形于中纵隔内。

20 咽与食管的分界处平第六颈椎椎体下缘。

放射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放射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放射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辐射的基本概念1.辐射的定义:辐射是指热能、光能、无线电波、粒子等带有能量和动量的传递方式。

辐射是物质释放能量的方式,可以是电磁辐射,也可以是粒子辐射。

2.辐射的特性:辐射具有传播速度快、能量高、穿透力强的特点。

不同种类的辐射具有不同的能量范围和传播特性,如γ射线穿透力强,可以穿透人体组织和金属物质;α射线和β射线的能量较弱,穿透能力较小。

3.辐射的单位:辐射的单位有辐射剂量单位、辐射能量单位和辐射强度单位等。

常用的辐射剂量单位有格雷(Gy)、西弗特(Sv)等,辐射强度单位有戈(Gy)等。

二、辐射的种类1.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由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具有不同的能量和穿透力,因此具有不同的应用领域。

2.粒子辐射:粒子辐射是由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中子等)带有能量和动量而产生的辐射。

粒子辐射具有不同的能量和穿透能力,对物质的穿透能力和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

三、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吸收、散射、透射和反射等。

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对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如紫外线能够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X射线和γ射线能够通过物质的透射或散射作用产生影像。

2.粒子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粒子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吸收、散射和透射等。

α粒子在物质中的能量损失主要是通过电离作用,通常可以被较厚的材料吸收;β粒子在物质中的能量损失主要是通过电离和激发作用,可以被较薄的材料吸收;中子在物质中主要通过核反应和散射作用,其穿透能力较强。

四、放射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放射诊断:放射学在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是用于放射诊断,包括X射线摄影、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对人体的内部结构进行影像学检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2.放射治疗:放射学还用于医学领域的放射治疗,包括放射疗法、放射性核素治疗等。

放射卫生重点

放射卫生重点

第一章最重要的宇生放射性核素:3H,7Be,14C,22Na人类受天然辐射源照射的全世界年平均有效剂量:宇宙射线:总计0.39 陆地辐射外照射:总计0.48 吸入照射:总计1.26 氡及其子体:总计1.2食入照射:总计0.29共总计:2.4辐射方式分类内照射:放射性物质进入机体内对组织产生的电离辐射(地球)外照射:放射线物质或装置在机体外产生的对机体的电离辐射(宇宙)天然本底辐射:宇宙射线,陆地辐射,增加了的天然辐射人工辐射源:核技术的军事应用:核试验(大气层试验;地下核试验)核武器制造(核舰船:潜艇、航母;贫铀弹;脏弹)核技术的和平应用:核能;放射性核素的生产和应用;医用辐照;核事故人类活动给公众增加的天然辐射照射:磷酸盐加工、金属矿石的加工、铀矿的开采、锆矿砂的分选、钛色素的生产、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水泥生产等第二章确定性效应:当受照剂量超过某一特定效应的阈剂量以后,病理的严重程度将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加重。

表现:主要是皮肤的损害、眼晶体白内障、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育随机性效应: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发生病理改变的概率(而不是严重程度)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表现:癌症的发生、遗传效应放射防护的目的: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放射防护三原则及三原则的关系:实践的正当性(是最优化过程的前提)防护的最优化(是最优化过程的基本要求)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剂量的约束)防护的最优化:是指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前提下,一切辐射照射都应当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利益-代价分析是为达到放射防护最优化的最有效方法。

ALARA目的:使得个人与环境受辐照量减少到最低水平,同时又经济和可行,达到社会可接受的实践。

可以从最优化的总和给出ALARA的目标个人剂量限值:是不可接受剂量范围的下限,适用于避免发生确定性效应。

放射医学知识点总结

放射医学知识点总结

放射医学知识点总结放射医学是一门研究放射线在医疗和诊断中应用的学科。

在临床实践中,放射医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放射医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放射医学的基础知识1. 放射线的种类与特性:放射线主要分为X射线和γ射线。

它们具有穿透力强、能量高和电离作用的特点。

放射线可以通过物体,而不会被光学所阻挡。

2. 辐射的生物效应:放射线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是由于放射线与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基因等结构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间接影响是由于放射线进入细胞后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作用。

3. 放射线防护措施:在放射线应用过程中,保护患者和医学工作者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器具、控制辐射源的距离、限制接触时间等。

二、放射医学的诊断技术1. X射线摄影:X射线摄影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放射诊断技术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拍摄患者的骨骼、内脏等部位来获得图像,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常见的X射线检查包括胸部透视、骨骼摄影等。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各个方向的切片扫描,产生三维图像,能够更加详细地观察病变。

CT扫描在肿瘤、外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 核医学:核医学利用放射性的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探测人体内部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功能异常,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核医学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

三、放射治疗技术1. 放射治疗的原理: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杀死或控制异常细胞的方法。

通过将放射线照射到肿瘤区域,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 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放射治疗可以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肺癌、乳腺癌等。

在使用放射治疗时,也会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炎症、恶心、乏力等。

3. 放射治疗的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放射治疗的精确度和疗效逐渐提高。

放射卫生学重点总结叶圣龙至尊荣誉出品

放射卫生学重点总结叶圣龙至尊荣誉出品

放射卫⽣学重点总结叶圣龙⾄尊荣誉出品放射卫⽣学重点总结叶圣龙2015年5⽉13⽇—2015年5⽉17⽇完成0-核物理基础Basic knowledge of nuclear physics元素:原⼦核内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类原⼦。

原⼦核(atomic nucleus):由两种质量⼏乎相等的基本粒⼦-质⼦(P)和中⼦(N)组成,质⼦和中⼦统称为核⼦。

元素:凡质⼦数相同的原⼦称为⼀种元素,它们原⼦序数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是组成不同物质的基本单位。

但其原⼦核中的中⼦数可以不同,因⽽物理特性可有某些差异。

★同位素:凡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同的位置,质⼦数相同⽽中⼦数不同,称为元素的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核内中⼦数和质⼦数都相同但核所处能态不同的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

★核素:不仅质⼦数相同,⽽且中⼦数也相同,因⽽质量数相同,并处于同⼀能量状态的原⼦,称为⼀种核素。

核素的表⽰⽅法如下:X 某些核素左上⾓质量数之后加物理半衰期(T1/2):放射性活度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减少,其减少⾄⼀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作物理半衰期。

⽣物半排期(Tb ):⽣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物代谢)从体内排出⼀半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减期(Te ):⽣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体内排出(⽣物代谢)和物理衰变(放射性衰变)两个因素作⽤,减少⾄原有放射活度⼀半所需时间。

放射性活度:⼀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核跃迁的期望值。

现⽤国际制单位的专门名称是贝可(Bq )⽐活性:指单位质量物质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Bq/g 。

放射性浓度:为单位体积溶液内所含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Bq/ml ,亦有⽤单位摩尔物质的放射性活度来描述⽐活性的,单位是Bq/mol 。

核衰变(p/n ⽐例与核稳定性的关系):类型:α、β、γ衰变规律——负指数衰减规律——λ::衰变常数即表⽰原⼦核在单位时间内发⽣衰变的⼏率,e 为⾃然对数的底为2.718。

放射卫生学重点绪论核医学与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学重点绪论核医学与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
物理半衰期(T1/2)
放射性活度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减少,其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作物理半衰期。
生物半排期(Tb)
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减期(Te):
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生物代谢)和物理衰变(放射性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卫生学重点绪论核医学与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Stockholm, Sweden 6-10 October 2003
激发作用
指射线使某些原子的轨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当该电子退激时,能量以光子或热能形式释出。 激发作用也是一些放射性探测器工作的物理基础,是射线引起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
散射作用
指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库仑电场作用而发生方向偏折。散射作用对测量及防护都有一定影响。 ß- 粒子的质量远小于粒子,它引起物质电离和激发的同时,本身有明显的散射。
Vienna, Austria 6-7 May 2004
绪 论
核医学与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
核医学的发展史(1)
1934年 Enrico Fermi发明核反应堆,生产第一个碘的放射性同位素。1936年 John Lawrence 首先用32P治疗白血病,这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疾病的开始。1937年Herz首先在兔进行碘[128I]半衰期(半衰期T1/2 25分)的甲状腺试验,以后被131I(8.4天)替代。 1942年Joseph Hamilton首先应用131I测定甲状腺功能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943年至1946年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转移

(整理)放射卫生学复习资料

(整理)放射卫生学复习资料

(整理)放射卫⽣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天然放射源、⼈⼯辐射源、松散型污染,控制区、监督区、医疗照射、职业照射,封闭源,开放源(选三个)1、⼈⼯辐射源:⼈⼯⽣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过加⼯提炼的天然辐射源2、天然辐射源:⾃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3、松散型污染:既⾮固定性污染,污染物与表⾯结合差,可轻易转移的污染4、控制区: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防护措施或安全⼿段的任何区域,以便在正常⼯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污染扩展和防⽌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

5、监督区:未被确定为控制区,通常不需要采取专门防护措施的安全⼿段的、但要不断检查其职业照射条件的任何区域。

6、医疗照射:在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被检者或病⼈受到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

7、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辐射源所产⽣的照射以外,⼯作⼈员在其⼯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的照射。

8.、封闭源:永久地密封在包壳内并于某种材料紧密结合的放射性物质9、开放源:⾮密封的,与环境介质接触的放射源⼆:1、⼈类受到在照射包括哪些?天然辐射有哪些类型?天然照射与⼈⼯照射。

天然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陆地辐射、增加了的天然照射、天然本地照射致⼈类有效剂量)2、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天然、⼈⼯、宇⽣、原⽣、氡等)致成⼈年有效剂量,以及新建房屋和已建房屋氡浓度的要求。

天然:2.4mSv宇⽣放射性核素的年有效剂量,14C是12µSv,22Na是0.15µSv,3H是0.01µSv,7Be是0.03µSv。

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内照射(Rn除外):0.23Rn⼈⼯辐射源⼈均年有效剂量:医学X射线诊断:0.4mSv⼤⽓层核试验:0.005mSv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核能发电⼩于0.2µSv⼈⼯辐射源对职业⼈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Rn致成⼈年有效剂量:1.2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3、放射防护的⽬的?辐射防护发展⼏个阶段特点⽬的:防⽌确定性效应的发⽣;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防护发展⼏个阶段特点:1928年,“国际X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成⽴1930年,出现加速器,防护跟不上1934年,国际X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提出以每天0.2R或每周1R作为“耐受剂量”1942年,美国建成反应堆,防护需要激增1950年,“国际X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更名“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耐受剂量”下降为每周0.3R,同时易名“容许剂量”1953年,导出90种放射性核素最⼤容许浓度1958年,ICRP第1号出版物,公布剂量限值5rem(50mSv)1977年,26号出版物,从放射⽣物学、剂量限制制度、辐射防护标准等⽅⾯提出许多新建议1990年,60号出版物,我国新的防护标准等效采纳其中剂量限值4.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的区别确定性效应:效应的发⽣存在剂量阈值,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的⼀类辐射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卫生学 重点总结 叶圣龙2015年5月13日—2015年5月17日完成0-核物理基础Basic knowledge of nuclear physics元素: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原子核(atomic nucleus):由两种质量几乎相等的基本粒子-质子(P)和中子(N)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它们原子序数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是组成不同物质的基本单位。

但其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物理特性可有某些差异。

★同位素:凡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同的位置,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称为元素的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但核所处能态不同的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

★核素:不仅质子数相同,而且中子数也相同,因而质量数相同,并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核素的表示方法如下:X 某些核素左上角质量数之后加物理半衰期(T1/2):放射性活度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减少,其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作物理半衰期。

生物半排期(Tb ):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减期(Te ):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体内排出(生物代谢)和物理衰变(放射性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活度一半所需时间。

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跃迁的期望值。

现用国际制单位的专门名称是贝可(Bq ) 比活性:指单位质量物质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Bq/g 。

放射性浓度:为单位体积溶液内所含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Bq/ml ,亦有用单位摩尔物质的放射性活度来描述比活性的,单位是Bq/mol 。

核衰变(p/n 比例与核稳定性的关系):类型:α、β 、γ衰变规律——负指数衰减规律——λ::衰变常数即表示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e 为自然对数的底为2.718。

核裂变:重元素的核受中子轰击,分裂并放出中子、γ光子,伴随能量释放。

核聚变:两个轻核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较重的核,伴随中子和能量的释放。

相对生物学效应(RBE):在影响生物效应的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引起同一生物效应,参考辐射(X 或r )所用的吸收剂量 辐射量及其单位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SI 制:1贝克(Bq )=1次·s -1;1Ci = 3.7X1010q 照射量:X =dQ/dm ——专用单位:伦琴(R)——照射量只对空气而言,只适用于X 或γ射线。

吸收剂量:反映被照介质吸收辐射能量的程度——SI 制单位:J ·kg -1专用名称-戈瑞(Gy )—1Gy=100rad —专用单位-拉德(rad ) 剂量当量:乘上适当修正系数后的吸收剂量——SI 制单位:希沃特(Sievert, Sv )—1 Sv = 100rem ——专用单位:雷姆(rem ) 当量剂量:某一组织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按辐射权重因子加权的量——SI 制单位:J ·kg-1,希沃特(Sievert, Sv ) 有效剂量:组织或器官被组织权重因子加权后的当量剂量——SI 制单位:J ·kg-1,希沃特(Sievert, Sv )1-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注意:高海拔地区,宇宙粒子可产生很大的剂量率,但在地面水平上,仅有那些能量最大的粒子会对剂量率有影响屏蔽因子——建筑物对宇宙射线屏蔽: 1(小木屋)—0.8(坚实的天花板)—0.4(坚实混凝土建筑物底层)人类辐射照射来源:天然辐射源,人工辐射源,生活中的电离辐射人工辐射核技术的军事应用——核试验(大气层核试验;地下核试验);核武器制造(核舰船/潜艇/航母;贫铀弹;脏弹)2-辐射防护目的与三原则辐射实践-辐射实践类型辐射实践:与辐射相关的,增加了受照剂量的人类活动辐射实践的照射类型:职业,医疗,公众——均不包括天然本地职业照射(放射性工作人员)医疗照射(参加体检的正常人/病人/病人陪护者/医学实验志愿人员);公众照射(与人工辐射无关人员受到的照射)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辐射干预:减少人类辐射实践过程中受照剂量的一切措施——包括移开辐射源、改变辐射途径或减少个人受照辐射防护三原则实践的正当性(justification of radiological practice)【利益>危害】辐射照射的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危害和非健康危害)防护的最优化(optimization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以最小代价获最大利益】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辐射实践过程中,保证做到将辐照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个人剂量限值(individual dose limit)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原则(ALARA)用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使在一项已判定为正当并已准予进行的实践中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以及不一定受到但可能遭受到的照射,全部保持在可合理作到的尽量低水平的原则。

剂量限值的实质对于职业照射,它是一种源相关的个人剂量值,用于限制最优化过程考虑各种选择的范围。

对于公众照射,它是公众成员从任何受控源的计划运行中接受的年剂量的上界。

对于医疗照射,剂量约束值应被视为指导水平。

补充知识要点:确定性效应:效应发生存在剂量阈值,剂量大于阈值后,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的一类效应,如辐射致白内障、放射损伤、不孕症。

随机性效应:是指效应发生几率(不是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

如遗传效应和辐射致癌的效应。

放射防护三原则例外情况:个人剂量限值不适合对患者的医疗照射防护。

3-辐射的第三章放射防护标准照射类型的分类方法根据辐射实践的照射类型: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根据照射剂量的持续时间:急性照射acute exposure(短时间受到高剂量的照射)+ 慢性照射chronic exposure(持续存在的照射)人工照射根据是否能控制:正常照射normal exposure在源正常运行中偶而发生的一些情况下,无其他替代方法可以采用时,少数工作人员经过事先计划和批准而接受的超过正常限值的照射辐射源失去控制,工作人员或公众中的成员所接受的可能超过为他们规定的正常情况下的剂量限值的照射。

可以分为事故照射和应急照射事故照射accidental exposure:在事故情况下受到的异常照射的一种,它是指非自愿的意外照射,不同于应急照射。

个人剂量限值内容:次级限值内照射次级限值:放射性核素年摄入量限值外照射次级限值:浅表剂量当量指数(30mm等效球0.07—10mm的最大剂量):500mSv/a,防止皮肤确定性效应。

深部剂量当量指数(30mm等效球10mm以下的最大剂量):50mSv/a,防止确定性效应,20mSv/a限制随机性效应推定限值:根据一定模式从基本限值推导出的限值。

分类:推定空气浓度:年摄入量(ALI)/年吸入空气体积(工作时间内) 单位Bq/m3浸没照射推定空气浓度:H3、惰性气体(Rn、Th及其子体)特准限值:由主管部门或单位管理部门制定的限值,一般比推定限值更严一些,适用于某些特定场合,如放射性废物排放。

核能工业特准限值约为基本限值的1/10 ~1/20。

管理限值:管理目的→主管部门/企业负责人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通常严于基本限值、次级限值,≤推定限值(等于或更严格)。

指导水平:一个指定量的水平,高于该水平的应考虑采取相应的行动(某些情况下,指定的量实际低于其指导水平时,可能也需要考虑采取行动)事故应急中的剂量控制:除外的应急及补救工作,有效剂量不得超过0.5Sv,皮肤当量剂量不得超过5Sv(救生行动难以用剂量估计来限制)如果在2天以内可有效防止10mSv,可采取隐蔽行动。

如果在7天以内可有效防止50mSv,可采取临时撤离。

碘防护的通用优化干预水平是100mGy(指甲状腺的可防止的待积吸收剂量)豁免准则与水平豁免准则——被豁免实践或源:对个人造成的辐射危险足够低;引起的群体辐射危险足够低具有其固有安全性,能满足豁免准则,并能始终得到保证。

·人;防护最优化评价结果表明豁免是最优选择。

豁免水平——审管部门认可的豁免标准有条件的豁免具有审管部门认可的型式;放射物质是密封形式——[不接触]能有效避免放射性物质与环境介质/人体皮肤直接接触;[不泄露]能有效避免放射性物质由包壳内向外泄漏;审管部门已经明确地规定了处置时必须满足的条件。

相关概念外照射:来自体外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外照射防护目的:保证完满达到电离辐射源的应用目的,又使人员受到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距离防护(增大与源的距离);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蔽)高、中、低原子序数(Z)物质分类:高原子序数物质(Z>73);中原子序数物质(26 <Z<73);低原子序数物质(Z<26)电离辐射源:放射性核素,粒子加速器,X射线机(管电压→穿透能力,管电流X曝光时间→发射量)密封源的种类及其泄漏检测密封源的种类1.α辐射源——人工不会造成外照射危害2.β辐射源——β-源(低能的3H、中能的14C和高能的89Sr);β+源(正电子源22Na)穿透能力为同能量α源的100倍→需注意其外照射防护(不要裸手操作β源)3.低能光子源——发射低能γ(55Fe,125I)或低能X线的放射性核素或利用韧致辐射原理(90Sr-90Y/Al)制作的辐射源。

4.γ辐射源——包括高能γ源60Co、低能γ源125I以及超低能γ源、高活度γ源等。

5.中子源——包括(α,n)源如210Po、(γ,n)源如24Na和252Cf等。

密封源的泄漏检验放射性检验(有无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活度<185Bq者无泄漏50℃±5℃浸泡4h后测活度);射气固体吸收法(棉花包绕226Ra源-密室12h后取出-检测)真空鼓泡法(盛水密封容器-负压达15-25kPa观察);氦质谱法(置于密封容器-抽取其内气体-测氦气浓度)近距离治疗用的密封源——浅表治疗用密封源;腔内/间质治疗用密封源远距离治疗用的密封源——60Co源,137Cs源医疗照射中应用的辐照装置X线诊断装置技术进步(动态/造影剂/便携/CT/DSA);医用放射性核素诊断装置技术进步(PET,SPECT)医用照射源外照射的防护措施医用照射源外照射的防护措施工作场所的区域划分:控制区(专门防护措施+安全规定);监督区(经常监督职业照射条件)减少医用照射源对人体外照射剂量的三项措施(要求掌握如何利用上述三种方法减少自身或患者所受到的照射剂量)1.时间防护——“冷实验”或“空白实验;2.距离防护——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加大用源时和源的距离——剂量率和距离平方成反比3.屏蔽防护——利用各种公式或表格求出某条件下的屏蔽方式及物厚度等医用X射线诊断室屏蔽厚度的估算主屏蔽要求2mm铅当量――15cm的混凝土或25cm实心砖的屏蔽体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