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正在改变你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有一天,大数据技术拥有了更高级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能力,也掌握了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人情感,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的区别将如何体现?人类的特性会消失吗?
事实上,这一天目前来看还太遥远,即使是大数据也并不可能预测太久以后的未来。大脑作为人类各种思维的物质基础,大脑皮质更多负责理性思考,小脑则负责较原始的欲望和情绪。当前,科学家对大脑皮质的工作原理已经研究得相当深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模拟,已经初见成效。比如,计算机对视觉系统、声音系统、文字符号为中心的语言系统的理解,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截至目前,对负责个人情感等活动的小脑,大数据技术还没有深入探索。
科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决定的。例如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A型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B型抗原。进行输血时,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会识别供血者的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如果血型不匹配,抗体就会把它们定义为“外来物种”,并向它们发起进攻,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
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领域的蓬勃发展是本土厂商份负责人认为,浪潮全产业链运作比国外企业更敏捷,能在成本可控的同时保障高品质服务。
古城改造更要留住“乡愁”(微观·不弃微小 方成善政)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6日 14 版)
河南开封市长 吉炳伟
城市建设要记得住“乡愁”,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将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
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为我们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有13平方公里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城区,具有“城市格局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显著特色。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突出城墙、水系、历史街区、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重点,着力保护古城的空间肌理和历史风貌,留住开封人民深远厚重的“乡愁”情结。
除了市政建设,“乡愁”还体现在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开封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北宋遗留下来的市井文化延续千年而不衰。通过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铁塔公园、小宋城等各个旅游景点,对古城民俗进行集中展示,清明上河园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在古城改造中,尽最大努力留住老户居民,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古城保护和传承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因此,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找寻一种用于制造“万能血”的方法,这对临床输血特别是对紧急情况下稀有血型的施救意义非凡。曾有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也提出过一种方案,思路是把人体内的干细胞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体外培养扩增的方法来获取“万能血”,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成本相当昂贵。
6年前,唐睿康团队受鸡蛋壳保护鸡蛋的启发, 发明了一种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希望能在实验室中创造出带“壳”的细胞,赋予细胞不同的功能与特性,这在科学上被称为“细胞表面工程策略”。这种策略用于对红细胞的改造,可以让细胞表面抗原免于被觉察,从而另辟蹊径制造“万能血”。
“我们因此需要为红细胞找到一件合适的外衣材料,并精准地把它‘穿’到红细胞身上。”论文的第一作者、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大转化医学研究院副教授王本说,这一研究的难度,一是寻找“布料”,二是如何量体裁衣,让这件红细胞的衣服“宛若天成”,“衣服”不能包裹得太严实,这样会影响细胞膜本身的流动性;也不能包裹得太松,这样抗原有可能会“暴露”。对此,团队成员做了很多的尝试。
这种方式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非常灵巧,因为“衣服”的组成单元也是人体内原本具有的物质,不会一开始就被血浆中的抗体视为“外来入侵者”。而体外的实验也证实,穿上“衣服”的红细胞,在血液错配的情况下,原本应该发生的抗原反应不见了,但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依然保持不变,例如携氧能力。课题组还进行了小鼠试验,改造后的红细胞保持着原始红细胞的行为特征,拥有类似的生命周期,即便经过多次输血,也未激起受血者的免疫反应。
——编者
大数据正在做什么
以开放、平等、参与的方式重构商业模式和人的行为方式
如今,喜欢在互联网上购买书籍的人会发现,当你搜索某一本书时,常常会同时在页面上看到一个推荐书单,而你会惊奇地发现,书单里罗列的,正是你感兴趣的书籍。这并非书商的神机妙算,也并不借助于专家学者的推荐,隐藏在它背后的,只是一串串数据——海量的巨细无遗的大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过去若干年来,数以千万计的人每一天的买书行为,以致它清楚地知道买这本书的人通常还会买哪些书。
不过,尽管这一研究展示了令人兴奋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唐睿康认为,目前来说仍是一项技术手段,要真正运用到临床,还需要进一步的大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前试验。
“如果储存大量‘万能血’以备紧急情况快速输血之需,或者用于应对稀有血型人群的血液储备不足,对于医疗卫生工作都将是无价的资源。”王本说,目前的研究只针对ABO血型系统做了测试,下一步非常有必要将该体系应用于比较罕见的RhD血型系统。
大数据处理不是靠一台超级计算机,而是靠无数台计算机,用函数式编程这样的数据工具将其分解,再慢慢合并最后拿出结果。以搜索引擎为例,他们在做三件事——搜集数据、深度加工数据、将结果提供给用户。每天,超过100万台计算机在运行,处理的数据规模在P级别(千万亿字节),相当于一份报纸60年所有文字图片数据总和的1000倍以上。当人们用关键词搜索的时候,它消耗掉的电能,能帮你煮热一杯咖啡。
信息技术专家毛新生做客《文化讲坛》
大数据 正在改变你我(文化讲坛)
●大数据关注的是全部数据,小数据关注的是样本信息
●大数据关注的是概率和趋势,小数据关注的是精准度
●大数据关注的是关联关系,小数据关注的是因果关系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6日 12 版)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原本听起来离大众生活非常遥远的IT专业术语,如今正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它以何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专家、IBM中国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毛新生做客人民日报、人民网《文化讲坛》,为大家勾勒了一幅大数据时代的图景。
大数据所做的,就是将其背后的人与人、信息与信息,信息与商品、人与商品连接起来,将人的需求同各种各样的以信息为基础的东西连接起来,以开放、平等、参与的方式在重构商业模式和人的行为方式。
在这种新技术构建的地基上,人们未来将可能借此探讨一些惊人的课题,比如人的“意识数据化”——把人的意识放到网上,让它在数据云里阅读、学习;再比如“人体工程”——借助当下生物技术和信息科技,可以让人的长相、智力、情感都顺从自己的心意。
浙大唐睿康团队最新科研成果——
红细胞,穿件“衣服”变“万能血”
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路要走
余建斌 周炜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6日 12 版)
无论输血受血,都须血型匹配,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浙江大学教授唐睿康团队则利用“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红细胞就可以不必考虑血型,灌注给任一病人。这一制造“万能血”的新途径,最近在线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化学科学》上。
物联网、传感器、机器人、三维打印、可穿戴设备,所有这些新兴热门技术的背后,都有大数据的支撑。大数据时代对生产关系的构建,不亚于人们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迁徙。
大数据的未来
人的情绪和想象力能否靠大数据模拟,依然未知
如果说大数据是一顶皇冠,皇冠上的明珠就是人工智能。
什么叫人工智能?怎么定义、衡量人工智能?以著名的图灵测试为例——在墙后面,有一个人和一台计算机,如果人与之交流后,无法分辨出,哪个是人,哪个是计算机,则可以认为这台计算机达到了人工智能的程度。可见,人工智能所关联的,不仅是知识储备,也涉及到模拟人类的情感、想象力和创造性。
国产服务器厂商出货量首居第一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6日 12 版)
本报北京6月5日电 (记者赵永新)国外服务器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历史被改写。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本土厂商份额大幅增长。其中,浪潮服务器出货量80929台,市场份额为19%,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五,成为中国自有服务器统计数据以来首个获得出货量第一的本土企业。
据我理解,城市建设要记得住“乡愁”,就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北宋时期,开封就是一座“四水贯都”的水城,河湖面积至今占古城区面积的1/4,享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美誉。我们利用河道将古城内的五湖贯通,最终形成长10公里“四河连通五湖”的环城水系。开封城墙长14.4公里。从2006年开始,我们连续启动了城墙保护五期工程,拆除违章建筑,对部分墙体保护性修缮,对周边环境绿化美化。近年来,我们完成了对书店街、鼓楼街的保护性修缮改造,复建了开封鼓楼,对珠玑巷、双龙巷正在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
通过这种大数据的洞察力建立的新的价值点,亚马逊在美国轻而易举地击退了他们的传统竞争对手。在互联网时代,像这样以大数据驱动的行业变革非常之多,并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教育领域,面对面的传统授课方法正面临着在线教育的冲击,慕客课堂也正在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在服务业领域,传统的营销方式正在被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个性化计算机,通过数学模式将数据分解、合并直至得到结果
所谓大数据,就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海量规模数据中寻找到新看法、新趋势,然后构建崭新的价值。
过去,人们不曾获得如此大规模的数据,所以根本无法获得如今大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和价值。如何分析海量数据呢?其实,方法跟曹冲称象差不多,一头大象,一杆秤称不了,同样,一台机器也无法处理海量的数据。
如果将传统的生产工具比作小米加步枪的话,未来基于大数据的新生产工具无异于加农炮。信息在未来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这意味着人们需要调整视角,把数据这个最重要的资源,很好地用起来。当一个市长以大数据的眼光看待一个城市,他可能让城市从民生角度、经济角度、社会管理角度收集各种数据,在此基础上去了解城市的交通、医疗卫生等各种相关事项,发现哪里有问题,哪里可改善,应该如何调整。
更何况,世界上本来就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无法用数学求解。如果无法用已掌握的数学工具分析、解释,那么人们就无法用大数据去做这部分工作。所以,人的情绪、创造力、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会被解码,但完全解码的可能性现在看来依旧是个未知数。
在很多科幻作品里我们看到,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将来会统治人类。但我们其实不必太担心,因为正是人类的创造力,在推动科技一步步向前走。我们也许应当以双赢的观念,来看待人类与智能机器的关系——互补、融合。到那时候,人工智能机器将帮助人类超越自身局限,使人们的力量更强大,成为我们无处不在的助理。
大数据最厉害的地方,是开辟了崭新的业务模式,就是数据化、智能化、互联网化。要掌握这样一种新的工具,就要以大数据为基础看待处理和运用数据的方式,这跟过去小数据的集合迥然不同——
第一,大数据强调全数据的观念,而非小数据的随机抽样。小数据,只要记住关键信息就行,大数据需要采集全部信息。第二,小数据强调精准,大数据强调大势的把握和概率;第三,小数据关注因和果,大数据则关注关联。比如一家网站向读者推荐图书时,不需要操心人们为何买这本书,它所做的是采集所有买书人的数据,然后用数学模型分析出买这本书的人购买其他书籍的概率。
Gartner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230万台,同比增幅仅为1.4%。中国服务器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出货量42.7万台,同比增长29%,成为全球服务器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
与此同时,美国厂商的份额出现明显下降,IBM、HP和戴尔市场份额从2013年同期的49%降至38%,其中IBM X服务器的降幅高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