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康小松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分析 4000

合集下载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2023-10-28•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概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目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实践•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目录效果评估01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概述背景自媒体时代源于Web 2.0技术的发展,它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更广泛的信息获取途径。

特点自媒体时代具有去中心化、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参与性高等特点。

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与特点大学生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表达和传播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

定义大学生网络舆情通常由社会热点事件、校园事件等触发,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传播,引发大学生的关注和讨论。

形成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定义与形成主要内容大学生网络舆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事件、校园事件的看法和意见。

表现形式大学生网络舆情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其中以文字和图片最为常见。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02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引导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通过参与网络舆情的引导,大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辨别信息真伪、理性表达观点等媒介素养。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参与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中。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引导网络舆情,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维护校园稳定与安全01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有助于维护校园的稳定与安全,避免因不良网络舆情引发的不良事件和危机。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02通过参与网络舆情的引导,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03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网络舆情表达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

对策2023-11-08contents •引言•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网络舆情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对策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其网络舆情问题日益凸显。

意义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倾向,为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和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引导对策,以期为高校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02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网络舆情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平台表达和传播对某一事件、话题或品牌的意见、观点和情绪。

发展历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表达和传播渠道,网络舆情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舆情定义网络舆情定义及发展历程VS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传播速度快大学生群体之间信息传播迅速,一则消息、一个视频往往能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大量人群。

意见表达活跃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意愿和社交能力,对于感兴趣的话题会积极发表评论和观点。

参与度高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对于热点事件、话题和品牌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由于网络信息的匿名性和即时性,一些不实信息或谣言往往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导致信息失真和误解。

信息失真部分大学生在表达观点时使用侮辱性言辞或攻击性手段,给他人带来伤害和困扰。

网络暴力互联网上的信息茧房效应可能导致大学生群体内部的观点极端化,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群体极化010203大学生网络舆情主要问题03网络舆情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思想多元化网络舆情中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错,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变化,甚至迷失方向。

价值观偏差网络舆情中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容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偏差,如对金钱、权力、名利的过度追求等。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来看世界时事政治。

信息传播逐渐的多样化和快捷化,这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隐患。

其中,高校中的学生既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又没有充分融入社会,所以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象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本文就高校学生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相应引导。

在一百年以前,人们还可能为了一封书信而跋山涉水,也有可能为了和友人相见而奔波数月。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信息的传递也愈来愈快速。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信息传递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又由于高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实践问题,使得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更具有特色化。

接下来,本文就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面对措施。

一、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1、多样性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全球的互联网变化可谓是十分显著,从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到现在几乎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而未来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只会更迅速。

与此同时,学生接受的实时信息也就更方便,更广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接受信息的类型,也可以全方面的接收。

所以,多方面的了解让学生产生许多想法,学生可以针对任何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进行传播。

2、重要性学生作为没有步入社会的一员,可能对社会造成影响微乎其微,但是通过互联网的幫助,既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比如,在某所大学有一位毕业生,这位毕业生在校时性格内向,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然后补考,而且也经历过心理咨询。

这位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校外进行工作实习。

在实习期间,该毕业生以不正当理由居住学生宿舍,常常通宵玩网游,最后在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该学生在一日的凌晨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在法医鉴定为“自杀”后,该毕业生家长表示对此结果不愿接受,联合亲友到学校闹事,并发动了在校学生在各大网络平台比如微博、天涯社区上进行传播,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对学校的声誉和教学秩序造成伤害。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和各大自媒体的兴起,在全国髙校中,网络展示出强大的活力与生机,逐渐成为在校学生情绪表达以及意见发表的重要场所,进行正确的舆情引导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发布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现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总结如下: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常见问题网络具有的特征非常明显,除了开放性,监督便利之外,传播范围非常广泛,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在心理、情绪、行为以及观念的实践中往往会受到舆论观点的影响以及熏陶。

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一)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薄弱大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时期,由于相关经验比较欠缺,因此渴望尽快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我,在真假对错的判断上经验欠缺,处于特殊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受到家长监控,同时,想要将个人能力急于展示给其他人,得到赞扬或者认可,因此往往有更大几率参与舆论等互动规模比较大的平台。

因为网络信息自身的虚拟特征,不少信息自身真实性需要进行考证,由于学生群体在经验不足,不管分析问题还是观念看待都相当局限,而且主观意识比较强烈,因此不良信息的传播有机可乘,对大学生群体的发展与成长带来很大不利。

(二)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力度欠缺网络舆情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政府也逐渐对其重视起来,因此各大髙校对网络舆情也给予了极大关注。

例如2020年10月9日,抖音上一则“黑龙江某学院学生干部耍官威查寝”视频迅速引起各方热议,而后学院做出回应,对涉事6名同学进行通报批评处理,但视频的广泛传播仍然造成了恶劣影响。

无论在舆情管理制度条例还是研究成果都有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导致对网络舆情监管难度大大增加,使得髙校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有些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不强针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有些高校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无论是舆情把控,还是人才配置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学生会网络舆情收集分析

学生会网络舆情收集分析

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在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矛盾更为复杂化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舆情危机便随之开始发生,并以其突发性、紧急性、社会性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声誉等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 高校应将大学生舆情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构建大学生舆情工作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当代大学生舆情特点分析(一)大学生舆情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

大学生舆情,即指在一定时期内,大学生对校内外一些具体事项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

这些具体事项既可以是国家管理者制定和推行的法律规章制度、各类方针政策、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大学生利益的事件、人物,甚至还包括高校存在的各种问题等。

大学作为一个相对圭寸闭的社会空间,引起群体舆情的中介性事物相对集中。

调查显示,容易引起大学生群体舆情的事物大致有如下几类:第一,校园生活和身边事件。

大学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他们关心学校的发展,常常就学校发展中各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特别是对生活或学习条件有所不满的时候,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群体舆情,像食堂饭菜质量、价格,校园环境的好坏等都会成为他们关注的热点。

第二,情感交流和休闲娱乐。

情感类型的话题是校园中最热门的,无论是在论坛还是宿舍,都会成为学生讨论的热点。

大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情感历程、面临的感情难题以及转述自己搜集到的感人或是给人启示的故事,一起交流、探讨。

由于大家的年龄、学识、经验、需求都相近,因此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容易理解。

另外,休闲娱乐类话题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

第三,社会焦点和时政问题。

大学生们对社会热点、时政非常关注,校园中众多的研究时政问题的社团往往成为话语代表。

调查显示,大学生议论最多的时政话题是腐败、区域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就业难、“三农” 等问题。

第四,学习交流和文学艺术。

学习类社团是大学生获取专业信息、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现状
现有机制
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对等机制,通 过及时掌握学生网络舆情动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引导。
存在问题
但现有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整体规划、部门间协同 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导致引导效果不尽如人意。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
构建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 论导向,强化法治意识,尊重学生的言论自由和合法权益 。
案例一:高校官方微博在舆情引导中的作用
01
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具有 广泛传播力,能够快速汇聚学 生注意力,提高舆情引导效果 。
02
高校官方微博通过发布权威信 息,及时回应关切,能够树立 官方形象,增强公信力。
03
微博互动性强,有助于及时发 现并解决学生中的热点问题, 防范舆情危机。
案例二:高校微信公众号在舆情引导中的优势
制。
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方面,需要更 加注重数据的全面性和实时性, 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研究结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研究结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了 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动态和趋势。
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维护校园稳定和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微信公众号具有较高的用户粘性,能够 精准传达信息,提高舆情引导的针对性 。
微信公众号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如文字 、图片、音频等,能够丰富舆情引导的手段 。
微信公众号具有较好的深度和持续 性,可以系统地传递正面信息,引 导学生理性思考。
案例三:高校BBS论坛在舆情引导中的特点
BBS论坛作为学生交流的重要 平台,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 关注点和疑惑点,为舆情引 导提供参考。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

术,提高我国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的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1 2
数据挖掘和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学生网络言论进行数据 挖掘和分析,深入挖掘舆情信息和趋势。
智能化监测
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对学生网络言论 的智能化监测,提高舆情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3
个性化引导
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提供个性化的舆情引导方案,提高引导效果 。
提升引导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01
培养一批具备网络舆情分析、引导和应对能力的专业人才,提
高高校在网络舆情领域的引导水平。
建立专家咨询机制
02
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建立紧密联系,遇到舆情危机时,能够得到
专家们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03
积极参与国际网络舆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技
高校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包括成立应急 指挥中心、建立应急预案等,以便在发生 舆情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加强对学生和教 职工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舆情意识和 素养。
网络舆情的多元参与挑战与对策
挑战
网络舆情的多元参与可能导致不同声音和观 点的交锋,甚至可能引发激烈的争论和冲突 。这需要高校在引导舆情时具备较高的协调 和管理能力。
信息筛选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 ,去除无关紧要或虚假的 信息。
舆情信息分类
分类标准
根据舆情信息的主题、情 感、观点等特征,制定分 类标准。
分类方法
采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 处理等技术对舆情信息进 行分类。
分类结果

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及特点2015年,中国网民已多达6.49亿,大学生是其主要力量,也是网络舆情的主力军。

大学生网络舆情指在一定时期内,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某些社会事件、言论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称。

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网络舆情中来,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他们也更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对各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中,都能够发现大学生群体的身影,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看法的平台。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从网上购物、交友、找工作到思想交流和闲置物品交换,能够说互联网已经深深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

要时期,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不实信息的影响,从而不理智的对待一些问题。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主体现以90后为主,他们拥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以及一些90后的特质:总体上个性张扬、善于表现、目标明确、乐于发现接受新事物……。

这些特质也体现在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中:1.自发性与互动性。

在某一社会热点事件爆发之后,便会有众多针对这个事件的看法通过各类平台直接发表,其他人也会纷纷浏览并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

2.相似性。

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相似以及所处群体的相似性使大学生群体对事件的看法趋于相似。

3.广泛性与匿名性。

各类事件一经网络发布,立刻就会获得巨大的点击数量以及转载和匿名跟帖评论,并迅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网络舆情大规模爆发。

4.情绪化。

因为90后大学生群体个性张扬善于表现的特点,在一些特定的事件爆发之后,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有时会带有主观情绪甚至冲动情绪,这些言论又会影响其他人,引导他们的言论向此方向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上述这些特点使得大学生网络舆情表现出积极舆情与不良舆情两个方向。

积极的网络舆情很好理解,指对于已经发生的某个事件,客观理智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会促动事件的发展或者提供建议观点促动事件的解决。

不良网络舆情,虽同样是发表对于事件的观点看法,但是往往伴随着虚假信息、一些激烈煽动性言论和攻击他人的辱骂性词汇。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作者:张引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22期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来看世界时事政治。

信息传播逐渐的多样化和快捷化,这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隐患。

其中,高校中的学生既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又没有充分融入社会,所以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象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本文就高校学生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相应引导。

在一百年以前,人们还可能为了一封书信而跋山涉水,也有可能为了和友人相见而奔波数月。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信息的传递也愈来愈快速。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信息传递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又由于高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实践问题,使得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更具有特色化。

接下来,本文就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面对措施。

一、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1、多样性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全球的互联网变化可谓是十分显著,从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到现在几乎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而未来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只会更迅速。

与此同时,学生接受的实时信息也就更方便,更广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接受信息的类型,也可以全方面的接收。

所以,多方面的了解让学生产生许多想法,学生可以针对任何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进行传播。

2、重要性学生作为没有步入社会的一员,可能对社会造成影响微乎其微,但是通过互联网的帮助,既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比如,在某所大学有一位毕业生,这位毕业生在校时性格内向,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然后补考,而且也经历过心理咨询。

这位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校外进行工作实习。

在实习期间,该毕业生以不正当理由居住学生宿舍,常常通宵玩网游,最后在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该学生在一日的凌晨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在法医鉴定为“自杀”后,该毕业生家长表示对此结果不愿接受,联合亲友到学校闹事,并发动了在校学生在各大网络平台比如微博、天涯社区上进行传播,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对学校的声誉和教学秩序造成伤害。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1. 引言1.1 大数据时代背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含了各种信息,涵盖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这些海量数据中,人们的言论、观点、情绪等信息也被记录和存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舆情数据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舆情监测与分析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传统的舆情监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处理的需求,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过滤、提取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虚拟世界中的舆情动向。

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更是迅猛扩大。

学生们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言论、评论事件,对于校园和社会的舆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引导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管理者和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1.2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定义高校学生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发表、传播的言论、信息、事件等,以及这些言论、信息、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的舆论情绪、舆论影响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高校学生的网络活动日益频繁,其言论、行为在网络上具有较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信息传递,更是一种舆论引导和情绪表达,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包括信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舆论情绪波动大等。

在网络空间中,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引发不同人群的关注和讨论,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网络舆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一旦引发负面舆情,可能给高校学生和学校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至关重要,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来引导和管理网络舆情,保障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和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日益成为热门话题。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舆论信息,包括正面、负面、中性等各种信息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大众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栋梁,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情引导尤为重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情引导的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网络舆情引导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社会变革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大学生思想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冲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当前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一方面,学校加大了对大学生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和推广,以及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校也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民主观念、道德观念的教育,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学生的思想受到来自社会舆论和网络信息的冲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网络舆情引导,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网络舆情是一种社会群体在网络空间中对某一事件或话题所产生的舆论和情感。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舆论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舆情的引导不容忽视。

网络舆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网络舆情是社会群体对事件和话题的集体舆论和情感,其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无法完全脱离网络舆情的影响。

而且,由于大学生的年轻化和话语权的增强,他们在网络舆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

导2023-11-06contents •大学生网络舆情概述•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未来展望•结论与建议目录01大学生网络舆情概述大学生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表达和传播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是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反映和情绪表达。

定义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匿名性等特点,学生们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观点,互相交流,形成舆论。

特点定义与特点社会影响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能够影响公众的看法和态度,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教育意义大学生网络舆情也是教育部门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历史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历史与发展02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03大学生网络舆情影响广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和情绪,往往能够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对社会舆论产生深远影响。

01大学生网络舆情规模庞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舆情规模也相应地不断增长。

02大学生网络舆情活跃度高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参与意愿高,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和表达观点的活跃度较高。

1 2 3大学生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学术评价标准等问题较为关注,经常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和意见。

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并就这些事件发表看法和表达情感。

社会热点事件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食堂服务、宿舍管理、学风建设等也是网络舆情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生活问题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明显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即时性,大学生在网络上容易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出现极端化表达的现象。

大学生网络舆情及其规范与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情及其规范与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情及其规范与引导作者:叶健健李明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5期【摘要】网络的高速发展,使网民主体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相互交错和融合,网络舆情就是这些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目前大学生网络舆情反映出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试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规范与引导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近年来,随着微博、QQ、BBS、论坛等网络空间的蓬勃发展,网民通过广泛参与网络互动,对时事以及热点问题发表见解与意愿,在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复旦饮水机投毒案”“四川儿童扶跌倒老人被讹”等事件中,由于网民的广泛参与,推动了事件的发展进程。

大量的网络舆论能够使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意识到其管理和制度层面的不足和问题,能够引导公民普遍关注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然而,网络舆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华南虎”事件就成为一种闹剧。

有专家曾一度用“舆论绑架”来形容网络舆论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影响。

就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现实来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称,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到5.91亿。

中国网民数量平稳增长,网络舆情的规范与引导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含义(一)舆论与舆情舆论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是指公众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言论和意见。

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往往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事件以及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它是一种群体性行为,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舆情相较于舆论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包含舆论,更涉及舆论主体的情感和政治态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
社会视野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
姻 刘捷
摘要院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 传递与扩散的速度惊人袁 这势必对高校的 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提出更大的挑战遥 要想做这项工作袁一定要研究网络舆情会引 起大学生那些改变袁认真探讨网络舆情监控 与舆论引导之间的逻辑关系袁在此基础上袁 学生工作才能高效顺利地推进遥文章首先 分析了网络舆情的新特点袁客观地评价了 高职院校在网络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上
张袁对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观念认同度低袁这 就使得大学生很易走上过于偏激道路袁对 社会稳定与发展造成不少的影响遥
渊二冤开放交互 网络袁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袁大学生 可以在网络平台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批评袁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袁同时袁还会根据大 学生群体共同的诉求给予相关评论遥 比如袁 早些年袁在网上流行的野某某某袁你妈喊你回 家吃饭冶帖子袁在不到三天的时间袁评论就超 过了一千条袁而且在大学生口头言语中广为 流传遥这足以证明高校网络舆情的交互性非 常强烈袁学生间尧学生与教师间和学生与学 校间的舆情互动也是非常紧密的遥 渊三冤复杂多变 从参与网络讨论的热情来看袁大学生 是非常热衷的遥 大到国际政治袁小到校园 爱情袁都是他们讨论的主题袁但是最为主 要的还是与他们切身生活有关的问题袁比 如学习尧就业等袁虽然切入的视角不一样袁 但年轻的主题大致是一样的遥有些同学思 考较为深入的同学袁还会就某社会问题提
络袁 而是要主动认识到网络的教育价值袁 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袁重视在网络上进行 舆论引导遥
一尧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新特点 渊一冤影响深远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袁他们年轻袁有 朝气袁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袁因此袁他们很 易达成共识遥 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助推 了网络舆情的发展袁 大学生当中一个很小 的舆情袁若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控制袁就会 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袁 获得大多数人的 共鸣与支持袁最终还有可以导致连锁反应遥 大学生在情绪状态下袁 由于信息不对称产 生极度情绪化的言行的可能性剧增遥 另外袁 在学生舆情监管上存在众多问题袁 加上大 学生崇尚网上自由而平等发表自己的主

大学生网络舆情依赖特性分析及引导机制

大学生网络舆情依赖特性分析及引导机制

大学生网络舆情依赖特性分析及引导机制作者:阎洁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25期摘要通过对上海地区部分大学在校学生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现状,考察当代大学生信息偏好特性、媒介选择特点、网络行为选择特性,对社会关怀程度以及个体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为预测大学生网络舆论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也为高校建设网络社区提出意见。

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依赖性,大学生对于新媒体使用表示认可,但在网络舆情中表现出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特点,其网络行为在表现出个性化特性的同时仍然受到群体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的网络舆情是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而网络舆情建设理念从“舆论控制”到“网络善治”的转变,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建设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网络善治引导机制作者简介:阎洁,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9.087现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不同思想文化和各类信息的集散地,也是各类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对于让每个社会成员能够充分全面地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社会影响力也对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毋庸置疑。

“帝吧出征”、魏则西事件、雷洋事件、赵薇电影事件,再到南海仲裁事件,这些网络大事件中,我国青年群体的表达始终处于上升并持续高涨的态势,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如何给这些意见创造表达渠道,如何引导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社会关注成为社会治理和网络管理的重要课题。

当代大学生在对于发生在全球范围内某些突发事件或焦点热点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选择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观点,在其群体特性影响下往往会展开热烈的网络讨论,多种朴素的意见表达最终会趋向于形成某一观点和看法,网络舆论因此而形成。

12.22-康小松-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4000

12.22-康小松-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4000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摘要:现在的时代是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作为一个全新的舆论媒体传播方式,网络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现代网络成为了舆情的全新载体,现代大学生在网络当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网络舆情的影响,近年来也呈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

网络中传达的信息十分繁杂,不但有能够帮助现代大学生的各种有利信息,也有着对现代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社会舆情,会对大学生尚不完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冲击。

因此,我们要正视网络舆情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现代网路舆情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整改社解决的策略,帮助现代大学生更好的面对网络舆情,从中提出有用的信息收为己用,将无用的观点排斥在外,运用好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影响引言网络信息时代虽然给现代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快捷的网络信息,使其成为现阶段最流行也是最有效的舆论传播途径。

我国社会经济和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国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数都成为网民,网民的年纪一般较小,我国的网民更多分布在20-29岁的阶段。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大学学生本身也处在受网络影响的群体当中,大学学生在利用网络技术完成自己的作业或娱乐时,同时受到网络中各种社会信息和舆论的影响。

大学生处在学习的象牙塔当中,尚未出身社会的他们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被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影响到自身性格的成长。

加上现代大学生个性张扬、追求个人性格的自由和民主,拥有清冽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上的各类事件关注度较强,但也更加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导致自身价值观失衡,甚至对自身的道德形成较大的冲击。

网络信息技术帮助我们构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我们也要辩证的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携带的社会舆论也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大学生正确的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舆论导向,避免自身进入到舆论误区,受到某些不法分子的诱导和影响,使自身更加健康的成长,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及正确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及正确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及正确引导
曾长秋;杨静敏
【期刊名称】《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7)001
【摘要】大学生网民通过微博、博客以及贴吧,在网上发表意见,形成网络舆论.如果舆论失控,可能产生网络舆情危机.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传播快捷、信息多元化、表达情绪化和利益相关性等特点,高校在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方面存在着校方回应滞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方式不当、引导措施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引导机制,培养"意见领袖",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和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曾长秋;杨静敏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2
【相关文献】
1.和谐社会视域下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J], 常虹;赵珂
2.党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机制研究 [J], 耿海霞
3.网络舆情下大学生非理性化爱国表现的正确引导 [J], 牛靓
4.从网络舆情中"淘宝"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深圳商报利用网络舆情正确引导舆论的新探索 [J], 丘盘连;王荣;李晓锋
5.有效遏制微博谣言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J], 闫坤;关丰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网络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学习、娱乐、讨论的重要渠道,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大学生网络舆情当中有一些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内容,但同时也不乏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会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很有可能出现网络群体性事件,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因此本文就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教育、网络舆情、引导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一些网络舆情当中包含着一些不健康、负面的信息,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多数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正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不仅需要学校加强这方面工作的力度,更要及时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不足之处,找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够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概述(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概念1、网络舆情的概念不同情况下网络舆情的概念也有着一定差别,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的话,大多数人会认为网络舆情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网络传播事件或是有影响力的言论,但若从深层意义上来理解,一部分人则会认为网络舆情是指虚拟网络世界当中,一些网友对自己关心的网络信息或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网络焦点。

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微博、论坛、博客等,总之,网络舆情其实也是源自于生活和现实,只是大众将自我表达和传播舆情的场所放在了网络之上,且由于网络的一些特性,导致网络舆情在传播的过程中与现实舆情出现了一些差别。

2、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概念目前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较少,大多都是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研究,但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也没有确实的定义,一部分人认为高校网络舆情是指与高校工作有关的网络评论或意见,另一部分人认为高校网络舆情是在校园网络上传播的与师生有关的问题,或是有一定倾向性的言论和意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师生在网络上传播的一系列言论和情绪。

综合起来,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或高等教育工作对高等教育事业所持有的情绪、言论、态度的总和。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1、网络舆情的特点如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就成为了大众讨论舆情的主要场所,自然而然舆情也逐渐转变成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本身就是通过网络媒介来表达自身对于社会问题和事件的态度,网络舆情的表达形式也是各式各样,如图片、声音、视频等,目前我国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微博、论坛等。

网络舆情的特点主要有:快捷、平等、隐匿、互动、多样、非理等,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才构成了多样化、信息量庞大的网络舆情,才使得各种意见、情绪、言论更加真实地体现在网络空间之中,但也有一些十分激烈、尖锐的语言在网络舆情中出现。

2、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是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喜欢新鲜的事物、关注的话题也是十分时尚前卫的,并且十分喜欢得到他人的关注,喜欢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社会事件,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网络恰好给予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真实想法的平台。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传播速度更快,大学生网友是网名群体中最相似的群体,职业、年龄、经历、背景等都大致相同,且日常活动、利益观念也十分相似,十分容易对一个网络话题感兴趣,使得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变快。

二、内容更加复杂,大学生的自由时间较多,虽然与大学生有关的事件较少,但与大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件却很多,网络舆情中有很多内容分散、负面的信息,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现状(一)大学生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1、负面内容多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上大约有50万个黄色网站,460000张色情图片,西方一家调查机构曾表明,在网络上随便点击和浏览,每7次就有一次会访问到黄色网站,美国一家报社也曾报道,互联网非学术类信息中49%都与色情有关,一家著名的检索引擎机构统计,目前检索率最高的10个词语中,有7个都是色情词汇。

这就表明网络上的信息十分复杂且部分内容是不健康的,一旦大学生接触到这些负面内容,那么就很有可能受到影响,会因为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而被有心人利用,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2、监测难度大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有了增加,微博、博客、论坛、即时聊天工具等,大学生网络舆情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大学生关注的网络舆情从社会新闻事件一直到校园热点事件,内容十分丰富且广泛,一些网络舆情是原创的,一些则是转发的,但是都会很快的通过分享、复制等途径扩散到每个角落,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舆情不仅传播途径十分多样,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因此要对其进行监测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问题1、重堵轻导一些不良、非法的网络舆情,高校一般会采取被动地处理方法,也就是删帖、断网等方式,再不然就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试图淡化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存在感,避免出现更大的网络舆情问题,这就表明高校在处理网络舆情时只扮演了处理者而没有扮演引导者。

2、缺乏实效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快速反应,一旦发生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需要立即启动各个管理和引导程序,以最快的速度控制和解决网络舆情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方式都是垂直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处理一些非紧急的网络舆情事故,但是却无法处理突然爆发的舆情问题,因此在出现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时,高校一定要采取可行性较高、有实效的引导方法,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问题的相关建议(一)平台建设1、平台运行1)监测机制。

监测机制主要分为常规监测和突发性监测,常规监测是日常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捕捉一些倾向性、敏感性的问题,因此监测队伍需要定期检查微博、贴吧等,发现相关信息之后应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

突发性监测是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提前准备,突发性群体事件发展较为迅速,且难以估计危害性,因此需要提前做好紧急预案,才能立即作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指在监测机制的基础上,对一些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作出早期预报,可分为四个级别,一旦发生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那么就可以利用预警机制作出相应的对策,这样就能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2、诉求渠道大学生情绪得不到舒缓出现心理因素,就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性突发事件,因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建设一个诉求渠道,为学生构建能够平等交流的表达渠道,用于缓解学生的情绪,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突发性群体网络舆情事件发生。

3、设备建设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高校需要采用更加完善的设备和技术来进行保障,采用网络监控对所有的用户发言进行审核,但这种方式只能够针对一些小型的网络平台,若想对一些大型的网络平台进行监控和审核,那么就需要采用自动过滤的软件,这样才能保障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面和积极性。

(二)队伍建设1、引导队伍1)监测队伍。

建立一支有专业技术的监测队伍,将人员分为日常监测和重点监测,日常监测只需要对各个网络平台进行观察和浏览,发现和分析一些敏感信息,若发现舆情危机那么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即可。

重点监测需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对已经搜集和掌握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事件处理赢得主动权,这样就能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

2)评论队伍。

可以采取两种评论方式,一为网络媒体自我评论,二为网友评论,当大学生看到这些健康向上的评论时,自然就会影响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态度,也就达到网络舆情引导的目的。

2、队伍培训1)思想政治培训。

为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培训,尤其是要让大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心理疏导培训。

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网络舆情有着直接的联系,从社会角度来看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培训,让大学生浮躁、不安的情绪得到缓解,那么就能很好的展现网络舆情引导的作用。

3)网络技术培训。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高校可以加强网络技术培训,可以对各类软件进行处理,如采用软件过滤技术、协议还原技术、路由过滤技术、网关过滤技术等。

四、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大学生对于网络的热爱也超出了社会的想象,因此在高校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适当的引导,找到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缘由,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1]侯锡铭.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5:70-73.[2]吴婷. 基于角色引导的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研究[J]. 高教探索,2014,06:181-185.[3]钱佳蓓. 4G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策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4-77.[4]李卫平. 虚拟社会管理中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49-52.[5]王永灿.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特征及引导探究——基于高校网络舆情诱因的分析视角[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6. [6]李俊逢. 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基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分析[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02:18-20.[7]姜莉莉. 大学生骨干在校园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4,12:145-146+172.[8]黄婉霞,黄元全. “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9:112-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