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刻的美学思想

合集下载

齐白石的传奇经历与艺术特色

齐白石的传奇经历与艺术特色
齐 自石 ,名璜 ,字{胃清 ,号兰 亭 、濒 生 ,别 号 白石 山人 ,l864 年 1月 1日出生 于 湘 潭 县 白石
到北京以前 ,齐 白石偏重 八 大 山 人 那 种 冷 逸 的 水 墨 风 格 。当 时在 北京 比较 流 行海 派
铺杏子坞 ,1957年 9月 16口病
吴昌硕色彩艳丽的风格 ,齐 白
门生 。从 此 ,齐 纯芝 在 胡 家 住 下 ,“烧 松 烟 以 供 了绝 好 的 书画 题 材 。
虾数十年始得其 神”,他总结画虾经验时说 :
夜 读 ,步落 月 而晨 吟 ”,潜 心 钻 研 诗 词 书 画 。
3.年 近 花 甲北 漂 谋 发 展 。齐 白石 57岁 “余 之 画虾 已经 数 变 初 只 略似 ,再 变 色公 深
体态 ,富于弹力的透 明体 ,在水 中浮游 的动
先 生 看 中 ,认 为 他 是 个 非 凡 之 人 ,若 有 名 师
势……艺术造型 中讲求 的“形 、质 、动”三要
栽培 ,定会前途无量。于是 ,胡沁园将他收为 的乡间文人 。而这五次旅行 也为齐 自石提 素都臻 于完美的境界[21。齐白石 曾说 :“余画
笔 浓 墨更 显 出 白虾躯 干 的透 明 。到 他 78岁
观 察其 习性 ,久 之 ,多得 其 神 。
时 所 画 的虾 的后 腿 只有 5只 了 。到 8O岁 以
24岁 的雕 花 木匠 齐纯 芝 ,被 附 近会 琴棋
后 ,他画 的虾真正达 到了炉火纯青 :精 确的
书画 、诗词歌赋 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 园
二 、自成 一 家 的艺 术 特 色 齐 向 石 的 厕 继 承 了 我 国 传 统 画 的 技
石 ,叫 齐纯 芝 ,生 性 喜 欢 画 ,对 呆 板 的 四书 得 以 游 览 祖 国 的 名 山大 川 ,广泛 地 结 交 各 法 ,又通 过对生活的深 入观察 ,加 以融会提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艺术美学思想探析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以及美术教育家,他的艺术作品以及美学思想对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齐白石的艺术美学思想中,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一个核心观点,这一思想贯穿了他的艺术创作和教育理念。

本文将通过对齐白石的艺术作品、美学思想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美学思想,并揭示其对中国美术的深远影响。

一、齐白石的艺术作品齐白石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艺术作品以写意花鸟、山水和人物画为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美学思想在其中体现。

1.写意花鸟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作以“似与不似”为核心,他讲究形神兼备,不拘泥于形态轮廓的描绘,而是以笔墨的灵动和生动表现花鸟的气质和神韵。

他笔下的花鸟既具有写实的外貌特征,又融合了意境和生命力,给人以灵动和鲜活的感受。

2.山水画在齐白石的山水画中,他追求用“六法”来表现山水,即以“六法”来表现出一种动感的形式,这种表现手法既写实又不拘泥于客观形态,充分展现了他对艺术表现形式的自由掌控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追求。

他笔下的山水意境丰富、线条自由流畅,给人以完全不同于传统山水画的新鲜感。

3.人物画齐白石的人物画作中,他追求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气质,他擅长使用浓淡相宜的墨色,以及简练而准确的构图,表现人物形态的同时,兼具了作者对人物内在精神世界的揭示。

二、齐白石的美学思想齐白石的美学思想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核心,他认为艺术创作要达到真实和完美,就必须在写实和表现之间取得平衡,做到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处。

这一思想在他的艺术创作和教育理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对传统的承袭与创新齐白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在艺术创作中对传统的承袭与创新做到了恰到好处,既传承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髓,又注入了现代的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

浅析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浅析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M A S T E R 023大家艺术摘 要:齐白石的篆刻内涵丰富,体现了他对中国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吸收与转化,是诗、书、画、印共同发展相互滋养的结果。

他的篆刻开一代新风,刀法以气取韵气强韵盛,章法高古奇崛自然空灵,意境尽显书境画意的灵气。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体现了书印合一、刀法浑融的表现精神。

关键词:齐白石篆刻 艺术美 表现精神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上一位蜚声中外的艺术大师,以诗、书、画、印皆精的大家形象独步中国画坛。

他以全面精深的艺术造诣传承和创新中国民族艺术优秀传统而赢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一生对艺术孜孜以求,努力探索和创造,诗作清新宜人,书法刚健古拙,绘画质朴天真,篆刻则奇恣跌宕、气魄雄浑。

齐白石的篆刻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趣味和精湛的艺术水平,对现代篆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篆刻演绎着一种精神——一种对艺术、对人生直抒胸臆的写意精神。

一、造诣非凡的齐白石篆刻齐白石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从事篆刻有六十多年的时间。

他一生刻苦好学勤奋治艺,学养丰富识见精深,所从事的诗、书、画、印艺术领域,都在其创作的艺术作品中显示了无人企及的艺术创造力。

齐白石自评其艺术成就是:“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足见篆刻在齐白石艺术生涯中的重要地位,也可以看出篆刻与齐白石从事的艺术领域之间的关联。

齐白石的篆刻,印文彰显独得天趣的篆书神韵,是他书法尤其是篆书功力的体现。

印章布局纵横平直,一任天然,是他对书法和绘画形式美表现手法的大胆创新,对人格精神、情志襟怀的体现。

篆刻刀法运用别开生面,以传统的“横冲刀法”单刀侧锋直入,以刀情合一、挥洒自如的铁笔抒发自我情感,是他汲取传统而能变的刀法悟性使然。

印章质朴天真、淋漓快健、境象环生的意境美感,来源于诗情画意的深厚人文学养和新时代文人审美情感的体现。

二、齐白石篆刻的艺术美(一)篆刻作品的意境美篆刻艺术的意境,是作者以篆写文字为载体,在方寸印面上镌刻汉字造型来表达主观思想情感的形象与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竹刻艺术漫谈

竹刻艺术漫谈

竹刻艺术漫谈竹刻也称竹雕,是在竹制器物或竹根上雕刻各种装饰图案、文字的一种工艺品。

竹刻技法主要有深浮雕、浅浮雕、透雕、阴阳纹浅刻和圆雕等。

竹刻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以浙江、江苏、上海、湖南、四川和广东等地为主。

竹子的特点是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竹材的收缩量小,割裂性、弹性和韧性都非常好,顺纹理耐抗拉强度约为杉木的2~3倍,且竹子面部光滑、纹理通直,所以成为制作乐器、家具及工艺美术品的重要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子和最善于用竹子的民族之一。

《礼记·玉藻》中有:“士大夫饰竹以为笏,是用竹于典仪,且有文饰之施焉。

”[1]湖北战国墓葬曾出土一件有刻花工艺的竹盒[2],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使用竹制品。

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了一件雕龙纹髹漆竹勺[3]。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家有斑竹笔筒,取名“裘钟”。

六朝齐高帝(479~482年)曾赐给名僧一件竹根如意。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唐代,德州刺史王倚家藏笔管,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

每一事刻《从军行》诗两句,……其画迹若精描,问明方可辨之。

”[4]元陶宗仪《辍耕录》记述,宋代竹刻家詹成造鸟笼,“四方皆花版,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5]。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西夏八号陵出土的竹雕残片,上有浮雕人物及阴刻图案,制作工艺极为精细[6]。

清嘉定人金元钰的《竹人录》是一部竹刻艺术专著,详实地阐述了我国竹刻艺术的源流及各派的艺术特征[7]。

明中期以后,我国竹刻艺术发展成熟,形成了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当时在江苏地区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以朱松邻为代表的嘉定派,也称“朱派”;二是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称为“濮派”。

朱松邻,又名松龄、鹤,字小鸣,江苏嘉定(今上海)人。

据《嘉定县志》记载:“世本新安,宋建炎(1127~1130年)移居华亭。

又六世而东徙,遂为嘉定人。

”[8]生卒不详,艺术活动主要在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年)。

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优秀7篇)

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优秀7篇)

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优秀7篇)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

论齐白石大师的国画精髓

论齐白石大师的国画精髓

论齐白石大师的国画精髓郑州团购郑州团购网烤地瓜机论齐白石大师的国画精髓摘要:谈及齐白石,只要是提到他的名字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是公认的艺术创新大师,其艺术可谓博大精深。

它包括了诗、书、画、印,在绘画中又包括了人物、山水、花鸟。

艺术风格其实就是人的性格的反映。

艺术创作贵在真情流淌。

而齐白石的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但又风格迥异。

他在运笔驱墨、施彩用色上同样是一位百变神通的高手,他能根据笔墨及色彩的微妙变化营造出不同的微观世界,即便是处理同一题材,他也能变化出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

余秋雨曾这样评价过齐白石,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他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

白石大师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结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

白石与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我们从贝多芬身上认识了德国,从雨果身上了解了法国,而中国让世界记住的仅仅只是长城和秦俑。

艺术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类似齐白石那样有代表性的符号。

由此可见,齐白石可谓是一代宗师,是我国众多国画大师的代表,是中国国画精髓的体现。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白石大师各类题材的画,如何体现出中国国画的精髓。

关键词:齐白石扫凡创新似与不似一笔造型俗话说:“人才遍于草野,英雄起于激流。

”齐白石一生,富有传奇的色彩。

在艺术追求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木匠、画师、大学教授、艺术大师四个不同的阶段,“衰年变法”使他炉火纯青,走上了艺术的巅峰。

他以诗、书、画、印“四绝”流芳百世。

齐白石的画“雅俗共赏”,他的喜怒、嘲笑、同情、智慧、幽默……都能让人在画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宛如一个亲切的大千世界。

然而无论是从白石老人的言语中还是他的画中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国画精髓的博大精深。

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

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

浅析齐白石的绘画艺术研究

浅析齐白石的绘画艺术研究

浅析齐白石的绘画艺术研究作者:于慧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5期摘要:齐白石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却通过做木匠学习民间艺术,正是这种朴实的民间艺术气息奠定了齐白石绘画的艺术风格。

齐白石继承了传统的文人画,师古不泥古,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守旧的形式,在继承民间艺术的同时,克服了民间艺术低俗性的一面。

他将生活中的事物拟人化,增加了画面趣味性,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红花墨叶”一派。

本文从齐白石所处的个人生涯,时代背景及作品中,探讨其艺术特点和艺术精神。

关键词:齐白石素材趣味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54-02齐白石原名齐纯芝,字渭淸,后改名为璜,字濒生,号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的杏子坞星斗塘。

齐白石从小接触民间风俗文化的熏陶,培植了朴素的审美理念,花鸟画所表现的平民情感,更体现了质朴天真的和谐美,使作品具有生命的韵律,画中无不体现物体的生意。

他将传统文人画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使人民相信文人画不仅只有历史性的高士、圣人、平民也是可以入画的。

齐白石吸收了文人的修养,却没有以文人的清高来绘画,他以乡间农民的情感来绘画,歌唱着祖国与人民。

齐白石的“妙在与不似之间”绘画理念,使写生与写意保持中庸的思想观念,具象与抽象结合,高度统一和谐美,从而使绘画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齐白石绘画含有多种素材,他不同于文人画以四君子为题材直抒胸臆,他的画中不仅有梅兰竹菊,有并且生活中常见对象,比如动物、植物、生活器具等。

蔬菜类,萝卜、豆角、白菜、菌类、丝瓜等,水果也是多种多样。

荷花、菊花、玉兰花、海棠花。

柴扒、锄头、算盘、灯台、称也存在。

生活中的鸡、猫、鸭、猪、狗、猪,鼠也入画,这不同于文人画中以珍奇禽鸟类,名花异草为题材。

齐白石所画水上生物是绝活,富有质感横行的蟹子、透明游动的虾、稚拙毛绒的小鸡、生趣跳动的青蛙等,这些素材是大众所见的,他的作品之所以为大众所喜爱,主要在于他所画的事物中所寓的情。

竹刻的探究心得

竹刻的探究心得

竹刻的探究心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中国的竹雕艺术源远流长,我们的学术、远在纸墨笔砚发明之前,中华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记事。

今天,体验了竹雕。

雕刻的字为礼和孝,礼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而孝是孝顺的意思,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在刚开始雕刻的时候,有些不敢下手,雕的也凹凸不平,慢慢熟练了以后,刻的也就越来越好了!在雕刻的过程中,我也觉得孝比礼更难雕一些,而在生活中,要做到孝也并非易事。

我希望中国的竹雕艺术能够一直的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艺术。

竹刻
也可称为竹雕,是在竹器的器物上雕刻各种图案和文字,或是用竹根雕刻成各种摆设物品。

中国最早用竹制品,而竹雕作为一种艺术,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齐白石艺术风格解析

齐白石艺术风格解析

齐白石艺术风格解析作为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开创了花鸟画之新风,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享誉全球的杰出画家。

他的绘画,将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的最高峰,形成了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

齐白石青年时期的作品及艺术风格齐白石11岁时,曾拜师叔祖父学习木工,后学做雕花木工,20岁已成雕花名手,兼习画。

25岁时,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画,这个时期正是白石老人学画的基础时期,受先生所教工笔花鸟草虫,并观摩了大量的古代书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见古人之所长摹而肖之”,白石老人从《芥子园画传》入手,临摹了大量画作,基本习得山水、花鸟、人物的技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时期的白石老人的画作稍显青涩,还不够生动。

人物画的最为形象,齐白石所画人物较少,所作仕女图精美典雅,有齐美人”之称。

有一副《黛玉葬花图》,为纸本,纵102.9厘米,横26.9厘米,白石老人于1900年所作。

款识为庚子三月,齐璜”。

钤印为臣璜之印”白文方印。

齐白石,名璜,因此称齐璜。

此图是白石老人早年的作品,黛玉右手拿扫帚,左肩背锄,衣着朴素,飘逸灵动,面容清秀,举手投足间传神的表达了人物形象。

白石老人晚年曾评论自己30岁左右的人物画:老实说,我那时画的美人,论笔法,并不十分高明,不过乡里人光知道表面好看,家乡又没有比我画得好的人,我就算独步一时了。

”从这个时期作品来看,白石老人受工细着色画派的影响较深,用笔仍处于临摹古人的阶段,技法尚未达到创造性的应用。

譬如《三公百寿图》,为纸本,纵90.6厘米,横176.9厘米,为1896年所作。

款识为三公百寿图。

沁园夫子大人五秩之度,受业齐璜”。

钤印为齐璜”白文方印、频生”朱文方印、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白文方印。

白石老人三十岁以前画鸡,虽然笔墨差,但已经生动传神,能掌握鸡自身的特点,表达不同的趣味。

熟练的技法来自于老人观察和研究鸡的时间比画鸡的时间多,因此十分传神。

精益求精,竹根雕创作须秉承“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竹根雕创作须秉承“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竹根雕创作须秉承“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秉持精益求精、匠心独运的专业精神,是对工艺品追求完美的态度和对自己工艺水平的高度要求。

在竹根雕创作领域,也需要秉承着这种“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竹根雕创作需要精益求精。

竹根雕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它讲究的是“琢磨”二字。

从竹根雕师学徒时期就开始琢磨,到成为一名合格竹根雕师,更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实践和修炼。

竹根雕师需要熟知竹材的性质和特点,深入了解每一块竹根的轮廓和纹理,掌握各种雕刻技法和工具的使用,才能将自己的理念和情感融入创作出精美绝伦的作品。

而这一切,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不断完善自己的雕刻技艺,不断提升作品的品质和艺术价值。

竹根雕创作需要匠心独运。

匠心是指工匠刻苦专研的工匠精神,是工匠对待手艺的坚持和热爱,是将自身的理念和情感融入作品中的态度。

竹根雕师在雕刻过程中,需要有极高的匠心和责任感,对每一件作品都要倾注全力,将自己的心血和精神全部融入其中。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才能赋予作品更加深刻的艺术内涵和感染力。

匠心独运,意味着竹根雕师要有过人的毅力和耐心,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要有追求卓越的决心和奋斗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竹根雕创作需要追求更高的境界。

竹根雕是一门非常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趣的手工艺,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审美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竹根雕师在创作时,需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将其融入作品,赋予作品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竹根雕师还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吸取国内外各种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精华,加以融合和创新,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竹根雕这门古老而神秘的手工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使其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艺术光芒。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印话古今】大刀阔斧,沉着刚劲——齐白石印章赏析

【印话古今】大刀阔斧,沉着刚劲——齐白石印章赏析

【印话古今】大刀阔斧,沉着刚劲——齐白石印章赏析大家都知道齐白石画虾大胆简化传神妙笔却不一定知晓白石篆刻之独特写意大刀阔斧融书法之刚劲沉着朴茂而有力为什么这么说?首先,齐白石27岁开始学画,但齐白石最早制印的年龄更早。

在27岁以前,齐白石就已经开始对篆刻的研习与创作了。

这一观点,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白石印展中的白石早年制印专柜中不难找到答案。

齐白石早年是木匠,其腕力大,手头准,分寸感极强,这为后来的齐氏印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齐白石的印风是与其书风一脉相承,互相发展的。

再次,齐白石的印才是透视白石艺术构思、创作、成就最理想的窗口。

我们看白石老人的印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快”。

许多重复单调的文字,在白石老人看来,恰恰是其标新立异的良机。

篆刻齐白石篆刻初学浙派的丁敬、黄易,后学赵之谦、吴昌硕。

从汉《祀三公山碑》得到启发,改圆笔的篆书为方笔;从《天发神谶碑》得到启发,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

又从秦权量、诏版、汉将军印、魏晋多字官印等得到启发,形成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

齐白石篆刻章法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横冲斜插,猛利狂悍,痛快淋漓,创造出一种“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

该作品分别出版在《齐白石印谱》、《齐白石印影》以及《齐白石全集》该作品分别出版在《齐白石印影》、《齐白石印谱》该作品出版在《齐白石印汇》、《齐白石全集》、《齐白石篆刻集》该作品出版在《齐白石印影》、《齐白石印汇》该作品出版在《齐白石印影》、《大雅正朔》该作品出版在《齐白石印影》、《齐白石全集·第八卷》、《齐白石篆刻》以刀代笔,以书法做印法。

布白以书法虚实印法黑白。

红白反差巨大,这给他的绘画构图平添了极大的,非金石家所不能为的金石味。

刀法简单,构图精妙,不加思索,巧与拙相得益彰。

齐白石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齐白石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齐白石艺术美学思想探析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主张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石从民间画工转变为文人画家,经过了“变法”。

他又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融进文人画中,这不仅扩展了文人画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的新篇章。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

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

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他把老鼠、油灯、算盘、锄头、柴耙等引进画中,并流露出农民的质朴、孩子般的天真,真诚的爱和恨,远远地打破了传统文人画中画竹即写“虚心”,画兰便写“幽香”的陈套。

二、造诣精深的诗书画印他的诗书印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和诠释这个艺术世界。

他画面的形象感是第一位的,而形式感是第二位的。

他构图形式不拘一格,千变万化,法无定法,恰恰是艺术形象的多样性,丰富性,鲜活性所造成的。

他从不以形式感来损害形象感。

形象的鲜活与传神和形式的自由与任意,恰恰构成了“齐家样”的独特风貌。

正是在这一点上,齐白石和传统文人画家区别开来,尤其那些守旧派文人画家,往往重形式感轻形象感,多在画面的形式感和笔墨的形式感方面苦心经营,而构图与笔墨程式化,艺术形象柔美纤弱,似乎典雅的意趣掩盖不住艺术形象的苍白无力。

再次,从作品所传达和表现的艺术趣味看。

在艺术趣味方面,齐白石和一般文人画家的差异更为明显。

他也不乏理趣,而这理不是从前人书本里承袭而来,而是从自己经验里生发而来,因此不是以理节趣,而是以趣彰理,其趣味自然迥异于古人前贤。

齐白石的绘画理念

齐白石的绘画理念

齐白石的绘画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承与创新:齐白石在艺术追求中不沉浸在传统的辉煌中,而是通过尝试和感受追求自身的特色。

他注重在继承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2.简胜于繁:齐白石崇尚以简胜繁、以少胜多的艺术理念。

他认为,通过简洁的笔触可以表现出深刻的意境。

这种理念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体现,如他运用丰富的赋色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又注重画面的简练和概括。

3.生活的积极追求:齐白石的作品也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和向上的人生态度。

他的色彩主题多为水墨黑白主题,能够与原色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4.神形双具:齐白石注重形神兼备,强调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中。

他倡导神形双具,让绘画更有生命力和展现力。

例如,在他的花鸟作品中,他追求画面形象的生动和自然,让客观事物能够完美地融入画面中。

5.人文精神:齐白石的画作中展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他的画作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还体现了对人性、人伦以及高尚的道德品格的感悟和思考。

他的作品具有持续的生命力,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总的来说,齐白石的绘画理念是注重继承与创新、简胜于繁、生活的积极追求、神形双具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

这些理念贯穿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艺术美学思
想探析
齐白石,著名的中国画家,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画风可以大致分为“密密麻麻”和“临摹派”,其惊人的画功让他被尊称为“画仙”。

此外,齐白石也倡导并推广另类的艺术美学思考,他认为,一个艺术家必须有清晰的美学思想,并以该思想作为作品的核心,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齐白石的艺术美学思想以“似与不似”为核心。

“似与不似”是指齐白石认为艺术家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应当转换自己的意志,不断用新的创造力去复制古代名家的得意之作。

他认为,主观意识可以创造出与古人名家相同的美感,并融回作品中。

这一思想与古代审美教条有着巨大的差别,古代时期,人们强调名家作品的仿效,强调复制传统作品的审美,而齐白石却强调“似与不似”,认为艺术家在复制名家作品时,应当有自己的创造性,而不能完全仿效古人。

“似与不似”的美学思想,勾勒出了齐白石独有的画风,他的画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体现物象与色彩的准确性和迷人的艺术性之间,达到了精确的平衡,是一种似与不似的美学对话,从中令观者可以感受到他独有的传承精神和创新精神。

齐白石在以“似与不似”为核心的艺术美学思想中,又提出了“表内观”,“表内观”指的是以审美的视角看待和洞察艺术作品,从中感受出作品的内涵与外貌,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等,也就是提倡以审美的态度去挖掘作品的深层的情感层面。

总之,齐白石以“似与不似”为核心提出的美学思考,不仅把艺术表达引向慰藉和创新,而且促进了艺术家把艺术与传承、古典、融合、表现等古今史书审美概念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美学思考,在艺术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浅谈竹雕工艺写实与写意手法的结合

浅谈竹雕工艺写实与写意手法的结合

浅谈竹雕工艺写实与写意手法的结合竹雕工艺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竹子为材料,通过雕刻、雕琢等手法,将竹子雕刻成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而在竹雕工艺中,写实与写意手法的结合更是使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

写实与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两个重要创作手法,写实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追求形象的正确和细致;而写意则更加注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强调形式的传达和主观的表达。

这两种手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

而在竹雕工艺中,这种结合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竹雕工艺中,写实主要通过对细节的精确描绘来表现,雕刻师通过观察事物的形态和结构,准确地雕刻出每一个细节,使作品看起来非常逼真。

写实的竹雕作品通常具有生动的场景、逼真的动物等,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其中的感觉。

这种写实手法在竹雕中得以充分展现,使作品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写意手法则通过雕刻师的主观表达,强调形式与意境的相结合。

写意的竹雕作品通常不拘泥于细节,而更注重形式的传达和情感的表达。

雕刻师通过简洁的线条和造型,以及准确的意象,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感觉。

这种写意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给人一种虚实相结合、舒展自由的感觉。

在竹雕工艺中,写实与写意手法往往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一些作品中,雕刻师会通过写实手法描绘出生动逼真的形象,同时在意境的表达上又加入了写意的元素,使作品更富有灵性和艺术性。

这种结合既保留了写实手法的细腻和准确,又不失写意手法的自由和想象力。

竹雕工艺中的写实与写意手法的结合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

它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灵魂。

在竹雕作品中,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不仅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也给人们带来思考和感受。

它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技巧和才华,也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刻的美学思想

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刻的美学思想

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刻的美学思想
侯君波
【期刊名称】《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7)002
【摘要】齐白石早期的竹木雕图案, 从孝道、忍让、忠义、读书及第以及福、禄、寿等诸多方面形象地表述了儒家思想关于治国、齐家、修身的基本理念,构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具备"师法自然"、"万物有灵"、"无言之美"三个古典美学思想特征.
【总页数】6页(P109-114)
【作者】侯君波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314
【相关文献】
1.齐白石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J], 侯君波
2.浅谈竹木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J], 朱泓
3.文化创意背景下民族民间艺术活态保护及传承研究r——以湘西会同民间艺术家杨国大竹木雕刻为例 [J], 李柏山;张应军
4.雅俗共赏——齐白石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J], 胡诗雨
5.齐白石篆刻印章艺术的美学思想 [J], 刘新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间艺术鉴赏--竹刻

民间艺术鉴赏--竹刻

宋元时期
无论其作品体积大小如何,均注重神 情表达的惟妙惟肖,造型的生动活泼。 竹 雕 寿 星
宋元时期作品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竹雕家,竹雕工艺品 所用竹材都取自于生长二至四年 的竹子,竹的纹理结构细密,嫩 老适中。所以雕刻成器之后,经 打磨,其光润,平整,不亚于平 整的木纹。
明清时期
早期的竹刻作品往往表现出竹的肌理,后 期作品则精工细作,很少见到竹的粗糙肌 理。他们的作品往往刀工流畅,且画意明 确,意境深刻。
民间艺术鉴赏---竹雕
——以时间为线索
“竹子未出土时便有 节,及凌云处尚虚 心。”这是源远流 长的中国文化浸透 了竹子的精神,而 竹雕在中国民间工 艺史上独树一帜, 更是宝贵的艺术财 富。
追忆婆娑竹影里的诗情画意
我国的竹雕艺术源远流长,远在纸墨笔 砚发明之前,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柱 子上刻字记事。这种最原始的竹雕,应 该先于甲骨文。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 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 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 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 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
追忆婆娑竹影里的诗情画意
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 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
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 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
先秦时期
作为一种正式的作品,竹雕在西周时已经形 成,西周君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又称手 板),就是竹片制成,并在上面刻了纹饰。
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竹器的形象雕刻的工艺始于唐朝,其 中最有明名的是刻有任务鸟纹的竹制 尺八,它是一种竖吹的管乐器。
施采 阴用 文留 浅青 雕刻 法
汉唐时期
竹雕艺术发展到唐代,技法基本趋于 完善,作品逐渐具有了很高的艺术性。

齐白石字画有何审美特征

齐白石字画有何审美特征

齐白石字画有何审美特征齐白石在刻画所有小动物的时候都秉承着这种观念,为了探查出他作品的精细之处,人们是放大了十倍去观察,直到看到了画中的细节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把这些小虫子画的活灵活现,身上的纹路,动物的神态等都一清二楚。

这些动物仿佛跟真的一般令人动容,确实是值这个价位的。

如今人们都感叹齐白石的“天赋异禀”,觉得他狠狠地给中国人长脸了,那么大家是否了解过他的努力呢齐白石成为传奇,对于他个人而言,是自性得到淋漓发挥的结果。

自性发挥不用费大气力,不像有的人一辈子拧巴着,本性被压制被扭曲,无从发挥无处发挥。

齐白石以农民身份入画家列,开始受白眼,后来反倒成了他的优势。

新中国的文艺政策: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适合齐白石,所以说齐白石沾了“二为”和“双百”的光。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出身农民有好处,齐白石有机会被宣传推广。

后来他被推为美术家协会首席,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成为人民艺术家,乃情理中事。

《花卉四条屏》最早现身于北京老中医家族,经考证,系齐白石87岁高龄作品。

该作品分绘佛手、寿桃、秋菊、牡丹,齐白石用大写意手法创作,是其绘画创作中“神完气足,没有丝毫疑虑的饱满绝品”。

齐白石作品在这几年以超过20%的价格攀升,早在2010年,《花卉四条屏》就拍出了5712万元高价,时隔四年,《花卉四条屏》几度易手,鉴于去年《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价格,《花卉四条屏》将价值不菲。

齐白石承继了文人画传统的精华。

“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

”而以“思想、学问、才情、人品”为特质。

这是陈衡恪(师曾)对文人画的看法。

“文人画”原来也被称为“士大夫写意画”。

具体而言,包括了几个特色:写意的技巧、以水墨为主或淡设色、书画同源(在用笔方面常以书法用笔为依据)、诗(文)、书法与画合一,加上篆刻,成为“三绝”或“四绝”的综合体。

齐白石书画印内容 与形式空间形式美的构建

齐白石书画印内容 与形式空间形式美的构建

齐白石书画印内容与形式空间形式美的构建齐白石(1864-1957)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他的作品无不透露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被誉为“百年难遇的全才”。

齐白石的作品在形式空间形式美的构建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书画印内容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齐白石书画印内容与形式空间形式美的构建。

我们来看齐白石书画印的内容。

齐白石的书画作品涉及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篆刻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多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文化的底蕴。

在山水画中,齐白石的笔墨含蓄、气韵生动,其作品往往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静谧和深邃的感觉。

在花鸟画中,他笔下的花鸟形态生动,意境优美,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浓郁的情感色彩。

而在人物画中,齐白石则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和形象,能够通过简洁的线条构筑出深刻的人物意蕴。

齐白石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也堪称经典,他的书法工笔俊逸,端庄优美;篆刻疏朗有致,气韵生动。

齐白石书画印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精湛的技艺。

我们来审视齐白石书画印的形式空间形式美的构建。

齐白石的作品在形式空间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构图、造型和空间均展现出高超的审美水准。

在构图方面,齐白石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和灵魂,能够通过简约的线条和形式构筑出丰富的画面结构,给人以和谐、统一而又饱满的视觉享受。

在造型方面,齐白石的笔墨运用自由奔放,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敢于突破常规,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在空间方面,齐白石善于运用虚实、深浅、远近的对比和调和,使画面的空间感更加丰富和深邃,让人不禁感叹其对空间的把握之妙。

齐白石的作品在形式空间和形式美方面表现出独具特色和极高的审美品位,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

在齐白石书画印内容与形式空间形式美的构建中,我们不得不提到齐白石的艺术追求和风格特点。

齐白石以“拙”的境界见长,追求简约、纯粹、自然、含蓄的艺术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2-27; 修回日期:2007-03-10作者简介:侯君波(1975-),女,江西上饶人,上饶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江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研究。

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刻的美学思想侯君波(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摘 要:齐白石早期的竹木雕图案,从孝道、忍让、忠义、读书及第以及福、禄、寿等诸多方面形象地表述了儒家思想关于治国、齐家、修身的基本理念,构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具备“师法自然”、“万物有灵”、“无言之美”三个古典美学思想特征。

关键词: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刻;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07)02-0109-06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白石铺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他15岁做木匠,16岁拜著名雕花木匠周之美为师[1](P7),聪明好学,很快掌握了师傅的看家本领“平刀法”,后又在雕花手艺上大胆创新,发展为“圆刀法”。

作为木匠的齐白石不仅用树根、木板进行雕刻,同时也利用竹根、竹节的特殊造型雕刻出内容更为丰富的作品。

青年时期的白石走街串户做木匠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创作了很多精美绝伦的竹木雕作品。

白石手艺精湛,刀法娴熟,善将画谱中的形象借鉴于竹木雕的创作中,使之出新花样。

齐白石早期的竹木雕已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宝贵财富。

透过其多姿多彩的“身影”,可以看出正是儒家文化在左右它的形式和题材。

在齐白石竹木雕门窗图案中,从孝道、忍让、忠义、读书及第以及福、禄、寿等诸多方面,形象地表述了儒家思想关于治国、齐家、修身的基本理念,构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笔者认为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具备“师法自然”、“万物有灵”、“无言之美”三个古典美学思想特征。

一、“师法自然”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教导人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P32)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以“自然”为法则,“自然”是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必须遵循这一法则才能达到和谐。

“自然”这一概念,在齐白石竹木雕刻中,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富有哲学内涵的范畴。

人是自然之物,必须遵守自然法则。

有必要“师法自然”,从自然中吸取无穷智慧。

对齐白石的竹木雕作品来说,“自然”就是“道”,就是“真”,就是“美”,就是“生命”。

那么,“自然”这一范畴的概念在齐白石的竹木雕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意义又何在?齐白石早期竹木雕造型优美朴实、刚柔相济,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雕工精美,给人以很高的视觉享受。

如《瑞兽笔筒》(图1)[3](P114)和《寿星拐杖》(图2)[3](P115)利用各类树木的虬根疤节为原料,利用木材本色和天然造型,随形设计,因材施艺,刀工、刀法随意性较强,天然逼真、繁而不乱、多而不杂,达到了局部和整体、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瑞兽笔筒》(筒高12.3厘米最大直径1219厘米)浮雕,将一段树根中部掏空,利用其根须和根瘤处,自下而上雕龟、蛙、蜥蜴、蝙蝠、蜗牛、螃蟹、松鼠、小狗、甲虫、龙、兔等瑞兽。

第27卷第2期2007年4月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JOURNA L OF SH ANG RAO NORM A L CO LLEGE V ol 127,N o 12Apr 12007图1 《瑞兽笔筒》(茶油树雕)图2 《寿星拐杖》(茶油树雕) 《寿星拐杖》长105厘米,茶油树制,杖头圆雕寿星和二仙童驾祥云,杖身利用自然的茎瘤和虬曲处依次高浮雕,松鼠、蜜蜂、乌龟、山雀、秋蝉,各具姿态。

杖身阴刻“辛酉(1921),江南布衣”,镌“木人”阴文篆书方款。

从这几幅木雕作品可看出齐白石早年虽是一位木匠,却比普通人更用心去观察农家院落常见的家畜和平常的农具以及田间地头的花鸟草虫。

《瑞兽笔筒》和《寿星拐杖》能够利用各类树木的虬根疤节为原料,利用木材本色和天然造型,故作品极为自然、融洽、和谐,极具生机与野趣。

他不仅不放过外在方面一个根茎、枝叉、节疤甚至树皮,而且更对内在纹理美、肌质美、韵律美加以充分的发掘和利用,通过点木成金的手法,变“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使之复苏为一个个生机勃发的生命符号,妙趣天成。

这两件作品从整体上看,反映出一种简约概括、返璞归真、淡泊自然、毫不做作的高品位审美情趣。

可见,美是在无穷的变化中所产生的。

竹木雕刻富有哲理与意味深长的艺术内涵,它以鲜活而富有生机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白石在竹木雕表现上贴近整体形状的布局特点进行大胆创意。

寥寥数刀,使之粗犷中蕴含大气,简朴中流露神韵。

随形设计,因材施艺,刀工、刀法随意性较强,天然逼真,可谓巧夺天工,这不管是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还是创造的主体来说,其关键的一环都离不开“师法自然”。

真所谓有意相求而“不得”,无意相求反“得意”,从而达到“天人合一,人天同构”的新境界。

追根溯源,在老、庄哲学(美学)思想体系中可以找到其最早的归宿。

庄子发挥了老子的这一思想,并且把人之性情也纳入了这一规律体系。

在社会生活中,庄子极看重人真诚自然性情的表现。

所谓“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只有真诚自然才能动人。

继而,庄子对老子提出的“涤除玄览”[2](P54)的美学命题作了极丰富的发挥。

“涤除”,就是洗刷清除,“玄览”就是玄妙的观察力,那就是把眼睛要洗刷清楚,让它有玄妙的观察力、洞察力。

有的本子“玄览”作“玄鉴”,鉴就是镜子,老子把人的内心称为玄妙的镜子,他指出:“涤除玄览”是把握“道”的根本途径。

也就是说,“道”(泛指“自然”)必须有一个虚静空明的心境,即主体必须有一个自然的审美心胸。

我们白石老人就是用这样一双“涤除玄览”的眼睛观察着万物。

他的艺术作品就是既“道法自然”又至真至诚的。

在《荻草昆虫镇纸》(图3)[3](P107)的创作过程中白石老人先细心地观察对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或植物生长规律,捕捉其中所蕴涵的韵味和情趣,并将其默记于心,然后在主体思想和情感的驱使下通过刻刀流入材质表面。

他在硬杂木上不对称浅浮雕荻草图案中,雕刻了蜻蜓、飞蚊、天牛、蚂蚱、蟋蟀、蝴蝶等昆虫,或飞舞、或栖于草梗上,各具姿态。

刻画意在笔先,在落刀之前已经胸有成竹,是一种自然、真诚、动人的表现。

在此,我们可以提到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身即山川而取之”[4](P278-281)的美学命题,来对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创作进行充分的赏析。

首先,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强调了画家要对自然做直接的多角度的审美。

这是发现自然审美形象的唯一途径。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011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第27卷)矣。

学画山水何以异此?盖身即山水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

”[2](P100)白石亦然,郭熙“身即山川(自然)而取之”的命题,强调画家要有一个审美心胸,即他说的“林泉之心”。

他说:“看山水亦有体。

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2](P100)只有排除个人私欲、功利观念,使自己有一个虚静空明、朴素的心境(即“林泉之心”),才能对自然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审美。

这是对主体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涤除”,庄子所说的“心斋”、“坐忘”,宗炳所说的“澄怀”。

我认为齐白石早期雕刻作品体现了浓浓的乡情和天真的童趣,是老人“林泉之心”的表露。

透过《荻草昆虫镇纸》画面上这些各具姿态的蜻蜓、飞蚊、天牛、蚂蚱、蟋蟀、蝴蝶等昆虫,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小场景的记录,更是一颗白石老人活泼而本真的“童心”。

齐白石是通过“心”来与客观对象交会的。

图3 《荻草昆虫镇纸》(硬杂木雕)黑格尔说:“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自然)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从而“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再“按照其整个广度和整个深度加以彻底体会”后表现出来。

[5](P357)这些话对齐白石同样适用。

它要求对自然的审美观察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齐白石对自然的观察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不能得出真正的审美意象来的,也就不可能有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了。

这些作品都是通过“法自然”来得到最终实现的。

特别应指出的是:“自然”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主体相融相识的,相互平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与西方把“自然”当作客体的孤立的存在来加以描绘和利用是有内在的本质区别的。

在中国,自然是作为神的代名词而存在的,乃是使人性通向无限光辉,把握“道”之本真,纳无限生机于其中的本体存在,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了自然,就把握了“道”,把握了“美”,把握了“真”。

也可以说自然就是“真”。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过:“艺术模仿于自然”[6](P19),师法自然本身就是人类一种提高自身审美修养的自发和有效的途径。

笔者认为,应当要忠实自然,用自己的眼睛(不受别人影响的眼睛)去观察自然。

换言之,需要把视觉净化、清新化、儿童化,用和儿童一样的新奇的眼睛去凝视自然。

在新文明中,人对自然的态度应是:以自然为师。

二、“万物有灵”中国传统审美观中,道家的“自然论”也导致朴素,并派生出概括、写意、传神等美学特征与艺术风格。

正如庄子所言:“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

”(《庄子・刻意》)这一点在民间美术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尤其是意象。

意象,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美学结构。

这是由“万物有灵”的观念决定的,也是由艺术起源的创作动机决定的。

最初,原始艺术的创造并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原始信仰的祭祀活动、巫术活动,为了表达各种思想的“意”义,就使艺术的初衷具有了象征写意的目的。

当时所写之“意”,大多是与神灵有关的意念,而神灵的形象应是神秘的,因而原始艺术一开始就是写意的,以“言志寄情”为目的,用“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依客观自然形态来造型。

以意象美学为基础的齐白石竹木雕作品我们可重点解析高难度竹根雕《八仙过海》的美学意义。

《八仙过海》(图4)[3](P62)通体长39厘米,宽12.2厘米,高13.5厘米。

巧妙利用一老竹根雕船型,透雕紫藤缠绕的船篷,八仙人物依次坐船两边,左边是张果老肩扛鱼鼓与手捧花篮的蓝采和相对而坐,何仙姑怀抱荷叶,韩湘子回首吹笛,二人相向而坐。

右111 第2期 侯君波: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刻的美学思想边吕洞宾身背宝剑,曹国舅怀抱阴阳板,二人相对闲聊。

铁拐李一手拄拐靠肩,一手高擎葫芦仰头畅饮。

汉钟离与铁拐李相背,曲腿仰卧手扇蒲扇。

八人各具姿态,悠闲自得。

此为高难度双面透雕。

齐白石取竹根为材,根据竹的自然形状进行构思和设计,加以雕镂,使其成为巧妙、古朴、精致的艺术品,将正、背两面物像都惟妙惟肖地刻出来。

这种因材施艺的创举,看似简单,实极难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