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优)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1篇】《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5分钟)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服饰等等都不同。

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第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春节》,咱们天津与北京毗邻,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分钟)1、默读课文。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喜庆、隆重等)2、师生交流生字词和专业词汇。

(1)课件展示生字词,学生轮读,强调“蒜瓣、翡翠、榛、栗、爆”等字词的写法。

(2)通过问答“腊月、初旬”具体指什么日子?让学生发现其他节日并归纳了解春节、小年、元宵等具体指哪些日子。

(3)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少见词汇,如“空竹、守岁”等。

三、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和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11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填表。

2、汇报交流表格,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3、根据表格,分清详略。

四、自由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将自己着重练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

春节,是农历正⽉初⼀,⼜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年的岁⾸,即正⽉初⼀,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初⼋的腊祭或腊⽉⼆⼗三的祭灶,⼀直到正⽉⼗五,其中以除⼣和正⽉初⼀为⾼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个传统节⽇。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北京的春节》课⽂原⽂ 照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冻死寒鸦”,这是⼀年⾥最冷的时候。

在腊⼋这天,家家都熬腊⼋粥。

粥是⽤各种⽶,各种⾖,与各种⼲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是⼩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天还要泡腊⼋蒜。

把蒜瓣放进醋⾥,封起来,为过年吃饺⼦⽤。

到年底,蒜泡得⾊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味双美,使⼈忍不住要多吃⼏个饺⼦。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

孩⼦们准备过年,第⼀件⼤事就是买杂拌⼉。

这是⽤花⽣、胶枣、榛⼦、栗⼦等⼲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们喜欢吃这些零七⼋碎⼉。

第⼆件⼤事是买爆⽵,特别是男孩⼦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风筝、空⽵、⼝琴等。

孩⼦们忙乱,⼤⼈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象。

腊⽉⼆⼗三过⼩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擦⿊,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糖的,糖形或为长⽅块或为⽠形,⼜甜⼜黏,⼩孩⼦们最喜欢。

过了⼆⼗三,⼤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前必须⼤扫除⼀次,名⽈扫房。

还要把⾁、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少⾜够吃⽤⼀个星期的——按⽼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初六才开张。

除⼣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的⾹味。

男⼥⽼少都穿起新⾐,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贴好了各⾊的年画。

除⼣夜家家灯⽕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除⾮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理解北京地区春节的相关习俗和传统文化;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和讲解北京春节的庆祝活动;
3.学会运用网络和书本资源进行搜集信息,并整理成文;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演讲技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PPT课件、教学录像资料、学生书本、学生练习册;
2.学生准备:学生书本、学生练习册、笔、纸。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了北京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形式的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有限,无法穷尽北京春节的方方面面。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以加深对北京春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也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指导。

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教案

教案:《北京的春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春节民俗的丰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阅读短文,了解春节的具体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并保护传统文化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北京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们对春节有什么了解?春节在北京有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图片中有什么活动?这些活动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参与活动的人数、活动的形式等。

Step 2:阅读短文1.学生阅读并理解《北京的春节》短文。

Step 3:合作小组活动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庆祝活动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

2.小组成员合作调查当地的春节庆祝活动,包括时间、形式和人数。

3.小组展示调查结果,学生学习归纳整理他们所了解到的北京春节庆祝活动。

Step 4:语言表达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整理所了解到的北京春节庆祝活动。

2.学生依照所了解到的庆祝活动撰写一篇文章,介绍北京春节的庆祝活动。

Step 5: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分享。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教学资源:1.图片展示设备2.《北京的春节》短文3.学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五、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六、课后作业:1.收集家乡春节的庆祝活动资料;2.完成《北京的春节》的写作;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这篇短文从具体的图片展示、文字阅读到小组合作调查与总结,再到个人写作,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教案完美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教案完美版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感受北京及北方春节的特色,了解当地的风俗。

2.了解课文详写与略写的部分,并在学习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方法。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升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理清语文的写作顺序,找出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分析文章有详有略写作的作用。

教学难点1.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2.分清内容主次,学习抓住重点来写作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诵读诗词,导入新课出示关于春节的诗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1.复习检查朗读情况。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朗读并感受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注意儿化音、北京方言)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指名回答。

(相机板书)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热闹、喜庆……)三、再读课文,领悟写法1.读课文,思考上节课的问题:过年时,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重点写的是哪些日子?(除夕、初一、元宵节)三个日子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热闹)2.默读课文,交流关键词句。

(1)除夕、初一、元宵节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如何写的?圈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拜年、快乐;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美丽。

(2)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的节日氛围。

从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好”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从关键词“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北京的春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北京的春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北京的春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和特色;2.归纳节日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领略节日文化的内涵;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北京春节的习俗和活动;2.理解北京春节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了解北京饮食文化与春节风俗的融合;2.理解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北京春节的背景和氛围,引入节日文化的主题。

2. 学习新课1.带领学生阅读《北京的春节》课文,并进行解读,使学生了解北方春节的习俗和特色。

2.结合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特色食品、传统舞蹈和游戏等。

3. 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了解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和特色,与北京相比较,探究不同地区的春节文化差异和相同点。

2.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分组展示,让全班同学了解各地春节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春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2.整合讨论结果,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鉴赏能力。

5. 课后拓展1.给学生留下作业:写一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春节文化,包括自己最喜欢的春节活动、感悟等;2.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电影、音乐等素材,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通过教师的口头点评和学生反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督促其掌握春节文化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作业情况,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差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北京的春节教学内容】教科书P2~6内容。

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鞭炮、通宵、万不得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猜谜语: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2.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3.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

1)研究生字词,指点书写。

2)学生提出难读词语,教师归类讲解,并完成形近字组词练。

2.学生自由读,标出自然段。

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1么样的印象?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读文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细读课文,了解俗1.默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并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2.学生自绘表格。

找出点明时间的词语,填在表格的左边。

风俗惯填在表格的右边。

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相机指导。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俗。

1)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4)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5)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

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全 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全 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教学目标】1认真熟练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1.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2.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春节的热闹与隆重,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

【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关注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

春节,是中国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1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提要:教学本文主要遵循:首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过“春节”的感受入手,再通过自学了解老北京春节期间的活动,从而再品一品老北京过春节的年味,最后从整体上揣摩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通过读、思、议、品,领悟简洁朴实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方法和北京丰富多彩的年文化。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6 课《北京的春节》教材简析:本课主要写了老北京人如何过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

本文作者——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习惯。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耐人寻味,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习俗。

3.学习和揣摩课文朴实而简洁的语言和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根据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领悟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的好处。

学情分析: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因此本课是学生喜欢阅读的课文,教学时,可以从学生谈自己如何过春节的感受入手,再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情况,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最后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北京的春节》公开课教案达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前准备:学生搜集本地春节文化以及描写春节的诗词、春联等;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快来看看吧!录像播放:春节人们联欢的局面以和挂灯笼、贴对联、选购中国结、舞狮子、敲锣打鼓的局面。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 1.《北京的春节》教案和课后作业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 1.《北京的春节》教案和课后作业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āo间 jiàn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èn外 (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

读得又轻又短。

【出示课件4】(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

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

这是北京方言。

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3、初读课文,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儿十足”。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北京的春节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一、激趣导入。

1、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为什么?2、课件播放歌谣,师:从这首歌谣中,你知道了人们是怎样过年的?3、引入:歌谣反映的就是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对北京的春节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这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去细细品味北京的春节,好吗?(课件出示题目)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师:课文生字不多,同学们预习课上都掌握了吗?老师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腊八粥等)2、指名学生读生词。

3、同学们有不懂的词语吗?4、交流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谁能说一说文章的中心思想吗?(交流后课件出示)5、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

师:为了展示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自己对春节的喜爱,作者都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课件展示:1、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

2、以时间为序,有详有略地写了人们春节期间的活动。

)三、鉴赏与评价。

1、师:下面我们看一看老舍先生是如何描写北京人春节期间的活动的,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进行鉴赏与评价,看要求:(课件出示鉴赏与评价要求)2、学生读课文后交流自己最喜欢春节期间的哪一天。

(一)品读除夕片段。

师:不少同学喜欢老舍先生对除夕的描写,哪位同学能读一读除夕这一部分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共享?指名学生朗读。

相机指导: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放鞭炮、守岁等等)(二)品读初一片段。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我们再来研究老舍先生对初一的描写,哪位同学起来交流?学生交流体会,特别是初一庙会的热闹,感受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感受节日的温馨。

(三)品读元宵节部分。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学设计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推荐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推荐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提示:儿化音。

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

这是北京方言。

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3、初读课文,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提示:忙乱、热闹、喜庆、团圆。

(板书)三、厘清结构,分清详略。

1、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提示: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时间之长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堪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儿十足”。

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幅幅浓郁的北京春节画面。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教学重难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全文,情境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与老舍先生一同初步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忙碌、喜庆、和团圆2、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能不能按照时顺序回忆课文北京的春节描写了哪些重要日子?(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二、新知探究,分清详略1、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腊八、除タ、正月初一、元宵)2.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片段一:腊八师: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在腊八那天有哪些风俗活动呢?(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米、豆、干果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师:非常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比方,把腊八这天人们的忙碌描写得如此风趣。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一个“翡翠”写出了蒜瓣的形、色;一个“辣味”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用词的简洁、巧妙。

片段二:除タ师:文中的第二个详写片段是“除夕”了。

“除夕真热闹。

”“热闹”一词,文中哪些习俗活动可以感受到呢?(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タ,当然热闹了。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タ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タ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先生观察的细膩。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2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2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2课时》语文教案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字里行间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读中想象,感受其春节“分外热闹”的特点,体会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2.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描写北京春节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如谋篇布局的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等。

感受作者俗白风趣的语言风格,进一步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的能力。

3.通过比较性阅读,获得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民俗特点的表达方法,感受老舍的语言风格。

难点: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使学生懂得可以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和表达生活。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同学们,我们刚过完春节不久,来,我们来分享一下过春节的感受。

(交流后鼓励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

初步渗透“文眼”意识。

)(二)想了解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我们走进我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描绘的北京的春节。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检查预习:1.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二)把握文眼。

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各地的春节风俗各具特色,那么,北京春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同学把我们带进老北京的春节,我们一边听读一边用心感受,找出文中反映北京春节特点的一个句子。

(渗透读法:读散文要学会抓文眼。

板书关键词:“分外热闹”)。

(三)质疑导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时间词,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各有什么活动?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渗透读书指导:读书的过程是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再把厚书读薄,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
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正.(zhēng)月掺和
..(chān huo)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
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

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

这样写的好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京味儿”语言。

)
五、课堂小结。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热闹而又喜庆的老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二、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
(一)腊八:
课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用词的简洁和巧妙。

①“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日习俗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种类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
②“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色,“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腊月二十三: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

(放鞭炮,吃糖)
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过年的味道)
(三)除夕: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除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①人们的活动。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祈盼父母长寿。

②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对除夕这一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让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绘的热闹场面,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一段。

(四)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
1.指名读第8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2.说一说“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


3.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悠闲)
4.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小贩们。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或走亲访友,或逛庙会……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

5.指导朗读:读出轻松自在的感觉。

(五)元宵节:
1.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
2.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并写一写。

4.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5.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的写作特点,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
2.对比阅读链接,体会文章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北京春节的方法,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语言通俗直白,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素白中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顺序井然。

舒乙的《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祭灶、吃春饼等风俗习惯,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露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
3.联系生活,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北京的春节
腊八忙碌详略得当
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春节习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