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基础观与动态能力观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动态能力的理论来源及研究现状综述

动态能力的理论来源及研究现状综述

动态能力的理论来源及研究现状综述朱晓琴【摘要】九十年代末兴起的动态能力理论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热点,它的出现标志着人们认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探索竞争优势的源泉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的任务,对此的认识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最初的产业观到现在的动态能力观,学者们跟随环境的变化运用不同的范式和视角追寻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

文章相继描述了各个时代有关竞争优势来源的主流观点,并对目前流行的动态能力理论进行详细地阐述,以及对研究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作了简要评论。

%The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which arose at the end of the nineties has become the newest hotspot i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area. It marks the cognition about source of fi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To explore the source of eompetitive advantage always be the task of both theory horizon and praetieal horizon, and this understanding also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stages. From the initial industry view to current dynamic capability view, as 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 researchers have used different paradigms and perspectives to pursue the source of fi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artiele describe the mainstream viewpoint about the souree of eompetitive advantage in sequence of each time whieh based on the study of previous relevant research and then expound currently popular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at length, and at the end this article comment on the research problem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briefly.【期刊名称】《贺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4页(P129-131,135)【关键词】竞争优势;能力;动态能力【作者】朱晓琴【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柳州54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一、背景在这个被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毁灭”的时代,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外部环境更为动荡复杂,企业越来越难以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

浅析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

浅析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

浅析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针对信息技术的一切资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平台、数据及人力资源等。

信息技术资源作为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营的重要支撑,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应用企业所拥有的信息技术硬件资源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打印机等。

这些硬件设备的选购、配置、使用对企业的IT系统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IT设备的利用率,企业应该选择高性能、低功率,稳定可靠的硬件设备。

此外,还要对硬件设备实行定期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信息技术软件资源的应用企业所拥有的信息技术软件资源包括各种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管理软件、安全软件等。

这些软件的使用质量和效率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软件的利用只,企业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软件,并且定期更新软件版本,确保软件的性能始终保持在最优状态。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软件管理流程,确保软件被科学、合理地使用。

三、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应用网络平台是企业信息交流与协作的平台,也是企业间信息互动的必要手段。

企业所拥有的网络平台包括局域网、互联网、通讯网络等。

拥有高效、稳定、安全、可扩展的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信息通讯效率,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

为了确保网络平台的应用效果最优,企业应该将网络规划和建设纳入整体信息规划中,规范网络使用行为,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信息技术数据资源的应用企业所拥有的数据资源包括各种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如财务数据、人事数据、库存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组织架构、决策模式和业务流程优化都具有重大作用。

为了提高数据的应用效率,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实现数据的分类、整理、分析、挖掘等,把数据变成实际支持决策的精准信息。

动态能力研究述评及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

动态能力研究述评及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

动态能力研究述评及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动态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动态能力,指的是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通过内部资源和流程的重新配置,实现创新和适应的能力。

近年来,动态能力的研究逐渐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热点,然而,大多数研究仍基于西方情境,对于中国这一特殊情境下的动态能力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旨在对动态能力的研究进行系统的述评,并探讨在中国情境下如何开展深入研究的建议。

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中国情境下的独特性,本文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以期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二、动态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动态能力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企业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如何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组织结构和战略决策,以适应并抓住新的市场机遇。

这种能力被视为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关键。

动态能力研究主要涵盖了企业资源配置能力、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战略决策和执行力等多个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动态能力研究多采用案例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理论推演等方法。

案例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个别企业的成功或失败经验,揭示其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则利用大样本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理论推演则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动态能力的内涵、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和推理。

动态能力研究还注重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比较,揭示动态能力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动态能力研究也开始关注企业内部的微观过程,如知识管理、决策机制、学习机制等,以更全面地理解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在中国情境下,动态能力研究还需要特别关注制度环境、文化因素以及市场结构的影响。

中国独特的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和市场竞争格局,使得企业在培养和发展动态能力时面临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基于能力发展的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述评(全文)

基于能力发展的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述评(全文)

基于能力进展的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述评一、引言动态能力观点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进展理论》中提出对现有竞争力进行制造性破坏以及创新型竞争的思想(Schumpeter,1934),受其影响,Teece与Pisno(1997)首次提出“动态能力”概念,将其看作是能为公司制造新产品和新流程并且能应对市场环境持续变化的一系列竞争力和能力的子集(Teece & Pisno,1994)。

随后,两位学者系统地提出动态能力的理论框架,为探究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独特视角。

之后,许多学者陆续提出了对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但观点并不统一,对于动态能力的概念如何界定及其内涵与外延是什么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们的观点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因此,有必要详细梳理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的现状,为未来理论进展奠定基础。

二、基于不同视角的动态能力界定1. 基于流程与机制的视角。

1997年Teece与Pisno首次系统地提出动态能力的概念,即:公司调整、整合、重塑公司内部和外部技能、资源和运营能力,以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Teece,Pisno et l.,1997)。

Eisenhrdt等人将动态能力描述为公司通过资源利用的流程来猎取、整合、重塑或放弃资源,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甚至引领市场环境变化(Eisenhrdt & Mrtin,2000),认为动态能力是嵌入在公司间的流程,由特定的战略和组织流程构成。

其本质在于反映公司能力如何随时间推移而受到市场动态变化与公司能力演化机制的影响。

贺小刚等人采纳Teece等人的定义,认为动态能力是公司内部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贺小刚、李新春等,20XX)。

黄培伦等人将公司能力区分为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静态能力生成的前因变量,其效用转化为静态能力,促使静态能力生成和进展(黄培伦、尚航标等,20XX)。

2. 基于价值发掘的视角。

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基于SMJ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

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基于SMJ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

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基于SMJ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科学计量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和解析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

借助战略管理领域权威期刊《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简称SMJ)的文献资源,我们将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入挖掘,以期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我们将对SMJ中发表的战略管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通过对文献的引用频次、关键词共现网络、研究主题分类等指标的量化分析,勾勒出战略管理理论在21世纪的演变轨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新兴的研究议题和理论框架,探讨它们如何推动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进行分析。

这包括但不限于战略制定的过程与方法、战略实施与控制的机制、战略变革与动态能力的培育等方面。

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理论流派的观点与贡献,揭示出战略管理理论在应对复杂多变商业环境中所展现出的适应性与生命力。

本文还将对战略管理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未来战略管理研究可能关注的重点领域,如数字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球化战略等。

我们也将对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战略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科学计量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战略管理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演进脉络和发展趋势概览,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文献来源与数据收集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科学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MJ)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分析。

文献来源方面,我们选择了SMJ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

SMJ作为战略管理领域的顶级期刊,汇聚了全球范围内战略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权威性。

动态能力、双元能力和吸收能力-精选文档

动态能力、双元能力和吸收能力-精选文档

动态能力、双元能力和吸收能力战略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学科分支,自诞生以来起就因理论的实践性性和复杂化而备受各国学者的重视和青睐,其研究热度一刻也不曾衰减。

为了厘清战略管理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对《外国经济与管理》杂志2004-2014年的战略管理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发现战略管理有关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动态能力、双元能力和吸收能力,并出现研究细化的特点。

下面本文围绕这几个主题依次展开论述。

1.动态能力上个世纪90年代,资源基础观和核心能力观将人们对持续竞争优势的探讨由企业外部转入企业内部,因而炙手可热,但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上述两种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基础理论越来越遭受诸多学者诟病。

在纷繁复杂、激烈动荡的超强竞争时代,为弥补上述理论的不足,动态能力脱颖而出。

所谓动态能力,就是企业为应对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而构建、整合或重构内外部胜任力的能力(Teece,1997)。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动态能力强调“动态”和“能力”两个方面:“动态”是为了与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保持一致,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自身的能力;“能力”则指企业在进行正确处理、整合和重构企业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和技能以满足环境变化方面的关键作用。

战略学者对动态能力的能力阶层进行了分类。

Collision(1994)从组织能力的角度将动态能力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开展基本职能活动的能力(如生产规划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第二类是企业动态提升各项业务活动的能力(如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等),第三类是企业认知和开发自己潜能,早于竞争对手制定开发策略并能更好地加以执行的能力(如企业文化、组织惯例等)。

Winter则将动态能力划分为三阶能力,其中零阶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上求得生存,一阶能力是企业应对变化的适应能力,二阶能力是企业创造新能力的能力。

Wang和Ahmed从企业不同能力的构成将动态能力分为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

更有学者从并购过程的视角按照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三阶段将动态能力划分为并购选择能力、并购识别能力和并购重构能力。

动态能力理论源起、评述与研究展望

动态能力理论源起、评述与研究展望

企业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动态能力理论:源起、评述与研究展望祝志明L2,杨乃定1,SarlandiedeLaRobertieCatherine2,高婧1(1.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72;2.雷恩一大经济管理研究中心,法国雷恩35708)摘要:在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资源观研究的评估和梳理,确定了动态能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澄清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并识剐了反映企业阍动态能力共同特性的三个成谂因子。

构建了一个包括动态能力前因、过程和结果的整合框架的研究模型,总结了三个命题。

最后讨论了相关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动态能力;成份因子;框架模型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一0241(2008)09—0128—080引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围绕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为什么有的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好?二是组织之间绩效差异为什么可以长期存在?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共识认为,组织拥有竞争优势是比其他组织做得好的原因,持续的竞争优势导致长期的绩效差异。

围绕竞争优势来源的问题,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的划分主要依据认可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Inside)还是企业外部(Outside)而定【ll。

在早期的理论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基本上都认为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

Schumpeter(1934)认为,企业家创新精神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并以此把创新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实质。

伟大的管理史学家钱德勒(1962,1977)通过对美国等早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企业史的回顾,认为正是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相结合的多单位企业的出现而在管理过程中创建和扩张的组织能力是大企业成长的动力,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源泉。

而Penmse(1959)则从管理知识的积累和服务的扩张出发,构建了企业的内生增长理论。

这些早期的理论本是想通过有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思路,打开“企业黑箱”,寻找经济发展的微观源泉,却奠定了战略管理研究的坚实基础。

基于能力发展的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述评

基于能力发展的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述评
后 , 章对 动 态能 力理 论 未来 的研 究 方向提 出展 望 。 文 关键 词 : 态能 力; 动 惯例 ; 值发 掘 ; 价 管理认 知


引 言
塑 、获 取 和 释 放 资 源 以 适 应 甚 至 创 造 市 场 变 革 的过 程 ( i n ad E s h rt& Mat 2 0 ) 主张 动态 能力是 不仅 能 帮助 e rn,0 0 , i
D tr1 3 )受 其影 响 ,ec ee,9 4 , T e e与 Psn (9 7 首 次提 出“ iaO 19 ) 动 态能力” 念 . 概 将其 看 作 足 能 为 公 司创 造 新 产 品 和新 流程 并 且 能应 对 市场 环 境 持 续变 化 的一 系 列 竞 争 力和 能 力 的 子 集 ( ec T e e& Psn .9 4) 随后 . 位 学者 系统 地 提 出 i o19 a 两
首 次 系统 地 提 出动 态 能力 的概 念 , : 司调 整 、 即 公 整合 、 重
塑公 司 内部 和 外部 技 能 、 源 和运 营 能 力 , 资 以适 应 环 境快 优势基 础 的能 力 , 过影 响企 业 资 源来 开拓创 新 ( 通 葛宝 山 、
速 变化 的能 力 (e c ,i n ta.19 ) E sn ad 等人 董 保宝 ,0 9 。 T ee Ps o e 1 9 7 。 i h rt a , e 2 0 ) 将 动 态 能 力 描 述 为 公 司 通 过 资 源 利 用 的流 程 来 获取 、 整 合 、 塑或 放弃 资 源 , 重 以适应 市 场环 境 变化 , 至引领 市场 甚 入 在公 司 间的 流程 , 由特 定 的战 略和 组织 流 程构 成 其 本
取和 削 离 资源 以适 应市 场 变 化 甚 至引 领 市场 变 化 的公 司

信息系统应用研究报告范文

信息系统应用研究报告范文

信息系统应用探究报告范文一、引言信息系统应用是指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对组织内部的信息进行收集、检索、处理和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的一种管理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信息系统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次探究报告旨在对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性、应用场景、实施方法以及将来进步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性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起首,信息系统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通过电子数据处理和信息共享,企业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信息系统可以改进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

信息系统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援助管理者对企业的现状和进步趋势进行全面、准时的了解,从而做出更加科学、明智的决策。

再次,信息系统有助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创新。

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态,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并能够通过创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式提升竞争力。

三、信息系统应用的场景及案例分析1. 生产管理场景生产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合理、高效地组织生产过程对企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信息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此刻以下方面。

起首,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规划的自动化和灵活性。

例如,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对销售数据、原材料库存和生产能力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进行生产规划的制定和调整。

其次,信息系统还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益。

例如,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异常预警,防止生产中的故障和延误;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和反馈,准时调整生产策略。

2. 销售管理场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来提升销售管理水平,以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信息系统在销售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市场调研、销售猜测、客户干系管理等方面。

动态能力研究述评、比较与展望

动态能力研究述评、比较与展望

动态能力研究:述评、比较与展望刘明霞(武汉大学商学院工商系,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动态能力的研究是当前国外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各领域的研究由于背景差异方法不同导致对动态能力的认识不同。

本文对动态能力的四个研究领域进行了述评和比较。

剖析了它们的研究特点、理论贡献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动态能力的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动态能力;组织学习;组织能力;惯例【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4)10—0188一04最初来源于战略领域的“动态能力”概念像核心能力一样,一经提出便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吸引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研究目光。

特别是最近几年,关于动态能力的研究日渐成为国外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动态能力概念的提出在战略研究领域,竞争优势的寻求一直是战略研究的主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战略管理理论是波特的产业组织理论,它从企业外部解释了竞争优势的来源,认为产业结构是企业获利的主要决定因素。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在PenroSe(1959)倡导的“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RBV),与强调外部产业结构和竞争定位的理论相反,它集中于企业内部组织,强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企业获利能力和战略优势的主要动力,从而解释了竞争优势的内生性。

特别是Pralahalad和Harmell990年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最具有影响力,最终成功地取代产业组织理论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主流理论。

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企业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因为它具有无形性、知识性,不能购买,难以模仿,为企业专有。

且核心能力的产生和利用存在路径依赖,这一点更增强了它的不可模仿性,持续地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随着核心能力理论的快速发展,核心能力的一些局限性也浮现了出来。

I.conard—Barton(1992)提出了核心能力存在核心刚性问题,它使企业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企业理论中的资源能力学派——从“资源基础”到“动态能力”

企业理论中的资源能力学派——从“资源基础”到“动态能力”

☆管理企业理论中的资源能力学派——从“资源基础”到“动态能力”刘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摘要:2()世纪9()年代以来,“资源”和“能力”成为企业理论研究的主流视角,二者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推动着企业理论中资源能力学派的发展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同时,梳理该理论学派的演进逻辑,为综述企业理论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个梳理思路。

关键词:资源基础;核心能力;动态能力一、弓[言20世纪80年代初,管理学领域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基础,将产业结构和市场机会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但随机的实证结果却未能证实波特的这一观点,Rumelt(1982)认为,企业超额利润源于企业自身的独特性而非产业内的相互关系。

而这种关注企业内在特点的观念早在彭罗斯的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中便有体现。

此后,理论界关于竞争优势的研究从企业外部环境转移到企业内在因素上来。

本文认为,基于内在因素的企业理论研究可以划分为“资源”和“能力”两个视角。

二者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推动着企业理论中资源能力学派的发展。

二、资源学派:资源基础观1984年,Wernerfelt在拓展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的同时提出了资源基础观。

资源基础观将企业视为资源的集合体,管理的首要任务则是通过优化现有资源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Grant,1996)O随后,研究者们分别对组织文化、战略要素、首动优势和资产存量积累等变量能否成为或如何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进行了讨论和补充。

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资源都能够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1991年,Barney首次提出了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特征: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式为资源基础观的理论模型构建拉开序幕。

资源基础观开辟了企业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对于人们探究企业“黑箱”问题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企业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该资源创造出的价值才能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

2001年,学者们正式向资源基础观发出挑战。

资源编排理论及其研究进展述评

资源编排理论及其研究进展述评

Review of Resource Orchestration Theory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作者: 张青[1];华志兵[1]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经济管理
页码: 193-20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9期
主题词: 资源基础;动态能力;创业拼凑;资源管理;资源编排
摘要:针对资源基础理论的不足,战略内生学派分别从演化、建构和行动三个视角进行拓展,并相继衍生出动态能力、创业拼凑与资源编排理论。

资源编排作为战略管理发展的最新前沿,理清其发展的脉络,分析其研究现状,展望其未来,无疑对推动此领域发展十分必要。

本文以资源基础论为基点,追溯资源编排论的起源,在阐述资源编排的核心内涵基础上,分析资源编排与动态能力、创业拼凑论之间的关联与差异;之后,回顾资源编排理论近十年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

以期为学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资源编排理论提供参考与借鉴。

资源基础、动态能力与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

资源基础、动态能力与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

资源基础、动态能力与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引言•资源基础•动态能力•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的关系•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实践案例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CHAPTER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服务化转型的重要性研究意义制造业面临挑战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CHAPTER资源基础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知识是决定其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如何识别和开发自身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资源基础理论是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企业应该关注和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资源基础与企业服务化转型企业服务化转型需要企业在资源基础上进行重新配置和开发,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

基于资源基础的服务化转型策略需要考虑企业的资源优势、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

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是指企业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基于资源基础的服务化转型策略010*******CHAPTER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的定义动态能力的特点动态能力的来源动态能力与企业服务化转型服务化转型的定义动态能力对服务化转型的影响服务化转型的挑战010203基于动态能力的服务化转型策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知识分享等措施,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为服务化转型提供持续的动力。

强化组织学习能力根据服务化转型的需求,调整组织结构,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服务团队和项目管理机制。

调整组织结构通过创新制度和文化,鼓励员工创新和尝试,为服务化转型提供更加宽松和开放的环境。

创新制度和文化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聚焦核心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资源和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聚焦核心能力CHAPTER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的关系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的相互作用资源基础是动态能力的基础企业的资源基础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资产,如技术、品牌、人力资源等,这些资源是动态能力产生的基石。

电子信息系统的动态资源管理

电子信息系统的动态资源管理

电子信息系统的动态资源管理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企业的运营管理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子信息系统的支持。

而在电子信息系统中,动态资源管理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

要理解电子信息系统的动态资源管理,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资源。

在电子信息系统中,资源可以包括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等;也可以包括软件资源,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等。

而动态资源管理,就是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和需求,实时地对这些资源进行分配、调整和优化,以确保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如果同时打开了多个程序,系统会根据各个程序的需求,动态地分配内存和处理器资源。

如果某个程序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完成任务,系统会相应地调整分配,以保证这个程序能够顺利运行,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其他程序的正常使用。

这就是一种常见的动态资源管理。

那么,为什么动态资源管理如此重要呢?一方面,随着电子信息系统的复杂度不断增加,用户对系统性能和响应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果资源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系统运行缓慢、卡顿,甚至出现死机等严重问题,影响用户的体验和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在一些关键的应用场景,如金融交易、医疗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动态资源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资源的异常情况,保障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

在实现电子信息系统的动态资源管理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系统需要实时地获取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资源的利用率、负载情况、剩余容量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才能准确地了解系统的资源需求和瓶颈所在。

其次是资源的分配策略。

这需要根据系统的目标和优先级来制定。

例如,在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中,核心业务系统可能具有更高的优先级,需要优先分配更多的资源;而一些非关键的辅助系统,则可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分配。

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各地的发展速度都十分迅猛。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如何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生产力,成为了每一个企业和组织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因此,资源管理系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一、定义资源管理系统是一套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高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生产力的信息系统。

它可以协调各种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顺畅、高效。

资源管理系统一般包括资产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模块,能够作为全面、一体化的管理策略实现资源的更高效利用。

通过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和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运营和控制各种资源,以实现目标和增加收益。

二、特点1、全面性资源管理系统针对企业和组织的各种资源,组建了完整、全面的管理系统。

除了对设备、物资、人员等资源进行管理的功能外,还具有财务控制、信息管理等全方位的资源管理能力。

因此,它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分类和计量,还拥有全方位的资源信息和控制方式。

2、集成性资源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单独进行运营,还可以与其他流程管理系统集成使用。

企业和组织可以在各个部门使用同一个系统来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管理。

这将大大提高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可定制化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企业和组织的自身需求进行定制。

企业和组织可以对各个模块进行个性化开发,以实现更加符合企业和组织的各种特性和工作流程。

4、智能化资源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算法,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资源管理的智能化。

它可以自动分配、调度、优化各种资源的使用,提前预测和预警企业和组织的各种情况,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应用场景1、企业运营在企业中,资源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库存管理、订单管理、采购管理等领域。

通过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进出库存,实现各种采购活动的可视化。

同时,资源管理系统还可以预测销售情况,自动控制采购数量和时间,减少存货积压率。

学会有效利用资源和信息的能力

学会有效利用资源和信息的能力

学会有效利用资源和信息的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有效利用资源和信息的能力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有效利用资源和信息的能力都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和应用这一能力。

一、科学获取和管理信息1.1 搜集信息的方法与技巧搜集信息是获取资源和信息的首要步骤。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专业机构等途径搜集信息。

在搜集信息时,我们需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来源,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同时,通过运用搜索引擎和信息分类的方式,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我们所需的资源和信息。

1.2 信息的整理和管理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管理,以便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

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我们可以采用分类、标签、文件夹等方式进行整理。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管理工具,如Evernote、OneNote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查找所需的信息。

二、资源的合理利用2.1 发挥人际网络的作用人际关系是我们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和维护人际网络,与不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互相分享资源和信息。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拓展我们的人际网络,与更多的人进行联系和沟通。

2.2 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包括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逐步实施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等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

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等,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有效利用资源和信息的应用3.1 在工作中的应用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搜集权威的专业书籍、研究报告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办公软件、协作平台等,实现工作的高效沟通和协作。

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同事、团队成员进行资源共享和讨论,促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it资源与it能力的关系辨析及实证

it资源与it能力的关系辨析及实证
IT资源对IT能力的促进作用
企业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IT资源,可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IT产品和服务,提高 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
IT能力对IT资源的影响
IT能力对IT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
企业的IT能力水平决定了企业对IT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效果。具有较强IT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把握市场 机遇,更有效地配置和利用IT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
IT能力的定义与构成
定义
IT能力是指组织或个人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目标、提升竞争优势的能力。
构成
IT能力包括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战略能力。技术能力是指组织或个人掌握信息 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组织能力是指组织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协调和整合能 力;战略能力是指组织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整体战略竞争力的能力。
方面。
01
03
02 04
IT资源和IT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 关系,IT资源的积累和有效利用 能够提升企业的IT能力,进而提 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绩效。
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 业中,IT资源和IT能力的关系存 在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对企业的建议
企业应该重视IT资源的积累和 有效利用,将其作为提升企业
案例研究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入的案 例研究,了解其IT资源与IT能力的实
际情况。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 调查,收集关于IT资源与IT能力的数 据。
定性与定量分析
结合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数据,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究IT资源与IT 能力的关系。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选取一定数量的中型企业在同一行业 中,对其IT资源和IT能力进行调查。

动态能力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动态能力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动态能力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郑胜华1 芮明杰2(1.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摘 要:动态能力理论是近年来战略管理界兴起的前沿理论,但至今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对其思想渊源、理论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基于理论整合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的新思路。

关键词:能力 动态能力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763(2009)05-0056-09一、引 言在当今技术飞速进步和偏好多变的超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和消逝都只能是短暂的时间概念,一个停留在已有优势地位、仅仅追求收获已存在的竞争优势来源的企业,很快会被更富创新的竞争对手所取代。

因此,超竞争时代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了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传统能力理论所提出的能力形式,无论是核心能力还是独特能力,由于沉没成本效应、替代效应以及创新的路径依赖所造成的刚性使得企业无法保持与环境的动态战略适应 1 2 ,从而难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同时传统能力学派关注的主要是企业能力的现有状况而无法解释这种状况的未来变化趋势。

所以,在超竞争的环境下,传统的能力理论对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弱化。

基于以上背景,Teece、Pisano和S huen(1997) 2 首先提出了 动态能力 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动态能力观的出现,适应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能力的构建、运用和更新成为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这对于企业在相应领域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动态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现有的分析框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不能较为全面地解释动态能力的本质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现有动态能力理论的梳理,为构建能够科学地指引动态能力研究方向的分析框架夯实基础。

二、动态能力的理论溯源1 动态能力理论的思想渊源综观早期的经济学文献,已经有了和动态能力理论相关的思想萌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Th a e re l e i wsr s u c - a e i w n y a c c pa i te i w ,a d a a y e e sa u n q o a d e itn r b sr c e p p rb i fy r v e e o r e b s d v e a d d n mi a b l sv e i i n l z st t ts i u n x sig p o ・ n h
关键词 资 源基础观 C 3 . 9 16 动 态能力观 I 源 s资 I/T能力 SI A I s资源互补性 文章编号 10 — 9 5 2 1 9 0 9 — 6 0 2 16 (0 10 — 0 6 0 j 中图分 类号 文献标识码
Re i w n t v e o he App i a i n o s ur e ba e e a n m i lc to fRe o c - s d Viw nd Dy a c Ca b l i s Vi w n I o m a i n S s e s Ar a pa ii e e i nf r to y t m e t
0 引 言
r s ac n I r s u c sc mp e n a iisa d mo e a i g f c o s wh n su y n S r s u c fe t o L p ro ma c .Fi al e e r h o S o r e o e l me t rt n d r t a t r e t d i g I e o r e e f cs n fr e f r n e e n m nl y,t e p — h a
Q ie Z N Z e sn ’ I j HA G h ne ’ Gu i
( .Sh o f n gmet h dn nvr t, ia 20 0 1 c ol ae n,S a o gU iesy J n 5 10; o Ma n i n
2 c o l f n a e e t Q n d oT c n lg a U i ri 。 n d o 2 6 2 ) .S h o o Ma g m n 。 ig a e h oo i l nv s y Qig a 6 5 0 c e t
第 3 O卷
第 9期




21 0 1年 9月
J OURNAL OF I ELLGENCE NT I
Vo . 0 No. 13 9 S p. 2 e 011
资源基础观与பைடு நூலகம்态能力观在 信息系统
领域的应用研究述评 水
戚桂杰 张振森
(. 1 山东大学管理学 院 济南 2 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
lmsi ea pi t no etoter s ni omainss ms(s e t p la o f o e f r t yt nh ci h t w h i i ( o e I )msa hae.Flt bsdo e e eore p lg rsn e c a i 。 ae nt y1 Fslcsy oo ypee— r r e hk S a l
e l  ̄ y o o y a d t x si p o lm fI r e h wi t e g i a e o y mi a a i t sv e a d lok o wa o p o p ra a y s te t p l g n e e it r b e so s a c t h u d c fd na c c p b l e i w, n o sf r r d t r — n h h ng Se r h n i i
摘 要
20 0 5 10;
青 岛 2 62 ) 6 5 0
概述 了资源基础观 与动态能力观理论 , 分析 了二者在信 息 系统(s 领域应 用 中的现 状与存 在 的问题。首 I)
先, 在对现有研 究提 出的企业关键 I s资源的分类进行概述 的基础上 , 用传统 的资源属性 来进 行描述 。其 次 , 详细分 析、 评价现有 文献对于 I s资源的互补性 特征 以及 I s资源对企业绩效 影响研 究 中的调节 变量。最后 , 分析 了动 态能 力观指导下的 I 究分类及存在的 问题 , s研 以期为将 来的研 究提 供参考。
t d b x s r s a c h e p p rd s rb st e I s u c swi a t n lr S u t i u e ,a d t e a t u a l n l z sa d a s s e e y e it e e r h。t a e e c e S r o r e t t di o a o  ̄e at b t s n h n p ri lry a a y e n s e s s t i h e h r i e r c he
v d ng s me r f r n e o f t r r s a c . i i o e e c st u u e e h e e r
Ke r r s u c b s d ve y wo ds e o re— a e iw dy a c c p blt sv e n mi a a ii e i w I s u c s I / T c p b l y I s r e o lme trt i S r o r e S I a a ii S r ou c sc mp e n a i e t e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