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导致税收与税源背离
汇总纳税制度下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的探讨
( ) 合 公 平 原 则 。 行 汇 总 纳 税 不单 是 税 收 征 收办 法 1符 实
的改变 , 由于 汇 总 缴 纳 允许 各 个 机 构 的盈 亏 相 互 抵 补 . 少 减
了 汇 总 纳 税 企业 的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其 实 质 是 给 予 企 业 的 一 种 税 收 优 惠 在 新 法 出 台 以前 . 总 纳 税 只 作 为 一 种 超 国 民 汇 待 遇 存 在 于 外 资 企业 和 少 数 大 型 国有 企 业 .这 对 绝 大 多 数
通 常 选 择 将 总 机 构 注册 在 发 达 的 中 心 城 市 .而 将 生 产 经 营
税 调 整 的 征 税 成 本 ; 实 现 了 对 企 业 集 团 的集 中 管 理 . 少 还 减
I
曼l ! 曼曼 i
的 分 支 机 构 布 局 在 欠 发 达 地 区 , 样 一 来 , 分 支 机 构 汇 总 这 总 纳 税 还 会 使 得 “ 者 愈 富 、 者 愈 贫 ” 给 区 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富 贫 , 带 来 较 大 的负 面 影 响 。然 而 税 收 与 税 源 背 离 问 题 的 根 源 并
持。
( ) 合 国 民 经 济 原 则 :现 代 经 济 发 展 中 . 团公 司 在 2符 集
刺 激投 资 、扩 大 需 求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等 方 面 有 着 巨大 的 潜 力 。 界 各 国 均 视 财力 和 发 展 的 需 要 , 不 危 害 公 平 竞 争 的 世 在
曼l 曼曼 i ; 鼍
新《 企业 所 得 税 法 》 五 十 条 规 定 : 居 民企 业 在 中 国境 第 “ 内 设 立 不 具 有 法 人 资 格 的 营 业 机 构 的 ,应 当汇 总计 算 并 缴
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行为分析
20 年第 3 08 期
我 国地 方政 府税 收竞争 的行为分析
童 大龙
( 安徽 财 经大 学 , 徽 安 蚌埠 234 ) 30 1
摘 要 : 我国经济转轨过程 中, 方政府之 间存在 大量关于吸 引 F I 在 地 D 的税收竞争 , 但在现 有的理论 研究 中, 地方政府 间税 收 对 竞争基本 沿用 国家之间竞争的模 型, 没有引入地 方竞争的特殊激励。本文首先分析 我国地 方政府税 收竞 争的形 式及 其原
按西方财政理论界 的解释 : 税收竞争是指各地 “ 区通过竞相降低有效税率或实施有关税收优惠等途 径 ,以吸引其他地 区财源流人本地区的政府 自利行 为。” 也就是说 , 政府 间开展税收竞争的直接 目的就 是为了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实力或福利水平 ,是一种 自 利行为。税收竞争不仅存在于一国内部 , 不同国家 之间也存在税收竞争 ,并且其 中最重要的竞争对象
关键词 : 转轨经济 ; 收竞争 ;D ; 税 F I地方政府 中图分 类号 :8 0 4 F1.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6 1 7 2 20 ) 3 0 0 一 4 I7— 5 X(0 8 0 — 0 1 O
一
、
引言
第 一 , 税 制 改 革 初 期 . 国 地 方 政 府 拥 有 部 分 我
是 F I D。
在我 国转轨经济 中,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大量 旨 在吸引 F I D 的税 收竞争 , 但在现有 的理论研究 中 , 对 地方 政府 的 F I 收竞 争基 本 沿 用 国家 之 间竞 争 的 D税 模 型 , 有 引入 地 方竞 争 的特 殊激 励 , 如 中 国地 方 没 例 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要求地方政府关注 G P和税收 D 收入 。【 一方面 , - 另 通常国家之间的 F I D 竞争是不存 在协调机制 , 他们一般也没有引人上级政府的干预 , 而 是 考 虑 国 家 之 间 缔 结 合 约 ( hs C ik&D v s i ai , e 20 )圆而一个 国家内部不同地 区之间的 F I 04 , D 竞争 却有可能通过分权体制中的中央政府提供减少效率 损失 的激励措施。本文企图尝试通过建立一个考虑 地方政府特殊激励 的税收竞争理论模型 ,以此对我 国地方 政府 参 与税 收竞 争 的行为进 行 分析 。 二、 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形式及成因 ( ) 国地 方政府 间税 收 竞争 的形 式 一 我
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对策
题 。如税 收成 本 居 高 不 下 , 细 化 管 理 不 到 位 ; 精
区 的经济 发展 。比如 , 业 可能 会在 有 税 收优 惠 企
税 收 管 理 的 绩 效 评 估 缺 乏 综 合 的 考 核 体 系 , 以 仍 完 成税 收 收入计 划任 务 为主要 指 标 ; 收信 息 化 税
政 府 间 展 开 激 烈 的 税 收 竞 争 。一 方 面 , 方 政 府 地
主 纛 茎
收分配失衡 的成 因及对 策》 )
招引 商资
( 田风摘 自《 税务研究) 0 2年第 2期《 国横 向税 ) 1 2 我
所 分享 的财 政 收 入 与 其 组 织 的税 收 收入 直 接 相
l 大 量 债 务 积 压 的 风 险 。 第 三 , 满 足 公 众 的 生 活 在
规 范 、 实 、 观 评 估 以及 预 测 风 险 程 度 。对 于 债 务 客 务 风 险 过 高 的 地 方 政 府 禁 止 其 在 短 期 内 举 借 新 债 并 对 其 进 行 监 控 , 促 指 导 其 在 规 定 期 限 内 化 解 督
的 效 率 和 质 量 有 待 提 高 , 门 间 信 息 协 调 、 用 部 信 体 系共建 滞后 ; 践 中并没 有 完全 树 立 以纳 税人 实 为 中心 的服务 理念 , 等 。 等
政策 的 A地 注册 , 可能会 在生 产经 营环 境较 好 但 的 B地 生 产 经 营 , 企 业 计 算 缴 纳 所 得 税 时 会 享 在
能确 实 增加 了。地 方政 府 通 过 财 政 补 贴 吸 引投 资 的 政 策 具 有 同 样 的 效 果 : 方 的 名 义 GDP增 地
我国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状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状研究【摘要】我国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的现状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活力和社会稳定,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详细分析了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负担加重、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和规范税收行为。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评价目前的情况并展望未来。
这篇文章将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恶性竞争、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应对措施、案例分析、总结评价、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象愈演愈烈,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中国政府分税制度下,地方政府通过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来维持自身的政务运作和基本公共服务,因此税收收入对地方政府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政府权责不清、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迎合高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出现了以牺牲税收公平、扭曲市场竞争为手段的恶性税收竞争。
恶性税收竞争不仅导致了税负过重、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更影响了政府财政的稳定性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在深入研究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状、探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尤为迫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和地方政府税收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象一直存在且日益严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深入研究我国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状的意义重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可以帮助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在税收竞争中的行为特点和机制,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规范和监管,避免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维护税收秩序,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研究可以分析影响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的因素,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有助于构建更加公平和有效的税收体系,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和责任意识。
浅析我国的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
浅析我国的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作者:余萍李新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30期【摘要】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税源应与税收相匹配,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税收制度设计的复杂性和生产活动的特殊性等原因,税收和收入来源偏离的情况在我国表现得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区域协调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合理解决税收和税源背离这个问题,不仅是从合理配置区域财力需求出发,而且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税收与税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未来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税收税源区域经济税收收入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在演讲时称,目前中国的财税政策还有几项重大问题没有解决,其中一项就是税收与税源背离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地区政府间财政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合理解决税收和税源背离这个问题,不仅是从合理配置区域财力需求出发,而且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税源是税收的直接来源,从理论上讲,区域税收收入和收入来源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税源应该与其税收相匹配,这个区域提供了多大的收入来源就应该获得相应的税收收入。
但在现实中,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往往跨越几个区域,而且我国的税收制度设计、资源定价机制也不合理,税收政策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使得税收与税源不一致,也就是所谓的税收与税源的背离。
目前中国的税收和税源背离问题广泛存在,有税收来源的地方没有获得相应的税收,但在没有税收来源的地方却获得了税收,这违背了税收来源与税收收入相一致的原则,并扭曲了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造成了区域间地方政府的财力失衡,导致了区域发展缺乏协调性。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税收收入大于收入来源,成为了税收的净流入地区,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税收收入小于收入来源,成为税收净流出地区。
一、我国的税收与税源相背离呈现了几个明显的特征(一)税收从中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的现象更加明显从税收的转移方向来看,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税收收入转移到东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的现象更加明显。
浅析我国的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
浅析我国的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作者:余萍李新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30期【摘要】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税源应与税收相匹配,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税收制度设计的复杂性和生产活动的特殊性等原因,税收和收入来源偏离的情况在我国表现得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区域协调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合理解决税收和税源背离这个问题,不仅是从合理配置区域财力需求出发,而且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税收与税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未来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税收税源区域经济税收收入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在演讲时称,目前中国的财税政策还有几项重大问题没有解决,其中一项就是税收与税源背离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地区政府间财政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合理解决税收和税源背离这个问题,不仅是从合理配置区域财力需求出发,而且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税源是税收的直接来源,从理论上讲,区域税收收入和收入来源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税源应该与其税收相匹配,这个区域提供了多大的收入来源就应该获得相应的税收收入。
但在现实中,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往往跨越几个区域,而且我国的税收制度设计、资源定价机制也不合理,税收政策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使得税收与税源不一致,也就是所谓的税收与税源的背离。
目前中国的税收和税源背离问题广泛存在,有税收来源的地方没有获得相应的税收,但在没有税收来源的地方却获得了税收,这违背了税收来源与税收收入相一致的原则,并扭曲了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造成了区域间地方政府的财力失衡,导致了区域发展缺乏协调性。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税收收入大于收入来源,成为了税收的净流入地区,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税收收入小于收入来源,成为税收净流出地区。
一、我国的税收与税源相背离呈现了几个明显的特征(一)税收从中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的现象更加明显从税收的转移方向来看,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税收收入转移到东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的现象更加明显。
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问题及其规范
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问题及其规范
陈 委委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行 知 学 院 3 2 1 0 0 4
摘要 : 1 9 9 4 年 的 分 税 制 改 革 ,对 不 同 层 级 的 政 府 之 间 的 财 权 和 事权 进 行 了制 度 划 分 , 同 时 ,建 立 了事 实 上 以 经 济
一
、
我国地 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手段分析
收取 的规费 ,如排 污费 ,保 安 费 ,卫生 费 ,业务 费 ,特 定 资产 管理
登 记 费等 ,降低 了企业 本该 缴 纳 的支付 政府 提 供公 共服 务 的实 际费
随着 各级 政府 对 资源 的争 夺 的 E l 益激 烈 ,其 利用 税 收竞 争 的手 段 也 不 断翻新 ,在我 国最 常 见手 段 的还 是利 用争 取 区域税 收 竞争 优 惠来 竞争 ,以及地 方 政府 游 离于 现行 税 制框 架之 外进 行 的不 合理 甚 至不合 法 的税收竞 争 。
绩 效为核心 的地方政府 考核体 系,在这 种考核指 标 的激励下 ,政 府 官 员为 了实现 自身政 治利益 最大化 ,致 力于 发 展 本地 经 济,对于经 济资源和 税收 资源的 争夺 目趋 激烈。本 文通过对我 国省级政 府间税 收竞 争的手段 、问题 及原 因进行 分析 ,进 而 为减 少政 府 间的恶性税 收竞 争提 出建议政 策。 关键词 : 税收 竞争; 分税 制改革 ; 绩 效考核
用效果 。此外 ,基
于 税 收价格 论 的观 点 ,地方 政 府 向其辖 区 内的 企业 提供 公共 服 务 , 应 该 与其对 政 府 的税 收贡 献率 成 比例 。然 而 ,地方 政府 为 了吸 引外 部 资 源 的流入 ,通 常 会给具 体 投资 项 目和特 定 对象 投入 一笔 财 政支 ( 一) 税收优 惠的竞争 在 我 国 ,地 域的 原 因决 定地 区经 济差 异性 ,地 区经 济发 展 的程 出 ,用来 改善 基础 设施 提供 对 企业 进行 额 外补 贴 ,使企 业 承担 的税 度 是 不尽 相 同的 ,税 收 优惠 政策 就成 为 了我 国政 府为 各 地 区经济 健 率 和享 用 公 共 服 务 呈 现不 对 称 的 关 系 ,以达 到 吸 引 投 资 项 目的 目 康 发展 所 实施 的 有针 对性 的政 策 手段 。 同时 ,国家在 每 一次 振兴 各 的 。 地 区 经 济发展 的方案 时 ,都 会利 用各 种税 收 优惠 的政 策 为这 些方 案 的实 施 奠定基 础 ,比如 :各地 区的经 济 开发 区 、西部 开 发 、 中部 幅 二 我国政 府间税 收竞争产生的问题及 原因 一)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产生的问题 起 、振 兴东 北老 工业 区 等 。无论 发展 哪 个 区域规 划 ,其 所在 地方 政 ( 1 . 加剧地 方政 府 财政 风 险 ,减少政 府 财政 收 入 。过 度 的税 收竞 府都 希望 中央政 府给 予 更多 的政 策支 持 ,特 别是 希望 给 予更 多 的财 争导 致财 政税 收 收入 的 减少 ,进 而 降低政 府提 供 公共 产 品和服 务 的 政 政 策扶 持 。此 外 ,各 省政 府一 直视 财 税改 革试 点为 获 取财 政税 收 质量和 收益 的有 利 手段 ,因此 都竞 相争 取成 为 财税 改革 试 点 ,可 以 向中央 规 模 。 站在 长远 角 度 来 看 ,如 果边 际收 入 一 直 小 于 边 际 支 出 政府 “ 议价 能力 ” ,获得先 发优 势 。 时 ,市 场就 一 直 达 不 到 均衡 状 态 ,那 么 势必 会造 成 市 场 秩 序 的 混 ( 二) 非法引税 乱 ,政府 的 财政 风 险就 会不 断积 累 。有 关研究 指 出 ,年仅 依据 国家 非 法 引 税 主 要 指地 方 政 府 利 用 人 情 关 系 或 非法 手 段 把 其 他 地 税法 规 定对 外资 实行 税 收优 惠的 政策 而造 成 的税 收收 入 流失 的额 度 区的 税 收引 入到 自 己辖 区 的现象 ,它 虽 然和 纳税 人无 直 接 的利 益交 估计 高达 1 5 0 0 亿 元 之多 。这 还是 制度 内的税 收优 惠 ,那 么政 府的 非 换 ,也 不 向纳税 人提 供 任何 优 惠 ,但是 这 并不 以为 这纳 税 人得 不到 规范 减税竞 争更 是造成 了不 可预估 的税 收流失 。 任何 好 处 ,相反 由于 纳 税人 可 以通过 税 源转 移赢 得税 源 接受 地政 府 2 . 扭 曲区域 资 源配 置和 产业 结 构 。由于 我国 地域 辽 阔 ,地 区间 的青 睐 ,继 而在 其他 方 面得 到 改地 方政 府 的 “ 特殊 ”照 顾 。某 些地 区 ,税 务人 员和 一些 其 他服 务 人员 的工 资薪 金 与完 成 人头税 的任 务 经 济发展 差 异大 ,为 了有针对 性 地根 据 区域 特色 发展 经济 ,或者 中 央 处于 财税 政策 导 向的 结果 ,出台 的税 收优 惠政 策很 多情 况 下并 不 密切 相 关 ,有 了利 益 的驱使 ,用 关 系 、人情 拉税 的情 况屡 见不 鲜 。 是 覆盖 全 国或针 对 全行 业的 ,往 往 出台 的是 区域 税 收优 惠政 策或 者 “ 引税 ”的 后果 必 然导 致税 负 不均 ,纳税 人无 法在 同 一经 济环 境 下 公平 竞 争 ,扰 乱 了正常 的 经济秩 序 ,造 成 执法环 境 的恶 化 ,违 背 了 某 产业 优惠 政策 。地 方 政府 为 了争 夺税 收优 惠话 语权 , 占据 行业 龙 税法 的严肃 性 ,税 务行 政 执法 的 刚性 也将 无法 得 以保证 ,造成 执法 头 地位 ,获 得垄 断 利益 ,纷 纷进 行 开发 区建 设竞 争 ,或 者盲 目得 投 入 税低 利好 的产 业 。这 样 的产业 同构化趋 势 非常 不 利于 我 国的产 业 刚性 软化 。 结 构化 升级 ,阻碍 资源 等流 动性 要 素流 向最 有效 益 的地 方 ,进一 步 ( 三) 滥用税收裁量权 加 剧 了产业与 资源之 间 的不平衡 。 虽 然地 方 政府 没有 税 收 自主权 ,不能 自行 设 定和 变更 税种 和 税 3 . 拉 大 了地 域 发展 差距 ,出现 地 区发展 “ 马 太 效应 ” 。改革 开 率 ,但 是 由于 我 国财权 事权 划 分不 清 晰 ,相 关法律 上 的漏 洞事 实上 放 以来 ,中央 政府 转变 经济 发展 策 略 ,在 “ 效率 优 先 ,兼顾 公 平” 导 致地 方政 府 在税 收 征收 方面 有着 很 大 的可操 纵 空 间。地 方政 府 从 的政策 导 向下 ,推 动 了各种 经济 特 区 、经济 开 发 区、沿 海开 放 城市 保 护本 地 区 的税 收 收益 出发 ,对 税 收法 律 法规 进行 操 作和 解释 ,保 等 的建 立 ,而通常 情 况下 ,我 国 的税 收优 惠政 策与 这些 贴上 特 定标 证 本地 区 的利 益 不受 损失 。 比如 ,当 纳税 人 会计 核算 不健 全 时 ,税 签 的地 区密 切相 关 。 由于政 策 的倾 斜 ,客观 上拉 大 了地 区 间的 经济 法 规 定税 务机 关可 以对其 实行 核 定征 收 ,这个 规 定对 于 防止 税收 流 失 确实 起 到有 效 的作 用 ,但 也只 是权 宜之 计 , 因为在 缺乏 客 观和 科 差 距 。 比如 ,沿海 地 区省份 凭借 改 革开 放 以来 良好 的政 策扶 植 ,加 学 公 正的 核算 公 式的 情况 下 , 当地 政 府完 全 可 以非常 灵 活地 确定 企 上 优 良的地 理 因素 、经济 基础 较好 ,往 往 更加 容易 得 到投 资者 的青 业 的 实际税 负。 同时 ,对 于很 多 个人 双定 户 , 当地 政 府可 以不设 限 睐 ,这 些 省份 也更 加注 重对 经 济资 源和 税 收资 源 的争夺 ,也有 能力 参与 税 收竞争 。但是 在一 些 经济 不发 达 的贫 困地 区 ,由于地 理 、历 的选择 定 税权 ,对 于 在本 地 经营 的小 型企 业 ,缴 纳低 额 的税 金 ,如 史等 因素 ,财 力薄 弱 ,基 础设 施建 设和 公 共服务 水 平都 比较低 , 自 然在 吸 引外 部资 源上 处于 弱 势地 位 。如果 这些 地 区 ,还一 味 的加入 睐。 税收竞争激烈的格局中,它们将很可能陷入财政收入 日益萎缩 ,提 ( 四) 减 少应该收取的费用 基金和增加特定支 出进行竞 争 在 中 国这 种 税 权 高 度 集 中于 中央 的 国 家 ,但 是 又赋 予 地 方 政 供 公 共产 品 和公 共服 务 能力 的下 降 ,经济 发展 停 滞不 前甚 至倒 退 的 府 收 取行 政 性规 费 、基 金 的权利 。地 方政 府 完全 可 以通 过 降低 本该 恶性 循环 当 中。
重庆市税收与税源背离情况及原因分析
重庆市税收与税源背离情况及原因分析【摘要】本文对重庆市税收与税源背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对重庆市税收现状和税源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税收与税源背离情况及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对措施建议。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得出了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重庆市税收与税源背离的情况及原因,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庆市税收、税源、背离情况、原因分析、应对措施、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导致原因、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之一,税收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实际的税收征管中,我们发现税收与税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情况,这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对重庆市税收与税源背离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研究背景部分将重点关注重庆市的税收现状和税源情况,揭示税收与税源之间的背离现象。
我们将探讨这一现象可能对重庆市经济发展和税收征管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为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重庆市税收与税源背离情况的深入研究,我们旨在为完善重庆市税收征管体系,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重庆市税收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做出一定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重庆市税收与税源背离的情况及其原因,为有效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重庆市税收现状和税源情况,揭示税收与税源背离的具体表现和影响,进一步探讨导致税收与税源背离的根本原因,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为重庆市税收管理和优化改革提供参考,促进税收稳定增长,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实现税收与税源的良性互动,推动重庆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税收与税源背离的情况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
2 0 焦 08
46 .2 03 - 9 —.4 1 6
04 .5
平均值
36 .5 02 .l 一.0 1 4
01 .2
内蒙古
辽 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 5
11 . 4
08 . 1
11 . 6
O7 . 1
10 . 0
—. 03 3
01 . 7
—. 03 3
计算 2 0 .0 8 0 42 0 年我 国3个省份 以 及四大 区域 板块 的 1 税收与税源背离度 , 结果见表l 表2 和 。
从 表 中可 以得 到以下基 本结论 :
税 收与 税源相 背 离的情 况在 我 国表 现得 较 为突 出, 已 成为 制约 区域协调 发展 的一 个不 可忽略 的因素 。 决税 收 解 与 税源 背离 问题不 仅是 合理 分 配地 区 问财力的 需要 , 也是 促 进 区域协调 发展的要求 , 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具
第二 , 上海 和 北京 是最 主 要 的税 收转 入地 , 而山东与
河 南是 税收转 出最严重 的省份。 从税收与税源背离程 度看,
在对税收、 和税源背离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之前, 先提
出两 个假设 条件: 一是 假设各地 区税 收征收率大致相 同; 二
是假设各地区税源结构相同, 即相 同数量的地区生产总值 包含相同数量的税源。 在此基础上, 各地区税收与税源的背
离程度 可 以用该 地 区本级税 收收 入 占全 国比重与该地 区生
共有8 个省份高度背离, 按照背 离度高低排列, 依次为上
海、 北京、 山东、 河南、 浙江、 湖南、 河北、 江苏, 其中 上海、 北京、 浙江、 江苏为净转入省份, 并且上海、 北京的税收净 转入程度远高于其它省份, 大量税收集中转移到了这两大
[其他论文文档]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浅析
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浅析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以实现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
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反映到财政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来自于中央地方分权后地方政府强大的盈利冲动和激烈的相互竞争。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机制就是竞争。
竞争不可能只发生在经济领域,公营部门和政府部门间均存在竞争。
正是这种政府间的竞争,将市场信息传递到政府部门,迫使各地政府退出市场、压低成本、改善设施、提高效率。
其结果是:中国地方政府在短短的30年之内,从欠账累累的落后状态建立起了可以和发达国家比肩的城市基础设施。
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分权的作用是创造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繁荣与增长,而且还可以利用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来硬化预算约束。
税收竞争是政府间竞争的重要内容,且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税收竞争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哈耶克。
1945年他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适合为地方提供公共物品。
因为地方政府在相关信息的获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蒂布特于1956年也发表了一篇文章。
他在文章中分析了马斯格雷夫和萨密尔森对公共物品的论述,认为他们的分析只能适用于联邦层次,还不能适用于地方的特殊情况。
他认为地方的公共支出能更好地反映地方居民的要求。
在蒂布特模式中,人们通过以脚投票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官员提供最优的财政收支组合,提高经济效率。
这就是所谓的税收竞争增进效率说。
奥茨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出发,认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应该局限在其辖区内。
地方政府可以为其辖区内的居民量身订做一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居民的特殊偏好。
这种由地方政府量体裁衣式的提供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福利的提高。
不过,按照公共选择理论,在地方政府为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官员基于理性人的选择会倾向于降低税率,减少公共服务的供给量,以便减少当前和未来商业企业的运营成本。
汇总纳税中的税收与税源背离现象分析
汇总纳税中的税收与税源背离现象分析邓远军燕亚光内容提要:税收与税源背离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原因,其中汇总与合并纳税是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通过对神华集团汇总纳税情况的剖析,以点带面,对汇总纳税中税收与税源背离现象进行了说明,指出这种背离具有客观必然性,但也给税收管理带来了困扰。
为此,应当正视税收与税源背离带来的困扰,坚持汇总纳税方向,同时通过改革税收收入分享机制,完善汇总纳税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等有效措施,化解税收与税源背离的负面作用,合理处理好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利益和需求,提高汇总纳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汇总纳税中的税收与税源背离现象为鼓励企业规模经营,提高整体竞争力与凝聚力,我国准予某些企业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所谓汇总纳税,是指企业总机构或集团母公司(简称汇缴企业)和其分支机构或集团子公司(简称成员企业)的经营所得,通过汇总或合并纳税申报表,由汇缴企业统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1[1]。
实行汇总纳税,虽然税收的总体规模没有改变,但由于税收入库地点的不同,必然表现出企业经营地与纳税地不一致的状况2[2],即所谓的税收与税源背离。
这种背离,按照区域范围的大小,可以有不同的划分,如县际之间的背离,省际间的背离,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背离等。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分析地方与中央之间税源与税收的背离。
北京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汇缴企业较多。
目前,北京市管辖的汇总纳税范围,涉及到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两大税种。
其中,营业税的税源主要是中央铁路运营收入,由铁道部汇总缴纳。
从1998年9月1日划转归北京市国税局管理到2005年止,铁道部共缴纳营业税395.3亿元。
其中,2005年缴纳69.9亿元,占北京市国税局征收营业税的55.49%。
企业所得税是汇总纳税的重点,北京市国税局目前共管理91家合并纳税企业(不含外资企业),占全国180户合并纳税企业的50.6%。
汇缴企业2003年度入库所得税额为273亿元,2004年度为627亿元,2005年度为760亿元,均占同期入库所得税的90%左右。
税收与税源背离对我国地区间税收差异的影响研究
税收与税源背离对我国地区间税收差异的影响研究作者:谢颖瑁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15期摘要: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的地区间税收收入差异及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判定当前地区间横向税收非均衡特征。
利用相对税收收益与相对税源贡献对比分析,并以分区域测度泰尔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的方法,得出我国三大区域间财力的差距较大的结论,东部地区内部人均税收收入差异是其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二三产业相对落后造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差异。
建议通过产业转移及完善税收分享制度来改善当前地区间税收转移造成的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这对实现横向地区间人均税收收入及财力均衡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税收分配横向失衡产业转移一,引言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增值税成为“营改增”后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理论上,税收分配在地区间按照税源贡献进行,税收收益与税收来源地相匹配,从而不产生各地区的收益损失,但日前二者不匹配的状况在某些地区已经超过了合理范围,进而引起了区域间横向税收分配的失衡。
(一)文献综述在研究税源税收背离引起的区域税收失衡问题上,国内学者大体从以下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引起各地区税源税收背离的原因分析。
第二,地区财政收入和该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状况的关联性分析。
第三,定量分析基丁各项税收的地区间财政收入差异。
王辉( 2012)认为税制设计的缺陷、地方政府的恶性税收竞争、资源性初级产品定价不合理等是产牛地区间税收与税源的非均衡性配置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在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上的扭曲【1】。
王金秀( 2007)认为我国三大地区的既有产业结构是导致地区间财税收入差异增大的原因,而地区间财税差异远大丁经济差异[2]。
王曙光,金向鑫( 2014)税收优惠政策偏重于东部沿海地区,财政体制健全削弱欠发达地区的财力,财政转移支付和税制设计不到位都是产牛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要求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以及规范的政府债务管理[3 J。
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税收与税源背离
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税收与税源背离2012年03月12日18:24中国新闻网周文天我要评论(7)字号:T|T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10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认为,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存在着财权上收、支出责任下移的趋势,县乡基层财政日益困难,对中央、省、市转移支付拨款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应该实施“税收与税源一致性原则”的具体改革。
税收与税源背离“在中国税收理论中,一直忽视对兄弟地区之间拥有平等权利的理念。
”许善达将这个问题称为“税收与税源的背离”。
1994以来,我国省际间人均税收收入差距与人均GDP差距相比,呈明显扩大趋势。
这说明人均税收收入省际间差距并不完全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决定的。
具体表现为:一个地方政府创造的税源所形成的税收没有被这个地方政府所收缴,而是被另外一个地方政府所收缴。
例如,西气东输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及发电环节的增值税被售电环节的地方政府收缴;消费税没有被这些商品销售地的地方政府收缴而是被这些商品的生产地收缴;央企集团,特别是商业银行,全国范围的利润所形成的所得税被总部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收缴;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制度和地方分成制度使得异地获得收入居民的税收被不为他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政府收缴等。
占全部税收收入90%以上的主要税种收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税收与税源背离”的问题。
建议实施五项改革许善达认为,应实施“税收与税源一致性原则”的具体改革方案。
首先,对于企业集团缴纳的增值税应该根据不同环节的增值率确定集团内部或集团外部关联企业之间增值税收入分配。
这一项改革不涉及企业集团增值税总体税收负担,只调整增值税在不同环节之间,也就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
其次,企业所缴纳营业税的税基分布在不同地区时,要按照营业税税源分布地区来分配营业税税款。
再次,将在生产环节征收的消费税改为在商品最终消费环节,即零售环节征收。
第四,改革现行不完全的企业所得税在不同地区间分配的制度。
重庆市税收与税源背离情况及原因分析
重庆市税收与税源背离情况及原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成为了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近年来重庆市税收与税源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背离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重庆市税收一直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但与此对应的税源并没有同步增长。
据重庆市国家税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市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9.2%,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
在同一时期,重庆市的税源并没有出现同样的增长态势。
税源的背离导致税收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力。
1. 产业结构单一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而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制造业的税收贡献较大,但该产业受制于市场需求和国际市场价格等因素,导致税源增长不足。
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重庆市制造业面临着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税收与税源的背离。
2. 地方政府投资过度重庆市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投入过大,导致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
这一系列举措虽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使得地方政府财政紧张,需要通过加大税收收入来填补财政缺口。
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税收和税源的背离。
3. 经济转型期的影响重庆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过渡期内,一些行业的利润率和税负率并不高,但对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来说,税负率却较高。
这也使得税收和税源出现了较大的背离。
4. 税收征管不到位重庆市的税收征管和监督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一些企业往往通过各种手段逃避纳税,造成了税源的流失。
税收征管不到位也会导致一些企业的税负过重,进一步加剧了税收与税源的背离。
三、缓解重庆市税收与税源背离的对策建议1.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重庆市应加大对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税源贡献。
积极吸引外资和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调整重点税源,建立多元化的税收来源。
税收和税源背离的例子
税收和税源背离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然而,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税收和税源之间会出现背离的现象,即税收收入与税源实际情况不符。
以下是一些税收和税源背离的例子。
1. 高收入者逃税:在某些情况下,高收入者可能通过各种方式逃避纳税责任。
他们可能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和漏洞,将自己的收入转移或隐藏在不同的管辖区域,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这导致实际的税源与税收收入之间出现背离。
2. 跨国公司的税收规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经营,可以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转移定价和利润,以及利用税收避免政策,来减少纳税责任。
这种行为使得跨国公司在高税收国家的税源减少,而税收收入却流向低税收国家或避税天堂。
3. 地方政府对税收优惠的过度依赖:为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可能大量使用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
虽然这些政策可以吸引企业和投资者,但也导致实际的税源减少,税收收入无法与之匹配。
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需要依赖其他财政渠道来填补财政缺口。
4. 非法经济活动和逃税:一些非法经济活动,如地下经济、走私和偷税漏税等,导致税源与税收之间的背离。
这些活动通常意味着未申报的收入和未纳税的利润,这样一来,税收收入就无法体现实际的经济情况。
5. 税收制度的漏洞和不完善性:在一些情况下,税收制度本身可能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使得税源与税收之间出现背离。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受到特殊税收待遇,导致税源减少;或者税法的执行和监管不力,使得一些纳税人能够逃避纳税义务。
税收和税源背离的现象对国家财政稳定和公平性构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改进税收制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加强国际税收合作等。
只有保证税收和税源之间的一致性,才能确保公正的财政收入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分税制对河北省税收收入外流影响的分析
税务筹划分税制对河北省税收收入外流影响的分析王少鹏(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分税制改革解决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收入分配关系,但对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横向分配问题并未做出有效制度安排。
但在现实中,税收与税源相背离导致的税收移出(移入)的现象广泛存在。
从理论上说,一个地区拥有多大规模的税源就应获得多少税收。
但河北省由于税收制度设计的缺陷和产业层次落后等原因,导致税收收入大量流出,拉大了区域间税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影响财政收入的实现,必须从政策层面加以防范。
关键词:分税制改革;税收移出;财政收入1河北省税收转移种类概述目前,河北省主要存在的三类税收转移现象,即增值税由消费地向生产地转移、所得税由税源所在地向注册地转移、隐形税收由初始税源地向税收优惠及环境较好的地区转移。
1.1增值税的自身属性和税制结构引发的税收收入流出增值税的基本属性是税负在生产和消费等环节的可转嫁性。
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发生地点不一致,就会产生税收从消费地向生产地转移现象。
河北省是人口大省,消费市场广阔;工业基础较好,但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创造的产品附加值低。
这就造成商品的外销与购进价格形成“剪刀差”。
如河北省购进并消费一辆上汽集团的汽车,同时河北钢铁集团外销一定数量的粗钢,造成河北省消费者承担了较高的增值税税负,但这些增值税税收由上海市获得。
说明由于生产地与消费地的不一致,导致的税负不均衡,产生增值税税收收入外移现象。
1.2总部经济引发的企业所得税税收流出第一,分税制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收入转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对总部的营业税进行汇总,按照当地政府总部的规定,按比例退还相应的当地福利。
在总部经济中,由于企业生产和销售网络遍布各地的长途商务企业总部,总部经济企业的税收不平衡,往往从二线城市和地区到中心城市,导致税收和税源不一致的结果。
这扭曲了市场经济活动结果的分配机制,导致了区域间财力的失衡,进而影响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地方税负差异、税收流动与区域经济合作——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
薛 菁
(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 福建 福州 3 5 0 0 1 4 )
[ 摘 要 ] 区域 内地 方 税 负 差 异 和 税 收 流 动 是 区 域 经 济 合 作 中 面 临 的 客观 事 实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区 域 内 经 济 利 益 分 配 状 况 。该 文对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内地 方 税 负 差 异 和税 收 流 动 进 行 了 实 证 分 析 , 结果发 现 , 区域 内 各 地 区 宏 观 税 负 呈 现 趋 同趋 势 ; 区 域 内 各 地 区 间存 在 税 收转 移 现 象 ; 厦 门 市 的宏 观 税 负 受 税 收 转 移 影 响 大 , 税 收 与 税 源 背 离 现 象 明 显 。为 此 , 地 方 政 府 间 在 选 择 税 收 竞争 策 略 时 要 更 加 理 性 ; 区域 经 济 合 作 必 须 建 立 合 理 的 区 域
2 0 1 3年 2月
Vo 1 . 2 7 NO . 1 Fe b . 2 01 3
D0l : CNKI : 6 5 —1 2 1 0 / C. 2 0 1 3 0 1 1 0 . 0 9 1 4 . 0 流 动 与 区域 经 济 合 作
mo r e r a t i o n a l i n c h o o s i n g t a x c o mp e t i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a n d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c o o p e r a t i o n s h o u l d r e l y o n
Ab s t r a c t :l o c a l t a x d i f f e r e n c e a n d t a x f l o w wi t h i n t h e e c o n o mi c c o o p e r a t i o n a r e o b j e c t i v e f a c t s i n r e g i o n a 1
许善达:必须法律上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的问题
许善达:必须法律上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的问题3月15举行的“清华-《财经》现代政府与公共治理系列论坛——人大治理”上,前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应邀发言。
许院长提醒:我国现行税制不承认税收和税源的一致性原则,导致税收和税源背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必须从法律上解决。
很多国家的税收原则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税收与税源的一致性。
具体说就是,首先无论企业总部在何处注册,税收收入要首先分配给税源所在地,然后才在下级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来分配。
我们国家长期的计划经济实行的是按照企业注册地来分配税收,企业注册地的税收来源可能在企业全部税收来源中只占了很小一部分,而税收收入却归属企业注册地。
市场经济越发展,大公司越多,这种问题越尖锐。
西城区的税源有多少,几大银行的所得税,铁道部,这么大的机构税源来自全国范围,甚至国外,最后都汇总交到西城区了。
西气东输,从新疆把天然气运到上海,所有的税都交给上海。
这样的一种税收收入的分配,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没有提出税收与税源的一致性这个原则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税收与税源背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必须从法律上解决。
像我们考察美国、欧洲,包括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税收原则都有这一条。
附:许善达发言全文:现在从法律角度讲,预算法顾名思义覆盖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
曾经在人大的立法计划中,列入过一个税收基本法,这个税收基本法在90年代就有立法计划,但是几年时间没完成立法,税收基本法立法计划取消了。
我当时在税务局工作的时候,为了推进这个立法,还是做了一些推动工作。
我认为这个税收基本法,或者税收基本法的一部分内容放到预算法也不是绝对不可以,因为税收收入就是预算的一部分。
所以,这些曾经准备用税收基本法来解决的问题具体用什么法律形式来解决,我觉得可以讨论。
但是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国家在预算管理上,实际上在政府管理上非常重要的一些原则问题。
简述区域税收与税源的非对称性:影响机制与现实路径选择
简述区域税收与税源的非对称性:影响机制与现实路径选择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地区间税收与税源均衡是理顺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实现区域财力均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我国1994 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搭建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的基本制度框架,确立了以增值税为主、营业税和消费税为补充的流转税制结构。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分税制主要规范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分配问题,尚未对地方政府间的税收分配问题进行明确规范,这就为区域税收与税源的非对称性提供了制度空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为消除营业税重复征税等问题,我国于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
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就其重要性而言,堪称“第二次分税制改革”。
但随着营改增的尘埃落定,增值税所蕴含的税收横向分配不均等风险也日益凸显。
如何弥补增值税税制的内在缺陷,以及如何妥善解决营改增后区域税收收入与税源的非对称矛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最新研究进展1994年分税制确立初期,鲜有学者意识到地方税收竞争会引致税收与税源的非对称性。
严格意义上,国内对该问题的广泛关注始于2001 年三峡电站税收收入分配的协调。
此后,国内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对称的原因。
学者认为,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杨志勇,2003;董再平,2009;)、总部经济及汇总纳税原则(贾康等,2007)、税制设计不合理及资源性初级产品定价不合理等(靳万军,2007;王倩等,2009),是造成地区间税收分配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第二,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客观地说,适度的税收竞争可以促使政府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使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投资者达到“三赢”的状态(黄春蕾,2004;李涛等,2011),但过度的或恶性的税收竞争则会引发地方保护、市场割据和重复建设等问题(沈坤荣等,2006),导致经济效率的无谓损失,降低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周克清等,2003)。
税源背离分析报告
税源背离分析报告1. 引言税源背离是指实际税收收入与预期税收收入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如税收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及非法避税等。
本报告将通过对税源背离的分析,探讨背离的原因和对策。
2. 税源背离的原因分析2.1 税收政策的变化税收政策的变化是导致税源背离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政府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时,可能会影响到纳税人的行为,导致实际税收收入与预期税收收入之间的差异。
例如,减税政策可能降低了企业的税负,从而减少了实际税收收入。
2.2 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周期的波动也会对税源背离产生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盈利增加,税收收入相应增长;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盈利下降,税收收入相应减少。
这种周期性的波动会导致实际税收收入与预期税收收入之间的背离。
2.3 非法避税行为非法避税行为也是导致税源背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账目、虚报收入、转移资产等方式来规避纳税义务,从而导致实际税收收入低于预期税收收入。
3. 税源背离的影响税源背离对国家财政和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 对国家财政来说,税源背离使税收收入无法达到预期,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出现,进而影响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 对经济运行来说,税源背离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可能暗示着经济发展的潜在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不当、经济体制不完善等。
4. 应对税源背离的对策4.1 完善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税收政策来减少税源背离的发生。
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经济状况和纳税人行为的响应,避免政策调整对税源的冲击。
### 4.2 加强税收征管加强税收征管是防止非法避税行为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税务部门的执法力度,提高纳税人的遵纳税法意识,可以有效减少非法避税行为,提高实际税收收入。
### 4.3 加强经济监测与预测加强经济监测与预测能够提前发现经济运行的变化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税源背离情况。
基于准确的数据和分析,政府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税源背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纛 茎
收分配失衡 的成 因及对 策》 )
招引 商资
( 田风摘 自《 税务研究) 0 2年第 2期《 国横 向税 ) 1 2 我
所 分享 的财 政 收 入 与 其 组 织 的税 收 收入 直 接 相
缠街 碍宅考 02 考21 年第2 期( 4 总第24 期) 40
题 。如税 收成 本 居 高 不 下 , 细 化 管 理 不 到 位 ; 精
区 的经济 发展 。比如 , 业 可能 会在 有 税 收优 惠 企
税 收 管 理 的 绩 效 评 估 缺 乏 综 合 的 考 核 体 系 , 以 仍 完 成税 收 收入计 划任 务 为主要 指 标 ; 收信 息 化 税
能确 实 增加 了。地 方政 府 通 过 财 政 补 贴 吸 引投 资 的 政 策 具 有 同 样 的 效 果 : 方 的 名 义 GDP增 地
加 了 , 地方 的 经济 没有 得 到发 展 。 比如 , 业 但 企 为 了获得地 方 政府 的财 政补 贴 , 能 会 在 有财 政 可
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导致 税 收 与税 源 背 离
的实 际生产 经 营地并 不在 该地 区 , 以可 能在 造 所
成 税 收 流 失 的 同 时 . 有 能 真 正 带 动 中 、 部 抽 没 西
权 。完善 税 收 体 制 , 理 划 分 税 种 格 局 , 极 发 合 积
掘 能 给地 方 带 来 稳 定 收 入 的 税 种 。但 是 对 于不
关, 更多的 收收 意味 税 入 着更大的 力, 满 财 可以 足 更多的经济建设需求; 另一方面, 我国现行的 政绩
考 核 制 度 与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P) GD 和税 收 收 入 等 指
化 解 我 国地 方 政 府 债 务 问题 的对 策
宋 琳 程 烨
标密切 相关 , 多 的税 收收 入 意味 着 更 大 的经 济 更
会 瑚 不 合 法 的 蒂 尊 岖 取 缔 对 千 可 但 留
●
受 A 地 的 税 收 优 惠 政 策 , 而 , 于 没 有 在 A 地 然 由 生 产 经 营 , 际 上 并 没 有 对 A 地 的 经 济 起 到 带 动 实 作 用 , 家 还 损 失 了税 收 , 然 , 地 的 G 国 当 A DP 可
( t t 自《 Kf 摘 x - 经济纵横) 0 2年第 2期《 国税制 变 21 我 迁 的路径分析》 )
建设成 就 , 府官员 的政绩也 就更 大 , 员 的升迁 政 官
也会更快 。这两个方 面 的因素驱 动着地 方政 府展 开税 收 竞 争 , 成 税 收 与税 源 的背 离 。 造
地 方政 府 税 收 竞 争 的形 式 主 要 有 两 种 。一 是 通 过 提 供 税 收 优 惠 , 予 财 政 补 贴 等 政 策 吸 引 给 投 资 , 于 地 区 间 不 同 的 税 收 优 惠 或 税 收 竞 争 导 由 致 了 地 区 间横 向税 收 转 移 。我 国 为 了 促 进 中 、 西
进 中 、 部 发 展 特 别 制 定 的税 收 优 惠 政 策 成 为 有 西
些 企业 避税 的乐 园 , 然 名义 上 这些 具 有税 收 优 虽
第一 , 理 划 分 中央 地 方 财权 事权 , 循 财 合 遵
权 与事权 对 等 的原 则 按 照事 权 的划 分 来 分 配 财
惠 政 策 地 区 的 GDP可 能 增 加 了 , 是 , 于 企 业 但 由
部 地 区 发 展 , 这 些 地 区 制 定 了 一 些 税 收 优 惠 政 对
策 。 而 由 于 我 国 税 制 本 身 存 在 的 问 题 — — 可 能 形 成税 收 与税 源济 刺 激 计 划 的 退 出策 略 。
二 、 全 完 善 财 税 体 制 , 加 地 方 政 府 的 资 健 增 金来 源 。
一 、 理 适度 采用 经济 刺激 计划 。 合 面对 经济 危机 时 , 取 经济 政 策刺 激 经 济是 采
十 分 必 要 的 , 这 也 意 味 着 政 府 财 政 负 担 会 加 但 大 , 能会 出现 依 靠 财 政 赤 字 拉 动 经 济 的 现 象 。 可 所 以财政刺 激 计划 要在 可控 的范 围 内 , 握 好 财 把 政 赤 字 的 “ ” 当 条 件 成 熟 时 , 活 地 选 择 经 度 。 灵
的 效 率 和 质 量 有 待 提 高 , 门 间 信 息 协 调 、 用 部 信 体 系共建 滞后 ; 践 中并没 有 完全 树 立 以纳 税人 实 为 中心 的服务 理念 , 等 。 等
政策 的 A地 注册 , 可能会 在生 产经 营环 境较 好 但 的 B地 生 产 经 营 , 企 业 计 算 缴 纳 所 得 税 时 会 享 在
补 贴的A 册, 能 产经营 境较 地注 却可 在生 环 好的 B 产经营。 果可 地生 结 能是, 获得了A 财政 地的
补 贴 , 不 见 得 给 A 地 带 来 实 实 在 在 的 经 济 利 却
刘 文 志 建 倩周波 徽唐
在现行 财税 分 配体 制 下 , 地 方政 府 是 相对 各 独 立 的利 益 主 体 , 了 获 得 更 多 的 税 收 收 入 , 方 为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