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承,何以扬

合集下载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文言句式,一般指与现代汉语表示形式有较大不同的几种文言句式。

所谓有较大不同,以判断句为例。

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判断词“是”表示,而在古代汉语中则主要用“……者,……也”的形式来表示。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倒装句又可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几种。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一、选择题1. 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1992年上海卷)A.徒见欺 B.府吏见叮咛C.百姓之不见保 D.而自令见放为2. 与“不敢与较”句式相同的一项是()(1996年上海卷)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将以有为也3.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1997年上海卷)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4.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1999年上海卷)A.吾属今为之虏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沛公安在 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5. 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001年春季上海卷)A.死生,昼夜事也 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C.石之铿然有声者 D.刑戮是甘二、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

孟子的梁惠王上全文注释

孟子的梁惠王上全文注释

《孟子·梁惠王上》1·1 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③。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④?’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⑤?’上下交征利⑥,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⑦;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⑧,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⑩,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11)。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惠是其谥号,后迁都大梁,故又称梁惠王。

②叟:对长者的尊称。

③亦:只。

④大夫:古代官职。

夏、商、周三代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⑤士庶人:士和庶人。

庶人,老百姓。

⑥交:互相。

征:取。

⑦乘(shèng):古代一辆战车为一乘。

弑(shì):古时下杀上,卑杀尊曰弑。

家:有封地采邑的公卿大夫。

⑧苟:如果。

⑨餍(yàn):满足。

⑩遗:抛弃。

(11)后:朱熹注:“后,不急也。

”1 ·2 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①,顾鸿雁麋鹿②,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

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③,经之营之④。

庶民攻之⑤,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⑥,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⑦。

麀鹿濯濯⑧,白鸟鹤鹤⑨。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⑩。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曰害丧(11)? 予及汝偕亡!’民欲与之皆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注释〕①沼:水池。

②鸿:大雁。

麋:鹿之大者。

③经:测量。

④营:谋划。

⑤攻:建造。

⑥亟:急。

⑦麀(yōu):母鹿。

攸:所。

伏:朱熹注:“安其所不惊动也。

”⑧濯濯:肥胖的样子。

⑨鹤鹤:洁白的样子。

⑩牣(rèn):满。

(11)《汤誓》:《尚书》篇名,商汤讨伐夏桀的誓师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1.鲜【xiǎn】:少、没有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2.逮【dài】:赶上、及、到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宋濂《阅江楼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刘安《嫦娥奔月》3.剧:厉害,很,非常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柳宗元《蝜蝂传》4.卒:最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诚: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6.盍、曷:何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论语《李生论善学者》7.鳏:老年人没有妻子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

——李朝威《柳毅传》8.孤:少年丧父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欧阳修《泷冈阡表》9.亡:丢掉,丢失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吕不韦《人有亡斧者》10.俟:等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佚名《静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1.秩:古代官吏的俸禄交阯有橘,置长官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橘。

——《太平御览·果部·卷三》12.因:沿袭、承袭昔汉受天下于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

——苏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13.岁:年,一年为一岁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庄子·逍遥游》14.何以:凭借什么—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15.孰若:与……相比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16.向使:假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17.如何:怎么样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左丘明《齐桓公伐楚盟屈完》18.奈何:为什么、怎么办?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19.若何:什么样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老子的名言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老子的名字,几乎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人说"老子怎么样"“老子怎么怎么样”了,这是一句玩笑话。

《老子》(《道德经》)一书的智慧是大家公认的,《老子》书中的名言警句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道德经》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古往今来,解读《道德经》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书籍的作者都认为别人解释的《道德经》有失偏颇。

可是至今,仍有学者出版书籍,重新解释。

这些事实一再说明《道德经》“非常道”。

下面习古堂国学网挑选了一些老子经典名言,并引用名家的翻译,主要是陈鼓应和傅佩荣两先生的,然后作了一点感悟式的引申发挥。

既然是引申发挥,必然不能向翻译那样只能局限在原文的意思中,但即使是这样也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整体的取向。

我们整体的取向是在当下人们的经历中寻找一些老子智慧仍然活动或者可以重新活动的影子来比附。

万物并作,芸芸众生,事实中又有许多不尽我所引申者,希望这些老子的名言帮助大家加深对《道德经》的理解。

参考阅读《老子道德经全译》。

【老子经典名言解读】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

”(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

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

智惠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

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

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

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七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

高一语文必修一虚词用法

高一语文必修一虚词用法

⾼⼀语⽂必修⼀虚词⽤法 凡事预则⽴,不预则废。

学习语⽂需要讲究⽅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归纳整理。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语⽂必修⼀虚词⽤法,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语⽂必修⼀常见虚词⽤法 1.以 余以乾隆三⼗九年⼗⼆⽉(在) 余始循以⼊(表顺承,相当于‘‘⽽”) 回视⽇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表⽰时间、⽅位、数量的界线) ⾃唐显庆以来(表⽰时间、⽅位、数量的界线) 是时以⼤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介词,凭借……⾝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 余与四⼈拥⽕以⼈(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式或⼿段) 以其求思之深⽽⽆不在也(因为,连词) 则思⽆以怒⽽滥刑(因为,介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将有作,则思知⽌以安⼈(来) 虽董之以严刑⽅其系燕王⽗⼦以组(⽤) 故临崩寄⾂以⼤事也(把)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2.于 其皆出于此乎⼜杂植兰桂⽵⽊于庭(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师不必贤于弟⼦其制稍异于前(⽐) ⽽耻学于师(向) 不拘于时(被) 3.或 或⽈: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此东海也(有⼈,代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或得⽇,或否(有的,代词) 残贼公⾏,莫之或⽌(常⽤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 4.然 ⽽半⼭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 有⽳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词词尾,“……的样⼦”) 然五⼈之当刑者,意⽓扬扬(不过,但是) 不然,令五⼈者保其⾸领以⽼于户腮之下 (这样,那样) 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然视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连词) 5.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 (到、往、去,动词) 顷之(凑⾜⾳节) 吾妻死之年(那) 抚之甚厚(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主谓之间、取消独⽴性) 附:⾼⼀语⽂必修⼀⽂⾔⽂语法知识总结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

《逸周书》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逸周书》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逸周书》原文及翻译逸周书简介《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

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卷一·度训解》原文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整,权轻重以极,明本末以立中。

立中以补损,补损以知足。

爵以明等极,极以正民,正中外以成命。

正上下以顺政。

自迩弥兴自远,远迩备极终也。

明王是以敬微而顺分,分次以知和,知和以知乐,知乐以知哀,知哀以知慧,内外以知人。

凡民生而有好有恶,小得其所好则喜,大得其所好则乐,小遭其所恶则忧,大遭其所恶则哀。

然凡民之所好恶,生物是好,死物是恶,民至有好而不让,不从其所好,必犯法,无以事上。

民至有恶不让,不去其所恶,必犯法,无以事上,边行于此,尚有顽民,而况□不去其所恶,而从其所好,民能居乎。

若不□力何以求之,力争则力政,力政则无让,无让则无礼,无礼,虽得所好,民乐乎?若不乐乃所恶也。

凡民不忍好恶,不能分次,不次则夺,夺则战,战则何以养老幼,何以救痛疾葬丧,何以胥役也。

明王是以极等以断好恶,教民次分扬举力竞。

任壮养老长幼有报,民是以胥役也。

夫力竞,非众不克,众非和不众,和非中不立,中非礼不慎,礼非乐不履。

明王是以无乐非人,无哀非人。

人是以众,人众赏多罚少,政之美也。

罚多赏少,政之恶也。

罚多则困,赏多则乏,乏困无丑,教乃不至。

是故民主明丑以长子孙,子孙习服,鸟兽仁德。

土宜天时,百物和治,治之初,厉初哉。

治化则顺,是故无顺非厉,长幼成而生,曰顺极。

《卷一·度训解》译文上天生下民众就给他们制定了法度。

量度大的与小的,就能确定大小适中的,称量轻的与重的,就能确定轻重适中的,弄清本末两端,就能确定正中间。

确定适中的标准才能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直到补损到恰当为止。

排列爵次,以明确尊卑贵贱。

辨明等级以安定民众。

安定好朝廷内外,以成就君命;安定好公卿庶民,以便政令顺行。

2020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

2020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原文孟子见梁惠王(1)。

王曰:“叟(2)!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3)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4)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5)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6)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7)。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8)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9)。

未有仁而遗(10)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1)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2)叟:老人。

(3)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4)土庶人:土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5)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6)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7)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8)苟:如果。

(9)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原文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传是楼记汪琬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传是楼记汪琬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传是楼记汪琬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传是楼记为清初散文家汪琬为藏书家徐乾学的藏书楼写的一篇记叙文,出自《尧峰文钞》。

文中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藏书楼的情况,然后着重叙述藏书的意义,然后赞扬了徐乾学能运用从书中得到的知识来行事处世。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传是楼记汪琬》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传是楼记汪琬》文言文阅读原文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

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①,启钥灿然。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②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

吾方以此为鉴。

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

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

然且裒聚③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④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

老子《道德经》真本

老子《道德经》真本

老子《道德经》真本南梁:陶弘景秘傳大唐:司马承禎刊正混沌道人虔抄土壤制电子版前言“万经之王”《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祖老子所留下的不朽著作。

五千字涵盖了宇宙中的一切,是圣者的大智慧,全人类的瑰宝,修真者必学的首要经典。

此《老子真本》是敝人于90年代中在桐柏宫潜修时所抄。

据叶高行师父说:此《老子真本》是修炼用的真经,为桐柏宫历代祖师珍藏相传。

传世的《道德经》有许多版本和注释,此版本与诸本均不相同。

尽管敝人当初抄录时,《老子真本》已为台湾某书局出版,但世上见闻此版本者甚少。

为了弘扬大道,使更多的朋友能进一步领悟到《道德经》的真髓,故在修行圈公众号中奉献出来,并承土壤道友相助制成了电子版本。

在论坛重新开张之际,再次将此真经贴出,与朋友们一起学习参悟。

混沌道人根据混沌道人所上传的《道德经》图片整理的电子文档余自垂髫,即有出尘之想,然红尘牵缠,蹉跎至今,难以遂愿,自忖福浅德薄,故作点小功德,聊补万一。

网上和现实中流传不止一种版本的《道德经》:最有名的大概要数王弼通行本和马王堆帛书本,这两种版本为大多数读者熟悉和认可;另外我还见到两种四言本,一是号称昆仑派传下来的,一种是现代人改编的,均流传于网上,这两种版本的真伪也不用去评论,明眼人自会取舍。

现在这个版本的《道德经》是网友混沌道人提供的,据混沌道人称,这是陶弘景秘传,司马承祯刊正的版本,历代流传于桐柏宫,他从桐柏宫前任住持叶高行道长处抄录,扫描发布在网上。

几周前下载下来,最近浏览了一遍,突发奇想应该给他做个电子版,于是花了一下午,完成这个工作,现在把结果贴到这里,供有志修仙悟道诸君参考学习。

该版本分四篇,分别为道、天、地(仙域)、人(仙),每篇由若干章节组成,章节内容基本上属于通行本章节的拆分、组合和重新编排,间或有不同于通行本的辞句。

道第一篇第一章道常有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故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皦;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以承,何以扬——中学古典文学教学重要性初探

无以承,何以扬——中学古典文学教学重要性初探

设情境进行教学。

用学生已认知过的事物或未认知过的事物来创设情境,都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和创造想象的空间。

如我在讲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

我就挖掘了家乡的自然风光———茅台风景区、盐津河风景区并将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将自己看到的、体会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上展示了茅台风景区建筑精美的建筑群,结构坚固、造型优美的茅台大桥,阶梯式的厂房。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唯有这独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才能酿出享誉全球的茅台酒。

有的说:还有精美的广告词,“喝茅台喝出健康来”……同学们对茅台赞不绝口,学生的口语交际凝聚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的情境创设,洞开了学生的想象这门。

再说盐津河风景区吧!有的从盐津河水库说起;有的从哪弯弯曲曲的公路说起;有的从盐津河大桥说起;有的从巨型茅台酒瓶说起。

从学生的口语交际中知道了他们对家乡的认识;了解了家乡的景物;流露了对家乡自然风光的喜爱这情。

美好的自然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好教材,恰当的情境展示,增强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自豪感。

创设情境,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目的。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我在讲授这课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融声、光、电为一体创设情境,情境中配以凄凉、同情、悲伤的音乐,再加上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小女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受的可怜可悲的境遇,从而加深了对资本主义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的真实了解。

在讲解过程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女孩若是生在现在的中国,她会是什么样?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她会不愁吃不愁穿;有的说:她也会像我们一样上学……我又顺势提问:为什么呢?很多同学都能够回答出: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

经过这样的情境安排,质疑解疑,同学们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执爱祖国、执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鬼谷子-财商致富九策

鬼谷子-财商致富九策

鬼谷子财商----致富九策一曰:明· 路计然原文:人生于世,非财无以资身。

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原文翻译:人生在世,没有钱财就无法得到安身立命。

钱财的治理有不变的规律,不交易怎么能获得利益呢?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

原文翻译:钱财是滋养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们怎么能没有呢?但是如果不会经营,就容易蚕食待尽。

因此,必须生息、借放、经营、交易,虽然微薄但均可获利,是每个人安身立业的策略。

二曰:擅· 谋计然原文:财溺于人共爱,义取者希。

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原文翻译:世人都溺爱钱财,以正义的理由获取的少见。

利益引起众人的争夺,贪心和嗜财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貊,虽婴孩亦所知。

爱是以人多竟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悔。

其知义安分,不事妄贪者,世之罕有。

原文翻译:钱财可以流通于天下,就算是小孩子也懂得这个道理。

正式因为对钱财的喜爱,所以人们纷纷竞相追逐、强取豪夺,以致有的人丢弃了自身准则,道德沦丧,忘记羞耻,甚至为了钱财宁愿被别人的侮辱,还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由此可知,能够深明道义、安分守己,不做非分之想、没有贪心杂念的人,世上稀有。

三曰:知· 人计然原文:人皆人,贪廉无辩。

心非心,真伪难知。

原文翻译:人与人都一样,无法从表面上无法辨别贪心或清廉。

心与心不相同,真心假心难以判断。

范蠡按语:人不处财,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觌,语言相奉,而不识其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

原文翻译:人们不处理好钱财关系,真心相处就不可长久,仅仅表面上的交往,语言上的相互奉承,是无法认清他是忠厚诚实,还是奸邪诡诈,还是唯利嗜图,还是应付敷衍。

必须用钱财锦帛来试探,特别是处在患难之时,这样,我们就可以详细的知道这人的心是什么样的了。

四曰:结· 势计然原文:交接非人,虽万金无足论有。

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练习

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练习

练习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 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也又做一事, 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 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 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 安能会也?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 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 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练习
常常出现在句首的词语
练习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 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身, 焉能治国政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 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 子不能治身,焉能治国政?”
练习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 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 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夫 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练习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 风后因谓弘曰谚曰`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 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 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曰`贵易 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练习
蔡宽夫诗话云诗语大忌用工太过盖炼 句胜则意必不足语工而意不足则格力必弱 此自然之理也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 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南史·萧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萧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萧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南史·萧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萧憺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始兴忠武王憺字僧达。

武帝起兵,憺为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伟留守。

天监元年,封始兴郡王。

时军旅之后,公私匮乏,憺厉精为政,广辟屯田,减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穷困,人甚安之。

憺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符教,决于俄顷。

六年,州大水,江溢堤坏,憺亲率将吏,冒雨赋丈尺筑之,而雨甚水壮,众皆恐,或请避焉。

憺曰:“王尊尚欲身塞河堤,我独何心以免?”乃登堤叹息,终日辍膳。

邴洲在南岸,数百家见水长惊走,登屋缘树。

憺募人救之,一口赏一万。

估客数十人应募,洲人皆以免,吏人叹服,咸称神勇。

又分遣诸郡遭水死者给棺槥,失田者与粮种。

七年,慈母陈太妃薨,水浆不入口六日,居丧过礼,武帝优诏勉之,使摄州任。

是冬诏征以本号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憺性好谦降意接士常与宾客连榻坐时论称之九年,拜益州刺史。

旧守宰丞尉岁时乞丐,躬历村里,百姓苦之,习以为常。

憺至州,停断严切,百姓以苏。

又兴学校,祭汉蜀郡太守文翁,由是人多向方者。

十四年,迁荆州刺史。

同母兄安成王秀将之雍州,薨于道。

憺闻丧自投于地,席稿哭泣,不饮不食者数日,倾财产赙送,部伍大小皆取足焉,天下称其悌。

十八年,征为侍中。

薨,二宫悲惜,舆驾临幸者七焉。

赠司徒,谥曰忠武。

憺有惠西土,荆州人闻薨,皆哭于巷,嫁娶有吉日,移以避哀。

(节选自《南史·萧憺传》)译文:始兴忠武王萧儋字僧达。

梁武帝起兵时,萧儋担任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萧伟留守。

天监元年,萧儋被封为始兴郡王。

当时(处于)战争之后,公家和私人(的物资)缺乏,萧檐提振精神处理政事,广泛开垦屯田,减少劳役,慰问兵卒死亡的家庭,供养其中贫穷困难的人,百姓非常安定。

萧檐从年轻时就开始担任要职,劝解人心,诉讼的人都站立着等待批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

天监六年,州中发大水,长江涨满,大堤毁坏,萧檐亲自率领将士官吏,冒着大雨(按照)分派的丈尺数修筑大堤,但是雨大水多,众人都很害怕,有的人请求退避。

山洋指迷原本

山洋指迷原本

山洋指迷原本序一地理指迷原本得行于世,岂偶然哉,如明初周景一先生,为州山吴氏卜葬多奇穴,更贻以指迷书,厥后吴氏人文蔚起成巨族,其书遂见重于人,传抄几遍江浙,第自明迄今,相沿年遂抄录愈繁,舛讹益甚,此原本固不可不刊行也,姑苏俞君归K同邑吴子卿瞻嗜青囊,学见指迷坊刻之讹,即其注释亦未能阐发书意,因取旧藏原本疏注,为枕中秘,惟是俞吴二子向皆作客远方,天南地北,萍合四明,讨论数载,惟成全集而先生传书四百余年,今始得人益,有数存非偶然也,宜为同志者怂恿付梓,公之于世,问序于余。

读之明晣畅达与大概流传者,独优所增注解,简明扼要,亦与他本不同,是真得先生之心传者,予曾注星影二卷,发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义,是编有之以地下山形合上天星象,可谓先得我心,二书兼备,则仰观俯察,于地学益臻微妙,比原本不可不亟为刊行也,予喜其书成而为之序。

序二地理由来尚矣,有传人必有传书,顾书不一,如周景一先生指迷者,盖寡先生为明初堪舆大家,孤踪高蹈,不以术鸣先,是于李爻青岩公游于越,得其书不识为谁氏著撰,乡里荐绅家,偶有藏本较之稍异,且多平洋一卷。

尝曰:是析理昭畅,甲子峦理诸家学地理者,宜以此为宗,岁甲辰予客涌江,晤山阴吴子卿瞻论堪舆学,述周景一先生巅末事,得闻其所传指迷原本与于旧帙吻合,因以知显晦有时,向读其书,今悉其人,务实学而名必归之也,独惜其书较诸家且确而不盛传于世,盖以其人不求名誉,遇知音而方馨所学,如吴子称述,明永乐时先生与其族祖友善,居停数十年,发祥诸茔,悉由指示,濒行日始以箧书赠,其慎重也若是,此书之所以不甚传而独为吴氏秘。

及吴氏簪缨世显,好事者,仅以山法数卷辗转传抄,假名刊布,增损舛讹,岂知先壁固有在一斑,未足以窥全豹,况更有毫厘千里之谬哉,今读全书,原本萃青囊之秘要,阐黄石之微言,细若机丝,朗如金鉴,较传抄诸本,言辞阙失,阅未竟而厌倦者,不啻霄壤,实为开凿混沌,昭晰阴阳秘笈。

得其旨者,何于望洋兴叹,迷于所视乎,及与吴子互相讨论,增注成编,质之同志咸以为可天,求名师不得,读名师之书即得也。

无诚信文言文翻译

无诚信文言文翻译

昔者,诚信者,国之宝也。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诚者,真实无妄;信者,言出必行。

是以古之君子,重信如山,守诺如命。

然而,世风日下,诚信之德,日渐凋零,无诚信之风,盛行于世。

今有某甲,生性狡黠,无信无义。

甲之父,素以诚信为本,甲虽生于斯,未能承其遗风。

甲少时,父教之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信也。

”甲心知其理,然未能身体力行。

甲长成,投身于市井,见利忘义,见危思逃。

一日,甲遇一富商,商邀甲共谋大利。

甲欣然答应,暗自窃喜,以为从此可以飞黄腾达。

商言:“吾有秘术,可致巨富,然须君诚信相托。

”甲应诺,商遂将秘术传授于甲。

甲得秘术,如获至宝,日夜兼程,急于求成。

然甲性贪,见利忘义,遂将商之秘术私传他人。

商知后,大怒,谓甲曰:“吾以诚信待君,君何以失信于我?”甲辩曰:“吾亦以诚信待友,何罪之有?”商怒曰:“诚信者,信守诺言,非独己也。

君以己之诚信,换取他人之信任,今反失信于我,是何道理?”甲无言以对。

商遂与甲绝交,甲独守秘术,以为可以独霸市场。

未料,甲之行为,早已传遍江湖,人人避之不及。

甲心灰意冷,遂将秘术销毁,以求自保。

又有某乙,素以诚信为本,人皆称之。

乙之父,亦以诚信立身,乙承父业,更加发扬光大。

乙与人交往,言必信,行必果,人皆敬之。

一日,乙与甲相遇于市。

甲见乙,心生羡慕,遂请教乙曰:“兄长何能得人如此敬重?”乙笑曰:“诚信而已。

”甲问:“诚信何能如此重要?”乙答:“诚信者,为人之本,处世之道。

无诚信,则无以立身,无以交友,无以治国。

”甲闻言,心中有所触动,遂决心改过自新。

乙见甲诚意,遂将诚信之道,悉数传授于甲。

甲自此改过,言行一致,人皆称善。

夫诚信者,国之瑰宝,民之基石。

无诚信,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

自古至今,无诚信之风,屡禁不止。

然世之君子,当以诚信为本,守诺如山,传道授业,以期无诚信之风,终将消弭于无形。

嗟乎!诚信之德,重于泰山。

愿世人皆以诚信为立身之本,共筑美好未来。

写实的诗歌

写实的诗歌

写实的诗歌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硕鼠》2.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4.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5.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彊。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蔡琰《悲愤诗》节选6.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鹤岗一高中生写作文满分用文言文写

鹤岗一高中生写作文满分用文言文写

鹤岗一高中生写作文满分用文言文写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

以下是文言文高考满分作文,欢迎阅读。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

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

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堪称将近矣,君父祖做官,与楚王之忠心,堪称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难于,被君王黜免,终于不得志而沉汩罗矣。

虽存有昭昭若明星之德,存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极易因是客字之讹)。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秉持理,而自造于情也,人情莫不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撕)于歌妓之手,其沉溺于私情迥然不同也。

夫奸谗当道,以美色*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并使其远正直而将近谗鬼神,虽已似日之适子,而不奈何,至于祸已至矣,实乃有悔色,岂不晚哉?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浮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有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容尽数,今日光华璀璨大地,然此事仍诸法切断之时,余作此文,毕汝所述,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并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受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手机者,信息时代之标志物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寻历史足迹传承弘扬经典---谈谈古典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重庆育才中学邝伟内容提要: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古典文学作为民族精神的脊梁,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了丰满而形象的材料。

古典文学之于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应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古典文学教育积极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这些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宝贵精神遗产,而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文学,更是无论在艺术性还是在思想性上都熠熠生辉,非常值得华夏子孙认真学习和传承。

长久以来,古典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肯定,古典文学教学在中学生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上的作用毋庸置疑。

它是传授传统文化最初期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典文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不只存在于短期的学校教育阶段,而是终将伴随他们的一生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

一、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吾生有涯,而学无涯”,一个人处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的学习也是很有限的,教师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更是有限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校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交给学生一种学习方式,让它们能把这些学习方法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时过境迁,现代人学习古典文学是有一定语言障碍的,由于古今语言的发展和变迁,不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是无法读懂古文的字面意思的,理解作品中的丰富艺术和思想蕴涵更无从谈起。

因此,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古典文学教学不仅仅是有限的教本篇章学习,更是古代汉语基本知识的传授,是送给学生一把钥匙,教会他们掌握阅读古典文学所需要的古代汉语基本知识,让他们能最终脱开教师的搀扶,为他们日后能自由、广泛地阅读、学习古典文学,在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

二、提高学生语言表现能力教会学生学会交流和沟通是语文工具性最直接的体现,也是语文教育终极目标之一。

在听、说、读、写四个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中,说、写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基本方式之一,它们与自身的语言表现能力有着直接而紧密的关联。

要想使学生学会自由、有效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语言的表现能力至关重要。

而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正好为这一目标提供了丰富的教材资源,对提高学生语言表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千百年来,文人笔下大量华美诗章不可胜数,其或凝练或铺张、或平易或理趣、或形象或含蓄、或晓畅或深远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作者运用语言遣词造句进行场景描写、人物性格刻画、心理世界表现、社会生活再现的高超技巧,很多经典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白居易《琵琶行》带给学生的不仅琵琶声声如诉的月夜江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世事悲叹,更是古典诗词语言的含蓄与优美;苏轼《前赤壁赋》不仅让学生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幽静中慨叹“唉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对人生的有限与自然之无限产生思考,更彰显了古典散文语言的精巧和酣畅;王实甫《长亭送别》不单是崔莺莺“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肝肠欲断,更是古典戏曲语言的慰藉和典雅;“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让眼露忧愁、娇美动人的林黛玉跃然纸上的同时,更让学生体味到古典小说语言的流畅和简洁。

古典文学的语言丰富多彩,韵味无穷,其中的很多语言表现技巧是现代汉语无法企及的。

在学习、欣赏、掌握这些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朴实晓畅、华丽铺陈、意蕴深远的古典文学诗章过程中,学生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会随之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对这一点最好的佐证。

三、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修养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风尚的国度,传统美德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成长,充实和发展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外古今的教育也无不重视道德教育,从《大学》开明宗义提出“大学之道,在德在明,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到朱熹教导学生“朝夕修其孝悌忠信”之道;从蔡元培提出以道德教育为中学的理论到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宗旨。

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语文不仅仅是工具性的,更是人文性的,除了教会学生认识和运用汉语言,更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传承传统道德文明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崇高使命。

古典文学作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赞美歌颂热爱祖国、无私无畏、敬老尊贤、重长爱幼,批判损人利己、卖国求荣……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正是培养学生品德、人格、价值观念有效而丰富的教材。

孟郊在唏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时候,学生也在重新体味被他们忽视的父母之爱;司马迁深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时候,无疑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了精要的纲领性指引;谭嗣同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时候,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也熏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文天祥豪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也给后人思考人生价值的实现树立了丰碑。

爱国主义精神在古典文学中始终是一个不灭的火花,它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它始终是体现广大人民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总是同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同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屈原、陆游、辛弃疾、岳飞、秋瑾、林觉民等等作家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爱国诗文至今令人感怀,也同样对现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人那种对事业的坚定的执着和对社会进步的无私奉献同样令人动容。

司马迁一生磨难却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优秀的剧作;曹雪芹穷其生命谱写了《红楼梦》……他们中很多人年华短暂,却名垂青史,他们对社会并未索取什么,给予社会的却是文明、进步,是极大的赤诚的奉献。

这种标志着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必将启迪学生并使之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准则和道德风范。

古代优秀文人无不注重人格、节操,不同流合污,不随世俗沉浮,对腐败时政,奸佞私营敢于揭露和批判。

孟子“舍生取义”,陶渊明淡泊名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高尚的心灵更后人留下的都是净化了的灵魂,是无私无畏的精神力量,是引人向上的人格魅力。

学生了解他们,欣赏他们的作品的同时也必将帮助自己树立健康向上的人格。

虽然很多事例因时代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其中的哲理意趣却有着普遍的意义,这些闪烁着无私无畏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诗章,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将会产生震慑灵魂的深远影响。

四、扩大学生的人生体验人的社会体验是有限的,而社会历史是悠久的。

通过间接的社会体验,对扩大人的人生体验,对人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悠久的历史和现今有着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但人类诸多的人生体验却是一脉相承的,尽管彼此生活的时代不同,但许多感触和认识却有着共通之处。

古典文学作品正是打破了这种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让我们能够跨越千年,在历史的舞台中从横驰骋,我们可以通过古典文学作品到洪荒时代见识刀耕火种的蒙昧,也可以到开元盛世领略大唐的辉煌;可以到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体悟思想撞击的火花,也可以到清代文字狱中去悲叹文人的命途多舛。

古典文学作品为学生展开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生画卷,让我们徜徉其中,认识那些时代的社会生活,和那些时代的人一起喜怒哀乐,以获得间接的人生体验。

如果通过这些文字,挖掘其中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底蕴,更能体悟到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更为重要的是以此可以引发学生对追寻人生真谛、扩大人生体验的向往。

譬如,教授《红楼梦》时,我们可以重设那个没落愚昧的时代,让学生充分认识封建末世中社会制度的腐朽和人生的悲哀无奈,从而认识到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趋势,同时其中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纯真而受害的爱情也会激发学生对人间真善美的尊重和向往;在学习杜甫那些被誉为“诗史”的千古绝唱时,在子美如悲如泣的声声控诉中,学生体会到了这位“诗圣”被封建社会残害得千疮百孔却依然高尚的心灵,也体会到了封建社会其本身存在的不可改变的本质弊端。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无数人人生体验的结晶,对现实人生有着很好的关照作用,通过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让人如身临其境的特有属性,学生进入古典文学作品的重中场景氛围,如同亲身目睹了一桩桩或悲或喜的历史事件,自然对其中的人物、事物就会有更深切的体验和认识,进而加以学习和借鉴,便能突破人生阅历的不足,丰富自身人生体验,更好地认识当今社会和人生的本质。

五、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总结起来大概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和心浮气躁三方面。

中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方面责无旁贷,而古典文学中文人在面对坎坷人生时那些不畏艰难、恪守信念的品质必定会对学生起到积极影响。

苏轼从京城的监狱走出来,虽死里逃生,却被贬谪到荒凉、偏僻的黄州,但他没被打倒,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达到了达观超然的境界,于是乐观,旷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回响千年;杜甫一生空有宏大的政治抱负却终于郁郁不得志,一生穷困潦倒,但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告是何等的心怀天下而不为己念,他也因此被后人颂为“诗圣”;辛弃疾、陆游等爱国作家没有被陷害和打击击垮,时刻准备着为祖国捐躯,身处逆境的他们都在文学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些事迹对教育学生直面逆境,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是很有说服力的。

《逍遥游》里鲲鹏与斥晏鸟这一大一小两个生动形象也告诉我们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

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即是同等地幸福,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而古典文学中的古典美、静谧美、空灵美能给人以清凉,给人以抚慰,令人心旷神怡。

当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仿佛给我们一次洗去尘垢的沐浴,清新怡人时,我们的心也自然会平静很多。

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古典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涵盖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蕴含中浩瀚无边的深邃思想,它不仅是知识的沿袭,更重要的是思想的传承。

它是民族精神的脊梁,长久而稳固,时刻唤起华夏儿女共同的民族共鸣。

对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思想、学说进行选择性的鉴别、吸收,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作用。

讲文化素养,就离不开文学素养;讲到文学素养,就离不开中国古典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究其实质其实就是一种情感养成,一种人文关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