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承包制和农地流转的冲突与协调_兼论_土地承包法_流转规范设计的不足及完善
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农地结构性矛盾与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农地结构性矛盾与对策一、引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经营权在一定条件下由农户之间或向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等非农户流转。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农地结构性矛盾的问题,给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带来了一定困扰。
本文将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农地结构性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背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改革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1980年代末开始,我国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度,农民通过承包土地获得经营权。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
为了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必然的选择。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等。
不仅有助于农民增加土地规模,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还能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
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被认为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农地结构性矛盾的表现然而,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结构性矛盾。
以下是农地结构性矛盾的几个主要表现:1. 土地被过分分割由于家庭传承、继承等因素,农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被过分分割,导致土地碎片化严重。
土地碎片化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增加了农民的管理成本。
2. 土地规模差异大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一些富裕农户倾向于流转大块土地,而小农户则只能流转少量土地,导致农地规模差异大。
这种差异会进一步加剧农村收入的不平等问题。
3. 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农地结构性矛盾还表现在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些承包土地的流转并没有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仍然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问题。
4. 农民收入增长有限尽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由于土地结构性矛盾,一些农民的收入增长有限。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使用权从农民手中转让给农业企业或个人使用。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农民权益保护意识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往往以低价收购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导致农民收入低廉,难以维持生计。
这种不合理的价格支付方式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流失和农民的不满,可能引发农村社会稳定问题。
其次,农村土地流转存在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农民流转土地的动力主要来自贫困和就业压力,大部分流转土地的农民是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的贫困农民。
这些农民对土地的再利用能力有限,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再次,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土地承包关系不清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未能妥善处理好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导致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被侵犯或无法得到保障。
这种情况将引发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抵触情绪,影响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
加强对农村土地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发布,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价格的透明度。
进一步加强农民的权益保护,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
其次,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登记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得到保护。
合理规划和管理农村土地资源,避免因土地流转导致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再次,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土地管理和利用能力,增强其参与土地流转的能力和主动性。
最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和参与意愿。
总之,农村土地流转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只有加强监管和管理,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水平,才能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及建议
问题:
1. 司法效力不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依据不清晰,司法
效力不足,容易引发土地纠纷和产权不稳定的问题。
2. 规模不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相对较小,流转面积有限,无法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效益。
3. 流转价格不合理:由于缺乏市场竞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格常常偏低或偏高,不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 农民权益保护不够: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
护措施不完善,容易导致农民利益被侵害。
5. 交易流程繁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交易流程繁琐,手续复杂,增加了交易成本,限制了流转的自由性和效率。
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法规体系,明
确权益归属,加强司法保护,确保流转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2. 鼓励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引导,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模化
经营,培育大农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
水平。
3. 建立市场化流转机制:引入市场竞价机制,促进土地流转价格的合
理形成,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4. 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建立完善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农民合法
权益的宣传、教育和维权,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不受侵害。
5. 简化流转手续:简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手续,提高流转的
自由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流转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对策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对策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创立以来,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历了一个从禁止到逐步承认再到正式确立流转制度的发展过程。
但是与各个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的发展现状相比,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为了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我国需要修改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文件,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限制,科学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制度。
【关键词】土地承包责任制经营权流转制度经营权流转方式产权制度一、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缺陷(一)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规范之间存在矛盾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性质的界定问题,《农业法》第13条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给予债权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予不完全的物权保护,而《物权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用益物权范围,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进行保护。
(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限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宪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都只是笼统规定了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者究竟是谁。
《土地管理法》第10条规定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三种主体,即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这导致实践中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的主体代表是含混不清的。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规定不明确、不具体《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2条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管理办法》第15 条都只是规定了通过家庭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但并没有对“其他方式”的流转做出明确规定,也没有明确“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的流转方式”究竟是什么。
现行法律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其他流转方式,如反租倒包、抵押、赠与、继承等流转方式都未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各地流转方式杂乱不一,无法可依。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的土地流转经营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和完善。
本文将从实际问题出发,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思考。
一、问题分析1.土地流转规模小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普遍偏小,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土地零散流转的现象。
这不利于规模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而且,小规模的土地流转往往导致土地整合不够充分,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合作社或公司,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流转价格不合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很多农民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容易被资本方所占据。
流转价格往往偏低,且不合理,导致农民被迫放弃土地流转经营的积极性。
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和监管机制,土地流转价格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3.土地保护存在漏洞在土地流转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和监管不力,存在一些农民无序、盲目地将土地进行流转,导致原本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一些较为薄弱的生态环境地区土地保护工作存在漏洞。
这些问题不仅对农村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也对全国性的土地保护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4.土地流转经营存在风险在实际土地流转经营中,由于双方利益不对等,很多农民在与资本方签订合同时存在各种隐患和风险。
特别是在土地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由于土地流转合同的法律约束不够明确,很多农民在合同纠纷时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经营的信心,也影响了土地流转经营的发展。
5.农户素质不高在土地流转经营中,由于农户自身经营水平和现代农业知识水平不高,很多农户在土地流转后并不能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导致土地流转后的农业生产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
这也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完善建议1.加强流转规模管理为了规范土地流转经营,需要加强流转规模管理,鼓励农民自愿合作,形成规模化经营合作社或公司。
中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法律缺陷及对策
中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法律缺陷及对策一、法律缺陷与对策1. 土地承包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 土地制度改革不彻底的问题与对策3. 土地流转监管不严的问题与对策4. 土地流转产权不稳定的问题与对策5. 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的矛盾与对策一、土地承包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土地承包法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但存在一些缺陷:1. 土地承包合同明确期限较短,不能让土地承包经营者获得足够的保障和利益收益;2. 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被抵押、质押、出租等行为,限制了土地流转的效率和便利性;3. 土地承包法对农业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流转交易进行了限制,导致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难以实现;以上问题的解决对策为:1. 应当适当延长土地承包合同期限,让农民有更好的土地保障和利益收益;2. 应当开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多种流转方式,以方便农民实现发展和创收;3. 应当取消一些限制性条款,鼓励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
二、土地制度改革不彻底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彻底的问题。
1. 农村居民土地所有权未能得到实质保障,仍存在着明显的征地强制、不合理补偿、不透明征迁程序等影响农民利益的现象;2. 土地制度改革中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保障还需加强,涉及到农民的用地权、收益权、退出权等多个方面;3. 农村大规模土地承包和流转过程中还存在监管和管理权责不明的情况。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1. 减少政府干预和介入,实行合理的土地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农民土地所有权的保护;2.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完善,降低自治区之间土地管理与使用差别,完善农村承包地确权,在土地流转中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流转费用捆绑等多方面;3.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相关规则、法规、技术和文件,加强监管和管理责任,建立农村大规模土地承包和流转相关的专业化部门,加强权利的维护和监管。
三、土地流转监管不严的问题与对策在农村国土管制改革和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土地流转监管不严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包括:1. 相关地方政府部门的过度干预,特别是流转联审制的存在,有时导致问题的发生;2. 对土地使用手续的审查不够严格,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性;3. 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导致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以及流转农业生产的停滞。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带来的土地流失风险、土地承包期限不足造成的流转效率低下以及监管缺失导致乱象等问题入手,提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延长土地承包期限和完善市场化机制等对策。
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对策,为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矛盾提供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文章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向更加科学、规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解决对策、监管机制、土地承包期限、市场化机制、风险、农村发展、研究局限性、流转效率、土地利用、乱象、监管、农村经济、土地流失、未来展望、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背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农民以及其他经济主体进行经营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需求,土地流转成为了农村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存在土地流失风险;土地承包期限不足,制约流转效率;缺乏监管,容易出现乱象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重点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展开讨论,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中的研究内容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以期能够深入探讨,为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措施。
1.2 研究意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对于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限内,由承包人将其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并获得相应收益的行为。
流转服务能力薄弱、市场信息沟通不畅是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专业的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流转双方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评估价格,导致流转不规范、矛盾纠纷多发。
二、流转服务能力薄弱,市场信息沟通不畅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能力薄弱,市场信息沟通不畅。
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无法提供准确的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和价格评估等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流转双方往往难以达成公平、公正的交易。
三、流转不规范,矛盾纠纷多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矛盾纠纷多发。
一些地方存在私下交易、口头协议等不规范行为,导致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容易引发纠纷。
此外,一些地方还存在强行流转、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
四、农民流转意愿不强,主体地位难保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保障。
一些地方存在政府干预过多、强制流转的现象,导致农民流转意愿不强。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农民在流转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充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政府服务能力薄弱,市场信息沟通不畅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能力薄弱、市场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价格评估等服务。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流转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促进信息流通和透明度。
3. 规范流转程序: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性文件,明确流转程序和要求,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流转规范有序进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政府流转服务能力薄弱、流转信息沟通不畅、流转不规范矛盾纠纷多、农民流转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农民获得土地增值收益难、培育规模经营主体难、流转土地“非粮化”倾向等问题。
(一)政府流转服务能力薄弱,市场流转信息沟通不畅据调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孝义市起步早、设施和人员配备齐全,流转服务平台已开始有效发挥作用。
但从全国来看,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流转还处于自发、无序状态,政府部门的流转服务能力更加薄弱,土地供需信息平台尚未形成,供需双方信息沟通不顺畅严重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常流转。
(二)流转不规范,矛盾纠纷多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土地确权不到位、流转无合同、合同不完备、缺乏利益协调机制、强制流转等不规范行为。
这些不规范的行为极易产生纠纷并带来一些遗留问题。
尤其是随着农业负担的减少、农业补贴的增加、农地价值的上升,农民、集体、经营主体之间很容易就地块边界、流转价格、利益分配等问题产生纠纷。
(三)农民流转意愿不强,主体地位难保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民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留有一亩三分地心里踏实,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是流转的主体。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农民的流转主体地位往往受到侵害。
一些村干部、基层政府以集体享有承包地的所有权为名,宣称“土地是集体的”,任意收回、越权流转农户承包地,剥夺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四)缺乏合理收益分配机制,农民难以获得土地增值收益我国农民普遍缺乏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网络,在与农业企业等的流转合作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农民一般都以相对低廉的租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而且流转双方往往没有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农民难以获得土地增值收益。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也日益受到关注。
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出租、承包或合作形式,将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农户或农业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这一模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土地流转经营的不断深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土地资源无序流转、流转补偿标准不合理、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清晰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土地流转经营的顺利发展,加剧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
有必要对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一、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无序流转随着土地流转经营的不断深化,一些地方存在土地资源无序流转的问题。
有些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以私下交易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的行为缺乏监管,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严重损害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2.流转补偿标准不合理在一些地区,流转补偿标准不合理,过低的流转补偿标准导致农民不愿意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经营,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无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清晰一些地方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清晰,不能有效吸引农村人口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从而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4.农村土地财产权保护不完善在土地流转经营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财产权保护机制,一些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权益受损的情况,这也使得农民对土地流转经营持消极态度,不愿意让出土地资源。
二、完善建议1.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监管机制针对土地资源无序流转的情况,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加强流转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流转行为,规范流转手续,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有序发展。
应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明晰,建立健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主体,从而提高土地流转经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与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障碍、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析发现,尽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一些障碍,但政策支持和合理的对策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良好前景,建议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对策、影响、障碍、政策支持、前景、推动、农村经济、引导、支持力度。
1. 引言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与对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让给他人进行经营。
这一问题涉及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利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安全保障不足等挑战。
农民在决定是否流转土地时,往往缺乏相关信息,导致对流转合同的谨慎态度;流转过程中的手续繁琐、费用高昂,也制约了农民的流转意愿;流转后的土地权益保障不到位,农民担心自己的权益受损,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也存在诸多影响。
一方面,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流转也可能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信心;完善流转合同和土地登记制度,降低流转的成本和风险;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政策支持方面,应当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土地流转的开展。
政府部门也要及时解决流转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扰。
本文主要围绕土地流转导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合同不规范、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农民权益受损、社会稳定等问题展开讨论。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如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流转合同,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维护农民权益,加强社会调控等。
文章强调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企业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策、承包关系、流转合同、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农民权益、社会稳定、政府、农民、企业。
1. 引言1.1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将农村集体土地通过各种方式流转到个人或企业手中进行经营利用。
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且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土地流转导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
由于土地流转的不确定性,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受到挑战。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明确土地承包关系的权利义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土地流转合同存在着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容易导致合同纠纷和争议。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模板,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一些流转经营主体为了谋取利益,可能会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对流转经营主体的监管,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农村土地流转还会导致农民的权益受损。
一些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合同不规范而导致自身权益受损。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当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障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发展和推进。
有必要对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完善建议,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良性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流转经营规模小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相对较小,流转经营主要以家庭联合经营为主,规模偏小。
这种情况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
2. 流转主体单一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公司企业为主要流转主体,而流转主体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经营主体。
这导致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但流转主体不够多元化。
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或经营不善,可能对农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3. 缺乏专业化经营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着专业化经营水平低的问题,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大多为农民,缺乏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和经验,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4. 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在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缺乏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或政策变化等风险,可能导致农村土地流转经营面临风险无法有效化解,进而影响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完善建议为了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在政策上引导和支持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
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扶持政策,鼓励农户将散片土地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和养殖基地。
可以采取合作化经营的方式,引导农村合作社、公司企业等组织参与土地流转经营,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
要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多元化,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可以促进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经营,引导农村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扩大流转主体的多样性,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经营风险。
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经营的专业化水平,可以加大对流转主体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在农户之间进行转让或租赁的行为。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承包权流转难、土地流转规模小,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农户权益难以保障,以及流转土地管控不严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建设。
当前,由于土地承包权流转难,许多农村土地闲置不用,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因此,应加强对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的立法和实施,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条件,简化流转手续,鼓励和支持农户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加大土地流转规模。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很多农户只将部分土地流转出去,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意愿,鼓励他们将更多的土地流转出去,实现规模化经营。
第三,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既不符合土地实际价值,也不符合市场需求。
因此,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壤肥力、水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使土地流转价格能够真正体现土地的价值。
第四,加强农户权益保障。
当前,流转农户的权益保障存在问题,许多农户担心流转后无地可耕种,生活无着。
为了保障农户的权益,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监管机制,确保流转农户得到合理的补偿,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确保土地的合法性和流转农户的权益。
第五,加强流转土地管控。
目前,流转土地的管控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一些非法流转的情况出现。
为了加强土地流转的管控,应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登记制度,确保流转土地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流转行为。
第六,加强土地流转的技术支持。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许多农户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无法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
因此,应通过加强农技培训、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方式,为流转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清晰、流转规模小、农民参与度不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鼓励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加强农民培训,推动土地规模经营。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未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前景是乐观的,只要政策能够引导,土地流转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民参与度, 规模经营, 承包经营意识, 政策引导, 土地流转市场, 农业效益, 确权登记制度, 培训, 前景。
1. 引言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背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农户或农村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确立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兴起,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背景是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耕地占有面积相对较小,土地碎片化严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逐步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并鼓励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土地流转也成为了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也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土地流转还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重要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流转,农民可以将零散的小块土地整合起来,实行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出。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农村,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而土地流转则是农村土地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与此农村土地流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土地流转的盲目性使得一些农民盲目从事土地流转,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流转规模的过大。
流转的规范化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容易引发纠纷和争议。
缺乏监管和保障机制也使得一些农民在土地流转中权益受损,缺乏有效的保护。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重点讨论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希望通过对现状的总结和展望未来,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当今社会,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但与此土地流转工作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盲目性、规范化不足、缺乏监管和保障机制等。
研究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深入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改革中一个重要的议题,虽然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土地流转的盲目性。
部分农民在流转土地时缺乏对土地利用和发展规划,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法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法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期内,承包地经营者可以将自己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委托给他人经营的行为。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也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一些法律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目前我国法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仍然存在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是农民个人的所有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可以将承包地的经营权流转。
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对流转有所规定,但是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不够清晰,容易导致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不同理解,也容易导致一些漏洞,有的人利用这一漏洞进行非法占地、非法流转等行为。
2.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登记管理制度也存在问题。
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下,土地权属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等方面的手续较为复杂,操作难度大。
很多农村地区因为人员不足、技术条件落后等问题,导致流转手续难以办理。
甚至有的地区因为土地登记不规范,导致流转交易的风险增加。
3.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税收政策也存在问题。
在某些地区,一些农村承包地的经营权流转交易未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纳税,导致一些非法交易变得容易。
在一些地区,因为税收政策不明确,也未能充分发挥税收在规范流转行为中的作用,一些非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制约。
二、建议1. 完善法律体系。
需要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明确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程序、标准和条件。
同时要对流转中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包括租金、保障农民权益等,以保障流转过程中的各方利益。
2. 改进登记管理制度。
应当对土地权属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等方面的手续进行简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土地登记信息共享平台,以实现流转手续的一体化办理,减少流转手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问题日益凸显。
在新时期,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期间,各地纷纷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流动和高效利用。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流转经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就相关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一、土地流转经营中的问题1. 土地确权难农村的土地所有权较为复杂,未与户口一致的农户难以获得土地确权,未能合法持有土地,自然也无法进行流转经营。
同时,土地征迁后未能妥善处理被流转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导致流转方的经营权不稳定。
2. 流转资金来源难农村流转资金来源较为有限,因此往往需要借贷、拆借等方式获取资金;同时,流转双方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导致流转资金难以获取,使得流转经营受到困扰。
3. 流转方式单一当前,流转方式主要有租赁、转让、合作等方式,但实际操作中,流转方式选择过于单一,缺乏差异化和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需求。
4. 农民意识不足农民缺乏对土地流转经营的充分了解,往往抱有较为保守的态度,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进行经营。
同时,个别农民缺乏管理意识,导致土地流转后无法高效管理和利用。
5. 地方政府配套服务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的土地流转经营扶持政策和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导致流转双方在流转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相应的解决方式也不够及时和有效。
二、流转经营改进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加强对土地所有权的认定和现状调查,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经营规定,解决土地确权难的问题。
政府应该增加农村流转资金来源,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发放流转贷款,降低借贷利率,促进土地流转经营和投资。
政府应该开放土地流转方式,同时采取差异化和灵活的流转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需求。
政府应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加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经营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农民的安全感和信心,从而促进土地高效流转。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浅析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流转已成为普遍现象。
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才能更好地发挥土地流转的作用。
首先,土地流转的规范和制度还不够完善。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条件、方式、程序、标准等仍然缺乏统一的规范,各地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存在差异,给流转经营带来了一定障碍。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交易标准不一、信息不对称、争议解决不及时等问题,需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流转活动的稳定与安全。
其次,土地流转项目缺乏有效监管。
现实中,一些流转方缺乏经验和资金,可能会做些损害公益的事情,或者并不遵守合同,甚至存在有意规避相关问题的行为,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当地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计造成影响。
因此,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确保流转方遵守相关规定,提高流转活动的公共服务水平,防止相关问题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最后,土地流转还存在农民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
在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往往需要得到保护,例如,对于原有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应加强确权和界定,防止被侵犯。
同时,农民的收益分配应合理。
目前,农民的收益分配方式存在不合理现象,分配比例不合理、分配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应秉承“合法、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加强农民权益保护。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加强规范和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机制,规范资格条件、交易标准等,制定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和法规,确保流转面向市场、诚实信用、合法合规。
二是加强监管和服务保障。
严格监管流转方的资质和行为,完善信息公示和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和处理。
同时加强对流转方的服务保障,提高流转方的经营能力,保障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三是加强农民权益保护。
加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确权和界定,确保农民的土地不被侵犯;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中的分配比例和方式,科学合理,保障农民的权益和生计。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制度与监管建设、提高服务保障和农民权益保护,向市场化方向规范土地流转经营,解决问题并优化土地流转的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制度的调整与改革
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制度的调整与改革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制度的调整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制度的调整与改革被广泛看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这一重要话题,并分析土地流转与承包制度调整与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给出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制度调整与改革的建议。
一、背景和现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制度的调整与改革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背景下提出的。
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的转让和流转,承包制度则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过去的承包制度适应了农村初期的农业发展需求,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该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二、问题和挑战目前土地流转与承包制度调整与改革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流转价格难确定问题。
目前土地流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流转价格困难确定等问题较为突出,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
其次是农村承包土地容易成为闲置土地或被低效利用。
由于承包土地无法有效流转和集约利用,导致一些农村土地被闲置或以低效方式进行利用,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再次是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利益分配不公平。
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弱势群体容易受到剥削和压榨,导致土地流转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三、调整与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制度进行调整与改革。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和服务,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加强流转价格的确定和约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流转机会和选择。
其次,要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加强支持和激励。
给予租赁土地的农民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将土地用于流转,并提供技术、资金、管理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激励。
再次,要强化土地使用权的保护和规范。
保障流转土地的合法权益,防止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和风险,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监管和保护,确保流转土地的顺利过渡和稳定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8卷) J OURNA L O F SOUTH C H I NA AGR IC U LTURAL UN I V ERSITY (SOCIAL SC IE N CE ED I T I ON ) N o .12009(V o.l 8)收稿日期:2008-11-28作者简介:王权典(1968 ),男,湖南邵阳人,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法律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法、农村土地法等.农地承包制和农地流转的冲突与协调兼论 土地承包法 流转规范设计的不足及完善王权典a ,杜金沛b(华南农业大学:a .法律系;b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2)摘 要:现行农地经营制度是以农户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本体的,承包责任制虽是农地流转不可动摇的体制基础,但其初始设计与农地流转政策目标和现实运行机制之间存在偏差,反而制约了农地流转。
基于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分析,从两者冲突的对应性出发,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合理协调,既要完善家庭承包制,建立完全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机制,也要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政策环境并采取相配套的法律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地承包制;农地流转;物权化中图分类号:DF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9)01-0136-0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表明,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现代化并无根本矛盾,也意味着以农户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农地经营制度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迫切需要改进完善,构建规范合理的农地流转机制。
因此,本文重新审视农地经营承包制的初始设计同农地流转目标之间的差距,从其冲突的对应性出发,在法律上进行合理协调,并剖析 土地承包法 在此方面的不足,提出创制完善的政策建议。
一、家庭承包与土地流转互动中的冲突与统一农地基本经营制度即家庭承包制,以承包经营权为核心,是农地流转的前提与基础。
当前,除了延长承包期和促使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以外,农地经营制度基本上沿袭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
然而,与改革推动的农地流转趋向比较,由于其问世的社会经济环境与期待的政策目标有较大差异,家庭承包制经过岁月的演变,形成了一系列对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
首先,在政策目标上,农地承包经营主要在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以及实现农业剩余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持[1],而农地流转则是要实现农地经营的产业化、市场化,以达到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农业规模经济。
农地流转必然要求其体制基础即承包经营制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准入问题,如此一来便与农地承包经营制要成就农业剩余对工业化和城镇化支持之政策目标相冲突 对农地价值 剪刀差 的侵占正是实现该政策目标的主要途径,其中国家对征地价格的管制就是明证。
土地承包法 并没有把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准入问题作为其基本调整目标,只是在农地流转适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及缓解 三农 问题的客观压力下,在规制安排上才有所确认。
其次,在制度功能与价值取向上,承载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维系农民基本的社会保障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农地承包制固守的基本功能。
从总体上看,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不可能一蹴而就。
农地在现阶段甚至较长时期内所担负的基本功能,是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因而在农民集体内部平均分配土地的承包责任制似乎要成为现实的必然选择。
而农地流转是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释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促使农地集中,即促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将其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
显然,两者路向是相左的:前者是要把农民与土地结合在一起,后者却是要把农民与土地分离开;前者是要把土地分散给所有农户经营,后者却是要把土地集中给少数者经营;前者是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突出对农民生存权的保障,后者是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突出对农地与劳动力利用的高效率以及对农民发展权的尊重。
其实,两者的功能价值冲突可以统一到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上来。
当这种吸纳能力较弱时,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增强,农地的商品性削弱,农民直接利用土地的需求上升,农地流转需求下降;当其吸纳能力较强时,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削弱,农地商品性增强,农民直接利用土地的需求下降,农地流转需求上升。
这可能就是农地流转在农地承包制社会保障功能制约下的普遍发展规律。
也正因为如此,农地流转规模表现出区域差异性大、且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的特点,即经济发达地区的农地流转规模明显大于经济较落后地区。
二、在承包制基础上农地流转机制的重构再造在宏观层面上,促进农地规范有序地流转,就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与法律规制,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产权基础、制度环境、市场条件和运行机制。
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完善家庭承包制。
不改变农地集体所有的权属性质是农地流转的前提条件,而农地集体所有权的设计缺陷又是农地流转不畅的制度根源。
学界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探讨由来已久,在路向上主要有三种观点:土地国有化,土地私有化,在集体所有制前提下继续完善家庭承包制[2]。
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农地产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主体模糊、产权边界不清、土地承包权不稳定等提出的建议,意在根本解决农地产权制度的问题。
然而, 所有权残缺 (the tr uncatio n of o w nsh i p)理论告诉我们,即使是私有产权,也并非是理想状态中的完整权利,土地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国家终极的所有权是必然的,不存在所谓 完整的 土地产权。
事实上,当前淡化土地所有权比强化土地所有权对农民更有利[3]。
因此,土地名义上的所有权究竟归谁并非紧要,重在如何将土地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合理、清晰的界定。
不同的利益主体(农户、集体与国家)享有哪些具体的土地权利,这些权利能否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这才是农地制度改革迫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 物权法 关于农村集体成员权制度的创设,当是对既往基于个人占有的所有权理论的发展和扬弃,其有助于明晰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有利于依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正当权益。
农地制度改革路径的基本共识选择是 在集体所有制前提下继续完善家庭承包制 因为国有和私有路径都偏离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轨迹,改革的风险和成本巨大。
在坚持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农地经营制度改革应侧重于:一是依法合理、清晰地界定农户、集体与国家的土地权利边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诸项权能(承包权、使用收益权、处分权);二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后的法律保障机制;三是建立农地进入、退出市场的法律机制;四是统筹实行土地适度经营规模与农村人口转移的同步措施,取消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的户籍限制;五是探寻满足新增人口土地需求的新途径。
而关键在于对农民权益的保护要贯穿农地制度改革全过程。
要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就要增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商品性。
土地承包法 虽然对承包经营权有较详尽的规定,旨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农户的流转权,赋予农户有长期保障的农地使用权,为其市场化提供法律条件,但仍存在某些不足,如该法第32条有关家庭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不足以解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问题,因而构建完善适于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之路的土地使用法律制度,确有必要[4]。
把握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立法的着眼点,应在于如何解决农地因具有社会保障功能而削弱其商品属性的现实状况与农地流转之间的矛盾,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实现公平和效率的总体平衡并矫治农地承包平均主义的缺陷[5]。
137第1期王权典,杜金沛:农地承包制和农地流转的冲突与协调 兼论 土地承包法 流转规范设计的不足及完善138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第1期(一)科学界定农户、集体与国家的土地权利边界,重构农地权利结构当前全国各地的农地制度改革探索非常活跃,其大体思路为:以土地所有权的宪法规定为基准,在集体所有制框架下,强化并规范农户的农地经营权(使用权)及相应的收益权和转让权,进而对平均地权(均田承包)的资源配置低效率格局进行适度修正,以产权制度为中心,培育农地流转的集约化机制,逐步推动农地的规模化经营。
产权界定 使用权流转 土地集中 规模经营 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其中产权界定是改革创新的核心。
农地制度改革实践形式各异,在产权界定上都坚守两条 底线 :第一,不牵涉土地所有权问题,土地仍然属于集体所有;第二,都不改变家庭承包制,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承认其承包权、成员权并通过创设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具体来说:一是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二是农户凭借成员身份拥有土地承包及自主使用权;三是农户拥有与其使用权相对应的收益权和转让权;四是地方政府拥有农地资源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权。
实践中农地产权的如此界定,为重构农地权利结构当有借鉴意义,但缺乏理论指引和法律保障,故有必要深化理论认识,形成具体的立法建议。
在法律制度上重构农地权利结构,就要从立法上科学划分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土地权利边界,把各土地权利的内容范畴界定清楚。
譬如,在权利内容上,农户、集体与国家的土地权利应包含哪些内容;在权利关系上,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农地经营权三权如何分离,农户承包权与农地经营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物权化的农地承包权、经营使用权内容如何界定等。
只有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在立法上作出明确的界定,才能明确什么是侵权,什么是正当权利,农民集体土地才真正具有产权范畴的基本特征。
重构农地产权关系新框架,重在突出权利主体的排他性和权利内容的排他性,也就是产权的排他性[6],这是产权交易即农地流转的前提。
明晰稳定的产权可以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从而可将生产要素配置给更有效率的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由于农地产权不明晰增加了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故必须对农地产权各项权利的边界和内涵进行清晰的界定。
从保护产权交易主体权利的目的出发,立法上应该赋予农户更多的土地剩余索取权,减轻农户的负担;加强农户对土地处分权利的自控,强化承包经营权的排他性,使农户能够有效对抗土地所有者和第三人的非法侵害;在法律上明确农户对承包地的继承权和抵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