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检测练习鲁教版6!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_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学案鲁教版选修61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_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学案鲁教版选修6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什么是环境问题, 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

2、认识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学习要点】环境问题的分类【学习难点】环境问题的分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知识链接】人类与环境互相关系【学习过程】一 .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环境问题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人类的方向变化而致使的一系列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环境问题按表现形式不一样可分为哪两类?两者之间会互相影响吗?假如是,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 2)“一般来说,城市道对的主要问题是;而乡村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城市地域,因为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地域,以农业活动为主,因农业发展过程中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妥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损坏。

( 3)“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而发达国家面对的主要环境是。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工业发达, 故而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以农业活动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故而环境问题以生态损坏为主。

(4)环境问题按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体制,环境问题可分为哪两类?两者能截然分开吗?以我国北方屡次发生沙尘暴现象剖析两者的“复合效应”。

自然原由 : ( 1)产生狂风的条件要素( 2)产生对流运动的不稳固要素( 3)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

人为原由:过分开垦、过分放牧、损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松散地表,为沙尘暴的发生供给了大量的沙尘源。

(2)何为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哪种环境问题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它们分别是指哪些环境问题?( 3)判断:火山迸发、水土流失、噪声污染、山崩、滑坡、土地盐碱化、大脖子病、水俣病、天气变暖、氟骨病、水污染、臭氧层损坏、泥石流、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选修6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环境与人类既对立又统一。

据此完成1~2题。

1.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2.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 )①生态旅游②生态住宅③绿色食品④石油农业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第1题,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

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立。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对立。

第2题,石油农业虽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会污染农田,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A 2.C3.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解析:选D。

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A.自然经济时期B.采猎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D.工业文明时期解析:选D。

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大量财富,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5~6题。

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A.人们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B.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无任何关系6.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 )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②退耕还林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④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解析:第5题,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环境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环境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人类环境一、选择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人类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非生物物质B.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人类是环境的产物D.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2.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是自然环境B.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都是社会环境C.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人类环境又称为自然环境解析:第1题,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包括生物物质和非生物物质,如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农田、果园等。

第2题,现在,不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已不多见。

社会环境是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并不是所有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都是社会环境。

答案:1.A 2.C3.下列关于自然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及其利用状况B.环境的改变对资源利用产生影响C.环境退化会削弱某些资源的更新能力D.资源的利用必然损害环境,导致环境的严重退化解析:选D。

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造成环境退化,但在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资源,就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损害。

4.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A.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B.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C.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D.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没有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解析:选C。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时,环境就会受到破坏;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 鲁教版选修6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 鲁教版选修6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鲁教版选修6(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人类和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又通过消费活动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对人类具有反馈作用。

据此回答1~2题。

1.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问题,下列问题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A.乱占耕地,破坏土地资源B.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土地大面积塌陷C.城市人口猛增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D.有色金属冶炼产生“三废”污染环境2.下列现象哪些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结果( )①某工厂把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排入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②人们在火山山麓垦荒植树,火山爆发,火山喷发物毁坏了农田③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辛勤劳动,培养成肥沃的水稻土,建成著名的鱼米之乡④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著名的基塘生产环境A.①②B.①③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1题,人类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这与人类自身生产造成人口剧增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不同。

第2题,环境的反馈作用,主要取决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虽能影响环境,但不属于环境的反馈作用。

【答案】 1.C 2.B“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4.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高于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反映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1.(2)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A. 经济持续发展B. 社会持续发展C. 生态持续发展D. 文化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1)绿水青山代表着生态环境金山银山代表着经济发展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出的是生态可持续发展 C项正确故选C【答案】D【解析】(2)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清洁生产包括能源的使用、生产过程以及产品 A项错误 D项正确自然资源的开采应该是适度开采全面关停污染企业不现实 B、C 项错误故选D2.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有()A. 乡村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B.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不合理而形成C.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D. 环境问题都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3.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 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 若箭头a、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过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 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答案】C【解析】由题知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源的速度超过环境所能供给的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则都会产生环境问题4.(1)据图可知()4.(2)北京与长沙相比()A. 锋线附近的雨区是暖锋形成的锋面雨B. 此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天气C. 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低温冻害天气D. 锋面形成于低压槽【答案】【解析】【答案】【解析】5.(1)下列关于该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5.(2)根据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推测该湖区周围的人类活动集中分布于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夏季叶绿素a含量高是因为水温高利于藻类繁殖②受夏季风影响藻类植物漂向北部使北部湖区叶绿素a含量高③疏通河道增加湖水流动性可有效缓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④扩大湖泊水产养殖规模既可缓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又可增加经济收入A. 7月该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B. 北部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南部湖区C. 湖心区水体富营养化季节变化小D. 冬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空间差异大【答案】B【解析】(1)读图根据不同区域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曲线形态判断总体而言夏、秋季节(7—10月)水体富营养化严但湖泊不同区域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时间不一致 A错西北部和东北部叶绿素a含量较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叶绿素a含量高说明北部湖区富营养化比南部湖区严重 B对湖心区水体富营养化季节变化较大 C错冬季湖泊不同区域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曲线差异较小说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空间差异小 D错故选B【答案】D【解析】(2)由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曲线可知该湖区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叶绿素a含量较高说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引起的水质污染较严重这与周围人口密度较大、生活污水排放较多有密切关系故选D【答案】A【解析】(3)夏季气温高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①对该湖泊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藻类植物漂向北部使北部湖区叶绿素a含量高②对疏通河道增加湖水的流动性加快水循环,提高湖泊自净能力可有效缓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③对扩大湖泊水产养殖规模虽然增加了经济收人但会加剧湖泊污染不能缓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故选A6.(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6.(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土壤、水源B. 地形、河流C. 风向、地势D. 光热、降水【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7.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B. 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路C. 环境效益突现,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发展经济的地位之上D. 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任其发展,顺其自然【答案】A【解析】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 A正确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教训是惨痛的发展中国家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老路 B错误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时进行 C错误地球的自我调节有一定得限度不能任其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 D错误故选A.8.(1)烟瘴挂大峡谷成为长江上游野生动物“诺亚方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热量充足②相对高差大气候差异大③人类的特殊保护④环境封闭人类活动少8.(2)推测牙哥水电站未获核准的原因可能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②③【答案】C【解析】(1)烟瘴挂大峡谷位于三江源核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的第一个大峡谷这里人迹罕至烟瘴挂大峡谷成为长江游游野生动物“诺业方舟”的主要原因是相对高差大气候差异大②对青藏高原热量不足①错环境封闭人类活动少④对③错 C对 A、B、D错故选C【答案】D【解析】(2)水电站建设库区蓄水会淹没许多区域的植被牙哥水电站未获核准的原因可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D对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较小 A错人迹罕至文物古迹少 B错该地人类活动少没有污水排放不会影响水质 C错故选D9.(1)近年来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①大量消耗资源②大量排放污染物③科教投人入不足④人口增长缓慢9.(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①社会保障建设②经济基础建设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④生态与环境建设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答案】A【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发展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最快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接近120 而此过程中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发展缓慢所以经济的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导致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故选A【答案】D【解析】(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注重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的改善、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减少洪涝灾害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故选D10.(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10.(2)有关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不正确的是()10.(3)下列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 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 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答案】D【解析】(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A错误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错误人类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口 C错误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D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2)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C错误故选C【答案】C【解析】(3)云南元阳梯田、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土地、新西兰的畜群牧场均受人类活动的改造 A、B、D错误新疆的大漠盐湖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为天然环境 C正确故选C11.(1)不锈钢箔材()①市场狭小②产品附加值高③主要应用于高端领域④适选择铁路运输11.(2)精带公司的产品升级将()①为本地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②助推高技术产业发展③加快高耗能产业转出④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1)图2中的A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材料2 浙江省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数据表12.(2)根据材料分析1987年衢州是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比其他区域大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1987-2007年衢州市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请你写出两条衢州市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材料3 蚕桑的适养温度为20^\circ C -30^\circ C 生长周期约1个月.蚕桑饲养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本有“丝绸之府”的浙江从2008年到2016年蚕养殖量、蚕茧产量连续9年滑坡桑蚕养殖业陷入困境.有人建议将本地桑蚕养殖转移到广西一带.12.(3)请你写出赞成和反对桑蚕养殖转移的理由各一条.赞成 ________.反对 ________.【答案】林地【解析】读饼状图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图2中的A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占54\% 应该是林地.【答案】地处河流(钱塘江)上游地势起伏大【解析】从图上可知该城市位于钱塘江上游地区水流大.地形则以山地丘陵为主从等高线看出等高线密集地表起伏大.人多地少乱砍乱伐严重植被面积减少.根据山区面积大地形坡度大等特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护坡工程的建设等工程措施.【答案】热量充足气候更加优越受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影响小劳动力廉价, 生产技术落后交通不便远离市场【解析】赞成桑蚕养殖转移理由是热量充足气候更加优越受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影响小劳动力廉价.不赞成桑蚕养殖转移理由是生产技术落后交通不便远离市场.13.(1)描述从1月底到2月初开始日本北海道北部沿岸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等地观赏“流冰”的顺序指出导致流冰分布边界位置自北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13.(2)分析日本北海道东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海域流冰形成的主要过程13.(3)观赏流冰是日本北海道的特色旅游项目但有些年份流冰量少甚至近海范围无冰可看分析形成的原因【答案】日本北海道北部沿岸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等地由北至南迎来流冰接岸主要因素主要取决于冬季风和海流的共同作用【解析】读图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纬度逐渐降低受海洋影响增加根据流冰分布线得出流冰扩散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扩散所以纹别、网走、知床半岛依次出现流冰冬季鄂霍次克海盛行西北季风且该处有向南的寒流所以流冰分布边界由西北向东南扩散【答案】冬季由于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气候严寒黑龙江干流和人海口的海水封冻冰情逐渐扩散到鄂霍次克海等海域(东北亚大陆沿岸海域)从黑龙江(俄罗斯阿穆尔河)等河流河口流出的流冰向东流入鄂霍次克海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海洋中自北向南的寒流不断加强受冬季风和南下的海流的共同作用从每年1月到3月大量来自河流的流冰和鄂霍茨克海的浮冰被带到北海道东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海域 2月份是流冰的顶峰期【解析】鄂霍次克海海域较封闭与太平洋的海水交换少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表层海水降温剧烈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而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而未冻结易形成流冰在西北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下被带到北海道北部的鄂霍次克海我国黑龙江气温低冬季易结冰在风力吹拂下被带到北海道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附近【答案】暖冬发生气温升高流冰的规模会相对萎缩或造成冰量少由于气温高流冰在接岸后冰块融化或因为风向及海潮影响流冰远离海岸造成近海范围无冰可看【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流冰主要来自北部的鄂霍次克海和陆地河流中暖冬发生时北部结冰少或者到北海道附近海域大量融化材料中提到流冰在近海几乎没有可能是在西北风和海潮的影响下带到远海14.(1)根据调查发现学校可能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14.(2)根据研究成果小组成员向学校建议改善学校环境在学校周边进行绿化减少污染建议建造两条绿化带请用阴影在图中画出来分别标明D带和E带并在下面写出这两个绿化带的主要作用D、E绿化带共同作用________不同作用 D带________ E带________【答案】化工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 水泥厂的大气污染 , 铁路的噪声污染【解析】结合学校周边的环境分析钢铁厂可能会给学校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气物污染过境公路会给学校带来噪声污染【答案】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美化环境, 减轻噪声、美化环境【解析】依据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学校与工厂之间设置绿化带绿化带的作用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15.(1)推断茶卡盐湖湖盐的形成过程15.(2)盐湖边缘的湖盐杂质含量较高给湖盐加工带来一定困难说明湖盐中杂质的主要来源15.(3)分析茶卡盐湖的盐壳对修建运盐铁路的影响15.(4)1989年后铁路不再运盐当时有人提出拆除湖区铁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经地壳运动隆起抬升成高盐度的内陆湖随后气候变干蒸发旺盛周边径流汇入少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不断上升(或湖水含盐量过饱和)盐类物质结晶析出(或多余的盐分沉积)【解析】(1)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经地壳运动隆起抬升成高盐度的内陆湖随后气候变干蒸发旺盛周边径流汇入少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不断上升(或湖水含盐量过饱和)盐类物质结晶析出(或多余的盐分沉积)【答案】(2)深居内陆大陆性强盐湖周边多风化碎屑物(或气候干旱多风沙)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多裸露的沙土周边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解析】(2)深居内陆大陆性强盐湖周边多风化碎屑物(或气候干旱多风沙)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多裸露的沙土周边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答案】(3)有利盐壳表层积水浅利于铺设铁轨盐壳厚且坚硬铁轨不易塌陷不利湖盐对铁路设备腐蚀性强技术要求高【解析】(3)有利盐壳表层积水浅利于铺设铁轨盐壳厚且坚硬铁轨不易塌陷不利湖盐对铁路设备腐蚀性强技术要求高【答案】(4)赞同铁路的运盐功能已经丧失(或运盐改为船运)铁路运输及废弃的铁路设备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不赞同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的成本较高(或拆除铁路成本较高)铁路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盐湖特色旅游(或铁路可作为旅游景观)【解析】(4)赞同铁路的运盐功能已经丧失(或运盐改为船运)铁路运输及废弃的铁路设备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不赞同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的成本较高(或拆除铁路成本较高)铁路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盐湖特色旅游(或铁路可作为旅游景观)。

鲁教地理选修6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步测试

鲁教地理选修6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步测试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步测试 1课时[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关于大气环境问题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酸雨、全球变暖均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B •二氧化碳的增多与毁林有关C. 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完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D. 大气保温气体的增多主要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 2 •为了保护臭氧层,我们应该 () A .保护森林B.采用新能源,代替煤炭C.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D .人工制取臭氧,向大气排放[能力训练]1、双项选择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这是人类历史上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判断 3. 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 •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 C .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恶化 4•图中问题①、②产生的后果分别是 3-4 题。

B .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 D .酸雨污染、气候变暖( )A .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B .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C .酸雨现象;气候恶化5.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D .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洪水灾害增多A .光污染B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C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D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第 3-4 题)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据此回答 6 —7 题。

6 •温室气体主要指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氮D •甲烷7•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会导致全球气温增高。

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A •两极冰雪大量融化,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B •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增加C•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降低D •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三、综合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6)配套文档: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6)配套文档: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通常所说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答案D解析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A.自然经济时期B.采猎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D.工业文明时期答案D解析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大量财富,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人类和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又通过消费活动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对人类具有反馈作用。

据此回答3~4题。

3.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问题,下列问题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A.乱占耕地,破坏土地资源B.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土地大面积塌陷C.城市人口猛增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D.有色金属冶炼产生“三废”污染环境4.下列事例反映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是()A.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 B.长江休渔C.洛杉矶光化学烟雾D.珠江三角洲赤潮发生答案3。

C 4。

B解析第3题,人类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这与人类自身生产造成人口剧增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不同。

第4题,华北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等生态问题;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珠江三角洲发生赤潮都是因人类不合理地排放过多的废气、废水造成的;实行休渔制度有利于鱼类再生,符合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6.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5。

高中地理 专题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练习 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 专题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练习 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试题

专题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1~2题。

1.该地(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c河流含抄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2.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c退耕还牧 D毁林开荒某大城市每天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510万吨.其中约400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流经该市的河流中,造成河流终年黑臭。

据此回答3-4题。

3该市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 B上游来水 c海上倒灌 D以上各项均是4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你认为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 ( )A大力抽取地下水 B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河段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 D海水淡化(2005年XX一模)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据此回答5-7。

5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6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7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 )A大型港口的建设 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c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 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岛屿,曾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然而近年来.垒球气温变暖引起海水的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

推荐K12学习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检测练习鲁教版选修6

推荐K12学习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检测练习鲁教版选修6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一、选择题1.环境问题的累积性并不表现为( )A.原有环境问题依然存在,新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B.各类环境问题在地球上积累、重组和集中爆发C.由高技术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日益增多D.环境问题表现形式更加综合化、多样化2.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其原因有(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变化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3.下列符合正确环境伦理观要求的是( )①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③经济发展应尽可能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④人类的经济发展,应保持在环境承载量的极限范围之内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完成4-5题。

4.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B.“绿色GDP”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5.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 )①树立环境意识②讲究环境道德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完成6-9题。

6.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A .北极上空B .南极上空C .赤道上空D .北大西洋上空7.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 .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 .地面辐射D .大气辐射8.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碳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B .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C .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D .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9.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A .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 .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 .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D .要严格控制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0.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 )A.德国境内莱茵河的污染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二、综合题11.读图2“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后知能检测3 鲁教版选修6(2021年最新整理)

近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后知能检测3 鲁教版选修6(2021年最新整理)

(教师用书)2016-2017版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课后知能检测3 鲁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教师用书)2016-2017版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课后知能检测3 鲁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教师用书)2016-2017版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课后知能检测3 鲁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课后知能检测一、选择题(2016·西安高二检测)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解析】第1题,根据所处地区的差异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进行判断即可。

第2题,酸雨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释放硫氧化物、氮氧化合物有关,与建筑工地扬尘无关。

【答案】 1.B 2.D(2016·济南高二检测)读漫画《危险》,回答3~4题。

3.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解析】第3题,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即反映沙尘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一.选择题
读漫画图1,完成1-2题。

1.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A .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 .草原逐渐退化为沙漠
C .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物种灭绝
的主要原因
D .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
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2.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B .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C .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
D .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完成3-4题。

3.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4.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图2“西亚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5-7题。

5.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图1
C .物理风化
D .化学溶蚀
6.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看,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A .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B .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
C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 .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
7.为避免进一步土地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 .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
8.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耕地面积的一半。

这主要是因为( )
A .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 .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 .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 .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阔
图3是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3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 表示资源开发
B.b 表示生产活动
C.c 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 表示废弃物排放
10.属于a 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二、综合题
11.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 图3
图4
(1)图中箭头A、B表示产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
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D表示_____ ___。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 _____。

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有_____ 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和____ ____等。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资源②燃油产生的烟尘③工业“三废”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⑥酸雨⑦水利工程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淮河流域自古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可现在却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


地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
80年代鱼虾绝代。


材料二:我国每年耕地一土净流失量高达262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
扩展。

2001年春季,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发生多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导致北京空
气污染严重,迫使机场、公路交通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

早在
1991年北京就被内罗毕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地区城市”。

材料三:随着我国北方人口的剧增,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
些地区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已经低于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
结果造成植物枯死,土地失去植被保护,极易起沙扬尘。

(1)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中发生的。

(3)近些年来,北京经常遭受沙尘暴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位于强劲的________风的下风向。

(4)影响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可以预防。

下列措施有助一地沙尘暴治理的是( ) ①在大面积露天矿的土地上种草 ②建设“三北”防护林
③增强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 ④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 ⑤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5)近年来,我国近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 )
A 、洋流改变了热量平衡
B 、厄尔尼诺现象引起了气候异常
C 、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导致海水营养化
1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色革命”已经在世界范围展开,
但伴随着2011~2012年亚欧等部分地区出现的
极端寒冷天气,“千年寒冬”的说法又引发一场
全球变暖是“阴谋论”的口水战。

材料二:世界气象组织2010年11月公布的
基林曲线(图5)。

(1)基林曲线显示的气温变化和CO2的体积浓度呈现出极为吻合的 相关关系,有力地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的变化趋势。

(2)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主要原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读图甲、图乙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 。

图乙说明人类的能源需求量越来越 。

(2)结合图甲、图乙说明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图5
(3)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关键是,其次是。

图7: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图6: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检测练习】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C 7.C 8.C 9.C 10.A
11.(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人类作用于环境
(3)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物种锐减臭氧层破坏酸雨
(4)②③①④⑥⑤⑦⑧
12、(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生产、生活(3)西北
(4)D (5)C
13.(1)正
(2)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使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量迅速减少。

影响:①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威胁沿岸地区的安全;②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人类的农业生产;③气温和干湿度的变化导致农业结构和分布范围的调整,例如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的生长;④极端天气增多,将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⑤对能源的消耗量产生影响,如夏季高温,用电量增加;冬季取暖季节节省燃料。

(合理即可)
14.(1)短大
(2)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3)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等(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