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高中地理 课后知能检测 第2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湘教版选修6(2
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一、选择题右图①②③分别为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
读图,完成1~3题.1.下列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A.煤炭B.水能C.铁矿D.焦炭2.下列自然资源没有地带性规律的是( )A.水资源B.煤炭资源C.土地资源D.森林资源3.按自然资源的属性,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生物资源B.气候资源C.水资源D.铁矿资源【解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按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它们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具有地质成矿规律。
【答案】 1.B 2。
B 3.D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
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
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 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1亿人。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2.解析:第1题,珲春以山地为主,季风气候显著,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富,冬季处于背风地带,降雪较少;珲春位于中纬度,冬暖夏凉;这里纬度较高,一般不会有台风影响。
据此选B。
第2题,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选A。
答案:3~4.解析:第3题,狮子、猎豹等被大量捕杀后,虽然短时间内会使食草动物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但食草动物的增多又会因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减少,狮子、猎豹又会因猎物充足而数量大增,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第4题,A、B两项是“短期”行为,C项热带草原的食肉动物难以适应美国黄石公园的环境。
答案:5~7.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1400~1500年,青海湖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盐度总体呈上升趋势,B、D错误;盐度高的水域冰点低,湖面结冰期缩短,A错误;盐度升高,不利于裸鲤的生长,裸鲤的数量会减少,C正确。
第6题,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降水、径流等。
流域内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小、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大,都会使青海湖盐度减小;分水岭没有变化,一般流域面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故选D。
第7题,青海湖进入结冰期后,水面没有浮游生物,且鱼类无法露出水面,水禽无法捕食,湖区水禽减少,①正确;湖面结冰,阻挡光线,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②正确;进入结冰期,只是湖面结冰,不是整体湖水冰冻,青海湖深且水量大,温度低时,鱼的呼吸及代谢都很缓慢,耗氧量较低,鱼类不会大量死亡,③错误;水面结冰,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活动相对缓慢或停止,有机物产生少,会使湖水变清,④错误。
答案:8~10.解析:第8题,因为人类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使短尾猴的栖息地呈碎片化趋势,即导致生存空间限制,人为投食现象严重,栖息地呈碎片化导致种群间基因交流少,导致抗疾病压力小,所以B正确。
第9题,d是春季,此时段食物短缺使得黄山短尾猴活动空间变大,冬季大量树木落叶,春季随着天气转暖,各种植物开始复苏发芽,为觅食所以短尾猴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所以C正确。
新课标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九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九)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选择题我国华北某滨海平原受海洋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土壤盐碱化严峻。
为解决春季土壤返盐问题,经过长期实践摸索,该地区自12月10日起实行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结冰浇灌的措施,效果显著。
下图为该地区12月10日至次年3月31日,未浇灌土壤和结冰浇灌土壤表层含盐量和含水量的变更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与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相比,该地区土壤盐碱化成因不同之处主要是( )A.春季蒸发旺盛B.地势低洼C.地下水盐度高D.浇灌不当2.图中表示结冰浇灌后土壤表层含盐量变更曲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3.与传统的引淡淋盐相比,地下咸水结冰浇灌( )A.治理效果更好B.可降低地下水位C.适用范围更广D.可节约淡水资源解析:1.C 2.D 3.D 第1题,由材料“华北某滨海平原受海洋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可知,与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相比,华北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水的影响,地下水盐度高,导致土壤盐碱化严峻,C正确。
第2题,由材料可知,实行结冰浇灌土壤效果显著,可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增加土壤含水量。
读图可知,④为结冰浇灌后土壤表层含盐量变更曲线,D正确。
第3题,地下咸水结冰浇灌无需额外运用淡水,且华北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淡水资源不足,可节约淡水资源,D正确。
胶州湾为典型半封闭浅海湾(图1),鱼类种类丰富。
图2为该海疆鱼类适温性组成及季节变更图。
据此完成4~6题。
4.胶州湾海疆鱼类种类丰富,其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①海疆面积②海岸类型③入海径流④沿岸洋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暖水种鱼类种类季节变更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压B.水温C.风向D.湿度6.若过度捕捞暖温种鱼类,将会使胶州湾鱼类( )A.多样性下降,优势种变更B.多样性下降,优势种不变C.多样性增加,优势种变更D.多样性增加,优势种不变解析:4.B 5.B 6.A 第4题,读图可知,胶州湾海疆面积较大,因此有利于多种鱼类的生存,故①正确;海岸类型与鱼类种类多少关系不大,故②错误;胶州湾入海径流多,养分物质丰富,利于多种鱼类生长繁殖,故③正确;胶州湾为半封闭海湾,沿岸洋流对其影响不大,故④错误。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A级—学考过关达标练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 )A.①B.②C.③ D.④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A 2.C 第1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森林资源的削减和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包括森林削减、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第2题,图中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务。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B.臭氧层空洞C.水体污染D.水资源短缺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 )A.高山雪线上升B.各地降水增多C.酸雨危害加剧D.陆地面积增大解析:3.A 4.A 第3题,图中北极熊爬在残存的浮冰上,全球变暖使极地地区冰川溶化,北极熊渐渐失去栖息之地。
第4题,全球变暖会使高山地区因气温上升,雪线上升。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5~6题。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峻C.气候发生异样,出现水旱灾难D.人口增长过快6.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风沙危害加剧B.水土流失严峻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解析:5.B 6.B 第5题,资料反映当地的森林覆盖率下降、耕地面积扩大、年降水量削减、气温年较差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即当地由于毁林开荒使生态环境恶化,故粮食单产下降。
故选B。
第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河流含沙量增大,反映当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故选B。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冬虫草,是闻名的具有滋补作用的奇异中药材,也是传统出口的珍品,有着“一物竟兼动植两性”之说。
近年来,虫草价格一路飙升,最贵时,每千克价格高达4万元以上。
这刺激了大批的人进行采挖,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峻的破坏。
据此完成7~8题。
7.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国( )A.三江平原B.内蒙古高原C.吐鲁番盆地D.青藏高原8.过度采挖冬虫夏草,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湿地削减B.土地荒漠化C.土地盐碱化D.草场退化沙化解析:7.D 8.D 第7题,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2~3题。
2.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度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3.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此回答4~5题。
4.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5.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受此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化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
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的实施。
据此回答6~7题。
6.我国将“煤变油”基地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的原因是()A.交通便利B.科技发达C.劳动力丰富D.接近原料产地7.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江苏是全国最缺电的省份之一,同时又是风能大省和科技大省,潜在风力发电量2 200万千瓦,发展风电等新能源的条件优越。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鲁教版选修6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一、选择题1.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扩展B.城市化进程加快C.大气污染D.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砍伐解析:选B 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人类活动,不属于环境问题。
2.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①地震②海啸③甲状腺肿大④台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A 原生环境问题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干旱等,还包括一些地方病如甲状腺肿大等。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3~5题。
①英国令人毛骨悚然的煤烟云飘然而至……城市如同面对中世纪的教皇。
(挪威·易卜生)②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秋浦歌》)(注: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上述诗句描述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的是( )A.①B.②C.③D.④4.诗句①描述的景色是与下列哪幅图片描述的一致( )A.甲B.乙C.丙D.丁5.诗句②描述的景象不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植被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酸雨解析:3.C 4.D 5.B 第3题,英国与挪威远隔北海,煤烟云中的SO2等酸性气体可随西风扩散,形成酸雨;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冶炼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木材,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固体废弃物;诗句③描述的是荒漠景观;诗句④描述的是气候特征。
第4题,诗句①描述的是酸雨。
甲图表示水资源短缺,乙图表示水污染,丙图表示毁林开荒,丁图表示酸雨。
第5题,安徽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
读下图,回答6~7题。
6.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7.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解析:6.B 7.D 第6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这幅漫画说明了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跟踪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时跟踪检测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破坏B.温室气体增加C.酸雨D.水旱灾害解析:读图可知,从1880年至2000年,二氧化碳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导致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
答案:B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且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解析:图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降低,①会减弱;②会增强,但是不明显;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降低,③会减弱,且相对明显;④也会减弱,但是对人类影响不大。
答案:C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据此完成3~4题。
3.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合理开发水能D.积极植树造林解析:“碳中性国家”是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能源的消耗量会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增多,不利于“碳中性国家”的实行,故选B。
答案:B4.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解析: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向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大大减少,温室效应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两极冰川融化速度减慢,使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故选C。
答案:C下图为某地年平均降水pH值等值线分布图。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六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中图版选修
课时跟踪检测(六)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选择题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②提高生态质量③提高农民收入④调整农业结构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2.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解析:1.D 2.C 第1题,退耕还林减少了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林地比例,既调整了农业结构,又提高了相应地区的生态质量。
第2题,①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海浪和台风暴雨袭击的作用。
读下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D.以上说法都正确4.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 B.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D.以上说法都正确5.该图主要说明了( )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禁止捕猎野生动物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D.以上说法都正确解析:3.B 4.C 5.B 第3题,注意读图分析,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的比重超过60%,哺乳动物也会灭绝,因为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第4题,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其他都不是主要原因;北美候鸽的灭绝是人类活动加速了其灭绝进程,是一种必然现象。
2021-2022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鲁教版
2021-2022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鲁教版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和下列哪些过程有关( )A.ab B.acC.bd D.bc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1.C 2.A 第1题,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CO2和水汽增多,从而吸收地面放出的绝大部分长波辐射,再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造成全球变暖,即bd过程。
第2题,“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使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生态系统失调,使干旱、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排放物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使部分地区降水增多,因而不会使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读漫画——天使也迷茫,完成3~4题。
3.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大气污染严重B.水污染严重C.土壤污染D.臭氧层破坏4.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禁止煤作为工业原料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C.大量进口天然气替代煤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解析:3.A 4.D 第3题,从漫画中可知为大气污染。
第4题,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当代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环境问题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微观损害的是( )A.烟雾弥漫B.河水变浊C.森林消失D.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毒化作用导致基因突变6.下列环境问题体现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性的是( )A.臭氧层空洞使全球受到紫外线辐射增强带来危害B.核泄漏、电磁波辐射引发的环境问题C.航天飞行引发的太空垃圾D.跨国水污染解析:5.D 6.D 第5题,烟雾弥漫、河水变浊、森林消失属于宏观损害。
第6题,有些环境问题成为引发国际争端的导火索,特别是跨国环境污染,使各国在承担环境义务、污染转嫁等问题上,经济产生矛盾并引发激烈的政治冲突,体现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新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环境管理鲁教版选修6
新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环境管理鲁教版选修6 环境管理一、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1~2题。
钢铁厂生产钢铁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炭资源,排放大量的废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环保部门派出检查小组和有关技术人员向钢铁厂介绍、推广使用有关煤炭脱硫技术并对其脱硫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跟踪调查、检测和评估。
1.环境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污染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加强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管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B.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高速发展C.环境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相悖D.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2.分析上述材料中体现了环境管理的哪些类型( )①资源环境管理②区域环境管理③部门环境管理④环境计划管理⑤环境质量管理⑥环境技术管理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⑤⑥解析:1.A 2.C 第1题,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源,以工程技术措施为主。
第2题,材料中环保部门针对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属于资源环境管理和部门环境管理。
防治污染的技术属于环境技术管理,对防治效果进行跟踪、检测属于环境质量管理。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等。
据此完成3~5题。
3.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
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环境技术手段4.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均为公害。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一我们周围的环境新人教版选修1
课时跟踪检测(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B.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环境早已出现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D.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解析:选D 人文遗迹是古人留下的人工环境;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环境经过了漫长的演变,人类环境的概念不能等同于自然环境;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人工环境的内容将不断丰富;公园是人工打造的,是人工环境。
因此答案选D项。
2.下列不是按“天然环境→人工环境”组合的是( )A.丘陵缓坡→梯田B.天然草地→人工牧场C.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D.原始森林→人工林解析:选C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是自然环境,保护区内保护的是其自然状态,不受或很少受人类破坏。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崇拜 B.依赖C.征服 D.友好4.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C.①③② D.②③①解析:3.C 4.B 第3题,从图①中可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环境应对应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
第4题,图②主要突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应为采猎文明时期,图③即表现出人对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应为后工业文明时期,即谋求人地和谐,故选B。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描写了一幅和谐的男耕女织的田园景象,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 D.当代社会6.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7.人地关系的和谐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5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考点题号错题统计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5、8、9、10、11、12、13、14、15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2、3、6、7未被入侵时期轻微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植物种类(种) 150 121 69碳储量(吨/公顷)植被56.2 50.9 43.5 凋落物 2.0 3.5 5.4 土壤161.9 143.2 117.7CD.植被凋落程度有增大的趋势解析:选D 由表格信息可知,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减少;植物的种类减少,即丰富度降低,其他植物的种群密度在减少但薇甘菊的种群密度在增加;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土壤碳储量逐渐减少,可知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凋落物的碳储量增加,即植被的凋落程度有增大的趋势。
3.(xx·聊城模拟)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是(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解析:选C 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与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价值。
4.(xx·东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量降低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选B 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量比原来的环境容量小。
5.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光化学烟雾④潮汐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酸雨⑧大脖子病A.①⑥B.①⑤⑧C.②③⑦D.④⑧解析:选D 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位置及吸引力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由于缺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概述(含解析)湘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概述一、选择题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2.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本区合理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解析:1.B 2.A 第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受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以及夏季多暴雨的影响,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第2题,读图可知,本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为30人/km2,而目前A、B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km2、47人/km2,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承载力,从而导致人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4.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解析:3.B 4.C 第3题,臭氧吸收紫外线,可以减少过强紫外线对生命的损害。
第4题,南极附近上空的臭氧空洞最为严重。
5.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破坏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选B 滑坡、泥石流是主要由自然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台风是气象灾害。
它们都是自然灾害。
水土流失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塌陷、森林破坏都可能由人为因素造成。
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课时跟踪检测(二)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一、选择题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人与环境的几个过程),回答1~2题。
1.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A.①B.②C.③D.④2.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水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上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A.①B.②C.③D.④解析:1.C 2.D第1题,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对环境的作用,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④则表示人类将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中。
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是从环境获取物质、能量的一种过失行为。
第2题,“赤潮”是由于工业生产及生活废水排放到封闭的水域引起的海水富营养化现象。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106 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等地有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次B.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次C.气候、植被因素为主,地貌、土壤因素为次D.地貌、土壤因素为主,气候、植被因素为次4.下列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是()①生产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②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③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会危及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④由于植被的破坏及水土流失,该地区的土壤变成了红壤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3.B 4.C第3题,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以自然因素为主,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以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基础。
第4题,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乱砍滥伐、过度开垦。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本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还危及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4 ℃~0.8 ℃,当今全球气候仍具有变暖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一、选择题
1.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扩展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大气污染
D.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砍伐
解析:选B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人类活动,不属于环境问题。
2.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①地震②海啸③甲状腺肿大④台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原生环境问题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干旱等,还包括一些地方病如甲状腺肿大等。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3~5题。
①英国令人毛骨悚然的煤烟云飘然而至……城市如同面对中世纪的教皇。
(挪威·易卜生)
②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秋浦歌》)(注: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上述诗句描述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诗句①描述的景色是与下列哪幅图片描述的一致()
A.甲B.乙
C.丙D.丁
5.诗句②描述的景象不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植被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酸雨
解析:3.C 4.D 5.B第3题,英国与挪威远隔北海,煤烟云中的SO2等酸性气体可随西风扩散,形成酸雨;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冶炼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木材,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固体废弃物;诗句③描述的是荒漠景观;诗句④描述的是气候特征。
第4题,诗句①描述的是酸雨。
甲图表示水资源短缺,乙图表示水污染,丙图表示毁林开荒,丁图表示酸雨。
第5题,安徽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
读下图,回答6~7题。
6.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7.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解析:6.B7.D第6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这幅漫画说明了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第7题,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8.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该图反映了人口增长过快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恶性循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口问题。
答案:(1)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9.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阶段是________,A~C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B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阶段。
(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之后,其原因有哪些?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阶段以前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A~C阶段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C~B阶段由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被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环境污染程度逐步降低。
答案:(1)A以前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B以后
(2)增加环保投入;工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